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创板对企业有哪些好处
你好,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好处:
(1)挂牌企业获得非上市公众公司地位,提升公司的融资能力。
(2)股份在四新板市场实现定价流通。原始股东流通发现,投资人获得退出渠道,企业管理层及核心技术人员所持股份激励作用显现。
(3)便于实现产业融合,实现行业、上下游开放,提升行业整合能力。
(4)通过中介机构的辅导,能够提高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水平 。
(5)提升企业公众形象、认知度,知名度,能够起到很好的广告效应,增加了品牌的价值。
(6)为今后通过介绍上市或IPO的方式转板打好基础。
(7)挂牌快、时间短,公司进入四新板挂牌流通只需要3-6个月左右。
Ⅱ 科创资本论|对话长江保荐王承军:投行业务前移,懂财务更要懂技术
科创板三年来,引领中国资本市场不断进行制度变革,同时持续激发 科技 创新活力。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正在发生嬗变,深处其中的投行也在迈向转型之路。
在科创板三周年之际,第一 财经 启动“科创资本论”系列访谈,邀请国内头部机构负责人,共同探讨新形势下资本与 科技 的融合之道。
长江保荐总裁王承军在接受第一 财经 专访时表示,A股市场生态已发生三大变化:一是发行人有更多的上市选择,核心人员能够通过股权激励方式,使他们与公司在有共同利益基础上更好为公司的发展服务;二是投行端,业务服务的时点前移,尽早协助企业做好内控和治理结构的搭建,整合投资机构尤其产业资本等资源,助力资金支持的同时进行市场赋能;三是市场投资者端,相对更为理性和成熟,通过基金方式参与股市,中国投资机构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走过三年,科创板又将开启怎样的新篇章?王承军认为,科创板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鼓励硬 科技 企业发展,在上市发行人财务指标上做了灵活的处理,这可能导致企业在上市之后经营情况出现分化。希望投资者能够理性看待这个事情,因为科创板是培养优秀世界级企业的摇篮。未来可能会有较多 科技 巨头在科创板诞生,同时相对富裕的人群也能够在科创板产生,在激励中持续推动 科技 创新,形成正向循环。
资本市场生态已变,投行业务前移
第一 财经 : 三年以来,科创板“试验田”效应发挥,且持续推进关键制度创新,加快创新资本的形成和有效循环。在此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承军: 第一,从企业端来看,一方面 科技 与资本对接,激发全民创新热情。“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摆在全新的高度,而激发全民创新动力,最好的方式是对接资本市场,通过上市、股权激励、在平台架构上搭建产业资本等使得 科技 从事科研创新的企业核心人员更有获得感,使他们与公司在有共同利益基础上更好为公司的发展服务,从而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
另一方面企业上市的选择更加多样,比如以前连续亏损或者未来还可能亏损的企业在境内无法上市,但是如今境内市场包容性更强,提供了5套上市标准供发行人和保荐机构灵活选择。同时也给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更多的退出机会,加快创新资本循环。
第二,从投行端来看,原来对发行人的很多事情,投行就像一面镜子去被动反映,比如就发行人经营情况方面,投行对其财务方面做全面的尽职调查、识别造假舞弊行为等,让财务信息披露能够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现在投行要适度地转变一些角色,一方面在选择项目之时,投行的服务阶段要尽可能地往前移,尽早去培育国家鼓励和支持的企业,协助企业做好内控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搭建;另一方面,要发挥投行的资源整合能力,比如整合投资机构,以在企业成长初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目前,已有较多投行在这些方面有所布局。
第三,从市场投资者端来看,随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持续加强,以及投教工作的不断开展,投资者相对以前更为理性,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理财能力或者投资能力方面的缺点,通过购买基金份额的方式间接参与到股票市场,所以我觉得中国投资机构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懂财务更要懂技术,加配产业型人才
第一 财经 : 注册制下,企业发行上市方面迎来了较大变化,投行在实际参与项目过程中有哪些深刻体会?又如何扩大自身的能力圈?
这就要求我们投行人员的知识更加多元,不光要了解财务、法律,还要更加聚焦产业。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培养一个全面的人才难度很大,所以我们现在在整个团队成员搭配上,会引进一些有产业背景的人才,未来招股说明书也更多由具有资深产业背景的投行人员来撰写,以深刻发掘投资亮点,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
截至7月19日,长江保荐共服务了13个科创板项目,其中8家企业已经在科创板上市。
第一 财经 : 除了由具有产业背景投行人员来撰写招股书之外,在信息披露方面,投行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王承军: 第一,风险因素披露方面,流于形式模板化,无效信息过多,导致信息披露文件过于冗长,投资者无法高效地通过招股书去识别这家公司的风险和投资价值。
第二,业务和技术方面,公司业务范围可能披露准确,但是其行业范围过度延伸,也不利于投资者准确判断该公司所处行业未来发展空间,从而影响对投资价值的判断。当然目前科创板审核机构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确实是保荐机构自身要加强对发行人行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写出有亮点且准确的招股说明书。
第三,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什么都直接照搬审计报告,其实有一些财务科目发行人并没有,披露没有太大意义。
买卖双方博弈加大,定价更市场化
王承军: 发行定价是资本市场改革最频繁的一环,也是改革力度最大的方面。在去年9月份科创板发行承销规则修订之前,在高比例高价剔除以及“四值孰低”定价原则之下,发行人和主承销商不敢报高价,买方则存在“抱团压价”现象,卖方没有办法跟买方博弈。
发行承销规则修订之后,最核心的还是取消了不能低于或者不能高于“四个值”的规定,我觉得这个影响更深,或者对买方报价行为的约束力更强。这就放大了买卖双方的博弈空间,让买方没有办法准确估计卖方会采用怎样的方式去定价,买方的抱团压价行为也就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我觉得这对于定价市场化有较大帮助。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买方的报价离散度更大了,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大了,以往最高价和最低价就差一分钱的极端情况,没有再出现了。
对于之后出现阶段性破发潮,可能还要结合市场因素来判断。比如,投行在判断公司价值区间的时候,研究员可能主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来写投价报告以及询价定价,但是上市之时市场行情发生较大波动,这种落差就容易导致新股破发,这种效应可能又传导到投资者身上,导致出现弃购行为。
在目前买卖双方都有一定博弈能力的制度安排下,我觉得股票价格未来应该能够回归理性。
设置多道“防火墙”,降低合规风险
第一 财经 : 投行扮演的角色更加丰富了,也面临更严格的监管。那么投行如何更好地促进企业规范,同时又降低自身的合规风险?
王承军: 这是投行的一个痛点。投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随着监管和政策趋严,这方面风险有较大降低;二是来自客户的风险,这是目前投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比如债券业务,投行即使对企业尽调做的再到位,但是一旦该企业发生偿债风险,作为债券受托管理方其实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所以防范客户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慎选择客户,跟谁合作很重要。那么应该选择怎样的客户?以长江承销保荐为例,目前主要聚焦 科技 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一方面三峡集团、长江证券等在产业和投资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一些有风险的客户;另一方面“从小从早”抓起,陪伴企业成长的时间足够长,也便能识别客户真正的风险。
同时,我们在服务项目的过程中设置了多道“防火墙”:一是在企业立项之时,我们的质控部门会给项目团队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比如:这家公司的主要风险点在哪里,我们尽调的关键工作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二是持续不断地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突发情况,甚至在项目审核过程中新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都需要明确向中后台汇报,讨论应对方式,是进一步调查还是跟发行人协商撤回材料;三是对上市后的企业进行持续督导,尤其是募集资金的使用、高管人员是否侵占上市公司资源,这是目前我们特别重要的核查方向。
尽早深入企业,备战全面注册制
第一 财经 : 全市场注册制渐行渐近,沪深主板改革呼之欲出。对此,长江保荐是否已有所准备?将迎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王承军: 首先要精准理解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以及各板块的定位,保荐机构或者投资银行未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具备将合适的企业推荐到合适的板块去这一基本能力。
在布局方面,有一些行业确实只能上沪深主板,比如一些工程行业,我们对工程行业企业的审核要点、财务特征、不规范等方面有较多的经验和积累。一般能上沪深主板的企业,经营规模比较大,主要问题可能在于内控体系不够完善。所以,我们要尽早协助企业进行规范,使得它们的内控体系能够尽早符合上市要求。
沪深主板实施注册制对于我们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们还要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获得客户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们提出的种种规范举措,能够让客户理解并且成功贯彻落实,这也是个挑战。
但我觉得沪深主板未来也是长江保荐的主战场,因为毕竟我们国家从经济产业结构来看,传统产业还是有相当的存量,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潜力,尤其我们深耕湖北资本市场,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为抓住机遇,我们采取了一个重要举措是投行团队本地化,随时与客户就内控体系建设等上市有关问题进行及时沟通和整改,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服务价值:一方面总结过去一些主板行业上市的痛点和缺陷,进行有效完善和规避;另一方面,从小抓起,并进行本地化团队服务。
疫情下企业重新定位,投行加大价值创造
第一 财经 : 疫情延续了三年,以今年上半年尤为影响大,在此过程中,企业受影响几何?融资和上市意愿是否受到影响?
王承军: 据我们观察,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身业务经营生产受到疫情影响;另一种是受产业链客户波及,上游客户因疫情影响而使得企业采购放缓,下游客户受影响则会导致企业的货物无法卖出。其中,企业受上下游客户波及是最主要的原因。
受疫情、国际贸易形势等因素影响时,企业也在思考其在产业链上的位置,产业的布局以及未来有转型方向。企业在这些方面没有调整到位的话,对接资本市场的意愿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在我们服务的一些企业中,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延缓申报IPO。对此,我们投行也采取了一定的应对举措:一方面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我们投行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协助企业在产业链进行布局,牵线相关行业企业或者产业投资者去对相应企业进行考察,对其打开市场提供一些帮助。
当然有一些因受疫情冲击而余波不断的企业,其业务在疫情之后可能也没有办法很快恢复,对此我们投行也要做长期打算,不能够按照原计划进行申报,需要采取比较谨慎的态度去审评估该企业未来的业绩恢复情况。
第一 财经 : 大家都说上半年经济不太好,但是截至目前A股IPO在审企业超1000家,其中今年6月份,IPO申报迎来罕见爆发,单月新增受理400家左右企业。这是为什么?
王承军: 很多企业的业绩并没有出现特别大下滑,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较多企业吸引了一些产业投资者对其进行市场赋能有关,以致发行人的业绩下滑情况并不突出。
所以投行也不光要服务国家鼓励和支持的行业中早期企业,更应该给企业创造价值,也就是在前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内控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帮助企业去对接一些产业资源。投行正在向这方面进行转型。
今年上半年IPO申报主要集中在6月份,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IPO盖章签字流程受到影响,监管部门也推出了举措,希望以后能普及电子签章,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申报效率。二是这可能与投行业务工作特点有一定关系,因为投行很多事情(比如尽调、资金流水核查等)需要到基准日之后去做,做完之后需要走内部流程,再报当地证监局进行辅导验收,中间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过程。
Ⅲ 面对科创板,“硬核”创新企业最有机会
几天前,科创板申报企业首现“中止”状态。虽然此“中止”非彼“终止”,选择“中止”的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将更新申报材料,但外界仍旧在问:科创板到底适合哪些企业?
针对这一问题,多名创投界人士在界面·财联社等主办的2019科创板峰会上直言,科创板为研发型创新企业提供了机遇。如果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具备“硬核”的创新企业最有机会。
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认为,中国已经到了科研创业、科研孵化的最佳时期。他认为,这是因为科研创业、科研孵化具备肥沃的土壤:第一,自上而下的政策带来了体制红利;第二,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手机产业,为上游的科研产品提供了非常好的产业土壤基础。他认为科创办的诞生意味着具备科研能力、技术储备的创新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因为从投资人的角度看,科研投资与互联网投资有区别——科研投资有迹可寻,各种专家会基于技术、基于研发给出发展前景的判断;而互联网投资主要讲的是商业模式,甚至可以用“虚幻”来形容。他认为,基于科研科创的投资可以说是“硬 科技 ”投资,这与以往的互联网投资有很大的不同。
投资人“偏好”的变化,会影响企业乃至行业的方向。那么,投资人到底喜欢哪些“硬核”创新呢?赵晓光打了个比方,认为“ 科技 大厦”比较受欢迎:“我们把它定义为几楼——一楼是基础性技术,包括5G等基础的通讯技术、新材料的研究等;二楼是以物联网为核心的、面向各个行业闭环的数据挖掘;三楼是与人工智能、云计算结合的数据处理。”他觉得,未来整个科研科创最大的逻辑就是通过这些技术与传统行业结合,帮助各种传统行业升级、革新。
联想创投集团交易运作部执行董事张杨也赞同具备“硬核”的创新企业最适合科创板,“过去大量创投资金铺在了移动互联网端,但很多‘硬 科技 ’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和磨练,而且面向的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产业。所以以往在创投界,这类企业看起来不如那些主打商业模式的互联网企业有吸引力。但是,科创板的推出让所有人看到,中国从政策引导上支持硬 科技 企业,所以相关企业也要把握机会。”
但张杨也提醒,对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而言,需要注意科创板的退市机制,因为上市不是为了拔苗助长,而是希望帮助企业稳步发展,“对于有意向科创板的企业来说,不管是否上市成功,都要坚持产业为本,金融只是一个助力,必须有不忘把产业做好的初心”。
万全智策董事长崔红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科创板的成立意味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里又加入了一个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更多聚焦于 科技 创新、模式创新这类的企业。目前,万全智策已经服务了不少希望申请科创板的中小企业,发现部分企业有个普遍的问题:企业有技术、有研发能力,但对如何让资本市场了解自己,做的准备并不充分,“申请科创板的企业 科技 含量比较高,很难被普通人所理解,虽然有不少投资人已经很专业,但在面对申请科创板的企业时,仍旧带有传统观念,了解的不是最深刻。”他觉得,“硬核”是申请科创板企业的必要条件,但这些企业也要学一学之前的那些在互联网投资中受欢迎的企业做法——让外界了解自身的商业模式。
崔红觉得,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此前在行业中大多“埋头苦干”,知名度不高,所以有必要学会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注重“资本品牌”的塑造,“比如,信息披露招募书在上交所挂出来之后,企业可以同步做一些舆论引导,主动做一些商业模式的说明,从而有助于投资人、资本市场、乃至媒体更容易了解企业的技术路径、商业模式。同时,企业可以借助此刻资本市场特别聚焦的阶段,曝光并塑造自己的资本品牌。”他觉得,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必须清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并且在合适的时机充分展现这些价值,“不要让市场误读企业、误读企业的商业模式。”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Ⅳ 上交所科创板,设立的意义所在
第一,科创板显示了国家对科技创业公司的重视,加大力度扶持这些科技创业公司上市。总书记直接在上证交易所提出设立,表明了国家队对科技创业中小公司的重视,以及后期的扶持力度。科技创新产业与当下国民与社会的热点是息息相关的。这类公司,可以说是未来人类科技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加大对这一些公司的扶持力度,从侧面可以带动科技创新,鼓舞同类型的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对于股民投资者来讲,有了更多的投资可选性。多了一个版块,多了一些投资的方向,那么股民选择投资就多了一个选择,可以说投资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从侧面上来讲,也存在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因为像这一些科技创新类公司,可能准入门槛不是特别高,而且还是处于创业阶段,所以,没有很强的过往历史交易数据支撑,没办法发做到可以完全掌控市场涨跌,也给投资者股民带来了一定的投资风险,提高了投资挑选的困难度。
第三,对于创业板以及新三板来讲有利也有弊。多了一个公司可以融资上市的通道,对市场资本流通的便捷度,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它与创业板有着一定的相同,就是支持这种创业型的偏中小型的企业。而他推出的注册制度,对于那种还没有具体成形,还没有形成巨大规模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最后,从整个市场的大环境来看,新开设的这个科创板,对投资市场的长期发展是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实体经济的扶持,对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重视,可以进一步刺激高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对于他们的融资以及上市都有莫大帮助。推行的这种注册制度,也是对上市制度的创新。给以后公司融资上市,做了一个前期的铺垫以及改革,对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Ⅳ 有“硬实力”撑腰 科创板企业“科创底色”更足
虽然接连有两家公司与科创板说再见,但这并不能改变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科创底色”。
当然了,其他领域的企业,如果 科技 创新能力突出,有较强的成长性,也是可以成为科创板的服务对象的。
那么,这些领域的企业有什么特点?创新,是必然的。而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性,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是否拥有众多技术方面的专利。这一点,我们看到,不管是已经首滚递交申请材料的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29家公司,多多少少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利。
比如,根据招股说明书,自公司设立至2019年2月末,中微公司申请了1201 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38项,海外发明专利465项;已获授权专利951项,其中发明谈芹型专利800项。截至2019年4月30日,光峰 科技 在全球范围内获授权专利792项,同时正在申请授权的专利超700项。
说到专利,另一个离不开的关键词,自然就是企业的研发投入了。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
在科创板运行满一个月的时候,上交所根据受理企业的情况,公布过一组数据:从研发情况看含猜,152家企业近一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11.45%。而根据上交所此后发布的另一组数据,从上市的28家科创板企业(不包括9月6日上市的安博通)情况看,研发费用占收入比平均为13%,最高的甚至达到了34%。
这一数据要远高于传统行业上市公司,显示出鲜明的“科创底色”,为科创板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专利也好,研发投入也罢,对科创板企业而言,所拥有的这些“硬实力”,是最能体现自身的“科创底色”的。可以预期的是,随着科创板队伍的日益壮大,会有更多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并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变得更强、更大。而有了“硬实力”撑腰,科创板会呈现出更浓厚的“科创底色”。
Ⅵ 设立科创板的经济意义 科创板有什么重要意义
1、推进国际金融接轨:科创板的创立对标国际金融市场,允许红筹架构的公司(也就是海外控股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推进了中国证券市场与标准化国际市场的接轨,在技术经济上的精进,在市场制度上的趋同,都进一步地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2、加速科创企业发展:科创板的创立初衷是为了扶持国家的科技创新型产业,为企业上市发展进行融资,尤其是初创阶段的中小型科创公司,科创板的推出将为它们的高技术、高创新带来更多展示的机会,也为它们快捷募集资金、快速推进科研成果资本化带来便利,加速科创企业发展。
3、推动市场制度优化科创板旨在扶持科创型企业,为盈利和规模都在初创阶段的中小型科创公司提供更加方便的上市渠道,所以不同于传统板块,它的上市制度为注册制,无需证监会审批,没有盈利标准和资产规模方面的要求,但规定注册信息必须全面、真实、准确、完整,它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可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推动市场制度优化。
Ⅶ 科创板对企业有什么用
企业贷款,对外担保,参加竞标,甚至签订重大的合同,都会参考企业信用档案。
Ⅷ 科创板吹响“冲锋号”,芯片产业占据制高点
5大席位亮相 芯片企业闪耀科创板
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风起云涌,中国迎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 科技 促新生,实现“创新驱动”,成为当下资本市场的重要命题。科创板无疑为解决资本问题提供了新的“窗口”,中国 科技 发展迎来可喜的“苗头”。
上市科创板的5家芯片企业分别是安集 科技 、澜起 科技 、中微半导体、睿创微纳和乐鑫 科技 。截至当日收盘,芯片企业基本大幅高开,成交情况非常乐观。作为各自细分领域的佼佼者,5家企业各有所长,涵盖了芯片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尤其是在设备制造、材料研发等领域表现出绝佳的实力。安集 科技 的国内抛光液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微半导体在半导体设备研发上遥遥领先……芯片企业在科创板的大放异彩,开启了芯片产业良好发展的新局面。
资本助力 破局芯片高端技术
芯片被称为“现代工业粮食”,它不仅是电子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其地位可见一斑。虽然中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尤其是在高端设备上对国外依赖较大。
对于芯片产业来说,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光刻机、蚀刻机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是推动国产芯片产业破局的关键所在。中微半导体、安集微电子等企业作为芯片领域主攻高端技术的供应商,在光刻机、蚀刻机的研究开发上,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而且截止到现在,中微 科技 已经成功开发了涵盖65纳米、45纳米、32纳米、28纳米、14纳米、7纳米和5纳米在内的众多刻蚀应用,在助力国产芯片高端产品布局发展上有重要作用。
当下,中国正处于半导体的快速发展期,对资金和人才的渴求度较高,打开资本的缺口,从设备、制造材料入手,突破高端技术壁垒,未来将会覆盖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END-
Ⅸ 对于科创板的定位,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呢
《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科创板定位做了规定,是推进科创板建设中必须牢牢把握的目标和方向。
具体来看,在执行层面把握科创板定位,需要尊重科技创新规律、资本市场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往往具有更新快、培育慢、风险高的特点,因此尤其需要风险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同时,我国科创企业很多正处于爬坡迈坎的关键期,科创板定位的把握,需要处理好现实与目标、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科创板既是科技企业的展示板,还是推动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促进板;科创板既要优先支持新技术、新产业企业发展,也要兼顾市场认可度高的新模式、新业态优质企业发展。
结合《实施意见》要求和市场实际情况,上交所在具体工作中将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落实科创板定位:
一是制度建设上,通过发布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业务指引、设立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和科创板股票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细化保荐核查要求,强化专业把关和自律督导机制。
二是市场机制上,试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建立执业评价机制,通过商业约束和声誉约束进一步发挥保荐机构对科创企业的遴选功能。
三是审核安排上,要求发行人结合科创板定位,就是否符合相关行业范围、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较强成长性等事项,进行审慎评估;同时,要求保荐人就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进行专业判断。上交所在审核工作中,将关注发行人的评估是否客观、保荐人的判断是否合理,并可以根据需要就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向上交所设立的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提出咨询。
四是企业引导上,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同时,兼顾新业态企业和新模式企业,体现科创板的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