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电煤都是买涨不买跌
本世纪初,国内电力需求旺盛,用电高峰时经常出现大面积停电。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增发电机组1亿千瓦左右。到2013年底,国内发电装机总量首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5年9月底,全国的火电装机容量为9.47亿千瓦。而在建的火电装机容量还有1亿千瓦左右。加上核电和风电机组,我国电力产业已处于饱和状态。
有电力行业内部人士称,目前,发电行业已进入2002年电改以来经营业绩“最好时期”。资料显示,去年五大发电集团利润过千亿元,创电改13年来之最。
但冷静分析,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是波澜起伏。2003年~2007年,发电行业基本是保本微利,勉强“过日子”;2008年~2011年,火电巨亏,处于严寒四年”;2012年~2015年,电力行业向好,进入“黄金四年”。
电力行业的专家表示,发电行业之所以出现严寒四年”和“黄金四年”,固然有多种因素,但与煤电产业运行机制的差异,以及煤电联动政策的“滞后”、“不到位”有相当大的关系。2008年,电煤价格暴涨,煤电矛盾大爆发,火电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全行业亏损。2009年,出现旷日持久的“煤电顶牛”事件。2010年~2011年,全国出现局部“电荒”和火电停机检修并存现象,煤企纷纷通过收购兼并进入电力行业。
五大发电集团火电板块连亏4年,累计亏损达921亿元,在央企板块中“垫底”。当时,整个发电行业负债高企、风险增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削弱,表现为“生存难,发展难,不能实现良性循环”。
据统计,2004年~2011年,我国煤价累计上涨幅度超过200%,而上网电价涨幅不到40%。期间,对应的煤电联动历史欠账每千瓦时约7分~9分。当然,2012年煤炭市场反转以来,煤电联动也没有完全到位。与此同时,煤炭企业告别了“黄金十年”,随即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
通过对煤电矛盾的历史考察,不难发现:由于政策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国家一些改革政策不配套,以及煤电双方的激烈博弈,煤电产业大起大落,多次出现“一方暴利,另一方巨亏”的现象,对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不过,与电力行业人士的观点不同,社会人士的看法是,每次电力部门上调电价,都会一本正经地告诉民众,由于成本上涨压力,电价将不得不随之上涨。
发电的主要成本是煤炭。那么,为何煤炭如此大幅度降价,电价却纹丝不动呢?但如果反过来,如果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力部门一定会叫苦连天,迅速上涨电价。这很容易让民众产生一个负面印象:中国的电价是“跟涨不跟跌”的。
国内并非没有相应政策,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
然而,事实的运作是煤电联动制度成了“只跟涨不跟跌”的循环涨价制度。最终,煤电联动带来的涨价成本又全部转移到了用电企业和消费者头上,造成整个社会运行成本的上升。
煤电联动为何到了电力部门却荒腔走板,变成一个十足的涨价机制呢?其原因并不深奥,电力部门通过各方利益的博弈,完全把相关制度抛在脑后,加之高度垄断,使得成本极不透明。
『贰』 电价顶格上浮原因
电价顶格上浮原因
电价顶格上浮原因,电价改革扩大市场交易电价的上浮范围,有利于平衡现阶段电力市场各方矛盾冲突与利益诉求,缓解电力供应紧缺情况。电价改革也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电价顶格上浮原因。
据媒体报道,电价改革首日,山东、江苏等地电力市场成交价均较基准价有所上浮,基本触及此轮电价改革要求的上限。
如,10月15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组织开展了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次交易,共有49家燃煤发电企业(97台机组)与79家售电公司和5家电力用户参与,成交电量110.7亿千瓦时,成交均价较基准电价上浮19.8%。
为何山东率先开始调价?
专家分析,主要是因为山东和江苏是除内蒙古自治区外,中国火力发电最高的省份,也是除广东和浙江外,电力缺口最大的省份,减排压力也较大。
在内蒙古自治区不缺电力还外送电力情况下,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四个省份的外购电力需求最大。另外,电价接近20%的'“顶格上浮”成交,也说明购电省份电力市场需求旺盛,当地经济发展动能强劲。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202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发电量和用电量统计梳理。来源:第一财经
据第一财经报道,从2020年用电量来看,最大的5个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北,这既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也与产业结构紧密相关。
第三经济大省山东2020年用电量达到了6939.84亿千瓦时,位居第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分析,山东等地的电解铝、煤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比较多,所以用电量大。
9月25日对外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报告显示,山东共有50家企业榜上有名。而从数量上看,山东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三名,仅次于北京、广东,超过了江苏和浙江。
山东大企业多,与山东重化工业多有关系。如山东的滨州GDP虽然在山东处于中下游,却有6家企业上榜2021年中国500强,魏桥集团、宏桥集团等都是能源企业,魏桥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企业,同时也是耗电大户。
上市公司回应市场关切
电价改革也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部分投资者在沪深交易所互动平台,对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和应对措施等进行了提问,上市公司给予了积极回应。
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回应称:“公司2021年上半年市场化电量占比约37.90%。公司将紧跟电力市场改革形势,主动适应电力市场,加强电力市场营销能力建设,争取更优的电价。”
另一家新能源公司则回应称,“目前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此次修改对上下浮动范围做出了调整,若基准价上调,将对公司收入和盈利产生积极影响。”
康健认为,“电价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售电价格,但当前煤价依然较高,燃煤电厂需要通过与煤炭生产企业签订长协保供协议来保障电煤供应稳定,同时平滑电力生产成本。高耗能企业则要重新考虑其生产成本,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践行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战略方针,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定价权。”
在吴琦看来,电价改革将带来多方面影响。首先,对发电企业来说,有利于缓解煤价高企带来的巨大成本压力。发电侧全面放开煤电机组进入市场,用电侧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面进入市场,按市场价格购电,有利于形成发电侧和售电侧“多买多卖”的竞争性市场。其次,对电网企业来说,将逐步退出经营性用户的统购统销业务,回归提供输配电、保障性用户供电服务的本源和主业。第三,对高耗能企业来说,交易电价上浮更多,用电成本将大幅上升,有利于遏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推动企业加大节能技改投入和绿色化转型力度。
『叁』 煤电联动引领,沪指站上3600点
盘面观察
周五股指突破向上,三大股指都以阳线报收,两市成交额11353亿。盘面观察,港口运输、电力、煤炭、航天航空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电子烟、造纸、汽车零部件等板块跌幅居前。两市涨停79家,跌停9家,北向资金净流入92亿。沪指涨0.94%,报3607.43点,深成指涨0.86%,报14892.05点,创指涨0.34%,报3478.67点。
后市展望
隔夜美股终于涨了,市场观望顾虑因素减弱,A股也如期选择震荡向上,沪指站上3600点。今天上午全国煤炭交易大会,发改委就2022年煤炭长协签订征求意见,下水煤基准价或上调约31%至700元/吨,一方面价格中枢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是政策允许波动幅度也更大;消息刺激,在煤电联动的带领下,跨年行情如期展开。另外,工信部表示,已编制完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对相关周期板块也有所提振。从资金流向来看,除电力、煤炭外,还主要流向酿酒、食品、半导体和工程建筑,北向资金尾市流入力度明显加大,应验了新的疫情扰动下凸显中国防御政策的正确和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从技术角度看,上证再越过60分钟级别前中枢上轨3614重要点位之后,大概率年内还要再冲击一次3700点上方阻力,整体行情应对可以采取更加积极乐观策略。
操作策略
主线景气赛道锂电、光伏、军工等短期调整后,逐渐扫除阴霾,有机会探底回升,继续重点关注;双低修复板块,可关注基建相关、证券、煤炭、电力和碳中和板块等;新万亿赛道元宇宙、电子烟、数字货币、转基因等主题板块,继续把握反复表现的节奏。【广发 证券投资顾问 罗利民,执业证书编号:0260611010126】
『肆』 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这与物价上涨与下调有什么关系 用自己的话 谢谢 还有什么是电煤(煤电)联动
通货膨胀就是物价不断的持续上涨,并且涨幅比较大
通货紧缩正好反过来,物价不断的持续下跌
煤电联动就是说,当煤炭的价格涨了,那么电价就要相应的跟着上涨
『伍』 水电上网电价会随着煤电电价上涨吗
会。水电上网电价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会随着煤电电价上涨的。煤电基准价上调并不意味着新能源上网电价也随之上涨。水电(Hydraulicpower)是属于水利科技名词,该词意思是指水和电,水力发电等。
『陆』 电力板块异动拉升,晋控电力涨停,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受到股市动荡、高温天气、用电需求上涨、多地用电负荷量过大、电价上涨等因素导致。
『柒』 什么是煤电联动
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年底。当时国家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第一次煤电联动在2005年5月,当时电价上调了0.0252元。而随后2005年11月份虽然再次满足了联动条件,但却并未有所动作。时隔一年之后,第二轮煤电价格联动终于在5月1日开始实施。按照国家发改委5月1日公布的煤电价格联动实施方案,全国销售电价从5月1日起平均每度提高2.52分钱,旨在解决2004年6月以来煤炭价格上涨、部分电厂经营亏损以及取消超发电价等对电价的影响,这也超出了此前业界预测的每度涨1分或者1.6分的提价幅度。
『捌』 电价上涨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物价的影响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改革就涨价”,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电力改革引发了涨价。而在许多西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往往伴随着电价下降。我们则相反,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作一简要分析。
一、经济转轨是电价不能降低的体制原因
1993年,在中国电力行业改革战略选择国际研讨会上,世界银行工业能源局局长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电力行业特征进行了比较:“就电力消费而言,发展中国家水平低,发达国家水平高。就人均电力消耗来讲,前者仅为后者1/80;这对政策有影响,发展电力工业是发展中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而发达国家则不同。就发展速度来讲,发达国家年增长率很低,仅1%左右,可以用提高用电效率来解决,而发展中国家则不同,经济发展速度高,不增加能源和电力消耗是不可能的。就价格而言,发展中国家能源价格低廉,由政府给予补贴;发达国家的能源价格是市场决定的。在能源生产方面,发展中国家能源工业是政府垄断经营的,采用指令性和控制性的法规条例;而发达国家采取政府和私人经营并存,公开透明的法规条例,由企业自我控制和平衡。发展中国家存在信息障碍,技术和融资水平低;发达国家按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办事,信息流畅、技术水平高、效率和效益高。”当然,发展中国家由政府垄断经营改为市场化经营后有可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价格偏低,市场化改革就要提高电价;总的说来,发达国家的电力工业由于原来定价较高,引入竞争机制后可以降低成本,降低电价。而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工业引入竞争机制后,可以降低成本,由于原来价格不到位,要使价格符合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必然要提高价格。这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原来电力工业不同特征造成的。
二、电价长期偏低是电价不能降低的根本原因
世界银行工业能源局局长说:“发展中国家的改革紧紧地控制着公用电力事业,政府要求电力企业承担过重的社会义务,许多国家认为便宜的电力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好处,人为压低电价。据1988年的统计,63个发展中国家电费加权平均仅为0.043美元/千瓦时,只相当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电价的50%,OECD国家电费加权平均为0.08美元/千瓦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样是消耗能源生产电力,发达国家电力生产的技术水平高、效率高、消耗低,价格反而比发展中国家高。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以大大低于成本的电价出售电力。据估计,发展中国家实际平均边际成本为0.10美元/千瓦时或更多。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电力工业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电价应当高于发达国家。”
可能有不少人对于中国电价是否偏低心存疑虑。或者说,许多人对于中国在计划经济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电价偏低是承认的,但对于中国近几年的电价是否偏低心存疑虑。其实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电力工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是依靠价外加价,一部分供电企业靠乱加价、乱收费来维持发展的。自1998年电力供求缓和以后,逐步取消各种价外加价,价外收费,后来甚至连计划经济年代就已存在的供电工程贴费也都取消了,中国的目录电价还是偏低的。总的来说,中国电价是偏低的,其中居民电价偏低是非常突出的。电力工业要走上竞争性市场化改革的道路,电价必然是要上涨的。
在发展中国家里,认为低电价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好处的观点根深蒂固,中国同样存在这种思想,总认为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不能高,否则将影响低收入家庭和贫困户用电,而且要求电力企业承担过重的社会义务。人为压低电价结果是电力使用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电力工业资金紧张,无法保证足够的电力供应,出现缺电;人为压低电价,使得电力工业无法取得电力投资,甚至连老电厂的维护检修也难维持,更谈不上更新改造。这就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走计划经济年代长期缺电的根本原因。要解决电价偏低和电力工业缺电问题,首先要解决那种认为低电价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好处的观念,要给电力工业以合理的价格,使电力工业能够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
三、供应侧电价结构失调亟待电价的合理回归
中国长期存在“重发轻供不管用,重新建轻既有”的状况,改革开放以后进行的电力改革同样是重发电、重新建。1985年,国务院决定实行多家办电和多渠道集资办电的政策,无论是对集资新建电厂实行还本付息电价还是实行燃运价加政策和电力建设基金政策,主要是照顾发电工程;后来实行经营期电价,也只是将“经营期电价”替代原来的“还本付息电价”政策,这些改革政策实行的结果是独立发电公司的资产回报率达7.1%,股本回报率9.5%;国家电网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仅1.65%,股本回报率仅0.55%。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时,发电公司的上网电价:凡是原来有上网电价的按原上网电价执行,原来国家电力公司所属的老电厂,没有上网电价的按补偿成本原则核定临时上网电价,销售电价减去发电厂上网电价之后的剩余部分就是输配电的电价。按照这个办法,继续维持了原有的发电上网价高,利润高,输配电低,利润低;新电厂上网电价高,利润高,老电厂上网价低,利润低。
据统计,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发电、输电、配电的投资比例大约是1∶0.21∶0.12,而美国是1∶0.43∶0.7,英国是1∶0.45∶0.78,日本是1∶0.47∶0.68,也就是中国输配电投资长期低于发电投资,而美英日等国家输配电投资要大于发电投资。如果电力工业总投资是1,中国的输配电工程投资占25%,其中相当一部分投资还是靠向用户征收供电工程贴费筹集的,而美、英、日等国的输配电投资占电力工业总投资的55%-60%。
我国输配电价无论从绝对水平还是从输配电价的比例来看,都是非常之低的。2002年,我国的输配电价是占销售电价的26.7%,而发达国家可以达到60%左右。在我国销售电价本身偏低的情况下,输配电价占销售电价的比例又偏低,而与其他国家的输配电价格相比就显得更加偏低。中国的输配电价只有英国的1/3,德国的1/4,日本的1/6。这样低的输配电价使得电网公司盈利率严重偏低,负债率上升,建设资金筹措发生困难。因此,当电力工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时,必然要提高输配电价,促使销售电价水平上升。
四、销售电价结构扭曲也使电价须适度调高
中国销售电价存在的问题:一是销售电价分类不合理,二是各类电价之间的比价关系不合理,三是优惠电价种类繁多,四是价外加价收费。
由于销售电价分类不合理,各类电价之间比价不合理,优惠电价种类繁多价外加价收费多,使得电价严重扭曲。凡是能从公共电网中获取低价和优惠电价的用户,都会赖在公共电网中购电;凡是要负担交叉补贴的用户就会千方百计修建自备电厂,自建自管自供逃避补贴责任。结果是小煤电,假热电盛行,公用电网的优越性彻底丧失,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还严重影响大用户向发电厂直购工作的开展。在厂网分开的条件下,大用户建自备电厂和直购逃离公用电网,公用电网只剩下优惠供电的各类用户,公用电网就会出现高价购电,低价卖出,严重亏损,难以为继。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电力行业的效率和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面临的价格是社会生产的边际成本。如果对价格人为扭曲,那么资源的有效配置将无法实现。我们对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用电、支农产品用电电价等进行交叉补贴,就是对销售电价进行人为扭曲。根据福利经济学的研究可以知道,对特定人群给予收入补贴,优于通过价格扭曲进行补贴。我们要下决心取缔一切扭曲电价的做法,适当调高价格是必要的。
五、能源资源短缺迫使煤电联动势在必行
近年来,世界石油,天然气价格居高不下,煤炭价格也大幅度上涨,电力工业作为能源转换行业,继续维持低价供电,用户为逃避承担高价能源,趋向多用电力。凡是能用电力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的都尽可能用电力替代,在这些能源替代中,有的替代是合理的,既可节约投资和费用,又可节约能源资源,有些替代是不合理的,会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如用电烧热水和采暖,电力利用效率极低。最近几年电力消费的增长率不仅高于能源,而且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电力消费已经连续6年弹性系数大于1。
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成本+合理利润+税金范畴,石油、天然气已经获得暴利,但时至今日对电力工业却要求微利或者亏损,不能够反映其稀缺的情况。在能源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作为能源转换行业的电力,惟一的办法只能是电价随能源价格浮动,即中国实行的煤电联动。
为保持终端能源的合理比价,促进能源合理利用,节约能源资源,应当随着油、气、煤的价格上升,合理提高电价,当然,提价要适度,要考虑到国民经济多方面的承受能力,要使石油、天然气、电价和热价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但是从已印发的《电价改革方案》和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等三个管理办法来看,离这种要求还很远。
以上说明在改革过程中,往往导致电价上涨。笔者认为,中国要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应当引入发电竞争、售电竞争和在大用户直购之前先理顺电价,先把电价分类,电价水平合理化,取消优惠电价、取消价外加价。
『玖』 我国出现的煤电价格倒挂问题,是因为什么原因
针对我国出现的煤电价格倒挂的现象,其实发改委已经进行过多次会议进行商讨。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在于上网电价一直不能够进行调整,对于目前的市场反应有所延迟才导致的。其实在这一次的发布会上,发改委表示将会对以后的上网电价进行调整,采取浮动的政策。这个消息说实话,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煤电价格倒挂,以及这一次的会议所造成的影响。
第三,这一次的变动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这一次的变动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主要就是因为这一次针对的主要是一些高耗能企业,当然如果像这样的高动力别太价格不能够被遏制的话,那么在以后可能会逐渐的影响到我们的居民用电。不管怎么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节约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