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有哪些
八家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区介绍
(一)机器人产业园
机器人产业园聚焦“全”:产业链条全、产品类型全、行业覆盖全,以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重点推动全系列机器人产品在本市重点行业的集成与应用,力争将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位于宝山区,占地面积3.09平方公里,园区重点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集聚了发那科、快仓、鑫燕隆、赛赫智能、伏能士、众宏自动化等智能制造、机器人领域企业200余家。2018年获批授牌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市机器人研究与转化功能性平台。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推进发那科三期、快仓总部、福然得、羿鹏轨道等23个总投资达70亿的重点产业项目,倾力构建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的上海机器人产业高地和产业集聚发展标杆区。
(二)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
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聚焦“高”:技术标准高、产业定位高、国际化水平高,以高效率的服务,吸引国际高端产业落户,以最高标准,打造集展览展示、模拟加工、保税交易等于一体的国际最高水平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规划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产业园充分利用自贸区国际贸易便利化优势,以集聚精密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机器人、3D 打印、高精密检测等产业和技术为目标,为入驻的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保税展示与演示、展品物流、零部件分拨、贸易代理、检测认证、专业培训等为核心的服务,推动形成更加完整、更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高效的服务、丰富的物业形态吸引了大批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已集聚了来自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50家会员客户。
(三)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聚焦“智”:智慧研发、智能制造、智网服务,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全流程赋能于总部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网络化服务,打造集总部、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西区拓展1.14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约4.6平方公里,重点聚焦“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人工智能”,按照上海市2035总体规划,在“土地零增加”的前提下,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力争平均每平方公里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税收、产值翻一番,企业数量由目前的约70家减少至50家左右,发展的集约性显著提升,实现“再造一个闵行开发区”的宏伟目标。
(四)中以(上海)创新园
中以(上海)创新园聚焦“创”,基于“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的功能定位,提供辐射长三角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宜创宜业宜居”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力争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增长极。中以(上海)创新园位于普陀区西北部,依托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桃浦智创城。园区北起沪嘉高速公路,东至真北路,南邻沪宁铁路,西至外环线,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
中以(上海)创新园承载国家战略,将发挥上海和以色列各自优势,产业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为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以色列等国际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与中国市场、资本、产业对接的一站式服务。支持中以双方创新机构和创业团队通过“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打造成宜创、宜业、宜居的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新业态:围绕园区产业定位,重点关注优势项目,着重于创新理念的开发;通过合作平台,主动发掘、培育和吸引国际创新资源。围绕龙头企业,打造全产业生态链。二是新模式:园区通过与以色列相关孵化器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创新性地提出供给侧需求的创新研究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定向研发相关产品等。
② 海尔否认造车传闻,称将与车企共建平台
海尔否认造车传闻,称将与车企共建平台
海尔否认造车传闻,称将与车企共建平台,海尔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以及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建家车互联新生态,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海尔否认造车传闻,称将与车企共建平台。
有知情人士透露,“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报道称,海尔造车计划采取代工模式,至于推出时间以及能否落地,尚未有确切消息。
针对“造车”传闻,海尔对界面新闻表示消息不属实。相关人士介绍,海尔目前依托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同时,海尔将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从去年开始,海尔和不少汽车公司都保持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3月25日,海尔与上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次跨界合作汽车大厂;随后又“牵手”吉利,双方在车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金融及物联网支付等方面展开合作。海尔还与奇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
从海尔投资版图来看,其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更是深耕已久。海尔旗下的海尔资本早在2017年投资了主营业务为汽车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的飞驰镁物;2020年海尔资本看上了提供车载信息化服务的博泰车联网,并完成B轮战略投资。另外,汽车检测设备生产商赛赫智能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彤明高科也都获得过海尔资本的青睐。
可以发现,海尔过去的动作主要集中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实现车与家的智能互联。但想要正式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海尔还缺少造车资质,自建工厂、收购有资质的汽车公司或者找工厂代工是三条可选择模式。
如果海尔未来有意进军整车领域,并采用代工模式,此前达成战略合作的上汽、吉利与奇瑞等汽车制造商是否愿意成为代工厂也还有待商榷。
海尔不是家电企业跨界造车的孤例,先行一步进入整车制造的行业代表是格力和创维。2019年,格力与威马汽车达成合作,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以及整车制造相关方面展开深入合作;2021年,格力通过司法拍卖获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获得整车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军汽车制造。
目前银隆新能源(现已更名“格力钛”)的主营业务是新能源商用车且还在生产,未来格力想要往新能源乘用车发展,还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供应链模式也需要调整,难度并不低。今年3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接受采访明确表示,格力不会进入家用车市场。
创维则是从商用车领域逐步进入到乘用车市场。2011年,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重组厦门金龙以及南京东宇汽车集团,建立开沃汽车,投入到新能源客车的造车事业中。直到2017年,开沃汽车才获得乘用车汽车生产资质,并于2019年宣布成立新能源汽车品牌天美汽车,次年推出首款车型ET5。
不过,ET5的销量十分惨淡,目前已经退出市场。去年,天美汽车宣布更名为“创维汽车”,借助创维集团的名声,推出定位中型纯电动SUV创维EV6,售价14.68万元至25.28万元,6月销量仅为1280辆,半年总销量尚未过万。
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向界面新闻表示,家电圈企业选择自主造车并不一定是上佳选择,它们对于汽车行业的认知还存在壁垒。
“消费电子领域其实很多都是找代工厂。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造车门槛已经降低,未来很有可能诞生一些专注于做汽车代工的白牌厂商,这是家电企业跨界造车更容易上手的一条路。”
事实上,早在20年前,家电行业就兴起过跨界造车的热潮,并给不少企业留下惨痛教训。当时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囿于主营业务产能过剩和拓展多元业务需求,曾纷纷下场,但又都相继折戟。
美的`曾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并在昆明和长沙建立生产基地。但由于对汽车供应链把控不足和销售渠道不佳等多重因素,两大生产基地在2008年全面停产。奥克斯则向SUV和皮克领域发展,2004年曾宣布5年内投资80亿元进军轿车领域,实现45万辆年产能,但最终销量不佳,于2005年3月最终退市。
现在进入汽车领域的部分家电企业已经转换思路,不再沉迷于自主造车,而是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
例如,美的当前专注于做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旗下威灵汽车部件专注于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和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收购的合康新能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系统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章一超指出,家电企业有自身的技术优势,顺应智能汽车的发展,比如做液晶显示屏也可以往汽车智能座舱方向发展考虑。“未来汽车作为生活空间的延续,本身和家用电器产品会产生联动,车家互联将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方向。”
8月9日,海尔集团相关人士针对网传推出自有品牌汽车一事回应,称网络上的传言以及相关报道不属实。
该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海尔也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以及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建家车互联新生态,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
(图片来自海尔官方)
简单来说,海尔方面的意思大概就是,不会为了建立互联生态圈而推出自有品牌,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而是通过与车企合作的方式,提供智能家居互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整合多家车企的技术优势,在不自建任何汽车产线的前提下,建成多平台互联的生态闭环,大概和前段时间的华为有点类似。
很显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的重点竞争领域,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诞生了像蔚来、小鹏、理想等强势的新势力品牌,而比亚迪也在新能源转型中发展得很好,还是全球销量数一数二的国产品牌。
不过造车前期要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海尔自然也知道这一点,许多企业在整合供应链、建设生产线等环节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要么无法量产,要么量产之后不被市场看好,最后的结局是倒闭,或者是被其它车企并购。也有很多车企赶着上市,目的大概也是为了博取投资人的青睐,好维持公司继续研发和生产。
(图片来自Pixabay)
不过猜测,身为国内家电巨头的海尔,应该不会放弃汽车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平台,或许只是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贸然进军造车领域,一旦失败,那必然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损失。
在看来,尽管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还很快,但相关购车补贴在今年年底就取消,少了补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新品牌再入场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小一些,到时候留给海尔的机会估计就不多了。
近日,有消息传出海尔正筹划造车。
据第一财经报道," 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 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现在正处于筹划阶段,将采取代工的模式。至于具体推出时间以及能否落地,暂未获得确切的消息。
据报道,海尔方面否认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并称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海尔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报道表示,海尔不是首家进入汽车领域的家电企业。美的、海信、格力、创维、索尼等家电企业均在汽车领域有所布局。从当前家电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下场造车,另一种则是通过投资等方式进入到汽车产业链,做与之相关的生态产品。
海尔创立于 1984 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 " 人的价值第一 " 的发展主线。
③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
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海尔方面否认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并称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海尔被传将入局造车推出自有品牌,官方回应。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继手机厂商掀起一股跨界造车风潮后,家电巨头海尔也被曝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
8月9日,对于网传海尔集团推出自有品牌汽车的报道,海尔集团相关人士对据中证报表示,相关报道并不属实。该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公司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
8月8日,有报道称,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现在正处于筹划阶段,将采取代工的模式。
早在几年前,海尔就已经开始进入汽车领域,不过并非直接下场造车,而是进入了汽车生态链。早在2017年,海尔资本出资5000万元,领投一家叫“飞驰镁物”的企业,围绕汽车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展开,涵盖汽车云平台及软件服务、车载智能网联终端、数字化运营、移动出行服务四大版块。
2021年,海尔先后与奇瑞控股、上汽、吉利签署协议,合作内容主要围绕车联网领域,进入2022年,海尔又被曝出旗下海骊智行与复古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松散机车”达成投资意向,涉足整车制造领域。
近日,有消息传出海尔正筹划造车。
据第一财经报道," 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 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现在正处于筹划阶段,将采取代工的模式。至于具体推出时间以及能否落地,暂未获得确切的消息。
据报道,海尔方面否认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并称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海尔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报道表示,海尔不是首家进入汽车领域的家电企业。美的、海信、格力、创维、索尼等家电企业均在汽车领域有所布局。从当前家电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下场造车,另一种则是通过投资等方式进入到汽车产业链,做与之相关的生态产品。
海尔创立于 1984 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 " 人的价值第一 " 的发展主线。
有知情人士透露,“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报道称,海尔造车计划采取代工模式,至于推出时间以及能否落地,尚未有确切消息。
针对“造车”传闻,海尔对界面新闻表示消息不属实。相关人士介绍,海尔目前依托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同时,海尔将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从去年开始,海尔和不少汽车公司都保持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3月25日,海尔与上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次跨界合作汽车大厂;随后又“牵手”吉利,双方在车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金融及物联网支付等方面展开合作。海尔还与奇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
从海尔投资版图来看,其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更是深耕已久。海尔旗下的海尔资本早在2017年投资了主营业务为汽车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的飞驰镁物;2020年海尔资本看上了提供车载信息化服务的博泰车联网,并完成B轮战略投资。另外,汽车检测设备生产商赛赫智能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彤明高科也都获得过海尔资本的青睐。
可以发现,海尔过去的动作主要集中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实现车与家的智能互联。但想要正式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海尔还缺少造车资质,自建工厂、收购有资质的汽车公司或者找工厂代工是三条可选择模式。
如果海尔未来有意进军整车领域,并采用代工模式,此前达成战略合作的上汽、吉利与奇瑞等汽车制造商是否愿意成为代工厂也还有待商榷。
海尔不是家电企业跨界造车的孤例,先行一步进入整车制造的行业代表是格力和创维。2019年,格力与威马汽车达成合作,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以及整车制造相关方面展开深入合作;2021年,格力通过司法拍卖获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获得整车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军汽车制造。
目前银隆新能源(现已更名“格力钛”)的主营业务是新能源商用车且还在生产,未来格力想要往新能源乘用车发展,还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供应链模式也需要调整,难度并不低。今年3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接受采访明确表示,格力不会进入家用车市场。
创维则是从商用车领域逐步进入到乘用车市场。2011年,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重组厦门金龙以及南京东宇汽车集团,建立开沃汽车,投入到新能源客车的造车事业中。直到2017年,开沃汽车才获得乘用车汽车生产资质,并于2019年宣布成立新能源汽车品牌天美汽车,次年推出首款车型ET5。
不过,ET5的销量十分惨淡,目前已经退出市场。去年,天美汽车宣布更名为“创维汽车”,借助创维集团的名声,推出定位中型纯电动SUV创维EV6,售价14.68万元至25.28万元,6月销量仅为1280辆,半年总销量尚未过万。
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向界面新闻表示,家电圈企业选择自主造车并不一定是上佳选择,它们对于汽车行业的认知还存在壁垒。
“消费电子领域其实很多都是找代工厂。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造车门槛已经降低,未来很有可能诞生一些专注于做汽车代工的白牌厂商,这是家电企业跨界造车更容易上手的一条路。”
事实上,早在20年前,家电行业就兴起过跨界造车的热潮,并给不少企业留下惨痛教训。当时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囿于主营业务产能过剩和拓展多元业务需求,曾纷纷下场,但又都相继折戟。
美的曾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并在昆明和长沙建立生产基地。但由于对汽车供应链把控不足和销售渠道不佳等多重因素,两大生产基地在2008年全面停产。奥克斯则向SUV和皮克领域发展,2004年曾宣布5年内投资80亿元进军轿车领域,实现45万辆年产能,但最终销量不佳,于2005年3月最终退市。
现在进入汽车领域的部分家电企业已经转换思路,不再沉迷于自主造车,而是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
例如,美的当前专注于做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旗下威灵汽车部件专注于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和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收购的合康新能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系统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章一超指出,家电企业有自身的技术优势,顺应智能汽车的发展,比如做液晶显示屏也可以往汽车智能座舱方向发展考虑。“未来汽车作为生活空间的延续,本身和家用电器产品会产生联动,车家互联将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方向。”
④ 很多公司都有智能制造产业园,一舟这么大规模的公司,有吗
八大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园介绍(一)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以“全”为重点:产业链完整、产品类型齐全、产业覆盖完整,以机器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重点推进本市重点行业全系列机器人产品集成应用,努力将机器人产业园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位于宝山区,占地3.09平方公里。园区以“机器人智能制造”特色产业为核心,聚集了发那科、快仓、新颜龙、赛赫智能、福能士、洪钟自动化等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领域企业200余家。2018年被授予国家机器人检测评估中心、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机器人研究转化功能平台。目前,园区正在积极推进发那科三期、快仓总部、富兰德、彭懿轨道等23个总投资70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上海机器人产业高地和产业集聚发展标杆区。(二)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以“高”为重点:高技术标准、高产业定位、高国际化水平,以高效服务吸引国际高端产业落户,以最高标准打造集展览展示、仿真加工、保税贸易为一体的国际最高水平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外高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位于浦东新区外高桥,规划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产业园充分利用FTZ国际贸易便利化的优势,旨在集聚精密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装备、智能机器人、3D打印、高精度检测等产业和技术。,并为入驻的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保税展示演示、展品物流、零配件配送、贸易代理、检验认证、专业培训等服务,推动形成更加完善、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高效的服务和丰富的产权形式吸引了大量国际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已经聚集了来自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50家会员客户。(三)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闵行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以“智”为主: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网络服务。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全流程赋能总部企业的R&D设计、制造、网络化服务,打造集总部、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园区占地3.5平方公里,西区扩大1.14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园区以“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为重点。根据上海2035总体规划,在“零增地”的前提下,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平均每平方公里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税收和产值翻一番,企业数量从现在开始增加。(四)中以(上海)创新园中以(上海)创新园以“创新”为核心,基于“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初创企业孵化”的功能定位,提供辐射长三角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宜创新、宜产业、宜居”的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努力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增长极。中国(上海)创新园位于普陀区西北部,依托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桃浦智创城。园区北起胡加高速,东至镇北路,南至沪宁铁路,西至外环,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承载国家战略的中以(上海)创新园,将充分发挥上海和以色列各自的优势。产业将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领域,为以色列等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对接中国市场、资本和产业。支持中以两国创新机构和创业团队通过“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方式加强合作交流,实现共赢发展,建设宜创新、宜产业、宜居住的国际创新合作示范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新业态:围绕园区产业定位,聚焦优势项目和创新思路发展;通过合作平台积极发掘、培育和吸引国际创新资源。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生态链。二、新模式:园区通过加强与以色列相关孵化器的合作,积极探索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的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创新性地提出供给侧需求的创新研究计划,根据企业需求定向研发相关产品。
⑤ 赛赫智能怎么样,是什么公司
规模还行,听说企业员工700人中一半在海外,在德国、美国、英国均有研发中心,目前公司在国内外一共拥有16家子公司,团队规模比较大。
⑥ 传海尔筹划造车,官方称传闻不实
传海尔筹划造车,官方称传闻不实
传海尔筹划造车,官方称传闻不实,从去年开始,海尔和不少汽车公司都保持战略合作关系。 从海尔投资版图来看,其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更是深耕已久。传海尔筹划造车,官方称传闻不实。
近日,有消息传出海尔正筹划造车。
据第一财经报道," 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 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现在正处于筹划阶段,将采取代工的模式。至于具体推出时间以及能否落地,暂未获得确切的消息。
据报道,海尔方面否认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并称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海尔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报道表示,海尔不是首家进入汽车领域的家电企业。美的、海信、格力、创维、索尼等家电企业均在汽车领域有所布局。从当前家电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下场造车,另一种则是通过投资等方式进入到汽车产业链,做与之相关的生态产品。
海尔创立于 1984 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 " 人的价值第一 " 的发展主线。
有知情人士透露,“海尔正在筹划造车,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产品。”报道称,海尔造车计划采取代工模式,至于推出时间以及能否落地,尚未有确切消息。
针对“造车”传闻,海尔对界面新闻表示消息不属实。相关人士介绍,海尔目前依托旗下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同时,海尔将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从去年开始,海尔和不少汽车公司都保持战略合作关系。2021年3月25日,海尔与上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次跨界合作汽车大厂;随后又“牵手”吉利,双方在车联网与智慧家庭互联、营销渠道、金融及物联网支付等方面展开合作。海尔还与奇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汽车工业互联网平台。
从海尔投资版图来看,其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更是深耕已久。海尔旗下的海尔资本早在2017年投资了主营业务为汽车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的飞驰镁物;2020年海尔资本看上了提供车载信息化服务的博泰车联网,并完成B轮战略投资。另外,汽车检测设备生产商赛赫智能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彤明高科也都获得过海尔资本的青睐。
可以发现,海尔过去的动作主要集中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布局,实现车与家的智能互联。但想要正式进入整车领域,推出自有品牌,海尔还缺少造车资质,自建工厂、收购有资质的汽车公司或者找工厂代工是三条可选择模式。
如果海尔未来有意进军整车领域,并采用代工模式,此前达成战略合作的上汽、吉利与奇瑞等汽车制造商是否愿意成为代工厂也还有待商榷。
海尔不是家电企业跨界造车的孤例,先行一步进入整车制造的行业代表是格力和创维。2019年,格力与威马汽车达成合作,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以及整车制造相关方面展开深入合作;2021年,格力通过司法拍卖获得银隆新能源30.47%的股权,获得整车汽车生产资质,正式进军汽车制造。
目前银隆新能源(现已更名“格力钛”)的主营业务是新能源商用车且还在生产,未来格力想要往新能源乘用车发展,还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供应链模式也需要调整,难度并不低。今年3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接受采访明确表示,格力不会进入家用车市场。
创维则是从商用车领域逐步进入到乘用车市场。2011年,创维集团董事长黄宏生重组厦门金龙以及南京东宇汽车集团,建立开沃汽车,投入到新能源客车的造车事业中。直到2017年,开沃汽车才获得乘用车汽车生产资质,并于2019年宣布成立新能源汽车品牌天美汽车,次年推出首款车型ET5。
不过,ET5的销量十分惨淡,目前已经退出市场。去年,天美汽车宣布更名为“创维汽车”,借助创维集团的名声,推出定位中型纯电动SUV创维EV6,售价14.68万元至25.28万元,6月销量仅为1280辆,半年总销量尚未过万。
安永博智隆战略咨询合伙人章一超向界面新闻表示,家电圈企业选择自主造车并不一定是上佳选择,它们对于汽车行业的认知还存在壁垒。
“消费电子领域其实很多都是找代工厂。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造车门槛已经降低,未来很有可能诞生一些专注于做汽车代工的白牌厂商,这是家电企业跨界造车更容易上手的一条路。”
事实上,早在20年前,家电行业就兴起过跨界造车的热潮,并给不少企业留下惨痛教训。当时美的、春兰、奥克斯、波导、格林柯尔等家电企业囿于主营业务产能过剩和拓展多元业务需求,曾纷纷下场,但又都相继折戟。
美的曾收购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及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并在昆明和长沙建立生产基地。但由于对汽车供应链把控不足和销售渠道不佳等多重因素,两大生产基地在2008年全面停产。奥克斯则向SUV和皮克领域发展,2004年曾宣布5年内投资80亿元进军轿车领域,实现45万辆年产能,但最终销量不佳,于2005年3月最终退市。
现在进入汽车领域的部分家电企业已经转换思路,不再沉迷于自主造车,而是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与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
例如,美的当前专注于做汽车公司的零部件供应商,旗下威灵汽车部件专注于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和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收购的合康新能主要负责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包括新能源汽车系统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
章一超指出,家电企业有自身的技术优势,顺应智能汽车的发展,比如做液晶显示屏也可以往汽车智能座舱方向发展考虑。“未来汽车作为生活空间的延续,本身和家用电器产品会产生联动,车家互联将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方向。”
8月9日,海尔集团相关人士针对网传推出自有品牌汽车一事回应,称网络上的.传言以及相关报道不属实。
该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海尔也将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以及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建家车互联新生态,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的生活体验。
(图片来自海尔官方)
简单来说,海尔方面的意思大概就是,不会为了建立互联生态圈而推出自有品牌,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而是通过与车企合作的方式,提供智能家居互联的解决方案。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整合多家车企的技术优势,在不自建任何汽车产线的前提下,建成多平台互联的生态闭环,大概和前段时间的华为有点类似。
很显然,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的重点竞争领域,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诞生了像蔚来、小鹏、理想等强势的新势力品牌,而比亚迪也在新能源转型中发展得很好,还是全球销量数一数二的国产品牌。
不过造车前期要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海尔自然也知道这一点,许多企业在整合供应链、建设生产线等环节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很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等情况,要么无法量产,要么量产之后不被市场看好,最后的结局是倒闭,或者是被其它车企并购。也有很多车企赶着上市,目的大概也是为了博取投资人的青睐,好维持公司继续研发和生产。
(图片来自Pixabay)
不过猜测,身为国内家电巨头的海尔,应该不会放弃汽车这一发展潜力巨大的平台,或许只是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贸然进军造车领域,一旦失败,那必然是一笔难以承受的损失。
在看来,尽管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还很快,但相关购车补贴在今年年底就取消,少了补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新品牌再入场的可能性会比现在小一些,到时候留给海尔的机会估计就不多了。
⑦ 赛赫智能的研发能力怎么样
赛赫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形成了“核心技术→部分核心部件/软件→部分核心设备→系统集成”的业务体系,每年投入大额研发费用。
⑧ 赛赫智能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2008年10月28日,公司前身赛赫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2014年6月26日,公司名称变更为“赛赫智能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30日,公司更名为赛赫智能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泽晨
成立时间:2008-10-28
注册资本:3931.0738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10113000745547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支路199号4幢3号楼23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