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Pre-IPO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易凯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差不多从去年四季度开始,Pre-IPO成了中国投资圈最热的关键词。夸张一点说,现在市场上就两类投资人,一类叫投资人,一类叫Pre-IPO投资人。
我们估计,至少有70%-80%的投资机构把精力转向了Pre-IPO项目。这些机构包括原来就做Pre-IPO、 后来因为IPO暂停而改作VC(风险投资)或PE(私募股权投资)的人民币基金,一些上市公司和大企业集团,还包括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这类金融机构,甚至传统上聚焦早期VC和成长期PE投资的机构也开始跟进,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或者募集一个专门的基金来凑Pre-IPO的热闹。投资人整体花在Pre-IPO项目上的时间比去年同期至少会多一两倍。个别机构甚至把其他项目都停下来了,只做Pre-IPO。
Pre-IPO投资人和其他投资人关注的焦点完全不一样,风格也不一样。做Pre-IPO的机构不关心传统美元基金关注的那些基本面问题, 比如客户获取成本、客户转化率、客户留存、坪效、单量等指标。
Pre-IPO投资人的“三板斧”是:第一,公司去年收入、利润多少?今年收入、利润多少?未来三年能给一个什么样的增长预期?公司首先要保证有利润,没有利润这类机构见都不见;第二,如何通过对赌确保未来不承担公司正常的经营风险?第三,如果多长时间内还完成不了IPO,如何回购、以什么回报率回购,以及谁来保证回购义务的履行?
这三件事,让股权投资越来越像债权投资。这类Pre-IPO投资只需明白两点:一是市盈率。目前A股IPO发行定价有23倍市盈率的政策“天花板”,投资人会充分利用这一点,尽量把进入时的市盈率压到20倍甚至15倍以内,以留出一定的安全带。另一个就是确保公司申报IPO没有“硬伤”,比如没有历史沿革、实际控制人变更等方面的问题。
Pre-IPO投资变得越来越没有含金量,基本上会20以内的乘法就够了,很多时候连计算器都不用。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没有含金量的事作为一个职业,都是不可能长久存在的,就像以前很多大厦的电梯有专门负责帮乘客按楼层的人,现在几乎见不到了。
广告
IPO本应是水到渠成的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足够成熟到可以吸纳社会公众的资金了,自然会去IPO。但现在的Pre-IPO投资热,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成了能否IPO这件事本身。
“银行系”资金入局
Pre-IPO投资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看企业基本面,做基本面的分析,而是谁有办法拿到更低成本的资金,赚取资金成本和被投公司回购回报率之间的价差,谁就更有优势。
人民币资金涌入一级市场,每一波都会看到一些新的玩家出现。这一轮钱多, 资本比较明显集中在两块:一是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和险资,尤其是银行;二是政府引导基金。这些钱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一级市场,由于它们的风险承受力相对有限,而市场又误以为Pre-IPO风险低,所以很大一部分资金在流向这种所谓的Pre-IPO投资机会。
商业银行目前在一级市场布局日趋活跃,它们不仅通过境外平台积极参与境内一级市场的投资,同时也通过境内银行资管、私人银行渠道,间接参与一级市场投资。金融机构参与一级市场的方式有很多,有直接投资,也有通过母基金间接投资。很多人民币基金包括一些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并购基金及某些投贷联动基金,募资的相关工作也是与银行携手完成。比如一家上市公司或企业集团,要募集一个10亿元的并购基金,可以放2亿元做劣后,银行再帮其通过结构化产品完成另外8亿元的募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其实把风险转嫁给了发起人。
一些美元基金的投资人也募集人民币基金做Pre-IPO投资,可能主要是因为对其募资有帮助。中国的LP(有限合伙人)尤其民营LP普遍短视,恨不得今天给钱、三年后就得还本。这个在正常的PE市场也做不到,更不用说在早期VC市场。这就造成基金拿出部分资金投Pre-IPO项目,退出周期可能看起来会短一些,募资时比较容易获得LP的青睐。
投的可能是“假Pre-IPO”
市场现在普遍认为A股IPO将开闸放水,整体加速,公司只要有利润,不管做什么行业、排老几、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貌似都有可能上市。于是投资人一拥而上,一窝蜂地重新挤上Pre-IPO的独木桥。
今天的Pre-IPO热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一大批人民币投资机构将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虽然IPO开闸后放行的速度在加快,但后面排进来的公司也在快速增加。很多原打算去新三板的公司不去了,都直接改排IPO了。也就是说,IPO队列向前移动的速度在加快,但排队时长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比如说2017年四季度向证监会申报,不出大的意外,IPO恐怕还是要等到2018年底或2019年初。
事实上,即便是Pre-IPO项目,从投进去到真正能退出来,很可能也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没有投资人想象得那么快。与此同时,好几个风险点常常被投资人忽略。首先,这些Pre-IPO很可能是“假Pre-IPO”,在IPO之前可能还会有一轮到两轮的融资需求,因此今天所谓的Pre-IPO很可能是Pre Pre-IPO,甚至是Pre Pre Pre-IPO。机构并不知道后面的路径会有多长,需要多长时间,中间会发生多少事,也不知道监管部门的相关政策是否会随时调整。
其次,很多Pre-IPO投资人还带着传统的思维定式,认为无论公司质素怎样,只要能IPO就可以“鲤鱼跃龙门”,价格一下翻多少倍。这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最后很可能会被冰冷的现实彻底击碎。未来不仅整体A股的估值水平会下降,一流公司和二流公司之间的市盈率差距会有天壤之别,两极分化越发严重。以影视行业为例,过去在市场如日中天的时候,行业里像华谊、光线、华策这样第一方阵公司的市盈率可能在80-90倍,而一些不那么知名、没什么特色、也谈不上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第二阵营公司的市盈率,可能也有50-60倍,两者市盈率的差距只有30%-40%。但在未来,影视行业“头部公司”的市盈率很可能会降至30-40倍,第二方阵公司的估值很可能会掉到10-15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两者的估值差从30%-40%变成了3-4倍。
因此,即便对Pre-IPO投资而言,公司基本面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势必决定所投公司在未来IPO后是进入30-40倍PE方阵还是10-15倍PE方阵。作为Pre-IPO投资人,可能所有的账都算对了,所有的对赌条款都把自己保护得好好的,惟一赌错的就是你投的公司最后到底是优秀的一线公司还是平庸的二三线公司,这家公司上市后市盈率可能是10倍而不是40倍,你最重要的一个假设可能错得离谱。
第三,由于Pre-IPO投资人只会按利润做20以内的乘法,并且只在意价格不介意购买老股,所以被投公司也看明白了,它们很容易被“逼良为娼”,动起邪念,为能够实现起始的高估值而编造收入和利润。既然投资人只会看数字,公司只能“以毒攻毒”:本来想要30倍,机构只给我15倍,我的真实利润是3000万元,那现在为了达到我心里的估值预期只能想办法让利润变成6000万元。反正最后两边都算总账,背着抱着一样沉,估值变成了一个纯数字游戏。有些本来就不具备IPO品质的公司,忽然看到了乌泱泱冲上来的投资人,终于等来了机会,于是甭管将来能否真的IPO,先把投资人诓进来套点现再说。
一旦IPO,Pre-IPO阶段的所有回购义务自动取消,后面市盈率是40倍还是10倍只能交给市场,没有人能为此担保。另外,即便是公司或大股东有回购承诺,然而在IPO未成功的情况下,真正有能力履行回购承诺的公司和大股东又有几个?
未来Pre-IPO这条路上一定是一地鸡毛,不止财务造假,也包括大量违约。
A股IPO退出不是惟一出路
IPO放开的方向是好的,但在二级市场投资人还没有充分建立甄别好坏优劣的能力之前,排队IPO的公司鱼龙混杂,投资人需要格外谨慎。
现在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在二级市场有经验的公募基金,现在也非常积极地投入一级市场,它们做二级市场多年,有风险意识,也知道承担风险的范畴,反而做得比较好。而那些原本专注投资一级市场的基金,由于缺乏二级市场投资经验,认为只要IPO了就万事大吉,这是它们巨大的误判。
传统VC退出主要是通过IPO和并购,但在人民币投资市场,一些理性的投资机构会选择把IPO退出排在后面,比如排在它前面的可以是并购退出和后续融资退出,因为人民币投资人不太介意买老股。如果只看IPO退出的话,必然得看后期项目。
投资人即使是Pre-IPO进去,到IPO可能会有一年半时间,然后股份还要再被锁定一年,最快也要两年半到三年时间才能退出。三到四年是比较正常的退出时间,周期并不短。
在向证监会申报之前,公司通常会卖些老股,因为一旦申报,老股就不能再动了。由于创始人在IPO之后还要被锁定三年,所以申报之前往往会考虑套现一部分。
因为Pre-IPO热,一级市场卖老股现在非常流行。传统VC、PE要看公司未来的商业模型和发展空间,一般不愿意买老股,因为买老股意味着钱在新旧股东之中流动,接盘的等于是给老股东做“嫁衣”,让老股东套现赚钱,不能用于公司发展。但是现在,一些公司特别是比较热的公司,在Pre-IPO的时候大量地卖老股。
在境内的监管架构下,一旦进入IPO流程,大家都是同股同权,所以买老股买新股在权利上差别不大,而新进入的人往往特别在意价格,因为他只算价差。老股一般能打折,多为八到九折,对Pre-IPO机构有很大吸引力。
随着IPO日益放开,壳资源的价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对于借壳上市,尤其那些名为并购实为借壳的变相借壳行为,监管尺度会日趋严厉。公司现在对买壳的意愿也大为降低,因为还不如自己排队上市,这样就让壳公司变得有价无市。
最后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公司被堵在IPO的路上,上不去。那时候上不去不一定是证监会不让,很可能是二级市场没人愿意买。投行得有本事把股票卖出去才行,否则怎么IPO呢?
这时候,壳公司很可能又会变得抢手起来。但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现在这些所谓Pre-IPO的公司如果真的排队完成了IPO,其中又会有多少家在未来成为新的壳公司?
新经济公司开始看港股
因为A股对盈利等硬性要求,先进入上市队列的很可能还是一批“老动能”的公司。互联网也有个别有利润的,但有些有利润的互联网公司可能还不一定满足其他A股IPO条件。
今年美股也有一个上市时间窗口,上半年科技类公司的IPO市场明显提速了,这跟美国整个大的资本市场环境有关。美国资本市场前年和去年认为新兴市场增长放缓,对新兴市场有很大担心,所以很多钱都回到美国本土。
但现在也有很多中国公司并不想去美国,他们觉得自己的故事到了美国不好讲。这些公司除了A股,往往也在看港股。
香港去年和前年被认为是比较“鸡肋”的IPO市场,但今年很多人开始看香港了。最近美图上市后价格一路飙升。市场觉得A股有很多不确定性,而公司到美股又经常成“弃儿”,同时好多商业模式天生就不适合去美国,美国市场也看不懂。加上香港市场开始回暖,于是认为香港也是值得认真考虑的备选。
消费品公司以前在香港市场是比较成熟的;互联网以前只有腾讯,现在有美图;娱乐业的公司,比如阿里影业——中国香港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的内地新经济公司考虑的一个方向。
当然,有些业务只能在A股,比如现在有很多做大数据的公司会涉及到数据安全问题,基本上只能用境内架构在境内发展。况且从整体估值水平来讲,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真正一流的公司,在A股肯定会比在美股和港股都更有优势。
❷ 新三板常见的对赌方式
对赌是指交易商将客户的指令全部都不实际执行,客户赚多少公司就亏多少,客户亏多少公司就赚多少。对赌协议是投资方与融资方在达成协议时,双方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的一种约定。如果约定的条件出现,投资方可以行使一种权利;如果约定的条件不出现,融资方则行使一种权利。所以,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新三板常见的对赌方式。
业绩对赌
业绩对赌是投资人最看重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对赌方式,是指被投资公司在约定的期间能否实现承诺的财务业绩。因为业绩是估值的直接依据,被投资公司想获得高估值,就必须以高业绩作为保障,通常是以“净利润”作为对赌标的。
共同售股权
公司原股东向第三方出售其股权时,PE、VC以同等条件根据其与原股东的股权比例向该第三方出售其股权,否则原股东不得向该第三方出售其股权。
强卖权
投资方在其卖出其持有的公司的股权时,要求原股东一同卖出。
企业家尤其要注意强卖权的设置,PE、VC在看不到公司前景时,很有可能通过并购退出,但是并购退出一般收购方都希望控股,所以存在公司因为PE、VC要求公司股东和其一起出卖股权,最终导致公司大股东的控股权旁落他人。
一票否决权安排
投资方要求在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对特定决议事项享有一票否决权。
管理层对赌
在公司某一对赌目标达不到时由投资方获得被投资公司的多数席位,增加其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权,如派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等。
大股东承诺回购股权
投资人与公司大股东约定在业绩不达标或者公司出现违约的情况下,投资人有权要求公司大股东在投资人投入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息要求公司大股东回购其持有公司的股权。在此种情形下,多数是公司经营困难。公司在约定期间若违反约定相关内容,投资方要求公司回购股份。
企业清算优先受偿对赌
如企业未达到业绩目标,或者经营不善,无法继续经营下去,进入清算程序的,投资人优先于公司其他股东获得清算资产,清算资产未能弥补投资人投入成本及预期利润的,由大股东补偿。
如何应对对赌协议
企业在和投资人签订投资协议时,尽量不和投资人设定对赌,如果投资人倾向于和企业实际控制人对赌,则在设定对赌条款时要坚持以下几点:
1、拟引进的投资人是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如果是为了控制企业、吃掉企业,那么坚决不能与其进行对赌。
2、对赌协议要有适度的弹性,在宏观大环境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允许企业的盈利在一定区间内浮动式比较合适的,融资企业在寻求资本时需要有更合理的盈利预期及更保守的协议设置。
3、对赌条款应当经专业的证券律师论证,并给出明确的意见。
相关阅读:
对赌协议在并购中的应用
并购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凯雷投资控股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就是对赌协议在并购中应用的典型案例。
徐工集团正式成立于1989年,在地方政府的牵头之下,徐工集团整合了数家工程机械制造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国内拥有比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从2000年到2004年,随着机械制造市场的再度回暖,徐工集团机械公司的核心产品都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为了保持企业旺盛的发展潜力,徐工集团在企业机制改造上,一直在寻找与国际企业合作的结合点。
2005年10月26日,徐工科技(000425)披露,公司接到第一大股东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通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于2005年10月25日与凯雷徐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雷徐工”)签署《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与《合资合同》。凯雷徐工以相当于人民币20.69125亿元的等额美元购买徐工集团所持有的82.11%徐工机械股权,同时,徐工机械在现有注册资本人民币12.53亿元的基础上,增资人民币2.42亿元,全部由凯雷徐工认购,凯雷徐工需要在交易完成的当期支付0.6亿美元;如果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经常性EBITDA是指不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到约定目标,凯雷徐工还将支付0.6亿美元。上述股权转让及增资完成后,凯雷徐工将拥有徐工机械85%的股权,徐工集团仍持有徐工机械15%的股权,徐工机械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凯雷徐工对于徐工机械的并购协议包括一项对赌的内容:如果徐工机械2006年的经常性EBITDA达到约定目标,则凯雷徐工出资1.2亿美元增资2.42亿元;如果徐工机械一年后的经营业绩达不到投资方要求,则出资6000万美元增资2.42亿元。在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过程中,以国有资产定价作为一项赌资,这还十分罕见。
凯雷徐工并购徐工机械的对赌协议结果如何,首先要看国家有关部门能否审批通过这种形式的对赌,其次要等到2006年以后揭晓经营业绩。但是这种形式对我们启发却很大,凯雷是一家财务型投资者,如何控制并购中的风险?首先是对目标企业的估价,估价是基于未来业绩的,因而在徐工机械的并购中有6000万美元的不确定性:达到经营目标就用1.2亿美元增资2.42亿元,达不到经营目标就用6000万美元增资2.42亿元。在上述对赌协议中,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赌协议与经营者的关系没有披露。如果投资中的对赌协议与经营者无关,这是不正常的,但与没有对赌的并购定价相比,凯雷徐工并购徐工机械中的对赌协议已经对凯雷进行了一定的保护。
❸ 新三板上市前 对赌协议要解除吗
这个要看对赌协议是如何约定的。如果对赌协议,对赌的是公司是否能挂牌成功,那么公司成功挂牌后,对赌协议就要解除。如果公司对赌的是股东收益,与是否成功挂牌无关,那么新三板上市前,是不需要解除对赌协议的。更多新三板上市融资信息,上第一路演。
❹ 新三板有多少家公司进行对赌协议
截至今年11月底,市场披露对赌协议的新三板企业达到328家,呈逐年上升趋势。
❺ 对赌容易赌对难,新三板如何破局
新三板是什么东西?玩牌要小赌怡情
❻ 新三板和ipo的区别是什么
新三板和ipo有3点不同:
一、两者的概述不同:
1、新三板的概述: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
2、ipo的概述: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二、两者的意义不同:
1、新三板的意义:新三板的意义主要是针对公司的,会给该企业,公司带来很大的好处。目前,新三板不再局限于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不局限于天津滨海、武汉东湖以及上海张江等试点地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而是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交易平台,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微型企业。
2、ipo的意义:募集资金,吸引投资者;增强流通性;提高知名度和员工认同感;回报个人和风险投资;利于完善企业制度,便于管理。
三、两者的相关要求不同:
1、新三板的相关要求:
(1)投资者本人名下最近10个转让日的日均金融资产500万元人民币以上。金融资产是指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等。
(2)具有2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投资经历,或者具有2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具有《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以及经行业协会备案或者登记的证券公司子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等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经历。
2、ipo的相关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核准已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4)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开发行的比例为10%以上。
(5)公司在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❼ 新三板转板升温,哪些公司进入教育IPO“后
新三板正在掀起一股转板热潮。据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逾 350 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进入 IPO 辅导,约占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 3% 。
教育公司也不例外。据了解,目前共有 6 家新三板教育公司宣布正在接受上市辅导,包括亿童文教、锐取信息、颂大教育、行动教育、中教股份、中信出版。
❽ 新三板公司股权对赌,签订阴阳股权转让协议,是否合法
阴阳合同按合同法的规定,外部虚假合同时无效的,而内部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要看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如果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也是无效的。
所以你们工商登记的那份“虚假合同”肯定无效,不能依据此合同进行诉讼。然而你们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那份合同如无其他无效是由,是有效的。可以依据这一份合同进行起诉。
❾ 挂牌新三板有什么利弊
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上市主要是为了融资,那么融资之后,具体有哪些好处?
企业上市新三板的好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转板IPO,即首次公开募股;二是财富的增值,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后将有一个市盈率,这就是财富所在;三是价值变现,挂了牌以后再需要用钱时,只需要出售一部分股权就可以了等二十二个方面。
1、转板IPO
说到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好处,就不得不提转板IPO。对怀揣上市梦想的企业家,这是最大的吸引力,也是对企业最大的价值。尽管新三板挂牌企业转板IPO的具体细则还没有出来,但在两者之间搭建转板机制,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提供转板IPO绿色通道这一点,已经十分明确。正是基于对转板IPO的重视,相关机构在为企业设计新三板的挂牌方案时,才将它与融资、定向增发等一起,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进入主板市场的快速通道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部分,“新三板”具有对接主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是通往更高层次资本市场的绿色通道。有利于企业更快满足主板上市条件要讨论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好处,就不得不提转板IPO。对怀揣上市梦想的企业家,这是最大的吸引力,也是对企业最大的价值。现在新三板的主管机构,已经从中国证券业协会变更为中国证监会。尽管新三板挂牌企业转IPO的具体细则还没有出来,但在两者之间搭建转板机制,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提供转IPO的绿色通道这一点,已经十分明确。正是基于对转板IPO的重视,我们在为企业设计新三板的挂牌方案时,才将它与融资、定向增发等一起,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2、财富增值
挂牌新三板之前,企业到底值多少钱,并没有一个公允的数值。但在企业挂牌之后,市场对企业给出一个估值,并将有一个市盈率。现在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在18倍左右。为什么富豪榜中的人那么有钱?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的资产价值被放大了。被什么放大?就是资本市场的市盈率。
3、吸引投资人
中小企业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融资,而融资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如何吸引和联系投资人。当一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后,它获取了券商、会计师、律师和股转公司的隐藏信誉保证,由于公司的信息已在一个全国性平台上公开展示,如果企业经营良好,无疑对其寻找投资者是有力的。企业的信息在公开平台上曝光,意味着已经接受公众的监督了,这时投资人还会轻易怀疑你吗?至少你的信任度要比非公众公司高多了。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PE都将新三板企业纳入项目源。一旦他们发现机会,就会出手甚至不用等到挂牌,有些企业在挂牌前,就因为要挂牌而获得了投资人的投资。这样的话,企业更早获得了资金,投资人进入企业的价格更低,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4、价值变现--发现挂牌企业价值,实现股东财富价值
挂牌前,企业老板缺钱需要去借,挂了牌以后再需要用钱时,只需要出售一部分股权就可以了。到8月份做市商制度实行以后,这种交易将会越来越便利。而由于市盈率的存在,在交易时,还将获得不小的溢价。除此之外,新三板还为原股东退出提供了便利。不管是合伙人还是员工,都可以很方便的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股权,实现溢价退出。
当然前提是过了限售期。我们可以通过流通套现给自己带来一些财富效益。当然证监会是有规定的,像公司的老板、高管、总监都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比例可以往外释放自己的股份。流通套现这一块,现在大部分都是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 作为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股份公司股份可以在新三板上自由流通。挂牌公司获得了流动性溢价,估值水平较挂牌前会有明显提升。随着新三板挂牌数量的增加,更多的风投、P将新三板列入拟投资的数据库,甚至有专门的新三板投资基金、并购基金出现。
为企业的股份提供高效有序的转让平台,有利于提高股份的流动性,实现价值发现功能,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抗风险的能力,企业的发展后劲。股权交易市场是公司股权份额交易市场。通过交易行为,可以发现企业价值,并为投资人进入优质公司以及股东流动、退出提供便捷平台。企业在挂牌前,其价值难以被外界发现,企业即使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也只有与企业关系密切的人有一定认识,外界无从知晓,更难以发现其价值了。企业通过挂牌,通过资本市场平台的广泛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被挖掘出来,企业的真正价值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挂牌后,使股东权益衡量标准发生变化。
原来所拥有的资产,只能通过资产评估的价格反映价值,但将资产证券化以后,通常用二级市场交易的价格直接反映股东价值,股东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李嘉诚多次蝉联亚洲首富,其旗下已上市的“和记黄埔”功不可没,李氏夫妇通过海普瑞的上市而一跃成为中国首富也突出体现了资本市场价值重估的魔力。
5、股权融资
融资,应该说是新三板之于挂牌企业最大的作用和好处了。新三板就是一个让企业股权得以交易的“板”,它既不需要企业提供抵押,也不需要冒险签订对赌协议,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能帮助企业迅速完成融资,而且还拥有了融资的最大资本市场信用。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资金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所以上市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融资。上新三板的过程中,融资分成两块: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大部分是定增,即一些投资机构可以定向把资金投入到我们的公司。这样也等于是开辟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
第二个融资方式是债权融资,因为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通过抵押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但是你上市了以后,就可以信用贷款,而且通过上三板,我们还可以增加对银行的授信,另外这个债权还可以做股权质押实现股权及债权融资,企业挂牌后可根据其业务发展需要,向特定对象进行直接融资;债券融资,挂牌公司可以在全国性场外市场通过公司债、可转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方式进行债权融资;更低成本的银行贷款,挂牌后公司股权估值显著提升,银行对公司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也会明显提高,将更容易以较低利率获得商业银行贷款,金融机构更认可股权的市场价值,进而获得股份抵押贷款等融资便利。
6、定向增发---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实现高质量定向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