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视公司可以新三板上市吗
目前影视公司挂牌新三板的有很多,包括杨幂的嘉行、开心麻花、青雨等都有在新三板挂牌,而且大部分都有明星助阵。近年来明星大把捞钱,而缺乏投资经验的则比较倾向于投资影视公司,毕竟知根知底。
⑵ 新三板上的那些影视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
楼主你好,目前国家推助中小企业发展,推荐企业原始股!首先原始股权企业必须是工商局可查询,并且是有企业提供的原始股认购协议书的,合同内容包含了每年的利息是多少,一般是8%以上15%以内
合同里企业还需要承诺多久的时间可以完成上市,一般是1~4年不等,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尽可能的把时间写的长一些但普遍是2年
另外企业还会在合同里规定如果在承诺时间里没有上市的话,企业可以原价回购,你当初多少买的就多少退给你并且要支付你第一条里的利息。
此认购协议必须是该企业的法人签字盖企业公章!(重点)
简单来说原始股一旦上市可以获得很不错的收益,退一万步说没有上市也可以当做高额利息的一次稳定投资,是比较有保障的。
但是市面上散户是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原始股的,原始股多为企业内部认购或者是被投资公司抢走了,然后再把原始股的利益吃掉很多甚至恶意抬高价格再卖给散户,这样的原始股是没有利润的甚至可以说是危险的。
如果对原始股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欢迎随时问我,看,窝的铭!字。原始股这一块我很熟悉
⑶ 新三板影视“定增王”跌为“破净股” 基美影业还能翻身吗
外面的事情不好说
⑷ 乐华娱乐公司是上市的大公司吗
乐华娱乐公司并没有上市,虽然曾经在新三板上市,但是已经退市。
随着本土造星机制的成熟,有不少年轻的偶像开始走入大众视野,他们收获了大量的关注,拥有大量的粉丝,他们背后的娱乐公司也成为了焦点。其中拥有大量年轻偶像的乐华娱乐公司备受娱乐圈的关注,其实乐华娱乐只是一家小公司,不要说在主板上市,在新三板也已经退市。
一、乐华娱乐没有上市,并且已经在新三板退市。乐华娱乐在娱乐圈有一席之地,要归功于旗下有许多知名的艺人,这些艺人成为了公司的活招牌。艺人经纪业务也是乐华娱乐三大板块之一,但是乐华娱乐公司规模并不大,并且从来没有在证券市场主板上市,只是作为一家小公司从新三板上市,而且上市没有几年已经从新三板退市。可见乐华娱乐的公司规模并不大,只是一家拥有众多偶像艺人的小公司。
乐华娱乐公司只是一家没有上市的小公司,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⑸ 为什么新三板上市的很多公司财报都是负利润
不是很多公司,是大多数都是赔钱的,3月是新三板的财报披露时间,以新三板的影视行业企业为例,一家做新媒体影视的公司——新片场(834630)近日公布的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新片场营业收入为7299.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7.92%;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1.32万元,上年同期-1425.5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49元,上年同期-1.32元。
⑹ 新三板势头强劲,湖南影视制作企业有哪些登陆新三板的
2015年确实有蛮多影视制作企业登陆新三板
⑺ 有哪些新三板公司是做影视公司的
非常多!眼熟的有那啥孙红雷的青雨传媒、鲁豫的能量传播、这回靠着《美人鱼》大发了的龙腾影视等等……
⑻ 海润影视新三板什么时候可以兑现
目前企业还没有挂牌上市 不可以 可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 兑现! 但是前提要有大股东愿意回收才可以!
⑼ 中国电影产业特征与投融资发展趋势 发表在哪
1.影视业大规模的资本化运作持续升温,“新三板”助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2015年延续前一年的影视行业大规模的资本化运作热潮,多家二三线公司仍以较好价格与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这其中就包括:“共达电声”以41.2亿元收购“春天融和”(100% 股权)和“北京乐华文化”(100% 股权)进军影视行业;“天神娱乐”则以13.23亿收购“儒意影业”49% 股权正式加码影视板块;“富春通信”则以8.6亿收购《战狼》出品方春秋时代80% 股权;此外,一批“中概股”出现回归潮,“博纳影业”“盛大网络”“完美世界”等公司的“私有化”运作也将在2016年积极推进。
截至2015年12月29日,共有44家影视公司登陆“新三板”。“新三板”因门槛低,上市操作高效,已成为影视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新出口。登陆新三板的企业一类是一些大型影视公司将子公司拆分上市,既扩大了母公司的体量,又分担了风险:如华谊新媒体业务分拆出来的华谊创星;一类是电影产业链的具体环节竞争加剧,行业内部需要进一步融资发展,如“自在传媒”的挂牌。此外,2015年11月,“新三板分层方案”正式发布,“新三板”将挂牌公司划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很多中小文化企业可以先登陆“新三板”再谋求长远发展。由此可见2016年 “新三板”还将迎来新一轮的上市潮。
2.跨媒、跨界并购渐进、传统行业加力影视投资据统计,2015年电影与娱乐领域的并购事件涉及金额达283亿元,147件PE/V C 投资事件中,有91件发生在电影娱乐产业领域,PE投资总金额高达98.23亿,同比增长300% 。
“互联网+ 电影”也催生B A T 高调进军电影行业,积极布局大电影产业链;一些资本“新军”同样也看好影视产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房地产、餐饮等主营增长乏力的传统行业上市公司为谋求业务转型,逐渐加力电影行业,相继并购影视公司,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长:如中南重工依靠并购大唐辉煌在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45.09% ,鹿港科技并购文化影视公司实现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5.62% 。
3.BA T全面布局产业链,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互联网+ ”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新型的技术手段和运作载体,贯穿了电影产业链的投融资、制作、营销、品牌拓展等多个环节。B A T (以网络、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公司)通过融资、并购和战略合作等方式重新布局,与传统的影视公司融合发展:阿里通过收购、并购、投资等方式涉足电影产业链; 2015年1月,网络成立了网络影业,整合了网络糯米、网络地图等LB S产品为在线售票引流;6月,网络斥资1.5亿港元入股星美控股;而腾讯则在2015年9月成立了企鹅影业,后又成立腾讯影业,投资了十多部优质电影。
资本运作还促成行业集中度以及行业门槛不断提高。2015年电影“在线购票”领域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线下售票已跌落至24.62% 的份额,而在线选座占据51.47% 的市场;经过整合之后的“微影时代”“猫眼电影”“网络糯米”三家购票网站成为“在线购票”的主体机构。总体来看,以BA 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只有将自身独特的互联网基因植入电影领域才能更好盘活电影产业这盘大棋。
4.电影私募股权投资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日趋成熟,各类影视基金也纷纷投向一些热门影视项目和主流影视机构。其中,华谊兄弟在2015年8月完成的36亿元定增的发行对象中就有中信建投及平安资管两家基金,它们分别认购了1亿元、6.79亿元;11月,“腾讯系”的微影时代完成15亿元的C 轮投资,买家既有腾讯基金和万达集团,也有南方资本、信业基金等产业投资机构。目前,国内的较活跃影视基金还包括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复星投资基金、建银国际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等。作为影视基金的重要形式,电影私募股权投资以股权方式对影视公司或影视项目投资,这些投资均有专业团队遴选项目,确保项目质量,并可以与产业上下游广泛合作,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提高成功率。
电影私募股权投资依靠其成熟的股权结构设计和严格缜密的风险控制流程,以及更加合理化收益分享机制,使电影产业的专业性与金融资本的市场性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体的实现和操作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PE的管理者在对电影项目进行评估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运用多元化的投资方法和恰当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包括发行预售、完工担保、投资组合理论等;二是具体操作上通常是由私募基金以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等不同品种的金融产品吸引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投资者而完成。
⑽ 都是拍电影电视的,为何是横店“五朵金花”闯进了新三板创新层
其实在过去的影视作品,看一眼就知道剧组是否财大气粗。内景、外景、服装、道具……小剧组无法望大剧组项背。
在横店生态中,影视作品的拍摄在资金、场地、技术等各方面的门槛大大降低。特别是在电视剧领域,大公司的优势被削弱,“五朵金花”们得以脱颖而出。
横店在十多年为影视制作机构服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体系。
一句话,横店已成为中小影视制作机构的天堂。马云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徐文荣想的是“让天下没有难拍的戏”。但天堂里也存在诸多危机。
到2015年末,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认可证》的正规制作机构已经超7000家。物以希为贵的反面是“以多为贱”,在原本就强势而且“寡头”的电视台面前更加没有议价能力。因此,与影视剧拍摄、发行相关的诸多风险则由“弱势群体承担”。
第一是有可能会“种瓜得豆”。影视剧是“非标产品”,即便由名导、名演员拍摄、业内一致看好的剧本,却不一定能种瓜得瓜。再者,影视产品能否热播还与播出期间的社会、文化环境高度相关,事先亦无法预测。这些风险与电视台毫不相干,多数情况下,卫视台只有在看到样片并签约后才会付“定金”。
第二是资金风险。尽管横店为影视剧制作提供了方便,但主创人员片酬的上涨幅度却是难以想象的,有业内人士戏称整个行业都在为一、二十个演名角的打工,而且这些角还演技平平。当影视制作成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时,资金压力主要由拍摄机构承担:从启动投资到完成拍摄,采购(包括劳务)一般以现金方式支付。而全部款项要在电视剧播完之后才能陆续“回笼”,整个周期动辄一、两年。
第三是政策风险。从剧本审查、拍摄制作到发行销售都受严格监管。剧本备案审查没过也罢了,最多是赔了向作者购买剧本的费用。如果拍完后未通过审查,被禁止发行,就亏大了。中小制作机构根本无力承担,大概率会被清盘。为什么抗日剧那么多?一是有观众,二是审批容易通过。
除高风险之外,中小制作机构还面临巨头们对资源的争夺。
总之,拍摄影视作品充满了艰辛和风险,每一朵“金花”背后都有数十朵“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