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上市公司 > 人工降雨的上市公司

人工降雨的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2-01-19 01:55:10

『壹』 人工降雨 风哪来的

人工降雨,只需云,不需风

『贰』 人工降雨已经不再是高科技,那么人工降雨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人工降雨主要是人工向云中喷撒降雨催化剂,比如干冰,碘化银等极速吸热物质,使云层内部温度骤降,水蒸气迅速聚集成大水滴或冰晶,当其多到克服了云的内浮力时,就会产生降雨,但人工降雨只对含水多的云或积雨云有用。

人工降雨有什么危害吗?

很多人害怕人工降雨会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碘化银虽然具有轻微的毒性,但实际上人工降雨的效率很高,每次只需要十几克就能轻松搞定,而且由于每次发射一颗火箭弹需要4000元的成本,所以使用频率并不高,因而环境的危害并不大。


『叁』 人工降雨是如何成功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旧社会我国劳动人民常说的一句古话。在生产力落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不幸的遭遇比作变幻莫测的天灾,这是十分形象的。就是到了近代,天气的好坏仍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是很多的,但一般说来,旱灾和涝灾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出现频繁,受灾面广。根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初到19世纪,我国就出现过旱灾1013次之多。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幻想凭借人工的方法来影响天气,以达到呼风唤雨的目的。早在公元1世纪,希腊有个历史学家普鲁泰赫就曾指出战争以后常常出现降雨现象。后来有人臆测是不是战争中的嘈杂声能催云致雨呢?为此,1890年美国国会拨款1万美元,在云中进行了爆炸催云致雨试验,但收效甚微。此后,世界各国又有很多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研究和作了不少有意义的试验,但结果也都不理想。

直到1930年人工降雨才首告成功,这是荷兰人维拉尔特教授取得的。他将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用飞机运载到2500米的高空(离云顶200米处),在飞行过程中向云中投掷了近1.5吨的干冰碎块,并出动4架飞机在云下检验人工降雨的效果,发现在8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产生了丰沛的降雨。试验虽然成功了,但维拉尔特并不清楚其中的道理,直到1933年瑞典人贝吉隆提出了“冰水转化”冷云致雨理论以后才弄明白。原来,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同时存在冰晶和过冷却水滴,由于冰晶比过冷却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要低,因此水汽直接凝华在冰晶上,空气相对湿度变小,从而促使过冷却小水滴很容易经过蒸发、凝华而迁移到冰晶上。只要云中有足够数量的冰晶,经过“冰水转化”,就能迅速增大,并随气流在云中上下“旅行”,互相碰并增长,从而形成了降雨。以后,有人提出和发展了暖云降水的理论。这样人工降水的试验就在全世界展开了,并在有些国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我国的人工降雨试验自1958年以来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肆』 人工降雨的资料

人工降雨的科学原理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降雨的形成
在云块中,随着空气中水汽的不断补充,过饱和的水汽继续不断地在云滴上凝结和凝华,使云滴继续增大,当增大到一定程度,由于重力作用,云滴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大的云滴下降速度快,小的云滴下降速度慢,因此大的云滴会赶上小的云滴,合并成更大的云滴,如此下去,云滴就象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大,最终落向地面,成为雨滴。
在夏季晴朗的日子里,当某地区存在暖湿时,便会产生对流运动。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在下降气流控制的地方,空气绝热增温,空气相对温度较小,云无法产生,于是便形成了一朵朵的顶部凸出、底部平坦像馒头一样的淡积云,若对流继续发展,由于上升气流的中部比周围强,于是便形成了象山峦或宝塔那样的浓积云和更加宠大的犹如巍巍高山的积雨云了。

专家解释人工降雨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当地天空中拥有水汽较丰厚的云层,第二个是大气环流的走向。而这两个条件都需要有精确的实时气象资料。

专家还否认了人工降雨会造成灾害性天气的说法,专家认为,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人为地把云层中的水汽迫降成雨,水汽本身就不丰厚,造成暴雨的几率很小。

『伍』 人工降雨的发展

基本概述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 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 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 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能供应的水分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经济价值有限。
原理及方法
冷云催化
在温度低于 0°C的冷云降水过程中,冰晶浓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降水粒子浓度的实测资料和理论估算,只有当冰晶浓度达到1个/升或更高的量级时,才有较高的降水效率。对因冰晶浓度不足、降水效率很低的自然云,若在其过冷却部位播撒成冰催化剂,就可以增加冰晶浓度。每克干冰或碘化银,可产生1012个以上的冰晶,若用几百克,就可以使几十立方公里云体的冰晶浓度达 10个/升。这些人工冰晶通过伯杰龙过程迅速增长,促进冷云降水过程,使降水量增加。一些比较严格试验的统计分析表明,冷云催化可以增加降水量10~20%。如果人工冰晶的浓度很大,则形成的雪晶的平均尺度较小,它们从云中下落到地面的时间较长,在气流的作用下,会落到下风方向更远的地方而改变降水的分布。 人工降雨
冷云催化的温度条件:人工降水的效果同云的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就冷云催化而言,云中的温度条件十分重要。就整个云体而言,云顶温度一般最低,常将它作为估计云中自然冰晶浓度的参数。当云顶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云中常会形成大量冰晶,这时用人工方法增加冰晶,效果就不显著。反过来,云顶温度如果太高,碘化银等催化剂的成冰能力就太低,也不利于人工催化。所以对冷云催化法增加降水来说,云顶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一些地形云和积云的人工降水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当云顶温度处于-10~-25°C时,人工降水的效果比较明显。这一最适宜的温度区间,称为播云温度窗。鉴于降水过程的复杂性,采用不同催化技术时,必须研究各类云中最有利的温度条件或其他条件。
暖云催化
在温度高于 0°C的暖云里,降水主要在云滴碰并过程中得到发展。云滴越大,碰并增长就越快。计 人工降雨
算表明,当云滴半径超过0.04毫米时,就可以迅速碰并而长成雨滴。在那种大云滴的浓度不足的自然云中,播撒大量半径大于0.04毫米的水滴,就能够促进降水过程。计算表明,每克水可以形成约几百万个大云滴,要催化10立方公里的云体,则需要几吨水。若往云中播撒一定大小的吸湿性物质颗粒或者溶液滴,它们能在云中吸湿而迅速长成大云滴,这样所需的催化剂量,就用不到水的十分之一。 除了播云以外,法国和苏联有人试验在地面加热,造成人工上升气流的方法,试图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激发或增加降水。美国有人设想利用沥青或碳黑吸收太阳辐射,提高局地空气的温度,促进云的发展以增加降水。中国有人研究过爆炸对降水的影响。这些人工降水方法的研究,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
动力催化
通过冷云催化使云中产生大量冰晶,所释放的潜热将改变积云的宏观动力过程而增加降水。它是60年代在人工降水试验方面的一项进展。积云中上升气流的速度,主要决定于云内外温差造成的浮力。在发展旺盛的积云内,存在着大量过冷水滴。在这种云中播撒大量的成冰催化剂时,能使过冷水滴冻结而释放潜热,水汽在冰粒表面凝华时也释放潜热。估计这两种潜热足以使云中局部温度升高0.5°C左右,这将加大浮力而促使某些积云的上升气

『陆』 请问有没有专门人工降雨的公司

只有各省市级气象台被许可和有能力人工降雨,其他部门和公司均不许

『柒』 最早的人工降雨是哪次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生产力落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个人的祸福比作变化莫测的天气,这是十分形象的。就是到了近代,天气的好坏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根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初到19世纪,我国就出现旱灾1000多次。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就幻想凭借人工的方法来呼风唤雨。1890年,美国国会拨款一万美元,在云中进行了爆炸催云致雨试验,但收效甚微。此后,各国又有很多科学家相继进行了研究,做了不少有意义的试验,但结果也都不理想。

发射干冰导弹进行人工降雨

1930年,荷兰人维尔特教授用飞机在2500米的高空投掷了1.5吨的干冰,结果在8平方千米的面积上降了雨,雨量丰沛。这是人工降雨的首次成功。但是,当时维拉尔特并不清楚其中的道理。1933年,瑞典人贝吉经过反复研究,证实了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同时存在冰晶和冷却水滴,由于冰晶比过冷却小水滴的饱和水汽气压要低,因此水汽会直接凝华在冰晶上。只要云中有足够数量的冰晶,经过“冰水转化”,就能形成降雨。这样,人工降水的实验就在全世界展开了,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我国自1958年以来,人工降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捌』 人工降雨的先驱是什么

兰米尔在科学上的最大突破,毋宁说是人工降雨了。

自古以来,人类就盼望着能够呼风唤雨,并把这个美丽的梦编织成神话和传说。在东方,人们向神灵祭献牛羊,渴望雨露滋润。在西方,人们向上帝祈祷,祈求普降甘霖。然而,一切都似水中月、镜中花,人们心目中的“上帝”、“老天爷”只不过是一个概念、一尊泥胎。它甚至举不起一粒石子儿。

兰米尔要创造“上帝”不能创造的奇迹了。

一次,通用公司请兰米尔和他的助手谢弗研究飞机在穿过云层时机翼外表结冰的问题。谢弗是一位物理学家,他是工人出身,没有上过大学。他们的合作是成功的,不久,他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工作中,兰米尔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含有水蒸气的云朵温度已经降到0℃以下,却没有一粒冰晶。这不合水的物理性质。兰米尔决定研究这一现象。

以前,人们认为,雨点是以尘埃的微粒为中心形成的,要下雨,空气中除有水蒸气外还必须有尘埃的微粒。兰米尔在他的实验室放置了一台电冰箱,电冰箱里充满着水蒸气,兰米尔把它叫做“人工云”。按照前人的看法,兰米尔一面降低冰箱里的温度,一面加进各种尘埃的微粒进行实验,他试过沙粒、面粉、铁粉末等,希望能产生人工冰晶,但都没有成功。

1946年7月的一天,又是一个炎热的夏日。兰米尔像平时一样,到电冰箱前准备做他的实验。电冰箱不合时宜地出了故障,温度一直降不下来,兰米尔很着急。他忽然想起干冰有很好的制冷性能,何不用干冰来降低冰箱内的温度呢?他打开冰箱的盖子,随手将一块干冰扔了进去。奇迹出现了,兰米尔透过冰箱的观察口,看见无数晶莹的白色晶体在盘旋飞舞——人工云变成了霏霏细雪!

兰米尔明白了:降雨并非需要尘埃的微粒,只要温度降到零下40度以下,水蒸气就会变成雨雪。“制造雨滴”在实验室里已经成为现实,能不能在空中进行实验,实现人工降雨的梦想呢?

令人激动的时刻终于到来了。11月的一天,兰米尔的助手谢弗带上干冰,登上飞机,飞入一片云层,兰米尔在地面观察。谢弗把干冰全部撒在了云层里,半个小时后,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地飘落下来。兰米尔欣喜若狂,他不顾自己已是65岁高龄的老人,像个孩子一样在雨中欢呼雀跃。

人类几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兰米尔不满足小面积的降雨,他希望美国广阔的土地上,随时都能按人的意愿普降喜雨。

兰米尔已经年逾古稀,承担不了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但他对人工降雨这一伟大的事业一直耿耿于怀,希望它后继有人。

美国物理学家巴纳德·本加特继承了这项事业,他发现碘化银这种化学物质的微粒比干冰效果更好,而且碘化银可以在地面上撒播,利用上升气流的作用,漂浮到天空中的云层里,因而比干冰更简便易行。

兰米尔可以安享晚年了。

1957年8月16日,伟大的天才兰米尔在马萨诸塞州的福尔摩斯逝世,终年77岁。他走得非常安详,像睡着了一般。他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亲人和朋友,更无愧于自己的事业。他的一生曾获得15所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和多枚奖章。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山峰被命名为兰米尔山。纽约州立大学一所学院被命名为兰米尔学院。

兰米尔的名字将永远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玖』 人工降雨是怎样发明的

人工降雨的发明http://www.dshmama.com/story/kexue/12262.html人工降雨是以人为的方法促使云层降雨的措施。人工降雨源于美国。1946年,纽约的斯切涅克塔迪电气实验站成员沙佛在低温箱中作过冷云试验。当时,由于他急着想把低温箱中的温度降下来,就随手向箱内掷了一粒干冰球。他看到干冰球划过的地方,立刻出现了小冰晶。沙佛很快认识到那是干冰附近的低温(-78℃)使它所经过的地方的小水滴结冰的。低温将空气中大量悬浮微粒激发起来形成了凝聚核,并使这些凝聚核周围的小水滴凝聚结冰。1946年11月13日,沙沸驾一架轻型飞机在马萨诸塞州西部伯克西尔山区进行试验。他在透镜似的积云层中撒了1.5公斤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5分钟后,云竟全都变成了雪片,纷纷在干燥的空气中飘落下来。当时由于空气干燥,在飘落600米之后,这些雪片又全部升华为水气。这一惊人成功,给人类控制气候的历史增添了新篇章。

阅读全文

与人工降雨的上市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张楠 浏览:934
经传航海家炒股软件破解版 浏览:45
是规定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 浏览:508
高质押比例上市公司 浏览:516
那个上市公司生产依达拉奉 浏览:798
江苏扬州化工上市公司 浏览:742
江苏有几家牛乳上市公司 浏览:228
科创板盘后如何买卖 浏览:707
仁会生物募集资金炒股 浏览:515
省广集团股票的价格 浏览:865
美股集体下跌道指跌超600点 浏览:393
美股etf股票 浏览:765
天山生物引领题材涨停潮 浏览:356
湘财长源股票型基金 浏览:370
短期炒股怎么赚钱 浏览:455
要买创业板怎样开通权限 浏览:77
科创板上市后解禁规定 浏览:809
中小板指数连涨接力创业板 浏览:605
恒友股份申请挂牌新三板 浏览:513
塞莱拉新三板排名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