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环保股为什么这么多雷
以下信息希望可以帮到您。
对节能环保行业而言,多家上市公司业绩接连“暴雷”,让刚刚过去的农历新年“少有欢喜,更多是愁”。
记者不完全统计获悉,50余家环保上市企业现已公布2018年业绩预(快)报,受政府“去杠杆”、融资环境恶化、ppp项目清库等影响,行业表现大幅受挫。虽有碧水源、东方园林等“坚挺者”的支撑,但因受创企业占据多数、业绩分化明显,行业整体处于下滑状态。
亏损队伍不乏曾经的佼佼者,如以垃圾发电著称的盛运环保,因累计逾期债务超过36亿、2018年预亏约25亿元,面临退市风险被视为“生物质发电第一股”的凯迪生态,逾期债务达100多亿元,全年深陷诉讼泥沼以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见长的神雾集团及实际控制人被列为“老赖”,年利润预亏14.93亿—14.98亿元在2018年业绩暂未公布完毕的情况下,多家机构发布研报称,环保板块市值缩水已是不争事实。
国家重视、政策利好,红极一时的环保行业为何“雷声滚滚”,频繁受挫,环保行业又如何自救、能否翻盘?
全年跌幅位居第一
多家龙头个股风光不再
环保板块巨幅下跌,在一年前实际就有了苗头。
早在2018年中期报发布时,环保上市企业便集中出现违约债务高企、财务成本加重、信用等级下调等反常状况。彼时,行业自身也意识到“寒冬”的来临,多位专家疾呼提醒:环保行业正陷入“最严”危机。
“这不是一次缓慢发酵,而是不同于以往的断崖式危机,从2017年底开始或将持续一年-一年半时间。目前虽不能预测最终结果,但可预见,这是2008年以来环保产业遭遇的最严考验。”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于立国这样向记者形容。而增速整体放缓、市值大幅缩水的现实,也进一步佐证了其说法。
根据权威机构申万宏源统计,2018年环保行业整体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仅为4.57%,低于上年同期增速约22.99个百分点。环保指数全年下跌达到49.68%,在29个一级子行业中跌幅最大,跑输大盘25.09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21.03个百分点。
来自首创证券的分析也显示,2018年环保板块总体市值缩水约45%,大幅跑输上证综指。在此背景下,各大券商、研究机构不约而同总结认为:“环保成为2018年最大的雷”。
除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一度风光的龙头个股也纷纷受挫。例如,2018年5月,东方园林就体验了一把史上“最凉”发债,原计划两个债券品种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最后却只募得5000万元,更有一个产品直接无人问津。以该事件为开端,记者粗略估算,遭遇资本难题的环保上市公司达一半以上。
『贰』 哪些原料药生产企业因环保问题被处罚
很多河北的工厂都被责令整改了的,你可以找找相关方面信息
『叁』 哪些公司是生产四环素和强力霉素等的上市公司,
四环生物今日高开之后,快速上攻,一度冲击涨停板。四环生物今日发布公告称,公司9月8日与北京大河之洲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市普容得科贸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书》。公司与大河之洲集团分别以现金方式对爱迪新能源公司增资15000万元和5000万元。
投资亮点:
1、剑桥科技计划在中国实施CSDS×IL2的二期三期临床实验,并有意将CSDS×IL2作为治疗肝癌的白介素2舌下含片在中国注册。根据协议,北京四环与剑桥科技签订协议共同合作进行接下来的临床实验,剑桥科技提供临床实验的技术和经费,而北京四环则帮助剑桥科技进行中国注册,并为剑桥科技提供临床实验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用的特殊微封装车间,共同开发国内和国际市场。
2、公司是生物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旗下的北京四环生物是国内较早介入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企业,主导产品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注射液是国家一类生物制品,可有效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功能,发展前景广阔。子公司控股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掌握国际先进的大规模高效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有望成为市场王者。
3、手握独家产品是市场应用极为广泛的新药,足见公司在生物制药领域的过人实力,其原料药及中间体、固体制剂、注射液及水针剂生产线均已通过国家药监局GMP认证。
风险提示:
由于能源成本不断上扬、原料药的化工原料上升以及环保成本逐渐加大,导致本公司普药产品成本上升。
『肆』 医药行业研究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其具有弱周期性、产业链长、行业及产品生命周期差异较大、竞争结构分化等特征。因而医药行业研究一般采用“自上而下”选择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再通过“自下而上”确定投资标的的方法,要做到这点,则需要对医药行业有基本的认识。
1.医药行业的特征
周期性特征:医药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药的需求刚性大、弹性小,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药行业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
产业链特征:医药行业的产业链从上游原料企业到研发和生产企业在经过中间的流通领域,到达医院或零售终端,最后再面向消费者。
医药行业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业主要有化学原料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中游生产企业主要有化学药制剂、中药、生物制药等,下游流通企业主要有医药商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医疗服务等。
在这条产业链中,上游原料药和下游医药流通比较稳定,中药则一直不温不火,相对来说容易出现牛股的是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因为一般新的化学药出来如果效果好的话,会持续给公司带来巨大收入。
比如:恒瑞医药在2011年推出了针对癌症的阿帕替尼片,成为我国首款获得广泛认可的抗癌药。由此,恒瑞医药从2011年至今股价翻了10倍有余。
再例如生物医药的智飞生物,2017年代理了默沙东的宫颈癌疫苗9价HPV,业绩飞速增长,股价也在2年中翻了近3倍。
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医药行业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细分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大部分医药产品都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相当部分生物医药产品和一些创新药品还处于初创阶段,如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等,还有一些产品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磺胺类等药品已经进入衰退阶段。
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医药股股性活,而有些医药股死气沉沉了。简单的举个例子:从股性的角度上讲 恒瑞医药(创新药,成长型行业) > 鲁抗医药(青霉素、成熟型行业)> 新华制药(磺胺类,衰退型行业)
医药行业竞争结构:医药行业由许多不同的子行业所构成,各个子行业的运行情况与行业竞争结构各异。
总体比较下来,生物制药和医疗服务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好,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差。但在行业内的各个细分领域,又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化学药制剂中专利药品和独家产品的竞争环境也非常好,普药则很差;中药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品牌中药的竞争环境很好,普通中药则很差。在对竞争环境的分析需要针对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2.医药行业的核心—供需
单颗药物对量的需求较低,所以一旦药物量产,满足市场是很容易的,因此,医药行业研究的重心在于需求端。
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医药需求的因素是人口结构,比如老龄化程度、男女比例等都对医药的需求产生影响。
微观上来看,具体细分领域的需求还需从以下几点考虑:(1)该细分领域疾病的发病率;(2)各项政策,特别是医保政策是否会对该类药品的消费有拉动;(3)这种需求的增长能否落实到具体公司。
例如国内我们通过肿瘤的发病率快速提高这一信息,跟踪到抗肿瘤药物市场正在高速增长,而在全民医保的拉动下,抗肿瘤药物又是受到拉动最大的一个领域,从而得出抗肿瘤药物龙头企业相关产品将高速增长的结论。
3.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和业绩增长来源
带来医药行业投资机会的点比较多,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寻找投资机会:
(1)细分行业和领域的整体景气度的提高,可以从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情况,利润率的水平,现金流的情况以及行业内主要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
(2)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一种新的重磅药品往往对一个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制剂企业来说,对其新产品的研发进行跟踪,和了解公司产品在渠道中的销售状况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国内企业以仿制药为主,需要掌握同类药品专利过期的时间,产品价格波动等。
(3)行业环境和政策因素,需要对政策导向进行解读,看政策是否会对行业产生大的影响,如一致性评价政策对仿制药企业的影响;
从医药行业的各子行业来看,不同类型的公司,其分析方法和投资逻辑差异很大,推动公司增长的动力也不相同。
3.1 化学原料药
化学原料药行业习惯上被分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两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
3.1.1 大宗原料药
大宗原料药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对企业利润的推动往往决定于价格和销量。
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近两年股价大涨的新和成,近几年来它的主营维生素一直在涨价,但这个涨价并不是因为需求强劲,而是由于环保政策影响,维生素开工受限,以及维生素的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等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这几家公司联合挺价。所以,维生素出现了趋势性上涨。
3.1.2 特色原料药
特色原料药和大宗原料药相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讲求速度。特别是新药刚出来的时候能够快速实现原料供应,溢价能力逐步减弱,容易出现暴涨暴跌。比如早期的华海药业、天宇股份。
但近几年中,由于行业成长性的阶段性弱化(绝大部分领域的原料药都很明朗),使得这一领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3.2化学药制剂行业
化学药制剂企业可以分为仿创型化学药(创新药)企业、OTC制剂企业和普药制剂生产企业。OTC的化学药和中药企业共性很强,其中中药OTC企业特征更为明显,因而我们放在中药部分讨论。
3.2.1仿创型化学药企业
仿创型企业的典型是恒瑞医药,公司过去主要通过抢仿专利药商在国内未获保护或者是专利保护过期的产品而开拓市场。后来,随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增强,开始了发展创新药,形成了仿制药+创新药结合的产品线。
当然,我国大多数药企转型都是在走同样的路线,其中往创新药转型比较成功的还有:科伦药业、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等。
通过创新开发新品,这类公司是医药行业最容易出现牛股的公司,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举个例子,兴齐眼药一直是一家普通的眼膏剂企业,但2019年4月公司披露研发出了针对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的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在国内尚属空白,未来前景可期,公司股价则由20元涨至100元附近,涨幅近5倍。
3.2.2普药制剂生产企业
普药即常规药物,相对于新药而言的,这类产品通常已经上市销售多年,市场相对成熟,没有专利等保护壁垒。国内的化学药制剂企业大部分是普药制剂生产企业,这类公司大多产品毛利率低,生产厂家多,竞争激烈,其可能的看点主要在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通过规模效应和费用压缩带来的利润增长。
这种类型的公司股价一般走势平稳,比如:华润双鹤、现代制药、中国医药、华东医药、京新药业、普利制药等。
3.3中药制剂
中药主要分为4种,中药饮片、品牌中药、现代中药、中药OTC
3.3.1中药饮片行业
中药饮片由于其市场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有限,毛利率通常低于50%,品牌中药企业较少涉足这一领域,中药饮片领域以准入标准低,规范程度差,市场分散为主要特征。
所以这个行业不算是一个好的赛道。
我们也看到,上市公司中康美药业、红日药业、香雪制药、太龙药业等股价长期表现很一般。
3.3.2品牌中药
品牌中药是中药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公司,其产品品牌往往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由于其品牌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相对刚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
从以往来看,这类公司的业绩增长往往依赖于两点:(1)产品价格的提升;(2)产品应用领域或者是品牌的延伸。典型代表企业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
例如:云南白药找到牙膏的突破口,股价在16-18年间有不错表现,而片仔癀则拓展护肤品路线,股价也十分强势。
但同仁堂和东阿阿胶,近几年产品一直比较单一,股价则表现一般。
3.3.3现代中药企业
现代中药企业区别于品牌中药的企业的特征在于其产品的创新性,包括剂型创新和产品本身的创新,这类企业往往没有历史的传承和积累,其发展往往依托于产品的创新,从无到有,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实现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形成丰富的产品梯队,推动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例如天士力、康缘药业等。
但注意一点,中药注射液一直在临床上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很难大规模推广。如天士力在美国开展的复方丹参滴丸大型国际临床试验,迟迟未能交出满意结果。
3.3.4 OTC药
ORC药即非处方药,该类产品特点有:(1)主要通过零售渠道销售;(2)患者是产品消费的决定者,企业的议价能力不强;(3)品牌是OTC类企业最重要的要素。典型的OTC中药企业有江中药业和华润三九。
在国内,部分OTC产品在市场上长盛不衰,如三精葡萄糖酸钙,三九感冒药系列,但更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营销不能持续创新,新品不能出现,增长就很难持续。
4.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企业的类型众多,在国内市场,目前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主要还在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疫苗等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制药企业还没有形成气候。A股单纯研发生产创新型生物药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化药/中药企业转型。此外,该类型公司大多处于研发阶段亏损较大,赴港股及美股上市的较多。
4.1 疫苗
疫苗分为必打疫苗(一类苗)和选打疫苗(二类苗),一类苗市场规模大,但被国家严格控费,此外需求量也是计划型。比如,上市公司中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华兰生物(免疫规划苗)等,这些公司的一类苗往往是公司的稳定的利润来源。
但二类苗现阶段随着个人健康意识的增强,增长是比较迅猛的。我们疫苗企业纷纷加入二类苗研制,比如智飞生物的HPV宫颈癌疫苗、沃生生物的肺炎疫、流感疫苗等。
这几年,二类苗是生物医药领域的蓝海,并且由于安全性问题,国家对疫苗行业是高度管制的,进入壁垒十分高,玩家就那么几家公司。因此,疫苗行业是医药中不可多得的好赛道。
近几年小儿手足口病严重,华兰生物凭借着在流感疫苗的龙头地位,业绩高速增长,股价也从去年至今翻了一倍有余。
4.2血制品
血液制品的典型企业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因为血液制品的特殊性,除人血白蛋白之外,其他血液制品均不允许从国外进口。从2001年起,国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企业。目前政策性壁垒使国内的血液制品行业成为一个没有新进入者的封闭性行业,有利于行业内公司尤其是龙头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不过,血制品行业整体上已经比较成熟,行业增速不高,对这个行业的研究重点则在于:(1)终端血制品价格政策的变化;(2)企业分离技术进步对吨血浆的产值的提高程度。
比如,在早期上海莱士的血浆分离技术是业内最强的,整体毛利率也高于华兰生物,公司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大关。但此后,由于公司经营问题以及其它公司技术的赶上,公司的优势日渐消失,股价才开始转弱。
4.3诊断试剂
诊断试剂行业本身是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国产企业由于在诊断仪器方面较为落后,早期发展多以代工贴牌生产诊断试剂为主,后逐步向仪器试剂同步发展,所以也有将该类型公司归类为医疗器械行业。代表公司有安图生物、科华生物。
对该类公司的分析重点在于:(1)后续产品的研发进度;(2)新的应用领域。
比如:安图生物早期在诊断领域完全不低外资企业,但是公司陆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于 17 年 9 月顺利发布了国产首条TLA 流水线。该流水线使得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具有能与外资企业在大型医院主战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并一举奠定了公司股价从17年以来持续走强的基础。
5.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个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但是国内的企业产品层次普遍不高,研发能力薄弱,还属于初级制造业水平。目前国内大型医疗器械市场都被海外巨头占据(以GPS为代表),国产企业和这些国际巨头相去甚远,但差距大同样意味着未来进口替代的空间大。
国产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做的最好的是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分析仪器和监护仪器,目前已完成美股私有化后A股上市。此外在某些高端器械领域如心血管支架,国产替代也较为成功,代表企业乐普医疗。
医疗器械公司研究主要关注:(1)生产成本:中低端产品对钢材等原料成本比较敏感;(2)产品档次:高端意味着高利润;(3)研发能力:持续发展能力。
6.医药商业
医药商业是一个低毛利率,依靠规模和服务取胜的行业,医药商业有批发和零售两个层面,医药批发主要企业有上海医药、中国医药、国药一致、九州通等,零售企业主要有:一心堂、大参林、益丰药店、老百姓等。
医药批发商受到医药终端多样性的影响,在医药行业批发环节将一直存在,零售环节受制于国内医院以药养医的影响,总体规模偏小,但发展迅速较快。
这也是为什么医药批发行业的股票股价要远比医药零售走得差的原因。
在美国,3大医药批发商占据了全市场97%的份额,而我国最大的国药控股的市占率也不足10%,因此未来的主要看点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7.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分很多种,比如CRO、CMO、民营医院等均属于医疗服务范畴。
7.1 CRO/CMO
CRO即临床医疗服务,比如一家药企要成为强研发强注册的公司是很难的,所以在研发国产中很多工作需要外包出去,于是就形成了CRO企业。随着创新药已经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CRO行业十分景气,并且这种景气趋势可能会随着创新药的浪潮延续5-10年,甚至更久。
比如:泰格医药从2017年开始,连续净利润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股价上涨近5倍。
相关的企业还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药、博腾股份等等。
除了CRO之外,由于医药的品种多样化及细分领域需求较少的原因,有些企业不愿意自己投入大量资金自建产线,所以它需要将药品生产外包,这类承接外包生产业务的企业叫CMO,可以理解为医药生产代工企业。
一般CRO企业也会有CMO业务,相对在代工业务做得比较凸出的有凯莱英、博腾药业、药明康德等。
另一类与CRO息息相关的即是小分子库,因为医药的研发需要运用到大量小分子,但小分子的研发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干脆买让别人帮忙设计或者买别人的成品,这里的小分子设计龙头即药石科技、药明康德等。
由于创新药的研发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历史上重庆啤酒研发乙肝疫苗失败,带来了股价的暴跌。CRO/CMO行业由于只收取服务费,所以业绩会更加稳健,是投资创新药的不错方向。
7.2民营医院
国内目前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都是非盈利性医院。近年随着医药加成取消公立医院创收能力大幅下降,公立医院的扩张主要依赖政府资金的支持。
民营医院受制于公立医院一直发展畸形,一方面是公立医院对优秀医疗人才的虹吸现象,事业编制限制了人才流出。尽管医生多点执业正在试行,但民营医院总体上医疗人才依旧匮乏。另一方面,医院对设备要求较高,民营医院在昂贵的检测设备投入不及公立医院。目前来看,医疗服务发展较好的主要有两个方向:(1)专科连锁。这类商业模式一般对设备要求较高而对人力资源要求较低,可复制性强。典型的如体检公司美年健康、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2)高端医院。主要定位于高端客户,收费昂贵但是服务好。代表如复星医药参股的和睦家医院。
对于这个行业,我们主要关注的则是:(1)模式的可复制性、(2)规模扩大后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
举个例子:通策医疗通过兼并,将浙江地区几家大的口腔医院占据,成本和管理非常好,业绩十分优秀。而它的模式完全可以向全国进行复制,所以通策医疗10年涨幅近20倍,同样的还有眼科医院爱尔眼科
相比之下,美年健康的模式也可复制,但是其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不佳,股价表现平平。
8.监管及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强监管一直是行业常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具体的影响政策统计为以下几点:
8.1医保政策
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以及进入的层次对其销量有很大的影响,而医保目录由医保局(此前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年制定一次,这方面的政策动向也是关注的重点。
8.2新药审批政策
以往国内药品的批准非常容易,买卖药品批文现象严重。如今医药行业审批十分严格,这对优势企业是个利好,有利于具有很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没有以前那么激烈,新药进入市场能否获得更大的优势。
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对仿创型化学药制剂企业、现代中药企业和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影响比较大。
8.3生产批准政策
药品的生产主要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制。在生产环节,标准化体系已经建立完善,在麻醉品、血液制品、疫苗等领域还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意味着行业门槛的提高,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增加。
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监管严格的血液制品、疫苗、生物制品等行业。
比如:2001年,国家停止了血制品行业的进入审批,那么有血制品牌照的几家公司则成为了行业的寡头,此后,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天坛生物步入长牛模式。
8.5环保政策
国家环保总局对制药企业排污标准在不断提高,这方面监管的越来越严将导致小企业逐步退出,行业的门槛和集中度将不断增加。
环保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原料药企业。
比如:维生素行业污染比较严重,2017年环保因素关停了许多小的维生素厂商,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新和成、亿帆医药等股价大涨。
『伍』 原料药出口情况
受到国内外医药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汇率提升、环保监管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担当中国原料药出口主力军的传统大宗原料药从持续了多年的低谷中一跃而起,牵动了医药原料药整体的价格、产销量、出口量同步上升。青霉素工业盐、水溶性维生素、硫氰酸红霉素、泰乐菌素等大宗原料药产品再次迎来“生命中的又一个春天”。
原料药出口再创峰值
今年前8个月,化学原料药依然是药品进出口规模最大的一类,占进、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2%和84%。其中,进口总额约为16.9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77%,基本保持在15%~20%的正常范围内。
相比之下,出口增长表现得尤其突出。2007年1~8月,化学原料药的出口总额为58.0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10%,创下近3年来出口增长率的新高。据统计数据分析,从1999~2006年,化学原料药的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基本在20%上下浮动,而今年,在传统大宗原料药价格上涨的影响下,前8个月的出口额增长率已经提高到了35%,预计今年全年的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增长率将超过30%。
化学原料药出口产品中,抗生素、有机酸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一直是出口的主力军。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在出口额比重上落后于有机酸的维生素类,却在今年1~8月取得13.44%的成绩,以微弱优势超过了占比为13.43%的有机酸类。
但我们也要看到,出口产品在人用药上的比重仍是比较低,如:抗生素中的55%用于兽药和植物用药,而人用的只占45%;维生素类、有机酸类更有70%是用于食品添加剂、饲料补充剂等。估计这种面向低端的出口产品结构在短期内不会有所改变。
挖掘出口新兴市场
出口区域方面,亚洲、欧盟和北美是稳定的三大原料药进出口地区,其中,亚洲依然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1~8月,对亚洲地区的出口额为27亿美元,占比为41.89%;进口额为9.5亿美元,占比40.62%。
出口区域中,值得一提的两个国家是俄罗斯和非洲的尼日利亚。俄罗斯近年来与我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多,表现在药品贸易上,两个国家目前在医疗保障体制水平、用药水平比较相近,其药品市场进入门槛比北美、欧盟要低,再加上俄罗斯还覆盖了许多独联体国家,这些于我国药品出口都极为有利。此外,尼日利亚也是富有潜力的出口市场,其地处制药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的非洲,是非洲的药品贸易集中地,而且我国向来重视与非洲的贸易往来,并成立了专门服务对非洲贸易的中小企业的中非贸易基金。
大宗原料行情跌宕
今年大部分的原料药市场话题几乎都围绕着大宗原料药,可以说,大宗原料药涨价已经成为今年市场的一大特点。但是,这一轮从3月底到4月初开始的涨价行情,到了七八月份很多品种已经开始急速回落,典型的品种如青霉素工业盐,在9月份时价格开始逆转,厂家出现库存,采购方询价的多,订货的少,此时正是考验企业竞争力的时刻。预计未来3年里青霉素行业又将进入新一轮周期。
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大宗原料药在今年普遍进入价格、产销量同步上升的景气周期。从客观上分析,对大宗原料药价格上浮起直接作用的,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一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考虑到规避风险的需要,很多企业的报价都使用人民币现价;二是这些涨价的大宗原料药都是经历了数年的产业调整后,在国际市场上取得话语权的产品;三是经过前几年行业的淘汰和调整,部分企业转产或停产,使得供求出现缺口;四是来自政策层面的影响,《制药工业污染排放标准》规定了原料药生产的排放量,从而限制了产量,同时,企业也因环保问题关闭了一些小电厂;四是来自经济层面的影响,国家发改委的权威数据显示,水、电等医药工业要素成本的提高比历年提高了20%,因此,能源成本将成为医药工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
而追溯根本原因,大宗原料药的价格变动皆由供需关系引起。还是以青霉素工业盐为例,青霉素工业盐最高内销价一度 超过了150元/十亿,国际上都在观望,企业开始出现库存;此时,印度开始小规模复产。这样一来,价格也因为供大于求而回落。
未来展望
未来原料药出口的总体形势向好,但来自国际贸易和国内外医药市场的风险以及不确定性将会继续存在:
--为了顺应国际趋势,我国或将出台药品出口管理办法,这样企业出口成本可能因此增加。
--新的GMP认证。
--医药类出口限制严格,有些产品出口要交环保保证金。
--中美饲料安全合作备忘录将在年底前签署,这对饲料级维生素、氨基酸等产品的出口将造成影响。
可以预见,大宗原料药大幅涨价的趋势在明年将会渐渐消失,价格回归到理性水平。化学品类出口退税率还会继续下调,企业要准备迎接新的生存考验。另外,此前因药品审批注册放缓而滞缓上市的药品将在年底集中上市,这将在引起行业集中度竞争的加剧。
『陆』 环保龙头股排名前十名
1、环保龙头股排名前十的有龙净环保、碧水源、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菲达环保、龙源科技、首创股份、国电清新、九龙电力等等。环保概念股是指在主板市场上涉及环境保护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回收和环保产品的生产。在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其中一股环保观念越来越受欢迎。这些股票通常具有很强的连锁效应。它会导致市场和公众的模仿。
2、国电清新的股票代码是002573。它拥有丰富的特许经营经验,2012-2013年持续快速增长,是中国首批试点脱硫特许经营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稳定运营8台,脱硫资产480万kW。2011年初,公司与大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两项脱硫运行项目合作协议,总装机容量超过700万千瓦。第一个特许经营项目。涉及486万千瓦脱硫作业项目13套,预计今年内完成。为该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的收入提供增长动力。
3、首创股份的股票代码为是600008。“十二五”期间,中国污水处理能力将增加4200万吨,主要在中西部和东北。公平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公司在中西部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48万吨/天,占公司现有污水处理能力的75%。内蒙古、湖南、山西等省的污水处理能力分别为317万吨/日、206万吨/日、166万吨/日。对这些领域的废水处理能力进行二次扩大的潜力是很有前景的。截至2010年底,该公司的污水处理业务收入和毛利润分别占48%和47%。这一比例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继续增加。
拓展资料
龙头股,也就是领先的股票指数是指在市场炒作期间对同一行业的其他股票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股票。它的涨跌往往在该行业其他股票的涨跌中起着领先和模范的作用。领先的股票不是静态的,其状态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作为领先股票的基础是,任何与股票相关的信息都会立即反映在股价中。主要股票通常在市场收盘时下跌。当市场出现恐慌时,他们会对市场进行反弹,提前看到底部,或提前看到市场开始,以抵御市场下跌。
『柒』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环保要求有哪些
要求很严格,需要当地环保部门的审批通过才行。
『捌』 环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多重要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近些年环境的恶化日益显著,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逐渐受到影响,如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危机及垃圾成灾等环境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呼吁之声逐渐提上日程,各国政府增加对环保的投资,用来改善环境。同样我国政府在环保事业方面积极出台各种政策,如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倡导节能环保、开发新型环保能源设备、提倡“低碳生活”等。与此同时,近几年陕西省省委和省政府看到了该省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故在环境保护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认真贯彻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十一五”开局良好。(2)渭河等重点区域、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加大。(3)开展五个专项整治行动,解决了一批环境热点问题。(4)积极加强饮用水源保护。(5)积极争取环保投入,使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得到改善等等。但在政府的严管下,污染企业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是否影响企业价值是企业所关注的,因此,本文以陕西省上市公司为例来研究环境绩效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我国对环境绩效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来体现的,同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也是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环境活动的主要信息渠道。企业通过改善环境绩效不仅有助于传递环境责任履行信息,而且也有利于维护社会形象。但加大环保投入和提高环境绩效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成本的增加,能否在环保活动中受益也是企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问题[1]。
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两大领域,学者对关于环境绩效和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日益重视。但目前现有文献中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非常少,大部分文献都对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目前关于环境绩效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研究争论基本上划分为成本学派和价值创造学派两个学派(The Assabet Group,2000)。成本学派认为环境绩效和企业市场价值之间为负相关(Jaggi & Freedman,1992;Walley & Whitehead,1994)[2];价值创造学派认为环境绩效和市场价值呈正相关的关系(Konar & Cohen 2000;Dowell et al.
2000)。基于此,本文以价值创造学派的观点为出发点,认为环境绩效表现的越好,越能有效地提升企业价值,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环境绩效与企业价值有正相关关系。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5年-2017年三年19家陕西省上市公司57个样本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考虑ST公司的特殊性,已剔除被特殊处理和数据不全的11家公司。研究中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但年报中并不要求公司对环境信息强制披露,因此本文研究涉及陕西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披露的信息,均从19家公司连续三年的年报、年报附注、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报告、招股说明书、重要事项等资料中逐项查询相关信息统计而来的。而上述资料均主要通过巨潮资讯网进行查询。本文主要利用Excel和SPSS16.0软件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
(二)变量设计
1.自变量:环境绩效(DISC)
一般认为,企业越好,披露的环境信息越多[3]。在衡量环境绩效方面,以内容分析法所建立的环境披露评分方式(Al-Tuwaijri et al,2004)[4],作为企业环境绩效的衡量指标。该环境绩效评分表共包含十项环境绩效披露的内容:环保借款、环保拨款与补贴、环保投资、绿化费、资源费、排污费、资源税或补偿费、ISO环境认证、三废及节能减排情况、企业已通过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案和环保奖惩或惩罚。以受评对象陕西省上市公司公开可取得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报告及招股说明书等为主要依据,每符合一项得一分,总分由零分(披露程度最低)至十分(披露程度最高)。
2.因变量:企业价值(TQ)
本文企业价值的衡量指标为Tobin Q,它是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托宾Q近似值=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这一比例兼有理论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在货币政策、企业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3.控制变量
由于企业价值受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和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企业规模(SIZE,由总资产自然对数代替),资产负债率(LEV),企业成长能力(GROWTH,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代替)作为控制变量。
(三)模型构建
本文的研究模型为:
TQ=β0+β1DISC+β2SIZE+β3GROWTH+ β4LEV+ε
其中β0是常数项;β1至β4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变量。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表1看出,陕西省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评分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7,平均值为2.70,说明上述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较少。环境绩效较差。其中,托宾Q值作为企业价值指标,其最大值为5.41,最小值为0.79,说明股东获利能力相差较大;企业规模的最大值为23.73,最小值为20.06,说明企业规模相差不大;而企业成长能力最大值为7.4,最小值为-0.66,说明企业之间成长能力相差较大,上述因素对陕西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从而导致环境绩效较低。
(二)变量间的相关性
由表2看出,环境绩效、企业规模、公司负债水平和企业成长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均小于0.5),这说明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对回归方程多重共线性影响较小。同时,从该表中还可以看出环境绩效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环境绩效的回归系数为正,sig=0.001,即环境绩效与企业价值在0.05的水平下显著正相关,支持了本文的假设。其中,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004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企业规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呈显著正相关,而企业的负债水平与企业成长能力对企业价值影响程度不大。
三、研究结论与不足
本文选取了2015-2017年19家陕西省上市公司的57个样本,对陕西省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从整体上来看,陕西省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较低,平均值只有2.70。但通过实证分析,环境绩效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在提高环境绩效和增加企业价值这两方面并不存在矛盾,故企业在增加企业价值的同时也要重视组织绿化,实现环境绩效与企业价值双赢的目标。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绩效的评价标准较为粗略,指标量化过程较为主观。(2)研究模型中控制变量的选取有待斟酌,研究模型中企业负债水平和企业成长能力与企业价值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选择的样本数据仅限于陕西省上市公司,不能全面的反映环境绩效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