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市从998点以来上涨的回顾
从2005年6月6日开始,中国股市进入了第二波周期为8年以上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其时间跨度之长,空间幅度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具体的空间点位我不做推测,但是可以说明,已经过去的3000点只是基本的,4000点是肯定要被踩在脚下的,8年之后最终到达的空间点位是多少,我不能预测,相信也没有人能精确预测。从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2月16日,时间跨度是1年半左右,上涨幅度是200%。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个幅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其性质我归纳为恢复性上涨,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1年半以来的市场情况。
第一阶段:熊市完结,股市试探性缓慢反弹(2005年6月~2005年11月)。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熊市虽然已经完结,但是人们饱经摧残的脆弱心理仍不愿相信牛市已经到来,若有上涨,仍将其看作熊市中的反弹,一切都犹犹豫豫,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沉睡的熊大哥。只有极少数的先知勇敢的买入,因为这个时候的股票,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遍地黄金啊,可能十年内都再没同样的机会了…....这个阶段缓慢的上涨,快速的下跌,但是又跌不破前一个底部,磨啊磨啊,终于磨掉了那些不坚定的人,然后就到第二阶段了…
第二阶段:大梦初醒(2005年11月~2006年5月)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拉高成本,脱离估值太低不合理区域。这个阶段没什么,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越来越多,怀疑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知道机会来了,赶快搞一把再说,在第二阶段行情的末端,就是2006年5月初,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疯狂波,接下来就是较大的调整…
第三阶段:峥嵘初现(2006年8月~2007年2月)
2006年5月~8月,经过对第二阶段的彻底清洗,股指从2006年8月开始,进入到显露峥嵘的岁月。从8月起,在大象股的强力拉升下,股指强势进入主升浪,这个阶段,牛是没有回头吃草的时间的,拉升再拉升,把人都搞疯狂了。营业部门庭若市,新股民开户一再创新高。这个阶段,只要你买股票,随便怎样都赚钱,股指涨得象疯狗样,所以都叫疯狗浪。但是,再怎么强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股指永远上涨而不休息,牛始终会回头吃草的。在2007年1月30日到2月6日这一段时间,牛低头了,大盘6日内暴跌近500点。暴涨带来的暴跌让很多人消受不起,也给了投资者上了生动的一课,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一年半以来,大盘虽然经历了几个阶段,但从大趋势来讲,股指在火狗年基本属于单边上涨,投资者多有斩获。虽然股指已经上涨很高,但是趋势没有改变,股指的连创新高开拓了牛市的空间,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增量资金,为下一阶段行情的演变打下了基础和铺垫了条件。
2.股市在2007年可能出现的波动
2007年对于指数的不利的因素:
1).市盈率太高:现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经从1年半以前的15倍左右上升到现在的接近40倍,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这个数据“现阶段”是高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我国是处于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又有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支持,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市盈率可以适当高估,可以让人接受的长期平均市盈率波动值可以考虑在20倍到25倍(欧美港是15倍),最多也不能长期脱离30倍。所以,市盈率偏高是个问题。
2).短时间获利盘太多:1年半时间股指从1000点到3000点,这个市场的资本回报率太高,基本是暴利。一般资金年回报率在15%就有很多人开心的不得了,现在这个市场的资金年回报率超过50%的比比皆是,不是很正常。历史告诉我们,市场不会让你这么舒服的赚钱的,市场肯定会用他自己的方式让投资者抬高成本。
3).市场进入题材股阶段:一般牛市的板块炒作都大致的模式,刚开始是价值投资,然后扩散到炒作二线蓝筹股,后来炒作有实质性题材的板块,最后进入到炒作垃圾题材的阶段。现在这个市场基本是进行到疯狂炒作题材的阶段,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先炒了再说。大致浏览一下个股,每个股票都基本上都经历过了一段飙升段了,再涨的空间有多少呢。这些表明行情在逐渐在进入末期。
4).从波浪理论的角度来看,从2007年2月6日开始的上升段,很象某个稍大级别波段的5浪,5浪过后是什么呢,是对应更大级别波段的调整浪。
5).从江恩的时间周期来测算,2007年春节过后3到5周,是及其危险的时间之窗,是大波动的主要时间周期和小波动的次要时间周期的重合点。如果这段时间冲高上涨的话,则更加危险,那表明时间周期点将落在空间的顶点,这个信号预示着下跌不可避免。
总的来看,大盘股指的上涨力量在逐渐减弱,上涨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下跌的时间和空间在加大,下跌的推动结构一次比前一次强。上证指数可能在3100点到3500点之间,时间在春节后3~5周内见到2007年春节后的第一个高点,然后进行一个大级别的调整,调整的第一参照点是上次暴跌的低点2541点。
同时声明一点,技术性调整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下次更好上涨。在技术性调整中,可以等待市盈率逐渐跟上股价上涨的幅度,对股价形成基本面的支撑。同时也为了抬高投资者的成本,消化获利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时间换空间。
*三、把握趋势*
1、加息改变不了大牛势的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加息对股市无疑是一个利空,对股市的确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本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至于大到可以改变本轮大牛势的格局。因此,基金长线投资者的操作思路没有必要随着加息而进行调整。
历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
第一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个百分点。这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第二次加息:1993年7月11日
央行再次调高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93年5月15日9.18%上调到10.98%,利率升幅为19.61%。首个交易日下跌23.05点。
1993年的两次加息,使沪综指在随后3个月时间里从1392点迅速下跌到777点,跌幅达到44.2%。
第三次加息: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其后经过几个交易日的盘整后虽有一波小幅反弹,但最终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决定住房贷款加息。这对绝大多数购房自住的市民来说,意味着支付房贷的负担将增加5%至10%。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 1440,涨23点,大涨1.66%。其后依然维持上涨势头,并在5月份展开了一波历史上少见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点。
1993年—1998年,美国经历了数次加息,但是美国股市从3520点一路涨到8300点,涨幅高达136%,走出了长大5年的大牛市。
综上所述,在前四次加息中,由于房地产等占的主导比较大,受影响也比较大,必然会对大盘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股市还没有改革,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市值还没有引进。但现在除了市值发生变化外,关键是投资者已经逐渐适应了加息。从去年的加息看,股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息不再是毒药,而是催生股市健康发展的良药。有些人并不理解加息的真正涵义以及用途,只会盲目跟风杀跌,其实大盘历来暴跌的罪魁祸首很大程度都要归咎于恐慌盘,所以,投资者的心态是关键。
2、股指期货推出之日便是A股深调之时
天下既然没有不散的筵席,也就没有一路狂奔的牛市。人们都关心股市何时调整?何时终结?这就要从牛市的发动机谈起。对于中国牛市的非典型性,我从2003年以来一直在思考,所以在2003年5月19日特意加班写出了 “非典型牛市的典型开端”,刊于中国证券报的头版。在我看来,中国牛市的发动机过去一直是政府,政府不掏钱就没有牛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政策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产生证券化的需求,所以股市动态超前反应经济趋势,这就是所谓的“晴雨表”机制。但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没有伴随着股市的相应上升,反而伴随着长达五年的大熊市,这一直困扰着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人。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一个司机和发动机的问题。中国股市这部车是政府造的,政府当司机,用的是老式柴油机。投资人不当司机,也就想不到要换发动机,只想“搭车”,不想开车,所以政府下车就没人开车了。2004年上半年,这一轮牛市就启动过一回,当司机的政府本想让这台车出厂,但没想到后面没人接手,司机下车,车就“熄火”。所以 2004年的股市就像飞机起飞后又紧急迫降,管理层开始寻找新的司机,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解决了“司机”队伍的问题,第二是解决了股市发动机的问题。机构投资者带着三种动机进入市场,第一个动机是中国经济成长的证券化,然后在证券化的过程中获利;第二个动机是在股市中创造新的博弈棋局,然后在大并购中获利;第三个动机是把企业变成商品,然后在制造“企业商品”的市场上获利。全流通市场的背后是企业的商品化,企业商品化的背后是金融的证券化,金融证券化的背后是证券市场的产业化。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本轮大牛市的基础,于是在今年才让中国的“隐形牛市”浮出了水面。
行为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的差别就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差别一样,亚当.斯密的市场界定如同天主教的上帝,在瞑瞑太空之上遥不可及,纳什均衡的市场界定把上帝拉下神坛,变成了买方与卖方的博弈。所以在行为经济学的市场上,司机可换,行为亦变。当司机从政府变为机构投资人之后,新司机就要换发动机,市场的游戏规则就变了。因为在政府当司机的时候,股市的第一原则是稳定;在机构当司机的时代,股市的本源就是波动。波动的原因有时来自买方,有时来自卖方,就像汽车的轨迹一样,趋势在于道路的走向,波动在于司机的驾驶。从这个原理来分析市场趋势,股市调整发生的时点和深度就主要取决于投资机构的行为了。有机构预测明年是“年初上涨,年中调整,年末回升”,但是要具体分析本轮牛市的发动机,就会发现股市调整更大的概率会发生在年初,或者更确切的说,将发生在股指期货推出之时。
我把这个牛市的驱动力之一界定为“移民效应”,是场外的投资机构作为股市“新移民”入市推动的牛市。原来在场外的新移民是机构,其中不少是海外机构或者是受海外机构训练的基金经理。机构投资人有一个职业习惯,就是每到出季报年报的时候,都会“粉饰窗户(Window Dressing)”,让投资人,老板或股东们赏识他们的远见卓识。所以牛市越接近年底,就会越涨的越高,因为基金经理们在追涨补仓。中国的股市成为今年全球股市上升幅度最高的时候,如果哪个基金经理在年底还没有用完他自己可以使用的中国投资额度,没有持有今年涨幅最高的中国蓝筹,就等于说你没有看准市场。由于有这种压力,年底之前大家都会把额度用完,于是就出现了越涨得好的蓝筹就越涨,越牛的股市越牛。
这样的机制推演下去的结论就是每年过了年底就会有机构先推高市场,伺机抛售,“装饰窗户”的工作完成了,没有必要再继续“装饰”,这种职业习惯会引起市场的小幅调整,如果市场上有避险投资工具,还会有较大幅度的修正,因为机构可以先在衍生市场上布局,然后再开始抛售。这样的对冲交易,可以使基金在正股调仓中的亏损由衍生品市场上的收益对冲,从而在基金调仓的过程中,不会导致基金净值的大幅下跌。所以除了基本面的因素外,从行为面看股市调整要加一分小心:小调看“窗”;大调看“仓”。
这个机制告诉大家,“装饰窗户”后的调整多半是小幅调整。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由于机构能够用衍生产品来对冲正股的亏损,就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修正。较大幅度的修正有双重作用,其一是机构调仓。在调仓的过程当中,由于有衍生品投资的收益来对冲亏损,账面净值变化不会很大,但可用现金却增加了。其二是散户“震仓”。修正幅度超过一定点的时候,散户会成为惊弓之鸟。于是在散户跟风抛售的时候,又为机构创造了机会。所以,机构抛售加衍生产品的对冲会在市场上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机构和散户的博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人都会说保护投资者,但是保护哪一类投资者?是机构还是散户?又都各有一本帐。对散户的保护只能在制度上、程序上、和信息披露上来完成一般性的承诺,而市场上新推出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的。所以在市场和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保护投资者自然而然就倾向于保护机构投资者。衍生产品市场的开放,股指期货的推出,其实主要是为保护机构投资者提供新的避险工具。
所以我认为,明年初可能有“装饰窗户”后的小幅调整。但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市场可能会出现深度调整。牛市之中的调整只要不跌破20%的心理线,牛市的基调就还存在,机构就会不断发动新一轮的拉升,这是我对明年股市调整机制的看法。
中国股市换了司机,新司机换了引擎,市场又从基本面和政策面产生了新的“加速器”:
第一是人民币升值。今年升了3%,专家预测明年升幅会是5%以上,于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推动股市继续向好;
第二是公司的盈利。预计明年公司的利润会大幅超出预期,这是中国经济成长证券化的内在动力,是基本面的因素;
第三是“隐形收益”的回归。在管理层的利益和股票价格脱节的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往往有三个出口:一条出口流到总公司;一条出口流到关联公司;一条出口流到上市公司。于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赚钱的同时还要考虑利润分流,通过利润分流来平衡三个口袋的不同利益主体。大口袋通常是大股东的,大股东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帽子连在一起。小口袋是管理层和关联机构的,小口袋的现金流关系到管理层和关联机构的间接利益,也关系到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持续盈利。所以在两头照顾完之后剩下的才流入上市公司的口袋。在这样的机制存在之时,上市公司实际创造的利润会有相当部分会流出上市公司。但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有三个因素会改变上述机制:其一是明年将推出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明年开始试点,上市公司管理层在准备积累可分配利润;其二是公司治理水平和透明度的提高。由于有强势的投资机构进了市场,机构人不参与管理,但是监督管理的功能强化了,三个口袋就不那么容易随便调剂了;其三是新的会计准则和新的考核办法,市值的考核会逐步替代原来的净值考核,新的会计制度和新的考核方式也会使现金流回归A股,超出预期的利润就会带动股价进一步上升。
第四是税收制度的改革。税制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两税合一”会解决中国企业制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年为了对外开放,我们对三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实行了优惠的税收政策。除了 “两免三减或三免五减”之外,外资实际享受了很多的优惠,实际纳税平均只有内资企业的一半左右。两税合一以及包含着两税合一之后的减税,估计会把新的统一税率下调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在原来的盈利水平上,税收制度的改革会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增加8%到10%,这会直接影响到目前仍然以内资国企为主导的中国 A股市场,并且还会激励外资参股中国上市公司的动机,推动A股市场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第五是证券市场的开放。A股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是国家和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结果是把境外的中小型企业排斥在中国市场之外。QFII政策也好,其他对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的政策也好,都是在全球排名在前的大行影响之下制订的。以QFII为例,诺大一个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居然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达到申请QFII额度的资格。大型的跨国金融机构控制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这种情况在明年会有所改善。我预计明年QFII的申请门槛会降低,金融市场会进一步开放,甚至可能把那些通过进出口报价偷偷进入中国市场的热钱“弃暗投明”转化为新的机构投资者。
第六是机构投资的规范。目前除了基金公司之外,一般企业如果以投资股票为主营业务之一的话,最好还是用“人头账户”进行投资。因为法人的投资和一个自然人的投资相比,除了法人承担有限责任的优点之外,法人的投资回报要承受多层课税。中国目前的税制实际上是不鼓励机构进行证券投资的。许多机构藏在自然人的背后进行投资,一方面是为了隐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逃税。机构投资收益的税收问题不仅困扰着机构投资的规范化,而且阻碍着资产证券化和房地产信托等创新产品的发行和交易。
第七是A+H的一体化。随着越来越多的蓝筹股上市和H股的“回乡”,A+H模式会逐渐导致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的一体化,进而提出B股市场退出历史舞台的问题。B股市场的关闭应当借鉴股权分置改革的经验,通过协议回购,私有化的退市,或者准QFII的方式来解决,从而加强A股和H股之间的一体化。
总体来说,从宏观、微观、国内、国际、税收改革和企业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看,明年中国股市继续向好的基础非常强劲,今年的储蓄增长率首次下跌仅仅是开始,是大规模资金投入股市的开始。储蓄如蓄水,投资如泄洪,从制度上开启储蓄资金自动流入证券市场的变革才刚刚开始。
3、把握趋势
对于趋势的判定方法有多种,可以用道氏理论,可以用波浪理论,可以用均线理论,更可以简单到用一把直尺往图表上一放。而对于如何把握趋势,使趋势为己所用,则见仁见智各有各的妙法。事实上,趋势简单得吓人,简单到可以这样描述:在多头市场中做多,在空头市场中做空。说的好容易,可做起来真的很难。这也怨不得自己也怨不得别人,其实这是由人类的本性所决定的。人性的诸多弱点是来自先天,如恐惧、懒惰、冲动、贪婪等等,而许多优良的品质却需要依靠后天的培养和历练,因此也就造成了人们知与行的无法统一。大家看股评的时候,股评师一般会说看空看多的理由,并指出了未来的支撑或阻力,还很好心的建议在支撑处低吸抢反弹,在阻力处减磅。这些先生们的勇气都很可嘉,但我们不能苟同他们的做法,在一个空头市场中低吸抢反弹,恐怕会淹没在向下的瀑布里;在多头市场中做空,恐怕会一脚踩在直升机上。趋势是无敌的,这些趋势运动过程中的阻力支撑能和趋势对抗吗?趋势是如此简单,你只需要有简单的思考就会有简单的动作,而在这个市场里,往往简单的动作却受的阻力最小。以市场来讲,跌深酝酿反弹;涨多酝酿回落。不过又有多少人能抓住这个极点呢?有句话说:只要市场中还有人在和趋势对抗,那么趋势便不会终止。在趋势行进过程中,又有多少“敢为天下先”的“聪明人”被市场无情消灭啊。趋势可以辨认。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人亏损,一是源于人性的问题,即知道了趋势的方向,却因为贪婪恐惧等等,或者以为自己比市场更聪明,而在不知不觉中选择了和趋势抗衡;二是不知道什么是趋势,完全凭感觉在市场里行走。因此,等趋势明朗了,等盘面热火朝天了,等你知道了明白了,你想不赚钱都难了,那时再做不迟啊。重要的是,在自己迷惘的时候应该身处局外,而不该置身其中。你不能用自己的资金赌在自己的迷惘里。做聪明人没用的,关键是要做个赚钱人。
② 2005-2007年,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暴涨原因:
1、2005年中央政府与证监会联合出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股市的上涨腾出大幅空间,为暴涨提供了前提条件。
2、2008年的奥运会为人民提供了信息保障,减少了流动性风险。
3、由于有进入股市的前提条件,也有退出的保障,券商,老基金,保险基金第一波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第一步上涨。
4、人民币升值,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获得巨大的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大量外资涌入房市和当时只有1000点左右的股市,等待人民币升值。
5、QFII持有大量国内有价证券资产,大量境外资本涌入中国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6、国内基金规模的扩大,大量新基金发行,基金发行募集到的资金大量投资于股市
7、民间储蓄力量也涌入股市,推动了股市的上升。
暴跌原因:
1、 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暴涨后股票价格严重高于股票实际价值,股市下跌是价值规律
2、 股指期货的推出,重大利空消息,因为股指期货是个看空机制
3、 2007年4月起开始显现通胀压力,政府不断调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打压股市势头过猛上涨
4、 大小非解禁,紧随其后IPO解禁开始流通,再加上新股大量发行,使市场上股票严重供大于求,扩容压力之大对股市来说难以承受
5、 5.30事件后,外资纷纷撤资,转入房市或退出中国金融市场
6、 台湾大选,外联公投等政治因素的影响
7、 受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影响和拖累,造成持续下跌
(2)股指期货998扩展阅读
证券市场发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样,但一般都要经历5个阶段。
休眠阶段:
此阶段了解证券市场的人并不多,股票公开上市的公司也少,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投资者发现,即便不算潜在的资本增值,获得的股利都超过其它投资形式得到的收益,于是他们就买进股票,但开始还是小心谨慎。
操纵阶段:
一些证券经纪商和交易商发现,由于股票不多,流动性有限,只要买进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价格。只要价格持续高涨,就会吸引其他人购买,这时操纵者抛售股票就能获取暴利。因此,他们开始哄压市价,操纵市场,获取暴利。
投资阶段:
有些人通过买卖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资本增值,不管已经实现了的或还只是帐面上的,这些暴利的示范作用都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机行列,投机阶段就开始了,股价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交易量扶摇直上。新发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额急购,吸引了许多公司都来发行股票,原来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获利,于是扩大了上市股票的供应。
崩溃阶段:
到一定时机,用来投机的资金来源会枯竭,认购新发的股票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头脑静下来,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格被抬得太高了,与本来的价值脱节得太厉害。这时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会动摇,然后价格开始下降。
成熟阶段:
在股市下跌之后,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使公众对股票市场重新恢复信心。这个时间的长短视价格跌落的幅度,购买新股票的刺激,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这些人亏了大本。他们只留着作长期投资,寄望于将来价格的回升,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扩大了。
这样成熟阶段就开始了这里股票供应增加,流动性更大,投资者更有经验,交易量更稳定,虽然股价还是会波动,但不像以前那样激烈了,而是随着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上下波动。
③ 如何看待中金所 2015 年 9 月 2 日再出股指期货四条新政
7日开市后的期指,应该再也不用为“抑制投机”而担忧了。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国股指期货,其实已经“废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渐成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种。
没了股指期货,我们将失去什么?
9月2日中金所发布公告,宣布再出四项措施抑制股指期货过度投机,其中包括单个产品、单日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的构成“日内开仓交易量较大”的异常交易行为;非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标准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标准提高至20%;日内平今手续费提高至按平仓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十三;加强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未交易账户管理。
这种震撼到底到了怎样的程度?
尽管中金所此前已三番两次出招,但胜利日小长假前夕放出这则消息,还是让整个市场为之震惊。市场人士纷纷表示“股指期货已经没有交易价值”、“股指期货功能基本消失”,诸多文章以“纪念股指期货”为话题进行回顾。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正是近期专家、学者、股民对期指持续不断的舆论轰炸,逼出了监管层的“自残”行为。那么这几项措施到底有多严重,让人震撼到什么程度呢?基金君这里先略作分析:
首先,“10手”限制,每天你不管开多单还是空单,开满10手之后就算违规。中金所8月25日第一次出手的时候,这个数字是“600手”;8月28日第二次出手的时候,这个数字是“100手”,由此可见力度大到难以想象。一个股民每天买上10手股票也是常事,何况期货市场。此招让程序化、高频交易基本告别股指期货。对于规模稍大的机构来说,除了做套保不受限,10手限制使其在期指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失去意义了。
其次,40%保证金,在世界期货历史上都极为罕见。按照沪深300股指期货 2965点的收盘价和40%保证金计算,一手保证金在36万左右,此前正常时期保证金是10%。原来可以做4手的钱,现在只能做1手,资金成本上升了4倍。那些刚凑够50万开户门槛的投资者,现在入场只够做上1手。另外,套期保值保证金提至20%,机构套保成本也大为提高。
第三,当日平今仓万分之二十三的手续费。“当日平今”即为俗称的“T+0”,粗略估算,“T+0”一次手续费为2000多块!即便是只做一手的投资者,对于如此恐怖的手续费恐怕也已望而却步。而8月26日之前的手续费是万分之0.23,8月26日之后的手续费是万分之1.15,万分之二十三的力度大家可以体会吧。沪深300股指期货一个点是300块,投资者必须做对8个指数点,“T+0”才有赚钱的意义,如此一来,日内交易急剧下降几乎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有人想通过多开几个账户规避,那么“加强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未交易账户管理”也将堵上这个漏洞。
综上所述,想必读者都已看出,哪怕您仅是个刚够格的投资者,都已经觉得期指“没法做”了。下周一开市后的期指,应该再也不用为“抑制投机”而担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国股指期货,其实已经“废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渐成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种。
从理性上看,世界上任何一个交易所,都做不出如此堪称不可思议的“自残”举动。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压力迫使这个世界第一品种走到如此境地呢?
针对期指的惨烈“舆论战”
6月15日以来的大跌成为了期指命运的转折点。2010年4月16日期指上市后,沪深300股指期货经过5年的发展,基本做到了日成交量100-200万手,日持仓量20万手左右的大品种,用来衡量期指成熟度的成交持仓比也在5比1左右,已经逐渐向成熟市场靠拢。然而股灾的发生,引来了铺天盖地对于期指的指责,其中以刘姝威、叶檀、易宪容等非业内专家的声音最为响亮。当然,也不乏巴曙松等学者的反击,这其中尤以巴曙松的《股指期货,该责难还是该大力发展》为代表,论证了“股指期货市场始终自身多空平衡,没有给股市施加压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抛压。据统计,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货日均吸收的净卖压约为25.8万手,合约面值近3,600亿元,这相当于减轻了现货市场3,600亿元的抛压。”但这一研究公布后,依然遭致了网友们的猛攻。
也就是从6月底开始,由于融券通道关闭、个股大量停牌,期指相对于现货的“贴水”大幅增加,市场指责期指带动下跌的声浪逐渐增大。于是,期指“限制开空”等消息不断传出,外界也将此视为监管层应对舆论压力的动作。然后正是这些非常规的措施,引发了一些参与期指的长线、稳定资金流出,持仓量大幅减少,导致了期指成交持仓比的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为外界指责期指“过度投机”提供了佐证。而管控措施的进一步出台,又导致期指流动性的进一步消失,导致期指贴水进一步加大,贴水扩大又进一步加剧了非专业的人士的怒火,将之又视为期指“带动下跌”的证据。由此,期指市场陷入了百口莫辩的恶性循环,直至最后用异常惨烈的方式“自废武功”以求自保。
不论这场巨大的论战中谁对谁错,这一情景都将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史册。同样的事件,曾经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都发生过,并且都成为了后世研究的经典。
先看当年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1990年日本股市崩盘后,舆论纷纷谴责股指期货是下跌元凶,甚至有些学者专门出书论证股指期货导致股市下跌。在此压力下,日本对股指期货实行了提高保证金、征税、增手续费等系列手段,“废掉”了股指期货。不过随着日本股市步入长达20多年的熊市,后来的人们也逐渐看到了是泡沫破灭造成了股灾,对于期指的争议在1995年以后就逐渐褪去,但日本期指的市场已经被新加坡占据了较大份额。
而美国则是在1987年爆发的“八七股灾”之后,迸发出了对于股指期货的强烈质疑,以至于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出了《布雷迪报告》进行谴责,美国调查机构以卧底形式进入期货公司调查。随着调查深入,以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国会作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米勒的独立调查完成,美国股指期货并未像日本那样遭受抑制,反而加快了发展步伐。
从历史经验看,各国股指期货发展,都经历了较大的磨难。中国期指市场能否躲过此劫,是像日本期指一蹶不振,还是像美国期指涅槃重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没了股指期货,我们将失去什么
股指期货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简称,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比如沪深300股指期货,就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进行指数交易的期货品种。投资者根据自己对股市的走向预期,报出不同的价格指数进行交易,如果认为指数会涨,便买进股指期货,反之则卖出。股指期货的最大作用,是投资者可以拿来做套期保值。
如果一个投资者看好格力电器,想要长期持有获取分红收益,同时又不想在大盘下跌中被迫止损抛售,他就可以做相应的股指期货空单,相当于给持股买了一份“保险”,这就是套期保值。对他来说,大盘下跌风险就被转移到了期指多头身上。很明显,运用期指套期保值的人,其实本质也是多头,而且其目的就是为了不卖掉股票。如果是一家机构运用期指做套期保值,那么也会有利于其长期持股,减少其在股灾中的抛压。这也是前述巴曙松研究的理论基础。
那么,在期指实质上“自残”以后,会出现哪些可能的后果呢?
首先,失去了套期保值这把“保护伞”的机构投资者,其行为将彻底回归散户化,财富管理能力将大幅下降。在股市中与散户完全一样追涨杀跌,接下去的市场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而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冲基金行业,也将因为失去工具而大幅萎缩。不少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理财产品的策略可能将不得不终止。从此绝对收益是路人。
沪上一家私募基金在6月中上旬对市场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大幅度降低仓位,只留下了极为看好的部分优质个股并进行了期指套保。由于准确的操作,该基金逃过了6月最初的暴跌。但是随后由于股指期货一再“限空”,该机构不得不在暴跌中大量抛售股票,引发了基金净值的大幅回撤也在事实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抛压。而就整个市场而言,面临这样局面的私募又何止一家。
因此有业内人士感叹,失去了股指期货,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都将倒退十年,回到完全“靠天吃饭”的时代。
其次,一个失去了“做空机制”的市场,可能会变得更加情绪化。从成熟市场来看,有做空机制,市场的意见能够得以更好的博弈,价格也会更快更高效地趋于真实。这种真实有时可能也是以泡沫提前一步被刺破为代价,对于情绪高涨的大众来说,也许难以接受。但是在灭掉期指这个“不配合者”之后,市场会不会迎来更为波澜壮阔的大涨和大跌,会不会恢复到从前从998点暴涨到6124点再暴跌回1664点的那种巨幅波动的市场环境?
而第三点,也是非常现实的一点是,期指是没有国界的。中国股指期货消灭了,新加坡、美国的涉中国期指可能会迅速发展壮大。对应国内市场的新加坡A50股指期货,已成为国内股指期货的首要替代标的。近期伴随着国内股指期货的“不断自残”,新加坡的股指期货倒是不断加强宣传,吸引内资出海交易。该做期指的继续做期指,只不过监管会变得更难了。只是,普通基民可能很难再有渠道分享这一“跨国”避险工具了。
④ 求对2007年a股市场总体评价,复制粘贴即可,要详细专业
【前言】在消息面和国际汇市美元走低的双重推动下,昨天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升幅,中间价首次突破7.77,盘中价和收盘价更是首次突破7.76,中间价、盘中价、收盘价全部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
==本文精彩导读==
(一)热点聚焦
1、人民币汇率突破7.77
2、人民币升值主动性增强
3、造纸业:看好拥有上游和技术优势的公司
4、造纸业:07年投资要点及建议2只股评级
(二)A股聚焦
5、阶段调整带来局部机会
6、箱体震荡取代主升浪!
7、调整未结束谨慎对反弹
(一)热点聚焦
单日涨幅0.21%创纪录
人民币汇率突破7.77
昨天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7615元,人民币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升值了161个基点,幅度达到了0.21%,创出了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升幅。这样,新年仅仅过去一个多月,人民币汇率累积升值幅度就已经达到了0.61%,汇改以来的累积升幅也已经达到了4.49%。
在询价交易中,人民币汇率最低为7.7623,最高则达到了7.7548,也是汇改以来首次突破7.76,最后报收于7.7585,人民币较前日收盘价大幅升值了154个基点;在竞价交易中,人民币汇率最低也仅仅触及了7.76,最高则达到了7.7550,最后报收于7.7561,较前日大幅上升了171个基点。(中国证券报)
预期推动 人民币升值奏出最强音
161个基点的单日涨幅、7.7615的中间价、7.7548的盘中价、7.7585的收盘价。2月份的首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几乎在每项重要数据上都创出了汇改以来的新纪录。
对于新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来说,创新高已是司空见惯。截至昨天,在今年已经结束的21个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经是第九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了472个基点,幅度达到了0.61%,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幅也达到了4.49%。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昨天的大幅上涨虽然有着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但归根结底,预期才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最强动力。
创新高已成习惯
新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创新高几乎已成为习惯。算上昨天,在今年已经结束的21个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9次创出了汇改以来的新高,几乎每隔一个交易日就要创一次新高。期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突破了7.80、7.79、7.78、7.77四个整数关口,盘中价更是在昨天首次突破了7.76。
即便如此,人民币汇率单日升值幅度如此之大、在各项重要指标上都创出纪录,这在汇改以来十分罕见。
更为重要的是,人民币汇率不但中间价强,交易价更强,在中间价首破7.77的情况下,盘中价和收盘价更是首次突破了7.76关口。在询价交易中,人民币汇率最高达到了7.7548,报收于7.7585,在竞价交易中,最高达到了7.7550,报收于7.7561,都大幅提升了此前的最高纪录。
这说明,投资者对于人民币的后续走势仍十分乐观,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大量抛空美元做多人民币,不少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外汇交易员也都证实了这一点。
预期是人民币最强推动力
对于昨天人民币大幅升值,从消息面上可以得到如下几种解释:首先,受美联储会议声明以及美财长保尔森讲话的影响,周三纽约汇市美元走软,昨天的亚洲汇市上美元也出现了大幅动荡,这直接导致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
其次,从内部因素看,昨天有消息显示,今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将有大动作,今后我国汇改有望多方面出手,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理顺外汇供求关系、缓解高顺差压力、抑制流动性过剩等举措均可能出台,在人民币升值已成大趋势的背景下,消息面的上述变化进一步提振了短期内市场做多人民币的信心。
申万研究所研究员梁福涛认为,上述消息面的变化可以说是刺激人民币汇率走强的最直接因素,但从根本上来看,预期才是推动人民币今年以来快速升值的根本因素。
梁福涛认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后,抑制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已经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任务,在追求外贸平衡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无疑是重要手段。如果增加人民币汇率在调节外贸平衡中的作用,必要的快速升值必不可少。
另外,刚刚公布的2006年经济数据也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由于去年我国GDP增速远远快于预期,这就从基本面上对人民币走势形成了支撑,这同时还进一步打开了人民币升值的空间。
其实市场本身已经对这种预期做出了最好诠释。今年以来,即便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回调的几个交易日中,其交易价总是远远强于中间价,显示不管中间价如何变化,却并不能改变市场看多人民币的现实。正如一位银行外汇交易员所说的,当整个市场都预期人民币将快速升值时,又有谁敢冒险买入美元呢?(中国证券报)
首破7.77元关口 人民币升值主动性增强
今年以来人民币第九次改写新高在昨日出现,7.7615元的中间价令人民币首次升破7.77元关口,也以161个基点创下了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升幅。人民币汇改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4.49%,今年的累计升值幅度则攀上了0.59%。
观察自去年第四季度至今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轨迹可以发现,人民币快速走高与美元强势同时出现的特征不断出现。专家指出,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动性正在增强。但这也反映了市场对于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在增加,并不利于汇率弹性的增强。
"人民币汇率的走高可能与前天美联储宣布继续暂停加息和美国财长保尔森表示中国汇改应加快有关。"商业银行交易员指出,前日美联储有关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的措辞非常温和,未给美元走势带来任何支持。此外,保尔森还向国会表示,将继续敦促中国加快汇改步伐。
但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人民币昨日的冲高紧随外部压力的出现而至,这更多的是一种巧合,"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已经形成,这些事件只是增加一些细节的修饰,并不能影响人民币升值的整体走势。"
而支持人民币整体上行趋势的,还是在于其升值主动性的增强。"自从人民币汇率破8以来,其升值就明显趋向主动。"刘煜辉指出,汇改之后有很长时间人民币的走强是由于美元的走弱而带动,升值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但是从去年第四季度之后,人民币走强与美元坚挺往往同时出现,这与两个货币之间此消彼涨的一般常理相悖,人民币升值的主动性在增强,"汇率这个变量作为宏观调控和解决国际收支问题的手段,可能正在被货币当局更多地考虑。"
这一主动升值特征在今年1月份表现得更为突出。数据显示,美元指数从年初的83.7点左右一路稳步走高,最高时已经超过85点,但是在这期间人民币也是一路上冲,破位多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屡次创下新高。
有银行交易员分析指出,市场对于人民币升值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预期,持有人民币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操作,因此美元抛盘一直规模较大,也就造成了汇率的步步走高。
但是这样一致的升值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币弹性的增强无形中制造了障碍。刘煜辉指出,任何金融产品的价格都只有在市场出现分歧的时候才会形成较大波动,"如果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占主导性的,那么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日间波幅限制意义就不是特别大。"
从昨日交易市场的价格走势来看,中间价高开之后给市场带来的指引作用也令市场中对人民币走高的预期激增,大量美元卖盘造成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早盘一度快速下冲,1个交易日之内连破7.77和7.76元两个关口,在询价市场和撮合市场分别探至7.7548和7.7550元的低点;下午之后随着美元买盘的出现才稍有好转,最终分别收于7.7585和7.7561元,分别较前日下跌154个和171个基点。(上海证券报)
升值受益行业追踪:
造纸行业 看好拥有上游和技术优势的公司
流动性的增强在继续推高公司的估值,以3.0%无风险利率测算公司估值可能对现阶段的投资更具意义,但投资风险也可能相应增加。维持行业中性评级,并继续看好拥有上游的岳阳纸业和涂布技术领先的太阳纸业。
流动性继续推升估值
基于对长期无风险利率的判断,我们在前期对纸业公司估值过程中一直采用4.0-4.5%。由于市场流动性的不断增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趋降,而7、10年期国债利率也维持在2.8-3.0%的低水平,这可能形成市场对无风险利率持续低位的预期,它进而推高了公司的估值。
这种预期将持续多久我们难以判断,但它确实显著地影响着当前的公司估值,并仍可能延续下去。由于低长期利率仍可能持续一段时期,以3.0%无风险利率测算的公司估值可能对现阶段的投资更具意义,但投资风险也可能相应增加。
继续看好拥有上游和技术优势的公司
在我们的纸业估值体系中,原料控制力和产业竞争态势是高端的盈利能力决定因素。由于纸业过剩是长期趋势,技术优势成为享受不充分竞争以回避市场过剩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继续看好拥有上游的岳阳纸业(600963)和涂布技术领先的太阳纸业(002078)。
岳阳纸业(600963):在极少数采取林浆纸一体化的纸业上市公司中,岳阳纸业的上游盈利趋势是最为明朗的。基于增发后业务的预期,我们测算公司当前的合理价值为13.2元,半年后和一年后的合理价值分别为17.0元和20.8元。
这个价值尚未包含对公司未来再融资和林地继续扩大的预期:
在再融资方面,由于融资是企业必然行为,上述基于自然增长的估值属于较低的水平,它在半显性期的自然增长率由24.3%下降到8.0%。融资增长取决于融资额,而融资额无法预期。在假设年均增长率为20%的情况下,我们测算公司目前的合理价值为15.8元,半年及一年后的合理价值分别为20.4元和25.1元。
在新增林地方面,大股东泰格林纸集团规划到"十一五"末建成65万公顷(合975万亩)林地,本次定向增发集团向上市公司转让持有的全部茂源林业公司股权及注入国有林地19万亩,显示了集团做大上市公司的决心,105万亩林地预计不是岳阳纸业的最终权益林地面积。我们测算,公司每增加8.4万亩林地,EPS将增加0.035元,价值会提高1.2元/股。
维持对公司股票"推荐"的评级。
太阳纸业(002078):太阳纸业凭借多年积累的涂布纸技术优势,历史上一直在市场上端享受不充分竞争,募集项目液体包装纸将再一次提高产品档次。随着07-08年公司两条浆线的投产,公司产品成本将下降,毛利率会得到提升,在高效经营下ROE仍将处于纸业高端。
公司目前的合理价值为26.1元,半年及一年后的合理价值为28.7元和31.4元。尽管我们长期看好太阳纸业的估值,但目前的价格并不具有明显的吸引力,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国信证券)
造纸行业:2007年投资要点及建议 2只股评级
纸的消费:目前接近6000万吨,约占全球的16%。00~05年的年均增长率11%,预计05~10年的年均增速为7%,基本与GDP同步。2010年的总量将超过8000万吨,与消费量最大的美国目前的水平相当。
纸的供给:目前基本与消费量持平。00~05年年均增速13%,高于消费的增速;预计05~10年的年均增速为8-9%,略高于消费的增速。06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纸品的出口已经大于进口。我们的判断是,这将演变为一个长期趋势,可以持续10年以上。主要原因是,中国造纸企业已经开始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竞争格局:市场分散与强者恒强。国内仍有3000多家造纸企业,还没有1家企业占全国总产能或总收入的市场份额超过7%。但是,在部分产品上,强者的特征已经十分突出。例如,金东纸业铜版纸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华泰股份新闻纸的市场份额接近30%。随着国内总产能供大于求,企业两级分化的局面将继续演变,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我们判断,中国市场在2010年将出现千万吨级的造纸企业,可以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大企业相提并论。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1)拥有全球最好的造纸设备;2)相对较低的能源和劳动力成本;3)在大的经济实体当中,中国仍将是增速最快的市场。
财务表现:行业毛利率水平基本维持在14%上下,净利润水平在5%左右,全行业的收入规模大约在3000亿元(不含纸浆和纸制品)。全行业平均总资产负债率高达62%。行业表现出来的特征是高负债进行的产能扩张和产品结构升级。我们预计,随着产能增速的放缓,行业的负债比重将会降低,现金流状况将会得以改善。
产品趋势:从消费量的增速来看,00~05年,增速最快的是白纸板(17.6%)、箱纸板(16.9%)和新闻纸(16.4%),而包装用纸(1.8%)、特种纸(7.3%)和瓦楞原纸(9.1%)的增速相对较慢。从消费量的比重来看,新闻纸(比重6.0%)、涂布纸(6.1%)、白纸板(14.6%)、箱纸板(18.8%)、书写印刷纸(18.2%)等主要品种的比重在上升,而瓦楞原纸(17.5%)、生活用纸(6.9%)、包装用纸(8.7%)、特种纸(1.9%)等比重有所下降。我们判断,未来5年,涂布纸的比重仍会有所上升,新闻纸、书写印刷纸的比重将会有所下降,但国内消费的增速都会下滑。
价格变化:02~06年,原材料价格处于上升周期,国内进口软木浆价格上涨超过30%;但是,由于国内纸品产能扩张较快,新闻纸、轻涂纸、铜版纸、白卡纸等主要品种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下降(4~10%)。我们的判断是,07年白卡纸和新闻纸价格有反弹的可能(产能已释放完毕),而轻涂纸和铜版纸仍有下降的压力。而纸浆的价格趋势是,针叶将保持在高位(美元相对加币贬值、新增产能有限),预计2007年的平均价格为750-770美元/吨;阔叶浆的价格将会小幅度下降,预计2007年的平均价格为600美元/吨,亚洲和南美有不少新增产能是主要原因。
总体评价:2007年将是出口大于进口的一年,出口将会演变为大趋势;国内产能的扩张步伐将会放缓,行业整合将会深化;原材料的价格总体来讲预计将会是向下的趋势(废纸价格短期有一定压力),而纸品价格下降压力将缓解,部分纸品价格有上升的可能。
投资建议:
短期继续看好华泰,主要理由:1)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闻纸企业;2)出口销量大增可带来盈利可持续增长;3)目前估值水平并不高,07年的市盈率仅13倍。关键点:新闻纸的价格不再下降。
长线看好晨鸣,主要理由:1)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中国造纸企业之一;2)07年业绩存在反转的可能;2)如果业绩能够达到股改时的承诺,对应的07年市盈率水平不到10倍。关键点:07年1季度的业绩能实现大幅度增长。
(二)A股聚焦
反弹力度明显弱于前期
阶段调整带来局部投资机会
对于周三市场的暴跌,市场总体反应明显过激,一旦这种杀跌动力得到有效释放后,大盘将会重新回到相对平稳的运行轨道上来。事实上,从昨日盘中超过半数股票上涨、30多家个股涨停的总体表现看,当前市场仍然蕴藏着较强的做多动能,总体强势格局仍然难以动摇。
阶段性调整序幕已经拉开
不过即使如此,大盘阶段性调整的序幕还是就此拉开,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本轮行情风向标的大盘蓝筹股群体已经进入全面修整阶段,从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为代表的金融股,到万科A、保利地产为代表的地产股,再到中国石化、宝钢股份为代表的石化、钢铁股,均出现了短期见顶回落迹象,最终决定市场进入全面的修整期。
二是来自管理层对"泡沫"担心而采取的一系列调控,包括限制资金流入、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延后推出等等,直接抑制了投资者继续大举做多的信心。
三是来自市场内在调整的要求,截至目前,本轮行情自2006年初启动以来已经基本完成了从成长股、价值股再到投机股、补涨股的一轮完整牛市上升行情,虽然当前市场仍有内在上升动力,但已经很难引领大盘继续出现明显的上攻。随着年报业绩的逐步披露,越来越多公司股价将逐渐迎来真正的考验,而调整通常也是该阶段最主要的特征。
平稳应是调整期主基调
大盘并不具备深幅调整的动力和基础。
首先,从估值角度看,虽然当前关于市场"泡沫"的争论明显增大,但如果仔细分析,结论仍然比较乐观。以沪深300为例,按照2007年20%相对保守的增长预测,动态市盈率在22倍左右,并不存在明显高估,如果再考虑到宏观面继续向好、人民币升值、税改以及股指期货带来的套期保值等多重利好因素,部分品种仍有较大的吸引力,这在客观上坚定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其次,随着基金等机构资金规模突破万亿,A股市场总体上已经逐渐演变成机构主导的市场,最终导致当前市场的稳定性大大提高。从市场博弈角度看,当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市场预期依然良好、流动性泛滥格局短期难以有效解决的背景下,机构采取主动性减仓的风险可能远大于按兵不动。最终管理层的调控可能会降低机构资金的投资冲动,但导致其产生大幅减持操作的概率却是微乎其微。另外,从管理层角度看,虽然由于担心"泡沫"不希望股市暴涨,但同样也不希望暴跌,因此在股指经历了短期大幅振荡后,平稳将是调整期最主要的特征,而围绕个股进行的结构性分化或将成为市场主导。
局部投资机会仍存在
由于大盘蓝筹、金融、地产等领涨板块纷纷进入修整,市场热点将进入一段缺乏主流品种的相对匮乏期,但由于市场总体强势格局仍然难以动摇,一些具备主题投资特征的机会将逐步显现。从最近两日的市场热点分布看,部分参股券商股、网络传媒等科技股开始脱颖而出,海欣股份、保定天鹅以及电广传媒、上海梅林等纷纷涨停。显然,在当前市场主流热点陷入修整阶段时,那些具备主题投资机会的品种有望迎来全面上涨的契机。包括3G、航天军工、高成长小市值股,以及那些具备整体上市、优质资产注入的品种有望得到资金的追捧,值得关注。(北京首放)
箱体震荡取代主升浪
江苏天鼎 甘丹
未来A股市场走势将出现两个新特征,一是主升浪被箱体震荡所取代,二是个股机会代替板块行情。
缩量小阳暗示多头能量衰退
对此,分析人士有喜有忧,喜的是A股市场在昨日出现了止跌的技术信号,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多头并未到四面楚歌的时候,止跌企稳意味多头仍有掌控大盘趋势的能力。忧的是,A股市场昨日的止跌企稳并未见到量能的持续放大,反而出现典型的量能大幅萎缩特征,量能的急剧萎缩,意味昨日A股市场的止跌动能更多来源于空方抛盘力量的减少,而不是大量场外新多资金的进场。
更为重要的是,在前期A股市场也暴跌过,但随后就会引来多头资金更为猛烈的反扑,从而形成幅度更大的涨升行情。但昨日A股市场只是缩量止跌企稳,这显示出多头能量的确有所衰退。正因为如此,分析人士认为A股市场的运行格局将改变,即从原先的主升浪行情变成箱体震荡行情。也就是说,昨日的止跌企稳可能并不会带来本周五的继续报复性涨升行情,而极有可能继续窄幅震荡走势。
新格局能否带来新机会
由此可见,未来A股市场走势将出现两个新特征,一是主升浪被箱体震荡所取代,尤其是那些长期活跃在证券市场中的主流资金们有一个经验之谈,那就是跟着政策导向走,往往可以获得超额投资收益率。所以,在目前估值争论中权威人士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敏感的主流资金们自然会降低做多激情。
二是个股机会代替板块行情。箱体震荡格局必然会带来热点轨迹的变化,因为以往的A股市场经验显示,只有不断的板块行情才会带来主升浪行情,而在箱体震荡中,往往只有个股机会或细分板块、小板块的投资机会。也就是说,在前期主升浪行情中的银行股、钢铁股、房地产股等主流热点将暂时隐身,而一些题材性质的个股或细分板块的投资机会则会显现,这正好切合当前箱体震荡走势格局特征。当然,在箱体震荡中,还有一个热点演变特征,那就是同一板块内的个股也会出现分化。
由此可见,箱体震荡中也会出现投资机会,只不过投资机会主要局限在小范围甚至是部分个股行情中,而不是像前期主升浪行情中的投资机会。持续的板块上升行情主要得益于基金等机构资金的推动,现如今机构资金都在思考着调控、严禁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等政策导向,所以个股机会主要在于游资以及小部分头寸较为宽裕的机构资金所为。
关注三类个股投资机会
在此背景下,笔者建议投资者的操作思路可略作变化,一方面尽量不要空仓,因为目前只是短期趋势的改变,而不是始于998点以来牛市行情的转势,因为支撑A股市场牛市基础的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增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资金的流动性泛滥等依然存在,因此,目前没有必要清仓离场。另一方面则是目前A股市场的短期趋势的确改变,所以,持续的守股策略似乎也不太明智。
建议投资者可以根据三个策略把握投资机会,一是年报公布业绩中出乎市场预期的个股,包括业绩以及年报分红可能出乎预期的个股,此类个股极有可能在热钱的追捧中而获得超额收益率,比如说金陵药业、建发股份、澄星股份等等;二是业绩具有亮点的个股,近期行业分析师研究报告不时推荐2007年业绩具有亮点的个股,包括云维股份、海南椰岛、维维股份等个股;三是注资题材预期个股,沪东重机、东软股份已作出表率,所以具有注资预期的个股也可跟踪,江南重工、金果实业、国电电力、通宝能源、东安动力等个股就是如此。
调整未结束 谨慎对反弹
武汉新兰德 余凯
经过周三大跌后,周四沪深两市惯性下挫后出现了小幅反弹走势,盘中个股活跃度出现了明显回升,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一些前期主流品种,如钢铁、银行、交通运输等板块继续走弱,20日均线也对两市股指构成了明显压力。同时渐趋萎缩的成交量表明,反弹动能并不充足,市场调整压力仍需进一步释放。
分歧严重导致剧烈波动
进入2007年以来,A股市场用剧烈波动来形容并不为过。1月份大部分交易日,上证综指的波动幅度均超过100点,而两市日均交易量在1100亿元以上,参与各方对市场未来走势产生巨大分歧。无论是市场指数还是交易量都创出A股交易历史上的"天价天量"。与此相对应的是,经过去年以来的大幅普涨后,各个板块估值都已不低,部分行业出现结构性泡沫,一些公司的炒作已有非理性成份。虽然尚未出现全市场泡沫局面,但中长期的基本面利好预期难以跟上短期估值的快速上涨和提前透支。
值得关注的是,截止到1月26日,全部A股动态市盈率已经超过30倍,达32.95倍,这一市盈率即使从全球角度看都已处于相对高位。与此同时,以绩优蓝筹股为代表的沪深300、上证180、上证50的市盈率也分别高达28.07、27.34和26.96倍,即使按照2007年预测,各大指数市盈率也已超过25倍。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下,估值压力对市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政策风险有所加大。从近期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暂停新发基金审批、节后严查银行违规资金入市、督促国企防范股市投资风险、加大股市调整风险的舆论宣传等系列举措看,管理层意欲为股市降温的意图已十分明显。同时,加大股票市场的供给力度,如中国人寿、兴业银行、平安保险的发行流程一个比一个快,国企整体上市的速度和力度也超过市场预期。虽然这些措施实际效果有限,不太可能改变市场中长线牛市格局,但在市场整体估值偏高、心态不稳的情况下,可能会成为短期多空方向性选择的重要砝码。于是周三A股市场大幅跳水,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单日跌幅分别达4.92%和7.62%,再创阶段性单日跌幅记录。
震荡调整仍将延续
市场短期在做空能量大量释放后,在指标股止跌企稳的带动下出现反弹,两市涨停板个股有所增加,参股券商、重组等概念股出现活跃,地产、医药等近两日跌幅较大板块反弹幅度较大。而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工商银行等权重指标股暂时止跌,但基本仍以反弹为主,继续冲高能力有限。而成交量出现一定幅度的萎缩,表明整个市场持续反弹的底气仍有不足。而题材股的活跃和主流品种的滞重则构成了鲜明对比,市场整体持续反弹的基础并不牢靠。
另一方面,即使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和国际水平相比,当前近33倍的A股市盈率水平明显处于高位,显著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增长,基本面因素对于市场进一步上涨的拉动力减弱。但由于资金面仍然宽松,上市公司年报整体业绩增长将较前三季度继续提高,市场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也不大,市场总体将进入震荡修复阶段,并且这种调整将伴随结构分化,年报业绩高于预期公司的股价还可能进一步上涨,年报业绩低于预期公司的股价所面临的调整压力将增大。结构分化、风险和机会并存,将会是春节前市场的主基调。
控制风险中需谨慎操作
在动荡市道下,由于短期市场波动风险的增加,这也意味着操作难度也在增加,因此,选择在市场调整后的回升阶段逐步降低持仓比例,将是一个较为稳健的操作策略,尤其对于那些阶段涨幅巨大并且缺乏基本面支撑的强势品种。而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资本市场制度变革和大扩容以及全球流动性聚焦中国的合力下,我国A股的长期发展仍然值得期待。
需要提醒的是,未来支持股市上涨的动力将会来自于2007年的业绩增长预期,从行业市盈率比较发现,年报公布期间不同行业及部分个股仍然具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典型的如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电力、汽车和煤炭等行业,其中的一些龙头公司在调整过程中值得高度关注。
⑤ a股历史最高点是多少股票
上证指数历史最高点是6124.04,深证指数历史最高点是19600.03。
第七次牛市起点来自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启动展开,开放式基金大量发行,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的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资金全面杀入市场。股指从998点开始,仅两年时间创出6124点的历史最高点,整整涨了513.49%,这是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最为波澜壮阔的一轮大牛市。伴随着基金的疯狂发行和市场乐观情绪,5.30调高印花税都没能改变市场的运行轨迹,一路冲高至6124点。此轮牛市曾被媒体称为全民炒股的时代。 随后就进入了熊市,2007到2008年,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
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票,是由中国境内注册公司发行,在境内上市,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2013年4月1日起,境内港澳台居民可开立A股账户)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英文字母A没有实际意义,只是用来区分人民币普通股票和人民币特种股票。
A股不是实物股票,以无纸化电子记账,实行"T+1"交割制度,有涨跌幅(10%)限制,参与投资者为中国大陆机构或个人。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S股等。
2020年1月27日,证监会向各证券、期货交易所发出通知,各证券、期货交易所1月31日休市,2月3日起照常开市。
⑥ 徐文明底部三绝指标
徐文明是个大忽悠!千万别相信他的神话,,他无论对错都会说自己预测的吻合!!你连续看一下他的几篇文章,你就会明白他说的话都是模糊两可的,但是过后却说自己预测的很吻合!这和马后炮有什么区别?我用过他的软件买过他的书,更本没有用的,他的书都是依葫芦画瓢,软件更是垃圾!!
⑦ 商品期货贵金属9月2日文件
看看这个吧。
股指期货保证金提高了,手续费涨了,股指期货悲壮自残让人惊呆,怎么办呢?现在管理层又在强关配资端口,国内股指期货已经名存实亡!散户已经被挡在顾指期货门外!
9月2日发布公告,宣布再出四项措施抑制股指期货过度投机,其中包括单个产品、单日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的构成“日内开仓交易量较大”的异常交易行为;非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标准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标准提高至20%;日内平今手续费提高至按平仓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十三;加强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未交易账户管理。
这种震撼到底到了怎样的程度?
尽管此前已三番两次出招,但胜利日小长假前夕放出这则消息,还是让整个市场为之震惊。市场人士纷纷表示“股指期货已经没有交易价值”、“股指期货功能基本消失”,诸多文章以“纪念股指期货”为话题进行回顾。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正是近期专家、学者、股民对期指持续不断的舆论轰炸,逼出了监管层的“自残”行为。那么这几项措施到底有多严重,让人震撼到什么程度呢?基金君这里先略作分析:
首先,“10手”限制,每天你不管开多单还是空单,开满10手之后就算违规。8月25日第一次出手的时候,这个数字是“600手”;8月28日第二次出手的时候,这个数字是“100手”,由此可见力度大到难以想象。一个股民每天买上10手股票也是常事,何况期货市场。此招让程序化、高频交易基本告别股指期货。对于规模稍大的机构来说,除了做套保不受限,10手限制使其在期指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失去意义了。
其次,40%保证金,在世界期货历史上都极为罕见。按照沪深300股指期货2965点的收盘价和40%保证金计算,一手保证金在36万左右,此前正常时期保证金是10%。原来可以做4手的钱,现在只能做1手,资金成本上升了4倍。那些刚凑够50万开户门槛的投资者,现在入场只够做上1手。另外,套期保值保证金提至20%,机构套保成本也大为提高。
第三,当日平今仓万分之二十三的手续费。“当日平今”即为俗称的“T+0”,粗略估算,“T+0”一次手续费为2000多块!即便是只做一手的投资者,对于如此恐-怖的手续费恐怕也已望而却步。而8月26日之前的手续费是万分之0.23,8月26日之后的手续费是万分之1.15,万分之二十三的力度大家可以体会吧。沪深300股指期货一个点是300块,投资者必须做对8个指数点,“T+0”才有赚钱的意义,如此一来,日内交易急剧下降几乎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有人想通过多开几个账户规避,那么“加强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未交易账户管理”也将堵上这个漏洞。
综上所述,想必读者都已看出,哪怕您仅是个刚够格的投资者,都已经觉得期指“没法做”了。下周一开市后的期指,应该再也不用为“抑制投机”而担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国股指期货,其实已经“废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渐成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种。
从理性上看,世界上任何一个交易所,都做不出如此堪称不可思议的“自残”举动。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压力迫使这个世界第一品种走到如此境地呢?
针对期指的惨烈“舆论战”
6月15日以来的大跌成为了期指命运的转折点。2010年4月16日期指上市后,沪深300股指期货经过5年的发展,基本做到了日成交量100-200万手,日持仓量20万手左右的大品种,用来衡量期指成熟度的成交持仓比也在5比1左右,已经逐渐向成熟市场靠拢。然而股灾的发生,引来了铺天盖地对于期指的指责,其中以刘姝威、叶檀、易宪容等非业内专家的声音最为响亮。当然,也不乏巴曙松等学者的反击,这其中尤以巴曙松的《股指期货,该责难还是该大力发展》为代表,论证了“股指期货市场始终自身多空平衡,没有给股市施加压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抛压。据统计,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货日均吸收的净卖压约为25.8万手,合约面值近3,600亿元,这相当于减轻了现货市场3,600亿元的抛压。”但这一研究公布后,依然遭致了网友们的猛攻。
也就是从6月底开始,由于融券通道关闭、个股大量停牌,期指相对于现货的“贴水”大幅增加,市场指责期指带动下跌的声浪逐渐增大。于是,期指“限制开空”等消息不断传出,外界也将此视为监管层应对舆论压力的动作。然后正是这些非常规的措施,引发了一些参与期指的长线、稳定资金流出,持仓量大幅减少,导致了期指成交持仓比的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为外界指责期指“过度投机”提供了佐证。而管控措施的进一步出台,又导致期指流动性的进一步消失,导致期指贴水进一步加大,贴水扩大又进一步加剧了非专业的人士的怒火,将之又视为期指“带动下跌”的证据。由此,期指市场陷入了百口莫辩的恶性循环,直至最后用异常惨烈的方式“自废武功”以求自保。
不论这场巨大的论战中谁对谁错,这一情景都将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史册。同样的事件,曾经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都发生过,并且都成为了后世研究的经典。
先看当年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1990年日本股市崩盘后,舆论纷纷谴责股指期货是下跌元凶,甚至有些学者专门出书论证股指期货导致股市下跌。在此压力下,日本对股指期货实行了提高保证金、征税、增手续费等系列手段,“废掉”了股指期货。不过随着日本股市步入长达20多年的熊市,后来的人们也逐渐看到了是泡沫破灭造成了股灾,对于期指的争议在1995年以后就逐渐褪去,但日本期指的市场已经被新加坡占据了较大份额。
而美国则是在1987年爆发的“八七股灾”之后,迸发出了对于股指期货的强烈质疑,以至于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出了《布雷迪报告》进行谴责,美国调查机构以卧-底形式进入期货公司调查。随着调查深入,以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国会作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米勒的独立调查完成,美国股指期货并未像日本那样遭受抑制,反而加快了发展步伐。
从历史经验看,各国股指期货发展,都经历了较大的磨难。中国期指市场能否躲过此劫,是像日本期指一蹶不振,还是像美国期指涅槃重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没了股指期货,我们将失去什么
股指期货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简称,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比如沪深300股指期货,就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进行指数交易的期货品种。投资者根据自己对股市的走向预期,报出不同的价格指数进行交易,如果认为指数会涨,便买进股指期货,反之则卖出。股指期货的最大作用,是投资者可以拿来做套期保值。
如果一个投资者看好格力电器(17.85 -1.87%,咨询),想要长期持有获取分红收益,同时又不想在大盘下跌中被迫止损抛售,他就可以做相应的股指期货空单,相当于给持股买了一份“保险”,这就是套期保值。对他来说,大盘下跌风险就被转移到了期指多头身上。很明显,运用期指套期保值的人,其实本质也是多头,而且其目的就是为了不卖掉股票。如果是一家机构运用期指做套期保值,那么也会有利于其长期持股,减少其在股灾中的抛压。这也是前述巴曙松研究的理论基础。
那么,在期指实质上“自残”以后,会出现哪些可能的后果呢?
首先,失去了套期保值这把“保护伞”的机构投资者,其行为将彻底回归散户化,财富管理能力将大幅下降。在股市中与散户完全一样追涨杀跌,接下去的市场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而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冲基金行业,也将因为失去工具而大幅萎缩。不少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理财产品的策略可能将不得不终止。从此绝对收益是路人。
沪上一家私募基金在6月中上旬对市场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大幅度降低仓位,只留下了极为看好的部分优质个股并进行了期指套保。由于准确的操作,该基金逃过了6月最初的暴跌。但是随后由于股指期货一再“限空”,该机构不得不在暴跌中大量抛售股票,引发了基金净值的大幅回撤也在事实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抛压。而就整个市场而言,面临这样局面的私募又何止一家。
因此有业内人士感叹,失去了股指期货,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都将倒退十年,回到完全“靠天吃饭”的时代。
其次,一个失去了“做空机制”的市场,可能会变得更加情绪化。从成熟市场来看,有做空机制,市场的意见能够得以更好的博弈,价格也会更快更高效地趋于真实。这种真实有时可能也是以泡沫提前一步被刺破为代价,对于情绪高涨的大众来说,也许难以接受。但是在灭掉期指这个“不配合者”之后,市场会不会迎来更为波澜壮阔的大涨和大跌,会不会恢复到从前从998点暴涨到6124点再暴跌回1664点的那种巨幅波动的市场环境?
而第三点,也是非常现实的一点是,期指是没有国界的。中国股指期货消灭了,新加坡、美国的涉中国期指可能会迅速发展壮大。对应国内市场的新加坡A50股指期货,已成为国内股指期货的首要替代标的。近期伴随着国内股指期货的“不断自残”,新加坡的股指期货倒是不断加强宣传,吸引内资出海交易。该做期指的继续做期指,只不过监管会变得更难了。只是,普通基民可能很难再有渠道分享这一“跨国”避险工具了。
股指期货简介
一、股指期货的基本概念
期货是与现货相对应的,是一种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产品或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合约。期货包括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的重要品种之一。
股指期货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简称,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到期后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比如沪深300股指期货,就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进行指数交易的期货品种。投资者根据自己对股市的走向预期,报出不同的价格指数进行交易,如果认为指数会涨,便买进股指期货,反之则卖出。
二、股指期货的基本作用
股指期货主要发挥风险规避、分散和转移作用。这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两个市场反向操作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有利于帮助投资者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
对整个市场而言,股指期货有利于化解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即发生系统性风险时,各种股票的市场价格会朝着同一方向变动,单凭股票市场的分散投资显然无法规避价格整体变动的风险。股指期货具有卖空机制,担心股票市场会下跌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卖出股指期货合约来减轻集体性抛售对股票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对冲股票市场整体下跌的系统性价格风险。
另外,股指期货由于采用保证金交易制度,交易成本很低,因此被机构投资者广泛用来作为一种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手段。机构可以利用很少的资金买入股指期货,从而可以获得股市上涨的平均收益,提高资金总体的配置效率。
三、股指期货的基本制度
(一)保证金制度
期货合约的买卖不需要付合约价值的全部金额,只要交纳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作为履约的保证。这一制度确保了期货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可以在化解风险方面提供更高的效率。2010年4月17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时,将保证金标准定为18%。考虑市场实际需求,经过几次调整,2014年9月1日起,保证金标准再次下调为10%,且设立最低保证金标准为8%,2015年4月新上市的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同样采用了这一标准。
(二)涨跌停板制度
对股指期货产品实行涨跌停板制度,上证50、中证500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均为上一交易日各股指期货结算价的±10%。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目前设置了每日±10%的涨跌停板,因此各股指期货产品均设置了与现货市场相同的±10%的涨跌停板幅度。
(三)持仓限额制度
持仓限额是指交易所规定会员或者客户对某一合约单边持仓的最大数量,通过设置持仓限额制度,交易所可以分散单个合约的持仓集中度,防范某些客户利用持仓优势操纵市场价格。
(四)大户报告制度
根据多个股指期货产品的情况,对大户报告制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通过采用分产品、多产品合并等不同形式的报告标准,细化报告要求,及时了解投资者在所有股指期货产品总体持仓的情况,做好风险的预研预判,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五)强行平仓制度
强行平仓制度是交易所在监测到会员或客户已经发生风险时采取的措施,强行平去会员、客户持有的股指期货头寸,以避免因市场波动而导致风险进一步扩大,防范出现股指期货严重违约事件,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初始阶段。
(六)强制减仓制度
强制减仓是当市场出现重大风险,如连续两个及两个以上交易日的同方向涨跌停等情况时,为迅速、有效化解市场风险,防止会员大量违约而采取的措施。
四、股指期货的发展历史
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发展历程来看,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1982年全球首个股指期货在美国上市。经过30多年的发展,股指期货成为国际上成熟的金融期货产品,全球已有股指期货产品400多个,这已经成为现代资本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各个国家都将发展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市场,作为国家金融战略来考虑,通过占领金融领域的“制高点”,维护本国金融安全。
我国在2010年4月16日上市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在2015年4月16日上市了上证50、中证500股指期货。
五、中国为何需要股指期货
(一)加强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股票市场内在稳定机制,抑制单边市场。在一个缺乏对冲工具的市场,投资者只能通过单边做多才能盈利,市场无法在多空双方的平等博弈中实现平衡制约。股指期货提供的双向交易和风险对冲机制,有助于平抑股市频繁、大幅波动,是市场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之必需。
(二)提供避险保值工具,抑制财富剧烈波动,有效保护各类投资者利益。股指期货具有流动性好、交易便捷和冲击成本低的特点,面对市场风险,投资者能够灵活运用避险策略,采取套期保值操作。推出股指期货,提供市场避险工具,成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最好的制度性措施。
(三)推动长线资金入市,积极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有了股指期货这一避险工具,机构投资者采取套期保值操作,稳定经营业绩,从而吸引更多长线资金进入。
(四)倡导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培育先进市场文化。通过股指期货进行避险,有助于改变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氛围,改变热衷炒作题材股、重组股的习惯,营造避险文化,让投资者深刻领会到“上涨也有风险、下跌也是机会”,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培育股市先进文化。股指期货保证金提高了,手续费涨了,股指期货悲壮自残让人惊呆,怎么办呢?现在管理层又在强关配资端口,国内股指期货已经名存实亡!散户已经被挡在顾指期货门外!
⑧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有哪些
自1990年中国股市开门营业,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暴涨暴跌的“对称美”而展现的。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
(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
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1500点成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顶”)。6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频繁的三轮暴涨暴跌。
(1)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二)中国股市第二阶段:10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9年)
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国股市再次站上1000点,这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标志,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股市的收盘指数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点之上。尽管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击穿1000点大关,但当日股指仍顽强地收在了1000点上方。
从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第四轮暴涨暴跌,其主要标识性意义是:这一轮暴涨暴跌奋力冲破了1500点的历史“箱顶”,并将1000点的“价值中轴”变成了新的市场“箱底”。
(4)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5年牛市累计涨幅超过300%!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199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这是中国股市20年唯一经历过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
(三)中国股市第三阶段:15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3年)
200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从千点上方重新整固、重拾信心,再次揭开中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第五轮暴涨暴跌序幕。
(5)第五轮暴涨暴跌: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底部的正式确立。
2005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附近启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
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2007年8月23日,大盘首次站上5000点大关。
2007年10月15日,大盘首次站上6000点。次日便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大盘在6000点之上仅站了三日即调头向下,这标志着本轮牛市的正式终结。
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至2007年10月16日,只花了整整10个月功夫;然而,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上证综指从6124点狂跌回2245点,正好也只花了整整10个月的功夫。这是中国股市真正意义上的暴涨暴跌“对称美”!
不过,事情远还没有结束。2008年10月28日,中国股市继续暴跌至1664点,这才探出本轮熊市的绝对底部!有人说,从6100点倒过个,跌至今天的1600点,应该差不多了;但也有人说,至少还要跌破1500点,更有甚者,有人预测本轮熊市还要跌至1200点或是重试1000点的底部。所幸这一切都只是少数人的臆想或悲观。
1664点,真的打住了!这一重大信号的伟大意义在于:它标识着中国股市终于确认了1500点的历史新“箱底”;1500点终于筑成了中国股市的万里长城!
(四)中国股市第四阶段:新的价值中轴在哪里?2000点或3000点?
1500点是中国股市未来市场的“箱底”,牢不可破!那么,未来三五年内,中国股市的价值中轴究竟在哪里?再次跨越6124点的历史高峰还需要等待多久?它会重蹈日本股市20年不能跨越4万点历史高峰的“覆辄”吗?或是它会重走NASDAQ十年不能超越5500点的历史高峰的老路吗?中国股市20年的日K线图可能会给我们某种启示、某种灵感,或是某种答案。最后参考:笔者妄加预测,2010年中国股市将在2000——4000点之间震荡徘徊。在未来三年,中国股市可能不存在真正牛市!主要依据基于如下三大背景因素:
第一,2010年,中国股市将真正步入“全流通”时代,随着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暴涨暴跌的“对称美”将逐渐淡出。更何况,花三年时间固本培元,重拾旧山河,再次积蓄能量,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第二,节能减排目标将扼杀“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扩张,“两高一资”行业的央企与国企利润增长将会大打折扣。传统GDP挂帅、GDP高增长将不再灵验,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中艰难寻找!经济增长质量目标将全面取代单纯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第三,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明年银行业将步入整固期。一方面,银行自身要“充电”,需要第二次借力股市,增发充实资本金;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在银行信贷天量扩张受限的形势下,趁机扩张资本市场,加速股市扩容,这是创业板与中小板快速扩容的天赐良机!这可以大大缓解中国企业传统而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信贷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