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创业 > 股票投资的流动性陷阱曾贵

股票投资的流动性陷阱曾贵

发布时间:2022-08-28 00:45:14

Ⅰ 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编辑本段]流动性陷阱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的情况。
在以利率为纵轴,货币量为横轴的平面座标图上,可以用货币需求曲线上与某一最低限度利率水平相对应的一段平行于横轴的曲线来描述流动性陷阱。出现这种情况,增加的货币供应量将完全被投机性货币需求吸收,不再会引起利率的下降和投资的增加。这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先提出的,但将其命名为流动性陷阱的则是英国经济学家D.H.罗伯逊。凯恩斯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受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支配,就是说,它既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也是利率的函数。由于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有机会在持有债券和持有货币之间进行选择。当市场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从而愿意多持有货币。反之,人们就会少持有货币而多购买债券。上述对持币动机及对货币需求的解释,实际上并未超出古典学派的视野。不同的是,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一种特殊的情况,即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则根据上述理由,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即无力再加控制。他认为,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加以调节;利率降至某一水平之后,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它下降。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在其早期论文中,曾运用若干资料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并明确得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的结论。然而,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M.布隆芬布雷纳和T.迈耶同样进行了实证研究,却得出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的结论。货币主义代表人物M.弗里德曼则持某种折衷态度。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动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市场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因为人们需要以货币来替代其他金融资产的普遍愿望会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的限度。

Ⅱ 说一说,你怎样看待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可以理解成,利率非常低的时候,持有货币这个高流动性形式的资产,比持有股票等流动性低的资产更加(保值,安全,规避风险)。

Ⅲ 对于流动性陷阱出现的可能性,及其解决

楼主学经济学的吧?

简单来说,流动性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也就是说,流动性陷阱出现的可能是在利率水平极低的时候,这时候人们倾向于增持货币,从而导致市场中流动性(货币)不会因货币的增发而变得更好。这时候,宏观调控的货币手段基本无效。

解决之道就是一次性提高利率,使得人们对利率水平的上升预期不再。再有就是提高债券的收益率,使得人们手中的货币“流”出来,买债券、买资产品。另外,实在不行了,还有一个下策,就是人为制造通货膨胀,使人们手中的货币贬值,从而逼迫人们消费,释放出流动性,从而走出流动性陷阱。

祝:学有所成!O(∩_∩)O~

Ⅳ 应对凯恩斯陷进的政策与手段

手段:
第一,减少人们投机行为;
第二,保持利率稳定;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宁愿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各种有价证券)会取得的利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身边。

具体内容:
(一)交易动机(The Transaction Motive)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无论是家庭还是厂商都需要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因为就个人或家庭而言,一般是定期取得收入,但经常需要支出,例如家庭需要用货币购买食品、服装,支付电费和燃料费用等,所以为了购买日常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经常要在手边保留一定数量的货币。就厂商而言,它们取得收入(货款)也是一次性的,但是为了应付日常零星的开支,如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它们也需要经常保持一定量的货币。例如,一个家庭每月月初收入为900元人民币,假定该家庭每日平均日常支付为30元,那么它将在月末全部用完这笔收入。该家庭平均每天持有的货币量是30元,也就是说,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该家庭需要每天平均持有30元人民币,否则就会出现支付困难。可见,为了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是因为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同时进行的。个人或者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的时间越是接近,为了交易的目的而平均留在身边的货币就越少。由交易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量还跟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水平会有所提高,消费量增大,从而人们满足日常交易所需的货币量也增加。由此可见,由交易动机所引发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也容易受到持币成本的影响,也就是会受到利息率高低的影响。因为人们在确定交易所需保持的货币时,不仅需要考虑持有货币对便利交易的好处,也要考虑到持有货币会损失的利息。但是一般认为,家庭的货币交易需求量大致上不受利率波动的影响。利率对货币交易需求的影响主要见之于企业。企业的银行存款数目较大,如果它们静观利率的变化而不对存款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的话,损失会很大。因此,在高利率的情况下,企业会在寻求保持最低限度的交易货币方面下功夫,即所谓的“现金管理”。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威廉·杰克·鲍莫尔(William Jack Baumol)的研究,人们或者企业最优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的平方根的倒数成正比。但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利率对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影响较小,人们仍然把交易需求看成是收入的函数而忽略利率的影响。如上所述,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虽然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因人而异,因企业而异,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总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以及由此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取决于诸如支付习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他的制度性因素,因而在短期内可以看成是稳定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短期均衡分析时,一般把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视为收入水平的线性函数,两者具有固定比例关系。

(二)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
防动机是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付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即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应付不测之需,如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应付失业和各种意外事件等。虽然个人对意外事件的看法不同,从而对满足预防动机需要的货币数量有所不同,但从整个社会来说,货币的预防需求与收入密切相关。因而由预防动机引发的货币需求量也被认为是收入的函数,与收入同方向变动。当然,无论是出于交易动机还是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因为持有货币而不是生息资产将损失利息收入,利息率越高,持有货币牺牲的利息越多,因而货币的需求越少,两者呈反方向变化。但是,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惟一地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因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都被认为是收入的函数,所以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把两种货币需求合起来用L1表示,用Y表示收入,这种函数关系可写成:L1 = L1(Y)。这个函数所强调的是交易货币需求(包括预防需求)是收入的函数,它同利率无关。如下图所示:在货币需求—收入坐标图中交易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而在货币需求—利率的坐标图中,它则是一条垂直线。

(三)投机需求(The Speculative Motive)
人们之所以宁愿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还因为持有货币可以供投机性债券买卖之用。投机动机是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生息资产(如债券等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我们知道,一般而言,债券价格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反方向变动的关系,即:债券价格=债券固定利息收益/市场利息率。显然,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市场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如某种面值为100 元,固定利息率为5%的债券,在市场利息率为5%时,其价格为100×5%÷5%=100(元)。当市场利息率上升为6%时,这张债券的价格将变为100 ×5%÷6%=83.33(元);而当市场利息率下降为4%时,这张债券的价格将变为100×5%÷4%=125(元)。正是利息率与证券价格之间的这种反方向的变动关系使得利息率对投机性的货币需求有了决定性的影响。凯恩斯指出,在任一时刻,人们心目中有着某种“标准”的利息率。如果市场利率高于“标准”的利息率,在这种场合下他认为市场利率将会下降,也就是债券的价格将会升高,于是他就会买进债券,以便日后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涨时再卖出债券换回货币。反之,如果市场利率低于“标准”的利息率,在这种场合下他认为市场利率将会上升,也就是债券的价格将会下降,于是他就会卖出债券换回货币,以便日后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时再买进债券。由此可见,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息率的减函数,较低的利率对应着一个较大的投机货币需求量,较高的利率则对应着一个较小的货币需求量。用L2表示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r表示利息率,则上述函数关系可表示为:L2 = L2(r),L2'<0。我们可以发现两种极端情形。其一,假如利率非常高,人们预期日后利率只跌不涨(债券价格则只会上涨),这时,人们就会将手中持有的可用于投机的货币全部换成债券,从而其投机性货币需求L2=0;另一种极端就是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不可能再低下去了,也就是人们预期利率将会上涨,债券未来价格只会下跌。在这种场合下,人们必将卖出债券以持有货币,并不再购买债券,有多少货币就持有多少货币。这种情形被称为“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或者“凯恩斯陷阱”。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在利率降为r0时变成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如下图所示。虽然我们可以分别研究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但是个人出于哪种动机而持有货币是很难分得清楚的,同样一笔货币可以用于任何一种动机。这三种动机都会影响个人对货币的持有量,并且当其他资产形式的获益提高时,对于货币的需求将下降。

(四)货币的总需求综上所述,货币的总需求可以表述为:Md = L1 + L2 = L1(Y) + L2(r)

Ⅳ 什么是流动性偏好陷阱

  1. 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2. 经济上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3. 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参考:《MBA智库》

Ⅵ 请解释“ 凯恩斯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由于流动偏好的作用,利息率降低到一定限度后,无论货币如何增加,利息率也不会再下降了。

此时人们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的意义

流动性陷阱的存在,意味着运用货币手段来解决经济萧条问题可能是无效的。这一结论动摇了古典学派的理论根基。因此,围绕流动性陷阱问题,西方经济学界争论很大。

凯恩斯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学家J.托宾在其早期论文中,曾运用若干资料证明了流动性陷阱的存在,并明确得出货币政策不如财政政策有效的结论。然而,另两位美国经济学家M.布隆芬布雷纳和T.迈耶同样进行了实证研究,却得出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的结论。

货币主义代表人物M.弗里德曼则持某种折衷态度。一方面,他否定有流动性陷阱存在;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市场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因为人们需要以货币来替代其他金融资产的普遍愿望会使利率的下降有一个最低的限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流动性陷阱

阅读全文

与股票投资的流动性陷阱曾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股涨停板开板的前奏 浏览:291
股票的价格是什麽决定的 浏览:41
分时抓涨停电子书 浏览:850
股民告状上市公司 浏览:582
上市公司包括国企吗 浏览:941
股票涨停以后还能不能买 浏览:110
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算上市公司吗 浏览:900
炒股常用哪些指标 浏览:803
新手学炒股书籍下载 浏览:578
炒股高分电影 浏览:779
企业炒股如何入帐 浏览:143
15年炒股亏了多少 浏览:486
有案底的人可以炒股吗 浏览:435
科创板的知识评价答案 浏览:988
分个红还能涨停 浏览:864
炒股的人都有哪些需求 浏览:953
炒股和比特币 浏览:569
博士眼镜股票价格预测 浏览:913
股票复牌首日涨停 浏览:506
上市公司季度报告编制时间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