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维他奶是香港产的吗
是的,是香港家喻户晓的饮料品牌,该豆奶饮料自1940年开维他奶始在香港生产,现时生产厂房遍及中国大陆、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维他奶现时由香港上市公司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0345)管理,该公司也以“维他”作为旗下其他饮料产品,包括果汁、牛奶、茶类饮品,汽水、蒸馏水及豆腐等产品的品牌。
2. 维他奶历史
维他奶豆奶由创办人罗桂祥研制。罗桂祥希望能够为香港一般家庭提供一种廉价而蛋白质丰富的饮品,作为价格较为昂贵的牛奶的替代品。有「中国之牛」称号的大豆,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价格廉宜,罗祥桂认为由大豆制成的豆奶,可成为牛奶替代品,因此研制出维他奶。
维他奶豆奶於1940年4月3日面世,首家维他奶工厂位於铜锣湾的记利佐治街,首天只售出六瓶豆奶,售价为港币6仙。维他奶早期是由售货员以单车逐户派送,加上早期维他奶没有经过消毒处理,需要即日饮用,否则便会变坏,因此未受消费者欢迎。
日治时期,维他奶工厂停工,至重光后工厂恢复生产,并在1950年迁往香港仔,除每日派送外亦透过零售商分销方式销售,1953年起,维他奶改以高温消毒法,无须冷藏贮存,销量开始大增,至50年代中期已达每年1200万瓶。最初维他奶推出时的豆奶没有加工,1962年加入麦精维他奶,同年於观塘兴建新厂房。1987年屯门厂房落成,并成为集团总部。1994年3月30日,维他奶集团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首天股价约1.5港元。同年於中国深圳的厂房正式投产。1998年,在上海及美国麻省艾尔市的Nasoya厂房投产。
早期的维他奶以阔口的牛奶瓶售卖,后来改为盛载汽水的玻璃樽。1975年首度从瑞典引入Tetra Pak(利乐包装纸)保鲜包装设备,加入250毫升的纸包装,并以超高温消毒,令产品可储存多月。[1976年]]维他奶以「维他」品牌,推出一系列果汁饮品,其后又於1979年推出柠檬茶及菊花茶等饮品。1984年推出375毫升大包装,到2000年代更推出细包的125毫升,以方便幼童饮用;现时更有铝罐装出售。
由於维他奶推出时一直标榜自己的健康形象,以「点只汽水咁简单」口号作招 ,故不少校规比较严的学校亦破例容许维他奶在学校小卖部寄卖。学校中售卖的维他奶一般为玻璃樽装。在寒冷的冬季,喝小卖部出售的热维他奶,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3. 维他奶和光明乳业 是一家的吧!!
维他奶(光明)有限公司 是光明下家子公司
直接控股的
4. 维他奶是哪里生产的
生产厂房遍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
维他奶(英文:Vitasoy),该豆奶饮料自1940年开始在中国香港生产,现时生产厂房遍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维他奶包括果汁、牛奶、茶类饮品,汽水、蒸馏水及豆腐等产品的品牌。
发展历程:
维他奶的第一家工厂位于香港岛铜锣湾记利佐治街,当时维他奶一辆辆逐户派送的单车,每天都会在香港的街道上飞奔,将一瓶瓶维他奶送到各家各户门前。
1975年,维他奶集团进行包装升级,率先采用无菌包装技术生产饮品。1979年,维他奶集团首次推出即饮维他柠檬茶。1994年,维他奶集团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中国内地的首家工厂在深圳正式投产。
5. 维他柠檬茶是香港品牌吗和维他奶是什么关系啊
维他柠檬茶是维他奶集团旗下的一款休闲、清新、口感丰富的茶饮料,采用原叶浸取,保留纯正独特的茶味,是真茶和真柠檬的真正结合,在香港已经深受大众欢迎。后来大陆又有了瓶装维他柠檬茶,将“真茶加真柠檬”的港式柠檬茶风味带给广大消费者。维他柠檬茶通过打造一系列充满趣味性的线上线下互动,鼓励时尚年轻一族,放胆追逐乐观自我、张扬“真”性情,寻找真我的生活,成为了我们年轻人心目中最幽默最真实的茶类品牌。
6. 维他是哪个国家的品牌的
截止到2021年8月,公开资料显示,维他奶是中国香港知名饮料品牌,属于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品牌。
通过查询资料,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是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其持有13.87%股权。菱日联金融集团现为日本最大的金融机构,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和日联控股合并而来,在2005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合并以后的集团资产达到1.64万亿美元,超过了此前世界最大的美国花旗集团。不过据媒体报道,虽然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是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最大股东,但是这家公司并不是实控人,罗氏家族才是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幕后实控者。
家族色彩:
维他奶的母公司香港豆品于1940年以股份公司形式成立,而现时的维他奶国际是香港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罗桂祥于公司早年多次筹募资金扩大股本时,不断注资而取得控制性股权,其家庭成员以至家乡梅州市梅县区的亲戚纷纷投靠公司。
罗桂祥的九弟罗芳祥自豆品厂开张一直服务至1973年退休才离开,长达33年;而八弟罗腾祥由1952年一直服务至1969年才离职,两人联同罗桂祥的儿子罗开睦一同创办大家乐;罗桂祥的六兄罗阶祥早年也在公司担任收帐。罗桂祥于1978年退休,由其两名儿子罗友礼及罗友义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