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D轮融资完成,威马欲做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
威马D轮融资已经完成,上汽领投,融资规模预计为50亿元人民币。
而抢滩“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对威马来说意义重大。有相关人士分析:“作为科创板的新能源第一股,上交所会有更大力度的支持,估值也会更高一些。”
相比于“自主一哥”吉利汽车拟在科创板上市的动作之快,威马汽车就慢了许多。9月1日吉利汽车正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科创板挂牌上市,或将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另外,9月9日,威马汽车官方发布Ideal4全新科技战略,同时携手高通、网络等知名企业欲打造“人-车-环境”相互融合的智能科技生态圈。而此举也被外界普遍认为,威马是在强化自身科技属性,为在科创板上市做准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万润新能会破发吗
万润新能会破发。
2022年9月29日,万润新能登陆科创板首日即遭遇破发。本次万润新能破发更多的由于当前市场情绪所致,而非定价问题。如果觉得发行价高了,不认购就可以了。投资有风险,打新当然也有风险。
万润新能的网上弃购率为20.64%。这部分将由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包销,万润新能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是东海证券。再加上本身东海证券也参与了战略配售,参与主体为东海证券创新产品投资有限公司。
万润新能新股首日破发
万润新能是一家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涵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锰酸锂正极材料等。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统计和分析,2019年、2020年,万润新能市场份额位于行业第三位。
由于其市场占有率、近两年业绩的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行业景气度的提升,万润新能在询价阶段受到机构追捧。
⑶ 已融资230亿人民币,威马有望成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威马延迟了一年多的D轮融资,终于要见到实质性的成果。
有接近威马的人士此前向“汽扯扒谈”表示,“目前威马D轮融资的领投机构已经确定,预计融资规模在50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美金,D轮融资完成后,威马汽车将登陆科创板。”近期,该人士也向“汽扯扒谈”透露,“威马的D轮融资比较顺利,最晚在10日之前就能够发出公告”。
相比于美股“御三家”,在国内上市的威马,对于投资人的保障更加直接和稳妥。如果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新能源第一股,那么对于投资者的诱惑力是相当大的。如何赢下这一关键时刻,还需要威马的不断努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哪家公司钴酸锂销量连续三年行业第一,还供货比亚迪 宁德
今年7月12日,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汉EV、汉DM上市。这款车型因搭载通过了“针刺测试”的刀片电池而备受瞩目。
近日,一家为比亚迪提供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公司意欲冲刺科创板。
这家公司来头不小,堪称锂电材料行业的“一方豪强”。在筹备IPO的过程中,它还获得了盛屯矿业、天齐锂业这两家上市公司的资金支持。
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两家,分别是创业板的当升科技(300073.SZ),和科创板上市的容网络技(688005.SH)。
8月初,同样是做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厦钨新能走进了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队列当中。这次冲刺IPO,厦钨新能期望筹集到15亿元资金。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厦钨新能募投项目(来源:招股书)
厦钨新能的全名是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厦门钨业(600549.SH)下属的电池材料事业部。2004年,该部门开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并于2016年12月独立运行,成为厦门钨业下属子公司。
九位发起人,三家上市公司
厦钨新能股份制改组的时间是2020年4月16日,9位股东是发起人,包括厦门钨业、宁波海诚、国新厚朴、冶控投资、福建国改基金、闽洛投资、天齐锂业、盛屯矿业与金圆资本。
其中,厦门钨业作为控股股东共持有11564.96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1.29%。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厦钨新能主要股东
厦门钨业主营业务涵盖钨钼等有色金属、稀土、电池材料等领域。早在2002年11月,已经完成了上交所主板上市。
这一次筹划分拆主业清晰的厦钨新能在科创板上市,有利于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
除了厦门钨业之外,厦钨新能的主要股东当中,还有天齐锂业(002466.SZ)和盛屯矿业(600711.SH)两家上市公司。
2019年3月11日,厦钨新能的前身“新能源有限”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天齐锂业和盛屯矿业分别以8.82元/股的价格获得了厦钨新能566万股股份,分别持股3%。
天齐锂业的主营业务是锂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盛屯矿业的主营业务是对矿业、矿山工程建设业的投资与管理,都与锂电池材料行业直接相关。
这么多有实力的投资基金和上市公司看好厦钨新能,那么厦钨新能的主要业务的经营情况又如何呢?
钴酸锂市占率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厦钨新能的主要产品包括钴酸锂、镍钴锰(NCM)三元材料。
2019年,厦钨新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以9.92%的市场份额居于国内行业首位。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其中,钴酸锂正极材料出货量排名第一,国内市场占比达到33.23%。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钴酸锂正极材料原产地,厦钨新能也成为了钴酸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世界第一的公司。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另外,公司NCM三元材料出货量处于国内前五位,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厦钨新能主营业务收入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34%,2018、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9亿元。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来源:厦钨新能招股书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厦钨新能利润数据
最近三年一期,公司钴酸锂销售收入分别为31.25亿元、48.10亿元、44.01亿元和24.4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5.52%、69.13%、63.59%和79.86%。
消费电子市场是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的“萌发领域”,钴酸锂是消费电子3C产品的主流正极材料。在3C锂电池领域,厦钨新能与ATL、三星SDI、村田、LGC、欣旺达、珠海冠宇及比亚迪等知名电池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而在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与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及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保持了稳定的合作。
不过由于下游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头部客户的发展进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厦钨新能。
头部客户成为关键
在厦钨新能的众多客户当中,ATL为全球3C锂电池龙头企业,其在中国的产值占比超过40%。
报告期内,厦钨新能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8.28%、93.12%、91.30%和89.56%。
其中,ATL一家的销售收入贡献就已经超过了一半以上,比亚迪作为第二大客户在2018年、2019年的贡献也在20%以上。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来源:厦钨新能招股书
风云资本界注意到,2017年到2018年,ATL还是厦钨新能的第一大供货商,采购金额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从25%下降到15%。直到2019年,ATL才退出了前五大供应商的名单。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厦门钨业送子上市,钴酸锂市占率世界第一,牵手ATL比亚迪松下
同时,通过前五大供货商名单,也看到了股东天齐锂业之前也是厦钨新能的重要货源之一。
招股书披露,2019年之后,厦钨新能与天齐锂业由直接采购转为通过建发股份(600153.SH)下属物流供应链企业厦门建益达有限公司作为中间商的间接采购。
另外,在2017年、2018年的主要供应商中,腾远钴业是厦门钨业的参股公司。
在“叩门”科创板之前,厦钨新能持续降低了关联采购的比例,最近三年一期,向关联方经常性采购商品、接受劳务规模分别为5.13亿元、7.51亿元、3.11亿元、1.05亿元,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例为13.95%、11.89%、4.84%、3.83%,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⑸ 千余员工临门补缴公积金,博力威谋登科创板,研发投入低于同行
浪潮涌动之下,广东博力威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力威”)拟登陆科创板上市。虽然营收近年来持续增长,不过博力威却面临着市占率持续下滑的窘境。
不仅如此,相比同行业规模更大的竞争者,博力威的研发投入也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而这或许意味着,博力威的市场占有率或难有改观。
研发投入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作为锂电池制造大军的一员,博力威主要生产轻型车用锂电子电池,而这也是该公司拟募集资金投入最大的项目。
招股书显示,此次冲刺科创板IPO,博力威拟募集资金4.4亿元,其中将有3.16亿元投入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建设项目,占比超过70%。
不过,随着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参与者的增多,博力威在此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3.21%、12.36%和8.09%。
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也是博力威营收的主要来源。招股书披露,2017年至2019年,博力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实现的营收分别为2.38亿元、4.17亿元以及4.41亿元,占比分别为35.44%、47.25%以及46.6%。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持续下滑,博力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的营收增速放缓极为明显。2018年,其同比增速高达74.83%;而在2019年,其同比增速骤降至5.82%,几近停滞。
这一变化既与锂离子电池市场竞争饱和有关,更与博力威自身的研发投入关系密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从349亿美元增长至450亿美元,不过增速却从23%大幅下降至9%。
行业增速下滑的背后,市场份额向规模型头部企业集中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LG、松下、和三星位居2019年全球锂离子电池业务收入排名前三位;在国内,亿纬锂能和鹏辉能源分别排名第五和第七。
博力威则远在青山外。博力威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该公司目前在锂离子电芯领域的市场地位与上述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在研发能力上,博力威与同行同样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距。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博力威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917.38万元、3702.4万元以及4566.1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2%、3.89%和4.45%,2020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至3.8%。
三家可比上市公司同期的平均研发费用率则分别为4.9%、5.3%以及5.6%。2020年上半年则进一步上升至6.01%。
事实上,研发投入的不足,也让博力威对外部采购颇为依赖。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博力威锂电池电芯外部采购的比重均维持在70%以上。
外部采购比重居高不下,无疑对博力威的市场竞争力提出了考验。这一点,在博力威经营现金流上体现得尤为显眼。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博力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97.25万元、-1446.12万元和4743.04万元,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低于净利润。
上述年间,博力威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344.82万元、6322.19万元以及7007.42万元,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局面。
净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入的不匹配,无形之中制约着博力威的经营水平。
1200余员工未缴公积金
成立于2010年的博力威已走过10个年头。
10年间,实控人对博力威的控制有增无减。招股书显示,博力威实际控制人为张志平、刘聪夫妇,两人分别直接持有博力威26.5%和6.67%股份。
此外,张志平、刘聪夫妇还通过昆仑鼎天持有博力威56.33%股份,通过博广聚力持有博力威5%股份,通过乔戈里控制博力威5%股份。综合计算,张志平、刘聪夫妇可实际支配博力威的股份表决权比例高达99.5%。
不仅如此,张志平、刘聪两人分别担任博力威董事长和副董事长职务。
博力威也在招股书中直言,该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如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或其他方式对公司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决策、人事安排、关联交易和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施加不利影响,将有可能损害公司及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
一股独大的“夫妻店”,使得博力威员工权益保障或成空谈。
招股书显示,2017年和2018年,博力威员工总数分别为1172人和1418人,而在此期间,该公司有大量员工的五险一金处于未缴纳状态。
其中,2017年和2018年间,博力威包括社保、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的五险未缴纳人数分别有500左右和600余人。而在住房公积金中,未缴纳的员工分别为1123人和1294人,占其2017年和2018年员工总数的95.82%和91.26%。
这无疑给博力威节省了一大笔费用。2017年和2018年,博力威的应付职工薪酬总额分别为1230.57万元以及1392.67万元,而在2019年则增长至2063.91万元。
事实上,正是在筹谋科创板上市关键期的2019年,博力威开始“紧急”为员工补缴社保。招股书显示,这一年,博力威未缴纳社保、医疗、生育、失业四险的人数大幅下滑至100人,未缴纳工伤险的员工也下降至86人。
与此同期,其未缴纳公积金的 员工则 从1200以上骤然降至217人。
对于2017年和2018年大量员工未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博力威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大部分员工系自愿放弃缴纳。匪夷所思的地方在于,这些自愿放弃缴纳的人,为何又在2019年选择缴纳五险一金?
博力威“自愿”的说法,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同吗?
⑹ 动力电池第一股诞生!
3月31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第9次审议会议结果,同意孚能科技首发上市,即将成为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动力电池企业。
招股书显示,孚能科技拟公开发行普通股不超过2.14亿股(不含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等费用后,拟募集不超过34.37亿元,主要用于年产8GWh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孚能镇江三期工程)和补充运营资金项目。
?
近日,孚能科技表示,疫情期间,公司及主要客户、供应商的生产经营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相比正常进度有所延后,下游客户受延期复工的影响,对公司的产品采购及合作研发也相应延后。预计将导致一季度出现收入大幅下降、产量减少及费用开支明显增加的情况,进而将对全年经营业绩情况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在生产方面,截至3月13日,孚能科技的复工率已超过90%,复工初期,主要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相对偏低,公司已经结合下游需求的情况、原材料备货情况,适时调整了生产计划,以尽量降低疫情对生产的影响。
在销售方面,疫情期间,下游客户的生产及销售活动放缓,可能导致其未来削减订单数量或推迟订单下达时间。此外,由于疫情对终端汽车消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预计将导致汽车销量下滑,整车厂相应减少未来的采购订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科创“独角兽”连遭上交所“拷问”:估值百亿,全靠财技
作者|韩蕾
来源|野马 财经
走的快不是本事,走的稳才是能耐。
随着科创板开板的日渐临近,截至5月31日,共有112家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已被受理,其中处于已问询状态的有94家。
而在这些被问询企业中,一家名为宁波容百新能源的公司(下称:宁波容百)走在了“前列”。近日,它已经回复了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
首席科创官注意到,作为目前估值已过百亿的首批科创板申报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新能源生产商,宁波容百的前五大客户当中不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类知名公司。
可正是这样一家自带光环的科创企业,在第一轮问询中却被上交所连发了60个问题,成为了首批受理企业中被发问最多的公司;在第二轮问询中,上交所又对宁波容百有关“核心技术”“前五大客户”“经营性现金流”“应收票据”等方面再次进行了“灵魂”拷问。
说到宁波容百,不得不提到的是A股上市公司当升 科技 (300073.SZ)。这家公司不仅是宁波容百的竞争对手,还和公司的董事长白厚善有着不解之缘。若说宁波容百脱胎于当升 科技 ,这话也不为过。
1992年,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成立了一个课题组,白厚善就担任组长,这也是当升 科技 的前身。2001年,当升 科技 改制成功,并开始进入锂电正极材料行业。在白厚善的带领下,当升 科技 日益发展,并在2010年4月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了锂电正极材料行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首发上市之时,白厚善持有505万股当升 科技 股票,位列第四大股东,后经转增等,其持股曾超过1000万股。不过,随着公司业绩的下滑,白厚善在公司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
2013年7月,白厚善向当升 科技 递交了辞职申请,离开了这家自己工作了20多年的公司,并在随后陆续套现所持有的股份。
一位业内人士对首席科创官透露,因一些人事原因,白厚善算是失意离开当升 科技 的。
没过多久,白厚善便消失在了当升 科技 前十大股东之列。不过,在2014年第三季度,也就是他辞职一年后,白厚善逐渐运作新的平台,通过增资和股权司法拍卖,他取得了金和锂电的控制权。
据悉,金和锂电的原大股东金和新材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常规产品及前驱业务,在2016年10月,金和新材因逾期债务纠纷,所持有金和锂电的少数股权法院执行了司法拍卖。
而这家名为金和锂电的公司,正是宁波容百的前身。
在全盘接受宁波金和锂电后,白厚善凭借在当升 科技 的运作经验和业内资源,在宁波容百的资本运作上,白厚善显得驾轻就熟。天眼查数据显示,申请科创板前的短短4年时间内,宁波容百共进行了4轮融资,其中包括阳光财险、长江证券等。
与此同时,公司的业绩也不断向好。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9亿元、18.8亿元和30.4亿元,增长率均超过50%。
除了靓丽的业绩水平、众多资本的加持外,想必更让白厚善欣慰的是曾经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当升 科技 “老人们”也愿意围在自己的身边。
招股说明书显示,当升 科技 原生产厂长张慧清、原人力资源总监姜慧、原营销工程师刘德贤都是宁波荣百的员工。
同业跳槽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在二次问询中称“宁波容百是否存在来源于当升 科技 的资产、技术、研发成果等”。宁波容百表示,公司的产品定位、开发进度及产品结构与当升 科技 存在显著差异。
说到技术,宁波容百在投入上似乎并不大方。
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研发费用金额依次为0.32亿元、0.77亿元和1.2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依次为3.59%、4.10%及3.94%,均低于厦门钨业、当升 科技 等同行业公司;同期公司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也逐年下降,2018年占比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对此,宁波容百称是因为公司规模快速扩大所致。
不过,更让首席科创官好奇的是,宁波容百的核心团队中,竟然有两个韩国人:李琮熙和刘相烈。另外,旗下还有JS株式会社、韩国EMT株式会社等公司。
当然,中韩技术团队也引起了上交所的注意,并对宁波容百就“核心技术人员是否与以前任职单位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其主要成果是否涉及职务发明,是否存在侵害发行人或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情形”进行了问询。
在回复函中,宁波容百表示“因中韩两国市场环境、技术路线存在差异,李琮熙在公司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与在韩国公司差异较大,故不存在侵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情况”而另一位核心技术人员“刘相烈在公司主要从事研发管理工作,未形成职务发明”。
既然两国技术差异这么大,高薪聘请韩国人员真的能起到实质性效果吗?而更有意思的是宁波容百还在招股书中提示了,未来可能会面临行业竞争带来的核心技术泄密,以及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
对于这一风险到底是针对谁提出的,首席科创官联系了宁波容百相关人员,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依赖大客户,17亿应收支撑利润
招股说明书显示,宁波容百的大客户应收款数额比较多,而且存在一些关联性。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的净利润约为556万元、2723万元、2.1亿元,三年翻了38倍;与此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余额也不断攀升,分别约为3.3亿元、8亿元、11.4亿元和9799万元、1.66亿元、6.72亿元。如此数据,很难说是业绩贡献了利润,还是应收支撑了利润。
除此之外,首席科创官注意到,自2016年起的三年间,宁波容百的第一大客户均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力神),这家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占宁波容百当期营收比例均超过20%。另外,公司2018年的第二大客户比克动力占比比例也达到12.07%。
也就是说,两者合计贡献了宁波容百三分之一的营收,说是公司业绩的“铠甲”也不为过。
可“铠甲”也是宁波容百的“软肋”。上交所在问询中就注意到,“天津力神不仅是宁波容百的第一大客户,同时也是公司2017年第二大供应商。并且,天津力神的应收款项还存在部分逾期的情况。”因此希望公司和保荐机构对此进行说明。
在回复函中,宁波容百称为应对原材料上涨压力,上述问题的确存在。并且,天津力神在向公司销售原材料的过程中还采取了冲抵公司对其应收货款的方式。2016年至2018年,宁波容百对天津力神方面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353万元、2.2亿元及1.7亿元,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约为68万元、1102万元和856万元。
换句话来说,就是宁波容百向天津力神买原材料,加工完产品后再卖给天津力神,自己就赚一个加工钱,对方不仅拖款,还要把原料费给扣了,可见宁波容百在上下游中的话语权并不强。如果说天津力神好歹是国有控股公司,付款慢但还是有希望的话。那第二大客户比克动力,存在的风险或许就有点高。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宁波容百对比克动力的应收账款余额约为2.16亿元,且期后回款比例仅有44.96%;同年,比克动力还有一笔对宁波容百180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无法兑付。因此,上交所提出质疑,请会计师“核查是否存在使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应收票据进行融资的情形”。
在二次问询中,上交所注意到,“长信 科技 (300088.SZ)对其持有的比克动力长期股权投资在2018年度计提了减值准备。”据长信 科技 的年报披露,比克动力的净利润由2017年的5.5亿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7775万元。
对于第一债务人业绩的恶化,宁波容百并没有那么担忧,其在回复函中称“2018年比克动力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且在与公司的合作过程中目前仍在还款。由此,公司就比克动力应收账款未列为单项重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不过,天眼查显示,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共进行了8次开庭。除了一起竞业限制纠纷,另外7次都是合同纠纷,且大多数是由于下游企业拖欠货款。
一方面,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激增让企业利润有所增长;另一方面,这显然对公司的资金链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在此次科创板募资中,除了建立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外,宁波容百还需要筹资4亿来补充运营资金。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2018年,宁波容百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均为负数,分别为-6287万元、-6.38亿元和-5.43亿元。对比同行业公司,现金流持续三年为负的只有宁波容百。对此,宁波容百在回复函中解释称“现金流情况不同主要是由于利润规模、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等因素所致”。
与此同时,宁波容百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常年为负。这意味着,公司需要大量筹资来维持现金流的平衡。
首席科创官发现,近年来,宁波容百的主要融资途径并非借款,而是“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也就是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的资金。
正是这样一家财务数据“走钢丝”的公司,在2018年6月,由金沙江资本领投的融资中,投后估值达到101亿元,堪称锂电池领域的“独角兽”,而目前当升 科技 的市值也不过百亿上下。
对此,部分业内人士对这头百亿的独角兽很不理解。一位电池业内人士对首席科创官说:“宁波容百走的是从硫酸镍到三元前躯体再到三元正极材料的技术路径,处于整个产业的中游,在定价权上毫无优势可言,在技术上也无过人之处。”
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从宁波容百的路径来看,会陷入到厦门钨业、当升 科技 、杉杉能源和万向新能源等同行业的竞争体系中,依照现在宁波容百的实力来看,根本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与有实力的同业厂家产生竞争。
因为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其占营收80%以上的产品三元正极材料毛利率分别只有13.95%、15.74%和18.21%,而同期行业平均水平却分别达到了16.37%、19.3%和15.98%,可以看出,2016年和2017年其主营产品的毛利率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也只有2018年才有所赶超。就此来看,“容百 科技 的产品在行业中并不具有太大优势的”。
除了当升 科技 外,杉杉股份也是宁波容百列举的同行业可比公司,且杉杉股份的子公司杉杉能源在三元正极和正极材料上的产能均高于宁波容百。2018年,杉杉股份以234亿元的资产、88.5亿元的营收、12亿的利润远超宁波容百,总市值也不过134亿元。
对于估值的疑问,首席科创官多次联系了宁波容百并发送求证邮件,对方称会告诉领导通过邮件回复,但截止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在招股说明书中,宁波容百多次提到,自己的产品是“全球领先”、“最早推出”、“世界三元正极材料的第一梯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应用”……对于这些描述,上交所也提出了质疑,请公司“结合细分行业技术发展情况等判断,相关表述是否真实、准确、客观”。
当然,公司不会自己打脸,在回复函中肯定是说这些描述都是妥妥的。那宁波容百到底生产的是什么神仙产品,能让资本另眼相看,还有勇气冲刺科创板呢?
在招股说明书中,宁波容百称自己的主要产品为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简单理解就是电池正的那极里面的材料,由三种物质构成。基于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等优势,三元正极材料已成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而锂电池正是现在打的火热的电动 汽车 的重要部件之一。
可是现在生产锂电池的厂商多了去了,宁波容百凭什么说自己领先?
宁波容百在招股说明书和回复函中描述,国内市场对于NCM811的需求较为旺盛,但受制于产能供给不足,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况。而除容百 科技 外,国内仅有当升 科技 、天津巴莫、杉杉能源等少数厂家实现NCM811量产。正因为自己生产的不是普通的三元正极材料,因此和同类上市公司没有可比性,估值当然不能一样。
NCM811真的这么厉害吗?的确,无论是电池成本还是续航里程上,这一产品和传统产品相比都具有比较优势。但首席科创官在查阅资料后发现,高镍三元电池最大的问题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唐仲丰就在自己论文中提到,高镍三元的循环性能、安全性能、储存性能较差,阻碍了三元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除此之外,正极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往往是影响电池热失控的关键因素,其中镍含量越高,热稳定性越差。在实验中和其他材料相比,NCM811的热稳定性较差,同时伴随着放热量的急剧增加。
另外,除了热量的影响,高镍三元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更大,因此更容易由微裂纹扩展而导致材料失效。
近年来,特斯拉等电动 汽车 自燃或爆炸的现象层出不穷,据媒体统计,过去三个月特斯拉Model S已经出现了多起自燃事件。另外,工艺处于领先地位的韩国两大电池巨头LG化学和SKI都将推迟量产高镍NCM811电池的计划。
你觉得未来NCM811真的能助宁波容百走上光辉大道吗?除了安全问题,也许老板得先想想17亿的应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