㈠ 区块链概念股龙头股有哪些
1.002657 中科金财
2.300663 科蓝软件
3.002152 广电运通
4.300079 数码科技
5.300542 新晨科技
6.600570 恒生电子
7.300561 汇金科技
8.002063 远光软件
9.603106 恒银金融
区块链概念股可能成为龙头股的可能有以下几只:
1、区块链概念股1:易见股份(600093.SH)概念股指数
公司之前主营供应链的管理,最近几年正在积极转型,一方面公司努力提升公司供应链管理和商业保理的业务规模。
另一方面,以实现金融科技转型为中心,以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的运用为突破口,全策全力推进“易见区块”系统的开发,2017上半年成功完成“易见区块”系统1.0的开发,并在医药和大宗商品领域实现商用,易见显然是区块链概念的实践者。
2、区块链概念股2:高伟达
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化厂商,依托自身银行IT解决方案方面优势与银行客户资源提供银行IT系统云服务。
3、区块链概念股3:新晨科技
公司现主营是应用软件开发业务、软硬件系统集成业务和专业技术服务业务。近年新晨科技在创新方面尝试较为大胆,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均取得一定进展。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内信用证业务系统已经成功在银行上线,并有望逐步成为公司软件解决方案业务新的增长点。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成为龙头股的依据是,任何与某只股票有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上。
龙头股具备的条件:
1、龙头股必须从涨停板开始,涨停板是多空双方最准确的攻击信号,不能涨停的个股,不可能做龙头,
2、龙头股是低价股最好,低价受众多股民追捧,因为高价股炒作空间难度较大,相对困难。
3、龙头股流通市要适中,适合大资金运作和散户追涨杀跌,大市值股票和小盘股都不可能充当龙头。
4、龙头股同时满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时低价金叉。
5、龙头股通常在大盘下跌末期端,市场恐慌时,逆市涨停,提前见底,或者先于大盘启动,并且经受大盘一轮下跌考验。
龙头股指的是某一时期在股票市场的炒作中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对其他同行业板块股票的涨跌起引导和示范作用。龙头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㈡ 易见股份股票最高多少
15年6月12 最高30.69
㈢ 易见股份(600093)请问怎样看待今天易见股份的
易见股份(抄600093)今天大涨袭,一方面是前期回调幅度较深,会产生报复性反弹,
另一方面,这是延续前期“区块链”热度。
2017年4月,易见股份携手IBM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易见区块”,该系统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供应链金融的变革。截止7月底,易见区块平台的投放总额已突破亿元。
㈣ 2020年2月3号易见股份价格
2020年2月3号易见股份价格12.56元。
㈤ 易见股份怎么这么烂,在地上摩擦久,换手率低于1,量能仅5千万左右
这样的股票大把,上市公司多了之后这就是常态。已经不是从前了:无股不庄的年代过去了。远离垃圾股,垃圾变凤凰不是那么容易的。
㈥ 易见股票是区块链股票吗
易见股份的澄清公告是公司从事的是保理业务,并非区块链业务。
㈦ 林咏华和易见股份开易见玟语公司是真的吗
好像从网上目前的言论来说,这个可能会成为事实了。
㈧ 股票价格下降对于消费者的支出决策有何影响
股市对消费的影响,传统上往往被称之为财富效应。这里的财富效应,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股价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其中,促进消费增长的效应称之为正的财富效应,抑制消费增长的效应称为负的财富效应。股市对消费的负面影响表现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方面仅指股市下跌或者说持续下跌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负财富效应。我们的分析,是从广义层面来分析股市对消费的负面影响的。具体而言,包括三个层面: (一)负财富效应 主要表现在:
1.通过减少居民实际收入影响消费。
投资者投资于股市,一方面获得股票分红收益,如果投资者属于长期性的投资行为,且投资对象为绩优股,这部分收益将是稳定的,可视为持久收入。另一方面,是溢价收益,即投资者因股价上扬所获得的资本利得。这部分收益可能是暂时性收入,在大牛市中,也可能转化为持久收入,当然,在熊市市场,情况相反。根据美Economic Indicator FEB 99公布,1995-98年,股票分红率分别为2.56,2.19,1.77,1.49,且呈下降趋势。在一个持续下跌的股市之中,这些分红难以抵消股价下跌导致的财富缩水量。2000年以来,美国股市缩水市值达6万多亿美元,以每个平均3口之家计算,相当于每个家庭损失约7万美元,以负财富的MPC 0.07计算,且由于消费者支出占美国GDP的70%,“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负影响显而易见。
如果这个市场中股票期权计划(ESO,也包括员工持股制)比较普及,股价大幅度下跌不但使员工报酬急剧减少,还可能使员工的未来期权成为一张废纸,从而减少员工未来的收入。
2、通过弱化居民收入预期,降低市场信心,缩减消费。
股市被认为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变动影响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和未来收入的预期,从而影响到消费者信心。
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收入等于暂时性收入加持久性收入,在某一时期的消费等于暂时性消费加持久性消费。其中,暂时消费与持久消费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率,与暂时收入也不一定存在比率,只有持久收入与持久消费之间存在着固定比率。如果股市达到一定规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下跌,则投资者得自于股市的损失将由暂时性损失转化为持久损失,从而与消费支出的减少产生某种固定联系。而股市投资者的消费下降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又带动股市中的非投资者,进而降低市场信心。
一个信用体系发达的市场,股市繁荣在加速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同时,由于使投资者未来收入预期向好,股票财富的急剧膨胀也促使他们更大胆地进行消费信贷。但股市下降乃至萧条将产生相反的效果,投资者消费行为将更趋保守,从而减少了消费信贷,其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使社会消费支出与企业投资进一步减少。
而且,若股市大幅度下跌,则那些在繁荣时期以股票财富为抵押品所产生的消费信贷由于股票财富的大幅度缩水,而使他们陷入财务危机,表现为投资者、家庭破产增加。如到2002年9月30日,美国破产申请达近155万,比一年前增加了7.7%,已超过上年破记录的数据。2003年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里,美国的个人破产申请案再创历史新高,美国个人申请破产的总共为161.3万多例,比此前12个月中的146.6万多例增加了10%。
同时,银行抵押品价值的大幅缩水,又使银行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并可能产生信贷危机,从而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
3、 通过恶化企业投、融资状况间接影响消费支出。
股市持续萧条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因为萧条的股市使持股者的财富减少,这种不好的示范效应使更多的公众投资避免进入股市,从而推动股市进一步萧条,企业也因此得以以更高的成本去筹资,或者难以从证券市场筹资,从而难以进行内涵式或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反过来又降低了企业盈利水平,也减少了员工的收入水平。
(二)股市“挤占”效应。
股市上涨,对消费产生两种效应,一是通过增加财富,对消费正向影响的效应,即股市的“消费效应”。一是因股市持续攀升而产生的赚钱效应对社会资金的巨大吸引力而减少储蓄,以及使原本用于即期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股票投资;或者因股市长期下跌,投资者被套牢,使当前消费资金减少,即所谓的“挤占效应”(也有学者称之为替代效应)。股市持续上涨时,投资者认为持有股票,或者投入资金买入股票的赚钱效应要比即期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大,尤其是在目前的中国股市表现较为明显。
在股市发展初期,挤占效应往往超过消费效应,此时股市对消费需求影响较小,甚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前消费。其主要原因在于,股票上涨带来的赚钱效用超过了即期消费的效用。如有专家认为,我国股民即使买卖股票赚钱,其良好的示范效应会首先吸引消费者将现金投入到股市中去,而不是用来消费。当股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者富裕程度增加,未来收入预期向好时,消费效应开始超过挤占效应,股市刺激消费的作用开始体现。随着股市的继续攀升与投资者股票财富的不断扩大,消费效应与挤占效应的差距愈来愈明显。
以我国股市为例,股市的挤占效应是不容忽视的。我国股市一些投资者长期亏损或套牢,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很大。据统计,1993-1999年以来我国股市中的投资者中,不盈利或亏损的投资者两市年平均所占比重达68%。2001年以来,不盈利或亏损的投资者年平均所占比重高达80%,尤其是2001年7月以来,中国股市大幅度下跌,投资者股票财富亦大幅度缩水,到2003年7月底,90%的投资者被套牢,其对消费的“挤占”也越来越显著。
(三)泡沫经济效应。
以股市为代表的证券市场持续繁荣,使消费需求急剧膨胀,这种态势又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欲望,整个社会经济表现为消费、投资过度膨胀。如果由此引起的急剧膨胀的总需求远大于总供给所能承受的范围,并且股市的持续攀升的示范效应,使许多本来属于生产性的投资转向股市,于是泡沫经济出现了。
如果泡沫的形成过程是缓慢的,不易察觉的,供求缺口的出现将在整个经济形态中产生持续的通胀,国家可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进而减少银行的货币信用,减少人们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资金,抑制经济过热。
如果股市中积累的泡沫压力过大,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收效甚微时,此时某一因素如来自国外投机力量的冲击,就会促使经济运行内在机制用急性、突发性的形式来释放压力。这种方式便是金融风暴,或称之为股灾,接踵而至的是汇市、期市齐跌;不动产、动产缩水以及证券市场上原来虚报利润和有欺诈行为或存在经营问题的企业接连破产,数万亿财富付之东流,社会消费支出大幅度减少,导致经济衰退。即使人们的消费习惯可能使消费支出不变或只有轻微的下降(即“棘轮作用”),不会影响社会消费的绝对量,但会致使社会消费的增量减少,在“加速数”的作用下,使整个国家产出减少。
从历史经验来看,股市过度繁荣的之后往往出现萧条,如上世纪20年代美国股市持续繁荣,其后而来的是经济大萧条,50-60年代的股市繁荣,其后而来的是70年代的萧条。80年代日本股市狂热,其后是90年代的长期衰落。
㈨ 关于某些股票价格大幅变化的问题拜托各位了 3Q
抗萧钢构(600477 )6月12日,杭萧钢构盘中创出历史新高,而收盘价(后复权)几乎站上5·高地。14日,杭萧钢构案件涉嫌内幕交易相关人员已被批捕的消息出来,该公司股票停牌。 若不是抗萧钢构“出事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泡泡,将很可能以其快速修复的事实,辜负甚至彻底推翻痛挤泡泡的集体努力。 一笔标的大得离谱,能否执行却不靠谱的大单,哄抬着从没去过安格拉的杭萧钢构,将一个无所谓完不完成、无所谓完成多少的非洲项目,兑现成4个月狂涨7倍的股价。尽管公司方面再三保证要把“大单落到实处”,但是,合同之外的一两句豪言壮语,如果不是把股价吹上了天,再怎么掷地有声,也不可能成为真金白银吧?因此,只有几个月工夫,4块钱就变成了30块。杭萧钢构炒自家股炒得如此滋润,哪里还要去非洲! 而这,不是泡泡又是什么呢?可像这样“钢构”的泡泡,并非市场的唯一:讲一个重组的故事,让股价借着想象力飞升;做一个分配的承诺,让股价搭上股改的快车一路高歌……正如没有人真正在乎杭萧钢构三年后能否从非洲拿到300个亿,当一个又一个泡泡升起的时候,没有人顾及重组可能毫无进展,承诺可能再无下文……而是一味地追逐、或者渴望追逐一波又一波如杭萧钢构般壮观的行情。 都知道泡泡迟早会破灭,但是只要有新的泡泡升起,没有人会害怕。面对这一切,是以非理性为由,把那些追泡泡的拉出来打手心板,还是以更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更为有效的监管手段,去封住那些吹泡泡的嘴巴呢? 答案不言自明。因为,市场会十分乐见涉嫌杭萧钢构股票内幕交易案的3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批捕。 ),**ST金泰一共拉出了33个涨停板,把此前S前锋创下的连续25个涨停板的纪录远远地抛在了身后。而且,该股天天涨停,不受市场环境所影响的走势,也让投资者省去了对美国次级债危机事件等不安因素的担心,那份感觉想必一定是妙不可言,味道好极了。而作为那些没有该股的投资者来说,更多的就是羡慕的份儿。 这一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政策资金护盘和更加复杂的因素…… *ST金泰的暴涨说明了什么?笔者以为,至少有这样几件问题是值得投资者以及管理层来思考的。 首先,它说明了垃圾股更容易创造神话。作为一只加星的ST股,*ST金泰明显就是一只垃圾股,甚至存在着退市的危险。但正所谓祸兮福之所依,正就是这样一只垃圾股,在资产重组,在新恒基整体上市的预期下,股价由3.16元飙升至16.31元,涨幅高达416%。在这样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以连续涨停的方式来实现这种财富的暴涨,除了股市里的垃圾股之外,恐怕很难有其他的股票了。象连拉25个涨停板的S前锋,那同样也是一只业绩并不理想的绩差股,是首创证券的“借壳上市”演绎了S前锋的神话。正是基于这种乌鸡变凤凰的神话一次次上演,所以,尽管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观点一再强调价值投资,但作为投资者来说,也一定要慎待垃圾股。因为作为垃圾股来说,一方面存在着求生的本能,另一方面低廉的价格也使得其重组的成本也相对低廉,因而也就赋予了垃圾股以创造神话的机会。所以,作为投资者来说,在选择蓝筹股的同时,也不要把垃圾股一棍子打死。而作为管理层来说,也要积极鼓励垃圾股重生,并为垃圾股重生创造条件。 其次,说明了资产注入的魅力。*ST金泰之所以受到暴炒,缘于该公司的定向增发。根据7月9日该公司的公告,该公司拟向不超过10家特定对象进行非公开发行,新恒基控股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以其资产认购,其他特定投资者以现金认购。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80亿股,其中,新恒基控股集团及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以资产认购约70亿股。而经过这次增发,*ST金泰摇身一变为房地产公司,新恒基集团也因此实现整体上市的目的。因此,从*ST金泰的暴炒中,投资者不难感受到新恒基整体上市的魅力。也正是基于这种魅力所在,所以作为监管部门来说,也一定要对上市公司资产注入的质量把关。一旦上市公司注入的是劣质资产,那么,将来留给股市的后患也是可怕的。 其三,*ST金泰的暴涨也说明,一旦存在公司定向增发信息泄漏的话,事先获知消息之人的获利将是巨大的。而这种巨大的获利又促使更多有关系的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要想方设法地来打探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所以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一定要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工作。而在这个问题上,*ST金泰的表现明显有授人以柄的嫌疑。因为*ST金泰是在今年3月5日之后停牌的,一直到7月9日复牌。但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停牌前该股股价明显异动,从2月28日到3月5日连续4个交易日涨停。这种走势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有人事先已得知了消息,而这种事先得知内幕消息的人,在*ST金泰的暴涨中无疑获利巨大。 其四,*ST金泰的暴涨也说明当前的停牌制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ST金泰的暴涨是基于新恒基整体上市的预期。但问题是,*ST金泰所公布的只是该公司定向增发的预案而已,定向增发能否获得最后通过,那还要看证监会的脸色行事。而在该方案并未获得证监会通过之前,该股股价就已大幅拉高,万一证监会未通过该方案呢?那是否将会令*ST金泰的股价再次发生地震呢?换一句话说,如果因为*ST金泰的股价炒高了,为了避免给该股引发地震,证监会因此通过了*ST金泰的定向增发方案,这是不是二级市场绑架了证监会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证监会的批复没有出来之前,*ST金泰股票一直作停牌处理。但遗憾的是,*ST金泰的股票自7月9日以来一直处于交易的过程中。
㈩ 中国证券交易所关于股票面额规定
股票面值如何确定?股票面值,是股份公司在所发行的股票票面上标明的金额,其作用是表明每一张股票所包含的资本数额。紫金A股上市前,我国A股市场的股票面值均以人民币为记价单位,且每股面值统一为人民币1元。
股票面值的确定,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章可循的。我认为,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来看, 其每股面值应统一为人民币1元。理由如下:
1994年8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特别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国-务-院证券委会同国-务-院授权的公司审批部门,可以对公司章程必备条款作出规定。公司章程应当载明公司章程必备条款所要求的内容;公司不得擅自修改或者删除公司章程中有关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的内容”。1994年8月27日,原国-务-院证券委、国家体改委根据《特别规定》第十三条发布了《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规定:到香港等境外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其公司章程中载明《必备条款》所要求的内容,并不得擅自修改或者删除《必备条款》的内容。同时还指出,在此之前已经获得批准到香港等境外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不符合《必备条款》规定要求的,有关公司应当在该《通知》发出后的第一次股东年会上,对其公司章程做出相应修改。《必备条款》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公司发行的股票,均为有面值股票,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143家H股公司中有41家公司的H股每股面值低于1元,与《必备条款》的上述规定不一致。这部分公司回归境内发行A股,涉及到以人民币为记价单位的面值确定。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早已形成了每股面值1元的惯例,因此,紫金矿业0.1元面值股票的发行,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问题:
一是不同面值股的出现加大了证券市场监管的复杂性和难度。过去近20年中,不仅我国广大投资者早已对1元面值股习以为常,而且监管部门也早已习惯了对统一面值股票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其监管规则亦大多与这种面值统一的市场运行状况相契合。如果市场上充斥着成千上万种面值的股票,甚至同一家公司发行多种面值股的话,其所带来的市场乱象将显而易见。市场的混乱不可避免地会加大监管的难度,如果监管部门的监管思维、规则、方式和手段不能适应这种市场变化作出及时的调整,可能会削减监管的效力,对市场稳定运行产生不利的后果。
二是不同面值股的发行异变为一些公司恶意圈钱的手段。股票面值虽然在股票发行与交易价格的决定中并不起作用,但在统一面值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对不同公司股票发行价格或溢价倍率的对比,大体判断某种股票发行价格的高低。但是,在股票面值多样化的情况下,不同公司股票发行价格的对比失去了统一的基础,一只面值1元的股票和一只面值0.1元或0.01元的股票可能具有相同的发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公司可能会有意利用这种股票发行价格的不可比性,名义上降低股票的发行价格,实质上则将低面值股的发行作为高价恶意圈钱的手段。以紫金矿业本次0.1元股的发行为例,表面看,其发行价的区间上限只有7.13元/股,发行价似乎低得不能再低,但折合为1元面值股,其发行价区间上限实则高达71.3元/股,面值溢价率超过70倍,创出了A股发行溢价倍率的新纪录,其对应的市盈率也高达39.26—40.69倍,与当前整个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基本持平。可以预料,随着股票面值的进一步多样化,今后以降低股票面值做幌子而高价发行、恶意圈钱的现象会时有发生。如何防止这种行为的蔓延,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三是不同面值股的发行加大了投资者了解情况的难度。与成熟的股票市场相比,我国股市的散户投资者可能是最多的。这些小投资者相关知识极度缺乏,即使在1元面值股统一的情况下,面对1600只左右的股票和大量的权证等投资对象,都云里雾里。如果再面对股票面值的千差万别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估值体系的混乱,更会使股在交易中无所适从,甚至很容易受到所谓“低价股”的误导。这种情况下对肩负着投资者教育职责的监管部门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四是不同面值股票的发行还有可能导致股票价格指数的失真。目前两市股价指数的编制乃是建立在股票面值统一的基础上。而0.1元股的发行以及随后可能出现的股票面值多样化,将使现行股价指数失去统一的基础,特别是大量小面值股的发行,更有可能使名义股价指数与实质股价指数相背离,从而导致隐性股市“泡沫”的出现。如何适应股票面值多样化的新情况而形成新的股票市场估值体系,也是摆在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五是估值标准紊乱。中国股市一大问题是上市公司估值标准不够规范和稳定。成熟市场上股票定价标准是比较明确的,市盈率在15~20倍左右,新兴市场高一点,在35倍市盈率左右。反观中国股市,对股票的估值一直缺乏稳定而明确的标准。去年市场上涨时,许多分析师可以把企业估值标准提高到市盈率60倍甚至是100倍以内,而在最近呢,甚至是市盈率低至10倍的股票机构还在不断卖出。
总之,股票面值的确定,离不开此时、此地的实际,决不能够随心所欲、生搬硬套。那种以为把国际资本市场“司空见惯”的东西套到中国股市就可以,以为股票面值要怎么定就怎么定的言论,完全是痴人呓语,十分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