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是从股市交易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交易方式,它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属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范畴。尽管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但它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纵观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生期、成长期、停滞期和繁荣期四个阶段,这期我们先介绍头两个阶段: 1.初生期(1982—1985年) 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频繁,通货膨胀加剧,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开办了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宣告了股指期货的诞生。随后,许多交易所都开始了股指期货的尝试和探索。同年4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办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合约,1984年,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金融时报100指数期货合约。这一时期,无论交易所还是投资者,都对股指期货特性不甚了解,处于“边干边学”的状态之中,市场走势还不太平稳。
㈡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现状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股指期货有利于股市的稳定和发展。
㈢ 什么是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由交易双方订立,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按约定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
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交易所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以来,股指期货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底,在全球32家交易所中,已有32个国家/地区至少有一个以上股指期货品种在挂牌交易。2005年全球期货合约成交量中,股指期货稳居第二位,占全球期货交易量的22.2%,仅次于利率期货。
股指期货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孕育和产生阶段(1977-1982年)、成长阶段(1983-1987年)、停滞阶段(1988-1989年)、快速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1982年,KCBT正式推出了价值线股指期货合约,CME随后推出了标准普尔500(S&P500)股指期货合约。在交易初期,由于投资者对这一投资工具的特性缺乏了解,交易比较清淡,价格走势不稳。随着市场发展,股指期货逐渐被投资者所了解和应用,其功能逐步被认同,交易也日渐活跃。
1987年美国华尔街股市一天暴跌近25%,引发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尽管事后证明,股指期货不是罪魁祸首,但这次股灾使市场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股指期货的“双刃”作用,加强了对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监管和制度规范。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有关股指期货的争议逐渐消失,规章制度得以完善,投资行为更为理智。随着全球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投资者对股票市场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猛增,股指期货交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股票衍生品市场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期货等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机构投资者力量日渐壮大,证券、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环境更加完善。这些都为股指期货的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理由相信,股指期货的上市对于丰富投资组合、提升市场流动性、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㈣ 股指期货的发展
背景
股票指数期货是现代资本市场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十分不稳定,利率波动剧烈,导致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金融工具。于是,股票指数期货应运而生。
发展
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后,国际股票指数期货不断发展,目前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产品,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最有活力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本世纪70-80年代,西方各国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活动加剧通货膨胀日益严重,投机和套利活动盛行,股票市场价格大幅波动,股市风险日益突出。股票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手段。在这一前景下,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第一份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同年5月,纽约期货交易所推出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交易。 1982年--1985年 作为投资组合替代方式与套利工具。在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之后的三年中,投资者改变了以往进出股市的方式----挑选某个股票或某组股票。此外,还主要运用两种投资工具:其一,复合式指数基金(SyntheticIndexFund),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同时买进股票指数期货及国债的方式,达到买进成分指数股票投资组合的同等效果;其二,指数套利(ReturnEnhancement),套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在股票指数期货推出的最初几年,市场效率较低,常常出现现货与期货价格之间基差较大的现象,对于交易技术较高的专业投资者,可通过同时交易股票和股票期货的方式获取几乎没有风险的利润。 1986年--1989年作为动态交易工具。股指期货经过几年的交易后市场效率逐步提高,运作较为正常,逐渐演变为实施动态交易策略得心应手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动态套期保值(DynamicHedging)技术,实现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Insurance),即利用股票指数期货来保护股票投资组合的跌价风险;第二,进行策略性资产分配(AssetAllocation),期货市场具有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的特征,恰好符合全球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客观需求,为解决迅速调整资产组合这一难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988年--1990年股票指数期货的停滞期。1987年10月19日美国华尔街股市一天暴跌近25%,从而引发全球股市重挫的金融风暴,即著名的“黑色星期五”。虽然事过十余载,对为何造成恐慌性抛压,至今众说纷纭。股票指数期货一度被认为是“元凶”之一,但即使著名的“布莱迪报告”也无法确定期货交易是惟一引发恐慌性抛盘的原因。目前金融期货品种的交易量已占到全球期货交易量的80%,而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产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国际投资日益广泛,投、融资者及作为中介机构的投资怠行对于套期保值工具的需求猛增,这使得近十年来股指期货的数量增长很快,无论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股指期货交易都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至1999年底,全球已有一百四十多种股指期货合约在各国交易。
后期
股指期货的创新与推广迅速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到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各自的股票指数期货交易。1990年至今成为股指期货蓬勃发展的阶段。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关于股票指数期货的争议逐渐消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为明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继推出股票指数期货,使股指期货的运用更为普遍。 股指期货的发展还引起了其他各种指数期货品种的创新,如以消费者物价指数为标的的商品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以空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标的的大气污染期货合约以及以电力价格为标的的电力期货合约等等。可以预见,随着金融期货的日益深入发展,这些非实物交收方式的指数类期货合约交易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内股指期货正式推出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010年2月20日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公布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㈤ 国内股指期货的发展未来
国内股指期货的现状是 1手股指期货合约大约需要15W元的保证金,合约乘数是300,标的物是沪深300指数,总体来说就是 沪深300的预期指数。
目前 中国金融交易所的品种只有这么1个。而其他3家期货交易所品种已经接近10个
将来股指期货合约可能分化为三个等级
即大乘数合约:目前的IF股指期货合约 乘数是300 在指数为3000D点时 一手保证金15W
然后可能会出现 乘数为 50的 中等合约 这种期货合约在指数3000点时 的保证金为2W2
最后推出可以全民参与的 乘数是 10或者5的迷你合约 合约指数在3000点时 保证金为3000或者1500
全民可多可空的 未来 可以预见,那时中国股票市场的方向或许将有散户决定,可被操纵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