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市和期货市场有什么样的关系
股票就是买卖上市公司的股票(股份)商品期货就是买卖远期商品的合约。
还有期货是以保证金交易方式的,期货可以做空,期货可以当天交易。
但是股票和股指期货关联很大。股指期货就是拿股票的大盘指数来当做期货的一个品种,就相当于股票里的上市公司一样。期货风险比股票大得多,涨跌都可以买卖。
1、期货是“双程路上赚差价”既可以先买后卖又可以先卖后买。在涨势中可以先买入期货合约、等期货价格上涨后再平仓了结赚取差价。相反、在跌势中投资者可以先卖出期货合约等价格下跌后再补仓了结赚取差价。而股票却只是“单行道”,只能先买后卖,因此、在涨势中还能有利可赚,跌势中只能秀手旁观、稍有不慎则惨痛被套。
2、期货采取保证金制度、只付出合约总值的5%—10%即可做全额交易、去博取100%的利润。因此杠杆作用大,资金回报率高。股票则要投入全额资金,没有以小博大的特色。
3、期货是T+0的交易制度、股票是T+1。期货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中即可完成,而且当天就可以而且 随时可以将所持有的合约通过相反的操作对冲掉,而股票成交后要等第二天才能平仓、当天不能。
4、期货可以利用套利、对冲、跨期买卖等方式降低投资风险,而股票却办不到。
5、期货要注意合约到期日,并在次之前平仓。股票则可长期持有。
6、期货的功能是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而股票的功能是资源配置和风险定价。
7、期货合约的价值具有固定成本,不会变成零价值。而股票则可能因公司破产变成零价值。
㈡ 股指期货价格的与股指现货价格的关系
假如在股指期货合约成交后股票现货市场价格下跌,并一直持续到交割月,股指期货合约价格也会随之下跌,并且下降幅度至少和股指现货价格的降幅一致。否则,即在股指现货价格下降时,股指期货价格虽然下降,但幅度小于股指现货价格的降幅,那么股指期现价差就会大于持有成本,套利者就会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卖出期货合约,同时在股指现货市场上买入现货股票并持有到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卖出,这种套利活动会持续到股指期货价格随现货价格的下跌而下跌,降幅至少与股指现货价格下降相同为止。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结论:在正向市场上,如果股指现货价格下降,股指期货价格也下降,而且因为股指期货价格原本比股指现货价格高,所以降幅更大,直到交割月份股指期货价格与股指现货价格收敛一致。同样,在正向市场上,如果股票现货价格上升,股指期货价格也上升,但升幅小于现货价格,到交割月份股指期货价格与股指现货价格合二为一。
若股指现货价格高于股指期货价格,这时交割月份较近的合约价格高于交割月份较远的合约价格。我们把这种市场称作逆转市场或反向市场。之所以出现这种市场是因为近期对股票现货的需求非常迫切,远大于近期供给量;同时预计将来股票现货的供给会大幅度增加;总之,反向市场的出现是由于人们对股票现货商品的需求过于迫切,股票现货价格再高也在所不惜,从而造成股票现货价格剧升。这种价格关系并非意味着持有现货没有持有成本的支出,只要持有现货并储存到未来某一时期,持有成本的支出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在反向市场上,由于市场对现货及近期期货需求迫切,购买者愿意承担、吸收全部持有成本而已;在反向市场上,随着时间的推进,股指现货价格与股指期货价格如同在正向市场上一样,会逐步接近趋同,到交割月份收敛一致。
总之,因为股指期货价格是未来某一时间上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流逝,股指期货合约的到期,股指期货价格就会趋向于股指现货交割价格。如果临近合约到期时,股指期货价格与股指现货价格出现超过交易成本的价差时,交易者必然会抓住机会进行套利交易,使股指期货价格与股指现货价格渐趋一致。
股指期货价格与股指现货价格具有趋同性,但在趋同之前,存在一个时间差。股票指数期货与股指现货价格的时间差是指股票指数期货与现货价格的变动在时间上不同步的现象。一般而言,股指期货价格的变动超前于股票现货价格的变动。
出现这种现象有如下原因:
(1)小盘股的交易较小。
(2)现货市场交易的高成本。
(3)较低的期货保证金。
总之,除了期货价格变动本身具有的超前性外,由期货交易的低成本和高效益所决定的期货交易的充分性也是股票指数期货与现货价格时间差形成的原因。
㈢ 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有什么关系
1.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
(1)期货市场的产生是现货市场不断进行外延扩张和内涵深化的结果。就交易方式而言,期货交易是从现货商品的现金交易发展而来的。由于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而显示出的交易方式的有限性,以及由于这种有限性所带来的商业危机可能性,共同引发了商品交换中的时间性矛盾和空间性矛盾。随着这种矛盾的不断尖锐与激化,导致了远期合约交易方式的产生。由于市场范围的不断拓展,商品交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经常出现价格变动很大的现象,远期合约交易的双方经常因为价格的变动而违约,从而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最终缓解,是通过商品交易合约的标准化,通过专门交易商品合约的有组织的市场的建立得以完成的。这种有组织的市场就是以交易所为核心的期货市场。
(2)期货市场的运行与发展是建立在市场运行实际需要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在现代市场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是,现货价格是期货价格变动的基础。而期货价格则在基本反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趋势的前提下,通过对现货市场供求的调整作用而不断地使现货价格逐步趋于均衡。商品期货交易业务的开展显然必须以现货市场为基础。在期货市场的运行过程中,现货或实物的交割是联结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纽带。因为交割本身既是期货市场的组成部分,也是现货市场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期货市场落在现货市场上的那一部分。可见,现货交割的必要性在于使期货价格最终能够复归于现货市场价格,从而使现货市场真正成为期货市场运行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3)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数量比例关系。在现代市场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所存在的数量比例关系状况,往往决定着整个市场关系的良好状态。无论是商品期货还是金融期货,其价格总量上实际都含着现货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构成了期货交易中的基差。这种基差一般要随着交割期的临近而不断趋于缩小。在商品期货交易过程中,基差的变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果基差超出了一定量的限制,那么,期货市场就会由于过分脱离现货市场基础而发生性质上的变异,沦为纯粹的投机市场。在期货市场内部,现货的套期保值业务量也要与投机业务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突破这种比例,便会发生两种相反的现象:如果套期保值者相对过多,就会降低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使现货保值业务因为难以找到承担风险的投机者而不能将风险转移出去;如果投机者相对过多,就会增大期货交易中的非理性行为,使套期保值者难以追寻到真实的保值部位,从而降低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运行风险的回避程度。
2.期货市场能够引导和调节现货市场的发展
期货市场的发展要以现货市场为基础,但是,一旦期货市场在现货市场内在要求的推动下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它就会反作用于现货市场,并通过其独特的经济功能来能动地调节和引导现货市场的运行和发展。这种调节和引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交易者套期保值从而锁定成本,来实现对现货市场的调节和引导。在现货市场上所形成的价格,无论是依靠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所形成的计划生产价格,还是在完全自由竞争市场形成的市场自由价格,都是一种信号短促的现货市场价格。在前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行政性干预约束一旦背离市场价值规律,生产者受物质利益关系的引导,必将或明或暗地、迅速地改变其生产经营的方向和生产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生产过程深深地陷入“提价——多产——降价——少产——再提价——滥产”的经济震荡之中。在后一种情况下,现货市场自由价格作为一种即期市场上产生的完全受市场供求支配的自由生产价格,是一种波动性更大,有时甚至使有生产经营经验的厂商也目瞪口呆的短期市场价格。这些生产经营者充其量只是这些价格的接受者,它们只能跟着短促的现货价格信号走,因而往往使生产经营活动滞后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波动性和震荡性。这种波动性和震荡性的直接原因是厂商的生产经营成本事前无法确定。正是这种生产成本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和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发展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市场当事人之间公开竞价、公平交易,在买进同一种现货商品的同时,卖出相同数量的期货,进行充分的市场选择和合理的套期保值,便可达到回避价格波动的风险、锁住预期经营成本的目的。也正是由于期货市场具有这样一种经济功能,才形成了期货市场调节和引导现货市场的功能和机制。
(2)通过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作用来调节和引导现货市场。在不存在期货市场的情况下,现货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不仅具有短促性和易变性,而且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以及价格本身的传播信号还具有分散性、不确切性和滞后性。这些问题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内在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效。而在期货市场出现以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在期货市场上,直接进场代表交易人士进行交易的是具有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的期货经纪公司的出市代表。这反映出期货市场的有组织性和入市的严格性。在期货交易场所内,出市代表直接接受其公司在场外的经纪人与客户所发出的期货买卖指令,在场内按照时间优先、自由竞价、自动撮合的原理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交易。这里,交易场所实际上就成了众多买者和卖者的集合地。这些买者和卖者通过下达交易指令,把自己关于现货市场商品供求关系及其变动趋势的判断送至场内,由此期货市场也就成了众多影响现货市场商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的集合,从而形成了一种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及其变动趋势的期货价格。越是接近实物交割期,这种价格的预测性、公开性、连续性和真实性就越明显。这也就是所谓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的基本内容。期货市场正是通过这种价格发现机制来综合、加工、处理、认定和传播两种性质的市场信息,发挥其对现货市场的引导作用。
(3)期货市场又是通过自己的交易规则来实现对现货市场的调节和引导的。如前所述,期货市场是一种有组织的现代市场,在这种市场上,市场交易主体的充分自主行为与市场整体的高度组织性是有机地和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说,市场当事人在从事期货交易的过程中,可以完全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行事。然而,这并不表示市场当事人(出市代表、经纪人和场外交易人士)可以完全不顾及市场的交易规则而随心所欲地行事。恰恰相反,交易规则是一切交易人士所必须认真遵守的。例如,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中规定,当一种期货商品的价格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上涨或跌落至某一种价位时,为了避免因期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而导致现货市场供求关系过度震荡,交易人士就得暂时停止交易。这样一来,交易当事人便可面对现实,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然后继续开始新一轮理智的交易。这实际上是把本来要在现货市场上进行的交易前移到了期货市场上。期货市场不仅减缓了现货市场运行的冲突和矛盾,而且降低了现货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起到了调节和引导现货市场的作用。
影响期货市场发展的现货市场因素
1.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影响到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区域市场是市场发育的空间表现形式,它一般要按照不同的自然资源状况、生产力发展水平、商品交易频率以及消费习俗等方面的情况,使交易活动在特定的空间汇集起来,从而产生并运行。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市场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在转轨时期,造成中国区域市场发育程度不一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区域市场的形成大多是通过行政区域来确定的,其中所依据的并不是既定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区际关系也并不通过市场来进行组织与协调,而是通过各级政府机构的层层管理和控制来理顺。这实际上是一种“行政造市场”的典型方式。在行政性的区域市场内,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极少,维系各经济主体之间联系的是一种行政性极强的计划机制,交易行为经常要屈从于行政协调。正是由于这种行政权力的存在与作用,才使中国在转轨经济中形成了各种变相的关税壁垒,从而阻碍着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然流动。
(2)宏观政策上的差异性或区别对待,造成了区域市场之间的非均衡发展。计划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地区倾斜政策仍然具有很强的运行惯性,加之改革以来政策向沿海地区倾斜,更是拉大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尽管商品经济在各区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为地方保护主义提供了政策基础。
(3)不同区域市场之间在某些偏颇的产业政策的误导下,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趋同现象,使得区际之间可用于交易的产品和生产要素不断减少。这是转轨时期生产要素难流动、区际之间难以形成协调关系的主要原因。
(4)在区域市场运行机制方面,市场主体的规模较小,很难形成较大的交易半径,从而当区际形成生产要素流动的机会时,相关市场主体却由于难以胜任而不能转为现实。同时,价格体系在扭曲状态下不可能形成区域市场之间的比较利益关系,这是造成转轨时期区域市场分割的主要体制基础。
2.城乡市场缺乏有机联系,呈二元独立发展状态
中国是一个具有典型二元经济特征的发展中大国。种种资料表明,改革以来的中国城乡市场之间,背离程度不断拉大,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的发育完全是在两种不同的体系中进行的。在这两类市场体系之间,属于商品交易性的沟通方式很少,或者说城乡市场之间的联系只停留在消费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供销方面,并不存在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市场交换关系。
尽管农村改革正在逐渐强化着广大农民的市场、价格、竞争等市场经济观念,他们在社区性的集市贸易市场环境中已经开始形成了一定的供需关系的生产流程,并对市场变动能够作出近期反应,但生产经营的远期观念和避险意识依然十分淡薄。这决定了在短期内农民不会有进入期货市场的可能性。另外,农民的自我服务组织一直发展较慢,因而如何组织广大农民共同进入市场就一直成为农村市场发育的难点。显然,生产分散、规模有限的农户不会成为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者。
3.市场发育中存在着过多的障碍因素
在商品市场方面,无论是消费品市场还是生产资料市场,均存在着严重的市场秩序混乱现象。在消费品市场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结构失衡和市场价格波动过大的现实。1992一1996年,连续出现零售物价指数增幅在两位数的现象。1996年以后,随着经济“软着陆”的成功,国内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零售物价指数持续下降,给消费品市场的流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在生产资料市场的运行中存在着结构性短缺问题,价格双轨制的长期运行所形成的流通秩序混乱现象一直没有得以从根本上消除。
在要素市场方面,市场主体缺位现象十分明显,这在金融市场和期货市场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期货市场上,受企业体制改革步伐的限制,生产经营企业并不能真正进人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而投机主体也并非真正的社会闲散资金所有者,投机交易大多属于对社会再生产资本的投机性使用。另外,要素市场上的组织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各种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破坏了市场的正常发育和运行;同时,缺乏必须的管理法规和依据。
4.国内外市场对接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国内外交流日益扩大。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仍然处于两个板块,各自通行着不同的运行规则,对接的难度存在于许多方面: (1)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出口企业不注意提高商品质量,产品附加价值极低,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缺乏竞争力。(2)外贸部门的市场竞争观念落后,仍然强调以价格竞争为主,出口贸易在总体上处于粗放经营状态。(3)国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软预算"约束严重,没有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企业没有树立全球化营销观念。(4)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不够,出口贸易中的国际综合性产品比重很小,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度很低。
以上种种因素的存在刚性,影响了转轨时期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对接进程。
中国现货市场的现状对期货市场发展的制约
中国的现货市场极不发达,流通渠道很不畅通,中间环节繁杂,合约履约率低,广大生产、经营企业在现货市场中除要承担价格风险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面临合同单方违约、资金拖欠、质量纠纷及货物运输不到位等非价格因素的风险。
期货市场的出现使整个市场体系结构中增加了回避价格风险的保险市场,但其功能发挥的效果,还要受到现货市场及整个市场体系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1.现货市场的不完善限制了期货市场的流动性
在过渡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在期货市场根据市场改革需要形成之后,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就产生了相当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原有的价格制度和风险配置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位给市场制度,具有独立利益、承担市场风险的厂商主体,构成了期货市场制度的需求力量,为这一新型市场组织形态的确立和发展创造了合理性;另一方面,双轨并存的特点和制度转换的不均衡性,又决定了对应期货品种的现货商品、金融工具和现货金融商品在价格形成过程中总要受到程度不同的行政干预,由此造成的现货市场的价格扭曲必然要影响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分散风险功能,使得期货市场参与者受到限制,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不高。
2.现货市场的发展程度制约着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水平
现货市场的规模大小、成熟程度、资讯条件、基础设施和统一性都会对其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1)从期货市场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为了以一种交易成本更低的市场形式和机制解决现货市场流动性差、价格风险过于集中等矛盾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货市场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的尖锐程度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迫切性,从根本上决定着确立期货市场制度的必要性。现货市场所存在的价格风险问题,事实上限定了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
(2)虽然现货市场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不一定必然要求有期货市场与之配套,但期货市场的发展规模和其功能实际发挥的程度,却要受到现货市场发展规模的制约。在现货市场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统一性程度不高的情况下,虽然回避市场风险的要求可能十分强烈,但期货价格会由于市场分隔、辐射范围有限、综合的信息不够充分而缺乏相应的权威性,发现价格的功能就不会很强。
(3)现货市场的资讯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同样制约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分散风险功能完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充分发挥这些功能,要求市场上的现货和资金具备很高的流动性,要求具备较为完善的通信设备、自动报价系统、市场交易场所和设备以及货物储运设施。但由于技术上和体制上的原因,在现货和资金的流动受到阻滞的情况下,发育不良的现货市场就必然会给实盘的仓储、运输和交割带来诸多不便和限制。这些情况无疑会加大期货市场的运行风险,从而不利于期货市场功能的功能。
3.现货市场结构的状况限定了期货市场的功能边界
现货市场结构的不完善性为期货市场的实际功能和现实运行效果限定了一个难以逾越的边界。在现货市场结构相对完善及数量风险和收入风险能够得到较好吸收的情况下,期货市场的积极功能就会显著地呈现和发挥出来;在相反的情况下,期货市场分散风险的功能就会因市场结构的严重缺陷及数量风险和收人风险的加大而难以正常地得以发挥。
在现货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能否开展期货交易?是否应当等到现货市场发育完善后,再开展相应的期货交易?笔者认为:一个市场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市场的客观需求,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短期内市场需求可能被压抑,甚至被异化,但这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其先例不胜枚举。国外许多期货市场,就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自发地产生的,中国的期货市场则是在市场的客观需求和政府推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可见,现货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条件是否完全具备,并不是决定能否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和推出某个品种的惟一依据,关键要看市场需求。从中国改革开放20年的情况看,市场经济对期货市场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对许多品种期货交易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应当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这种合理需求,促进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
㈣ 股指期货的上市将会对现货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资金的影响分析
股指期货交易将会导致股市资金的分流,对股票现货市场形成冲击。笔者认为这种影响即使有,也只是局部与短期的,从整体与长期角度看,股指期货的开展只会促进股市交易的活跃与价格合理波动,从而推动股市更加健康发展。从国外股指期货的研究来看,Kuserk 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一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国际股指期货的实践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长期推动作用。以美国为例,上世纪80年代推出股指期货交易后,充分发挥了股指期货避险作用,使投资者在1987
年股灾中的损失得到缓解,并很快便迎来了牛市。事后,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假如1987年危机发生时没有股指期货,其后果不堪设想。在缺乏股指期货之类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一旦股票指数处于相对低位,场内投资者人人自危,争相出逃,场外投资者持币观望,不敢入市。正是这种行为的普遍化造成了我国股市目前的“漫漫熊市”。开展股指期货交易,有利于吸引场外资金的进入,特别是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外资等大资金的入市。股票市场上资金充裕,股票需求旺盛,必然会推动股票,使股市走出“熊多牛少”的怪圈,有助于我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
股票市场借空机制与股指期货推出关系的分析
我国股市不能融券,没有借空机制,因此,股指期货交易功能难以发挥,要开展股指期货,必须首先解决股票市场借空机制的问题。从国外市场人士对借空机制与股指期货定价关系分析看,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缺乏借空机制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另一种是缺乏借空机制不会影响股指期货的错误定价。笔者认为,在我国,有无借空机制不构成开展股指期货的必要条件。首先,有无借空机制在一定程度
上会影响市场套利的效率,但不会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常运作造成根本性的障碍;其次,当市场参与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事先已经拥有大量股票头寸时,借空机制对套利交易没有影响,而我国的现状是机构投资者拥有大量的股票,因此,借空机制的影响将十分有限;再次,建立借空机制需要一定的条件与过程,从国际市场的实践看,香港、韩国等开设股指期货时均没有借空机制,香港1994 年允许部分成份股借空,1996年才取消成份股借空限制,但借空交易量比较小,1999 年占股票交易总额的3.5%;韩国在1996年9月才允许做空,但根据1998年统计利用借空机制进行指数套利的交易量非常小,不到股指期货交易量的1%。这说明允许借空有一个条件与过程,并且它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可见,在我国开展股指期货交易的初期,没有借空机制对交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今后可随着股指期货的发展与条件的成熟,逐步建
立借空机制以提高股指期货市场的效率。
㈤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在中国,股指期货是沪深300指数的远期合约,可以对沪深300指数有一个未来的预测,说明未来是涨还是跌。单就股指期货来讲,他会在交割日时强行平仓的。 另外,股指期货通常是对股市的股票的一个套利保值的,他和股票是不一样的。一个是T+0交易,一个是T+1交易。 股指期货可以双向操作。做多或空;而股票则只能单项做多。 股票只有在判断好了趋势后就进场。如果趋势错误,那就被套。 股指期货则不然,可以进行双向进场。如果你股票趋势判断错误,可以在股指期货中反向操作,以便保值。 至于,股指期货对股市有影响,应该没有。 还是看宏观经济和市场状况,加之投资者的心态了。
记得采纳啊
㈥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1.股指期货是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中最具活力的品种之一。虽然自1982年开始在美国首先交易股指期货,但是从此引发了世界性的股指期货热潮。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股指期货作为开展期货交易的突破口。
2.从亚洲地区的实践可以看出,股指期货市场通常领先于现货市场价格,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具有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股指期货并不会增大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反而会增强现货市场的稳定性。
3.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风险转移、资产配置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股指期货市场不但可以使资本市场更加有效率和更加完善,而且可以提高总的社会效率,增强金融系统抵御总体金融风险的能力。
㈦ 股票与期货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什么
期货: 是指期货合约,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这个期货最初是给一些大型工厂企业做为套期保值来用的,那玉米来举例,现在我们现货市场的玉米是1800元/顿,到了明年这个时候玉米可能会涨到1900或者2000的价格,这个时候商家为了避免明年现货市场的玉米质量下降或者价钱上升的问题而给企业带来成本增加,影响自身的效益,就采取期货的这种方式.我们所谓的做期货只是买卖这些合约,从中赚取差价.是一种投机行为.
股票: 是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用以证明其在公司的股东权利和投资入股份额、并据以获得股利收入的有价证券。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股票有三个基本要素:发行主体、股份、持有人。股票作为一种所有权凭证,具有一定的格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采用纸面形式或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规定的其它形式。
期货与股票的区别:
1.期市的交易品种较少,基本面资料相对也少,而且均可以在公开的媒体上查阅;股市的股票数量较多,且每只股票的资料均需要研究,还要配合综合指数,常出现“赚 了指数赔了钱”的情况。
2、维护图表和计算所需的时间比炒股票要少得多。股票交易所那么多支股票,如果你想预测它们的走势,必须为每一支股票维护一张图表.而对于棉花,你只需要一到三张图 表,其他农产品或者期货品种也是一样。 3、期货的交易费用低,一次买卖的费用为交易额的万分之几,且期货盈利不收取所得税;股票市场的交易费用高,一次买卖的费用为交易额的百分之一左右。
4、期货操作可以当天进出无限次,即 T+0 交易,发现操作失误可以马上平仓离场; 股票市场的操作是当天买进,第二天才可以卖出,即 T+1 交易,盘中即使发现操作 失误也只能眼巴巴的看到收盘,而无能为力。
5、期货的交易结果是“零和搏弈”(交易费用除外),从参与者的亏损面来看,不考虑手续费因素,期货市场始终是一半人赚钱,一半人亏损;股票市场的交易结果是“共 赢同赔”,且股市的系统性风险目前无法规避。
6、以单日价格波动幅度看;期货一般仅为 3% ;股票目前是 10%,而且,随着市场 的成熟,股票的涨跌幅限制将会取消。
7、从风险监控角度看,期货市场交易的品种多是大宗农产品或工业原料,事关国计民生,价格的波动受到交易所、证监会乃至国务院有关部委的监控;而股票由于上市公司众多,目前已经近2000家了,股票价格的形成受多种因素支配,对价格的合理波动范围认定十分困难,难以实施有效的监管,市场上价格操纵现象屡禁不止。
8、从定价基础和价格秩序看,期货市场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随供求关系而波动,还有现货作参考,而且相对来说,多空双方可控制的资源都是无限的,多空双方地位平等,任何一方都不敢脱离现货价格胡作非为,并且市场操作公开、透明,每日成交、持仓情况均对外公布,内幕交易少,大户操纵较难;;而股票市场操作的详细资料很难获取,内幕交易多。由于股票的可流通股份是相对有限的,股票的“庄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信息、资金优势提前暗地介入,收集大部分筹码,可以相对掌握股价的 “定价权”,坐庄者和跟庄者地位严重不平等,往往出现价格和价值严重脱节,跟庄 者、后来者一般难以撼动。
9、期市是开放的市场,影响因素多,知识面需求广,股票市场则相对封闭,需要更及 时了解微观经济主体的情况。
10、期货市场的保证金交易制度使投资者可以“以小搏大”,只要资金管理得当,就可以获取高额回报;而股票市场是全额保证金买卖,投资比例自己不好控制。期货的 趋势性很强,一旦长期趋势确立行情就沿趋势走.
11、期货市场的操作是“双程道”,可以先买后卖,也可以先卖后买,即:牛市和熊市都可以挣钱;股票市场的操作是“单程道”,只能是“先买后卖”。,即:只有牛 市可以挣钱.
12、期货市场的操作需要注意时间因素,到期前平仓换成远期合约即可,且只需选活 跃合约就行。股票要换股却不是易事。
13、期货市场中的持仓总量是变动的,资金流入,持仓总量增加;资金流出,持仓总量减少;股票市场的单只股票的可流通股本是固定的,但总的份额不会变化。
14、期货市场交易手段丰富,既可以单纯买卖交易,也可以跨期套利、跨市套利、跨 品种套利等;股票市场交易手段单一。
15、期货市场的研究重点在于期货品种的供求关系、经济波动周期、政府政策、季节性因素等;股票市场的研究重点是宏观经济环境和个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那就 烦琐了。
16、期货遵循季节趋势,更容易预测。期货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动。期货的趋势性很强,一旦长期趋势确立行情就沿趋势走股票趋势性差!走的好好的,不定什么时候哗啦下来了。期货走势简单,股票一波三折,痛快的就几天拉高出货时,怪不得一友人不做股票去做期货了,做个股票反反复复,不定什么时候利润变成套牢了.
㈧ 高分求达人指点世界各国股指期货和现货日内走势关系!
商品期货与现货的关系都是相互影响,但长期来看期货的价格带领现货的价格。但这点在金融期货上不同,在国际市场上看,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现货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不起决定作用。因为股票现货市场的忖量资金及规模要 比期货市场大的多。日内段线也一样,现货的比重大一些。你从国内的模拟交易中也可以察觉到 。
㈨ 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有什么关系资源价格如何影响股价
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具体区别如下:
股票就是买卖上市公司的股票(股份)商品期货就是买卖远期商品的合约。
还有期货是以保证金交易方式的,期货可以做空,期货可以当天交易。
但是股票和股指期货关联很大。股指期货就是拿股票的大盘指数来当做期货的一个品种,就相当于股票里的上市公司一样。期货风险比股票大得多,涨跌都可以买卖。
1、期货是“双程路上赚差价”既可以先买后卖又可以先卖后买。在涨势中可以先买入期货合约、等期货价格上涨后再平仓了结赚取差价。相反、在跌势中投资者可以先卖出期货合约等价格下跌后再补仓了结赚取差价。而股票却只是“单行道”,只能先买后卖,因此、在涨势中还能有利可赚,跌势中只能秀手旁观、稍有不慎则惨痛被套。
2、期货采取保证金制度、只付出合约总值的5%—10%即可做全额交易、去博取100%的利润。因此杠杆作用大,资金回报率高。股票则要投入全额资金,没有以小博大的特色。
3、期货是T+0的交易制度、股票是T+1。期货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中即可完成,而且当天就可以而且 随时可以将所持有的合约通过相反的操作对冲掉,而股票成交后要等第二天才能平仓、当天不能。
4、期货可以利用套利、对冲、跨期买卖等方式降低投资风险,而股票却办不到。
5、期货要注意合约到期日,并在次之前平仓。股票则可长期持有。
6、期货的功能是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而股票的功能是资源配置和风险定价。
7、期货合约的价值具有固定成本,不会变成零价值。而股票则可能因公司破产变成零价值。
资源价格影响股价的具体情况如下:
(1)从商品形态上分析公司产品是生产资源还是消费资源。前者是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后者则是直接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但二者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生产资源受景气变动影响较消费资源大,即当经济好转时,生产资源的生产增加比消费资源快;反之,生产资源的生产萎缩也快。在消费资源中,还应分析公司的产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因为不同的产品性质,对市场需求、公司经营和市场价格变化等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2)从需求形态上分析公司产品的销售对象及销售范围。如公司产品是以内销为主,还是外销为主,内销易受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外销则易受国际经济、贸易气候的左右。同时还必须调查分析企业商品对不同需求对象的满足程度,不同的需要对象对商品的性能、品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公司以需求定产,否则,必然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从而影响盈利水准,使投资收益降低,股价下跌。
(3)从生产形态上分析公司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或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在生产的劳动、资本和技术的诸因素中,以劳动投入为主的属劳动密集型以资本投入为主为资本密集型,以知识技术投入为主则为知识技术密集型。在经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大,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资本密集型企业往往占优势。在当代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技术密集型已逐步取代资本密集型。此外,不同类型的公司,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不同,也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及盈利水准,使投资收益发生差异。
㈩ 股指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具有怎样的关系
(版权所有)
第一个问题:期货指数和300指数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期货指数是处于高度活跃的投机市场,波动很大,由于多空双方对未来行情的分歧,必不可能完全和300指数相同。只有在交割的时候二者才会一致。(在不考虑交割成本的前提下)
第二个问题:下载一个期货行情软件,利用软件的分析功能可以对300指数和期货指数进行分析,特别是套利功能。(如:一般常用的博弈大师、文华财经)
第三个问题:300只权重股都对期货指数有影响,但是权重不同影响程度不同。比如,银行板块的几大银行对期货指数的影响比较大。
股指期货只存在理论上的操纵,实际在运行中以及参考国外的成熟经验,期指正常情况下几乎无法操纵,这主要得益于金融期货现金交割的特点决定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除外)。
国内的沪深300指数期货起点高,监管严,在设置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被操纵的可能性。交易所采取了大户报告制度和持仓限额等制度对操纵行为无处遁形。所以只要不是期货交易所故意违法,合法监管,一般是无法操纵市场的。
第四个问题:理论上期指可以引导300指数的未来走势,300指数是期指变动的基础。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国内期指起步晚,成交、持仓额还比较小,实际是300指数引导期货指数的走势。现在二者已经相互引导,最终期货指数将指引300指数以及整个股票市场的走势。
第五个问题:期货指数和300指数的走势几乎相同,因为是建立在300指数的指数期货,交割的标的物就是300指数。在一般情况,二者会有一定的差异,有时会升水有时贴水,但是在每月第三个周五下午交割的时候二者肯定相同。(考虑到成本等会有极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