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连不上某个美国网站,怎么办
代理的使用是可以的,http://www.proxy4free.com/page1.html,从列表里选type为 anonymous的ip与端口,把他们填进浏览器的设置中的相关项就可以了。 注:如果一个不行,可以多试几个,选择速度快的!!!!!
㈡ 中国十大黑客排名是什么有什么事迹
中国十大黑客排名NO.10网名:冰雪封情、NO.9网名:中华特攻 (King Xer)、NO.8网名:冰叶、NO.7网名:孤独剑客、NO.6网名:教主、NO.5网名:陈三少、NO.4网名:中国鹰派、NO.3网名:coolfire、NO.2网名:lion、NO.1网名:goodwell。
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的早期,听说过黑客的人很多,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知道黑客是怎样入侵系统。Coolfire正是告诉大家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恐怖的黑客。我从来没有听说过Coolfire攻击过什么网站,现在的一些朋友也说Coolfire的8篇文章,根本够不上黑客级别,都是小儿科的基本知识。
中国鹰派联盟是一个基于国际互联网络的非商业性的民间爱好者团体。主要由网络安全爱好者、中华民族文化爱好者等各类健康文化爱好者组成。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开展和促进各类健康的民族及网络文化的研究与交流以及推广工作。
㈢ 安然事件的启示是什么
自2000年安然事件发生,已经时隔四年,重新审视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美国财务舞弊案件风波,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国相关体制、制度的重大改变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企业制度及其治理、资本市场、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制度以及相关法律制度,这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建设,以及企业制度与治理机制、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安然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一)事件的由来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达信公司作为安然公司多年的审计师,在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大量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的收费也高于审计服务收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安达信未能及时发现安然公司的舞弊行为表示疑问。
而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公开承认销毁了与安然审计有关的档案,这就更加证实了人们的疑问。很快,安然公司丑闻转化为审计丑闻。2002年10月16日,休斯顿联邦地区法院对安达信妨碍司法调查作出判决,罚款50万美元,并禁止它在5年内从事业务。
但是事情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200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3年前对安达信公司所作的有罪判决。负责审理此案的全体法官一致认为,原陪审团作出的庭审说明太过含糊,当年对安达信“妨碍司法公正”的裁决是不恰当的。然而,这一裁定对因安达信倒塌而深受打击的28000名员工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二)萨班斯法案的出台
美国相继爆出的造假事件,严重挫伤了美国经济恢复的元气,重创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心,引起美国政府和国会的高度重视。美国社会各界强烈呼吁美国政府拿出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公司造假行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即萨班斯法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法案有两处最为引人注目:
一是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与责任。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明确公司管理层责任(如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等),要求管理层及时评估内部控制、进行财务报告,尤其是对股东所承担的受托责任。同时,加大对公司管理层及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
二是强化审计师的独立性及监督。法案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机构来监督上市公司审计、审计师定期轮换、全面修订会计准则、制订关于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构成的标准并独立负责审计师的提名、对审计师提供咨询服务进行限制等。
二、对安然事件的反思
(一)对萨班斯法案的评价
1.对法案本身的评价。
(1)凸现了政治诉求,缺乏必要的论证和理性支持
从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到萨班斯法案正式生效,其间经历了短短7个月的法案制订过程。萨班斯法案的匆忙出台,打上了深刻的政治烙印,是美国特定政治制度的产物,其中拼凑痕迹明显。
2005年7月5日,颇有影响的美国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副大法官利奥?斯特林(Leo Strine)在一场演讲中,对萨班斯法案发起了猛烈抨击,他指出:安然和世通丑闻后,此前阻止各项措施的联邦立法者开始支持迅速采取行动。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高级专员也承认,如果单纯是安然事件,而没有后来的世通事件,不足以产生萨班斯法案和PCAOB。
(2)内在逻辑混乱,内容存在重复、冲突现象
法案本身的内在逻辑混乱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该法案是若干个法案拼接与综合的产物,其内容与表述上存在重复。比如,第8、9章来自原来参议院应对安然事件的一份立法草案,第11章来自原来众议院一份立法草案,同时,还吸收了参议员Dodd提交的有关重建投资者对会计行业信任的法案的部分内容。再如,有关公司高管和白领犯罪的刑事责任部分,分别散见于第8、9和11章。其次,个别地方出现内部不一致,也有些规定之间互相冲突。如,关于公司高管对财务报告真实性的责任,在相关条款中表述不一致。
大法官利奥?斯特林形容萨班斯法案像一锅“古怪的杂烩”,把合情合理的想法与“谈及令人怀疑的价值观的偏狭条文”混杂在一起。他还警告联邦立法者“守好本分”,把公司法留给各州自己去处理。
2.对法案执行效果的评价。
萨班斯法案制定者宣称,这是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市场和商业领域的最大变革。萨班斯法案执行两年来,美国社会各界对法案的效果褒贬参半。
一种是赞美的声音,认为,法案对于加强美国公司治理,强化投资者信心意义重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2005年5月15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典礼上致辞时表示,2002年发布的《萨班斯法案》特别强化了这样一个原则,即公司管理人员应代表股东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他为该法案颁布之迅捷、运行之良好感到惊喜。
而另一种批评的声音不断,认为,萨班斯法案是一部相当有缺陷的法律,自安然丑闻以来,与萨班斯法案相关的执行成本过于高昂,而监管机构和检察官则有监管过度的嫌疑。
2005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尽管美元持续下滑造成海外对美国公司投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但仍不及萨班斯法案带来的问题棘手。美国CFO执行委员会的报告更是明确地指出,由于执行法案404条款,未来三年中将阻碍创造的工作岗位超过30万个,并将导致GDP增长速度放慢近0.5%。
根据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上市公司应当每年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对公司的内部治理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这一条款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遵循成本,包括上市费用、内部培训费用、外部交易成本、审计费用和各类咨询费用,还有法律费用和董事费用的增加。评论认为,由于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严苛规定使一些上市公司甚至产生了退市的打算,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美国国内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很多在中小上市公司,对遵守萨班斯法案治理规定的成本和进入资本市场的好处进行权衡后,选择了退出资本市场。根据沃顿商学院的统计数字,1999年美国股市中的退市公司仅有30家,2004年升至135家。而Foley&Lardner律师事务所2004年5月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超过100家接受调查的上市公司中,约有20%的公司因法规负担加重而考虑退市。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因不堪萨班斯法案带来的高额遵循成本,选择了退出美国的资本市场,而新近打算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也大大减少了。根据纳斯达克的统计数据,该市场2004年总计有13家外国公司上市,但主动退市的外国公司却达到了11家。在纽约证交所,2004年有8家外国公司上市,仅是2003年的半数,却有2家公司主动退市。
时至今日,美国各界对于404条款的各种讨论仍在继续,但对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强化带来的正面效应开始为有关方面所认可。
(二)美国的公司治理问题
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社会对企业制度作了反思,意识到公司治理问题,是导致公司舞弊的根本原因。以下制度安排存在的缺陷,才是导致安然事件等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1.股票期权制激励了造假动机。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乃至员工发放公司股票期权,被认为是美国公司治理中十分成功的激励机制。但是,安然和环球电讯等破产事件使股票期权成为了公司陋习和治理混乱的象征。股票期权使一些公司的管理者在几年内成为亿万富翁,也鼓励一些人不顾一切地炒作股市,把公司变成个人的“摇钱树”。为了从公司股票的升值上获利,一些公司的管理者运用包括财务造假在内各种方法,制造“题材”,创造利润,抬高股价,忽视公司的长远发展,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公司独立董事形同虚设。为了防止公司高级管理层利用股权分散滥用“代理人”职权,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但安然公司的独立董事却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该公司17名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达15名,审计委员会7名委员也都是独立董事,而且这些独立董事都是政界、学界、商界的知名人士。既使有这些德高望重的独立董事,也未能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监督关。目前,这些独立董事不仅备受责难,而且遭到了公司投资者的起诉。
3.审计委员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早在1978年就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设立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外部审计师的审计质量。但是,安然事件充分暴露出美国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上述种种问题表明,美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公司高管部门及高管人员有疏于舞弊控制责任的问题。
安然事件后,萨班斯法案第404条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每年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萨班斯法案第406条要求公司作为证券发行者应向SEC汇报,披露其是否采用了专门针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准则,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随后,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了独立审计准则(SAS)第99号——财务舞弊审计,SAS第99号反复重申先前准则的主旨,即公司的道德行为是以公司纲领和高层管理部门的价值观为基础的。事实上,美国各方对于内部控制的讨论由来已久,也付出了巨大努力。1992年美国COSO[1]项目委员会组织研究推出了第一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报告。提出了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框架,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报告认为,“诚信必须与道德价值共存,必须由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级管理人员发起,并将其渗透到整个组织中去”。美国公认审计准则(GAAS)要求,审计师在评估虚假和不正当行为风险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公司环境。内部控制系统“离不开负责设计、管理和控制内部控制系统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
2004年9月,在该COSO的推动下,由普华会计师事务所执笔完成的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套内部控制规范正式公布。具体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执行纲要、应用技术以及空白评价工具。该项目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人协会负责监督。有关方面对这套规范的评价是积极的,但将这一套规则付诸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美国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问题
安然宣布破产后的第三天,前“五大”立即发表联合声明指出,安然的问题是现行财务报告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所致,这一声明所指出的财务报告制度的缺陷引起了空前的共鸣。安然事件后,围绕着美国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机制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由民间机构还是政府制定。
在安然事件引发的会计准则大讨论中,不少人提出:会计准则对保护投资者利益如此重要,将此重任完全交给不对国会负责的民间机构承担是否合适,国会或政府机构是否应当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过去过于依赖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未能充分履行确保会计准则符合联邦证券法所确立目标的相关责任,今后将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如扩大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资金来源,减少对会计职业捐款资金的依赖,以及更多地参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议程等。
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会计准则制定权仍应交由民间机构,因为民间机构制定准则相对于政府制定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如灵活性、及时性、研究资源丰富、较少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等。
2.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规则基础还是原则基础。
安然事件引发的另一个会计准则问题就是:会计准则应当是以具体规则为基础,还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及改组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选择的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的准则制定方式。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特维迪(David Tweedie)2002年2月在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了对比评价,很具有代表性。他指出,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之所以选择规则基础的制定方法,完全是环境使然:公司需要详细的规则,以减少交易设计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需要详细的规则,以减少与客户的纷争并在诉讼中自我保护;证券监管部门需要详细的规则,以便于监督实施。但他同时指出,详细的规则往往被别有用心的公司和个人通过精心策划的“业务安排”与“交易设计”绕过规则的束缚。此外,规则基础模式可能诱使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过分关注会计准则的细节规定,而忽略对财务报表整体公允性的判断。因此,原则为基础的模式有助于培育一种以专业判断取代机械套用准则的氛围。
萨班斯法案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就美国的会计准则采用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进行研究。2003年7月,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表研究报告《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体系的研究》,其中首次提出了“目标导向”的概念,并就包括概念框架、准则制定机构、国际趋同、公认会计准则的层次等在内的准则制定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作为回应,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4年7月发表本报告。从总体上,这个报告基本接受了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议。
(四)美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问题
安然事件以前,美国所谓的民间自律管理体制为全世界所推崇,安然事件后,这一体制却遭到多方面的置疑,并得到法律调整。事实上,其体制历来就是法律规范最多、涉及部门、机构、团体最多的复杂体制。
1.安然事件前的体系。
安然事件前的行业管理涉及到的机构包括州会计事务委员会全国联合会、各州会计事务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各州注册会计师协会。
各州的会计事务委员会和州会计事务委员会全国联合会是依据各州的《会计师法案》以及《统一会计师法案》成立的独立机构,由1/2或2/3以上执业注册会计师“自愿者”组成。在全国层面的《统一会计师法案》只是一个范本法,不具有强制力。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根据《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规定,对从事证券市场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并不对注册会计师进行日常监管,有权对证券市场的案件调查处理。曾于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设立公众公司事务所管理部,具体负责监督事宜。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州注册会计师协会完全是传统的民间组织,没有专门法律授权,依照职业传统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注册会计师考试和阅卷;组织后续教育;制定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和道德守则;组织同业互查,并负责会员自律性惩戒等。协会只管会员,不管执业牌照。
特别指出的是,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要在各州执业,需要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全国统一考试,再向各州会计事务委员会申请注册,尽管州会计事务所委员会主要由执业注册会计师自愿者组成。但这使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管理在各州之间、协会(会员)与政府之间形成了相互错乱的职能分割。
2.安然事件导致的体制调整。
《萨班斯法案》规定,成立一个独立的、非政府的监督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负责对从事上市公司审计的事务所进行监督。具体而言,其职责包括:负责对从事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登记;对从事证券市场审计业务的事务所进行检查、调查和处罚;制定或直接采用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上市公司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以及职业道德守则等。应当指出的是,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作为非政府组织,考虑到职业管理的惯例和资本全球化下财务信息监管角色的独立性问题,总体上,在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善而不是替代。
安然事件之前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体制,不是西方多数国家一般意义上的政府(或独立监管机构)监督下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而是如美国审计总署(GAO)所言的“支离破碎”(Fragmented)的体制。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准入和监督,在州一级和联邦一级是分离的,普通资格在州一级,证券业务监管在联邦一级,从而大大抵消和分散了监管力量。而在证券市场审计业务方面,从形式上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同业互查等措施承担了自律监管,但这只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这样的监管机构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种谅解,法律并没有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那样赋予行业协会对证券市场审计业务进行监管的职能,包括将违规会员撤销从业资格的权力。
㈣ 金融时间序列 论文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缺乏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企业方面的内因,也有经济环境方面的外因。但内因是最关键的,是起决定性的因素。目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解决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问题,真正落实人员、财务、资产〃三分开〃,尤其是要解决上市公司两头(采购和销售)在外的问题,从而真正减少关联交易,提高业绩的可靠性。其次是要把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上市公司重组和再融资中加以严格落实。
面临的最大难题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缺乏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企业方面的内因,也有经济环境方面的外因。但内因是最关键的,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总括起来,以下三个因素是最普遍的因素:
第一,缺乏核心能力,产业衰退时企业随之衰退。
当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以后,大部分传统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的态势,许多原来高成长、高盈利的产业已转入低增长、低利润甚至出现行业性亏损的不良态势或者沦为衰退产业。随着传统产业环境的急剧变化、甚至衰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滞留在衰退产业中忍受煎熬,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面临着生存危机。
从2001年上市公司业绩预亏和预警的行业分布可以看出产业衰退的程度。到2月底沪深两市共有229家企业进行了业绩预亏和预警,其中家电行业主要是彩电行业共有15家,占第一位;化纤纺织行业有12家,占第二位;商业有10家,居第三;摩托车和自行车行业的公司几乎全部亏损。如因产业的衰退,家电、摩托车、彩管、百货、化肥农药、日用轻工、普通机械和仪表制造等行业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已陷入亏损的深渊。百货行业的大部分上市企业已是城头更换了大王旗,残存的小部分企业也岌岌可危,队伍是越来越小。
由于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未能建立,大量没有发展前景的衰退产业类企业到股市上市融资;或者由于产业本身衰退而企业又没有能力克服产业生命周期的约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随产业衰退而衰退。因而,产业转型是很大部分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的艰难选择,也是我国股市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根据作者的实证研究得到结论,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等低技术含量的交通设备制造业,彩电制造和显象管制造业,白酒酿制业,纺织化纤及纺织机械制造业,轻工制造等发生了明显的衰退,其中的大部分产业已经转化为衰退产业,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长期持续亏损,并有可能是全行业性亏损。
我们只要对这些产业中的上市公司近几年来的业绩和股价变化稍加回顾就不难发现产业衰退的轨迹。通过对这些衰退产业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史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面对产业衰退资本支持不是万能的。资本是企业摆脱产业衰退困境的充分条件,不是充要条件。当产业衰退时企业如果未能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即使有了资本也脱逃不了企业衰退的命运。这种因产业衰退而使企业衰退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很普遍。
第二,盲目投资,陷入多元化陷阱。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亏损的原因表面上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等,实际上是公司盲目投资,过度多元化酿成的苦果。在当前的中国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确实容易产生多元化冲动。因为,一是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缺失,企业低成本融资乃至恶性圈钱很容易,造成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上的随意性;二是价值投资理念遭冷落,股票价格与企业业绩不相关或负相关,各种题材的炒作成了主流,而上市公司跟踪市场热点的多元化投资行为能够制造市场炒作的题材。
近几年来,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赶时髦或为了顺应二级市场概念性的炒作,纷纷利用上市公司融资通道之优势实施多元化经营。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出现了多元化经营热,约有200家上市公司扩大或变更了经营范围。2001年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倾向更加明显。表面上看,多元化投资使企业〃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减小了风险。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贸然进入不太熟悉的行业,只能获得今天瞬间的〃快感〃,而让明天承受长时间的〃悲痛〃。
正如美国著名的管理理论家德鲁克所言,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就越多,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多元化投资还将迫使企业从主业中撤出相当部分资金投向外围业务,这对长期培养起来的主业无疑是场〃浩劫〃。长期来看,不仅可能造成资金低效耗散,还会加剧主业长期循环下跌趋势,破坏核心竞争力,酿成主业〃空洞化〃的悲剧。多元化经营不一定会减弱风险,全面出击可能不如重点突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高专业化水平,把主业做大,基础巩固,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才有可能经受住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考验。这是国际市场上成功企业一贯遵循的商业准则。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全球性经济停滞,一场以剥离和出售非主营业务资产为特征的企业重组运动席卷全球,管理学界称这场重组运动为〃归核运动〃,其目的是通过剥离非主营业务来强化主营业务的竞争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盲目多元化一般是经济繁荣时期的产物,而与多元化相反的〃归核〃行为则是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的生存选择。从企业发展史看,多元化缺乏抵抗经济周期的能力,因而风险过大。而以强化企业主营业务提高核心能力的战略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良策。在这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不乏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失败的教训。多元化是许多上市公司失去生存能力的根本原因,缺乏专业化基础的多元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大敌。从上述实证分析的结论可知,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全部是专业化程度相当高的,专业化的主营业务是企业现金流的基本源泉。尽管这些企业有条件实施多元化战略,但他们始终在主营产业中辛勤耕耘,咬定主营产业不放松,通过专业化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都是所在产业的佼佼者,高度专业化的产品不但占领了国内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相反,许多主业并不突出的上市公司在有了资金后盲目扩张,到后来企业成了无主营业务的公司,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并不得不退出证券市场。可以说,大多数ST、PT公司是被多元化葬送的。
第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信息不透明和宽松的市场环境,大股东往往把上市公司作为提款机,上市公司从市场上恶性圈钱,大股东从上市公司大肆掏钱。大批上市公司正是被大股东掏空后失去生存能力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所有的ST、PT类公司都是被大股东掏空所致。如果没有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这些企业不至于亏损大则上50-60亿元,小则几亿元。
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法可谓〃花样百出〃。一是大股东赤裸裸地直接侵占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相当普遍,正是由于资产被侵占,上市公司才陷入了死亡深渊。二是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大肆担保套取银行资产。估计有200多家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提供了200多亿元以上的担保,许多上市公司就是因为担保而失去生存能力的。担保葬送了许多有发展潜力的上市公司。三是通过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已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被掏空。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剥夺上市公司的手法五花八门,有的通过向上市公司出售劣质资产、或以高出市场价格的方式提供原材料和有关服务以及场地(资产)使用权,还有的是拖欠上市公司的销售货款。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方式是由上市公司花巨资购买集团公司的商标或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由于无形资产价格缺乏客观依据,这就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开了方便之门。有的上市公司购买商标的支出超过了公司的全部盈利,无形资产充当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有形杀手。四是大股东所持股权被冻结。至今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所持股份部分甚至全部被冻结了,包括许多刚一上市的公司大股东股权就被冻结,如华纺股份上市当天第一大股东全部股份就被冻结。股权冻结将严重危害企业的生产经营。总之,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并使上市公司失去生存能力的事例不胜枚举。
众所周知,运用企业能力理论揭示企业发展的奥妙是当今世界的最新潮流。时至今日,战略管理专家们仍然热衷于把企业拥有的特殊能力(核心能力)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企业能力理论也就一跃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时代主旋律。
企业能力理论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解释企业产生长期收益的机制是什么,也就是说,阐释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存在及存在的原因,通俗地说,就是解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础上的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也就是说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一个企业如果不具备特有的核心能力,即使在某一时期取得了高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也是不能持续的,企业缺乏抵御竞争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对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培养核心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的主要途径有:
1、树立战略管理理念,从容应对产业变革企业战略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战略管理是企业经营的首位活动。
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战略。因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的主题也经历了历史的演进过程。安索夫(H·I·Ansoff)将管理主题的演变作了概括。在20世纪初期,战略管理的重点是产品战略,到中期管理主题是市场战略,后来是技术战略,到70-80年代是生产能力战略和资源战略。到80年代以后,战略管理的主题是产业创新。产业创新之所以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主题,是与90年代以来企业生存环境的急剧变化相关的:技术革命、竞争全球化及大批新兴产业的诞生等。战略专家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产业选择问题和在产业内的竞争地位问题;企业成功来源于两个方面,即企业所处产业的吸引力(产业效益)和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相对地位。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而言,战略管理仍属空白。正由于缺乏战略管理,企业只好盲目跟随市场走,市场流行什么,企业就投资什么,其后果必然是被市场所淘汰。因而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对我国上市公司具有紧迫性。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增长转型的大转折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将加速传统产业的衰退。而且,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革命的冲击下,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产业变革越来越快,如产业生命周期缩短和产业结构知识化等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能否从容应对产业方面的大变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作为衰退产业中的企业如何顺应产业成长周期,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和产业创新,是企业管理中的紧迫问题之一。
2、克服盲目多元化,通过专业化形成核心竞争力。
从理论上讲,一个企业到底是专业化好还是多元化好尚无定论。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企业发展战略上的两难选择。但多元化风险大,失败率较高。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开始扭转多元化为主的大规模重组,通过大规模的企业剥离、企业分拆使业务重新专业化,以提升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我国企业大多是幼小型企业,主营产业市场占有率不高,核心能力不突出,缺乏实施多元化战略的能力和资源,专业化应是其基本战略。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显著标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专业化程度低的多元化企业缺乏持续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了企业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存在多元化陷阱。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在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国家,低层次的多元化已失去生存的空间。
目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就是因盲目多元化而失去生存能力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像深万科、中集集团、五粮液、同仁堂、伊利股份等上市公司却因致力于专业化而形成了牢固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的发展潜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基本保证,也是企业抵御经济风险的基本要素。近年来,由于全球性经济衰退,国外许多多元化大企业纷纷陷入困境,而专业化企业则安然无恙。因而目前在日本和韩国等国普遍盛行以企业剥离提高专业化程度和核心业务能力为目的的企业重整浪潮。
3、构建以股东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制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国有制,又非国际上标准的股份公司的股东所有制,而是股份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的员工所有制。控股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对外担保等危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突出就是其反映。目前,舆论界普遍把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归为〃一股独大〃,也就是大股东危害小股东利益。但笔者认为,〃一股独大〃是假现象而非本质。因为中国上市公司中50%以上的股权属国家股,国家股就与普通国有资产一样,徒有虚名,并没有行使股东的权益和义务,也就是说中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是〃假大股东〃,〃大股东〃所依附的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才是真正的大股东。由于上市公司的员工并未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因而理论上大股东危害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在我国已演变为员工危害股东权益的现象。这就是说,只有真正建立起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克服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和危害股东权益的行为,也就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目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解决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问题,真正落实人员、财务、资产〃三分开〃,尤其是要解决上市公司两头(采购和销售)在外的问题,从而真正减少关联交易,提高业绩的可靠性。其次是要把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对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上市公司重组和再融资中加以严格落实。
如果不准确 自己去论文网找找
㈤ 关于仰融事件的始末
1991年仰融与辽宁省沈阳市成立了一家生产汽车的合资企业。该合资企业名为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沈阳汽车),其主要合作方是由仰融全资拥有的在香港设立的华博财务公司(华博)和沈阳市政府拥有的金杯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金杯)。合资企业设立之时,金杯拥有沈阳汽车60%的股权,华博拥有25%,另一合作方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海南)拥有15%的股权。华博随后收购了海南的股权,使得沈阳汽车的股权结构变为60/40,即金杯控股60%,华博控股40%。
为通过进入美国资本市场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合作方准备将沈阳汽车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仰融作为沈阳汽车的首席执行官和经理,在百慕大成立了百慕大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国)作为沈阳汽车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融资工具,并将其40%的股权转让给了的华晨中国。金杯亦将其在沈阳汽车的11%股权转让给华晨中国,至此,华晨中国拥有沈阳汽车51%的权益。作为转让11%股权的回报,金杯取得了华晨中国21.57%的股份,使仰融在华晨中国的股份减至78.43%。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股票,筹备在美国的首次公开发行以及纽约证交所上市过程中,中国政府高层官员通知仰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应是一家中国实体,而非某香港私人企业,这样,将是50年来中国公司首次在美国登记和上市。仰融理解如果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由一家中国非政府组织担任即可满足中国政府的要求。1992年5月,华博、中国人民银行及另外几家中国政府机构成立了一家非政府组织——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基金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尚明担任基金会主席,仰融任副主席。
1992年9月,华博将其在华晨中国的股份转让给了基金会。最终,仰融与尚明同意“基金会将为华博托管股份,事实上作为华博的被指定人”,仰融全权管理、控制和支配基金会在华晨中国的股份。被转让的华晨中国的股份以基金会的名义持有。在这一安排下,加之2002年10月华晨中国出售了28.75%的股权,基金会拥有了华晨中国55.85%的股权,金杯拥有15.37%的股权。根据仰融的指示,华博支付了华晨中国股票登记和上市的费用,并为基金会支付了各项管理费用。他还负责华晨中国的主要股东在沈阳汽车的工作,安排为丰田和通用汽车生产汽车。沈阳汽车的所有生产设施均在辽宁省。
与此同时,2002年初,辽宁省政府成立了一个由省长助理领导的“工作小组”。2002年3月,工作小组宣布基金会名下的所有股权,包括仰融在华晨中国的权益,均为国有资产,要求他将这些股份转让给省政府。仰融拒绝之后,工作小组通知仰融和华晨中国董事会,基金会不再承认华博在华晨中国的受益权益。根据辽宁省政府的指示,华晨中国董事会解除了仰融总裁、首席执行官和董事的职务,将工作小组成员安排在这些职务和其他管理
职务上。2002年10月,新组建的华晨中国董事会不再支付仰融工资,并于次月解除了其经理职务,终止其劳动合同。辽宁省政府还成立了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新华晨),任命省政府官员作为新公司的管理人员。大约两个月后,新华晨以市场价格的6%即1800万美元收购了名义上由基金会为华博托管的华晨中国的股份。
新华晨与华晨中国董事会并对剩余的华晨中国的股份,包括纽约证交所交易的股份进行了要约收购,导致2002年12月18日至19日华晨中国股票在纽约证交所停牌。
当工作小组进行收购时,仰融代表华博在各级法院寻求救济。2002年9月27日,华博财务向北京高院提出诉讼告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要求确认其在基金会的投资权益,包括华晨股权。2002年10月1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正式受理该案。2002年10月18日,辽宁省检察院以涉嫌经济犯罪为名批准逮捕仰融。2002年12月2日,华博收到一份通知称,北京高院驳回起诉,并本着“先刑事后民事”的原则将此案移交辽宁省公安厅调查。至此,北京的起诉结束。仰融出走美国。
2002年12月18日,华晨中国在香港发布公告称,辽宁国有独资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同基金会就基金会所持有的39.4%股权正式签署收购协议。2003年1月,仰融以基金会股权不明为由,提请百慕大法院发出禁止令,禁止华晨中国出售其股权。百慕大高等法院经过调查,于2月12日宣布驳回禁止令。
针对仰融在百慕大起诉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华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一案,2003年12月31日,百慕大法院已做出判决,驳回仰融的诉讼。
百慕大诉讼是仰融以华博财务有限公司的名义提出的。华博公司声称其“拥有的华晨中国中的股权,被中国辽宁省政府拥有的华晨集团错误征收”。百慕大法院经对本案事实、证据全面审理,作出判决认定:“华博公司从未拥有华晨中国的任何股权”。法院还认为,华博公司的诉讼不是“可信的诉讼”;华博公司提出“其以信托方式将华晨中国的股权交给基金会”的主张构成“滥用法院程序”;华博公司是在“蓄意误导法院”,没有向法院说明华博公司从未拥有CBA股权的证据,是对“重大”事项未作披露的“严重”行为;华博公司“故意向法院隐瞒事实”。据此,PhilipStorr大法官在判决书中警告仰融:如果他本人以个人名义重新起诉,就意味着他在此前向法院提交的所有证言都是谎言,希望他不要再做浪费法律资源的事情。
虽然仰融对该判决可以上诉,但熟悉此案的律师都认为,上诉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百慕大法院的判决实际上彻底宣判了仰融对华晨中国资产图谋的破灭。
在百慕大法院驳回禁止令后,2003年8月7日,仰融在美国华盛顿联邦法院以个人名义起诉辽宁省政府,此案在当地时间8月7日一经受理便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事实上,仰融正在将这场私人产权纠纷案作为“人质”,向一个地方政府“挑战”2003年8月8日凌晨5点(纽约东部时间8月7日下午),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立案受理新中国历史上首例美国公民状告中国地方政府的诉讼案: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代码:1114;纽约上市代码:CBA,下简称“华晨汽车”)的前主席仰融在美国起诉辽宁省政府。
“起诉书”称,原告仰融,Rhea Yeung(仰妻)及华博财务(仰融持70%股权)因辽宁省不正当行为,财产被不当剥夺。其有关请求包括:辽宁省政府将华晨汽车和其他产权利益还给华博,或以此股份现值补偿原告;废止华晨汽车的交易,命令将此股份和其他产权交还华博,或以此股份现值补偿原告;依华博股份权益金额判决赔偿金,金额由审判证明,和从原告夺走的其他财产;废止华博在华晨股份的交易(指华博将39.45%的股权交给基金会),被告将此股份交还华博,或以此股份现值补偿原告;依原告被辽宁省转换的华晨股份及其他产权权益金额判决赔偿金,金额由审判证明;律师费及该案诉讼费;等等。
8 月 21日,美国联邦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分庭,就仰融等起诉辽宁省政府非法侵占财产一案,正式向辽宁省政府发出民事案传票,并以特快形式寄往中国司法部,由司法部传送辽宁省政府。该传票称:被告方需在送达后的60日内答辩,如被告未按时送达答辩,法庭将以缺席判决被告方败诉,并按原告方诉状要求的赔偿请求做出判决。
中国司法部已经拒绝了仰融律师提出的司法文书送达请求。司法部有关人士指出,根据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任何外国司法机构都不能对另一主权国家、国家机构行使管辖权。根据《海牙送达公约》第13条第一款“执行请求将损害被请求国家主权或利益”的不予送达的规定,中国司法部拒绝了仰融的律师的送达请求,拒绝函已经寄送请求方,并退回仰融的律师的请求及其所附的司法文书。
中国司法部10 月 8日拒绝仰融在美诉辽宁省政府产权纠纷案的律师司法文书的送达请求后,次日,美国律师即通过哥伦比亚地方法院,以外交途径将文件 递交到美国国务院,由其下属的特殊领事服务司负责,将该案的法律文书送往中国外交部。
收到美方通过外交途径转递的传票后,辽宁省政府积极出庭应诉,请求美法院驳回仰融的诉讼请求。美国哥伦比亚地区法院审理后认为,辽宁省政府征收华晨中国的股份是主权行为,辽宁省政府享有豁免。地区法院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在2005年作出判决,驳回仰融的起诉。仰融随后提出上诉,对地区法院拒绝适用商业行为例外提出质疑。
美国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庭在2006年7月7日就仰融的上诉作出判决,维持地区法院因缺乏标的管辖权而驳回起诉。(一审、上诉审判决书附后)。
㈥ 怎么查中国的某家公司是否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及上市公司的详情
通过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能确定中国的某家公司已经上市,情况如下:
1、直接浏览器搜索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选择打开官方链接。
㈦ 1929年10月29日这天美国发生了什么事
A.1929年10月29日史称“黑色星期二”,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进入大崩溃,大萧条的标志。
B.这天,纽约证交所里所有人都陷入抛股旋涡之中,这是美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影响波及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此后,美国和全球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C.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瓜分世界的原有格局和平衡,为了寻求新平衡和重新瓜分世界,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展开了激烈角逐,旧恨未消又添新恨,这些都为人类史上空前的大浩劫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买下了伏笔......
㈧ 为什么干不过做PPT的人
因为他比你更优秀。
很多人误解了职场优秀的真正含义,他们认为:
自己的贡献更大,别人仅仅是PPT写得好;
自己是真材实料,别人只知道吹水吹牛逼。
职场不仅需要踏踏实实做事,更要让自己做的事情,恰如其分地让领导知道。
今天我们就不谈虚的东西,单纯就事论事,为什么那些材料写得好、PPT做得好的人,就应该比你拿得多,就是比你更加优秀。
先介绍下我本职工作的情况:
就职于国内某上市公司,公司市值100亿左右,行业Top2;
我之前是一名产品经理,目前是公司行业解决方案的负责人;
做解决方案的输出物是什么呢?大多数时候其实就是一份材料,一份PPT。
正是因为这样,我有一次和同事调侃,我们成为解决方案专家的前提,是首先成为PPT专家,我们得先学会如何做出一份好的PPT材料。
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呢?
只是为了告诉你,也许在我同事看来,我就是那个“只知道做PPT”的。
我今天就现身说法,为什么会做PPT的人,注定比那些不会做PPT的人更加优秀。
为防止杠精,筛选需求,就设置一个小小的知识付费门槛。
01 为什么牛人都是PPT高手?
既然你会有「为什么干不过做PPT」这个疑问,那问题来了,为什么领导喜欢PPT?
什么是PPT?是微软PowerPoint文件吗?
从本质上来说,“PPT”就是你在跟人交流的时候,能从视觉上帮助你更好地向听众传达信息,帮助你讲故事的图片文字和视频。
“PPT”的形式并不重要。
PPT可以是一个电子文件;
PPT可以是一个.pdf格式的文档;
PPT甚至可以是几块硬纸板。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个视频,老罗对质王自如,整个过程堪称精彩绝伦。
无论是从前期预测,还是从结果上来看,老罗肯定是吊打王自如,这基本是没有任何悬念的。但如果你去看下视频,你会发现,老罗实际上并没有掉以轻心,相反准备得相当充分,辩论开始前他拿着一大摞硬纸板上台,在后面观众才知道,老罗居然自带了“PPT”参战。
为什么老罗要自带PPT上台?
因为牛人之所以是牛人,牛人之所以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是真的牛。
在于他们能将自己的想法有效地传播出去,进而影响他人和改变他人。
在牛人眼里,做好一份PPT,这个技能之所以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它能够帮助自己实现上面这一点。
有些人创始人,依靠一个商业策划PPT就能拿到几千万的融资。
投资人当然不是傻子,他之所以投资这家公司,自然是因为其综合能力。
我想说什么呢?
一个人PPT做的好,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一个能制作出优秀PPT材料的人,其本人工作能力,毫无疑问也同样优秀!
PPT的作用是什么?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
职场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想办法解决工作上一个又一个问题。
发现没有,做一份优秀的PPT,你至少要具备一下几点能力:
有“问题意识”
能发现当前的“问题点”
能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
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能让决策者相信自己的方案是“可实现的”
㈨ 入侵美国网站触犯中国法律吗
会的,网络攻击在哪个国家都是犯罪行为,不过鉴于中美之间没有司法协助,你可以被定性为犯罪行为但可能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㈩ 股票买,卖.
就是当时离成交价最近的三个买进卖出价钱
比如:买一5.70 10,买二5.69 20,买三5.68 30
卖一5.71 10,卖二5.72 20,卖三5.73 30
就是说有1000股5.70的买盘,2000股5.69的买盘,3000股5.68的买盘,1000股5.71的卖盘,2000股5.72的卖盘,3000股5.73的卖盘。你要是想买进3000,打5.71可以成交1000股,还有2000股变成买一挂在5.70前面;打5.72,就以5.71成交1000股,5.72成交2000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