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上市公司 > 洋电缆上市公司

洋电缆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4-08-10 00:29:02

㈠ 大西洋电缆和鸽牌电缆区别

品牌、原材料。
1、品牌不同。大西洋电缆是二三线品牌,质量不错,鸽派电缆是一线品牌,产品质量可靠稳定。
2、原材料不同。大西洋电缆采用聚氯乙烯绝缘而制造,鸽牌电线采用国内优质的无氧铜材和绝缘材料生产。

㈡ 成都大西洋电缆薪资怎么样啊

好。
1、休假方面。成都大西洋电缆有限公司是全民事业服务单位,财政全额拨款,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周末都休息,不存在加班现象。
2、奖金方面。成都大西洋电缆公司员工不仅享有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并有带薪休年假待遇,过年的奖金也是很高的。

㈢ 大西洋电缆现在还在用吗

大西洋电缆现在还在用。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2020年开始法国电信运营商Orange和Google合作的以开展连接法国和美国的跨大西洋海底电缆项目正式启动。

㈣ 浙江盛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公司前身为浙江盛洋电缆有限公司,系于2003年6月在绍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2010年10月28日,经绍兴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叶利明
成立时间:2003-06-10
注册资本:2297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600000103160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公司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民东路1416-1417号

㈤ 跨大西洋电缆

我们先从故事的主人公,塞勒斯·菲尔德这个人说起。

塞勒斯·菲尔德的家族,在他和他父亲这两代,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塞勒斯·菲尔德的父亲是一位地位显赫的牧师。塞勒斯这一代有兄弟八个人,两个夭折,剩下六个都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了耀眼的成就。这六个兄弟里,有一位全美身价最高的律师、一位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一位作家、一位马萨诸塞州议会的议长、一位杰出的土木工程师,和塞勒斯·菲尔德这位了不起的企业家。在1920到1930年代间,美国历史学界编了一部《美国名人辞典》,收录了美国自建国以来一万五千位名人的事迹。塞勒斯·菲尔德的父亲、三个兄弟和他本人都被选进了这部辞典,这在当时也算是创纪录的事情了。

塞勒斯·菲尔德16岁立志经商,来到纽约。在哥哥们的帮助下,他的事业平顺地起步。他先是跟着大商人斯图尔特学做生意,三年时间工资涨了五倍。随后,菲尔德进入造纸和印刷行业,28岁就盘下了自己的公司,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纸张和印刷品批发商。到了1840年代末,菲尔德的名字已经登上了纽约富人榜,也就是“福布斯富豪榜”的前身。他的净资产超过了20万美元。20万美元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在1845年,全纽约身价超过十万的人只有294个。生意进入正轨后,菲尔德把公司交给合伙人打理,自己跟一位画家朋友跑去南美洲探险。1853年,菲尔德回到纽约,那时候,他家庭美满,财务自由,生意上的事不用自己操心,也见识了广阔的世界。这一年他才34岁。

菲尔德感觉有点百无聊赖,不知道接下来还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干。这时候,有个电报工程师找上门来。

这个工程师名叫吉斯伯恩,他来找菲尔德,是想请他接手一个烂摊子。什么烂摊子呢?原来,这几年,吉斯伯恩一直在张罗一个电报工程。这个工程的位置在北美洲东北角的纽芬兰岛上。这个岛有三个海南岛那么大,但是直到19世纪中期,岛上也只有几万人居住,非常荒凉。吉斯伯恩想在这个岛上搭一条电报电缆,和北美洲现有的电报网络连接起来。他之所以看中纽芬兰岛,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纽芬兰岛是整个北美洲最靠近欧洲的地方。假如从欧洲来的送信人能先登陆纽芬兰岛,拍一封电报,那就比他一路坐船到纽约要快一到两天。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来说,这一到两天的时间差可是非常宝贵的。

吉斯伯恩的这个设想听上去很不错,但他低估了工程的难度。纽芬兰岛的土壤条件非常不利于施工,而且,岛上大片的内陆地区是无人定居的荒原,这就意味着,施工队需要的补给没办法在施工现场附近得到满足,必须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工程推进了十分之一,吉斯伯恩筹的钱就花光了。他为这个项目注册的公司破产了,自己还背上了5万美元的债务。不过,他还是坚信,这事一旦做成,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这次他找到菲尔德,就是想请他接手这个工程。

那菲尔德答应吉斯伯恩的请求了吗?一开始,并没有。菲尔德判断,这项工程难度大,成本高,只能缩短一两天的通信时间,恐怕得不偿失。不过,吉斯伯恩走后,菲尔德盯着房间里的地球仪陷入了沉思。要是能用一条电缆直接把纽芬兰岛和爱尔兰连起来呢?假如欧洲和美洲可以直接通电报,那省下的时间就不是几天,而是几个星期了。在那个时候,伦敦是全世界的金融和工业中心,要是能及时掌握伦敦市场的动向,美国的商人就可能抓到巨大的商机。菲尔德明白,假如真能连通一条穿越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那它创造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

问题是,跨大西洋电缆在技术上行得通吗?在技术问题上,菲尔德完全是个外行。不过没关系,不懂就问。菲尔德第二天就给两位专家写信,征求他们的意见。第一位专家就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的莫尔斯。莫尔斯回信说,早在十年前,他就确信,跨大西洋的电报通信是可以实现的。这个计划在工程层面的难度不小,但在理论上完全没问题,是可行的。菲尔德问到的第二位专家是美国海军上尉莫里。莫里是当时美国顶尖的海洋学家。莫里的意见就更乐观了,他告诉菲尔德,他们刚刚完成了一项从纽芬兰到爱尔兰的海底勘测,勘测结果显示,这两个地方之间的海底隆起了一座高原,这就使得海底的深度不特别深,也不特别浅,非常适合铺设电缆。而且,从海底泥沙的样本来看,这片海底没有向上的洋流,铺好的电缆会服服帖帖地待在海底,不会受到洋流的干扰。总之,这种完美的海底条件简直就是为了铺设电缆专门预备的。

看来这个想法还真能行。两位专家的回信令菲尔德大受鼓舞。接下来,菲尔德说干就干。他拉来四位富有的合伙人,五个人凑了150万美元的启动经费。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每一位合伙人都是看中这个项目有利可图才加入进来的。比如说,这五个人里有个铁路大亨,名叫库珀,当时已经60多岁了。库珀自己说:“这个计划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狂热的幻想,只适合那些精神病院的病人。”但库珀在这个计划中看到了另外的价值。库珀是个苦出身,没怎么念过书,等到他奋斗了大半辈子富起来了,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给更多的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库珀相信,一条连通欧洲和美洲的电缆,可以向世界的各个角落传播知识。“知识将会覆盖整个地球,就像水覆盖了深海。”带着这种浪漫的想象,库珀成了菲尔德最早的合伙人。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来,菲尔德非常擅长说服。不论是库珀这种理想主义者,还是其他几位更加务实的合伙人,菲尔德都能让他们从跨大西洋电缆上看到各自认可的价值。

1854年,这五位最初的合伙人成立了“纽约一纽芬兰一伦敦电报公司”,接管了吉斯伯恩的工程。你从这个电报公司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要搭建的电报线路分为两段,一段在北美这一侧,把纽约和纽芬兰连起来,另一段穿过大西洋,把纽芬兰和伦敦连起来。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菲尔德和他的合伙人们组织了一支600人的施工队,把纽芬兰岛上吉斯伯恩没铺完的线路铺完,再把这条线路接入北美大陆的电报网络。接下来,菲尔德在大西洋两岸奔波,订购海底电缆,筹措更多的经费,并且取得了英美两国政府的支持。两国政府决定,各出一艘船,承担跨大西洋电缆的铺设任务。英国出的船是排水量3500吨的皇家海军“阿伽门农号”,美国出的船是排水量5200吨的军舰“尼亚加拉号”,放眼当时全世界的海面,这两艘船都算得上了不起的庞然大物了。

第二部分

陆地上的线路架好了,铺设电缆的船有了,经费也到位了,铺设海底电缆这项艰巨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你可能会觉得,铺设海底电缆,无非是开着船在大西洋上走一遭,船上装着电缆,一边开船,一边把电缆沉到海底,这件事能有多难呢?

工程层面的难点可太多了。就说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条电缆,应该做多粗呢?

太细肯定是不行的,前人已经有过教训了。1850年,英国的布雷特兄弟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这条电缆铺在英法两国之间的海峡里,头天铺好,第二天就断了。怎么断的呢?电缆太细太轻,缠在了一个渔民的船锚上。渔民捞上来一看,以为电缆是黄金做的,就截下来一段带回家去了。人类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铺设跨大西洋电缆也是同样的道理。电缆要足够粗足够重,才能稳稳地沉在海底。要是分量不够,电缆轻飘飘地浮上来,那漂过的冰山,路过的航船,甚至是体型比较大的海洋动物,都可能对电缆造成致命的破坏。

那把电缆做粗做重,问题不就解决了吗?还是不行。粗有粗的问题。按照海军上尉莫里提供的勘测数据,铺设跨大西洋电缆的海域,最深的地方有将近4000米。4000米长的电缆从船上一路垂到海底,电缆做得太粗,就会被自身的重量扯断。菲尔德定制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在经过这片最深的海域时,垂在水下的部分重达一吨半。这对电缆的强度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你看,仅仅是电缆的粗细这么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有这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这还没有涉及电缆的导电性质、电缆里面的金属丝铰接的方式、船上用来存放和释放电缆的装置……在这所有的问题上,菲尔德雇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争论不休。他们希望花更多的时间把这些问题研究清楚,但是菲尔德等不及了。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电缆早一天接通,公司就能早一天盈利。就这样,1857年8月5日,“尼亚加拉号”和“阿伽门农号”各自装载着2000公里长的电缆,向大西洋深处驶去。

你一定放过风筝。铺设海底电缆的过程,就很像放风筝。船上的工人需要一刻不停地把电缆放进水里,只不过他们操作的“线轴”要比放风筝的线轱辘庞大得多,笨重得多,结构也要复杂得多。放风筝的时候,有经验的人会根据风势调整放线的节奏,风强的时候就放松一点,不然风筝线很容易断掉。铺设海底电缆也是这样,只不过是把高空的气流换成了海上的风浪。船上的工人在控制“线轴”,也就是松缆器的时候,需要根据风浪的大小,把力道控制在一个微妙的范围内,保证电缆以稳定的速度滑入海底。这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不难,起了风浪,就很考验工人的技术了。

“尼亚加拉号”出海的第六天夜里,风浪越来越大。五千多吨的大船在波峰波谷上起起落落。工人一个操作失误,电缆啪的一声崩断,滑进了海底。一船人眼巴巴地望着漆黑的海面,束手无策。这时候电缆已经铺了600多公里,剩下的电缆已经不够从头再来一次了。菲尔德他们只好失落地返航。

损失了600多公里电缆,临时订制肯定是来不及了,而且时间即将入秋,海上的风浪只会越来越大。董事会决定,等到下一年,再做第二次尝试。一次失败当然浇不灭菲尔德的热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菲尔德请来靠谱的工程师,重新设计了松缆器,并且加强了船员的培训。1858年6月10日,“尼亚加拉号”和“阿伽门农号”重整旗鼓,再次起航。

这次的情况怎么样呢?这次的运气比上一次还要差。菲尔德他们出海的第四天,就遇上了北大西洋历史上最猛烈的暴风雪。暴风雪刮了一个星期,别说铺电缆,“阿伽门农号”险些都要翻船了。等到暴风雪终于停了,菲尔德登上“阿伽门农号”一看,船上的医务室里躺着四十多个人,最严重的胳膊都折了。而且,一千多吨重的电缆在船舱里颠簸了一个星期,全都破破烂烂地搅在一起,根本不知道还能不能用。不过,既然已经出海了,菲尔德还是决定开工。他们小心翼翼地铺了400多公里,电缆突然毫无征兆地断开,再次滑进了海底。原来,这段电缆早就在暴风雪中遭到了严重的磨损,根本吃不住水下的拉力。

这次失败对股东们的士气打击很大。就连公司董事会里最核心的成员,都觉得这事根本没戏,不如趁早把剩下的电缆卖了,大家把钱一分就散伙。在这个艰难的时刻,菲尔德的头脑还是冷静的。他说服股东们,剩下的电缆还够再试一次。大家合计了一下,觉得除了损失更多的电缆,倒也不会有什么别的风险了,就答应让菲尔德再试一次。不过这一次,已经没什么人相信这事能成了。就连船上的工人都觉得,老板们一定是疯了,他们需要再经历一次彻底的失败才能清醒过来。

没想到,这第三次尝试,居然成功了。7月17日,两艘大船在修整了十多天之后再度出海,抵达大西洋中央,再分头开向美洲和欧洲。8月5日,距离他们第一次出海整整一年后,“尼亚加拉号”抵达纽芬兰,“阿伽门农号”抵达爱尔兰。菲尔德在纽芬兰这一端,收到了从3000公里外的爱尔兰传来的电信号,信号非常强。跨大西洋电缆接通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大西洋两岸的媒体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赞美跨大西洋电缆是自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成就。英国女王和美国总统相继向菲尔德发来贺电。按照菲尔德的安排,跨大西洋电缆传递的第一封电报要由英国女王向美国总统发出,第二条是美国总统的答复。在这段时间里,菲尔德和他的伙伴们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宴会、舞会、游行和演讲活动,庆祝他们来之不易的胜利。

第三部分

残酷的是,这场胜利是短暂的。

8月16日,美国总统收到了英国女王发来的贺电,大西洋两岸一片欢腾。只有接收电报的工作人员知道,这封短短99个单词的电报,花了16个半小时才接收完毕。通过跨大西洋电缆传来的电报信号非常模糊,工作人员连蒙带猜,才把女王的电报勉强翻译了出来。跨大西洋电缆的电报线路并没有在正常工作。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菲尔德的电报公司一边极力对外隐瞒真相,一边抓紧时间抢修。但是谁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除了在岸上换换电池,技术人员也没什么别的事可做。通过跨大西洋电缆传来的电报信号一天比一天微弱,最后彻底陷入了沉寂。在电缆接通一个多月后,菲尔德不得不向外界承认,这一次,他们又失败了。

经历了这样一场盛大的空欢喜,社会舆论彻底失去了耐心。每一份报纸都在嘲讽菲尔德和他的跨大西洋电缆计划。人们说菲尔德是个骗子,说跨大西洋电缆从来都没有接通过。这也不难理解,昙花一现的伟大工程看上去总是可疑的,就像现在还有人不相信人类曾经登上过月球。菲尔德公司的股东们纷纷离他而去,他的很多老朋友、老同事,也都躲着不见他。一时间,菲尔德成了大西洋两岸最出名的笑话。

然而,这个被所有人当做笑话的人,依然没有放弃信念。菲尔德明白,失败之后,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总结教训。菲尔德和英国政府联手,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对之前的失败进行了极为详细的复盘,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意见,其中一些甚至深刻地影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举个例子,委员会发现,在跨大西洋电缆的设计和检测阶段,人们使用的电学单位不统一,造成了一些技术上的疏漏。经过委员会的提醒,英国科学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统一了电学单位。我们今天学物理,用到的瓦特、伏特、欧姆和安培这些单位,都是那个时候确定下来的。

除了电学单位不统一,调查委员会还指出,在电缆下水之前,就应该模仿海底环境,对电缆进行全面的检测。第三次铺设后,电缆之所以会出现故障,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电缆实际上无法承受理论上可以承受的高电压。假如在下水前就对电缆进行全面的检测,那这类的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最终,经过极为细致的调查,调查委员会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如果事前做了足够的调查工作,那这一次惨重的失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委员会的调查报告非常中肯,但不太及时。这份报告是1863年7月才发布的,那时候,南北战争的战火已经席卷了整个美国。即便是在战乱中,菲尔德仍旧没有停止为他的跨大西洋电缆四处奔走。1864年,在距离上一次失败漫长的六年后,菲尔德终于再次凑齐了铺设跨大西洋电缆的经费。最幸运的是,他的合作伙伴还借给他一艘大船,排水量22500吨的“大东方号”。这艘船大致相当于4艘“尼亚加拉号”,6艘“阿伽门农号”,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在前三次铺设电缆的尝试中,1500吨重的电缆就会让“尼亚加拉号”和“阿伽门农号”重心不稳。但对“大东方号”来说,这点重量完全不成问题。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菲尔德又进行了两次铺设电缆的尝试,尝试的过程依旧艰辛。1865年7月的铺设以失败告终。那时“大东方号”已经开过了三分之二的航程,电缆断进了海里。1866年6月30日,菲尔德进行了第五次尝试。7月27日,跨大西洋电缆铺设成功。

从这以后,欧洲和北美之间的即时通信,再也没超出过几个小时。

结语

多年以后,菲尔德回忆起1854年5月8日那个明媚的早晨,他和四位最初的合伙人在早饭前花了15分钟,召开了“纽约一纽芬兰一伦敦电报公司”的第一次组织会议,将他们的金钱、名誉和人生与跨大西洋电缆这项19世纪最了不起的工程紧紧绑定在一起。那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他们承诺要完成的是一项多么艰难的事业。

跨大西洋电缆开始运营后,昂贵的电报服务费迅速帮菲尔德还清了他这些年来欠下的所有债务。他再次成为全美国最有钱的人之一。不过,令人感慨的是,菲尔德是个优秀的企业家,却并不是个明智的投资人。1892年7月12日,72岁的菲尔德离开了人世。那时候,他的资产已经被19世纪末的华尔街市场吞噬殆尽。

如今的历史学家回顾19世纪的西方,看到的是技术进步和商业繁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跨大西洋电缆这项工程的成功似乎有它的必然性。但是当我们仔细地了解了菲尔德的故事,就会明白,伟大的事业不会凭空发生。那个时代的发明家们掌握了电报通信的技术,工程师们建造了远渡重洋的巨轮,资本家们积累了取之不尽的财富,但是跨大西洋电缆还在等待一个做事的人,一个企业家,把这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价值。好的企业家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时代的枢纽。他们的愿景能够释放出强大的万有引力,吸引整个时代的精英力量。我们电缆人或许还不具备菲尔德这样的财力和影响力,但是和他一样,我们也可以扮演一个牢固的枢纽,连接身边人的力量,用勇气和坚韧,把我们的愿景变为现实。

阅读全文

与洋电缆上市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天然气输送相关上市公司 浏览:526
退市股票上新三板后如何交易 浏览:159
公司新三板上市采访问题 浏览:675
云服务器龙头上市公司 浏览:776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审核流程 浏览:492
国产医用胶片上市公司 浏览:159
炒股票五行属金吗 浏览:805
鸡蛋上涨利好上市公司 浏览:780
唐风炒股 浏览:409
手机制造产业链上市公司 浏览:193
股票分红后价格下降等于没分红 浏览:231
新三板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浏览:116
公司说要上新三板 浏览:666
怎么追涨停的股票 浏览:726
中国燃气生产商上市公司 浏览:586
国储能源上市公司 浏览:418
标准差与股票投资 浏览:665
手机炒股网上开户了 浏览:333
手机炒股软件进不去 浏览:297
炒股赚五千万教授失踪 浏览: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