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体育未来发展,都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个国家的体育如果强大了,那么这个国家也会随之强大起来。而且一个国家的体育,代表着这个国家的人们是否拥有强健的体魄,是否拥有着非常顽强的毅力。所以要想让中国强大起来,振兴中国的体育事业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有所欠缺的。那么关于中国体育未来发展,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希望中国体育未来能够发展的很好
中国体育如果发展的好的话,不仅仅能够让更多的人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能够让中国的运动员们在世界上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所以,希望中国体育在未来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体育,越来越注重学生们在体育上的发展。
关于中国体育未来发展,都受哪些因素影响?以上是我的看法。那么你觉得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欢迎留言交流!
⑵ 有谁知道耐克市场部的详细框架
●1972年,NIKE公司正式成立。其前身是由现任NIKE总裁菲尔·耐特以及比尔·鲍尔曼教练投资的蓝带体育公司。
●1973年,全美2000米到10000米跑记录创造者佩里·方庭成为第一个穿NIKE运动鞋的田径运动员。
●1978年,NIKE国际公司正式成立。NIKE鞋开始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和南美等海外市场。
●1979年。第一款运用NIKE专利气垫技术的Thaiwind跑步鞋诞生。第一条NIKE服装生产线开始上马。
●1980年,NIKE进入中国,在北京设立了第一个NIKE生产联络代表处。之后,NIKE秉承“Local for Local”(在哪里,为哪里)的观念,不仅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而且全心致力于本地人才、生产技术、销售观念的培养,取之本地,用之本地,在中国取得了飞速进展。
●1996年,正式在中国成立了全资子公司??NIKE(苏州)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设立分公司(香港也于2002年1月作为分公司并入中国区)。
●2002年5月,NIKE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NIKE蝎斗3对3足球赛,数百支青少年球队在广州、上海、北京三地分别角逐14、16、18岁三个级别的奖牌。这是NIKE公司为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做出的又一盛举。
●2002年7月,NIKE特邀被冠以“放客博士”之称的NBA巨星文斯?卡特来京,卡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中国青少年篮球事业,传播放客文化。
●2002年8月,耐克将会赞助一批代表美国自由篮球文化的“街头炫技篮球少年”来中国,跟中国的同龄人切磋球技。
●2002年7月 NIKE特邀被冠以“放客博士”之称的NBA巨星文斯?卡特来京,卡特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中国青少年篮球事业的发展并代表耐克公司向中国篮协捐赠篮板。 2002年8月,耐克将会赞助一批代表美国自由篮球文化的“街头炫技篮球少年”来中国,跟中国的同龄人切磋球技。
在中国,NIKE公司不仅支持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还关注青少年的发展,推出了“我梦想”大型青少年体育系列活动,首创中国3对3篮球赛、NIKE高中男子篮球联赛、NIKE青少年足球超级杯赛、4对4青少年足球公开赛等活动。
耐克的霸主地位是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强劲的对手之后确立的。
例如,作为后起之秀,耐克曾经面临着阿迪达斯公司的巨大压力。该公司是以其创办者--德国人阿迪·达斯勒(Adi Dassler)名字命名的,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体育用品制造商。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杰出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足登阿迪达斯跑鞋一举夺取了四枚金牌。自此作为世界上最好的田径鞋,阿迪达斯一枝独秀了几十年。1972年,第一批耐克鞋开始面世销售。在此后的20年中,耐克公司逐渐地、彻底地吃掉了阿迪达斯的午餐。如今,阿迪达斯在美国的销售额仅名列第4位,被耐克公司远远地抛在了身后。问题出在哪里呢?
阿迪达斯的鞋类市场营销主管埃里克· 利特克指出:"阿迪达斯的设计师在设计运动鞋时,并不清楚潜在的买家是谁。不熟悉顾客,这就是阿迪达斯的症结所在:它一直在制造好鞋,但却不合消费者的口味。"例如,阿迪达斯在去年推出了其独创的ClimaCool通风系统,这种新科技让整个运动鞋产业界非常折服,但是销售额却平平淡淡,显然是因为色彩和款式太单调了。利特克介绍说,"阿迪达斯以优质耐用的品牌享誉于世,但是却不够迷人。"作为营销策略,公司曾特意请来顾客征询他们的意见,他们问一些孩子说:"如果有人穿阿迪达斯参加派对,他们会在哪些地方出没?"孩子们回答说穿着阿迪达斯鞋的男孩会混在男孩堆里一起谈论女孩,但是穿耐克鞋的男孩子却都和女孩子在一起。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耐克在战胜昔日对手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新涌现出来的体育用品公司的挑战。在过去的10年间,新平衡公司的市场份额一直在稳步增长。当运动鞋制造商都去抢占年轻人的市场时,新平衡却把市场定位在中老年消费者身上。新平衡非常了解自己的顾客群。从创立之初,这家公司就从未偏离人口统计数据。同时,新平衡不是上市公司,所以不必承受来自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压力。它能获得快速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运动员每天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战胜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耐克公司同样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仔细的思考。
[编辑本段]耐克:行销传播的启示
Nike正式命名于1978年。它超过了领导品牌阿迪达斯、飙马、锐步,被誉为是“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Nike公司的利润从1985年的1300万美元上升到1994年的约4亿美元,Nike1994年全球营业额达到近48亿美元。在美国,有高达七成的青少年的梦想是有一双耐克鞋。
“耐克”品牌有许多值得挖掘的行销启示。“耐克”的行销奥秘中一个很出色的方面是它的行销沟通 (Nike’s Marketing Communication)。1994年,“耐克”的广告费投入为2.8亿美元,是宝洁公司广告费的 l/9左右,但富有创意极具魅力的耐克行销传播,为“耐克”赢得了消费者,使“耐克”成为市场的胜利女神(Nike原意即为“古希腊的胜利女神”)。结合英文的一手资料,以下具体分析了耐克行销沟通的成功之处: 如何从运动员专用鞋市场拓展出普通消费者的大众市场; 如何采用“离经叛道”的广告强化沟通; 如何借用偶像崇拜建立品牌忠诚; 如何运用动画、电脑游戏贴近青年儿童消费者;如何深入自我心理意识和价值争取到女性消费群。
耐克公司的“消费神话”——全球各地的众多消费者们都因穿戴耐克而感到无比荣耀。香港《信报财经月刊》1991年4月期曾报道:美国纽约市一些鞋店店主纷纷向当局提出申请,请求批准使用枪支自卫以保护人身、财产的安全。文章评论说,近年来,因倾慕耐克鞍,许多十几岁的青少年,不借铤而走险去盗窃甚至杀人,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万般无奈中,店主只好寻求如此“自我保护”……
耐克公司还有一个“成长神话”:在六十年代,公司创建之初,规模很小,随时都有可能倒闭。司的两个创始人布沃曼和耐特都要身兼数职,公司没有自己的办公楼和完整的经营机构。1985年耐克公司的全球利润为1300万美元,1994年公司的全球营业额达48亿美元之多;其市场占有率独占鳌头,是位居第三的阿迪达斯公司的两倍多,为24%。耐克公司的成长步伐并未减慢。95年与94年相比,全球销售额上升38%,税前利润增长55%,耐克公司股价飞快上涨,两年前每股43美元,猛涨到95年每股103美元。华尔街投资商和分析家中的许多人在80年代以前一直不看好耐克公司:“耐克没有多少发展的基础和前景。”如今解嘲道:“上帝喜欢创造神话,所以他选择了我们意想不到的耐克。”
耐克神话是因为“上帝所赐”吗?耐克公司的总裁耐特回答说:“是的,是‘消费者上帝’。我们拥有与‘上帝’对话的神奇工具——耐克广告……”
广告变法重在沟通耐克公司总裁的评论道:耐克公司注重沟通效果的广告,使耐克品牌深受众爱,迅速成长。耐克公司的早期广告作品主要侧重宣传产品的技术优势,因为当时品牌定位在正式竞技体育选手市场上。当然一些休闲跑步者及体育锻炼的人也购买耐克鞋,一为穿着舒适,也是因为耐克宣传:谁拥有耐克,谁就懂得体育!这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影响。但这段时期的耐克广告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耐克的沟通广告是在其“广告变法”中产生出来的。
80年代,耐克产品开始从田径场和体育馆进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十几岁的少年)。耐克公司必须在不失去正规体育传统市场情况下,尽力扩大耐克广告的吸引力,为此耐克必须像Levi品牌(牛仔服的领导品牌)一样,成为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身份象征。耐克公司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作战,它面临的难题是在适应流行意识和宣传体育成就上如何获得平衡与一致,耐克公司开始重新思考其广告策略了。
1986年的一则宣传耐克充气鞋垫的广告是真正的突破,在广告片中耐克公司采用一个崭新的创意,不是采用一味宣传产品技术性能和优势的惯常手法,而是由代表和象征嬉皮士的著名甲壳虫乐队演奏的著名歌曲《革命》,在反叛图新的节奏、旋律中,一群穿戴耐克产品的美国人正如痴如醉地进行健身锻炼,……这则广告准确地迎合了刚刚出现的健身运动的变革之风和时代新潮,让感觉耳目一新。耐克公司原先一直采用杂志作为主要广告媒体,向竞技选手们传递产品的信息,但自此以后,电视广告成为耐克的主要“发言人”,这一举措使得耐克广告更能适应其产品市场的新发展。
耐克公司的广告变法非常成功,首先体现在公司市场份额的迅速增长:超过锐步公司成为美国运动鞋市场的新霸主。耐克的长期竞争对手锐步公司也不得不像耐克一样强调沟通风格而不仅仅是产品功能,同时锐步公司改用 Chiat Day公司作为广告代理商,后者曾在80年代中期当过一阵耐克的代理商,以图重振昔日雄风。然而耐克公司产品的风格和优点已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广告变法为其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但更重要的是耐克公司在变革中,逐渐掌握了广告沟通艺术,形成自己独特的广告思想和策略——须致力于沟通,而不是销售诉求。这一策略与大多数美国公司的广告策略是根本不同的,但正是这一独特的策略和作法,使得耐克公司在市场招展中不断成功,迅速成长。
耐克公司拓展市场的首要突破口是青少年市场,这一市场上的消费者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热爱运动、崇敬英雄人物,追星意识强烈,希望受人重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并充满梦想。针对青少年消费者的这一特征,耐克相继与一些大名鼎鼎、受人喜爱的体育明星签约,如乔丹、巴克利、阿加西、坎通纳等等,他们成为耐克广告片中光彩照人的沟通“主角”。在广告片“谁杀了兔子乔丹”中,迈克尔。乔丹(飞人乔丹)和另一个受人喜爱的卡通片角色巴格斯•本尼(兔子乔丹)先后出现在片中。广告开始的镜头是本尼正在地洞中呼呼大睡,突然地面上传来强烈的振动,把本尼弄醒了,他爬出洞一看,原来是四个家伙在玩蓝球,本尼报怨了几旬,但却受到那些人的攻击,他们把本尼像球一样在空中抛来抛去,本尼大叫:“这是与我为敌!”这时,飞人乔丹出现了,前来帮助他的卡通朋友兔子乔丹一场篮球大战随即开始……在这个电视广告片的画面上,几乎没有出现耐克产品的“身影”,没有像其他广告那样宣扬产品、陈述“卖点”,只是用受人注目的飞人乔丹和兔子本届演绎了一场游戏或者说是一段故事。此外,90年代耐克公司还专门设计推广了一种电脑游戏,让参与者可在游戏中与球王乔丹一起打篮球。耐克掌握了十几岁少年厌恶说教、独立意识增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和迎合他们的想象力与自我意识,从“乔丹”意识到“热爱运动的我”,从“穿着耐克鞋的乔丹”联想到“穿着耐克鞋的我”……在一连串的消费者自我想像、对比中,耐克公司与其目标市场的沟通,就自然而然地形成,耐克品脾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深植在顾客的心里。
耐克广告代理商W&K公司的计划总监Chris Riley对比耐克公司与锐步公司的广告之后评论说:“你把耐克和锐步的广告拿给14-15岁的小孩们看,他们肯定会说:‘锐步又在打我的主意,他们用体育运动和健康来卖广告。’;但他们谈论耐克广告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你瞧,耐克那帮家伙又在挥霍钱财啦!真弄不明白他们是怎样管理自己的广告经费的。’这意味着他们理解我们,知道耐克本可以采用传统营销导向的广告方式。毫无疑问,耐克公司针对青少年市场的一系列广告达到了目的,受到育少年顾客的认同,而正是他们是这一市场争夺战最具权威的裁判员。
许多人认为耐克广告沟通术就是“明星攻势”加上与众不同的广告画面、情节。但事实并非如此,起到根本性作用的不是沟通的形式而是内容,是在广告中与消费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耐克广告的沟通也因此获得能让消费者产生强烈共鸣的优良效果。耐克公司在针对体育爱好者消费群体时,其沟通内容着意于向视听大众传递这样的信息:耐克和你一样是体育世界的“行家”,我们都知道体育界所发生的一切。所以耐克公司广告片中展示的是一个真实客观的体育世界。在以棒球明星宝•乔丹为广告主角的系列幽默广告“宝知道”中,滑稽可笑、逗人发笑的宝•乔丹,吸引了一大批青少年视听者的注意,后来宝·乔丹臀部受伤,不能上场竞技而不得不告别体坛,宝乔丹失去了广告价值,一般情况下,解除合约、是美国商业社会天经地义的作法。耐克公司没有这样,而继续与他合作拍广告,这一举措与青少年消费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耐克与我们一样不会抛弃一个不幸的昔日英雄。
又如,耐克公司雇佣“臭名远扬”的巴克利拍广告,巴克利在篮球界有“拳师”的绰号,逞凶斗狠,脾气火爆,常有出格之举。耐克公司没有隐瞒遮掩这些,它创作了一个电视广告片,主角就是孔武凶狠的巴克利,在球赛中击败对手,拉烂篮板……看到此片的体育迷们都会产生同感:是巴克利他就是这样。于是耐克与消费者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这种沟通一次又一次地加强不断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以致最终耐克公司和其品牌成为顾客们忠实的“伙伴”和“知己”,甚至是相互一体、不分彼此了,而耐克品牌迅速崛起,独领风骚,自然是情理之中。
耐克公司在女性市场上的广告更是匠心独运、魅力无穷。耐克公司比锐步公司较晚进入女性市场,部分原因是耐克认为其气垫技术革命的广告主题是针对男士们的,如果当时反过来吸引女性,那么势必损及男鞋市场的增长势头。当时耐克管理曾及时纠正了在加利弗尼亚进行的一些促销活动,公司认为活动超出了公司的原意。公司管理者不想损害自己作为一家技术先进、勇于创先的体育用品公司的良好声誉,沦为一个女性味十足的流行用品公司。
当耐克公司在青少年市场和男性市场上牢牢站稳脚跟后,转而集中火力进攻女性市场。广告创意方案的策划者Janet和 Charlotte两女士采用自我审势的方法来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女人与女人的“对话”作为主要沟通手段。广告作品采用对比强烈的黑白画面,背景之上凸现的是一个个交织在一起的“不”字,广告文字富有情意,意味深长,语气柔和但充满一种令人感动的关怀与希望:
在你一生中,有人总认为你不能干这不能干那。在你的一生中,有人总说你不够优秀不够强健不够天赋,他们还说你身高不行体重不行体质不行,不会有所作为。他们总说你不行,你一生中,他们会成千上万次迅速、坚定地说你不行,除非你自己证明你行。
广告是登载在妇女喜爱的生活时尚杂志上。广告文字不像是一个体育用品商的销售诉求,更像一则女性内心告白,广告体现出耐克广告的真实特征:沟通,而非刺激。这则广告获得巨大成功,广告刊发后,公司总机室的电话铃声不断,许多女性顾客打电话来倾诉说:“耐克广告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从今以后只买耐克,因你们理解我。”这些结果也反映在销售业绩上,耐克女性市场的销售增长率快放其男性市场。80年代后期女性市场上耐克远逊锐步的状况、发生根本改变。研究表明,在这市场上耐克品牌的提及率及美誉度已超过锐步。
耐克公司在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由一家简陋的小鞋业公司成长为行业霸主,由鲜为人知到今天名满天下(在美国知名度几乎为100%),耐克行销传播居功甚伟。
⑶ 贵人鸟巅峰曾市值400亿,如今却面临破产,为何会走到如此地步
提起贵人鸟,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品牌,它主要从事运动鞋、服装产销、体育用品的研发等,被誉为运动品牌的第一股,深受消费者的喜爱。2014年公司上市,巅峰时期的市值曾高达400亿,但如今的贵人鸟公司资产只有37亿元,但债务却高达34亿元,几乎已经快要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境地。而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林某也被法院列为了被执行人,被限制消费。人们不禁要问,贵人鸟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走到如此境地?
一.公司转型失败。贵人鸟在上市后,良好的销售市场让公司负责人林某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不再满足于生产与销售服装市场,而是从“传统运动鞋服行业经营”向“以体育服饰制造为基础,开始了扩张与转型之路。虽然经过多次投资,但却一直没有收到成效,这也预示着公司投下了巨额资金打了水漂,公司的转型策略失败。
贵人鸟本是以体育服装为本的企业,但上市的辉煌让公司管理者丧失了理智,盲目的进行扩张及多元化投资,终于使得贵人鸟濒临倒下的边缘。不管怎样,还是希望这只鸟能够再次飞起来!
⑷ 体育俱乐部上市,对球队本身有什么好处呢
万达体育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有媒体注意到万达体育第一季度亏损,但似乎忽略了其连续六个季度的盈利选择性。虽然还有负债,但需要注意的是,其负债已经连续三年下降。既然上市了,未来自然更有希望。万达体育目前情况如何,未来趋势如何?在此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是万达体育,现在和未来的看法。万达体育一直沿着整合海外顶级赛事资源、引进国内资源、壮大自身的道路发展,同时回馈国内体育事业。同时,A方(赛事举办)和B方(赛事转播、代理、营销)都要两条腿走路,争取早日成为全球最大的体育赛事和媒体营销平台。体育俱乐部上市,对球队本身有什么好处呢?
鉴于此,万达体育也更加依赖to-b端。通过运营几个重大赛事的知识产权,万达在授权许可、媒体版权发行和营销赞助方面发挥了实力,在自己的制作上也很专业,直播没有技术失误,播出版权收入稳定。相对于散户自费观看,这种包装和转卖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比其他公司更有发展前景。随着万达体育,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万达体育的优势逐渐凸显。无论未来行业如何变化,我们都有理由给它更大的希望。
⑸ 影响体育产业经营的因素有哪些
(一)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政府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更不能直接垄断经营权,这是政府机构的一般法则,是市场经济对政府角色的基本要求。然而,回顾我国职业体育产业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政府行政部门在自身角色定位上存在盲区。尽管进行了改制,但这只是解决了名义上的身份,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即摆脱行政主管的权威地位。因此,如果政府不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深刻的改变,就会干涉职业体育产业正常的市场运作规律,这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尽管政府行政干预可以推进职业体育产业的发展,但其给职业体育发展带来的不利要大于利益。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为了经济效益、政绩,有的政府部门不愿意将一些大型体育赛事交给社会其他方按照市场规律举办,经常是政府行政人员主动出面经营。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各方力量举办职业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且还给政府体育部门的行政管理带来了相当困难。另一方面,政府行政干预不利于职业体育产业的市场化,不利于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公平竞争,以及风险意识的形成,这导致了职业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其人才的最佳配置,最主要的是政府行政干预制约了职业体育经济潜力的发挥,不利于我国职业体育产业的健全和完善。
(二)缺乏鼓励其发展的优惠政策
职业体育产业覆盖面广、波及力强,其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拉动消费、促进投资、解决就业等,还可以通过职业人员带动全民参与体育锻炼,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因此制定职业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推动其发展以及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关于采用什么政策鼓励社会举办体育项目,引导并扩大体育消费,我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可供参考。
目前,我国出台的各类体育产业法律法规,大多都是采取一揽子的管理办法,而对于管理的具体细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模糊、不清晰,这使得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三)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不利于职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因为职业体育产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只懂体育知识的人才,还需要既懂体育,又懂管理、经济等的综合型人才。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是沿着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而进行的,这种教育体系使得成绩好的人只想考入理想的高等院校,根本不可能重视体育;而那些成绩很难进入高等院校且体育能力强的学生,为了进入高等院校就选择体育生这条道路,他们大多只能选择体校、体育职业中专或者体育技术学校等培养体育人才的院校。
综合来看,我国职业体育产业发展主要缺乏以下两类人才:一是职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管理人才;二是体育产品的营销人才和研发人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无形资产开发力度欠缺
在我国,对职业体育产业的无形资产开发始于体育产业化改革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家明确了体育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思路。改革后我国开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职业体育产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使其开始进行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开发和利用。但对于其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却仍然不高,对其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开发层次缺乏深度和广度,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收益率较低,使体育无形资产在我国整个体育产业中所占的份额不大、规模偏小,造成体育无形资产的严重流失。比如,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时,并没有对其影视播放权、广告经营权和商业赞助权等进行严格管制,从而导致体育无形资产的大面积流失。
在我国,关于体育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也十分匮乏,更不用说设立专门的职业体育产业无形资产开发机构,与体育无形资产市场运营密切相关的中介、策划、咨询等服务组织发育迟缓,这使得无形资产管理严重滞后,很容易导致无形资产流失,开发杂乱无章,甚至各自为战。例如,2008年,我国利用奥运会的契机,对无形资产的开发不管是在观念和认识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形资产开发的内容更加丰富、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此外还有奥运会场地图样的装饰品,如鸟巢和水立方等。这些都是有形资产的体现,而对于体育赛事的徽标、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重视和开发远远落后于有形资产。因此从整体上看,我国职业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规模和实际的经济效益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
⑹ Amer Sports半年亏损14亿元会“拖累”安踏体育吗
安踏 体育 CFO赖世贤曾表示,Amer Sports短时间不并表,有利于中长期发展
本报记者 李婷
安踏 体育 近年来持续“开挂”。
在并购Amer Sports后,公司股价持续上升,估值一路水涨船高。截至8月28日收盘,安踏 体育 股价为82.05港元/股,总市值2218亿港元,居行业第一。
在业内和多数机构看来,疫情影响下,安踏 体育 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据安踏 体育 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46.69亿元,略降1%,净利润16.58亿元,同比减少28.6%。
不过在众多机构评级中,花旗成为“少数派”,今年持续对安踏 体育 维持“沽售”评级,给出49.6港元/股目标价。花旗的“担忧”恰恰是来自安踏 体育 对Amer Sports的并购。
花旗开启负面观察
2018年底至2019年初,由安踏 体育 联合方源资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腾讯组成投资者财团,并购了国际著名 体育 用品公司Amer Sports,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及 体育 用品产业 历史 上最大的一笔收购,也是2018年至2019年度亚洲市场最大并购案。
在该并购案中,Amer Sports全部股份每股作价为40欧元,安踏 体育 在其中投资15.43亿欧元(相当于人民币117.06亿元),占57.95%的股份。
在2019年业绩会上,安踏 体育 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表示,组团收购是因为安踏 体育 不是冒进的公司,短期之内Amer Sports不会给安踏 体育 带来大的利润贡献,但应该会带来增速的收益。一旦成功收购,最大的协同效应将会体现在中国,因为它旗下许多品牌在中国的规模非常小。
安踏 体育 的此次收购,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获得众多机构青睐。
从股价表现来看,从2018年10月31日至今,安踏 体育 股价从最低31.25港元/股最高涨至88.15港元/股,截至2020年8月28日,收盘价为82.05港元/股,总市值2218亿港元,稳居行业第一,累计涨幅达162.56%;市盈率达到43.15倍。
在安踏 体育 发布2020年半年报之后,包括高盛、摩根等多家机构对安踏 体育 维持“买入”评级,并上调安踏 体育 目标价,最高调至103港元,认为安踏 体育 的前景可期。
对此,花旗却持有不同意见。从今年年初疫情暴发以来,花旗却持续对安踏 体育 维持“沽售”评级,甚至在8月初,对安踏 体育 开启了负面观察,维持下调安踏 体育 目标价49.6港元。
被“隐藏”的亏损
花旗对安踏 体育 维持“沽售”的主要原因正是安踏 体育 对Amer Sports的并购。
据花旗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海外业务进一步恶化,该行不排除Amer Sports未来出现商誉减值的可能性。
8月7日,安踏 体育 宣布在境内发行120亿元中期票据及超短期融资券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接受注册通知书,主要用于偿还贷款及一般运营资金。消息一出引发了市场关注,花旗认为,此举或加剧安踏 体育 现金流压力及财务风险,随即开启负面催化剂观察。
根据安踏 体育 最新一期的财报披露,Amer Sports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收益71.64亿元,净亏损13.65亿元,全面亏损总额14.20亿元;资产总值575.79亿元,负债总额390.98亿元,资产负债率67.9%。
而在上一年度的2019年,从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收益为174.99亿元,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10.03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Amer Sports资产总值为591.76亿元,负债总值为395.7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6.87%。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11月份,安踏 体育 一度以折价方式向包括安踏 体育 高管、红杉资本在内的投资人出售Amer Sports5.25%的股权,交易后安踏 体育 仍然持有Amer Sports57.7%的表决权,并且享受52.7%经济利益。
据此,安踏 体育 在2019年对Amer Sports的投资亏损是6.5亿元,在2020年上半年的投资亏损约7.2亿元。
不过上述较大金额的亏损却因为Amer Sports的财务与上市公司不并表处理,也减轻了对安踏 体育 的业绩造成冲击。
持股52.7%却“放弃”控制权
有报道称,安踏 体育 CFO赖世贤在此前曾解释为何安踏 体育 和Amer Sports不合并财务报表时表示,短时间不并表,有利于中长期发展。
AmerSports新董事会制订了五年的发展战略,希望在未来五年管理层的发展目标能够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现。
不过在财务专家看来,Amer Sports作为安踏 体育 持股比例达到52.7%的绝对控股子公司,如果不做并表的会计处理是一种不太常规的做法,而如果按照实质大于形式原则,绝对控股股东若把控制权出让给其他小股东,必须有要合理充分的依据和解释。
安踏 体育 在其2019年年报中披露了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使得Amer Sports变成安踏 体育 旗下的合营公司而无须并表。
据公告披露,在2019年3月26日,安踏 体育 通过与其余参股股东签订了一项股东协议,使之失去了对Amer Sports的控制权,随即将Amer Sports变为了合营公司。
匿名财务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会计处理上,对合营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子公司亏损也是要反映到母公司的投资损益中去,但限于投资总额之内,这种处理法对企业的“好处”是,一旦子公司出现较大亏损,合营公司对母公司业绩的影响会远小于并表对业绩的影响;同时也会减轻子公司因持续较大亏损而致使商誉减值,造成的业绩大滑坡。
上述专家认为,如果企业子公司在“预计较大亏损”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放弃控制权,明显有“美化”业绩的嫌疑。
⑺ 在目前我国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策略是什么呢
围绕新时代的社会特征,政府部门应当以客观、发展的眼光审视问题,充分意识到体育产业经济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客观、准确地了解体育产业的特征、内涵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同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体育产业相关公司的经营现状以及具体发展需求等。
在遵从市场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分析和整合不同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联系全球证券市场的具体需求,规划出科学有效的体育产业上市要求,优化体育产业经济方面的法律条文,为体育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定倾向性的法律法规。
通过对法律法规的优化和调整,推出有利于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层面的扶持力度,帮助体育产业企业成功上市,尽可能地解决体育产业企业在上市时的资金与人力等难题,提高企业金融发展的优势,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逐步构建健康、完善的体育市场运行体系,不断增大体育市场规模,调整体育产业结构,营造出积极、正能量的体育竞争氛围,更好地完善体育市场。与此同时,要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还应当要提高我国体育产品的出口规模,积极拓展体育产品全球化市场,为我国体育产业经济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体育产业是属于第三方产业,而在这个产业中,要想提高竞争力,改善自身的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加强服务,改善服务质量是推动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所以,相关企业要重视自身的形象建设,提高客户的服务体验,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利用贴心的服务不断吸收新客户、留住老客户。此外,政府相关单位也要加强体育产业的监管力度,为客户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体育消费市场。
⑻ 李宁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近期,李宁处于多事之秋,高库存、多店关闭、疯狂打折的报道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面对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外国同行及本土低成本品牌的竞争,这个由中国前体操运动员李宁创立的同名公司如今举步维艰。 从相关新闻报道来看,李宁公司的问题似乎是库存和营销无力造成的,或者说是战略不清晰造成的,又或者是由单店赢利能力下降造成的。从这些角度来看,似乎所有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因为它的确揭示了李宁公司的某些问题。但从服装业界来看,这些问题都是表象的问题,远远未触及李宁公司的核心问题。 那么,李宁公司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从某种层面来说,李宁公司现在遇到的问题将是中国制造或中国大中型规模企业将必然遇到的升级难题。 带着疑问,记者专访了处于此轮高库存舆论漩涡中心的李宁公司。 一问公司库存 记者:对于外界流传的李宁公司高库存和多店关闭的报道,贵公司如何看?公司库存状况究竟如何? 李宁公司:高库存问题是过去几年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甚至整个服装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主要原因是过去几年过分依赖开店的扩张模式,由于投资者无法看到终端sell-through销售数据,因此上市公司非常重视sell-in数据,从而导致库存积压的问题。同时随着竞争愈发激烈,厂家对其产品及品牌附加值却愈发忽视,更加深了整个行业的库存上升问题。 短期内,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确面临一些竞争,以及由于国内服装行业普遍采用产品批发模式导致发展过快、渠道库存过高、成本上涨等问题。 未来,李宁公司清理库存的措施主要还是包括:加大打折促销力度,进一步建设清货渠道如加强高效率工厂店建设以提升清货能力,减少给零售端的sell-in压力。同时进一步调整零售端店铺的布局,提升零售管理能力。 二问核心团队 记者:外界普遍认为李宁公司在实施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缺少关键的人。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李宁公司:今年7月初,李宁公司实施重大行动,公布未来计划以增强营运能力。集团宣布其管理团队的变动及委任新董事会成员的安排。集团现由创始人及执行主席李宁先生及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先生带领。 李宁先生积极地投入到企业发展变革中。他的视野帮助公司成为了业内的佼佼者,也同样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发挥重要作用。李宁先生主要负责外部事务,包括与政府、银行、体育队、媒体等的关系发展和维护。 金珍君先生则负责李宁集团的内部事务和运营,包括领导变革蓝图计划的实施。他为李宁带来的是其在快速增长战略的丰富专长、强大的运营能力、本土及国际知识以及TPG消费空间的全球资源网络。金珍君先生具有深厚的全球和国内零售行业的管理和经营经验,而且其建立公司的操作能力和推动企业转型的记录得到广泛的认同。 今年7月,集团董事会引入拥有丰富零售行业管理经验的新成员以优化管理结构。现在公司拥有4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超过所有董事的三分之一,充分体现良好的企业治理水平。 同时,公司也在市场营销、供应链、销售、产品和渠道等领域引入优秀人才建立强健的管理团队: 首席市场官:CMO来自台湾,拥有20多年丰富的跨国公司营销管理经验,在宝洁、强生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担任营销总监等关键职位,专注消费者洞察,具有很强的商业意识。 首席供应链官:8月初,公司对产品和供应链部门进行了组织结构调整,从外部聘用新的人员担任集团的供应链副总裁,其在供应链和运营方面拥有19年的经验,曾任职于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非常优秀的跨国公司。 首席销售官:8月初,公司任命了代理首席销售官,其曾任职于国际某领先体育用品公司,拥有丰富的经验。 首席产品官:集团已经任命了首席产品官,其也曾任职于某国际领先体育用品公司的产品方面负责人,拥有丰富的经验。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通过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公司在董事会结构调整、管理团队人才引进、奥运整合营销、渠道管理、运动资源平台的搭建、公司变革措施推进等各个层面都取得了实质进展,优化董事会管理结构、建立强健的管理团队,加速零售终端存货清理、优化终端库存结构、关闭低效店铺及提升零售效率,实现公司的积极变革。三问品牌建设 记者:当361度在央视风风火火做着宣传的同时,当来自国内的李宁的强劲对手们在逐步增加美誉度的时候,李宁在品牌建设方面做了什么? 李宁公司:对于竞争品牌我们不作评论。李宁公司专注于自身发展,除宣布并开始实施三阶段变革蓝图计划,以改善公司核心优势以及赢利能力为主要目标积极推进企业变革措施外,在品牌建设上李宁公司也多有重大举措—— 从品牌建设的角度,紧随聚焦核心业务的策略,公司于上半年制定并执行奥运整合营销计划,同时结合期内重要运动赛事活动、新产品的功能性,以及独特的品牌个性,持续与消费者沟通,传达品牌定位,强化品牌资产。 奥运会之后,李宁在品牌建设上也一直保持较活跃状态。尤其通过重要运动资源的积累,如赞助CBA与签约NBA顶级球星韦德,为品牌形成深厚的资产积淀,有效提升品牌形象。 公司围绕核心运动项目开展众多品牌营销的活动与项目—— 在篮球方面,一是赞助CBA:集团于6月份进一步加大投放资源于篮球项目,成功签订了关于集团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装备的赞助商合作备忘录,协议覆盖2012/2013至2016/2017,5个赛季。二是签约明星,先是韦德,又于10月成功签约NBA现役顶级球星德维恩·韦德(Dwyane Tyrone Wade),这两大动作是李宁公司重视篮球市场、积累运动资源、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战略部署。 在田径/跑步方面,一方面利用高端突出专业性,如国际田径钻石联赛;另一方面通过草根营销活动构建中国跑步文化及专业形象,如北京国际长跑节、李宁中国10公里路跑联赛、各类草根性跑步营销活动(Mini FunRun和李宁iRUN)等。 在羽毛球方面,通过多品牌、多渠道、多平台的整合推广,强化李宁品牌与羽毛球项目的关联度,如2012年汤尤杯、2012年新加坡公开赛等。 未来,我们仍将注重合理规划公司的体育资源,集中资源在核心运动种类上,进一步巩固李宁品牌作为与中国体育关联性最强的体育品牌,进一步回归体育、回归运动的专业精神,为我们日后的发展奠下深厚的基础。 四问创新变革 记者:虽然,李宁本人重回到公司,但依然存在问题:即是否有能力重新驱动李宁公司创新发展,建立与未来30年宏观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发展体系。从单纯性生产、单纯性终端建设、单纯性品牌建设逐渐过渡到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消费时代。李宁本人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将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李宁公司:正如我们过去这一年多一直所强调的,在整个国际和国内的大经济环境下,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在经历一个转型期,这个过程有多快,取决于各个品牌以及各自上下游的伙伴自身进行调整的策略以及执行力。 短期内,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确面临一些竞争,以及由于国内服装行业普遍采用产品批发模式导致发展过快、渠道库存过高、成本上涨等问题。 但是长期来看,3个方面将继续推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每年将近1%~2%的乡镇居民转移至城市。伴随可支配收入、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以及专业程度的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在逐渐增强。 对产品的购买逐渐向相对高端品牌转移,更加关注产品设计、技术含量、功能转移。长期来说,这将使更加具备品牌力量和产品品质的企业受益。 除了消费者购买模式的上升,通货膨胀将会继续推动价格的上涨。 体育行业必须通过产品创新,成本控制,渠道建设和品牌提升等方面寻求突破。长远来看,在中国经济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大背景下,消费品行业仍将受惠,但同时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消费者对于品牌与产品价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需求变化和成本持续上升的挑战下,预期未来3年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竞争格局将出现新的变化。我们认为,行业本身的转型和竞争格局的转换不可避免,但李宁公司目前所进行的管理变革和策略调整,将帮助我们更加有能力适应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并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李宁公司已经为把握未来长期发展机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将围绕“3个聚焦”战略:聚焦核心品牌李宁牌、聚焦核心业务体育用品业务、聚焦核心市场国内市场,按照三阶段变革蓝图计划,继续积极地在品牌、产品、渠道等方面执行变革策略,致力改善经营业绩,及加强运营效率和战略执行效果。同时集中资源在核心运动种类上,进一步回归体育,回归运动的专业精神。 面对行业不断变化和充满挑战的环境,李宁制订了未来计划及短期措施,即三阶段变革蓝图—— 第一阶段为已重点展开的若干战略和业务方面的短期措施,其中包括:1.重点关注零售终端销售及清理渠道存货;2.改善产品和运营的成本结构;3.加强组织和执行能力;4.改善渠道效率、盈利能力及业绩表现;5.聚焦核心产品和国内市场;及6.加强品牌投入和改善营销效率。 第二阶段(2013 年~2014年)的计划已经处于试行阶段,包括:1.改善供应链管理、营销和产品规划模式;及2.提供更多一流的产品及客户体验,以巩固本公司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之领先市场地位。 第三阶段(未来2~4年)的中长期计划也已经在规划中,该计划将重点改造业务模式以:1.提高公司和渠道的利润结构;2.在产品及消费者品牌体验上更切合市场需求;3.在提高零售效率和现金及投资回报率上打造良性循环。 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认为,行业本身的转型和竞争格局的转换不可避免,集团目前所进行的管理变革和策略调整,将帮助我们更加有能力适应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长期发展,并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通过“3个聚焦”战略和三阶段变革蓝图计划,公司积极改善渠道效率、提高运营能力并且着力增强品牌力量。我们相信公司会成功开启发展的新篇章。
⑼ 恒大集团出现了什么问题
整个恒大集团出现了债务危机。
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恒大(可以认为是整个恒大集团)公布的2021年中报中已经承认集团正在通过多种方式筹集现金舒缓债务。还列出了不少未来准备采取的方式,并说明如果所列方式无法成功实施的话则恒大集团可能面临贷款违约以及遭受重大不利影响的法律诉讼。
根据2021年半年报,1-6月恒大的地产业务板块居然亏损了40亿元人民币,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地产业务一直是恒大利润源泉,从中也可看出今年上半年恒大确实在打折卖房、甚至有些房子的售价比成本价还要低,这么做也是为了快速回笼现金偿还到期债务。
业务
恒大的业务很多,比如汽车、养生谷、旅游、物业管理、体育产业等,不过这些业务加一起也无法和地产业务的规模相提并论。恒大的主要精力、资源、营收和负债均和地产有关,恒大一年可是能够卖出7000亿元以上地产的全国前三大开发商。
恒大所欠的债务主要也是地产板块的,如果地产出现问题则其他业务再好也没有用。现在的问题是恒大的地产业务确实出现了问题。
⑽ 恒大集团出现了什么问题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