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刘强东有多少个亿(刘强东还有多少隐形财富)
5年间,刘强东仅靠上市的京东,财富就增加千亿,事实是,京东内部还将诞生三家上市公司,外部还投出了近300家公司,再加上与章泽天进行的个人投资,刘强东的财富正在急速膨胀中。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2015年新财富500富人榜上,刘强东以530亿元排在第11位。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刘强东夫妇财富达到1600亿元,增加1100亿。
财富大增,主要得益于京东(JD.O,9618.HK)市值的上升。2014年5月京东上市,市值287亿美元, 截至10月24日,京东在美股市值1273亿美元,和上市时相比增加344%,和今年年初相比增加131% 。
但刘强东的财富可能远不止于此。
京东之外,刘强东其他重要资产还有达达集团,即将登陆科创板的京东数科,即将登陆港交所的京东健康,以及京东物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刘强东与妻子章泽天的投资,未来也有较大增值潜力。
2000亿投出“京东系”
日常业务之外,京东也在投资方面开疆拓土。
京东IPO前的2011-201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总额约67亿元;2014年后,京东每年投资总额基本维持在百亿元以上,2016年达到巅峰,约为483亿元。2020年上半年,京东投资净额为316亿元;全年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据此推算,从2011-2020年上半年,京东累计投资总额2000亿元左右。
▲京东近十年来投资情况,数据来自wind。
根据IT桔子数据, 截至10月25日,京东共投资299家公司,发生投资344起 。京东最新一起投资案例,是作为基石投资者向刚刚上市的卓越商企服务(6989.HK)投资2000万美元。
京东对外股权投资,除财务因素外,更多是对原有商业版图的补充,比如达达集团和爱回收等。
京东投资达达,送出“京东到家”业务,打破了京东“所有事情自己干”的教条。
京东到家原本做即时配送,主要服务对象是商超,但是频率较低,因此成本压力很大。达达创立时,即时配送业务重要订单来源于饿了么。后来饿了么自己做蜂鸟即时配送,达达订单大幅缩减。京东和达达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2016年4月,京东到家和达达合并,京东同时投资2亿美元现金,持股47.4%。2016年10月,京东第三大股东沃尔玛,向达达投资5000万美元。2018年8月,达达集团融资5亿美元,京东出资1.8亿美元,沃尔玛出资3.2亿美元。
今年6月,达达集团(DADA.O)IPO,京东持股约48%,为第一大股东,沃尔玛持股10.68%,为第二大股东。沃尔玛重金下注达达集团,其配送短板得到加强,也享受了达达集团IPO的资本盛宴。
截至10月24日,达达集团市值为74亿美元,根据股权关系,刘强东间接持股达达比例大约为7.1%,价值大约5亿美元。5亿美元,总额虽然不多,但是意义重大。
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京东“618”大促海量订单需要达达集团即时配送来消化,缓解配送压力和成本压力。达达有竞争力,则京东物流体系得到加强,京东竞争力得以维系,市值会继续上行,刘强东身价就水涨船高,这是其中逻辑。
京东战略投资爱回收,并将旗下同类型业务“拍拍”与爱回收合并,京东做大股东,其实也是“达达模式”。
互联网流量增长趋缓,巨头向线下拓展。当阿里巴巴2017年打出新零售牌后,京东针锋相对,抛出“无界零售”,从线上到线下,双方抢购全国零售连锁标的。唯品会、易车、永辉超市、五星家电、迪信通乃至国美零售,都成为京东出资对象。
2000亿元总投资,近300家公司,组成了“京东系”。
新业务待收割
对京东而言,对外股权投资主要意义是防守,而其对内投资则属于进攻,并内生出三块核心资产: 京东数科、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 。
京东数科前身是京东金融,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2018年宣布盈利,业务主要包括AI科技、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和数字营销四大块,客户涵盖个人端、企业端和政府端。
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京东数科进行数轮融资,除两轮融资金额不详外,其他轮次融资累计折合人民币在350亿元以上。
今年6月25日,京东收回京东数科35.9%股权,并追加投资17.8亿元,持股比例提高至36.8%,京东数科估值2000亿元。
6月28日,国泰君安、中信证券、五矿证券及华菁证券分别与京东数科签署上市辅导协议。9月11日,上交所公布京东数科招股书,登陆科创板加速。按照时间进度,京东数科有望成为蚂蚁集团后,又一家登陆科创板以及A股的大型互联网公司。
在京东数科上,刘强东仍有绝对掌控力。
据招股书,刘强东直接持有发行前京东数科总股本8.86%,通过领航方圆、宿迁聚合、博大合能间接持股41.49%,共计持有50.35%股份。通过特别表决权安排,刘强东持有表决权总数75%。
京东健康发展也不逊色。
京东在港交所二次上市招股书中提到,上市3年内,可能将一家子公司分拆至港交所上市;上市3年后,可能将1个或多个相关业务于港交所分拆上市。现在看来,京东健康是招股书中提及分拆上市的第一块资产。
京东2013年开始开展健康品零售业务。2019年5月,京东健康完成A轮融资,并成立京东健康集团,正式独立运营。京东健康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医药健康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慧解决方案,核心是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
企查查显示,2019年5月,京东健康进行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金资本、霸菱亚洲、CPE中国基金。2019年11月,京东健康还进行过一轮融资,投资方和金额都未透露。2020年8月17日,京东健康B轮融资引入单一投资方高瓴资本,预计总金额为8.3亿美元。该轮融资结束后,京东仍旧是京东健康控股股东。
物流方面,京东自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体系,2017年4月宣布成立京东物流集团。京东物流官网显示,其服务涵盖京东物流供应链、国际供应链、京东快运、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云仓、京东服务+、京小仓等八大方面。截至2020年6月底,京东物流运营75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为1800万平方米,这也是京东物流乃至京东核心的资产。
京东物流迄今仅融资一次,2018年2月获得25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红杉中国、招商局资本、腾讯、中国人寿、国开母基金、国调基金、工银国际等机构。交易完成后,京东集团仍持有京东物流81.4%股权,物流板块估值134亿美元。
▲刘强东持股情况(参照最近融资和机构估值)。
刘强东是京东实际控制人,现持股京东股权比例为14.73%,仅仅此项资产的账面财富就有187亿美元。加上数科、健康和物流业务,构成刘强东身价主要部分,这些业务一旦上市,刘强东身价将大涨。
夫妻投资潜力多大?
京东系资产外,刘强东和章泽天夫妇两人共同持有的家庭资产,不为人所熟悉,却也是一块潜力股。
刘强东、章泽天的家庭投资有三大平台,包括东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辰投资)、宿迁天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天强投资),以及Domking holding limited。
投资风格上,东辰偏向于直接投资;东辰投资旗下还有两家基金(大新鸣泰、天境基金),以及6家公司,主要涉及医疗、教育领域,投资风格偏向于早期,金额也不大。Domking holding limited只投资过和两个茶产品有关的项目,即重庆嫩绿茶和上海东钦餐饮。
天强投资则主要承担母基金功能,刘氏夫妇借此成为多家基金的LP。
其中,北京奇绩创坛一期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由前网络首席运营官陆奇创立,主要提供初创期融资。今年6月9日,奇绩创坛注册资本由500万元增至1.31亿元,新增股东包括宿迁新东腾和天强投资,总出资为5000万元,其中,宿迁新东腾为京东数科全资持有。其他基金还有:嘉兴丹青、苏州丹青四期、北京高榕四期。
以刘强东名义投资的PE,包括3家:经纬创腾,注册资本11亿元,刘强东出资1000万元,持股0.91%,光线传媒、陌陌、猿辅导创始人李勇等同为LP;红杉亚德,注册资本28.66亿元,刘强东出资1亿元,持股3.49%,永辉超市创始人之一张轩松也为LP;黑马拓新,注册资本8600万元,刘强东出资500万元,持股5.81%。黑马拓新LP除刘强东外,还有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蓝色光董事长赵文权、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原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吴宵光、著名投资人何伯权等。其投资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
以章泽天命名的公司是江苏章泽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15日,章泽天100%持股。2016年初,章泽天和刘强东还注册成立江苏赛夫贸易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为自营和代理食品的进出口业务等;后成立注册资金为2亿元的江苏赛夫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
▲刘强东夫妇名下持股基金。
刘强东2016年参加亚布力论坛时对外透露,家庭投资完全交由章泽天打理。目前看来,和章泽天本人决策有关的投资项目至少有两个。
2015年7月,作业盒子获得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好未来领投,刘强东、章泽天、联想之星跟投。彼时有新闻稿称,这是章泽天的“投资首秀”。 作业盒子打出“章泽天牌”,正是其人气最旺时,可以为品牌背书,而章泽天也借此出道 。
此外,章泽天还投资过网约车鼻祖Uber。Uber在2015年一轮融资中,引入来自中国的财团,包括网络、宽带资本、章泽天等,投资超过10亿美元。Uber于2019年5月IPO,若章泽天一直持有,应有不错收益。
刘氏夫妇资产增值还有待于专业机构打理。而京东数科、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任何一块资产登陆资本市场,刘强东家族身价都有望大幅增加。
2020年,达达分拆上市、京东二次上市,京东数科、京东健康上市进入冲刺期,“京东”无疑是国内商界热词。刘强东携京东系,得以挺进国内互联网实力榜前列,而他的财富“神话”将会继续。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首发,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Ⅱ 金融科技巨头纷纷更名,360数科、蚂蚁集团、京东数科有何意图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曾仰琳
继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科、蚂蚁金服更名蚂蚁 科技 集团后,又一家金融 科技 巨头宣布更名。
8月7日,美股上市金融 科技 公司360金融对外公布品牌升级,启用“360数科”为新品牌。
更名背后,可以看到的是各个互联网大公司“去金融”的趋势,相比起“金融”,各公司似乎更愿意打上“ 科技 ”的标签。
FinTech还是TechFin?
这一波更名的浪潮还要追溯到2017年。
2017年3月,蚂蚁金服正式宣布,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
此番宣言,蚂蚁金服正式将自己定调为“TechFin”而非“FinTech”。
彼时,蚂蚁金服相关高管还对外表态,“蚂蚁金服的优势不是金融而是 科技 ,2017年开放金融平台成为蚂蚁金服战略转型的重心,利用‘财富号’做好 科技 ,帮助金融公司、银行、证券、保险以及金融企业打造开放的金融平台。”
然而,蚂蚁金服虽然在2017年就提出要侧重于“ 科技 ”,但在随后的3年里,其集团名称仍标榜的是“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时间到了2018年末,京东金融率先更名,启动“京东数科”品牌名称,随后开展一系列 科技 化部署。
2020年6月,蚂蚁金服也宣布更名为“蚂蚁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掉了原注册名中的“浙江”,以“ 科技 ”替代“小微金融服务”。
在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更名后,360金融也宣布升级为360数科,这可以视为顺应时代大趋势的一种选择。
其实,在更名前,360金融就于2019年就开启战略升级,此后动作频频。
据WEMONEY研究室不完全统计,360金融在 科技 上的投入举措,包括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引入首席科学家,搭建数据AI中台,更迭组织架构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7月,360金融宣布组织架构升级,此次调整包含了领导层人员及职责变化,调整的岗位涉及CFO(首席财务官)、CSO(首席战略官)、CRO(首席风险官)和副总裁。
其中,CSO为新增设职务。彼时,360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增设该岗位是360金融在金融 科技 2.0时代,面对新监管趋势和市场发展的重要部署。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360数科的诞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品牌升级,360数科CEO吴海生表示: “360数科自成立以来就定位为一家 科技 公司。我们通过行业领先的数字平台,帮助金融机构触达并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 如今,我们业务中越来越多的比例由技术服务贡献。此次更名反映了这种趋势,也更好地代表了我们在市场上的长期战略定位。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在前沿 科技 领域的投入,积极投身于数字金融新基建的浪潮,为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用户提供更为高效、更有品质的服务。”
更名能否带来更高估值?
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没有“ 科技 ”香。“香”在资本市场上,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估值。
这一点在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相继宣布上市计划后,市场传出的两家公司的估值情况也得以印证。
蚂蚁集团将在A+H股同步上市,外媒称,其IPO市值寻求至少达到2000亿美元。
京东数科将在A股的科创板上市,据媒体报道称,其估值近2000亿元人民币。
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均选择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市,而360数科作为一家美股上市的公司,其面临的资本市场情况如何呢?
从境外上市的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传统互联网 科技 公司的市盈率来看,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市盈率偏低,均值仅在5倍市盈率的水平,而传统互联网 科技 公司市盈率均值逾60倍。
因此,可以预判,强调 科技 属性,转型轻资本模式,有望让360数科的估值获得提升。
从股价表现来看,8月7日,360数科收盘价报12.88美元,更名后的第一个交易日(8月10日),收盘价报13.19美元,略有上涨。
品牌升级后 科技 收入想象空间在哪?
更名除了能为各个金融 科技 巨头带来更高的估值外,可以预见,未来各个公司 科技 带来的收入占比也将逐渐增加。
以360数科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其 科技 收入增速为336%,而2018年为228%。 科技 收入占比由2019年年初的0.8%跃升到年底的22%。2020年一季度, 科技 服务促成交易金额逾109亿元,同比增长3107%。
科技 收入的提升,很大程度在于360数科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提供 科技 赋能。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360数科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数量已增至近百家,包括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各类持牌机构。
据360数科方面透露,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上均实现了98%的全自动化审批。360数科通过与金融机构开展联合建模、共同设立联合实验室等项目,协助金融机构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帮助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在360数科的技术支持下完成自主风控的搭建,实现线上信贷业务全流程的打通。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360数科未来会有2个趋势的变化。一方面,承担风险模式的收入将逐步降低;另一方面,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个贷和小微业务在营销、风控和客服等应用场景的分阶段的标准或定制化解决方案,包括提供模块工具、联合建模、业务咨询和系统架构搭建咨询等服务收入将增加。预计360数科的 科技 收入将逐渐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上。
从宏观大环境来看,数字经济的浪潮正在来袭。
数字经济一词也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新的是,2020年全国两会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成为当今 社会 生产、生活中的热词。
毫无疑问,数字经济目前正成为承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的 社会 经济形态。
而以360数科、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为代表的金融 科技 企业,也将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协助金融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
Ⅲ 奔赴科创版背后 京东数科凭什么成为领先者
9月11日,上交所科创板披露了京东数科招股说明书。京东数科本次拟发行不超过5.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那么,作为诞生于京东集团内部的"富二代"公司,京东数科高速发展背后,是怎样的基因在做支撑?是什么赋予这家公司如此大的想象空间?
创新,敢于走进"无人区",或许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答案。
2014年2月,当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稳坐冠军宝座的时候,国内首个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白条"诞生于京东数科。白条一经出世,迅速成为行业效仿的目标产品。2015年4月,蚂蚁花呗正式上线,之后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借贷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尤其是80、90后消费者的喜爱。
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之外,京东数科又陆续基于数据与技术,涉足财富管理、众筹、证券、保险和互联网支付等诸多数字金融领域。随着自营业务边界的不断外延,京东数科首席执行官陈生强开始思考京东数科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战略定位,"做自营金融赚钱很容易,但中国并不缺一家新的金融机构"。
于是,2015年10月,京东数科开始了 第一次进阶—— 行业首次提出"金融 科技 "定位,为金融机构提供 科技 服务。此举,可以说引领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向"金融 科技 "升级。随后,阿里、网络、腾讯,甚至是传统金融机构都纷纷将业务延展至金融 科技 ,技术属性成为行业共识的一种必然和归宿。
率先走进"无人区",似乎成为了京东数科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勇气。
2018年12月,当行业尚不知数字 科技 为何物时,已经认识到数字 科技 重要性的京东金融品牌升级为京东数科,首次明确提出数字 科技 行业理念,业务范围从单一的金融领域扩展到智能城市、资产管理、AI机器人、数字营销等多个板块。
数年之后,更多的公司才意识到数字 科技 已是大势所趋。2019年9月,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名称变更为小米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2020年8月,360金融对外公布品牌升级,启用"360数科"为新品牌;同期,蚂蚁集团被爆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蚂蚁(广西)数字 科技 有限公司数科公司。越来越多的TOP互联网公司,纷纷改名"数科",试图追赶京东数科"步伐",强调 科技 属性、为传统产业赋能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而此时的京东数科,已经在数字 科技 服务产业数字化上,取得领先成绩。在金融行业,京东数科累计服务金融机构超过700家,并与金融机构共同服务800万线上线下小微商户和4亿个人用户,并发布国内首个金融 科技 行业解决方案"T1金融云"、推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在智能城市领域,京东数科凭借"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今年6月,京东数科还与南通市政府共同打造"南通市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平台",成为国家级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标杆。
这是京东数科的第二次进阶。就在近期,京东数科又完成第三次进阶: 首创产业数字化"联结(TIE)"商业模式,即给金融和各产业带来Technology( 科技 )+Instry(业务)+Ecosystem(生态)的全方位服务,帮助各行各业赚钱,成为各行各业的"老铁(TIE)"。
事实上,"TIE"这一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变化,是对京东数科近年来toB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一家业务发轫于C端的公司,京东数科积累了大量面对个人客群的价值经验和核心资源。而正是基于此,京东数科可以为行业客户创造多重增长场景。
以服务金融机构为例,第一增长场景,主要是通过京东数科的 科技 能力,解决金融机构体系内的效率问题;第二增长场景,在京东生态圈内迭代,为金融机构提供获客、用户运营等能力;而在第三、第四、第N场景,则是智能城市建设中的大量项目场景,真正将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延申到更多、更广的产业领域。
可以说,目前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并不存在与京东数科类似的企业,京东数科再一次成为领先者。京东数科从2013年诞生,就一直在不同寻常的道路上跑步先行。这一次的创新,又将在几年后被无数人模仿?或许将是另一场值得期待的激烈赛跑。
Ⅳ 想知道同在科创板上市的京东数科和蚂蚁科技有何不同一文读懂
新一代互联网 科技 公司中的佼佼者也终于走到了上市这一新阶段。2020年以蚂蚁 科技 和京东数科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 科技 巨头相继宣布冲刺科创板。借由上市的契机,市场可以通过招股说明书第一次看到两家数字公司的全貌。
那么京东数科和蚂蚁 科技 究竟有哪些相同的不同。首先,两家新一代互联网 科技 公司的开端本质上都是以C端业务为基础,从而进一步向数字 科技 服务和金融 科技 服务转型。
京东数科的业务起步于京东零售生态,蚂蚁金服则是基于淘宝、天猫交易的支付体系支付宝。可以说两家公司的开头是“同源”的,但基于双方资源禀赋以及对市场洞察的差异,两家公司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基于京东零售独有的“自营+平台”模式,京东数科积累了为企业客户提供深度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并进一步向生态外大型及中小型商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随后,京东数科推出了以银行为核心客户的金融机构风控解决方案,并发展为面向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全产业链数字化解决方案。
有了商业企业、金融机构数字化方案解决能力,京东数科向更多实体产业领域进行应用拓展和迭代升级,面向政府机构、线下媒体提供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等体系。基于在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布局以及 探索 ,京东数科也被市场认为是科创板数字 科技 第一股。
而蚂蚁 科技 的数字 科技 业务则是定位于金融 科技 开放平台,致力于通过 科技 创新,联合广大金融机构服务极其广阔的大众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推动个性化、 场景化和智能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
可以看到,两家数字 科技 公司目前的发展路径大相径庭,已经处于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之上。
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之下,全 社会 “数字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转型“数字 科技 ”,试图打上“数字 科技 ”的标签。部分公司是打着“数字 科技 ”的旗号,实际上仍是金融或者类金融业务为主,“数字 科技 ”仅是噱头。
但从目前准备登陆资本市场的两家数字 科技 公司来看,“ 科技 ”展业的理念深入骨髓,两家公司确实都是在引领新一代互联网 科技 的发展,两家公司也都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市场一家名副其实的互联网 科技 公司应该有的样子。
Ⅳ 透视“数字科技第一股”京东数科为何估值超2000亿
近日,京东数科正式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科创板将正式迎来 “数字 科技 第一股” ,预计估值约人民币2000亿。招股书中,一家不同于传统ToB企业的新型泛ToB服务公司已跃然纸上。
近年来,不论是在战略布局还是在业务演进层面,京东数科掌舵人陈生强在多个场合重点强调的 “以增长为核心” 、以 “开放” 和 “共建” 双轮驱动,绝非虚言。在全部对外披露的信息中,除却亮眼的数据,尤以两处十分引人注目,京东数科如何从低调的 “前行者” 进化成生态层级的 “造血者” 一举实现估值2000亿?答案或可从中管窥:
其一,是首次对外披露京东数科收入模式: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业务逻辑,京东数科按照其服务行业和客户类型将其主营业务划分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块,实现了ToF、ToB、ToG全覆盖,已整体转变成为一家新型产业数字化服务公司。
两大亮点联动来看,可以观察到,支撑京东数科确立的清晰收入模式的,正是秉持着增长逻辑与追寻长期价值的发展战略进化路径。创造和共享增量价值,始终是京东数科价值观中,产业数字化的靶向灵药。
回顾其两次重大迭代与三大发展阶段,好企业的路总是越走越开阔。
众所周知,京东数科的7年发展道路脱胎于数字金融,成长于金融 科技 ,进化和繁盛于数字 科技 。伴随着多项“首个”、“首创”与逐步参与进入的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其各阶段业务的扩展,既展示了典型的数字 科技 企业发展脉络,又全然呈现一副产业数字化进程一览图:
产业数字化的入门阶段,AI、IoT、大数据等如今耳熟能详的数字技术在当时仍是方兴未艾,帮助产业解决Bug是协助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进行数字化的首要任务:早期,立足京东商城既有的供应链和强大的自建物流体系,京东数科一手推进以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为突破口切入的增殖服务,谋求将已有的流程进行数字化,扩充场景边界。后期,连续落地的诸如与国家能源集团合作的“AI优化火力发电”项目、以“猪脸识别”为首的基于物联网设备的数字农牧解决方案等,整体上仍是挖掘存量价值,降本增效还是核心关键词。
紧跟着,满足各产业及其重点企业的发展需求成为了重心:京东数科敏锐地捕捉到了银行强大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随即加大金融云投入,并从这一时期开始持续将数据中台、智能决策及运营系统及架构能力组件化地输出给金融机构,帮助金融机构自己提升研发效率、运营效率和做开放银行,与此同时,实现了从金融模式切换到 科技 模式的变道超车,开启了一个持续 探索 、教学相长的长期拉锯过程,持续至今。
因此,崭新的“联结(TIE)”模式出现,令数字生态成为京东数科打破旧格局、催生新平衡的金钥匙。从亮相服贸会到近日京东数科召开资管大会的频频动作来看,当前,京东数科已通过智能城市和金融资管两个领域,对TIE模式进行了诠释,两个嵌套的“数字生态”体系正在发挥作用:
在顶层,基于城市操作系统的“一核两翼”体系(即以“市域治理现代化”为一核,发展“服务企业的AI+产业发展”和“生活方式服务业”两翼)一手以集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可视化于一体的、专门面向城市的大数据和AI平台助力政府对城市运行进行宏观监测,破解精细化管理难题,实现数据安全打通;另一手,给予产业合作伙伴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平台化的AI组件服务,让众多企业可以在城市操作系统上开发自己的应用,深度参与共建智能城市。这一体系,直接撬动政府与产业各方构建彼此相互支持、相互联动、协同统一的良性循环,以“数字生态”助力政府构建智能城市,不仅是追求安全、稳定和更优质的 社会 治理,更希望能够推动产业增长和民生改善。
产业和民生又息息相关。如果说数字 科技 是产业的最大公约数,那么毋庸置疑,京东数科将步入深水区的金融 科技 视为产业间、产业与外界资源联动的最大公约数。京东数科服务金融机构数字化,基于T1金融云和JT²资管 科技 平台这两大“纵横一体”的服务体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展示和交易撮合平台,也不限于打包或模块化定制的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而是作为一个深度联结金融与实体产业的开放平台,使金融和产业两个领域基于“数据”这一新生变量产生更紧密的场景联结,打造又一层“数字生态”,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早、更有效地介入到产业增长模型中去以数字化为核心逻辑,又同步构建着金融机构的“第二增长场景”。
纵观京东数科整体战略发展和业务布局的蝶变史,联结(TIE)模式的诞生绝非偶然。京东数科力求 探索 长期价值,以大师匠心来塑造超越盈利目标的“不可替代性”:没有持续的积累,绝无神兵天降的水到渠成。
TIE模式不是空中楼阁,其底层实际上正是京东数科最根本的“用户+数据+技术+产业Know-how”。其中,数据和用户更是京东数科区别于传统 科技 企业价值的关键要素,两者既来源于数科运用数字 科技 与零售、出行、 旅游 、校园、大宗商品、农牧、港口等数字化场景的实践,又经过TIE模式所倡导的“数字生态”循环,再次作用于产业数字化进程。
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可获悉,数科仍在持续加大技术投入和人才团队组建,募集资金超过7成将直接用于与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升级相关的项目。可以预测,立足于坚实基础,京东数科将持续利用自身数字 科技 和生态建立数字化平台赋能实体企业,帮助产业实现业务模式升级,助力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深度拓展行业价值空间,最终推动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双升级。
Ⅵ 京东数科拟IPO:上半年营收超百亿,这些年刘强东做了什么
京东数科拟IPO:上半年营收超百亿,这些年刘强东做了什么?京东数科目前上市的估值是2000亿,而今年上半年京东数科就已经营收超过百亿,目前京东数科董事长刘强东的身家已经达到了1007亿元,令人震撼。京东数科的发展如此之好,这些年京东数科,刘强东都做了些什么?
Ⅶ 京东科技被传赴港上市:折戟科创板之后 如何再启航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张洋洋)讯, 折戟科创板IPO之后,京东 科技 或将改道港交所。
1月24日晚间,有消息称,京东 科技 计划于2022年在港IPO,募资10亿至20亿美元。
据悉,京东 科技 正在与美国银行、中信证券和海通国际合作推动上市事宜,京东 科技 可能会在上市前进行一轮上市前融资。
对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向京东方面求证,对方表示不予置评。
同日,证监会公布了京东 科技 《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进度,目前已进入接收材料阶段。
折戟科创板
京东 科技 融合了原京东数科及云与AI两大技术业务板块,现已成为整个京东集团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核心输出平台。
京东数科上一轮冲刺资本市场起点定格于2020年9月。彼时,上交所依法受理了京东数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并按照规定进行了审核。
2020年10月16日,当时的京东数科回复了上交所首轮问询,但此后便不再有新的进展。
直至2021年4月2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京东数科科创板审核状态变为变为终止。彼时,京东数科称,此次撤回科创板IPO申请是基于公司自身发展战略考虑。
在这期间,中国金融 科技 行业经历了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商业环境骤变,京东数科亦进行了架构重组。
2020年12月,京东数科换帅,原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接任京东数字 科技 CEO,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原CEO陈生强被任命为京东数字 科技 副董事长及京东集团幕僚长。同月,京东智能云业务并入京东数科。
2021年1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后,正式成立京东 科技 子集团,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出任京东 科技 子集团CEO。
2021年3月31日晚,京东再次宣布将京东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分拆给京东数科,总价值为157亿人民币。完成交易后,京东在京东数科的股权增加到约42%。
强 科技 ,弱金融
根据京东数科此前的招股书数据,金融机构以及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各占近一半,其中,京东金条和京东白条分合计带来的营收占总收入比重不断提高,从2017年的26.38%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的42.9%。
在京东数科撤回科创板IPO这一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这家以金融产品为支撑的行业独角兽,正在弱化其金融底色,突出 科技 属性。
并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业务之后,京东方面称,整合后的京东 科技 集团实现 科技 板块的一体化协同,致力于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各类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技术性产品与解决方案。
这与公司2020年9月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IPO申请时相比,重组后的业务给公司业务范围和服务模式均带来较大变化。目前,打开京东 科技 网站,主页为清一色的技术解决方案输出,用意显然。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数科此前IPO目标估值高达2000亿元。如果港股上市传闻为真,京东 科技 相较京东数科的估值有所缩水。
“但拆除掉金融业务后,仅靠 科技 输出,利润不高且成长空间有限,京东 科技 未来以何种业务模式包装上市仍有待解决。”上述人士表示。
Ⅷ 仅用14个月,超瑞幸咖啡,2000亿独角兽拟上市,系京东旗下
已经有好久没有听到刘强东的消息,但是却经常听到京东的消息。
2020年成为了京东的丰收之年,失去了刘强东的光环之后,京东低调且勇猛。
疫情期间,京东物流成为了医疗物资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因此,京东成为了唯一一家获得钟南山手写感谢信的公司。
京东股价也是彻底走出阴霾,最近两年最高涨幅超过4倍之多,公司市值高达1176亿美元。
6月5日,京东旗下达达公司成功登陆美股,截止昨日收盘,公司估值达到了60.46亿美元。
6月18日,京东集团在港股完成二次上市,募资297.71亿港元。目前市值在9100亿港元左右。
紧接着,京东数科也将登陆科创板,估值已经达到了2000亿元。
9月21日晚间,京东旗下最年轻的独角兽京东 健康 宣布将要在香港完成独立上市,公司估值或也将达到2000亿元。
粗略估算下来,京东系已上市加上拟上市公司的总估值已经高达12000亿人民币,如果再加上估值为2000亿元的京东物流,京东系总估值超过了14000亿人民币。
悄然间,刘强东真的已经又再造了一个京东。
1
京东 健康 或打破瑞幸咖啡最快上市纪录
马云曾经说过,下一个超过我的人很有可能出现在大 健康 领域。
大 健康 领域最大的优势就是市场足够大,大到可以是数十万亿。其次,这个市场确定性非常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在这个市场诞生出一家万亿级的公司是很有可能的,甚至是多家万亿级企业。
除了阿里之外,京东也早就开始布局大 健康 领域。但是整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长期以来它们只是京东的一个小分支而已。
2019年5月10日,京东 健康 正式宣布独立运营,主要包括:医药零售、医药批发、互联网医疗、 健康 城市等四个业务版块。
据说在京东 健康 独立之前,刘强东问过京东 健康 CEO辛利军这样一句话“你是想做 健康 产品的零售还是深耕互联网医疗?”
辛利军非常坚定地回答道:“我想做整个 健康 产业链。”
刘强东对于这个回答貌似非常满意,同意了辛利军独立运营的请求。并寄希望于辛利军带领着京东 健康 能够再造一个京东。
公司仅仅成立了6个月,京东 健康 就拉来了10亿美金的A轮融资,投资机构有中金资本、京东集团、霸菱亚洲、CPE China Fund等。
A轮融资之后的京东 健康 估值已经达到了71.43亿美元。
今年8月份的时候,胡润发布了最年轻独角兽榜单,京东 健康 以成立时间最短的优势占据了榜首位置,估值为500亿人民币。
直到昨日,京东 健康 宣布将赴港上市,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京东 健康 从成立公司到上市的过程可能低于18个月,这也就意味着将超过瑞幸咖啡创造的国内公司上市最快的纪录。
2
京东的护城河正在变得牢不可破
其实胡润给予京东 健康 的估值有一点滞后性,因为500亿人民币估值只是去年的估值。而到了今年8月份,高瓴资本给出了2000亿元左右的估值,不到一年时间,估值翻四倍。
据天眼查获悉,2020年8月18日,京东 健康 得到了高瓴资本8.3亿美元的B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了300亿美元。
可能我们会很诧异,一个成立仅仅一年多的公司凭什么估值达到了2000亿,这也太高估了吧?
实则不然,京东 健康 在2019年的营收超过100亿元。其中京东大药房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零售渠道,占了零售市场的15%份额。
到了2020年,疫情的袭击让京东 健康 多个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疫情初期,京东 健康 每天上架超1580万只口罩。
1月26日,京东 健康 火速推出了免费在线问诊平台。90天左右的时间,该平台就服务了1100万人次,平均每天服务超过12万人次。
尤其是在京东一年一度的618期间,京东大药房的慢病用药成交额同比暴增270%,“京东药急送”成交额更是达到了去年的492倍。
一系列亮眼的成绩也助推京东大药房成为了全国范围内收入规模最大的零售药房。莫非互联网零售药房又到了收割实体药房的时候?
为什么京东可以成为零售药房的老大呢?关键是京东大药房起步还比较晚。
背后最大的逻辑无非就是跟起步早的医药电商相比,京东流量相对较大;跟那些流量相当的医药电商相比,京东高效安全的服务又是相对突出的。
最终京东大药房也就能够从中脱颖而出!
无论是大 健康 还是金融、物流,这些都是有望再造另一个京东的利器。
一个新的京东“帝国”正在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