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谁还有2008年大事件啊。跪求啊。谢谢。马化腾 h731115933
改革开放30周年,经济成果是显著的。但2008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下面就总结下2008年年初到现在的一些大事件。
多难又多喜的中国
2008年大事件一:全国性雪灾
2008年春节前,南方大雪灾,损失巨大。1月10日起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9个省级行政区均受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据民政部的数字,截至2月12日,此次雪灾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暴风雪让无数归心似箭的游子不能回家与亲人共聚春节,被冰封在回家道路上。大半个中国都是处在暴风雪之中,2008年的粮食价格也受这次暴风雪的影响而走高。
2008年大事件二:股市暴跌,CPI高涨
2008年2月中旬以来,中国股市持续下跌,4月暴跌到近3000点,股民损失惨重,政府救市。
沪深股市一度暴跌,连创历史最大跌幅,后来政府降低印花税,又给外国投资者给抄底,哎~无奈。 CPI高涨,4月CPI同比上涨8.5% 食品价格上涨22.1%。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攀升0.2个百分点。
2008年大事件三:全国多省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
2008年3月起,安徽阜阳出现肠道病毒EV71(手足口病),传染率和死亡率高,并陆续在其他地区出现病例,与2003年非典有得一拼。截至当前,全国多省区也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感染病例已累计过万。9日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感染手足口病的病例近25000例,造成34名患儿死亡。而手足口病的背后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黑幕呢?
2008年大事件四:"3·14"打砸抢烧事件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的严重暴力事件,共有18名无辜群众被残害致死,382名群众受伤(其中重伤58人),242名公安民警、武警官兵在值勤中伤亡(其中牺牲1人、重伤23人)。藏独势力企图利用奥运之际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而西方媒体却歪曲事实,不真实报道,引起了全球华人的极大愤慨,爱国热情高涨。
2008年大事件五:胶济铁路火车相撞
2008年4月28号,百年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一场悲剧,牵动了多少旅人的心!4时41分,北京开往青岛的T19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山东省境内胶济铁路周村至王村间脱线,与烟台至徐州的5034次客车相撞。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已造成70人死亡,416人受伤,初步查明系人为责任事故。其中还有4名法国旅客受伤。
2008年大事件六:人民币汇率首都“破七”“奔六”
2008年5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820元。 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是全世界最多,中国也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但是美元是美国人手里的东西,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元也不断的增印,也就意味美元的价值不断降低。只是靠美国经济的发展来维持,而美国经济一旦衰退,受难的不是美国人,还是大量持有美元的中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我们靠低端产品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就这样缩水了。美元实际是美国人欠其他国家的债,不要还的债,只要美元还作为世界货币。
2008年大事件七: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震
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北京、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等近半个中国有震感。截至18时地震已造107人死亡,34人受伤。(截至7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人。)
2008年大事件八: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遭到破坏
2008年大事件九:孟连“7·19事件
7月19日,孟连县在对橡胶产区社会治安进行重点整治过程中,发生胶农聚集和冲突事件,40民警和10余名胶农受伤,2名胶农死亡。两名死者死因查明,岩尚软系防暴枪近距离击中右前胸,失血性休克死亡;岩底系防暴枪近距离击中右下叶肝脏损伤,失血性休克死亡。
2008年大事件十:北京第29届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为史上最成功!2008年奥运会中国夺得51块金牌,为历史之最。奖牌数正好100枚!
2008年大事件十一:山西襄汾溃坝事故
山西襄汾9月14日截至13日19时,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共造成254人遇难。临汾市已于13日下午对襄汾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作出停职检查的决定。
据抢险指挥部介绍,事故现场共搜寻到遇难者252人,受伤36人,其中2人抢救无效死亡,254名遇难者已确认身份128人。这次溃坝事故受灾人员达1047人。目前,受灾群众已全部安置。政府已经安排好过渡住所,随时接待没有住所的群众,确保每个群众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随后由乡镇政府统一规划,县政府出资补助新建住房。目前,襄汾县政府已经制定相关规定。在赔偿问题上,坚持一视同仁,外地人和本地人一个赔偿标准。对每位遇难者赔偿20万元。
2008年大事件十二:三鹿奶粉事件
甘肃14名婴儿喝同一品牌的奶粉患上肾结石的消息见诸报端后,引起强烈反响,甘肃卫生厅目前已介入调查,质检总局也表示高度关注。另外,记者采访发现,疑喝同一品牌奶粉而患肾结石的宝宝不止出现在甘肃,在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全国共有175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在这之前已经停止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有66家。我们对其余的109家产品生产企业的491批次婴幼儿奶粉进行了检验,其中22家企业69批次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占这些企业的20.18%,占总批次的14.05%。在检出三聚氰胺的产品中,石家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很高,最高的达2563毫克/公斤。其他品牌的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在0.09-619毫克/公斤之间。
2008年大事件十三:神七飞天!
9月26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之后安全返回,宣告成功!
“神七”飞天,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的新突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二步的首次重要飞行,对于我国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关键技术,进一步推动载人航天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大事件十三中国金融面临危机 2008年中国金融面临八大危机
第一大危机是宏观调控的目标我认为是错误的,我们目前看到的股市楼市泡沫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政府讲的流动性过剩造成的吗?我认为是错的!
今天的中国整体情况非常复杂,不是一个简单的流动性过剩,最有冲击力的原因是由于近几年来整个国家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楼市。这是最重要的第一笔资金—虚拟资金。第二笔资金就是在目前大面积腐败下的腐败款大量进入楼市股市,第三笔资金就是国际热钱,第四个资金才是老百姓的储蓄款。目前所有宏观调控的政策所针对的资金基本上是第三项和第四项,但目标是错的。所有的政策有没有针对第一项,就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挤压出虚拟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和楼市呢?有没有针对腐败款进入楼市股市的现象进行调控呢?目前没有,这就是我所提出的第一个危机。
第二大危机就是我们如何做调控?我们今天不是因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泡沫现象,而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当然我也不否认今天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但是中国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楼市泡沫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驱动因素,是因为我国的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所导致的。
第三大危机就是从90年代中期之后我们各地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造成一个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现象。
中国经济是同时过热同时过冷,那些部门过热呢?那就是我们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之下,他投资建设的有关部门是过热的,比如钢铁、水泥、房地产是过热的。什么部门是过冷的呢?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是过冷的。
在这种特殊的二元经济之下,一定会产生两个必然的结果: 第一个结果就是宏观调控进一步失效,第二个结果一定产生通货膨胀。
第四大危机也是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造成了整个经济结构的失衡。
我们各级地方政府建高速路、高架铁路都是固定投资多,固定投资成本是多少?我想拿我们国家和日本经济崩溃之前做个比较,我们固定投资的比重占45%,而当时日本是30%,消费我们是占了35%,而日本占了58%。这么大量的投资,国内消费是不足的。那么国内消费不了,我们每年以 10%的经济增长,造出那么多的经济、货品卖给谁呢?卖给老外嘛!而这造成大量贸易顺差。
第五大危机,我就把前面四项的危机做个整合,一个是利率的上升,一个是错误的宏观调控造成利率的上升,地方政府错误的GDP为纲的政策及出口创汇政策造成汇率的上升。
第六大个危机,在07年的中国天空上翱翔着两只秃鹰,一个是产业资本,第二个是金融资本。
中国的企业经营不下去,负的利润,外国人也经营不下去吗?当他透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收购我们这些所谓不赚钱的制造业之后,他会把你融入到国际产业链的分工里面去。在国际产业链中真正做制造的是一块钱,而做这种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叫做软三元。国际产业链的分工是怎么回事呢?本质就是靠软三元赚取利润,硬一元再亏损了不起亏一块钱,也不可能亏一块钱,软三元可以赚多少钱回来啊!以玩具业为例,一个巴比娃娃我们的出厂价一块美金,在美国的沃尔玛零售价格是9.99元美金,那一块美金,原料占了0.65%,生产价0.35%,你晓不晓得我们能赚多少钱,一美分了不起了吧。我们是剥削我们的劳动者,浪费我们的资源。用这么贱的价格卖到美国去,他最后以9.9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他们席卷了所有的利润
第七大危机,继制造业之后我国的金融业将为外资所席卷。
今天中国和当初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一样,到处都是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如果国际炒家要阻击这种泡沫经济,像席卷香港一样席卷我们的财富,什么方法最好?那就是像泰国一样,阻击浮动汇率,连联系汇率的香港都能阻击,何况是浮动汇率,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断的逼迫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原因。只要配合浮动汇率,外资自由进出,再加上股指期货,将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完全暴露于国际炒家阻击之下,而这一切我们基本上都完全具备了。不久我们会给国际炒家一个非常好的阻击中国的机会。
第八大危机,外资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危机。如果你是大存款客户,你有没有可能转到外资银行里面去呢?你相不相信他们立刻给你一个全球通用的钻石卡或金卡?存人民币到欧洲到美国随意消费?因为大客户基本在城市,他们只要把握了广东,上海,北京,差不多就席卷我们大部分的最优质的客户了,不需要开分行。
㈡ 私募基金属上海海归引进单位吗
证券类私募基金的发行正在进入冰封期。管理着逾两百亿规模私募基金的老张(化名),尽管去年的业绩超过50%,他的一只新发基金,却在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发行失败。
不是该银行拒绝推他的产品,实际上银行渠道很卖力地推,客户却热情不高。这只产品面向全国销售,最终只获得了不到5000万的认购。
经历了从5000点到2000多点的“闪电熊”,尤其是屡遭千股跌停的A股市场,业绩说话也不灵。这与去年相比已经是天堂地狱的差别。去年4月,老张每日在渠道间奔走,不停地路演,各渠道抢着帮他发产品,“钱像水一样流过来。”因为是老牌私募,有良好的业绩和口碑,2015年他发了近百只产品。
在牛短熊长的市场环境下,私募似乎总是遇到一个怪圈——在行业大扩张之后,随即进入行业洗牌和整顿。此次又是一场戛然而止的牛市,2016年也是最严监管年,这都意味着2016年私募进入一个艰难时刻。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牌私募因自身优势可能会更加壮大。
猜想一:“马太效应”加剧行业洗牌
老张虽然遭遇到了发行寒流,但是因为去年的业绩较好,他的基金几乎没有遭遇赎回,只是新客户较少。但是,北京另一家规模过200亿的大型私募人士透露,在熊市中,银行方非常害怕承担责任。“当下发行对他们来说没有半点好处。业绩好了只有两个月奖金,也没有管理费分成,但是如果引进了一个差的产品则算重大失误。”他说,“曾经有银行就是因为产品出事,私募业务的负责人因此被开除,该银行的私募业务被暂停多年。”
据悉,目前银行渠道已经很少卖私募产品了,对于其不了解的草根私募,银行更是高挂免战牌。
在目前私募的发行格局中,银行仅占40%,另两大渠道是券商和第三方机构,分别占据40%和20%的发行规模。然而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这两个渠道的发行也不给力。据悉,券商资管平台如中信、国泰君安、华泰、招商等,虽然仍然在发行产品,但更加挑剔了。某券商私募业务负责人透露,目前其平台对私募产品要求有四:第一,已经在其平台上有半年以上的运行记录;第二,私募自己找一个主力营业部进行推广,该营业部需要承揽一定规模的发行量;第三,私募关键负责人背景必须过硬,或名校,或海归,或有20亿元资产规模的管理经验。“草根私募想要发行基本没戏。”
同样,即使是券商力推的产品,销售压力也很大。上述另一家券商私募业务人士介绍,多只正在发行的产品档期延长。
在市场寒冬下,口碑好、规模大、老牌、股灾中回撤小的私募,还可能获得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比如老张的产品虽然在银行端门可罗雀,但是今年他依然拿到一家央企的资金,有望合作发行专户。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认为,机构投资者大部分是成熟投资者,愿意在市场低位入场,但是能争取到这部分资金的必然是业绩稳健的老牌私募。因此,马太效应在中国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投资者结构在逐步改善,只是在熊市年份,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我们目前八成的收入,都来自于老牌私募。经历了市场多年的考验,在这次的艰难时刻,存活下来的还是老牌私募居多,他们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强。”一位券商PB业务人士透露。
猜想二:两类产品悄然崛起
2016年A股很难再有系统性行情,“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局面已成共识。
上述券商PB业务部门的人士透露,其平台上多家量化对冲基金处于“涣散”状态。“资金来了也做不了,有的产品甚至成立了,但因为做不了又解散了。”
深圳知方市投资总经理刘钊认为,目前股指期货的高贴水和流动性不足,对量化对冲产品有较大影响,很多策略准备不足,就做不下去了,需要增加新的策略。
另一类产品却有望在2016年崛起。管理期货型产品,即所谓的CTA策略,有望成为私募规模发展的救命稻草。CTA基金作为一种主要投资商品期货、期权、股指期货的私募,与股票、债券等传统资产相关性较小。其投资范围也非常广泛,投资品种遍及农产品、能源、金属、外汇、股指和利率等多个领域,能够有效分散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做空,但是与沪深300的相关性较小甚至为负相关。
国内一家知名券商介绍,CTA确实是当前渠道推销的重点私募类产品,也是目前少有的受资金青睐的产品之一。
相比于CTA,一根更粗的“救命稻草”,可能是保本型的私募产品。自从市场陷入低谷,保本型的产品在公募基金中强势回归,最近一个季度,公募保本基金发行成立规模逾660亿,超过此前三年多成立的保本基金规模。素来保本型较少的私募基金,也开始逐渐增加对保本产品的重视。
根据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因此之前几乎没有私募发行保本型产品。但是目前部分私募正通过各种产品设计突破这一规定。记者获悉,上海部分知名私募正与担保公司签订保本协议,一旦亏损,由担保公司向投资者承诺保本。这一结构与公募保本基金模式雷同,但不同的是,公募保本基金通常还与担保公司签订反担保协议,即担保公司担保后,可向公募基金公司追偿。这也是过去私募基金未能发展出保本产品的原因——作为资本金较少的私募基金,没法签订反担保协议。
然而,记者了解到的私募保本基金,采用了特殊的产品结构,使得私募基金无需签订担保协议。“我们旗下的投资公司与私募基金担任产品的联合投顾,只给予私募基金很小比例进行权益类投资,大部分资金由我们进行固定收益类投资,这样风险较小,我们也能获得一部分管理费,不再和他们签订反担保协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
据悉,已有多家知名私募正在打算发行这类产品。“因为权益类投资比例很小,很明显这类产品做不出什么收益,但是,至少能留住客户,这是2016年我们的目标。”上海某规模近200亿的私募人士透露。
除此之外,记者还获悉另外一种产品模式打算采用另外的保本结构,即选取一些质量较高的非标产品,将其利息作为安全垫,去投资权益市场。不过,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较为难做,因为在经济下行之时,优质标的稀缺。
不过,刘钊认为,目前弥补量化对冲的产品类型都有限制。“股指期货的市场容量大,单家私募做个几百亿没有问题,但是CTA策略全市场的保证金余额在活跃的时候也只有几百亿,完全比不上股票市场上万亿的日交易量。如果策略有效,一家CTA私募最多也只能做到10亿的规模。”
猜想三:最严监管年增长将放缓
自2002年诞生第一只证券类私募基金以来,我国证券类私募基金已经有13年的历史。前几年发展缓慢,但近年来,私募发展逐渐步入黄金时期。2013年中,新修订的基金法颁布,私募基金纳入监管。2014年2月私募登记备案制度实行,与此同时,投资工具也在增加,因此私募的数量越来越多。2014年-2015年,久违的股债牛市到来,私募数量开始井喷,产品发行也爆发式增长。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已登记的私募达到10965家,管理规模达到5.21万亿元。
不过,近期对于私募的监管开始趋于严格。2015年底,基金业协会颁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规则。此外,还密集展开对失联私募机构的排查,迄今为止已有三批。在登记备案方面,2015年底,基金业协会表示,对于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不含“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资产管理”、“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相关字样的机构,中国基金业协会将不予登记。原来“宽进”制度正悄然改变。记者获悉,目前,基金业协会在审核登记资料时,重点排查经营范围,对于一些不合规的经营范围,直接将申请材料驳回,因此,业内感觉到登记的周期在变长。而且有市场传言,对于一些迟迟不发产品的私募,已有的登记资格或将取消。一级市场方面,2016年初,北京停止对PE的注册,新三板停止对PE机构的挂牌融资。
由此看来,2016年对私募的监管升级。1月21日,基金业协会表示其将继续强化自律检查,继续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加强对非标债权业务的关注。对低质量、不合规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采取自律措施。还将出台《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事投资顾问业务管理办法》,推动明确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投资顾问机构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相关要求。
业内人士认为,在蓬勃发展期之后,监管层正逐渐加大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旨在规范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但监管升级,也意味着私募的准入门槛在提高,对于已登记但不规范的私募而言,私募牌照或成烫手山芋。记者发现,在互联网上已经出现转让私募牌照的现象。预计2016年私募数量的增加将放缓,但行业质量将提高。
2016“大资管”新路径
金融体系正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与之相对应,一系列的分化在资产管理行业中悄然产生,而这种分化,在2016年将尤其突出。
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正在做出特色各异的配置选择;而另一方面,监管层对于金融机构跨界业务的态度变化,则让不同的机构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愿景。
从2013年正式开启的“混业”和“大资管”之门,使各类机构在资管领域座次重排。2015年,“后起之秀”基金子公司管理总规模逼近10万亿元大关,与发展多年的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体量相当。
但随着规模的积累,一些问题也开始涌现,业务层面的重整提上日程。中国基金业协会一位监管层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透露,2016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将是“落实资产管理业务中新制定的‘底线’。”2015年,由于市场变化,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出现包括场外配资在内的一系列新问题,“监管机构对于新的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新的负面清单,亟待落实。”
此外,2016年,注册制、深港通、战略新兴板等多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即将落地,这些都将带给资产管理行业新的转型升级空间。未来,“大资管”业务将如何发展?对此业内却有截然不同的答复。
规模激增下的模式抉择
在前不久举办的一次内部交流会上,北京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和深圳一位量化投资机构负责人相互间争论就颇为激烈。
前者正准备登陆新三板和进军公募业务,为做大盘子而紧锣密鼓筹备。后者则意在精品店,与“大而强”的思路截然相反。
双方争执的焦点正是资管行业面临的模式选择问题。过去的几年里,“大资管”规模突飞猛进迈向百万亿大关,同时监管层在“底线监管”原则下不断推行金融领域市场化的改革,推动了混业经营趋势的加速,这都促使资产管理机构走向了分叉路口。
国内主流的公、私募机构,乃至券商、信托和保险资管等,如何做出新的业务选择?究竟要开展财富管理还是资产管理?要全方位混业还是小而精的专业化之路?
对于“全面发展”与“小而精”的提问,上海重阳投资一位负责人透露,“重阳计划筹备公募,同时准备着手海外业务。”与发展思路相似的还有凯石投资陈继武、鹏扬投资杨爱斌等“私募大佬”,也在私募业务之外钟情拓展公募业务。富善投资总经理林成栋则表示:“我们目前更加专注于服务好高净值客户。”
券商资管中也呈现出同样的分化现象。
面对统一监管趋势下竞争加剧和以定向资管计划为主的通道业务即将关闭的双重压力,有实力的大中券商已开始“去通道化”,回归主动管理。而许多小型券商仍旧延续通道为主的战略。最具代表性的是,华福证券前三季度总规模排名第五,主动管理业务占比仅3%。
在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眼中,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正逐步走向融合,在“大资管”行业中,除了上市银行、保险公司拥有大体量优势外,其更看好管理精致的私募或是科技类公司出身的机构。
“大资管”时代下,资管行业上下游间不断融合,行业边界逐步模糊,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对机构自身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洗礼”下的反思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杠杆强化推动下的牛市,跌宕起伏,过往的发展思路再一次面临转型阵痛,监管细节也随之做出新的调整,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说可谓一次洗礼。
“证监体系积极修订了新一年监管的底线,对于场外配资、杠杆匹配和投资顾问等业务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且明确了合规范畴。”上述基金业协会人士指出。“比如在去年迅猛发展的私募,就出现了违反合同约定、内控制度差、法律意识淡薄等现象,因此证监会及其会管单位在内的多家监管机构联合施力治理。”
目前,工商管理部门和地方监管部门对于私募类机构的工商登记、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均试行了最新的管理办法。目前已叫停“中字头”机构的工商注册,深圳、上海相继宣布暂停互联网金融平台注册,北京开始暂停“投资类”企业注册登记等。
而另一个直观的变化则是,全国股转系统收紧了私募类机构挂牌新三板。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化、差异化在大波动中显得更为重要。部分机构过于‘散户化’的思维和‘同涨同跌’行为,对于资本市场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对公募基金而言,当下首要的是抓住投资能力这一核心,以产品为导向,做好投资。非公募业务则应当逐步改善风险控制、人才流失、治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许义明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采访时表示。
逐梦新制度蓝海
2016年,即将落地的注册制、战略新兴板等多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策更将深刻影响机构的配置与策略。
北京一家公募基金负责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注册制带来的不仅是供给侧量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价值理念以及结构的影响。资管机构将更关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左方,市场更加青睐相对安全、相对低风险的资产,行业龙头的价值将逐步凸显。
资产管理机构对于企业的关注由右侧向左侧转移,即更多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这也意味着,资管行业的投资布局会更注重长端的突破,带来并购、资产证券化、PE、REITS等投向比例的提升。
根据多位业内人士预测,由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带来的新资产证券化路径,或是2016年各类机构下大力追逐的业务领域。
“二级市场投资机构,例如财通基金等公募基金已经逐步形成了有序参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业务模式;一级市场投资类机构,则在布局各类一级市场的产业链条进行资产证券化运作。部分债券类私募基金,除了为资产端提供融资之外,还从事类投行业务,帮助所投资企业进行后续的资产运作。”上述投资经理表示。
㈢ 期货即将恢复常态化 股指期货是什么意思
期货恢复常态化,顾名思义,就是期货将恢复正常的交易规则,以前所做的各种限制将会取消。
2015年,由于市场的剧烈波动和流动性不足,迫于各方压力,中金所连续出台管控措施,在大幅提升交易保证金和手续费的同时,还将日内开仓交易量限制到了10手。之后,股指期货流动性骤降,市场几近“冰封”。导致股指期货失去了其正常的功能,如价格发现,对冲风险,资产配置等功能。
股指期货,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也可称为股价指数期货、期指,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到期后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 股指期货是期货的一种。
㈣ 什么叫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
股指期货常态化,就是股指期货在正常的交易规则中运行。常态化,顾名思义,正常状态,意味着此前相对不正常的阶段将正式结束。
2015年,由于市场的剧烈波动和流动性不足,迫于各方压力,中金所连续出台管控措施,在大幅提升交易保证金和手续费的同时,还将日内开仓交易量限制到了10手。之后,股指期货流动性骤降,市场几近“冰封”。导致股指期货失去了其正常的功能,如价格发现,对冲风险,资产配置等功能。
所以恢复股指期货常态化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