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市场 > 科创板合计募资

科创板合计募资

发布时间:2023-03-12 15:26:15

① 电子元器件检测供应商思科瑞成功登陆科创板 已募资超13亿用于扩产

成都思科瑞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科瑞)即将登陆科创板。

思科瑞是一家提供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服务的高 科技 企业,产品应用于机载、车载、舰载、箭载、弹载等军用电子系统,涉及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核心军工领域,客户主要是军工集团下属企业以及为军工企业配套的电子厂商。

近年来,思科瑞的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优质客户资源颇多,这背后离不开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目前思科瑞已拥有较强的规模化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能力,不仅技术先进而且具备区域布局优势。

未来随着军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监管体制市场化变革的逐步深入,占据先发优势及诸多行业壁垒的思科瑞将具备无限潜力。

可靠性检测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

作为一家 科技 创新型企业,多年来思科瑞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增加新型高端检测设备,培养及引进高端技术人才。2019年至2021年,思科瑞的研发投入累计为3968.22万元。截至2021年末,思科瑞拥有研发技术人员70名,占员工总数的比例18.04%,其中5名核心技术人员均具有20年以上军工电子行业的研究和开发经验。

数年努力终结硕果,无论是从可检测的电子元器件种类、生产商还是技术先进性来看,思科瑞已拥有较强的规模化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能力。

从检测的电子元器件种类来看,公司可检测的电子元器件种类涉及集成电路(如TTL电路、CMOS电路等)、分立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晶体管等)以及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等各类电子元器件,覆盖了主要军用电子元器件各大门类。

从检测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商来看,公司能够为客户检测XILINX(赛灵思)公司、Infineon(英飞凌)公司、TI(德州仪器)公司、Micron(镁光)公司、NXP(恩智浦)公司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厂商生产的电子元器件。

从技术先进性来看,公司的可靠性检测技术则已处于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截至2021年末,思科瑞拥有测试程序软件2.3万多套,其中自主研发1.9万多套,拥有1.3万多套检测适配器。部分测试程序软件已申请获得了软件著作权122项,部分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已申请了专利。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专利4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

此外,公司可提供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中国国防 科技 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DILAC)认证的检测项目共计565项,在民营检测机构中处于领先。CNAS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目前CNAS已融入国际认可互认体系。

核心技术优势方面,在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测试与筛选试验技术方面,思科瑞是国内极少数可以对复杂的高速FPGA电路实现高故障测试覆盖率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之一。

在电连接器测试与筛选试验技术方面,思科瑞率先建立了全面的电连接器检测能力,是国内极少数具备射频电连接器全项目检测能力的企业之一。

在破坏性物理分析(DPA)技术方面,思科瑞是行业内少数可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封装的电子元器件全面开展DPA试验的检测机构之一。

市场认可度高,业绩增长稳健

在市场拓展方面,思科瑞的区域布局也具备优势。思科瑞在成都、无锡、西安三地设立了可靠性检测服务基地,三地所在的西南、华东、西北区域是我国军工装备研制生产重地,因此公司可以及时响应和服务客户。除上述三个重点区域外,部分客户分布在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区域并获得业务收入。

凭借技术先进性及区域布局优势,思科瑞已经成长为国内较大规模的第三方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国内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之一。

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优势地位及市场认可度。2021年,思科瑞拥有客户近400家,包括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电子 科技 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知名客户。

手握行业内一流的核心技术与优质客户,思科瑞近些年的业绩规模也实现了稳步增长。

2019年至2021年,思科瑞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5亿元、1.66亿元、2.2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5.76%;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70.91万元、7118.17万元、9157.43万元,复合增长率为48.17%。

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为1.28亿元至1.36亿元,同比增长16.28%至23.55%;归母净利润为5813.38万元至6357.59万元,同比增长12.47%至23.00%。

分板块来看,思科瑞的业务分为可靠性检测筛选、DPA、技术开发及其他服务。2019年至2021年期间,可靠性检测筛选业务是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其销售占比维持在80%以上;同时,伴随着业务拓展进程加速,技术开发及其他服务板块的销售占比呈现出稳中上行的态势。

除了业绩规模增长,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保持较高水平。2019年至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6.78%、76.48%、74.64%。之所以保持较高的毛利率,主要是由于思科瑞所处技术服务型业务特点和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行业存在资质壁垒、技术壁垒、军工客户壁垒的竞争格局等。

行业前景广阔,入局门槛高

近些年思科瑞的业绩规模增长也离不开其所处军用电子元器件检测行业的蓬勃发展。

一方面,电子元器件检测行业市场目前已形成相对成熟且全面的工作体系。根据《2019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2019年电子电器类检验检测机构营收179.62亿元,同比增长31.20%,远高于传统行业增速。

作为新兴领域,随着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检测频率、产品种类的双重提高,该领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公司所检测的是军用的电子元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军用武器或设施中。因此军用电子元器件是国防信息化和武器装备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以及行业统计数据,我国武器装备支出从2010年的1773.59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4759.50亿元,增长近1.7倍。Wind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国防信息化支出也从2014年的750亿元上升至1459亿元,增长近1.9倍。

展望未来,鉴于目前我国军工电子信息化迅速发展,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对军用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也将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开放检测行业监管体制,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随着行业监管体制市场化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的检测机构的快速成长,独立第三方的民营检测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军工检测领域,以公司为代表的民营检测机构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不过,民营检测机构要进入军用电子元器件供应链比较难,对资质条件、技术积累、品牌公信力等要求较高,当前市场中规模较大的民营检测机构除思科瑞外,仅剩两家未上市公司。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未来行业监管体制市场化变革的逐渐深化,以及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思科瑞将更具备先发优势与地位。

而此次科创板上市,思科瑞拟募资6.19亿元用于扩产和加大研发力度。募投项目包括成都检测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环境试验中心建设项目、无锡检测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思科瑞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夯实并发挥已有优势,不断扩大可靠性检测服务规模,提高公司在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领域中的市场地位。同时顺应军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趋势,持续进行可靠性检测技术、测试程序以及工艺流程的研发,提高可靠性检测服务能力以丰富服务的品类。

在巩固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领域优势地位的同时,思科瑞将进军集成电路及晶圆等电子元器件的民品检测市场,并不断提升公司电子元器件检测的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实施检测试验“高端化、精细化、规模化”发展战略,努力使公司发展成为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第三方专业可靠性检测服务提供商,打造一流的可靠性平台。文/锵锵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② 京东数科IPO:拟募集资金203.67亿元

拟募资200亿。

日前,京东数字 科技 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数科”)科创板IPO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已被上交所受理。10月16日,京东数科方面向上交所提交了问询函回复意见。

据招股书披露,京东数科于2013年独立经营,成立初期主要基于京东集团电商平台为商家及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2018年,“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今年6月,京东数科有限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的报告期各期,京东数科营业收入分别为90.7亿元、136.16亿元、182.03亿元和103.2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8.2亿元、1.3亿元、7.9亿元及-6.7亿元,波动幅度较大。

此次首发,京东数科拟募集资金203.67亿元。若按募资估值计算,登陆科创板后,京东数科的估值将到2000亿元左右。而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京东数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强东的财富也随之增加。

时间 财经 查阅招股书及反馈意见等发现,京东数科目前仍存在信息披露不完整、董事、高管变化较大,严重依赖京东集团、独立性存疑等问题。

信批不完整

招股书在“发行人的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章节中,没有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41 号——科创板公司招股说明书》相关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京东数科对股权结构的披露较为简单,没有图示股东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招股书对于京东数科究竟控股和参股了多少子公司,也未详细披露,仅介绍称主要控股子公司14个、参股公司1个,这不符合相关规定。

时间 财经 查阅天眼查发现,京东数科的股权结构和最终受益股东非常复杂,层级多达4、5级。其控、参的公司级层架构也非常复杂,有的多达5级甚至7级。

监管部门在审核问询函中也注意到这个问题,要求京东数科完整披露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公司的简要情况。

然而,京东数科在问询函回复中,仍只说明公司数目,即合计境内外控股子公司158家、参股公司174家,共332家。其中,披露“简要情况”的仅15家,剩余317家仍未“完整披露”。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专家、审计专家丁会仁博士告诉时间 财经 ,根据相关规定,京东数科该项披露过于简单,涉嫌遗漏,应该按相关要求进行披露,否者与披露所要求的完整性不符。

实控人风险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京东数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刘强东,其直接及间接控制发行人股份数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50.35%,合计控制京东数科的表决权份数占本次发行前总表决权的74.77%。

京东数科是否也存在实控人风险?招股书仅在“特别表决权机制导致的股东利益受到侵害的风险”中最后一部分提醒:“在特殊情况下,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利益可能与公司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不一致,从而存在损害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这一部分实际上就是“实控人风险”,需要引起投资者注意。

鉴于京东数科股权结构以及刘强东较为强势的控制地位,报告期内董事及高管变动也需引起投资者关注。

招股书显示,刘强东于2012年9月至2018年9月任京东数科经理,2012年9月至2020年2月任京东数科董事长。而紧接着,又说2018年1月8日因个人原因刘强东不再担任董事长,招股书的两次表述存在时间差距。

此外,从京东数科2018年1月8日任职的董事和2020年6月20日任职的董事名单对照来看,也出现较大变化。2018年1月8日的董事名单中,余睿为董事长,包括章泽天、陈生强等8位董事在内。而2020年6月20日的董事名单,前任董事仅留下陈生强,其余董事全部离任。

退出的董事席位中,还包括刘强东妻子章泽天。审核问询函回复中披露,离任董事均没有在京东数科持股。鉴于章泽天的身份特殊,其身份变动或许会引起京东数科股权变动。

高管方面,2018年5月28日,陈生强担任总经理,而招股书披露刘强东担任经理直到6月,不再担任总经理,后增加苏亚蕾担任董事会秘书。

即便如此,京东数科招股书仍表示,上述情况“不属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

根据《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2020年6月修订)问题17的解答,根据首发办法,“发行人需满足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发行条件”,京东数科似乎并未满足。

监管机构在问询函中也提及,招股说明书披露,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刘强东均为董事长。2020年1月8日,刘强东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董事,并提名余睿先生担任董事。2020年6月20日公司股改时,董事会成员发生较大变化,刘强东先生重新任董事长。发行人说明2020年6月发行人董事会成员变化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原董事是否仍在发行人处任职,并进一步说明最近两年发行人的董事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京东数科回复称:“本次董事会变动参照上市公司治理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董事会结构;有利于提高发行人董事会的运作效率;增设独立董事也更加有利于维护发行人和中小股东的权益;不影响刘强东先生作为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对发行人的控制,也更加有利于维护发行人和中小股东的权益;不影响刘强东先生作为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对发行人的控制。”因此,“最近两年发行人的董事变化不构成重大不利变化。”

依赖京东集团

京东数科虽然称其具有直接面向市场的独立持续经营能力,然而,其与京东集团复杂的关系使其独立性存在疑问。

京东数科源于京东集团,是京东集团生态圈组成部分。京东数科成立初期主要基于京东集团电商平台,为商家及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与京东零售、京东物流等业务板块共同构建京东生态,与京东集团各板块之间建立了高度战略协同的商业关系。

首先,股权方面,除实际控制人为刘强东外,京东集团还通过其境内设立的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协议控制一家内资企业宿迁聚合,并通过宿迁聚合间接持有公司36.80%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比例为18.69%,关联关系一目了然。

其次,关联交易比例较大。销售方面来看,报告期各期,京东数科向京东集团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金额分别为26.75亿元、39.60亿元、53.12亿元及30.86亿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收入的 29.50%、29.08%、29.18%及29.89%。

采购方面来看,京东数科向京东集团采购商品和服务的金额分别为9.93亿元、9.09亿元、7.12亿元及3.57亿元,分别占同期营业成本及期间费用的8.13%、8.91%、4.68%及 3.73%。其他收入方面、京东数科部分收入来源于与京东集团旗下京东零售平台上的第三方商户、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一定程度上依托于京东零售的应用场景。

审核问询函回复中指出,招股说明书披露,报告期内京东数码与京东集团存在多种类型的关联交易,包括营销推广、技术服务、综合风险管理服务、支付服务、保理服务、融资服务等。上述经常性关联交易的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93%、29.25%、31.41%及33.20%。

京东数科回复称: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 年1-6月来自京东集团生态外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3.75%、52.37%、54.98%及 56.39%,占比均超过50% 呈上升趋势。因此,虽然发行人与京东集团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但发行人独立于京东集团,保持了经营决策与业务方面的独立性。

然而,根据京东数科提供的数据,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 年1-6月来自京东集团生态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6.25%、47.63%、45.02%和43.61%。京东数科独立性仍然存疑。

再次,鉴于京东数科与京东集团的复杂关系,二者之间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主要有不竞争协议和关联交易协议。

不竞争协议方面,根据与京东集团协议,除若干双方同意的例外情形或征得对方同意外,京东数科不得从事、开展或参与双方约定的京东集团业务,或与京东集团就约定的京东集团业务进行竞争;京东集团不得从事、开展或参与双方约定的京东数科业务,或与京东数科就约定的京东数科业务进行竞争。但在某些情况下,双方可以在满足特定要求后不时对所约定的对方业务进行被动投资。在不竞争安排下,若未来京东数科业务扩张涉足的领域被视为京东集团从事的业务或其合理拓展,则京东数科的业务扩张将受到影响。

关联交易协议方面,京东数科与京东集团之间的重要业务合作关系进行了约定。包括《数据信息合作协议》《资源合作协议》《融资协议》《合作经营协议》《系统支持 服务协议》《职场租赁协议》《综合支持服务协议》等。

此外,还有涉及知识产权、数据及流量等方面存在长期合作协议。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京东集团许可公司及其子公司使用部分与自身业务相关以及业务所需的专利、版权、商标、域名等知识产权;在数据与流量合作方面,京东数科及京东集团基于各自在数据及流量方面的资源,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协议方式约定向对方免费共享其拥有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并相互为对方带来站内流量资源。

如果未来与京东集团的合作模式或合作条件发生变化、协议到期无法续签或者出现其他不利于京东数科的重大变化,就可能会有与京东集团产生利益冲突的风险。

被罚3000万元

报告期内,京东数科三家子公司——网银在线、邦汇保理及鼎鼎保险代理因涉及违规而受到相关部门行政处罚,罚没款金额合计 3152万元。

网银在线(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银在线”)股权穿透后,京东数科持股100%,其主营业务为第三方支付服务,2020年6月底,总资产30.5亿元,2020年1-6月,净利润3.16亿元,是京东数科主要控股子公司之一。

2019年11月20日,网银在线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的外汇违规行为,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处罚2943.27万元。

此前2019年2月20日,网银在线未按规定开展网络支付业务,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未经许可为多家金融机构提供跨行清结算服务,违反《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处以罚款90.4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87.48万元,合计177.96万元。

上海邦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也是股权穿透后京东数科持100%的子公司,其2020年6月30日总资产是135亿元,2020年1-6月净利润8876万元。2017年12月20日,上海邦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因为在2017年配合某产品进行营销活动时,部分文字不当,违反《广告法》相关规定,被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罚款20万元。

报告期内受到处罚的鼎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处罚信息如下:2018年9月30日,京东数科旗下被中国保监会北京监管局处以罚款11万元,处罚原因及法律依据是:2017年6月鼎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未按规定报告分支机构设立事项;鼎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变更执行董事、经理时,未向中国保监会北京监管局提交新任董事的任职资格申请,且聘任了不具有任职资格人员,上述情况违反《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监管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相关规定。

招股书中关于鼎鼎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信息较少。天眼查显示,该公司分支机构多达166个,自身风险3个、周边风险7、预警提醒184个。

招股书还称,“上述行政处罚涉及的处罚金额占发行人资产总额的比例较小,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不会对发行人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业务风险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京东数科的理财公司——上海东家金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家金服”)代销的基岩资本两款基金产品,东方价值一号和东方价值五号。在告知投资者基金投向B站、且B站股价暴涨的情况下,基金净值却暴跌到只剩下三成,且到期后迟迟不能清盘,不仅没让投资者赚到钱,反而出现巨额亏损。

此外,东家金服代销的基岩资本旗下另一款产品“东方价值基金十四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遭到投资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东方价值十四号净值数据造假,并且给非合格投资者伪造资产证明。

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对于东方价值十四号净值数据被指造假、伪造资产证明等问题,东家金服并未向外界正面回复。

天眼查显示,东家金服于8月24日刚刚变更工商信息,有4家全资子公司,其企业2019年年度报告有诸多事项都选择了不公示。

此外,公开报道的“雕爷牛腩众筹事件”也涉及京东数科旗下京东众筹。当时京东众筹公布的方案称,项目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雕爷牛腩朝阳大悦城(新)店的租金、装修、设备、运营等相关费用使用。项目融资限定个人投资额为1万元,总投资人不超过200人。

投资期限为5年,5年后投资者股权由雕爷牛腩回购并返还本金。受今年疫情冲击等影响,雕爷牛腩众筹陷入资金链危机,投资人申请回购,但雕爷牛腩运营方却无法执行协议中到期返还投资者本金的约定。

针对上述问题,时间 财经 致电、致函京东数科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本文源自时间 财经

③ 科创板第二批名单

上交所公布科创板第二批共8家IPO申请获得受理企业的名单,分别为:华兴源创(来自江苏)、微芯生物、特宝生物、国盾量子、虹软科技、世纪空间、光峰科技、贝斯达。8家企业拟募资额合计60亿元。

加上科创板第一批受理企业,17家企业拟合计募资170亿元。在这8家企业中,3家企业2018年研发投入营收占比在30%以上,其中最高者达56%;4家企业2018年毛 利率 在70%以上,其中最高者达96.27%。

④ 吉利IPO获上交所科创板受理 募资204亿李书福持股稀释至35%

基于此,吉利汽车除了在传统汽车制造方面布局,还在共享出行、飞行汽车、车联网/车载芯片/操作系统、卫星通讯、锂电池梯次利用、充换电基础设施、碳循环制甲醇等创新商业模式及前沿技术方面布局一个“大吉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募资 14 亿 中伟股份登陆科创板

日前,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919.SZ)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第二天,中伟股份的股价大涨,盘中股价从24.6元/股的发行价上涨到了90.01元/股,市值达512.7亿元。

资料显示,中伟股份主营高镍低钴三元前驱体、高电压四氧化三钴产,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据中伟股份招股书显示,三元前驱体产品收入(不含受托加工)占中伟股份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较高,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3月营收占比分别为64.61%、74.92%、72.33%和68.48%。

招股书显示,中伟股份上市发行5697万股,发行价为24.60元,募资为14.01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西部基地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⑥ 进军科创板融资120亿,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崛起

(文/陈辰 编辑/尹哲)众所周知,芯片制造主要简单分为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环节。其中,芯片制造是国内半导体被“卡脖子”最重要的环节。

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及国际形势变化,中芯国际一度成为“全村的希望”。因此,在一路“绿灯”下,中芯国际顺利登上科创板,成为国内晶圆代工第一股。

如今,继中芯国际之后,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合集成”)也拟进军科创板,以实现多元化发展。

5月11日,晶合集成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书(申报稿)已获上交所科创板受理,并于6月6日变更为“已问询”状态。

招股书显示,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5.02亿股,募集资金120亿元,预计全部投入位于合肥的12英寸晶圆制造二厂项目。

根据规划, 募投项目将建设一条产能为4万片/月的晶圆代工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PMIC)、显示驱动整合芯片(DDIC)、CMOS图像传感芯片(CIS)。

图源:晶合集成招股书,下同

自12英寸晶圆制造一厂投产以来,晶合集成主要从事显示面板驱动芯片代工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面板领域,其中包括电脑、电视和智能手机等产品。

与此同时,随着产能持续抬升以及工艺不断精进,晶合集成的营业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而在这背后, 晶合集成的经营发展也存在系列风险,其中包括产品结构较单一、客户集中度极高、盈利能力不足,以及扩产项目能否达成预期业绩等

因此,尽管自带“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光环,但晶合集成未来数年发展走势如何,仍是一个尚难定论的未知数。而要实现多元化及技术突破,其还需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诞生与发迹“错配”

近十年来,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异军突起,加剧了“有屏无芯”的矛盾。同时,电子信息企业快速集聚,更激起地方政府打造“IC之都”的雄心。

“大约在2013年左右,家电、平板显示已经作为合肥的支柱产业,但在寻求转型升级时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缺‘芯’。”合肥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军宁教授曾表示。

为了解决缺芯问题,合肥市邀请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十几名专家一起参与讨论和论证,最终制定了合肥市第一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

基于此,2015年,合肥建投与台湾力晶集团合作建设安徽省首家12英寸晶圆代工厂——晶合集成。

据部分媒体报道, 这一项目旨在解决京东方的面板驱动芯片供应问题。

晶合集成合肥12英寸晶圆代工厂

根据总体规划,晶合集成将在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内,建置四座12寸晶圆厂。其中一期投资128亿元,制程工艺为150nm、110nm以及90nm。

至于力晶达成合作的重要原因,是其当时遭遇了产能过剩危机重创,便致力于从动态存储芯片(DRAM)厂商转型为芯片代工企业。

2017年10月,晶合集成的显示面板驱动芯片(DDIC)生产线正式投产。这是安徽省第一座12寸晶圆代工厂,也是安徽省首个超百亿级集成电路项目。

随后,晶合集成的产能实现迅速爬升。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下称“报告期内”), 公司产能分别为7.5万片/年、18.2万片/年和26.6万片/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8.59%。

与此同时,其产品也迅速占领市场。据央视报道称,2020年占全球出货量20%的手机、14%的电视机和7%的笔记本电脑,采用的都是晶合集成的驱动芯片产品。

对于近五年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曾总结为,首先是“选对合作伙伴很重要”,以及公司对市场趋势判断正确、不间断的投资和新冠疫情带来的“红利”。

但稍显“遗憾”的是,报告期内, 晶合集成向境外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2.15亿元、4.68亿元和12.63亿元,占当期总营收比例为98.59%、87.69%、83.51%。

其中,鉴于公司的台湾“背景”及相关资源,晶合集成的境外客户中中国台湾地区客户占比颇高。

这也就是说,京东方并没有大量采购晶合集成的面板驱动芯片。业内数据统计,我国驱动芯片仍以进口为主。2019年,京东方驱动芯片采购额为60亿元,国产化率还不到5%,可见配套差距之大。

此外,晶合集成依赖境外市场同时,还存在客户集中度极高的问题。

报告期内, 其源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均约九成。其中,2019年和2020年,公司过半总营收来自第一大客户。 这显然对公司的议价能力和稳定经营不利。

国资台资加持主控

诚然,如蔡国智所言,晶合集成的快速成长的确得益于“不间断的投资”。

2015年5月12日,合肥市国资委发文同意合肥建投组建全资子公司晶合有限(晶合集成前身),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成立之初,晶合有限仅有合肥建投一个股东。随后,在国内半导体产业以及合肥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情况下,公司决定大搞建设。

2018年10月,晶合有限增资,合肥芯屏、力晶 科技 入股。具体股比上,合肥建投持股32.71%,合肥芯屏持股26.01%,力晶 科技 持股41.28%。

后来经过数次减资、增资,晶合有限于2020年11月正式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即晶合集成。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 合肥建投直接持有发行人31.14%股份,并通过合肥芯屏控制晶合集成21.85%股份,合计占有52.99%股份。而力晶 科技 的持股比例降至27.44%。

值得一提,合肥市国资委持有合肥建投100%的股权,因而为晶合集成的实际控制人。

那么,多次出现且持股一度占优的力晶 科技 是什么来头?

资料显示,力晶 科技 是一家1994年注册在中国台湾的公司。经过业务重组,其于2019年将其晶圆代工业务转让至力积电,并持有力积电26.82%的股权,成为控股型公司。

得益于力晶 科技 的较强势“助攻”,力积电的晶圆代工业务迅速实现位居世界前列。

调研机构预估,力积电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2.89亿美元左右,位列全球十大芯片代工第7名,领先另一家台湾半导体企业——世界先进一个名次。

而除了力晶 科技 和合肥市国资委之外,晶合集成还曾于2020年9月引入中安智芯等12家外部投资者。

其中, 美的集团旗下的美的创新持有晶合集成5.85%股权。而持股0.12%的中金公司则是晶合集成此次IPO的保荐机构。

不过,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今年初发布公告显示,申报前12个月内产生的新股东将被认定为突击入股,且上述新增股东应当承诺所持新增股份自取得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

鉴于晶合集成的申报稿是于2021年5月11日被上交所受理,美的创新、海通创新等12家股东均属于突击入股 ,才搭上了晶合集成奔赴上市的列车。

对此,晶合集成解释称,股东入股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是对公司前景的长期看好。

“上述公司/企业已承诺取得晶合集成股份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在本次发行上市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晶合集成股份,也不由晶合集成回购在本次发行上市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晶合集成股份。”

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背靠有半导体技术基因的力晶 科技 ,以及资金雄厚且自带官方背书的合肥建投,晶合集成近年来在营收方面有较明显增长。

报告期内, 晶合集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8亿、5.34亿和15.12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3.55%。

其中,2020年,疫情刺激全球宅经济、远距经济等需求大举攀升,而半导体作为 科技 产品的基础元件也自然受惠。因此,晶合集成的业绩同比大增达183.1%。

美国调研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的统计显示, 按照2020年的销售额排名,晶合集成已成为中国大陆收入第三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仅次于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

值得注意,这一排名不包含在大陆设厂的外资控股企业,也不包含IDM半导体企业。

不过,相比业内可比公司的经营状况,晶合集成仍有不小差距。比如,2020年,中芯国际营收274.71亿元,华虹半导体营收62.72亿元,分别是晶合集成的18倍及4倍以上。

另一方面,晶合集成已经搭建了150nm至55nm制程的研发平台,涵盖DDIC(面板驱动)、CIS(图像传感器)、MCU(微控制)、PMIC(电源管理)、E-Tag(电子标签)、Mini LED及其他逻辑芯片等领域。

但公司的市场拓展及经营高度依赖DDIC晶圆代工服务,因而主营业务极为单一。

报告期内, 晶合集成DDIC晶圆代工服务收入,分别为2.18亿元、5.33亿元、14.8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9.96%、99.99%、98.15%。

然而,正因如此,晶合集成预计,如果未来CIS和MCU等产品量产以及更先进制程落地,企业的收入和产能还有机会迎来新一波增长。

目前,晶合集成在12英寸晶圆代工量产方面已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工艺主要为150nm、110nm和90nm制程节点。

其中,90nm制程是业内DDIC类产品最为主流的制程之一,而提供90nm制程的DDIC产品服务也逐渐成为晶合集成的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 晶合集成90nm制程类产品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2.15%,占营收比重从2018年6.52%逐年升至2020年的53.09%。 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收入结构正在优化。

此外,晶合集成正在进行55nm制程节点的12英寸晶圆代工平台研发,预计之后会在55nm制程产品研究中投入15.6亿元人民币,以推进先进制程的收入转化。

另据招股书透露,2021年,90nmCIS产品及110nmMCU产品将实现量产;55nm的触控与显示驱动整合芯片平台已与客户合作,计划在2021年10月量产。而55nm逻辑芯片平台预计于2021年12月开发完成,并导入客户流片。

基于此,晶合集成的企业版图未来确有望进一步扩充,而营业收入也势必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盈利毛利“满盘皆负”

虽然持续增收,但作为半导体行业新晋企业,晶合集成要实现盈利并不容易。由于设备采购投入过大,以及每年产生大量折旧费用等因素,晶合集成近年来净利润一直在亏损。

报告期内, 晶合集成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91亿元、- 12.43亿元和-12.5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54亿元、-13.48亿元和-12.33亿元,三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为-38.35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公司经审计的未分配利润达-43.69亿元。

对此,在招股书中,晶合集成也做出“尚未盈利及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持续亏损的风险”提示,并称“预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公司短期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对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造成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为满足产能扩充需求,晶合集成持续追加生产设备等资本性投入,折旧、 摊销等固定成本规模较高。这使得其在产销规模尚有限的情况下产品毛利率较低。

报告期各期, 晶合集成的产品综合毛利分别为-6.02亿元、-5.37亿元及-1.29亿元,综合毛利率则分别为-276.55%、-100.55%与-8.57%。

与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晶合集成的毛利率差距巨大,而且远低于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值。

值得一提,同期台积电的毛利率遥遥领先。而在大陆的半导体代工企业中,中芯国际及华润微的毛利率均低于平均值,仅有华虹半导体于2018年和2019年略高于平均值。

不过,随着产销规模逐步增长且规模效应使得单位成本快速下降,晶合集成的毛利率与可比公司均值的差距正在快速缩短。2020年,其综合毛利率已大幅改善至-8.57%。

与此同时,晶合集成各制程产品的毛利率也在持续改善。

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150nm制程产品毛利已实现扭负为正,而110nm及150nm制程产品毛利率,相对优于90nm制程产品的毛利率。其主要原因为90nm制程产品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固定成本分摊比例较高。

晶合集成似乎对未来盈利很有信心,在招股书中称“主营业务毛利率虽然连年为负,但呈现快速改善趋势... 未来规模效应的增强有望使得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

其实早在去年底,晶合集成就定下四大战略目标:即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月产能达到10万片、科创板上市、三厂启动以及企业盈利。 不难看出其对实现盈利的重视。

但是,参考近三年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并未看出晶合集成的亏损有明显好转趋势。更有行业人士称,“由于每年设备折旧费用可能吃掉大部分利润,收回成本可能要历时数年。”

技术研发依赖“友商”

毋庸置疑,晶圆代工行业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除需大量资本运作外,对研发能力要求也极高。可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般来说,半导体企业的研发能力,主要通过研发费用投入占总收入比例、研发人员占总人员比例、科研成果转化率等评判。

首先,在研发费用投入方面。近年来,尽管一直“入不敷出”,但晶合集成的研发投入总额依然保持着较快上涨。

报告期内, 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31亿元、1.70亿元及2.45亿元。 然而,鉴于营业额的更快速增长,其 研发投入占比则出现持续下滑,分别为60.28%、31.87%及16.18%

不过,目前晶合集成的研发费用率仍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收入规模较可比公司相对较低,但研发投入维持在较高强度。

其次,在研发人员投入方面。 报告期各期末, 晶合集成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分别为119人、207人和280人, 占员工总数比例分别为9.47%、15.16%和16.81%。

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华润微研发人员分别为2335人、未知、697人,占总人员比例分别为13.5%、未知、7.7%。

由此可见,晶合集成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已知的中芯国际和华润微,但在研发人员总数量上仍逊色不少。

另招股书显示,晶合集成现有5名核心技术人员,分别为蔡辉嘉(总经理)、詹奕鹏(副总经理)、 邱显寰(副总经理)、张伟墐(N1 厂厂长)、李庆民(协理兼技术开发二处处长)。

然而,根据背景信息介绍, 5名核心技术人员全部为台湾籍人士,而且除了詹奕鹏外,其余4人均曾任职于力晶 科技 。 这说明晶合集成的核心技术研发极为依赖力晶 科技 。

另外,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晶合集成及其子公司拥有境内专利共计54项,境外专利共计44项, 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共71项 。

在行业可比公司方面,中芯国际仅2020年内便新增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布图设计权总计991项,新增获得数1284项;累计申请数17973项,获得数12141项;

华虹半导体2020年申请专利576项,累计获得中美发明授权专利超过3600项;

华润微2020年已获授权并维持有效的专利共计1711项,其中境内专利1492项、境外专利219项。

可以看出,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华润微拥有的专利均超过了1000项,大幅领先于不足百项的晶合集成。

当然,对成立较短的半导体企业来说,这是必然会遭遇的问题之一。但要加强技术专利的积累及实现追赶,晶合集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募资百亿转型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持续发展,新能源 汽车 、人工智能、消费及工业电子、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快速成长,带动了全球集成电路和晶圆代工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为抓住产业发展契机及进一步争取行业有力地位,晶合集成自2020开始便积极谋划在科创板上市,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完成。而这一时程较原计划提早了一年。

具体而言,本次科创板IPO, 晶合集成拟公开发行不超过约5.02亿股,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25%,同时计划募集资金120亿元。据此,公司估值为480亿元。

截至6月11日,科创板受理企业总数已达575家,其中仅9家公司拟募资超过100亿元。也就是说,晶合集成的募资规模已进入科创板受理企业前十。

在用途方面,公司的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12英寸晶圆制造二厂项目。该 项目总投资约为165亿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55亿元,流动资金为10亿元。

如果募集资金不足以满足全部投资,晶合集成计划通过银行融资等方式获取补足资金缺口。

根据规划,二厂项目将建设一条产能为4万片/月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其中,产品包括电源管理芯片(PMIC)、显示驱动整合芯片(DDIC)、CMOS图像传感芯片(CIS)等,主要面向物联网、 汽车 电子、5G等创新应用领域。

在图像传感器技术方面,晶合集成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90nm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开发,未来将进一步将图像传感器技术推进至55nm,并于二厂导入量产;

在电源管理芯片技术方面,晶合集成计划在现有90nm技术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开发BCD工艺平台,辅以IP验证、模型验证、模拟仿真等构建90nm电源管理芯片平台,并于二厂导入量产;

在显示面板驱动芯片方面,晶合集成已在现有的90nm触控与显示驱动芯片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工艺制程能力,将技术节点推进至55nm。

招股书显示,12英寸晶圆制造二厂的项目进度为:2021年3月,洁净室开始装设;8月,土建及机电安装完成及工艺设备开始搬入;12月,达到3万片/月的产能。

此外,2022年3月,即项目启动建设一周年,达到3万片/月的满载产能。同年, 晶合集成还将装设一条40nmOLED显示驱动芯片微生产线。

未来,随着项目逐步推进建设及产能落地,晶合集成将继续坚持当前的战略规划:

依托合肥平板显示、 汽车 电子、家用电器等产业优势,结合不同产业发展趋势及产品需求,形成显示驱动、图像传感、微控制器、电源管理(“显 像 微 电”)四大特色工艺的产品线。

结语

依托台湾技术团队及合肥的国有资本等,晶合集成成立仅五年就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显示面板驱动芯片代工厂商,并且剑指显示器驱动芯片代工市占率第一桂冠。

这样的成就对国内半导体企业来说,实属难能可贵。但长年押宝在“一根稻草”上,晶合集成的经营发展无疑潜在较多重大风险。同时,行业的激烈竞争及国际形势变化等外部压力也越来越大。

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2020年上任,曾在宏碁股份、力晶 科技 和力积电等公司任职。

对此,晶合集成近年来正致力于推动企业转型,并制定了详细的三年发展计划。2020年7月,晶合集成董事长蔡国智接受问芯Voice采访时,曾透露了公司的具体战略规划:

2021年:目标是营收要倍增至30亿,公司必须开始获利赚钱,同时要完成N2建厂、产品多元化以及科创板IPO上市;

2022年:目标是N2厂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公司营收突破50亿元大关,并维持稳定获利;

2023年:目标是单月产能要达到7.5万片,公司营收达70亿,并且开始规划N3和N4厂房的建设。

但在清晰的目标背后,晶合集成不可避免的面临一系列挑战。

比如现阶段半导体代工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晶合集成要如何扭转劣势或突围?在现有企业规模及相关储备下,其多元化战略是否还能顺利推进并攻下市场?

此外,由于客户主要在境外,公司要如何真正提高关键国产芯片的自给率?

基于此,即便科创板上市成功,晶合集成还需要克服诸多问题及困难,其中包括改善盈利、升级工艺、募集资本、招揽人才、推进多元化及应对行业竞争等等。

至于本次募资的12英寸晶圆代工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业绩,以及相关战略未来是否能卓有成效落地,从而改善当前的系列问题,促使晶合集成进一步壮大乃至真正崛起,且拭目以待!

⑦ 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发行价落定!平均市盈率49倍,共募资370亿

25家科创板首批公司发行价全部敲定。

7月10日晚间,首批科创板的最后7家公司——瀚川智能(688022)、嘉元 科技 (688388)、交控 科技 (688015)、天宜上佳(688033)、沃尔德(688028)、航天宏图(688066)、方邦股份(688020)均陆续公布了发行价。

根据发行安排,上述7家公司将定于7月12日(本周五)进行网上、网下申购。7月16日公布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网上中签结果公告,7月18日刊登《招股说明书》。

在7月22日,这25家科创板首批公司将迎来上市仪式。

看点一、25家平均市盈率:49.21倍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在不同行业市盈率相差也相当巨大,例如A股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超过40倍,金融地产则不到10倍,并不能简单就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市盈率就高了不合理。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些科创板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高投入或者亏损,其并不适合使用市盈率法来估值。

看点二、总共募资370.17亿元

对比最新数据来看,多数公司确定的发行价所对应的募集资金超过原先计划的资金需求(俗称“超募”)。例如睿创微纳发行价对应募资12亿元,原计划募资4.5亿元;南微医学发行价对应募资17.49亿元,原计划募资8.94亿元等。

但也存在发行价对应的募集资金未达标的情况,例如容百 科技 原计划募资16亿元,发行价对应募资额则为11.97亿元;西部超导原计划募资8亿元,其发行价对应募资额为6.63亿元。

人民网相关评论认为,部分投资者质疑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所谓“超募”,就是用传统思路来判研、理解和看待科创板,呈现出的水土不服。

“科创板最大的特征就是市场化定价。既然是市场化定价,就不会限制发行规模和价格——这些能动变化恰恰是保障市场有效定价的基本保障。市场投资者面对科创板的新制度、新环境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这意味着投资者不能固化思维、用以往的思路理解科创板企业上市定价的过程,不能视打新收益为理所当然的常态,否则很容易水土不服。”该评论指出。

看点三、计算机、通信与专用设备占比高

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看,25家首批企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到9家;专用设备制造业有8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家;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各1家。

看点四、北京和上海居前

从注册地来看,北京、上海居前,各有5家,江苏4家,浙江、广东各3家,陕西2家,福建、黑龙江、山东各1家。

附:7月10日晚7家科创板公司的发行价、战略配售等情况:

1、航天宏图:发行价17.25元/股

网上申购代码:787066

对应市值:28.63亿元

市盈率:45.02倍(按2018年扣非前归母净利润除以发行后总股本计算,下同)

募集资金:若发行成功,预计募集资金总额7.16亿元

原计划募集资金5.67亿元,用于PIE基础平台升级改造项目、北斗综合应用平台建设项目以及大气海洋应用服务平台项目

申购时间:7月12日

顶格申购:网上最多可申购11500股 顶格申购需要11.5万元市值

战略配售:本次发行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207.5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5%

基本情况:

航天宏图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1.2亿元。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致力于卫星应用软件国产化、行业应用产业化、应用服务商业化,研发并掌握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平台和核心技术,为政府、军队、企业提供基础软件产品、系统设计开发和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公司遥感图像处理基础软件平台PIE于2017年入选中央国家机关软件协议供货清单,是遥感类唯一入选的产品。财务数据显示,2016-2018年,航天宏图业绩稳步上升,分别实现营收1.91亿元、2.88亿元、4.16亿元;归母净利润3158.61万元、4537.91万元、6167.87万元。

2、方邦股份:发行价53.88元/股

网上申购代码:787020

对应市值:43.1亿元

市盈率:36.79倍

募集资金:若发行成功,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0.78亿元

原计划募集资金10.58亿元,用于投资扰性覆铜板生产基地、屏蔽膜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等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顶格申购:网上最多可申购5500股 顶格申购需要5.5万元市值

战略配售:本次发行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80万股,占发行总量的4%。

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性电子材料制造商。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磁屏蔽膜、导电胶膜、极薄挠性覆铜板及超薄铜箔等,属于高性能复合材料。公司2016年-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0亿元、2.26亿元、2.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89.87万元、9629.11万元、1.17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9.69%、8.59%、7.88%。公司综合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72.11%、73.17%和71.67%。

3、天宜上佳:发行价20.37元/股

网上申购代码:787033

对应市值:91.41亿元

市盈率:34.74倍

募集资金:若发行成功,预计对应募集资金9.75亿元。

原计划募集资金6.46亿元,拟投向年产60万件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制动闸片及闸瓦项目、时速160公里动力集中电动车组制动闸片研发及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项目、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顶格申购:网上申购上限为9000股 顶格申购需市值9万元

战略配售: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196.37万股,占发行总数量的4.1%

基本情况:

天宜上佳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领先的高铁动车组用粉末冶金闸片供应商。公司2013年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有力推动了我国高铁动车组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68亿元、5.07亿元、5.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2.22亿元、2.63亿元。

4、沃尔德:发行价26.68元/股

网上申购代码:787028

对应市值:21.34亿元

市盈率:32.19倍

募集资金:若发行成功,预计募集资金总额5.34亿元

原计划募集资金4.07亿元,拟投入超高精密刀具产业化升级项目、高精密刀具产业化升级项目、高精密刀具扩产项目、研发中心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等

顶格申购:网上申购上限为5500股 顶格申购需市值5.5万

战略配售: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100万股,占发行总规模的5%

基本情况:

沃尔德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超高精密和高精密超硬刀具及超硬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

公司重点产品包括各类超高精密及高精密的超硬刀具、CVD金刚石等超硬材料制品。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度至2018年度,沃尔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2.33亿元以及2.62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4208.69万元、5814.12万元以及6629.79万元。预计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3.98%。

5、交控 科技 :发行价16.18元/股

网上申购代码:787015

对应市值:25.89 亿元

市盈率:38.99倍

募集资金:6.47亿元(原计划5.5亿元)

顶格申购:网上最多可申购10000股,顶格申购需沪市市值10万元

战略配售: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545.6万股,约占发行总数量的13.64%

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1.2亿元。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系统集成以及信号系统总承包。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三种:基础CBTC系统、CBTC互联互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I-CBTC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FAO系统)。公司产品的应用市场包括新建线路市场、既有线路升级改造市场和重载铁路市场。

2017 年和 2018 年,交控 科技 营业收入分别为 87,961.98 万元、116,252.05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分别为 3,672.14 万元、6,015.96 万元。

本次上市拟募资5.5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列控系统高科产业园建设、新一代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列车智能网络控制及 健康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补充营运资金等。

6、瀚川智能:发行价25.79元/股

网上申购代码:787022

对应市值:27.85亿元

市盈率:39.65倍

募集资金:6.96亿元(原计划4.68亿元)

顶格申购:网上最多申购7500股,顶格申购需沪市市值7.5万元

战略配售: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与初始战略配售数量相同为135万股,占发行总量的5.00%。

基本情况:

瀚川智能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8100万元。主营产品为装配与检测自动化设备。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全球知名企业先进生产线的智能化,下游应用行业包括 汽车 电子、医疗 健康 、新能源电池。

公司深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多年,已经积累了大量全球知名客户。其中在 汽车 电子行业,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有七家为公司客户,在连接器细分领域,全球前二大厂商均为公司重要客户。在医疗 健康 行业,公司拥有美敦力、百特、3M 等客户。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公司拥有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优质客户。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瀚川智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亿元、2.44亿元、4.3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42.71万元、3282.68万元、7111.36万元。2018年净利润为2016年净利润的近30倍。

值得一提的是,瀚川智能坚持全球化布局的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公司境外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98%、15.99%、20.66%,主要来源于菲律宾、美国、墨西哥、匈牙利、立陶宛等国家。

7、嘉元 科技 :发行价28.26元/股

网上申购代码:787388

对应市值:65.25亿元

市盈率:36.98倍

募集资金:16.33亿元(原计划9.69亿元)

顶格申购:网上最多申购16000股,顶格申购需沪市市值16万元

战略配售:

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212.3142万股,占发行总量约为3.67%。

基本情况:

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行业重要基础材料。最终应用在新能源 汽车 、3C数码产品、储能系统、通讯设备、 汽车 电子等终端应用领域。同时,公司生产少量PCB用标准铜箔产品。

公司主要产品为超薄锂电铜箔和极薄锂电铜箔,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行业,最终应用在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领域。公司其他产品为标准铜箔,主要应用于PCB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是国内高性能锂电铜箔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已与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比亚迪等知名电池厂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为其锂电铜箔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拥有106项专利。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嘉元 科技 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5.66亿元和11.5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252.98万元、8519.25万元和1.76亿元,营收和净利润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达65.95%和65.53%。

⑧ 科创板:新势力再生资格战

文|Karakush

造车新势力正在一改上半年的死水之相,迸发出一派新生机。

比如昨天(10月13日),据《未来汽车日报》报道,天际汽车已于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总金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资方根红苗正,包括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大型国有银行;以此为号,天际同时已开启了IPO的准备工作,计划于2021年上市。

尽管该篇报道中没有指明,但按照此前的口风和匹配的选择来看,天际剑指科创板。

9月28日,上交所披露,吉利科创板IPO过会。初始发行不超过17.32亿股股份,不超过总股本15%,募资总额约200亿元。尽管在最终上市前还要通过证监会审核、询价、挑挑黄道吉日等步骤,但不出意外吉利应该就是科创板的“整车第一股”,业界预计他们能在年前完成。

除了吉利本身的动作很快,6月底浙江证监局就披露了他们科创板上市辅导计划,8月底前就完成上市辅导——科创板也提供了政策条件,打开红筹企业回归的通路,并且针对吉利的审核效率也确实高于平均水平,9月1日申请,9月28日通过,不是随便一家企业都能有此待遇,同期也就是蚂蚁了。可见科创板对于重要企业还是有倾斜的。

至于新势力,还有硬流程要走,目前进度最快的威马已公布上市辅导机构是中金,一般辅导期就要3-6个月。但吉利率先上市,或许不妨碍新势力中再角逐出一个第一。虽然新老共举同一个大概念,长远来看也必将趋同竞争于同一个赛道,但国内投资目前对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还是有明显的认知差别。

当然,速度还是必须的,先上先有钱先有活下去的机会,过去三年如果教会了诸君任何事,还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个老梗。此外,业界也有担忧,科创板对整车企业的容量也是有限的,汽车产业上市很快就会转向核心技术供应商,比如智能驾驶、激光雷达等等。

无论如何,即便能成功IPO,也只是获得一个扶起来站着的资格,后续能走多远仍旧看业绩。资本市场对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信心与想象,终究还是要随着真金白银落脚到具体销量上,市场很好你持续卖不动,再高科硬科也于事无补。

这或许会成为一部分企业的下一个难题。从自身发展阶段来说,现在未必是新势力上市最成熟的时机,很大程度是被资金需求的必要性裹挟着去上市。上市之后财务数据公开,也会是一个风险。当然那都是后话,在没穿上裤子之前,先不过分担心裤子上有没有拉链这些小事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⑨ 100家科创板受理企业详解:55%来自京苏沪,73家企业募资不超10亿元

45天,100家受理企业,82家问询,这就是科创板的速度。

上交所5月6日披露受理八亿时空、中国电器等2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从3月22日首批科创板受理企业披露至今,受理企业总数正式达到100家,其中已问询82家。

此外,针对首轮问询回复企业的第二轮问询已经启动,截至目前,上交所网站显示,已有超过30家企业通过审核系统收到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问题。

按照科创板上市审核规则和程序,二轮问询既是首轮问询的延续,又是首轮问询的深化,标志着部分科创板申请上市企业离正式上市又更近了一步。

地域分布:北京数量最多

截至5月6日,注册地在北京的公司数量最多,共计22家,其次为江苏18家,上海15家,广东13家。

此外,九号智能为目前唯一拟发行CDR(存托凭证),注册地在海外(开曼群岛)的受理企业。

行业分布:计算机通信行业占比最高

截至目前,受理企业的行业分布共涉及19个行业。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据头名,共计23家;专业设备制造业后来居上,目前排名第二,共计20家。此外,今日受理企业中,专业技术服务业首次出现。

保荐机构:中信建投独占鳌头

截至目前,保荐机构中,中信建投独占鳌头,共保荐15家科创板受理企业:中国电器、西部超导、华特股份、天宜上佳、沃尔德、广大特材、卓易 科技 、视联动力、铂力特、紫晶存储、恒安嘉新、中科星图、新光光电、世纪空间、虹软 科技 ;其次为中信证券,共保荐9家,第三为华泰联合证券,共保荐8家。

今日,首创证券也首次亮相在科创板保荐机构行列中,保荐企业为八亿时空。

融资金额:73家企业募资不超过10亿元

目前科创板受理企业募资10亿元及以下的企业占多数,共计73家,其中5-10亿元(包括10亿)的共计45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通号融资金额为105亿,为100家受理企业中唯一一家融资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融资最低的企业为龙软 科技 ,拟募资2.55亿元。

阅读全文

与科创板合计募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万达电影股票历史价格 浏览:654
新三板历史上重大改革 浏览:396
自已编写炒股软件 浏览:471
手机炒股交易怎么用 浏览:380
新三板并购细则浮出水面 浏览:451
通常新股上市几个涨停 浏览:320
炒股电脑登入账号十位 浏览:800
陈志平炒股培训班 浏览:445
涨停后还可以买卖吗 浏览:943
炒股佩戴什么可以发财 浏览:996
什么母婴店是上市公司 浏览:10
全中国上市公司几家 浏览:252
炒股app还可以这样用 浏览:679
说炒股是的人 浏览:958
平安证券可以买卖美股吗 浏览:373
股息率与什么时期股票价格 浏览:849
上市公司申请重整 浏览:316
科创板基金值得购买么 浏览:851
南华期货首次打开一字涨停 浏览:465
证监会上市公司收购兄弟公司 浏览: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