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炒股大全 > 大清炒股票

大清炒股票

发布时间:2024-06-17 15:02:52

㈠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股票,为何被指“搜刮民间财富”

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

1894年(光绪二十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甲午战争爆发,但是清政府有限的财政,根本无法支撑起庞大的战争开支。为了筹集甲午战费,清政府实施“息借商款”,开始了我国首次国内公债发行。

在此之前,清政府的筹款方式一般为借外债,另外就是国内筹款--捐输。据《那桐日记》载:(1894年)8月17日,户部司官奉堂官命令,集合京城诸多票号、银号26家借款。到了26日,户部候补主事裕绂呈递一项条陈,重点之一就是筹款,条陈称:“自海上军兴,海口又皆封禁,不获已为权宜之计,借款英商,此策之下又下焉者也。盖一借洋款,则海外皆知,与其谋及外洋,不若筹之内地。(戚其章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作为户部司官的裕绂,非常清楚清政府解决财政的手段:在急需用款时,常向洋商特别是英商借款。而《翁同龢日记》载:(1894年8月)30日,户部尚书翁同龢致信司官那桐,称“商款不宜拨归内府,恐为言者所摭”。

据此推测,战争导致户部无法划给内务府相应的款项,不过,翁同龢不建议向外国借款,只有筹借内商款,并由内务府筹款。


昭信股票实物图

从偿还情况来看,“息借商款”的信用度还是较高的;而“昭信股票”基本没有按照部定章程认真偿还,一部分作为报效,据民国《安县志》载:“自王公以下京外文武大小各有情愿报效,不愿领本息者,准其具呈缴票,按给奖叙”,有的地方“所收之款究置何处,今无档案可查”根本不想还;还有的地方以增广学额的办法抵偿,据《平度县志》载:“以股票易实银归为办学之款”。

无法“善终”的发债行为,严重透支着清政府的公信力,梁启超认为“政府财政上之信用孚于其民”,可见,大清王朝已经走向暮年。

写了这么多,飘过的也给个苦力赞呗。

㈡ 1910年的股灾是怎么影响大清国的

20世纪初,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橡胶生产成为朝阳行业,很多没见过橡胶树长成什么样的人都忙不迭地投资橡胶行业,开办公司,发行股票。在1909年底,这股热潮波及到了中国,上海首当其冲。当时上海人称橡胶为橡皮,所以也将橡胶公司发行的股票称为“橡皮股票”。最早发行橡皮股票的是英商渣华橡胶公司,每股为9两,但开市不久就涨到了30两。如此高的收益,使人们疯狂地投入到其中,推动了股票价格的疯长。

正是利用这种盲目和跟风,一些外商趁机做局,大肆圈钱。英商麦边就开设了一家兰格志橡皮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实际是一家空壳公司,为了向上海市民招股,他采取了一系列舆论宣传攻势。还有企业将新加坡一家橡胶种植园的外景摄制成电影,招待上海市民观看,并宣称该公司股票每年分红可达45%。

据上海商务总会估计,当年八成橡胶股被华人买入,华商在1909—1910年初投入橡胶股票的金额约为4000万两,上海钱庄的可流通资金,几乎全部被橡胶股票套牢。

但这股热潮最终破灭,1910年7月22日,正元、兆康、谦余三家钱庄同时关门停业,随后再牵连9家钱庄倒闭,官方监管不力又掀出一批贪 官。金融危机更波及到四川铁路建设的资金。接下来清政府“国有化”民办的铁路,引起四川保路运动,民众投资打水漂后上 访,要求中央政府彻查,但被四川总督开枪镇压......,这些最终帮了革 命党 人的大忙,骨牌效应下清朝就此被推倒。

㈢ 清朝时期的橡胶股灾是如何成为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橡胶在清末被称为“橡皮”,橡皮公司就是经营橡树植业的公司。“橡皮股票风潮”触发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橡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1908年美国的进口量约5700万美元,到了1909年有7000万美元左右;对应的英国进口量从84万英镑到141万英镑左右,到1910年达到价格的巅峰。



(四川保路运动)

清朝财政匮乏、民间资本短缺,虽然晚清政改革使社会有了向好发展的苗头,但是,本质上损害了民间商人的利益,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促使了革命的发生。

清的灭亡不是社会革命、民族革命、文化革命,而是财政匮乏,损害了民间资本主义的利益。

㈣ 橡胶股灾是怎样成为压垮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使得清廷无暇顾及武昌地区的变化,并且还从武昌分兵使得武昌空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创造了时机,彻底把这个老大帝国拉下了马。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保路运动的爆发也并非凭空而起,其实和一场“金融股灾”密切相关。那么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金融灾难,成了压垮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上图_严义彬

这个引起的连锁反应导致清廷彻底无法补全亏空,川路公司的350万两银子的账目成了无底洞。

这笔钱可是强行摊派而来的,“一点一滴之膏血,类由倾家破产,敲骨吸髓而来”。

结果清廷只得宣布农民手中的股权作废,要将铁路的所有权直接国有化,这瞬间引发了保路运动。

仅仅不到一年,大清国的山河就彻底崩溃,可以说橡胶股灾成了清廷灭亡的最后一击。

㈤ 清王朝就已经有股票了吗,谁推出的

清王朝在接连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痛击之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总理衙门的带动下开启了一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工企业的近代化运动,也就是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洋务运动主要靠有能力和实力的汉族地主在地方推行,其中执牛耳者当属。李鸿章可谓是涉猎了近代工业的方方面面,同样中国的第一只股票的发行也是在他的推动之下完成的。

招商局原始股的股价定在了每股1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一股6000元人民币,不愧为泱泱大国第1股。10年之后,轮船招商局的股票股价被炒到了美股265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人民币接近16万元,可谓天价。这么高的股票价格居然还有人在买,可见当时清朝人炒股甚至比当代人还要疯狂。基于此制度优势,轮船招商公司很快成为了近代中国创办的规模最大企业,之后在清政府贷款的支持之下,居然以222万白银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成为了亚洲首屈一指的居于垄断地位的航运公司。

㈥ 清朝的证券交易所设在哪个城市

中国证券交易所的发展概况

在我国清朝光绪末年,由上海经营外商股票的经纪人所组织的“上海股份公所”,是旧中国出现的第一家外商经营的证券交易所。1905年,上海股份公所在香港注册,定名为“上海众业公所”。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新兴企业股票发行数量的日趋增多,证券交易日渐兴旺,一些商品经纪人开始兼营证券买卖。一些上海商号也挂出股票公司的招牌,以现货交易形式经营当时发行的银行股票和少量工矿股票。1914年,在上海经营股票交易的商号正式组成“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在公会所在地集中经营证券业务。同年,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明确准许便利买卖、平准市价而设的国债、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的交易活动。1918年,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919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正式批准设立“上海交易所”,1920年改名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于1921年改组成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交易所法》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并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自此,在上海形成专营外商股票的“上海众业公所”和专营国内证券的“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并存的局面。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这两家证券交易所停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股票交易逐渐恢复,证券交易所复业。抗战胜利后,证券交易所一度中断,到解放前夕才正式停业。

阅读全文

与大清炒股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盾股份五涨停 浏览:215
证券从业者开热点给客户炒股 浏览:575
涨停又打开接下来一半 浏览:292
浙商证券科创板开户答题 浏览:999
上市公司监督 浏览:618
渤海人寿股票价格 浏览:728
个人叩富网炒股模拟交易分析报告 浏览:109
用炒股思维拿地 浏览:297
科创板股票新四板 浏览:212
晨光文具的股票行情 浏览:64
炒股缺钱赞扬方配资不错 浏览:529
今天炒股情况 浏览:752
一入炒股深似海的个人主页 浏览:131
节后斩获3个涨停板 浏览:534
二级市场基金有涨停 浏览:285
今日茅台股票价格是有多少 浏览:135
新三板摘牌资本公积 浏览:204
某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论文 浏览:271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框架 浏览:922
想要炒股第一步怎么做 浏览: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