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几乎每年都分红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几乎每年都有分红的上市公司有六大国有银行、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长江电力、宝钢股份、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神华、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等。
每年分红的上市公司都是业绩有护城河的公司,以央企和国企居多,现金充裕,分红率高。
1、贵州茅台(600519):2020年10派192.93元,折合年股息率0.89%,上市以来年年都分红。
3、建设银行(601939):2020年10派3.26元,折合年股息率4.55%,上市以来年年都分红。
4、中国平安(601318):2020年10派14.00元,加上2020年半年报分红10派8元,折合年股息率2.79%,上市以来年年都有分红。
5、招商银行(600036):2020年10派12.53元,折合年股息率2.46%,上市以来年年都分红。
6、农业银行(601288):2020年10派1.851元,折合年股息率5.53%,上市以来年年都分红。
7、长江电力(600900):2020年10派6.80元,折合年股息率3.22%,上市以来年年都分红。
8、中国神华(601088):2020年10派18.1元,折合年股息率9.15%,上市以来年年都分红。
由于篇幅有限,不一一例举。
上市公司的分红是回报大小股东的具体举措。
股民通过证券市场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一是可以通过股票买卖差价来赚取收益,另外在股票持有期间,享有上市公司派发的股利。
证监会多年来,一直表态鼓励上市公司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向股民派发现金股利,不要做“铁公鸡”。连续多年的分红,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增发股票融资。
“几乎每年都分红”的两项标准
每年都以较低的股息率分红,或是去年高额分红,今年经营成果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上市公司却选择不分红,这两种情况都不符合“几乎每年都分红”的要求。
仔细思考一番,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选用排除法,从A股市场中的3600多只股票,选出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
01 累计分红率
每年都分红,但是每股分红金额相对于每股净利润或每股市值来说,金额太小,这样的上市公司是不符合要求的。
根据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 我们选用截止到2018年年底上市公司上市以来的分红率作为评判标准。标准达到50%以上次入库备选。
02 分红常态化
仅对近三年的上市公司分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再往前追溯,时间越久,上市公司分红的政策可能就会有所不同。基本的要求就是,近3年每年都分红,且3项金额之间不存在 10%的偏离。
2只上市公司分红股
按照前述标准,筛选出来A股市场28只股票,沪深股市平分秋色,各14只股票。其中19家上市公司都属于制造业。
01 分红率最高
截止2018年底,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率最高的上市公司是九牧王,主营业务是制造业项下的服装服饰细分行业,累计分红率较高的同时,也维持了较高水平的每股股利,达到了1元/股。
02 每股股利最高,且最稳定
每股现金股利最高的上市公司是步长制药,达到了1.61元/股,而且近三年未发生变动。
03 每股股利递减趋势少数
28只个股当中,只有长江电力每股股利2018年、2017年较2016年下降了6.2%;重庆水务每股股利2018年较2017年下降了6.7%;
其他26只个股当中,21只股票维持了近三年每股收益不变;另外宁沪高速近三年,每股股利维持了4.5%的增长。
上市公司分红,是对股东的回报,持续分红就是持续回报。当然有些公司未分红也不一定就是差,比如美国 科技 公司,早期迅速成长期也很少分红。上市公司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发展周期来制定合适的分红方案。
整体来说,高速成长的公司,创业早期的公司,分红相对较低,甚至有些公司不分红,需要把资金用于再投资,可以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而对于高度成熟的公司,运营多年的公司,则倾向于较高的分红,因为公司的市场份额已经很高,业绩基数较大,继续高成长的难度加大,将利润分给股东,股东可以用利润找到更好的资产投资。
那么我统计一下,最近20年每年都分红的公司,一共有41只,这些公司自1999年至今,每年都坚持分红,属于“良心”公司,而A股几千只股票,能坚持20年分红的也只有41只,可见没有多少公司是能坚持初心的,这些公司名单如下:
不过有些公司是之后上市的,这个数据未能统计后面上市的公司,也不够充分,如果只考察最近10年每年都分红的公司,则标的数上升至434家,限于数量众多,截取其中的20家公司给大家看一下:
最后说一下哪些公司的股息率最高,目前银行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在2%左右,我以2.5%的股息例为标准,查询最近5年,每年股息率都超过2%的公司,一共有25家,从这些公司也可以看出共性,都是处于金融业、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并且大部分估值水平都比较低,绝大部分市盈率都在15倍以下,也显示了低估值公司的高分红优势,具体名单如下:
❷ 家居行业发展情况如何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尔智家(600690);格力电器(000651);美的集团(000333);小米集团(01810.HK)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等
智能家居的概念起步于20世纪早期,2013年,微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家居实验室Lab of
Things,2015年以来,AI技术全面赋能智能家居,全球范围内智能家居产品逐渐普及。
行业需求现状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不断提高,Statista和Strategy
Analytics公布数据显示,2016-2021年,全球拥有智能家居设备的家庭数量不断增长。2021年达2.6亿户。
分细分市场看,截至2021年,全球智能照明、智能安防及智能家居控制和链接用户数量均已超过1亿,能源管理、家庭娱乐和智能家电用户数量也超过0.8亿。
行业供给现状
IDC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出货量持续增长,尤其在2017-2019年三年间呈高速增长;2020年,尽管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仍将保持增长,达8.54亿台,同比增长4.1%;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以11.7%的速度增长,达8.96亿台。
从各细分市场供给格局来看,全球智能家居设备中视频娱乐智能家居设备的市场份额最大,达35%,出货量达3.11亿台;其次是家庭监控和安全,份额占比达21%,出货量为1.85亿台。
市场规模
根据Statista数据,2017-2021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逐年提高,2021年达到1044.2亿美元,同比增加32.56%。
综上所述,近年来全球智能家居行业发展迅速,智能家居产品快速普及,市场需求及市场供给均持续上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❸ 最高年股息率35%创造A股历史!13股股息率超过10%(附名单)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炒股少烦恼
以去年末收盘价为基准股价,2018年共有895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息率超过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1.5%,370家上市公司的股息率超过3%,13家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10%。
股息率是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数据宝统计显示,沪深两市共有2603家公司公布2018年度分配方案,分配方案中包含现金分红的有2577家,合计派现金额1.15万亿元。1072家的分红方案已实施完成,1097家分红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13股股息率超过10%
以年内已实施完成和年报公告已获股东大会通过的分红方案的总金额为每股派现额基准,以去年末收盘价为基准股价,2018年共有895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息率超过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1.5%,370家上市公司的股息率超过3%,13家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10%。其中,来自房地产、化工和 汽车 行业的高股息率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各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2018年的股息率超过3%。通信、计算机、休闲服务行业高股息率上市公司数量最少。传统行业依然是派现大户。
兰州民百、康力电梯、方大特钢、旷达 科技 、三钢闽光和英力特 2018年的股息率均超过15%。其中,康力电梯、英力特和旷达 科技 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下滑83%、77%和45%,股息率却创近年新高。据统计,这三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44.96%、51.25%和45.65%,股权集中度较高。
在股息率超过10%的13家上市公司中, 三钢闽光和莱克电器 2018年扣非净利润增速超过30%,业绩增长性最高。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13只股票中,兰州民百、康力电梯、安记食品和迪马股份2019年以来的股价涨幅超过40%,走势最好。
兰州民百股息率创造 历史 大股东分得8.7亿
兰州民百 2018年股息率高达35.09%,不仅为两市最高,也创下了A股股息率最高的记录。 2018年度公司分配方案为10派16元(含税),较去年同期的分红标准每10股派1元增长1500%。此外,公司在2018年已进行过10派1元和10派3元两次现金分红,三次分红共计派发现金15.59亿元,占当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98.45%。通过三次分红派现,兰州民百持股比例高达55.6%的第一大股东红楼集团2018年累计可获得公司分红收益8.7亿元。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8年兰州民百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5.84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扣非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增长24.58%。 公司的高分红资金主要来自于公司年内出售资产所带来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大幅增长,业绩增长缺乏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前公司上市以来的累计分红率仅为22.07%,排在两市第两千余位,而经过2018年的大手笔分红后公司上市以来分红率迅速攀升至70.93%,跻身两市前100。
39股连续三年股息率超3%
结合前两年已实施完成的分配方案来看,两市共有39家公司连续三年的股息率超过3%(以该年末股价为基准股价)。 中国石化、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上汽集团、长江电力 等权重股均榜上有名。在大盘遭受重挫的5月,连续多年保持高股息率的个股普遍抗跌性较好,三分之二的个股跑赢大盘,长江电力股价创 历史 新高。
业绩方面,39只连续三年股息率超过3%的个股中,28股2018年的扣非净利润实现增长,17股连续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大于0,整体来看业绩增长的可持续较高。 方大特钢、龙蟒佰利、宝钢股份 等11股近三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30%。
数据宝
❹ 未来几年,阿里巴巴的营收会超越同样高度发展的华为吗
目前来看,华为是比阿里强太多了。可以说,未来几年内,阿里巴巴是无法超过华为,甚至和华为站在同样高度的。甚至,有一些方面,可能是阿里一辈子都无法超越华为的。
我们从几点来深入分析一下:
第一、华为是100%的纯中国企业,没有上市,没有一丝国外的资金占股。
而如今的阿里巴巴,网络,腾讯,这样的三大巨头,基本都是有外资投资的,而且都是上市公司,这一点,华为当之无愧,无人能及。
第二、华为在2018年营收达到72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5%!
相当于腾讯的2倍,腾讯在2018年营收达到3127亿人民币,虽然营收不足华为的一半!
约为阿里巴巴的3倍,2018年阿里营收达到25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8.1%!
第三、华为的强大有目共睹,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营收上华为比阿里和腾讯都强,但是从净利润上有差别。
华为的净利润仅有5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1%。
腾讯的利润非常高,达到787亿人民币,比华为还要高。
而阿里的净利润达到640.93亿人民币,同样比华为利润更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1、华为研发投入高达1015亿人民币,投入占比达到14.1%,排在欧盟2018年工业研发投资排行第五名,而且华为在最近10年,研发投入高到4800亿人民币。虽然营收很高,但是华为更注重研发。
而阿里巴巴的研发投入仅有287亿人民币,只有华为的1/4多一点。
2、华为在2018年这段时间,受到了美国的打压,这是一个“小小的”企业,对抗世界第一霸主的较量。但是,结果却是,华为的业绩依然坚挺,并且毫不示弱。
3、华为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任正非的股份占比不到1.4%,其他98.6%的股份都是员工持有,都是骨干持有,都是研发团队的人才持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华为把大部分的利润和分红给了员工。这是阿里无法做到的。
总结
所以,综合来看,华为的潜能真的太大了,甚至从做企业的角度,做中国100%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角度来看,阿里和华为还有一定的距离。
虽然,利润上阿里比华为多了点,但是从目前整个市值、自身的实力、对于 社会 的贡献,以及世界的影响力来看,华为当之无愧的是目前独角兽企业霸主之一,阿里和华为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华为是一个明星企业 ,也是中国民企排名第一位的企业,其 科技 实力更是被认为是可以作为表率的一家企业,而阿里巴巴做为电商的领头羊,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其发展速度比华为还要更快,那么阿里巴巴未来是否会超越华为了?
1、华为的营收情况
2018年华为的营收是7212亿元 ,同比增长19.5%,在这种体量之下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实在是难能可贵。华为的营收也并非都是增长如此迅猛,在2011年到2013年的三年间,就出现过“低迷期”,营收增速才10%左右,但是从2014年 开始华为的营收增速就上了一个台阶,每年保持20%,甚至30%的增长,在这一增长速度下,华为的营收也很快从哪2000多亿站上了3000亿、4000亿、5000亿、6000亿、7000亿的门槛,甚至在2019年都有可能突破8000亿的门槛。
华为的营收大幅增长,一方面有赖于4G网络的铺设 ,带来的巨额投资,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华为在移动终端取得的巨大成功,从手机市场的一个小玩家,变成行业老大。
2013年的时候,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贡献的营收是570亿人民币 ,占总营收的比例是24%。
但是到了5年之后的2018年 ,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增 长到了3489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到了48%。华为消费者业务贡献的营收同比上年增长了45%,相比2013年的570亿的营收,更是增长了510%;而在同期,华为的运营商业务从1601亿元增长到了2940亿元,5年时间增长了84%,而且在2018年还出现了负增长,运营商业务贡献的营收萎缩了1.3%。
另一个就是中国对华为营收的贡献更加突出 ,在2013年的时候,中国地区贡献的营收占比为35%。
而到了2018年,中国地区贡献的营收达到了51.6% ,贡献的营收比例相比2013年的35%大幅上升。
华为未来还能保持如此之高的增速吗?上半年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外界都担心华为的业务增长,但是2019年上半年业绩出来后,实现了4013亿人民币的营收,增长23.2%,似乎是越战越勇的态势,任正非后来在采访中也讲到,华为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上半年业绩仍然保持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国内客户的大力支持,以及销售的惯性作用导致。所以未来华为是否能够保持15%、或者20%的增速是非常存疑的。
爱2019年上半年华为保持业绩的增长是有赖于消费者业务的增长 ,消费者业务贡献营收的比例,从2018年的48%增长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55%,半年之间又提高了7个百分点。
2、阿里巴巴的营收情况
2019年的年报显示阿里巴巴的营收为3768亿元(2019年年报的时间是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 所以大体上可以把阿里的2019年的年报看作是自然年2018年的营收。下面我为了方便做比较,就用自然年度来代替,我说的2018年的营收,其实指的是阿里2019年年报的营收(也就是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间的营收),其他年度的营收也是以此类推。
2018年阿里巴巴的营收是3768亿元人民币 ,同比 增长50.5% ,而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实现营收1149亿元,同比增长 42% 。如果按照这个增速,2019年阿里的营收将会达到5000亿。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阿里巴巴过往的营收情况, 2011年的时候,阿里巴巴的营收只有200亿元,到了2018年已经增长到3768亿元,增长了18倍。
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速不可谓不快 ,复合增速达到了52%,而华为同期的复合增速是20%。
3、阿里巴巴有没有可能追上华为的营收?
有可能的,过去7年的时间,阿里巴巴的复合增速是52% ,而华为的复合增速是20%,增速的不同造就了两者成长速度的差异,7年时间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长了18倍,而华为的营收增长了2.5倍。
2017年阿里巴巴的营收是2503亿元 ,比华为2013年2390亿元高出了113亿元,但是2018年阿里巴巴的营收已经是相当于华为2015年的营收规模了,两者的营收分别是3768亿元和3950亿元。
如果2019年阿里巴巴保持首季度的增速42% ,那么2019年的营收将达到5035亿元,相当于华为2016年5216亿元的规模。
如果我们假设未来几年阿里巴巴保持40%的增速 ,而华为保持20%的增速,那么几年后阿里能够追上华为呢?
答案是4年时间,也就是2022年!
时间好像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很多,但是商业就是如此, 你能想到阿里巴巴在2011年的时候营收只有200亿元吗?而当时华为的营收已经是2039亿元了,阿里巴巴只有华为的10%。而到了2018年,阿里巴巴的营收已经达到了华为的52%,商业上的事情就是如此, 速度决定了规模,天下商业唯快不破 。华为要追赶三星、苹果等巨无霸企业,依靠的也是速度,苹果已经是负增长了,这是 华为赶超的机会,当 前华为的营收只有苹果的40% 。
总结:其实未来华为的增速要保持20%是非常困难的 ,保持10%-15%已经是不错了,尽管手机业务在迅速增长,但是行业已经是负增长了,只能在萎缩的存量中进行竞争,这会非常激烈,目前还存货的手机品牌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败的。华为要抢占他们的份额也不容易,尤其是当前手机并没有什么重大技术的突破带来换机潮,至于所谓的5G,每家手机品牌都是平等机会,都可以同时推出5G手机,并非是某一家手机独享的技术。
当然了,未来几年阿里巴巴要保持40%的增速也很困难 ,因为互联网的红利正在衰退,阿里巴巴保持30%的增速已经是成功。
无论以哪种方法计算,未来四五年内 ,阿里巴巴的营收赶上华为的营收是非常有可能的。
当然了,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华为都是非常优秀的企 业,在各自的领域里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创造了巨大的 社会 价值,本文的比较只是单纯的从营收规模做比较,并非是比价两家企业的优劣,这两个企业都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企业,两位创始人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企业家。
不会超过华为
不排除有这个可能,阿里巴巴这几年的营收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2019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3768.44亿元,同比增长50.58%。不久前阿里巴巴公布的2020财年一季度数据显示,阿里巴巴营收为1149.2亿元,同比增长42%,速度虽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我们再来看看华为,华为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其2018年的营业收入为7212亿元,几乎是阿里巴巴的2倍,领先幅度不小。近年来华为的营收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增速不及阿里巴巴的一半。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为4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
其实如果两者继续保持这个速度增长,未来几年阿里巴巴的营收是不可能超过华为的,但大家都知道,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受到不公平打压,这对华为的发展肯定会有影响,上半年华为之所以能够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从今年5月份开始华为才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对上半年的业绩影响比较小。华为总裁任正非早前就曾表示,华为重新恢复振兴需要三至五年。以阿里目前的增长势头,不出三年它的营收就可以翻一翻,当然,阿里巴巴未来几年能否保持超高速增长也是未知的,存在很大变数。
总之,不管未来几年阿里巴巴的营收能否超过华为,阿里和华为都是我国优秀的 科技 公司,谁的营收高也无所谓。
阿里巴巴的营收肯定在四年内超过华为!阿里巴巴国际站,1688.速卖通,菜鸟,阿里云,蚂蚁 科技 ,饿了么,盒马鲜生,钉钉,菜赞达,哈啰出行,淘宝直播,淘宝特价版等都在快速发展壮大!是中国唯一可以在未来十年内成为全球第一企业的领军者!
尽管从感情倾向上讲,相信大多数国人都希望自主创新的华为一直领先,但以目前阿里集团的疯狂膨胀态势,营收超越只是迟早的事,我个人认为五年左右阿里营收会超过华为。
从商业模式,阿里是标准的互联网公司,无边际效应,轻资产,病毒式扩展几何数增长,而华为还是传统的技术研发类公司,增长发展方式比较稳定。因此单纯从商业模式讲阿里绝对占优。
近日,由美国全球投资数据库CBinsights发起的全球商业联赛,阿里巴巴一路过关斩将,接连击败美国的诺华制药、迪士尼、特斯拉、SpaceX、苹果、亚马逊,登顶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投资者心目中最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
说明,在国际上不光华尔街等投行包括全球投资者都认可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
而且产品和布局上,阿里丰富多元更突出。
阿里旗下都是重杀器:蚂蚁金服(估值6000亿)、菜鸟物流、阿里云(增长迅猛,全球第二,仅次于亚马逊),电商平台:淘宝、天猫、1688国内站、alibaba.com国际站、Aliexpress 全球速卖通。
从国际化来说,目前阿里走在前面。阿里的支付宝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阿里巴巴的跨境电商也是影响世界范围。
华为则主业突出,作为专注通迅的国际化技术企业,华为在5G时代在世界领先,然而由于涉及到基础通讯网络的国家战略,在某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受到排斥和抵制,影响了它的快速拓展和营收的大幅提高。
再看营收:2018财年阿里巴巴营收为人民币3768.44亿元,而2018年的华为营业收入为7212亿元,几乎是阿里巴巴的2倍,领先幅度不小。
但阿里巴巴这几年的营收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华为的营收保持20%左右的增长,增速不及阿里巴巴的一半。因此,按此增长速度,阿里营收不用太久就能追上华为。
但营收只是企业成功的一个方面,并不代表谁更伟大,对 社会 的贡献更大。个人认为华为是更伟大更值得尊敬的企业。
对中国来说,华为很重要,在世界范围,阿里可以算是伟大的公司。不接受反驳
任正非,马云两个牛人创造了俩家牛逼的公司华为和阿里。算是中国的骄傲,一家偏向底层技术研发,掌握最先进的5g通信标准技术,连起未来世界万物互联的锁匙,前景不可限量,他是属于自己可以创造增量的,所以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能够达到多大规模不好预测。阿里移动互联网电商平台风生水起,中国数一,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际市场也开始发力就现在效果比较不显。阿里一般资本投资控股比较多,方方面面,阿里云成长快速市占第一。阿里面广,布局很深,如果这些项目就现在合并起来规模是不输华为的。营收跟华为相比差距不大。阿里总体偏向营销,投资收购,技术刚刚开始重视。可以说是存量跟别人竞争。最后总结华为的前景更好。阿里的成长压力越来越大。
营收要超越,只要合并报表就行了,合并大润发、联华、银泰商业、三江购物等等,把这些报表一加,超过华为不成问题。
2018年世界五百强第一是沃尔玛,我们的国家电网都只能排第二,沃尔玛营收5003亿美元。沃尔玛是零售,而阿里巴巴早已入股了众多的零售集团,只是股份比例不高,所以还不能合并报表。如果阿里巴巴愿意合并报表的话,超越华为都是分分钟的事。
阿里巴巴的定位是互联网公司,而华为是硬件公司,所以两者比营收是不公平的。而且就像我上面说的,营收上去很容易,利润要上去才是难点。
但是本人还是比较看好华为在未来的收入增长,华为如果不是美国连续三轮极限施压制裁,华为极有可能在今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0亿人民币。但也正是美国的制裁,迫使华为开展了和扩展了更多方向的产品开发,华为已经明显开始加快部署整个鸿蒙系统生态,对于物联网时代特点的操作系统,华为在部署的速度上明显快过竞争对手谷歌。而且华为已经开始和众手机厂商,包括中国各大智能 汽车 公司,展开了在操作系统上的广泛合作。另外华为虽然在智能家居方面暂时落后于竞争对手小米,但是由于华为在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颠覆性技术开发上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这些硬件开发优势,再加上华为系统软件的优势未来整个智能家居产业链,华为必然会超过小米,华为应该早已开始了芯片生产线的研发或者相关替代技术的研发,华为你完成对整个通信产业的布局只差一步。未来华为的产品开发将包括整个智能生活,家居产业链,手机通信手表,平板笔记本等产品线,再加上智能 汽车 !华为未来的成长潜力将是接近100,000亿级的!
因此短时间内,阿里巴巴的营业收入会超过阿里巴巴,但是10年20年华为的营业增长或前景将更加广阔。
❺ 和邦生物2021年净利暴增73倍达30亿元,农化、光伏板块高增长或将延续
中宏网股票频道3月16日电 3月14日晚间,农化龙头四川和邦生物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和邦生物,证券代码:603077)披露了其亮眼的2021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和邦生物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8.67亿元,同比增长87.56%;实现归母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暴增7284.28%。
年报显示,和邦生物长期坚持以“全球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制造成本”为指导思想,借助资本市场力量,逐步完成了在化工、农业、光伏三大领域的基本布局,形成了联碱、双甘膦/草甘膦、蛋氨酸、光伏四大业务板块。和邦生物表示,在前述四大板块业务中,公司都分别处于全球或销区的龙头地位,2021年业绩强势增长也主要系板块业务中主营产品产销两旺所致。
此外,和邦生物同期发布公告,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四川武骏光能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骏光能”)至上交所主板上市。和邦生物表示,通过本次分拆,上市公司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有利于武骏光能专注于绿色能源领域的业务发展。
随着前期在光伏板块布局进入收获期,加之现有农化业务仍处于高景气板块,未来在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积极因素作用下,分析人士预测,和邦生物业绩走势仍将处于上升通道。
业绩持续爆表 全年实现净利30亿元
在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业绩数据持续大涨之后,市场对于和邦生物2021年全年业绩暴涨已有心理预期。年报数据显示,和邦生物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8.67亿元,同比增长87.56%;实现归母净利润30.23亿元,同比暴增7284.28%;实现扣非净利润30.14亿元,同比激增690.63%。同时,公司拟以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时股权登记日的应分配股数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含税)。
整体来看,和邦生物在报告期内表现出稳健的成长性和超强的经营韧性,继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0.09亿元后,全年业绩再次爆表,公司在资本市场投资价值也进一步显现。
公司表示,此次业绩的大幅增长得益于双甘膦、草甘膦、玻璃、碳酸钠、氯化铵等主营产品产销两旺。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价格和销量均有所上涨,加之公司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员工素质,保障了公司高质量运营,致营业收入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不断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工艺革新、引进先进技术等措施和手段,实现了双甘膦、草甘膦、蛋氨酸、联碱、光伏玻璃装置等的产能利用率、成本控制水平的持续提升,为公司获得良好的盈利空间创造了技术条件。
新产品蛋氨酸达产达标 未来增长空间显现
2021年5月,和邦生物曾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表示:“1-4月公司对外销售蛋氨酸已上千吨。”此次年报也披露,和邦生物蛋氨酸项目2021年底正式转固投产,标志着公司在化工领域对高技术含量、大型复杂化工装置工艺运行能力得以再度的提升,公司蛋氨酸项目运营现场全面实现“无色、无味”,标志着公司绿色发展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光大证券在2021年11月份的一份研报中指出,我国蛋氨酸市场在经历了2014-2015年的暴涨暴跌后价格总体持续下行,当前价格基本处于底部,拥有较广阔的上行空间。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蛋氨酸市场稳定。外媒报道称,受天然气等原料上涨影响,自2022年1月31日起,希杰蛋氨酸国际报价上涨10%。据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12月国内蛋氨酸进口量21,885吨,同比降3.6%;环比增加7,237吨,增幅为49%。
和邦生物的蛋氨酸产线投产后,将成为中国第二家实现液体蛋氨酸量产企业。“公司规划在蛋氨酸项目通过一到两年的稳定运行、工艺优化后,以此为基础,持续发展,目标成为液态蛋氨酸全球龙头制造商。”和邦生物此前表示。
子公司拟分拆上市 新材料板块后市可期
和邦生物此次还披露了《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四川武骏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至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预案》。预案显示,公司拟将控股子公司武骏光能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此次分拆完成后,和邦生物仍将拥有对武骏光能的控股权。
公告显示,武骏光能最近三年的主要业务为优质原片玻璃、Low-E镀膜玻璃及制品玻璃的生产及销售。2019年至2021年,武骏光能分别实现营收9.11亿元、9.86亿元、13.9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34亿元、2.41亿元、4.92亿元。
和邦生物表示,通过本次分拆,公司将进一步实现业务聚焦、突出主营业务,专注于传统化工及农业领域的发展,实现做优、做强。同时,控股子公司武骏光能作为玻璃产品和光伏业务板块的经营主体,通过独立上市,有利于增强资本实力和投融资能力、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抓住光伏行业发展的市场机遇,提升业务竞争能力,有助于强化公司在光伏领域的布局,推动公司业务全面发展、提升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增强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目前,武骏光能已于上交所辅导备案,未来挂牌上市后凭借产业链优势将继续增厚和邦生物业绩。
在新材料业务上,和邦生物前期布局项目进展顺利。年报显示,重庆武骏年产8GW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工程,按计划实施;阜兴 科技 年产10GWN+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按计划实施;重庆光伏封装材料及制品项目2021年初启动实施,将于2022年3月27日至2023年1月,逐步进入试生产、投产。
除上述项目外,和邦生物在新材料领域资本动作也较为频繁。
2021年10月19日,和邦生物发布公告,子公司武骏光能拟与佟兴雪、海南省仁爱文化中心、天津昊鼎新能源合伙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安徽阜兴晶体 科技 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光伏发电用硅片,投资总额30亿元,首期注册资本为4.55亿元,全部为现金出资。本项目生产模式主要是采用高纯太阳能级硅材料,通过晶体生长、切片等制成工艺,生产出硅片。拟分拆上市的武骏光能持有安徽阜兴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58.33%股权。
公开资料显示,投资人佟兴雪除出资外,还将全职为阜兴 科技 服务,为项目提供先进工艺技术支持,组建公司运营团队。佟兴雪在世界太阳能光伏行业具有20多年从业经历,历任海内外多家公司高级管理职务,申请专利200余项,在光伏产业链多个环节填补了国内外产品和技术空白,无疑将大大助力合作项目的发展。
和邦生物发布的公告还显示,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65亿元,年利润总额11.71亿元。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及全体股东的利益,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3月10日,和邦生物还披露了2022年1-2月主要经营数据。经初步核算,2022年1-2月,和邦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18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00%左右;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亿元左右,同比增长500%左右。面对业绩开门红,开源证券分析师表示看好和邦生物凭借西南纯碱巨头和双甘膦全球龙头地位迎来2022年业绩稳步提升,其进一步认为随着光伏玻璃、单晶硅片及磷矿开发项目有序推进,公司上下游产品链进一步延伸,产品格局进一步丰富,和邦生物发展前景可期。
❻ 多家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高增,三季报增长是利好还是利空
多家上市公司从三季度公布的财报上看,都是业绩增长的状态,无论是茅台还是中国移动,无论是做白酒的还是做这个通讯的,或者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比较有名的两桶油,本身表现的非常不错,三季度表现比较好的应该算是一个利好消息。
三季度好不一定会延续到四季度,但是起码它是有一个惯性的企业本身有了一定的现金流,就算四季度它出现了一些回落的情况,但它也挺得住啊。三季度的数据比较好证明他三季度是有盈利的,并且赵义二季度要好不少有一定的现金流,几率就有更高的应对,风险能力到了年底经济发展更多还是追求稳定一点,那不太追求经济的大幅增长了。因为前三个季度的发展情况,基本上就已经奠定了今年的经济格局了,刚到四季度的刺激也起不了太大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