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科创板有退市风险吗
投资股票,面对风险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股票知识,我们才能在炒股时避免一定的风险获利.那个科学创造板有退市的风险吗?以下是边肖的介绍.
科学创造板股票有退市风险,而且这个退市制度比主板严格.总的来说,如果科学创造板的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告的话,和主板的股票一样,加上ST的前缀来区别亩卜.因此,我们在炒科学创造板股票时,遇到这样的股票需要警惕.这样的股票和主板一样有退出市场的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创业板股票退市后,与主板、创业板股票退市规则基本一致,但存在一些不同之处.首先,科学创造板退出市场的股票交易量低于旁耐模一定运缓的指标退出市场,其次,科学创造板的股票财务低于一定的指标也退出市场,最后科学创造板的股票在信息公开、股东总额或股票分配发生变化时也退出市场.
因此,科学创业板股票的退市制度实质上比主板等其他板块严格得多.我们在参加炒股时要小心.业绩没有问题的人,没有成交量的人,有问题的话就不会犹豫停止损失.
『贰』 科创板股票是否有退市风险
科创板股票是存在退市风险的。
上交所也发布了关于科创板的退市细则。不仅对股票在成交量、收盘价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还新设了对于市值指标的考核。相对其他主板来说,科创板的退市制度是最严格的。直接取消了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机制,退市时间缩短为两年,第一年不达标即ST,这也是为了避免‘空心化”企业长期滞留和扰乱市场。像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上市公司就会被上交所终止股票上市。还有,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的、连续20个交易日股东数量均低于400人的,也会被上交所终止股票上市。以及连续120个交易日实现的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200万股的上市公司,同样会被上交所终止股票上市。除此之外,如果企业如果出现了严重扰乱市场的行为,也是会被上交所退市的。而存在退市风险的股票也会被标注上“ST"的标记。
【拓展资料】
科创板个股被实行退市后,它和主板、创业板的个股退市规则基本一致,但是存在着几个不同的地方。首先是科创板退市个股交易量低于一定的指标会退市,其次是科创板个股财务低于一定的指标也会被退市,最后也是比较重要的是科创板个股在某些信息披露、股本总额或者是股权分布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被退市。
科创板实施了较为市场化的退市机制,同时不再设退市整理期。就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退市是资本市场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科创板的退市制度与现有板块的退市制度相比,更多地体现出市场化的特性,投资者尤其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特征:
首先,主板的退市主要看财务指标,科创企业不会因为单纯的财务指标而退市,但如果科创企业是因缺少业务导致亏损,则可能会被退市。
其次,科创板企业退市引入了市场化指标,科创企业上市后连续20个交易日或一段时间市值低于一定标准,表明市场并不认可企业的投资价值,则也会被退市。
再者,科创板的退市程序更严格,现有主板市场的退市周期较长,科创板企业均为直接退市,不再设退市整理期,企业退市后要再上市还可通过上市注册程序进行申请。
『叁』 云从科技率先闯关科创板:抢先占领AI操作系统高地
佚名
科技 创新没有坦途,但中国必须也必将实现突破。
在火热的AI(人工智能)赛道上,独角兽们的上市竞速终于有了结果。7月20日,云从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从 科技 ”)正式在A股科创板过会。
云从 科技 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周曦出身于中国科学院,公司由中国科学院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孵化而成,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致力于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和各个行业智慧化转型升级。
云从 科技 招股书显示,2021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05.70%。最近三年总营收近21亿元人民币,营收从2018年的4.8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7.51亿元,客户数量从324个增长到1264个。
另外有两个向好的数据显示,云从 科技 的资产负债率在逐步下降,由2018年的49.03%下降至2019年的20.63%,并进一步下降到2020年的18.12%,同时毛利率从2018年的21.7%提升到了2020年的43.5%。
招股书显示,云从 科技 营收增长最快的是毛利率较高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占收入的比重从2018年的6.41%持续增长到2020年的31.50%。
海通国际研报认为,云从 科技 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赋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应用场景。公司通过和垂直领域重点客户的紧密合作,使场景化数据不断优化算法,深化行业智能化需求理解,以此达到高客户黏性。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稳定的行业增速,无疑将为云从 科技 的商业化进程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推动公司稳定成长。
从研究院到云从 科技 :如何更好解决人机交互
周曦,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曾在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微软雷德蒙总部研究院、NEC美国加州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2011年,周曦在多个研究机构的支持下,创建了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多媒体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专注于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理论与产业应用研究。这一段经历为此后周曦创建云从 科技 打下基础。
2015年,周曦率领团队成立了云从 科技 。在创立之初,周曦就开始思考人与机器智能的关系,如何更好地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最初的想法是人类和机器必须建立共同的语言体系,人机之间相互改变可以成为良师益友,最后人机之间有 情感 投射,而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是人机交互的视觉入口。与此同时,云从 科技 还成为人脸识别远程开户国家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单位,并且参与人工智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
早在2018年,周曦就前瞻性地指出,从一个AI平台企业,到带动整个产业,再到建立整个生态需要经历学术研究、行业验证、商业落地、行业平台、智能生态的五步走。云从 科技 想要布局的生态是要做到能够闭环,能够实战,能够全面助推,解决全方位问题。
成立6年以来,云从 科技 逐步确立了两大重点业务板块,一是人机协同操作系统,通过对业务数据、硬件设备和软件应用的全面连接,把握人工智能生态的核心入口,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人工智能服务;二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赋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等应用场景,为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
其中,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中的智慧金融领域已覆盖六大国有银行在内超过 400 家金融机构,智慧治理领域已服务于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政法、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智慧出行领域已在包括中国十大机场中的九座在内的上百座民用枢纽机场部署上线,智慧城市领域已在广州、四川、湖南等多地建设“数字基座”标杆项目。
根据招股书,云从 科技 根据目前在手订单以及对未来业务的谨慎预测,预计未来5年(2021年~2025年)营业收入规模分别为12.01亿元、19.10亿元、25.42亿元、32.59亿元和40.6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64%。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深度观察》报告,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约1565亿美元,增长12%;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3100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2022年国内AI核心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573亿元,复合增速58%,产业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有目共睹的是,人工智能近年来从基础支撑、技术驱动再到场景应用都日渐成熟。业界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板块今年有望在政策红利和产业成熟度驱动下快速发展。
抢占人机协同操作系统高地 商业前景广阔
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为何成为云从 科技 的重点发力方向?云从 科技 方面指出,所谓人机协同,是指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语音、动作等方式与机器进行交流,融合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共同完成特定工作的过程。云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简称CWOS(Cloudwalk Operating System),是运行在通用操作系统或云操作系统之上,提供人机协同相关算力、算法和数据管理能力和应用接口的底层软件系统。
简单来说,在ToC消费领域,微软Windows、苹果iOS、谷歌Android三款外资企业的操作系统占据全球市场。而AI领域面向ToB业务,AI行业操作系统具有更高、更强的专业特征和要求,因此对于深耕行业操作系统赛道的公司而言,拥有持续生长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商业空间。
赛迪咨询研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向纵深处发展,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是AI生态大脑和能力输出的基础,将在AI生态体系构建中占据入口的核心价值,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空间。随着云从 科技 在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方面的持续投入,软件能力将进一步凸显,有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推动商业化步幅进一步提速。
在此过程中,拥有优秀技术闭环与行业经验的人工智能企业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AI行业也将经过三波浪潮的发展趋势。第一浪,即以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单点技术为主,第二浪以多点技术闭环与AI工程化为主,第三浪以平台生态化为主。
2020年,云从 科技 自主研发的首款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亮相。它能够兼容传统操作系统与AI操作系统,分别与硬件、软件解耦,占据了第二浪发展的技术先机。而对于未来,云从 科技 将聚焦人机协同的核心人工智能落地战略,赋能全产业链生态发展。
云从 科技 认为,“可持续的人机交互、可信赖的人机融合并最终实现可期待的人机共创”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和目标。智能技术发展的目的是更好地辅助人类而非取代人类。
谈及竞争,云从 科技 表示,从IBIS(集成生物识别平台)开始,公司一直致力于占据行业入口,通过可扩展、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深耕行业,占据金融、安防、出行、商业入口,目前通过操作系统占据第二、三浪的入口,并且通过操作系统打造开放的第三方生态。因此,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拥有广阔的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3月,国家相关会议就指出,“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析的智能经济形态。”人和机器协同正成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云从 科技 作为抢先布局者,有望率先抢食到AI市场红利。
『肆』 2021年发审委暂缓首例再闯IPO 林华医疗供应商迷雾何解
导读:在2021年3月4日召开的这场证监会2021年第26次发审会上,虽然除了林华医疗外,还有另一家公司也将在其之后上会受审,但正因为有上述的种种,林华医疗的拟IPO申请最终能否在暂缓表决后通过当天的审核,无疑是此次发审会最大的看点。
作者:陈渝川@北京
在一个多月前的2021年第八次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林华医疗”),这家号称“已经成为国内留置针生产企业中品类较为齐全、规模领先的企业之一”的龙头公司并没有等来其所期待的结果,一纸“暂缓表决”的通知,几欲让其冲击A股上市的多年努力化为泡影,也让其成为了2021年在核准制下首例上会的失败者。
在经过数十日的补充材料与监管沟通之后,2021年3月4日,林华医疗终于即将等来了其IPO的二次登堂发审会的审核之机。
首次闯关IPO发审堂上的暂缓,对于林华医疗而言,是不幸的。斯时,五家企业的拟IPO申请同日上会,除了林华医疗之外,其余皆获得监管层的放行。
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便能获准重登发审会,这与许多曾被“暂缓表决”后一等至少就是小半年的拟IPO企业相比,林华医疗又是幸运的。
林华医疗在首次闯关IPO之时被发审委施以“缓刑”而暂缓表决,这一结果实际上也并不让人意外。
“林华医疗首次IPO之所以未被监管层认可,应是源于其在IPO上会前外界对其提出的种种质疑,包括其可能存在的重大信息披露缺失等。”早在林华医疗IPO被暂缓表决后,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投行人士便向叩叩财讯分析认为。
2021年1月13日,即林华医疗首次上会前夕,叩叩财讯便曾独家报道其涉嫌隐瞒重要供应商与其的关联关系,还涉及到故意篡改重要资产收购的时间节点疑为调节财务数据铺路(详见叩叩财讯报道《林华医疗IPO申报前夕财务总监蹊跷离职:重要供应商关联魅影难解 资产收购存财务调节嫌疑》、《2021年发审委IPO暂缓首例揭秘:净利润虽破2亿,林华医疗涉隐瞒关键信息上市受挫!》)。
显然,林华医疗此次IPO身上存在的种种疑点,在目前以信披客观、真实、完备作为IPO审核最为重要的前置条件之下,其如果想要成功IPO并获得市场的认可,其的确需要向监管层和投资者进一步自证“清白”。
无论是涉嫌将关联关系非关联化,还是在重大资产收购中存在的“时间差”调剂,这些一旦坐实,对于一家拟IPO企业而言依然皆是闯关上市的“硬伤”。那么,二次进宫IPO发审会的林华医疗在即将面临的再次审核中,林华医疗又将如何解释此前外界提出的种种质疑?发审委到底会对其作出如何论断?
显然,在2021年3月4日召开的这场证监会2021年第26次发审会上,虽然除了林华医疗外,还有另一家公司也将在其之后上会受审,但正因为有上述的种种,林华医疗的拟IPO申请最终能否在暂缓表决后通过当天的审核,无疑是此次发审会最大的看点。
1) 重要供应商现关联魅影何解?
作为一家生产留置针等一次性医用耗材的林华医疗,其在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基本稳定地为其提供近40%的原料采购供给。
常熟市搏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搏益医疗”)则是林华医疗最为重要的供应商之一,为其提供引流袋相关产品。
据林华医疗此次IPO申报材料显示,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搏益医疗常年盘踞于林华医疗第二大供应商之位,除2016年其以680.82万元的采购额位居供应商第三席之外,其余两年不仅皆以787.86万元和941.02万元的采购金额位列林华医疗第二大供应商,还呈现逐年递增之势。
然而,在林华医疗此次IPO招股书(申报稿)中没有披露的是,这家对林华医疗而言举足轻重的供应商,却疑似与其自身存在诸多关联关系,从而存在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路径隐瞒。
公开资料显示,搏益医疗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由自然人马兴元和马平生出资设立,其中马兴元为法定代表人,持有85%的股份。
有意思的是,实际上这家企业刚刚一设立,便迅速成为了林华医疗的主要供应商。
据2016年林华医疗于新三板挂牌时发布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早在2013年,搏益医疗便以416.15万的采购金额位列林华医疗第二大供应商之位,其后多年,除了偶尔一次滑落到第三大供应商之位外,则一直稳居在第二大供应商之上。
那么,搏益医疗究竟凭何获得林华医疗的青睐? 表面上看,虽然搏益医疗的两位自然人股东马兴元与马平生与林华医疗毫无关联,但在其工商注册资料中的一些细节却将其底细出卖。
据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搏益医疗工商注册资料中留下的联系电话为0512-52473522,而同样在工商资料中采用过这一联系电话的还有一家名为常熟市神通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企业(下称“神通塑料”),在神通塑料2014年向工商系统申报年检时,其申报的联系方式则正好为0512-52473522。
神通塑料早在搏益医疗成立之时的五年前便注册设立,除了上述联系电话外,在神通塑料2013年向工商部门提供的年检报告中还采用了另一个联系电话0512-52479291,而这一个联系电话也正好作为搏益医疗的联系方式出现在了搏益医疗2014年向工商部门提供的年检报告中。
在搏益医疗的官方网站上“联系我们”一栏中,至今留下的电话和传真号还分别为0512-52473522和0512-52479291两个号码。
值得注意的是,神通塑料实际上在2013年之前原名为常熟市神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下称“神通医疗”),其业务与搏益医疗一样,皆是主营引流袋业务。 在搏益医疗成立之后,神通医疗更名为神通塑料,更有“此时无银三百两”之疑,似乎有意隐藏自身与搏益医疗及相关业务之间的关联。 但从上述信息细节显示,纵然搏益医疗与神通塑料表现出来的出资人股东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间紧密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更是疑似受同一控制人下的挂有“两张皮”的“同一家”企业。
如果继续深挖神通塑料的背景与渊源,或许就不难理解搏益医疗缘何会高居林华医疗重要供应商席位之谜了。
工商资料显示,神通塑料成立于2007年11月21日,注册资本为50万元,由自然人俞云龙和俞国权各占50%出资比例而设立。
熟悉林华医疗的人应该对俞云龙与俞国权并不陌生。 据林华医疗此次IPO招股书(申报稿)披露,俞云龙系林华医疗实际控制人吴林元妻兄的儿子,而俞国权为俞云龙之父,俞国权既为吴林元配偶俞国华之兄。
无论是俞云龙还是俞国权,其与林华医疗的关系还不仅仅是实控人亲属关系这么简单。 在林华医疗的 历史 沿革中,俞云龙与俞国权父子还曾作为直接持股人多次出现在林华医疗的股东名单中。 在2012年、2014年林华医疗的几次关键资本运作中,俞氏父子皆扮演了重要角色。2012年12月,也就是搏益医疗成立前后,林华医疗实控人吴林元曾以家族持股安排为由,将自己所持的部分林华医疗的股份转让给关联人士,其中俞国权与俞云龙便在受让名单之中,其中俞国权以182.5万元的价格获得了林华医疗斯时2.5%的股权,而俞云龙以91.25万元的价格也受让林华医疗1.25%的股权。
到了2014年6月,俞云龙与俞国权父子又将上述股权悉数转回于吴林元。
在林华医疗此次IPO申报稿中,其也把神通塑料界定为了关联企业。
那么神通塑料以及俞氏父子与搏益医疗之间到底是何关系,俞氏父子到底是不是搏益医疗的真正实控人,在诸多蛛丝马迹的疑点之下,作为林华医疗的最重要的供应商,搏益医疗是否与林华医疗存在关联关系非关联化的“违规”?林华医疗IPO信息披露是否涉嫌隐瞒关键要点?林华医疗是否通过暗渡陈仓的方式对实际关联企业进行利益输送或通过相关企业承担成本费用等方式进行财务调节?
诸多疑问,不仅或是使得林华医疗首次闯关IPO被暂缓表决的关键所在,也是其再次闯关IPO时所必须给出的解答。
“种种信息显示,林华医疗是比较难撇清其与搏益医疗之间的关联关系,要顺利闯过这一关,林华医疗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彻底否认与搏益医疗的关联,那么这就需要其给出一个让监管层信服的理由,解释搏益医疗与林华医疗的重要关联人之间存在重重瓜葛且不被认定为关联企业的合理性,这种难度就比较大;另一种便是承认其与搏益医疗之间的关联关系,承认信披存在缺失,将搏益医疗的有关信息按照关联企业的要求重新补充披露,并说明其间交易的公允性和独立性。”北京一家大型投行的资深保荐代表人告诉叩叩财讯道。
不过,如果承认信披存在漏洞,涉嫌隐瞒重大信息,即使林华医疗此次IPO成功过会,包括林华医疗本身、此次负责保荐其IPO的中介机构乃至保荐人在内,都很可能因信息披露违规、保荐工作不尽责等原由遭受监管层的相关处罚。
近一年来,在IPO审核过程中,拟上市企业涉嫌隐瞒关联关系而遭受监管层处罚的案例早已并非孤例。
其中最为知名的一宗便是来自于深圳的创鑫激光。
在申请科创板上市时,创鑫激光实控人隐瞒其通过第三人实际控制某企业的事实,而创鑫激光与该企业在报告期内还发生过交易,然而在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创鑫激光却并未将该企业作为关联方披露,更未将之间发生的交易作为关联交易披露。
虽然,在报告期,创鑫激光与上述被隐瞒实控人的企业之间关联交易数额仅十余万,且对创鑫激光的生产经营影响较小,且该实际关联企业已处于注销过程中,但监管层仍然认为创鑫激光及其实控人隐瞒有关事实,主观故意明显,致使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关于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存在遗漏,相关行为违反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证监会令第153号,以下简称《注册办法》)第五条规定。根据《注册办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监管层最终对创鑫激光及其实控人采取责令公开说明的监督管理措施。同时,监管层也对创鑫激光此次IPO的保荐代表人陈新军、徐小明予以监管警示。
2020年10月26日,即使创鑫激光已经成功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委的审核,但在种种质疑和压力之下,其也主动向证监会撤回了注册申请,其IPO以失败告终。
2) 资产收购争议往事
对于上述重要供应商搏益医疗相关信息或故意规避关联关系的情形而言,这或并不是林华医疗在征战资本市场的道路上首次涉嫌隐瞒重要信息。
发生在2016年前后的一桩充满争议的资产收购,也对林华医疗新三板申请与挂牌期间的信披合法合规性提出了质疑。
林华医疗旗下共有五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北京悦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京悦通”)在内的两家企业为收购而来。
据林华医疗在其此次IPO申报材料中写道,2016年6月20日,林华医疗第一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同意林华医疗以1500 万元的价格收购赵晓云持有的北京兆仕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兆仕医疗”)100%股权,双方于同日签署《北京兆仕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协议》。
对于此次资产收购的定价,林华医疗则表示是依据2016 年 4 月 28 日中水致远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北京兆仕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股权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中水致远评报字[2016]第 2085 号)所拟定,据采用收益法评估,评估基准日2015年12月31日兆仕医疗股东全部权益评估结果为1561万元。在收购兆仕医疗之后不久,其便被更名为北京悦通,并作为林华医疗全资子公司并表。
但令人意外的是,上述资产刚刚收购不到半年,2016年底,林华医疗便对其进行了商誉减值测试,并计提了全额减值准备 1552.41万元。
对于该次财务异动,于2016年4月8日才正式挂牌新三板交易的林华医疗迅速收到了来自监管层的问询函,监管部门要求林华医疗说明,从合并日至报告期末的短时间内,公司对悦通医疗的未来盈利能力做出相反判断的原因,以及股权交易的目的、交易对手与公司是否存在关联关系。
然后,一份来自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却将林华医疗上述资产收购过程中疑通过“虚构”资产收购关键时点而调整财务数据以护送新三板成功挂牌的真相曝光。
在这份关于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对原告赵晓云与被告悦通医疗的劳务合同纠纷作出一审民事判决(案号:(2017)京0112民初26482号)显示,据赵晓云提供的事实证明,早在2015年5月,赵晓云便通过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悦通医疗100%股权转让给林华医疗,赵晓云是股权转让前悦通医疗的股东、总经理;在股权转让后,赵晓云因已达退休年龄,故以提供劳务的方式担任悦通医疗总经理。
也就是说,林华医疗收购北京悦通的真正时间并非如其在IPO招股书(申报稿)中所称的2016年6月20日,而是一年前的2015年5月,而其所谓的定价依据报告也很可能是在收购完成后才事后补充的。
那么林华医疗缘何要将原本在一年前就已经完成的收购重新“虚构”交易时间点呢?
“这或便与其当时正在申请新三板挂牌上市有关。北京通悦在收购时一直为亏损,为了避免在新三板挂牌前因商誉减值等问题影响到新三板上市,所以林华医疗一方才故意将收购时间点人为‘伪造’,以此来调节相关财务数据,以期满足挂牌的条件。”西南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向叩叩财讯分析认为。
正如上述投行人士所言,2015年11月,林华医疗正式向全国股转中心递交挂牌申请,2016年4月8日,林华医疗便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交易,两个月后,林华医疗便公开宣布收购北京悦通,随后便在上市当年因合并报表而进行商誉减值。
『伍』 ##泽达易盛和*ST紫晶或被强制退市
11月18日晚,泽达易盛、*ST紫晶分别披露《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根据《告知书》认定情况,两家公司未来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泽达易盛和*ST紫晶将在11月21日停牌一天,11月22日复牌,其中泽达易盛自复牌之日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泽达易盛”变更为“*ST 泽达”,*ST紫晶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分析人士表示,证监会对两家公司的行政处罚和上交所对公司予以“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彰显了监管机构对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和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决心。
泽达易盛和*ST紫晶或被强制退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上市仅2年被退市警告,募集10.23亿,股民被掏空了
科创板退市警告第二股,688086ST紫晶2020年2月上市,如今仅仅过去2年时间公司被退市警告,股票名称从紫晶存储变成ST紫晶。股民:罪魁祸首是中信建投,为了1.19亿保荐费,什么都干的出来!
这种股票你如果说不是为了圈钱,我真的找不出其他理由,从上市之日起,一路下挫,一路亏损,一路爆雷。原始股东至少两大阴谋:1、用于大股东自己个人利益方面投入;2、到点减持走人。
股民们一致认为这紫晶存储就是来圈钱退市的,只是节奏有点儿快了!是不是下一家公司等不及了,也要上市圈钱了?
您觉得紫晶存储上市就暴雷,中信建投有连带责任吗?如何避免这种上市圈钱伤害投资者呢?欢迎您下方留言评论。
监管“零容忍”!泽达易盛和*ST紫晶或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11月18日晚,泽达易盛(688555)、*ST紫晶(688086)分别披露《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根据《告知书》认定情况,两家公司未来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泽达易盛和*ST紫晶将在11月21日停牌一天,11月22日复牌,其中泽达易盛自复牌之日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泽达易盛”变更为“*ST 泽达”,*ST紫晶继续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分析人士表示,证监会对两家公司的行政处罚和上交所对公司予以“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彰显了监管机构对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和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决心。
主要责任人被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根据公告内容,泽达易盛《2020年年度报告》《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构成《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发行人在其公告的证券发行文件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信息披露义务人报送的报告或者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违法行为,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做出责令改正、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并对主要责任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告知书》显示,泽达易盛通过公司或全资子公司浙江金淳、苏州泽达签订虚假合同、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2016-2019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34.23亿元,虚增利润1.87亿元。在上市后,泽达易盛继续通过财务造假虚增营业收入,2020年—2021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23亿元,虚增利润1.09亿元。该公司同时存在《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如实披露股权代持情况。
根据公告内容,*ST紫晶因公司涉嫌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招股说明书》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未按规定披露对外担保,构成违反2005年《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款所述的违法行为,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做出责令改正、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并对主要责任人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告知书》显示,*ST紫晶长期通过深圳宇维、深圳富宏华、南京叠嘉等单位虚构销售合同、伪造物流单据和验收单据入账,《招股说明书》虚增营业收入、利润,在上市后,继续通过前述财务造假方式虚增营业收入,2017年—2020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7.66亿元,虚增利润3.76亿元。此外,公司同时存在《招股说明书》、定期报告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对外担保情况。
上交所将立即启动相应的纪律处分流程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泽达易盛、*ST紫晶《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揭示的违法违规事项,上交所将立即启动相应的纪律处分流程。后续,上交所将持续关注行政处罚进展,并将根据处罚结果和退市规则,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相关流程。
11月18日晚,泽达易盛和*ST紫晶均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第一次风险提示公告》。根据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期间,公司应当每5个交易日披露一次相关事项进展,并就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进行风险提示。
记者梳理发现,泽达易盛和*ST紫晶上市以来,已多次收到上交所发出的监管函件。其中,上交所先后对泽达易盛发出4份监管函件,并对该公司相关责任人员、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等予以纪律处分或监管措施。
在*ST紫晶上市首年即2020年年报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后,上交所高度关注“非标”审计意见事项,就重要会计科目、业务模式变化、预付款项变化等进一步问询,分别就公司2020年年报保留意见、2020年年报及2021年半年报3次发出问询函。2021年4月以来,对*ST紫晶2020年年报、2021年半年报、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2022年三季报,发出问询函及监管工作函10余份,持续紧盯公司风险事项,挖掘信息披露疑点。自2022年2月被证监会立案后,公司违规担保、资金划扣、投资者诉讼等风险接连爆发,上交所均在第一时间发函问询,督促公司核实了解相关情况,明确监管要求。
此外,针对与泽达易盛进行相关交易的上市公司,上交所已发出《规范运作建议书》,督促公司严肃自查,并按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对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零容忍”
*ST紫晶、泽达易盛分别于2020年2月、2020年6月上市,上市均未满三年,即因涉嫌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未来还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证监会对公司的行政处罚和上交所对公司予以“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彰显了监管机构对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和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决心。
市场人士指出,注册制下发行上市制度的包容性决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发行人不能心存侥幸,企图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闯关”。对存在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的公司,监管必然会重拳出击,依法依规强制其退市,这对于营造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保障科创板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交所有关负责人强调,上交所将继续贯彻“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和注册制改革“三原则”,切实履行一线监管职责,依法从严从快打击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秩序。
责编:万健祎
校对:祝甜婷
版权声明
王锦程
END
『陆』 闯关科创板,或成安徽阜阳首富,75岁“头孢大王”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悦康药业公司的董事长于伟仕通过创造他旗下的药业,闯关科创版,75岁的他凭借着公司的发展,成为了安徽阜阳的首富,他所从事的行业主业务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药物,抗感染药物等领域,其中头孢的销售对其总公司的收入占比率很大,因此他有头孢大王的称号。
其实整个月康药业基本上都是依靠头孢这类抗感染类药品发展的,但是之前也存在因为头孢类产品的医疗纠纷,还是希望关于药品这种事情还是以安全为主。
『柒』 吉利回复科创板IPO首轮问询 称与沃尔沃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18日电 (付玉梅)9月17日晚,吉利 汽车 披露了《关于吉利 汽车 控股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下称问询函)。
在问询函中,吉利 汽车 就同业竞争方面的问题进行回复,称与沃尔沃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
据招股说明书,吉利 汽车 的主营业务包括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乘用车产品包括吉利和几何两大品牌。
上交所表示,除发行人及其下属子公司外,控股股东吉利控股控制的主营业务涉及乘用车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主要整车品牌包括沃尔沃、领克、路特斯、极星 汽车 。此外,吉利控股控制的其他企业涉及乘用车生产制造相关服务,实际控制人控制的除控股股东外其他企业涉及新能源 科技 板块。上交所要求吉利 汽车 回复关于同业竞争问题的主要结论、公司解决同业竞争的措施等。
吉利 汽车 与沃尔沃之间的同业竞争争议由来已久。2010年8月,吉利控股通过其下属子公司收购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沃尔沃自此成为吉利控股的海外子公司。2016年,沃尔沃发行优先股,发行后吉利控股持有沃尔沃的股权比例下降至99.0%;2019年,沃尔沃发行可转换优先股,发行后吉利控股持有沃尔沃的股权比例进一步下降至97.8%。
吉利 汽车 表示,自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以来,吉利 汽车 未曾持有沃尔沃股权。
吉利 汽车 称,与沃尔沃在主要资产、人员、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方面相互独立,不存在因相关重叠而产生利益冲突的情形。此外,二者销售渠道不存在重叠,不因部分供应商的重叠构成利益冲突;二者主要面向的市场存在差异、品牌定位存在明显差异,不存在替代性及直接竞争关系,不存在重大利益冲突。
“吉利控股通过收购沃尔沃增强了发行人整体竞争力,对发行人有着积极影响,不存在非公平竞争及重大利益冲突。”吉利 汽车 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 汽车 也将与沃尔沃的重组作为“进一步消除潜在同业竞争风险”的措施。吉利 汽车 在问询函中表示,若本次重组顺利完成,沃尔沃将成为吉利 汽车 的子公司,相关的潜在同业竞争风险将得到消除。但吉利 汽车 也提到,相关事项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潜在产业收购计划中,吉利 汽车 还表示,公司募集资金拟部分用于产业收购项目,该项目募集资金均用于境内,拟通过产业收购方式整合境内行业优质标的。目前公司尚无明确收购目标,将在项目实施期间内根据行业情况寻找投资收购机会,完成收购。
除了沃尔沃以外,吉利 汽车 表示路特斯、极星 汽车 与公司在 历史 沿革、主要资产、人员、主营业务等方面相互独立,不存在直接竞争或利益冲突,不存在同业竞争;领克投资为公司的合营企业,其主营业务与公司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相关情形未对公司构成重大不利影响,不构成本次科创板发行上市的实质性障碍。
兴业证券指出,吉利通过与沃尔沃深度合作,近年来研发费用稳步增加。目前在港股市场,吉利 汽车 市值接近1400亿元人民币,考虑到目前广汽、长城、比亚迪等整车企业A/H股溢价率均超过50%,吉利上市后可能也会享受到这种估值溢价。(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
『捌』 科创板上市公司容易倒闭吗
科创板是为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的平台,而上市公司是否容易倒闭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下面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首先,从市场角度来看。科创板是新兴的市场,相对于传统市场而言,风险更大,变化更快。科创板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会受到市场波动、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或暴跌,从而导致公司倒闭。稿李
其次,从企业内部角度来看。科创板公司通常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和运营能力较强,但也存在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等问题。如果公司内部管理不善,技术研发失败或者市场姿茄拓展不成功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公司倒闭。
第三,从监管角度来看。科创板上市公司需要符合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信息披露、财务审计、投资者保护等多个方面。如果公司违反监管规定,可能会面临罚款、退市等处罚,甚至可能导致公司倒闭。
最后,从整体经济环境角度来看。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科创迹敬察板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如果整体经济环境不好,市场需求下降,科创板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导致公司倒闭。
综上所述,科创板上市公司是否容易倒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市场、企业内部、监管和整体经济环境等方面。对于科创板公司而言,要加强内部管理,注重技术创新,合规经营,以及适应市场变化,以提高公司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玖』 IPO告败不死心 AI企业传神语联再闯科创板
在AI企业竞速上市的火热背景下,老成员传神语联网网络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传神语联”)又来了。5月19日晚间,据上交所官网披露消息显示,人工智能语言服务商传神语联科创板IPO获受理。不过,在闯关IPO的关键节点,传神语联的业绩却并不给力,2020年净利出现近六年来首亏。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这也并非传神语联首次闯关科创板,2019年公司曾冲击A股市场,但在2020年9月撤单。如今,时隔逾8个月,传神语联重整旗鼓,再度挤进AI企业竞速上市阵营。但与前次IPO相比,传神语联的“胃口”也已变大,要多募1.5亿元。
二度冲击科创板
前次IPO折戟之后,传神语联再度向科创板发起冲击。
据了解,传神语联是一家人工智能语言服务商,基于自主研发的语联网平台通过大型用户解决方案、开放API接入平台和中小企业及个人语言服务三种模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包括笔译、口译、影视文化译制、翻译技术和解决方案等多种形式的人工智能语言服务。
按照主营业务收入结构来看,笔译为传神语联贡献了近半营收。2018-2020年,笔译产生营收分别约为1.89亿元、1.77亿元、1.2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2%、46.96%、43.16%;影视文化译制、翻译技术和解决方案则分别贡献两成左右营收;口译贡献营收则在2020年出现骤降,2018-2020年,口译产生营收分别约为8879.15万元、7594.09万元、3667.92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5.02%、20.18%、13.14%。
需要指出的是,传神语联曾有过一段IPO折戟的经历,公司曾在2019年申报IPO,欲冲击科创板,但在2020年9月11日撤单。如今,伴随着传神语联再度IPO,AI企业竞速上市的队伍也在扩容。
经北京商报记者梳理,目前AI企业竞速上市的跑道上还有云从 科技 、依图 科技 、云天励飞、旷视 科技 等多家企业,其中云天励飞、旷视 科技 IPO正在正常推进,云从 科技 、依图 科技 IPO则处于中止状态,云从 科技 IPO中止是由于财报更新,依图 科技 则是由于其他事项。
北京 科技 大学副教授岳献芳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难度高。“资本一直都是行业的催化剂,当行业技术成熟时,资本会通过投资带动行业技术快速渗透,AI行业也不例外,目前AI领域的一些技术已处在成熟期,资本会更多选择通过投资带动行业技术发展、创新和商业模式复制。”岳献芳如是说。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亦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从一级市场融资扩大到二级市场,通过资本加持,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
2020年亏损4191.29万元
在闯关IPO的关键节点,传神语联2020年的净利却出现了亏损,这也是公司自2015年以来首亏。
财务数据显示,2018-2020年,传神语联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55亿元、3.76亿元、2.79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576.59万元、2538.5万元、-4191.29万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526.23万元、2014.51万元、-5314.36万元。
据Wind数据,2015-2017年,传神语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473.04万元、2115.06万元、2908.36万元,也均处于盈利状态,这也意味着传神语联2020年亏损系近六年来首亏。
对于公司2020年净利亏损的原因,传神语联也给出了解释。传神语联表示,公司主要经营地位于武汉、北京,上述区域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复工复产晚于全国其他省市,公司总部所在地武汉4月份起陆续复工,直至6月份经营基本回归正常,受此影响,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323.71万元,降幅达到29.13%;此外,随着海外新冠疫情大范围蔓延,导致公司口译业务收入和毛利分别较上年减少3926.17万元和2810.64万元,降幅分别达到51.7%和104.92%。
另外,传神语联表示,2020年公司继续保持了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当年研发支出5118.96万元,较上一年仅下降10.6%,远低于收入降幅;2020年公司客户回款进度不及预期,导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明显上升,由此产生信用减值损失1962.3万元。
数据显示,2018-2020年,传神语联累计研发投入合计1.58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5.66%。
募资额增加1.5亿元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与前次IPO相比,传神语联募资额增加1.5亿元。
招股书显示,此次科创板IPO,传神语联拟募资5.13亿元,分别投向语联网人机共译产能交付矩阵建设项目、音视频多语自动化输出平台建设项目、总部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分别投入募资额1.56亿元、8805.84万元、1.2亿元、1.5亿元。
记者对照传神语联前次IPO招股书,彼时公司拟募资3.63亿元。前后两次IPO,传神语联募投项目相差不大,前次IPO没有补充流动资金这一项。
对于此次新增补充流动资金募投项目,传神语联给出了三点原因,称经营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支持;此外,为保障公司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和先进算法迭代升级,实现主营业务的良好增长,公司需要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并持续吸引高端人才,需要保障充足的流动资金以应对未来技术研发的资金需求;另外,2018-2020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06亿元、3.5亿元及3.3亿元,较大数额的应收账款对公司日常的运营资金需求形成了一定压力,由此对流动资金存在较大需求。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传神语联方面进行采访,不过电话未有人接听。
『拾』 科创板上市公司出现什么情形,上交所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
你好,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以下称《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科创板上市公司可能退市的情形主要包括:
一是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包括信息披露重大违法和公共安全重大违法行为;
二是交易类强制退市,包括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一定指标,股票收盘价、市值、股东数量持续低于一定指标等;
三是财务类强制退市,即明显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包括主营业务大部分停滞或者规模极低,经营资产大幅减少导致无法维持日常经营等;
四是规范类强制退市,包括公司在信息披露、定期报告发布、公司股本总额或股权分布发生变化等方面触及相关合规性指标等。
此外,投资者需了解,对于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被终止上市的,不得申请重新上市。
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以下是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形:
一是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重大违法行为,且严重影响上市地位,其股票应当被终止上市的情形;
二是上市公司存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严重影响上市地位,其股票应当被终止上市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