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西资本市场步入重要发展机遇期
2020年,恰逢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周年,为了更好地策应江西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更好地为江西资本市场鼓与呼,由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江西日报社主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承办的“聚焦映山红行动·致敬资本市场30年”2020江西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论坛于12月26日在南昌举行。
论坛开幕前,活动邀请到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唐理斌进行了专访。
王樊、信息日报/信息日报客户端记者左阳天/文
把握有利条件主动作为积累更多发展势能
记者:当前,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正蹄疾步稳地推进中,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新三板改革等重大改革政策渐次落地。这一过程中,江西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和机遇?
唐理斌:近年来,乘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东风,江西资本市场步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我国经济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同时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新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证监会正抓紧谋划和推动“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重点工作,加快形成资本市场服务经济 社会 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和体系,并提出了六个方面重点工作,包括着眼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把支持 科技 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执法体系、不断提高全系统党的建设质量等,将在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实现新跨越。从市场改革层面看,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正从增量改革深化到存量改革,整个资本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革。目前,科创板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已发行上市,新三板精选层首批公开发行企业顺利挂牌,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实施注册制,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逐步实施,再融资、并购重组制度优化,分拆上市规则落地。这些政策的渐次落地为我省资本市场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经济运行层面看,江西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和洪灾的双重考验,经济运行稳步向常态化复苏,也将为我省资本市场 健康 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然而,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江西资本市场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和短板,与周边省份还有不小差距。如市场规模总体偏小,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上市公司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中介机构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私募基金、资产管理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全面、辩证、客观、专业地看待当前形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把握有利条件、主动作为,积累更多发展势能,为江西资本市场 健康 稳定发展和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开新局面,注入新动能。
今年赣企A股首发融资额超过之前19年总和
记者: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在推动江西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理斌: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立足辖区实际,全方位推动辖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抢抓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机遇,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实施“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支持企业抢抓公司债券发行注册制机遇,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健发展主业,推进“保险+期货”在省内扩大试点,积极协调推进油茶产业期货品种上市调研论证,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支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业务创新试点。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出措施、助复工、促服务,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资本市场“保链强链”作用,助力全省14个重点产业链稳定发展,畅通经济循环;持续开展各领域风险监测排查和防范化解,维护市场稳定,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支持贫困地区用好用足资本市场服务脱贫攻坚政策,深挖证券公司“一司一县”结对帮扶潜力,扎实开展驻村帮扶,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升监管效能方面,扎实开展分类监管、持续监管、精准监管,严格高效实施稽查处罚,深化打非防非协作;切实贯彻落实新《证券法》,开展系列普法宣传。同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与全省11个设区市签订促进资本市场 健康 发展合作备忘录,联合建立“江西省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协作机制”,与3个重点地市签订私募监管合作备忘录,与公安、通管部门持续深化执法协作,构建齐抓共管、共谋发展、共防风险的辖区资本市场协作格局。
经过长期的成长积淀,江西资本市场迎来了发展的突破点。今年以来在沪深交易所IPO过会企业11家,为去年5.5倍,并列全国第11位,1家企业在新三板精选层过会待发,全年我省新增A股上市公司12家;在科创板注册发行、创业板在审、新三板精选层挂牌、贫困县企业发行上市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呈现板块联动、齐头并进格局。A股上市公司实现设区市“全覆盖”,上市公司市值梯队整体上移,行业分布向创新 科技 产业集中,全省249家企业启动批量股改,呈现结构优、梯次多、覆盖广的格局。
今年以来,辖区资本市场融资1250.38亿元。其中,A股首发融资119.03亿元,超过之前19年IPO融资总额,已完成及正在推进的再融资家数18家,金额305.64亿元,分别较去年全年增长50%和203.79%,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1046.23亿元,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此外,今年以来,辖区市场经受住了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考验,市场保持平稳运行,股票质押、债券违约、资产管理、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或妥善处置,国盛证券平稳有序接管。监管执法方面,今年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出具行政监管措施10件,查办案件7件,作出行政处罚6件,处罚数量翻番,罚没金额为去年同期的2.54倍。
助力江西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
记者:今年是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实施的第三个年头,作为监管部门,对我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助推江西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建议?
唐理斌:第一,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企业股改上市。一是对前期出台的推动资本市场发展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由扶持重点企业上市转向形成常态化推进企业上市机制。二是总结前期推动企业股改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制度化,实现从要素资源支持型向制度支持型转变。三是优化考核体系,加大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考核,督促各设区市提升拟上市企业质量。
第二,引导创新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大。从全省11个设区市启动的249家批量股改企业所属行业看,以农业、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为主,涉及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较少。建议各设区市通过政策扶持、贷款及税收优惠、设立专项基金等手段,引导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基础设施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裂变发展,助力江西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打造更多新的增长点。
第三,借力资本市场提升国企改革质效。各地批量股改的企业中,国企占比2.01%。建议各设区市抓住注册制改革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主动对接资本市场,进一步夯实上市基础。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平台的引导、带动和放大作用,撬动 社会 资本参与企业上市。引导私募投资基金发挥管理、信息等方面优势参与企业上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筑牢上市根基。
以政策“组合拳”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记者: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点工程,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在提高辖区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唐理斌: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出了系统性、针对性的部署。我局将贯彻落实国务院、证监会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以下五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发挥合力。去年以来,我局在全省搭建了纵横结合的协作机制,在省直部门推动建立了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协作机制,现阶段要充分发挥协作机制的功能作用,强化优势互补、信息共享与监管协作,持续推动辖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二是发展增量。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持续加强拟上市资源培育;严格辅导验收程序,提高企业IPO申报质量,切实把好入口关。
三是优化存量。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聚焦上市公司“关键少数”,强化教育引导,提高上市公司诚信守法、规范运作水平,更好地履行 社会 责任。支持上市公司“再出发”,灵活运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增强资本实力,通过并购重组再融资实现转型升级。
四是防控风险。坚持问题风险导向开展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精准监管、分类监管,紧盯问题公司、高风险领域,推动风险化解。持续做好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化解,开展违规担保、大股东资金占用风险专项排查,配合地方政府稳妥处置上市公司持续经营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风险的底线。
五是严格执法。落实“零容忍”要求,强化上市公司现场检查,通过强化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监管,围绕及时、精准的执法成效目标,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做到及时查处、精准追责。同时,加强监管警示教育,对监管查处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及时通报,强化监管震慑,持续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发挥政策优势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记者:近几年来,江西资本市场在助力我省脱贫攻坚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理斌:多年来,我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为贫困地区产业引入金融“活水”。发挥资本市场政策优势,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近年来,共有6家企业享受IPO扶贫“绿色通道”,2家贫困县企业成功发行上市,贫困县企业发行扶贫公司债10只,11个“保险+期货”项目落地。二是集结证券行业力量开展结对帮扶。2018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证券公司与贫困县“一司一县”结对帮扶全覆盖。当前,全国34家证券公司结对帮扶全省24个国定贫困县,在贫困县设立扶贫工作站点23个,累计直接投入、协助引入资金近8亿元,通过债券等各类融资工具帮助贫困县企业融资超120亿元。三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我局找准贫困症结,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扶贫方针,瞄准定点帮扶的“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抚州市东乡区北庄村的基础建设及山乡 社会 经济建设,搭建覆盖产业、民生、教育、公益、基础建设、疫情防控的长效脱贫机制。2018年5月,北庄村成功脱贫摘帽,各项机制功能持续加强,累计协调落实扶贫项目资金18个,引入发展资金1166.88万元,村集体经济逐年增收,控辍保学率100%,基本医疗需求和居住条件得到安全保障。
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发挥好资本市场枢纽作用
唐理斌:我们即将迎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 历史 交汇期,也将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更是我省“作示范、勇争先”的关键跨越期。我们要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系统思维,保持风险定力,发扬斗争精神,抢占先机、主动求变,与有关各方戮力同心,发挥好资本市场对推动 科技 、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共同推进江西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㈡ 新三板精选层名单
新三板精选层第一批发行名单:颖泰生物、艾融软件、同享科技、球冠电缆、佳先股份、方大股份、苏轴股份、贝特瑞。
㈢ 新三板打新时间几点开始
首批新三板打新时间已经明确,定于7月1日,新三板精选层打新正式进入倒计时!首批发行的两家企业本次公开发行均采用战略配售、网下发行和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下的询价在6月23日和6月24日,申购日为7月1日。
一、新三板是什么?
新三板全称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2015年开始到2016年,新三板也疯了一阵。需要500w才能开通,很多人望尘莫及。2016年中开始,新三板热潮退去,很多人被拍在沙滩上,站在高岗上,四顾茫然,无力回天。这一冷,就是四年。
二、去年末,股转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新政:
1:从原来的创新层和普通层,增加了精选层。
2:降低了门槛,三个层级分别以200万、150万、100万对应开通权限。3:精选层的股票,必须是在全国股转系统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且要申请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
4:符合条件的精选层公司在精选层挂牌一年后,可以申请转板至科创板或者创业板上市
5:交易数量从最低1000股调整为100股,最小股数为1股
6:万众注目的限售期,股转公告原则上扣除在精选层已经限售的时间。
三、精选层交易方法和主板有无区别?
精选层都是连续竞价:每个交易日的9:15至9:25为开盘集合竞价时间,9:25至9:30静默期;9:30至11:30、13: 00至14:57为连续竞价时间,14:57至15:00为收盘集合竞价时间。9:20-9:25和14:57-15:00禁止撤单。
精选层涨跌幅限制比例为30%。这是和其他A股的主要差别。
综上:新三板中满足开通200万资格的,可以研究挖掘符合上创新层的,创新层中研究符合精选层条件的。提前布局耐心等待。如果只能开100万资格的就静待6月份推出的精选层打新并且研究有转主板潜力的公司。
㈣ 为什么颖泰生物不能转板
由于颖泰生物的最大股东华邦健康属于A股上市公司,对于颖泰生物的持股比例依然较高,不符合相关转板上市条件。
颖泰生物在全国股转系统已挂牌多年。2019年,新三板深化改革启动,通过设立转板上市制度,允许精选层挂牌公司直接转板上市,打通优质挂牌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上升通道。
去年7月27日,包括颖泰生物在内的首批32家新三板精选层企业集中挂牌开市交易。根据相关规定,在新三板精选层连续挂牌一年以上,且最近一年内不存在全国股转公司规定的应当调出精选层的情形,精选层企业可申请转板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
㈤ 国君策略2021年度政策展望:潮落之后 期待兼容并包的春天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元年,随着经济的修复,货币与财政政策将回归常态,关键看点在于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以及产业、区域和人口领域的政策红利。
摘要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财政政策回归常态。 货币政策最宽松时点已过,宏观流动性收紧预期提升,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稳健中性”。伴随国内经济修复,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将陆续退出,货币政策将发挥“跨周期调节”功能,预测2021年社融、信贷规模分别下降至34万亿和18.6万亿,M2增速回落至8.6%左右。财政政策亦将回归常态化,2021年财政支出将明显收缩,赤字率或回归3%~3.5%左右,专项债规模适当调减至3.6万亿。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一方面,继续落实对内改革:1)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 首批转板的精选层公司有望于2021下半年登陆科创板或创业板,有望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事宜稳步推进,或形成“上交所主板+科创板,深交所主板+创业板”的“有限差异”市场结构。 2)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多元化上市条件日益丰富,IPO将保持相对平稳偏快的节奏。 3)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 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包括“面值退市”在内的市场化退市方式,将逐渐取代过往以盈利为主要标准的退市机制成为主流。 4)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T+0”交易或从上证50开始试点,推动提升价格发现效率;衍生品市场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重点包括推动RCEP协议的早日生效实施,加快海南自贸区建设;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开放,扩大境外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提高全行业开放水平。
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1)为落实要素市场改革与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 社会 保障等领域制度将不断突破。2)为破解人口红利困局,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开;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给予多孩家庭减税的政策;加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提高人口质量,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目录
1. 货币与财政:大潮将退的2021年
1.1.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1.2. 财政政策:回归常态
2.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
2.1. 对内改革:开启新征程
2.1.1.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2.1.2. 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2.1.3. 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
2.1.4. 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2.2. 对外开放:资本全球化的新篇章
2.2.1. 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2.2.2. 更加包容的资本制度
3. 产业政策升级:创新驱动,安全先行
3.1. 国防安全:军工改革助力高景气
3.2. 能源安全:供需两端优化消费结构
3.3. 科技 安全:国产替代新格局
3.3.1. 半导体:技术与需求共同催化
3.3.2. 网络安全:信息长城保驾护航
4. 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4.1. 要素市场改革,打造新型城镇化
4.2. 生育携手养老,破解人口红利困局
1 货币与财政:大潮将退的2021年
1.1.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2020年货币政策回顾:跨周期调节,稳增长与防风险两手抓。 近年来,央行建立起以“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导向。为应对疫情冲击,2020年央行先后推出包括3次降准、增加1.8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出台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在内的一系列“跨周期调节”政策措施。从实施节奏与效果来看:1)2020年2-4月是疫情冲击阶段,央行以保就业为首要目标,通过净投放和小幅降息等操作,推动M2与社融增速大幅上行;2)5月之后为经济修复阶段,央行通过MLF、TMLF等工具对冲投放过多的再贷款再贴现,社融、M2增速处于高位。
从政策基调来看,货币政策最宽松时点已过,宏观流动性收紧预期提升。 不同于疫情爆发后政治局会议连续4个月提及货币政策,7月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重新定调为“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10月易纲行长在2020金融街论坛讲话上提到“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 总体上,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稳健中性”。
2021年货币政策展望:随着经济指标出现边际改善,货币政策将为经济持续修复预留空 间。 我们认为,2021年货币政策趋于边际收紧,在经济增速因低基数而走高的阶段进行预调。具体来看,我们预测2021年社融规模将在34万亿左右,增速放缓至12%;信贷亦边际放缓,同比下降至18.6万亿;预测M2增速将回落至8.6%左右。将M2、社融信贷增速下压至与2021下半年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的水平,从而货币政策重新回到中长期趋于中性的导向。同时,考虑到2021年货币政策基调回归中性,政策工具将逐步退出,不会进行降准、降息等宽松操作。
1.2. 财政政策:回归常态
2020年财政政策回顾:应对外生 性冲击下的非常规扩张。 尽管受到疫情冲击,经济增长显著承压,财政支出仍较好做到了“合理扩张但不过度”,充分考量了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债务风险相匹配。总体上,2020年财政政策有三点核心增量:一是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由2019年的2.8%提高到不低于3.6%;二是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从2019年的2.15万亿上升到2020年的3.75万亿。
展望2021年,伴随国内经济修复,疫情期间的宽松政策将陆续退出,财政政策亦将回归常态化。 具体地,财政支出将明显收缩,赤字率或回归3%~3.5%左右,专项债规模适当调减至3.6万亿。此外,继续落实减税降费,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确保“六保”、“六稳”的落实。
2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循序渐进
2020年回顾: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改革。 1)科创板坚守战略定位, IPO节奏稳步提升。其中,科创板年内新增上市公司125家,较2019年新增55家。2)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放开借壳上市与再融资限制。3)新三板精选层落地,首批32家公司于7月挂牌交易。 总体上,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精选层的板块定位明晰,在发行、上市、信披、交易以及退市等制度上均有差异化安排,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
2021年,资本市场结构进1程展望:)精选层转板,2)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第一,精选层公司登陆。 根据《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的指导意见》,新三板精选层公司挂牌一年以上,符合上市条件的,可申请转板至上交所科创板或深交所创业板。我们认为,精选层公司有望于2021年下半年登陆,首批转板的公司数量或达30家。随着转板机制的落实,将打通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市场渠道,充分发挥新三板市场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第二,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事宜稳步开展。 2020年10月,监管层披露筹划基础制度改革,拟合并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并重启深交所主板市场的IPO。事实上,深交所主板长期缺乏发行融资功能,主板和中小板的上市和监管要求亦逐渐趋同。我们认为,随着合并事宜的推动,届时或形成“上交所主板+科创板,深交所主板+创业板”的“有限差异”市场结构。
2.1.2. 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展望2021年,注册制有望全面推进。 10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简称“国七条”),要求全面推行、分步实施证券发行注册制。从海外经验来看,部分IPO时亏损或微利的公司通过发行上市审核并在日后成为资本巨擘,注册制为美国及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我们认为,2021年,随着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推进,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条件日趋成熟。从发行端来看,整体将保持相对平稳偏快的节奏。我们预估,2021年IPO数量维持在每周6-10家,平均一年300-400家之间,累计发行规模在3000-4000亿附近。
2.1.3. 优化退市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0年,资本市场监管力度加强,退市节奏显著提速。 年初以来,A股市场已经先后有包括神州长城、华业资本等在内的15家公司被摘牌。不过,横向比较来看,A股退市力度仍有提升空间。以港股为例,截至11月18日累计上市公司数量达2935家,退市数量395家,占比达13.5%;而A股公司退市比例仅3.1%。究其原因,在于A股的审批/核准制度下,IPO行政审批制不仅门槛高、程序冗长,而且排队等待时间一般需要2~3年甚至更长,IPO成本高企,“保壳”意愿与动力极强。
我们认为,2021年A股退市机制将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迎来转型升级契机。 监管方面,“国七条”要求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严厉打击恶意规避退市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主体的责任追究力度。具体来看,一方面,严格退市监管,通过行政力量出清违法违规公司;另一方面,完善并购重组和破产重整等制度,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伴随监管体系的不断重塑,有望提升优质龙头的示范效应,推动形成“有进有出”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促进资本市场 健康 稳定发展。在新证券法+注册制的市场环境下,包括“面值退市”在内的市场化退市方式,有望逐渐取代过往以盈利为主要标准的退市机制成为主流。
2.1.4. 交易制度推陈出新
2020年,A股交易机制不断突破。1)创业板竞价交易实行20%的涨跌幅限制。具体来看,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企业上市前5日不设涨跌幅,之后涨跌幅限制从之前的10%放宽为20%;存量公司日涨跌幅同步扩至20%。我们认为,涨跌幅限制的放宽,可以提升创业板交易流动性。2)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即可纳入两融标的。 涨跌幅与融券机制的改革,能够高效驱动市场价格发现,丰富机构的多元交易策略,引导长线资金入市,推动交易机制与国际接轨。
2020年,我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开放格局,由点到面,海南就是先驱者。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致力于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六大领域自由便利。我们认为,下一步将逐步推动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税收安排、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等。除此之外,国际贸易合作正逐步推进。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落地。RCEP的签署意味着全球贸易三足鼎立格局大幕开启,东盟十国携手中、日、韩、澳、新五国推动区域内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削减,进而建立统一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中日首次达成贸易协定,双边贸易自由度将显著提升。下一步,我国将在RCEP的基础上,推动协议的早日生效实施,深入更加实质的服务贸易与投资领域,并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协议的签订。
2.2.2. 更加包容的资本制度
2020年以来,监管层着力落实金融开放11条,推出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9项举措,形成更全方位、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局面。尤其是,在外资机构设立与资金引入方面,开放的力度正逐步提升。
第一,外资机构加快布局中国金融业务。 1)2020年新增金元统一、瑞信方正、高盛高华、星展证券、大和证券、意才证券等6家外资控股券商。2)首家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贝莱德获批设立;另外,范达基金、联博基金等已递交外资公募牌照申请。3)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获批设立;4)惠誉获准进入中国评级市场。 随着外资机构持续扩容,“鲶鱼效应”逐步显现,长期来看将推动提升境内金融机构竞争力,促进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
第二,外资资金加快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1)证监会、央行和外管局联合发布QFII/RQFII新规,旨在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运作,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新规的出炉,将进一步加大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推动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产品及渠道多元化。2)富时罗素指数进一步扩容A股,分别于3月20日、6月19日将A股纳入因子累计提升至25%。外资入市广度与深度的提高,既能引入多样化的流动性支持,又能重塑价值投资的市场风格。
展望未来,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于打通我国金融体系、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看,2021年主要将在以下领域有所突破。 一是继续推进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开放, 如:1)在与港交所、伦交所等市场联通的基础上,拓展与更多境外主要资本市场建立互联互通机制;2)解决国际投资者的顾虑,完善风险管理、结算周期、交易机制等制度安排,提高A股在MSCI、FTSE Russell等国际指数中的纳入比例;3)拓展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大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渠道;4)扩大期货品种对外开放范围。 二是提高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开放水平, 继续推动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的落地,完善内外资证券基金机构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支持优质机构与客户一起走出去,提升跨境服务的专业能力,更好满足企业跨境投融资需求。
3 产业政策升级:创新驱动,安全先行
3.1. 国防安全 :军工改革助力高景气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报告更新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指出要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未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防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国防安全而言,核心方向为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重点政策与改革路径主要是提高国防支出、股权激励、资产证券化。 作为大国博弈的落脚点,国防安全要求国产化能力提升,预计产业政策亦将向航空航天、国防信息化等领域倾斜。具体政策方面:1)稳步提升国防支出。我国军费规模占GDP比重不到1.4%,低于世界平均的2.2%,仍处于补偿式刚性增长期。2)落实股权激励。《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首次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从总股本1%提升至3%,董高人员授予价值放宽至薪酬40%水平。伴随股权激励的实施,企业经营活力将得到释放,降费增效与民品发展将显著加快。3)加快资产证券化。配套院所转企后将自负盈亏,面对市场化竞争,院所转制核心将重点落在配套单位市场化改革。
3.2. 能源安全 :供需两端优化消费结构
我国油气能源海外依存度高,叠加全球气候环境危机,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我国油气能源面临较高的供给风险、通道风险与价格风险。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2019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43%。另一方面,碳排放过量导致的极端气候现象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冲击。为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能够有效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新能源行业迎来春天。 2020年9月,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0月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 社会 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重点涉及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深入推动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能源革命,新能源行业将加速发展。
2021年,新能源供需结构双向推进将成政策改革重点领域,光伏、风电与新能源车产业链景气度有望继续提升。 1)从供给端来看,光伏、风电成为新增电力重要来源。其中,光伏已经脱离补贴,逐步进入市场化阶段;风电则因并网严格导致行业抢装,高速增长将延续。2)从需求端来看,新能源 汽车 成为调节能源消费结构的最佳手段之一。事实上,为在疫情期间重振经济并且减少碳排放,欧洲各国已陆续推出新能源 汽车 的扶持政策,甚至优厚于2019年的扶持政策。除此之外,英国还在疫情期间将燃油车禁售令的时间提早5年至2035年。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下,发展储能势在必行。储能的应用场景包括发电端、电网端以及用户端。 我们看到,2020年以来“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电力'十四五'规划”、“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等均将储能列入其中,“十四五”时期储能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契机。
3.3. 科技 安全 :国产替代新格局
2018年以来,美国相继对中兴、华为、海康威视等企业实施制裁,本质上反映出我国当前 科技 安全和部分关键领域的 科技 创新依然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与挑战。面对海外国家技术封锁,“十四五”期间发展软硬核心技术、实现 科技 安全的迫切性显著提升。
3.3.1. 半导体 :技术与需求共同催化
近五年来,国内企业在半导体产业链环节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 从国内半导体行业结构来看,产业链以芯片设计、芯片制造的市场空间最大,属于技术和资本密集行业,过去主要被海外龙头企业所掌握,国内企业以劳力密集的芯片封测为主;2017年后,中国半导体产业环境向高技术环节转型,IC设计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国内本地品牌华为、联想、小米等,和本地芯片设计商海思、紫光展讯、汇顶 科技 等发展为中国IC制造提供大量需求。此外,根据SEMI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投资额达到173亿美元,半导体设备的投入支持,显著提升国内晶圆制造的产能。总体上,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开始加速向高技术、高价值环节发展的正向循环;同时,为了维持未来稳定发展,对于半导体设备、材料的自主可控将成为重要趋势。
政策暖风频吹,半导体产业支持力度加大。 《国家中长期 科技 发展规划(2021-2035)》即将发布,将重点推动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攻坚突破。此外,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国家研究拟把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写进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规划中,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在科研、教育、融资、应用等方面大力支持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具备宽禁带、高击穿电场、高导热率特性,更适合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伴随5G通信和新能源 汽车 渗透率的提升,下游需求将持续催化半导体市场规模。
3.3.1. 网络安全 :信息长城保驾护航
当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日趋复杂化,针对关键性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一直是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从海外来看,2020年,美国发布《5G 安全国家战略》等一系列网络安全政策,并推出188亿美元的网络安全领域财政预算;欧盟在《欧盟5G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致力于捍卫网络安全领跑地位。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网络安全及相关政策出台,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1)网络安全法律出台。2020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施行,为我国商用密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开放平台。2020年4月,《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推出,进一步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此外,《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已纳入立法计划。2)产业配套政策密集落地。2019年12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相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落地提供了标准支撑。
“十四五”规划期间,网络安全将进一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事实上,等保2.0、关保新政等全面推进,为“十四五”期间大安全战略的全面铺开打下基石。展望2021年,我国将在网络安全领域重点突破:1)推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制度落地;2)加快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识别认定机制;3)加快建设个人和法人基础信息服务支撑平台。我们认为,随着网络安全领域政策制度的施行,叠加信息技术的提升,将有力保障国家安全能力的提升。
4 调结构、扩内需,“双循环”下的区域和人口政策
2020年5月14日,政治局常委会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为推动“双循环”的形成,打破要素市场流通障碍、加快人口政策改革尤为重要。
4.1. 要素市场改革,打造新型城镇化
2020年4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同日,发改委发布《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从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28项重点任务。 我们认为,上述二者指明城镇化建设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城镇化水平、释放内需、提高发展质量。
为落实要素市场改革与城镇化建设,户籍、土地、 社会 保障等领域制度有望突破。 具体来看:(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2)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3)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
4.2. 生育携手养老,破解人口红利困局
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化问题突出。 上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1)1950s~1977,提倡节制生育;2)1978~2001,严格执行计划生育;3)2002至今,逐步放开计划生育。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长期推广执行,人口结构亦发生深刻变化。1987年以来,我国14岁及以下人口比重逐年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近年来增幅逐渐加快;15至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于2010年达到顶点,抚养率开始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为解决人口结构矛盾,“十三五”期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这一阶段,二孩生育率从2015年的12.3‰显著提升至2018年的21.97‰。
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人口政策将优化调整。 具体来看:1)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三孩及多孩政策有望全面放开。2)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行普惠价格制度的学龄前教育,给予多孩家庭减税的政策。3)加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养老产品和服务,强化政府兜底保障与制度供给职能。4)提高人口质量,改革完善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体系,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㈥ 北交所开市交易,81家首批公司有哪些特征
㈦ 新三板精选层周一见:能暴涨多少会复制科创板吗
新三板精选层将于7月27日正式开市交易!此前私募机构已火力全开、积极参与首批新三板精选层打新,包括林园投资计划斥资50亿参与打新,最终获配1.75亿元;此外百亿私募明达资产、少数派投资等也纷纷大举打新。不少机构表示,打新是无风险套利,新三板精选层的红利仍在,后续还会积极参与。
而周一精选层开板后,不少私募表示会获利止盈。但也有在创新层便提前布局的私募表示,上市首日不会贸然大举卖出,以免错失机会。
林园准备50亿打新中1.75亿
易鑫安、少数派也大举打新
私募机构是新三板精选层网下打新的主力军。根据私募排排网不完全统计,在剔除重复中签(单只基金多次参与打新多家企业)的私募基金后,共有353只私募基金现身网下配售机构名单,累计中签2478次。
其中,知名私募林园投资旗下58只私募产品参与网下打新,58只产品最终共计获配1.75亿元;周良旗下的少数派投资也大举参与网下申购,共有37只产品参与网下打新,最终合计中签逾8800万元;易鑫安资产参与了12家企业的打新,中签了12家,中签率位居榜首,最终获配金额超过2000万元。此外,昭融汇利投资、通怡投资、宁波宁聚等机构中签也均超过千万,包括磐耀资产、白鹭资产、银叶投资、明达资产、美港投资在内的知名私募也均有参与首批新三板打新。
不过,私募普遍认为打新的中签率都不高。林园表示,这次中签率比他想象的中签率要低一些,也不都是100%中签,最后也就是1%、2%。易鑫安资产董事长栾鑫认为打新中签率整体与预期有一定差距,后面会跟踪情况调整策略。“从资金层面看,网下一共三批打新,询价申报的总资金量逐渐提升,我们的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称,他也拿了几百万试了一下线上打新,但中签率很低,在千分之五左右,就是100万只能中5000块钱,这对于收益来说就太低。在他看来,打新是一种低风险或者无风险套利,因为破发的概率基本为零;如果持续资金打新,年化收益可能到20%,但他表示打新没有技术含量的,不是专业投资人要干的事,专业投资人应该分析企业分析价值,在企业价值被充分挖掘之前提前进去,在充分挖掘之后变现退出,赚认知的差异的钱。
首批精选层企业分化大
私募首日操作不一
鑫疆投资董事长高金杰认为,虽然这32家总体质量不错,但在新三板的优质企业里面只能算是中等或者中上,“净利润一个亿以上的只有4家左右。”
在交易规则方面,精选层涨跌幅限制为30%(科创板为20%),成交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因而有不少专注打新私募表示首日大涨会卖出。
栾鑫则表示会根据其对公司未来成长性的判断,以及参考当前市场风格,做出不同操作。
王湛正也表示,有些优质公司确实值得中长期持有。没有持有的好公司,他们也会在合理的价格适当参与。在他看来,首批32家企业从财务角度来看和创业板科创板企业差别不大,公司投资价值差别很大,基本上好中差各占三分之一。
打新红利还在
但有机构表示后续不再参与
高金杰表示看好并会大力参与打新,因为后面还会有一些更好的标的在精选层挂牌。他认为,第一批精选层公司,在市盈率等方面比科创板还是有优势的。
王湛正表示,虽然他已经发行了精选层打新的产品,在他看来,相比科创板打新产品而言,精选层收益率差异会更大,“科创板产品普遍在8-12%左右,精选层产品由于个股不同,标的不同,入围率不同所以产品收益率差异会相当大。”
不过,张弛则表示后续不会再参与打新,最多可能会参与个别票的战略配售。一方面他认为打新不是他所擅长的,另一方面打新属于另外一个生态,不用分析项目,不是投资,是一个变相的机械性的套利,最终打新的结果是收益会越来越低;此外他认为打新的收益也比不过投pre精选层的收益。所以他还是全力地准备去精选层的项目的投资,而不会去参与打新,不会等企业去精选层再买,因为那是最后一道收益。
新三板浴火重生:精选层开板或将带动市场活跃度
私募警惕操作风险
新三板精选层即将起航
交易活跃短期波动较小
新三板精选层将于7月27日正式开市交易,32家已经完成公开发行的精选层企业也将挂牌交易。精选层股票实施连续竞价交易,成交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
至于新三板精选层能否复制科创板的行情,鑫疆投资董事长高金杰表示,下周一看好普涨,且短期内大概率普涨。虽然有32家公司,但去年科创板相比总体盘子比较小,且投资者数量增加了不少,不过是否会像科创板那样上市首日出现大幅涨幅的情况持谨慎态度。
“总体因为流通盘的原因,所以首日涨幅大概率小于创业板和科创板,但由于中签率高,所以综合网下打新性价比是相当高的。”万吨资产基金经理王湛正如是道。
易鑫安资产董事长栾鑫认为,从目前已经完成发行的32家新三板精选层公司来看,网下平均有效申购倍数在25倍左右,而网上申购倍数接近百倍,说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对首批新三板精选层申购的热情较高。既然精选层将是衔接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和创业板、科创板的中间桥梁,流动性相对传统新三板企业有所改善,本次挂牌精选层的公司在挂牌后估值能够明显提升,对于这批公司上市后的表现保持乐观态度。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指出,在目前这个时间来点看,精选层肯定会复制科创板的行情。之所以公募基金投资精选层取消了比例的限制,很明显就是给予市场信心,所以暴涨是必然的。并且在两三个月内不会出现大的回调,所以我们是会坚定持有。
新三板或将带动市场活跃度
为投资者带来 历史 性投资机遇
对于新三板精选层开市所带来的影响,王湛正认为,新三板打开了资本市场阶梯式递进的通道,为A股的注册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一环。
高金杰指出,新三板精选层开市后,整个新三板的成交量会有几何级的成长。新三板和A股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新三板活跃起来,对A股注册制是很大的促进。
同时,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也表示,新三板精选层最大的变革在于它采用“公开发行+连续竞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跟主板的区别就不是很大了,这将大大地丰富交易的活跃性,为整个新三板注入极大的活力。
吴军认为,新三板对未来A股的市场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新三板具有广泛的 社会 基础和群众基础,有利于让中国人普及股权投资和感受股权投资文化。其次,新三板精选层的开市,让普通企业感受到挂牌上市、上市之后升层,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最后,在中国资本市场上,那些股权稳定的、踏踏实实做强自己主营的上市公司,有可能会是百年基业的公司。对于机会而言,新三板与其他几个市场在制度上存在一些差异。某些制度性的差异有可能造成个别精选层的股票市盈率会超越A股,未来A股的上市公司或有可能转向新三板的精选层。
张弛指出,精选层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且非常巨大的,它会让更多基础层、创新层的企业上精选层,让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也能拥有融资交易的平台。另外,精选层会带来新三板企业估值迅速向A股靠拢的过程,如此一来,新三板企业估值上移,整个A股的行业估值下移,整个市场的估值体系会有所变化。
与此同时,张弛表示,新三板给A股带来的投资机会有限,更多的投资者可能从A股会退出来一部分资金进入精选层。不过随着精选层推出,新三板的暴涨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一大波上涨的行情,这一行情至少会持续两个月,这是一次赚钱的黄金时间窗口。
投资新三板需警惕风险
提高专业化研究
高金杰表示,精选层为30%的涨跌幅限制,对A股投资者来说,要注意波动带来的风险。另外,还有一些投资者投创新层,进入精选层,博取更高的收益,也要考虑创新层里面的标的的其他风险。
“在精选层上市的公司,大概率是不具备直接上市的条件,收益的离散度可能会更高,虽然挑到好股票可能会带来丰厚的收益,但风险也相对更大,所以投资者不能采用之前听消息、炒概念的方式,而是要仔细分析和思考,从而进行辨别。因此,新三板精选层可能更适合专业投资者,普通的小白还是要谨慎。”杨玲说道。
张弛认为投资的最大的风险就来自于认知的风险。新三板企业的公告远弱于A股的上市公司,新三板精选层的公司照样鱼龙混杂,投资风险较高,所以新三板的投资更需要专业的分析与判断能力。但正是因为对投资较高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带来了一定的高收益,所以投资的风险最终是来自认知的风险。
吴军表示,凡投资,都有风险,风险与收益永远共存。避免风险的首要前提是投资人本身是否对风险具有足够的认识,对于股市的波动性风险要有足够认识,对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和未来成长性要有深度的研究。
不过,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对于后市风险看法较为轻松。他表示,由于林园只参与一些精选层打新,所以其中的风险是可控的,对公司的整体影响非常小,未来会根据市场的发展变化决定是否会继续参与新三板投资。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㈧ 新三板上市表现
推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
7月23日,为保障转板上市制度平稳落地实施,支持符合条件的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向科创板、创业板转板上市,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布转板上市相关配套指引。
同日,为规范申请转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全国股转公司制定发布了转板上市相关临时公告模板,在实操层面细化了转板上市的信息披露要求。
新三板精选层于2020年7月27日开市交易,按照“申请转板上市应在精选层挂牌满一年”的要求,到2021年7月27日,首批32家精选层企业挂牌已一年,届时相关企业将具备转板上市的基础条件。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转板上市这一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举措,扫除了新三板向科创板、创业板等转板的制度障碍,将结束各市场“分割”局面,符合条件的公司转板上市将提升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的上市热情,有助于盘活新三板市场活力,提升市场流动性。同时,拓展了新三板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基础和一些有创新实力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创新企业发展,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转板上市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成熟的做法。”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告诉本报记者,当前,我国推进转板上市是促进上市公司向上发展、加快金融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整合国内证券市场组织,实现现有组织之间协调发展、风险防控和识别机制的重要政策措施,能进一步促进直接融资占比的提升和完善多层次市场机制建设。
新三板上接沪深交易所、下连区域股权市场,已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中间枢纽。2019年10月以来,中国证监会持续推动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精选层,并针对性引入转板上市、公开发行、连续竞价等机制,切实提升市场活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联系。
据了解,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一年后,符合转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具备了转至A股上市,与普通的公开发行股票并在A股上市的IPO方式不同,转板上市没有发行新股的程序,直接向沪、深交易所提交转板申请。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陈永民在7月24日举行的“2021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透露,截至目前,新三板精选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共有58家,总市值1600亿元,中小企业占了77%。
“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来说,通过精选层挂牌后转板上市更为便捷、时间更快。借助精选层作为中介,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打通,推进了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兰日旭指出。
㈨ 多图!北交所81家上市公司画像大起底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
在两个月迅速高效的筹划下,11月12日晚间,市场迎来重磅官宣。北交所定于2021年11月15日开市,81家公司将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
组成首批北交所上市企业队伍的,是大地电气、中寰股份等10只新股,以及贝特瑞、连城数控等71只精选层老股。
本文将对即将上市的这81家公司,尤其是精选层71家挂牌企业做相关统筹和分析。
10只新股:部分发行价较前收盘价下折
11月10日,全国股转系统公司官网发布10家企业的《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告书》,称已获北交所同意,将于11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
据统计,这10家企业当中有8家发行价相较前收盘价都有下折,且部分下折幅度较大,另外2家相对前收盘价为溢价发行。
71家精选层挂牌企业:集中在制造业 江苏企业最多
71家企业行业分布各异,但按照证监会行业进行分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有53家。53家制造业再细分:工业有16家,材料10家,医疗保健10家。
从地区分布来看,集中在江苏、北京、广东的企业数排前三,分别为11家、10家、9家,而在福建、广西、江西等地,有1家企业。
从三季报看71家精选层挂牌企业
截至11月12日,71家新三板精选层公司已全部披露2021年三季报。贝特瑞的营收及净利润均居71家公司之首。
从行情看71家精选层挂牌企业
截至11月12日收盘,共有28股自上市以来的股价累计涨幅超100%。连城数控上市以来累计涨幅超550%居首。
总市值方面,贝瑞特截至12日收盘市值超900亿元,遥遥领先;连城数控、吉林碳谷、长虹能源的总市值也超百亿元。
㈩ 北交所什么时候开市
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正式开市交易,新三板改革发展也由此正式跨入“北交所时间”,多层次资本市场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10只新股上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恒合股份、广道高新、汉鑫科技等10家公司于在北交所上市,加之目前新三板精选层企业为71家,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共81家。
2021年11月14日,北交所完成门牌吊装,烫金的大字“北京证券交易所”映入眼帘。
74天筹备。北京证券交易所自宣布设立之日起,便按下了市场建设的“快进键”,新三板市场跑出改革“加速度”的同时,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也进一步彰显。
81家企业。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今日集体亮相,其稳健的经营状况、突出的成长性、细分领域的领军地位,为这个新生的交易所市场奠定了稳固之基。
超400万户投资者。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调整后,北交所合格投资者数量大幅增长,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好转,更多投资者将有机会通过北交所分享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红利。
51件制度规则。两个多月来,北交所制度建设步稳蹄疾,7件基本业务规则、44件细则和指引指南,构建起更有针对性,也更加多元、包容的自律监管体系,勾勒出北交所包容、灵活、普惠的市场特点。
具体来看,首批上市股票81只,其中71只为精选层平移股票,另有10只首日集中上市新股。9:25分集合竞价开盘,市场表现不负众望,10只新股最高涨幅为282.3%,最小涨幅也高达74.72%,涨势凶猛。68只平移股就相对理性,最高涨幅仅为19.16%,最低的为跌3.17%14只股票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