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融资占主导地位的原因
1990年以来,中国金融制度安排在渐进改革的环境下不断向提高效率的方向演进。从企业融资渠道的发展来看,以银行为主的制度安排正逐步向银行与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混合型金融制度演变,从而为企业按照自身需求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
1997年,中国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所获得的资金比1995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其中股票融资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但相对于股票融资的迅猛发展,中国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比例不但停滞不前,近几年甚至还有下降趋势。1992年企业债券融资达到683.71亿元,1995年却只有33.80亿元,1997年更降至255.33亿元。从1986年发行企业债券开始到1997年底,中国企业债券年度发行数量平均在300亿元左右,累计发行总数仅为2300多亿元,其中只有7只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流通部分不到30亿元。
企业债券在深、沪交易所中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交易品种,上市数量及交易金额均远远小于股票。在2000年所发行的6400亿元债券中,企业债不足百亿元。从企业的海外发债数字来看,截止到1998年底,中国企业海外发行的债券余额仅为84亿美元,而当年全球企业发行的国际债券余额为30251亿美元。
中国企业之所以偏好股票融资, 因为股票融资可以分散公司风险,扩大企业外部影响,提高企业资本变现能力,降低企业负债比率提高企业偿债能力,增加企业投资能力.
因此,我国企业在股票融资上一直有无限的热情和不尽的动力.我们不得不考虑股票融资任具有成本高,股权分散,丧失企业部分控制权,削弱了企业决策控制权等缺陷,这也是企业决策者应对股票发行谨慎决策的原因.
『贰』 为什么我国的企业都倾向于股票融资,而企业债券市场很不发达
债务是要还的,而且还有利息,而股票不用还息,股息也要看情况才能派,股票又不用还本的.所以相比之下,上市公司热衷于增发股票就是这样子的.
『叁』 企业为什么要发行股票
发行股票的直接目的是筹集资金,但是,由于各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发行股票的主要原因和目的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1.筹集资金并成立一家新公司
新的股份公司成立时,需要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股东资本,达到预定的资本规模,为公司的经营活动提供资金来源。
2.加大投入,扩大经营
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增加投资或筹集营运资金,现有股份制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筹集所需资金,这种股票发行称为增资发行。
3.提高自有资本率,改善财务结构
自有资本在资本来源中的比例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和实力的重要指标,为了保证合理的自有资本负债比例,提高企业的经营安全和竞争力,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提高自有资本比例,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
4.其他目的
例如,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引进其他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向一些流通企业或战略合作伙伴出售新股,另一个例子是以发行股票股利代替现金股利,或以新股换其他公司的股票,以实现证券交易所合并等。
拓展资料:
股票对投资者有利
(1) 上市为股票提供了一个连续的市场,有利于股票的流通,证券的流动性越好,投资者就越愿意购买,然而,在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的流动性不如在场外市场上市的股票,这是大多数股票退出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有利于获取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信息,了解公司现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 上市股票的买卖必须服从买卖双方的竞,。只有当购买价格与销售价格一致时,交易才能成交,因此,证券交易所的交易价格远比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公平合理。
(4) 证券交易所利用媒体迅速公布上市股票的交易价格,这样,投资者就可以了解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5) 证券交易所对经纪商收取的佣金有统一的标准,不论老少。
『肆』 为什么很多国企都要搞股
股票对企业的意义:
1.股票是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股票的最原始作用就是筹集资金。通过发行股票,
股份公司可广泛地吸引社会暂时闲置的资金,在短时间内把社会上分散的资金集中成为
巨大的生产资本,组成一个“社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而通过二级市场的流通,
又能将短期资金通过股票转让的形式衔接为长期资金。正是基于这个特点,现今世界上
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来组织股份有限公司,以
经营工业、农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中的一些大企业。我国一些股份公司发行股票的
主要目的也是筹集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
2.通过发行股票来分散投资风险。发行股票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分散投资风险。无论
是那一类企业,总会有经营风险存在,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由于产品的市场前景
不明朗,技术工艺尚待成熟和稳定,在经营过程中,其风险就更大。对这一些前景难以
预测的企业,当发起人难以或不愿承担所面临的风险时,他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将风险转
嫁或分摊与他人,而通过发行股票来组成股份公司就是分散投资风险的一个好方法。即
使投资失败,各个股东所承受的损失也就非常有限。
3.通过发行股票来实现创业资本的增值。在股票发行市场上,股票的发行价总是和
企业的经营业绩相联系的。当一家业绩优良的企业发行股票时,其发行价都要高出其每
股净资产的许多,若遇到二级市场的火爆行情,其溢价往往能达到每股净资产的2~3倍
或者更多,而股票的溢价发行又使股份公司发起人的创业资本得到增值。如我国上市公
司中国家股都是由等量的净资产折价入股的,其一元面值的股票对应的就是其原来一元
的净资产。而通过高溢价发行股票后,股份公司每股净资产含量就能提高30%甚至更多。
4.通过股票的发行上市起到广告宣传作用。由于有众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股票投资,
股市就成为舆论宣传的一个热点,各种媒介每天都在反复传播股市信息,无形之中就提
高了上市公司的知名度,起到了宣传广告作用。
『伍』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间接融资市场,也就是股市
第一点:
股权融资的要求。从融资来说,有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种。债券融资的最大缺点是偿还性,股权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补偿还性。
所以股权融资成为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有了股权融资,就必须要考虑如何保证它的流动性,所以会出现股权的交易场所——股市。
第二点:
股市有风险,银行贷款也有风险。
关键两者的特点还是不同。银行信贷对个人造成的风险还是间接的,商业银行贷款出现问题之后,首先是银行体系出现挤兑现象,然后银行体系崩溃,个人才会受到影响;股市是个人直接投资,风险是直接的,可见的!!!
所以大家对股市的风险看得更明显,也觉得更大。
第三点:
企业的需求。企业要保证生产经营的连续性,就有必要保证一定的资本金。这部分需求要靠股权融资来解决,仅靠债券融资是不行的。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提到的财务杠杆的问题:企业的债务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第四点: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股市的风险是最大的。首先股市中,个人投资者是直接面对风险,银行信贷是将个人的资金贷给企业,个人与企业之间有银行作为过渡。
其次,股市需要技术分析,对个人能力要求高,银行信贷个人基本不需要相关的知识。
最后,高风险高收益,股市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的收益也是要远远高于银行利率的
『陆』 企业为什么要买股票
多是为了融资
『柒』 我国企业为何偏重于股票融资
与债务融资还本付息的“硬约束”相比,股权融资除了红利纳税要强制缴纳以及必须达到证券监管部门所要求的融资资格外,其余都具有“软约束”的特征,事实上存在着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将股权融资作为一种长期的无需还本付息的低成本资金来源,存在着“免费午餐幻觉”。之所以出现“免费午餐”的认识,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密切相关。我国政府对发展股票市场的最初功能定位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的融资问题。对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过分强调,导致了资本市场其它重要功能的弱化。因此,可以说,导致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小于债务融资成本的真正原因在于当前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股权融资间接成本的缺失,从而导致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管理层有动力通过股权融资扩大企业规模。
『捌』 人们为什么要投资股市投资股市要注意什么
首先从股票发行说起:
股票发行的原始目的是为了募集资金以供企业发展,投资者购买股票后可享受每年分红,股权锁定期过后可转让股票获取差价。
现在完全变质了,企业发展就为了上市圈钱,投资股票就为了涨了赚差价,本质的转变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上市企业质量越来越差,新上市企业股票发行价格越来越不如人意,上市圈的钱越来越少,付给证券公司的钱越来越多……
刚看楼下说投资股市是为了赚钱,这就是当今社会投资股市的典型~
现在投资股市需要注意的就多了~首先,注意企业会不会改天宣布破产,其次,注意股票价格跟该企业净资产比例,再次,注意该股票近期行情波动,大起大落代表这是刚经历一波庄家散户大战的战场残骸,单边大涨代表要么这企业忽然挖着金矿了,要么代表这股票被人人为托市(也就是有庄家进场)。单边大跌要么代表这企业高层被双规或企业经营出现严重问题,要么就是金融危机波及,要么就是庄家离场。。。。
具体该选什么股,选了赚不赚钱,别听所谓砖家的忽悠,他要真知道早超过索罗斯、巴菲特了,净拿人钱在那瞎忽悠呢。
归根究底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玖』 为什么我国股票市场今年会出现”人人皆炒股”情像要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而在劳动过程中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则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资本逐利,资本需要增值,哪里有利润资金就流向哪里。
『拾』 我为什么坚持认为中国股市值得长期投资
我为什么坚持认为中国股市值得长期投资?在A股,好的投资标的会“说话”
第三,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证监会通过对内幕、坐庄、爆炒等非法行为加重处罚,完善监管制度,重塑机构投资者理念和行为,即重视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平衡风险与收益,与企业共同成长;而个人投资者很少具备全面的企业价值分析能力,由专业机构统一分析并配置将成为趋势,个股分化也许不会结束,而可能成为常态。
2
转型与去杠杆下的宏观环境
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年以后开始放缓,并在
结构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有二:
1、总量增速放缓
,2010前十年,GDP平均增速达到10%,供应不足、资本开放及劳动力红利,成为经济腾飞的推动力,2011年开始,实业结构型过剩,总量增速放缓,存量竞争成为很多行业的共同点,但于全球角度,依然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增长结构转变
2010前十年,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主力,物质基础薄弱刺激实业投资,但2011年开始,出口优势缩小,投资费效比下降,消费及内生增长成为经济最重要拉动力,行业分化成为趋势。
对于经济总量,我们认同L型企稳的增长路径,高层重视经济质量而非数量,消费增长会提供主要拉动;对于经济结构,过剩产能在供给侧改革下企稳,新增长点更多围绕商业模式创新及消费升级展开。
同时,在2010年之前,企业间规模差异不大,各企业均能从经济腾飞中获得超额收益,但在经济降速期,市场竞争加剧,大中型企业凭借资本、管理、人才、渠道、品牌等优势,能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益,并实现并购整合,实现行业内的强者越强,由3-5家核心企业瓜分行业多数利润,是大部分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行业核心企业的研究尤为重要。
价格现象从来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2010年之前,央行的外汇资产是货币创造的发动机,银行依靠存贷差即可获取暴利,自身加杠杆动力不强,商业银行总负债/央行总负债一直保持在3-4倍以内;但2010年开始,外汇资产下降缩减了商业银行存贷差收益,商业银行转为发展主动负债,大幅放大经营杠杆,来维持高额收益,商业银行总负债/央行总负债在今年达到7倍,随后遭到监管层强力的降杠杆措施。
在2011-2012年的第一轮金融创新中,非标资产成为商业银行加杠杆对象,并蔓延至其他资产,但很快被监管严控并纳入表内,造成股债双灾,“钱荒”效应即是在此阶段产生;在2014年开始的第二轮金融创新中,加杠杆对象直接作用于股债,并蔓延至房地产,形成股债房三牛,随后迎来了监管层暴力去杠杆,股票及债券分别在2015、2016年被刺破泡沫。
本轮商业银行的去杠杆仍在深入,唯一高高在上的资产只有房价,股市杠杆已基本清理完毕,在流动性层面上,
目前更多是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状态,对企业本身价值更为关注。
3
好行业、好企业、好生意
在投资中,股票价格围绕价值会有较大波动,但对于企业经营本身,应是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因此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我们通常围绕好行业、好企业、好生意的三个标准进行抉择。
1、好行业。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特点,大多数行业从诞生开始,都会陆续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经历大量竞争和并购后,最终形成行业内的寡头垄断,由3-5家主导企业分享多数收益,如果丧失创新机遇或被替代,甚至可能遭遇衰退期,如柯达、诺基亚等。
对成长期行业的投资,更关注行业规模增长的持续性,以及企业本身能从行业增长中获得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对成熟期行业的投资,更关注企业在竞争中构建的独特优势,并依靠优势获取盈利和成长的能力。
2、好企业。
在行业高速成长期,单独企业的优劣并不明显,但随着行业发展成熟,竞争压力增加,好企业的价值将放大。在我们评判企业本身优劣的过程中,着重分析其管理团队、竞争优势、财务状况三个方面。
优秀的管理团队,具备对企业战略战术的坚决执行和反馈能力,能灵敏地捕捉市场趋势的变化并作出针对性决策。
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帮助企业树立竞争壁垒,维护自身收益水平,降低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清晰的财务状况,既有利于评估管理团队措施执行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在行业间进行比较分析,明晰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对企业进行定量化的价值评估。
3、好生意。
商业模式对企业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表现为盈利与增长模式、核心竞争力、市场壁垒等,同时商业模式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如2010年之前,批量化、低成本、分销式带来的规模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获取高额收益,但随着竞争加剧和消费升级,个性化、高品质、直销式可能成为企业突破竞争的重要方向。
例如,在2011年时,宜华生活与索菲亚均为家居行业重点品牌,且宜华生活市值与市场规模均高于索菲亚,但随着消费者对家居品质及定制化需求的提升,以及对直销门店渠道的把控,索菲亚从竞争中突破,其市值从36亿增长至360亿,而宜华生活市值从94亿增长至146亿,两者增速差距巨大。
作者 王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