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股市中,什么叫市值管理股票
市值管理,其实从字面意义来看是一个中性词,并不是大家口中的贬义词。市值管理,原本属于上市公司的战略管理领域,它是一种公司运用科学合法的经营手段,达到公司价值最优化的管理行为。市值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充分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价值,实现股东利益的最优化。不过,在近一阶段的A股市场里,有一部分人借助“市值管理”的名义,干着操纵上市公司股价、收割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这一类具备基本面劣迹的上市公司,会被市场称为“市值管理股票”。
3、公司的股价走势形态怪异、分时走势不连续。由于“市值管理”的公司不入主流投资机构的法眼,这类公司股票的成交额一般较少。在此情况下,参与“市值管理”的资金力量不大,也很难对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形成吸引力,股票的换手率不高,因此这类上市公司的股价K线走势会呈现不流畅、不连续的走势,形态比较怪异。
总体来看,监管层已经明确表态要打击伪“市值管理”,打击借助“市值管理”名义来操纵市场的坐庄行为。因此,我们中小投资者最好能够认真辨别“市值管理”型股票,对其避而远之。投资有风险,判断需谨慎。
『贰』 为什么要进行市值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市值管理?
一个上市前的企业,是当下值钱,还是未来值钱?
1)对企业当期的估值,是资产价值;
2)对企业未来的估值,是市场价值;
2、内部投资者和外部潜在投资者,对待利润和市值的态度
1)都把利润当做经营的过渡性指标,
2)而把市值当做经营的终极指标;
3、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两个经营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
1)产品市场叫资产经营,资本市场叫资本经营。
2)产品市场叫资产管理,资本市场叫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的内容
一、狭义的市值的内容构成
1、企业净利润/总股本=每股净利润;
2、每股净利x市盈率=股价;
3、股价x 总股本=市值;
二、狭义的市值的影响因素
1、每股净利润x市盈率x总股本=市值;
2、 总股本相对稳定,不会经常变化。因此,除去股权数量(除权)之外的因素,就只有每股净利润和市盈率两个因素了,所谓市值管理,就是管理这两个因素变化
三、狭义的市值管理的内容(股东追求的终极指标,年利润只是过渡性指标)
1、每股净利润:净利润水平(质和量)决定每股净利润(基本面);
2、市盈率:市场上的投资者给予的估值倍数(未来价值预估)。
企业估值与市值管理的“五道坎”
1)第一道坎:从500万到2000万利润;从2000万再到3000万利润;市场和能力遭遇“天花板”,要么提升利润,要么降低成本;
2)第二道坎:从3000万到5000万到1亿利润(靠“企业家精神”难以支撑);
3)第三道坎:规范税务导致利润下降,提升利润需要商业模式升级(商业模式再定位)。
4)第四道坎:市场消费总量受限(市场就这么大),虽然做到行业第一,却碰到“天花板”了,需要增加主营业务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再定位)宗旨:突破利润靠模式,突破“天花板”靠市场;
5)第五道坎:打击竞争对手从500万到2000万….., 越往上打击竞争对手越需要立体防线;
影响市值7大关键
资本市场的波动和周期不以企业和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在内部管理层面上,企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总结了识别影响公司市值的7大关键因素(专指A股)。
(1)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中我习惯看三个指标:一是收入,尤其是收入结构;第二是每股收益(EPS);第三是收入和利润的构成。此外,要看这些数据表现出来的趋势是涨是跌,历史上的数据串起来是什么幅度,斜率有多高。
茅台刚刚公布的年报非常闪亮,预收货款38亿,每股收益4.57元,分红也非常丰厚。但股价暴跌,原因在于它的趋势出了问题,只增长了15%。历史上,茅台的增长幅度很高。因此,这给了市场一个信号—茅台可能进入增长的平台期了。
市值管理注重财务报表的意义有两个:一是避免玩空城计带来的风险;另一个是报表策略。任何一家公司,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都可以在很多地方修饰报表。
我仔细分析过GE的报表,报表策略相当娴熟。而有一些公司上市都多年了,还不知道怎样在通过四大审计的前提下,配合市值上的要求去做报表。
(2)行业
行业有很多划分,例如多元化Vs.专业化,朝阳行业Vs.夕阳行业,周期性行业VS.抗周期行业,传统行业Vs.高科技行业,政策扶植行业Vs.政策限制行业,低风险行业Vs.高风险行业。公司所处的行业结构对市值影响非常大。
这次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医药公司涨得最好,因为它抗周期。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水平,三家公司利润都在1.7亿元,但市值却天壤之别。一家市值50多个亿,一家150多个亿,一家200多亿,原因就是三家企业处于不同行业,由此给股市带来的想象空间不同,造成了估值水平的不同。
业务结构有时也会左右市值。神州数码原是联想控股的子公司,当时亏损;联想控股与神州数码业务类型不同,定位、战略不清晰,市盈率也不高。剥离神州数码后,联想控股定位、战略清晰,市盈率相应提高。由于不含神州数码的亏损,联想控股净利润也提高;市盈率、利润同时提高,导致联想控股市值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神州数码虽然亏损,但业务(以软件服务为主)有发展前景,故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同,有了不错的市值。通过分拆,两家上市总市值远高于原市值。
(3)商业模式
即便是同一行业,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估值水平差异也很大。图1的企业都属于服装行业,为什么美邦服饰的估值水平超过雅戈尔、报喜鸟这样的老牌服装制造商?图2的企业都属于物流行业,为什么怡亚通的市盈率超过营口港、铁龙物流这样的老牌公司?
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商业模式有不同的成长空间。美邦和怡亚通被认为其商业模式的成长性很好。又例如世联地产,其房地产服务的商业模式在住宅地产行业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拥有广阔的复制空间和并购重组空间。
不同的商业模式有不同的资产结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世联地产资产结构更轻,运营效率更高,从而净资产收益率更显著,因此其市盈率要比万科高很多。
(4)主题和概念
在A股市场,主题和概念是很重要的。目前流行的主题或概念有:物联网、低碳经济、3G、内需消费、新疆、出口复苏、手机支付、大盘90……不过,有时候概念真的就仅仅是概念。
(5)股本和股东结构
这里包括股本大小、送股能力(可分配利润、资本公积金)、股东结构/股权激励。我非常偏好的一个指标是资本公积金,代表企业的送股能力。送股在教科书里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在中国的情景下,就是关键的指标。资本公积金高的公司送股能力强,而送股永远是中国的股票价格涨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做市值管理,就要练好送股能力。送股策略比分红更重要。
另外,公司治理方面,通常大家很关注股权结构。但我的心得是,股东结构比股权结构重要得多。所谓股权结构就是占股比例的多少,是40%还是50%,谁多谁少。然而,具体是“谁”在一起治理公司,对公司的效益影响更加致命,这就是股东结构。
举个例子,原来的东北高速这家公司,由吉林高速、黑龙江高速捆绑后上市;上市后两大股东互相争斗,很好的资产却发挥不了经济效益,市值也很低。后经中国证监会特批(国内首例),东北高速分拆为吉林高速(601518)和龙江高速(601188),2010年3月19日复牌,吉林高速股价上涨140%,龙江交通上涨108%。分拆后的总市值是分拆前的两倍以上。
营销中有个概念是“打喷嚏者”,指的是意见领袖打个喷嚏,其他人都会被传染。股东结构里也有这样的“打喷嚏者”。例如基金经理王亚伟在中国A股市场上,就属于“打喷嚏者”;世界范围内,巴菲特是“打喷嚏者”。
例如昆明制药这只股票,在2009年10月15日之前一直处于窄幅震荡盘整之中。当日昆明制药公布三季报,业绩大增,同时显示王亚伟掌管的基金共买入了1100万股,于是昆明制药股价拔地而起,连升4日,从9元一路涨到11元。
再如,大杨创世控股大杨集团创建30周年之际,股神巴菲特寄来了一段3分钟左右的DV视频表示祝贺,并题词:“三十年卓越,缝制男装新高度。”2009年9月10日到2009年10月20日,大杨创世的股价上涨幅度超过106%。如果“打喷嚏者”成为股东,对公司的市值影响就很直接。
(6)股票风格
股票风格也是影响市值非常重要的因素。例如用友、万科就是非常稳定的风格。我以前会建议客户保持稳健的风格,但现在我没有任何倾向性,因为任何股票风格都有机会,只要这种风格适合你的公司。
(7)4R(IR、AR、MR、RR)
IR、AR、MR、RR分别代表投资者关系管理、分析师关系、媒体关系、监管层关系。这4个R在市值管理中大有可为。一个企业即使由神仙来经营,也不能在短期内使基本面发生巨大的变化。但这个公司的价值识别和描述,高手和平庸之辈真是天壤之别。
用投资者理解的语言去描述你的公司价值,与资本市场对话,公司估值立马就不同了。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怎样描述价值,并通过4R传导出去就很关键了。
『叁』 如何判断一只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
判断一只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主要是看这个公司的主业,有没有发展前景。他们的行业营业能力,查看收益率与过去年份进行比较,再查看净资产价格与股票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市场价位不要太高,还要查看公司信息基本面的好坏,负债率高不高,管理人员持股情况等等。
什么是股票的价值?如果某只股票的价值是固定的,那就不可能当天是这个价格,隔天是那个价格。价值应该是市场中的交易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这是市场或所有交易者共同判断的结果。价格才是市场中最重要的指标,这是交易两方共同认可的。所以,作为一名交易者,永远不要猜测价值到底是多少。
牢记几句话:
1)顺势加仓。
2)不要用手去接向下掉落的小刀。
3)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肆』 股票市值的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进行价值实现。
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是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体制。企业集中于股东价值创造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也就是说股东回报是首要的,因为只有保证股东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维持发展的资金。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才能从公司的持续发展中受益。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进行价值实现。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是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体制。企业集中于股东价值创造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也就是说股东回报是首要的,因为只有保证股东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维持发展的资金。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才能从公司的持续发展中受益。
市值是上市公司股本乘以股价之积(市值=股本×股价)股价是个变量,瞬息万变,它直接传导市场的真实波动,在股本可比的情况下,市值因股价的涨跌而增减。因此,市值的变化要看市场的脸色。在估值能力强有效的成熟市场里,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体现,等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财富价值。但在中国这种弱有效市场中,股本×股价之积只是市值的外在表现,市值的内在本质在于它是公司综合素质或价值的集中体现。
证券投资学理论告诉人们,有两大因素影响股价:一是内因,即股票的内在价值;一是外因,即市场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发现和认同。前者是本,因为价格是价值的体现。好的价值,理论上来说,就会有一个好的价格;反之,没有好的价值,就难有好的价格,即便出现了好价格,由于没有价值的支撑,也不可能持久。然而,后者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它有自己的估值标准、涨跌周期和行为偏好,加上信息不对称因素,所以同样价值的股票在市场上,可以有溢价和折价之分。
市值差别=股价差别(如股本不变)
市值的大小的确与股价涨跌密切相关;但真正决定市值的不是股价,而是股价背后、影响股价的深层价值因素(盈利能力、成长前景、行业地位、团队素质、治理结构、运营规范、战略思路、投资者关系),人们不能仅仅将市值的大小由股价的高低来确定,还应该看看公司的深层因素。
市值管理=股价管理(甚至股价操纵)
市值管理的确需要关注股价,但关注决不等于直接管理甚至操纵。因为股价由市场形成,不能、不可、也不容许管理。从这个角度说,市值管理是价值管理,重心在决定价格基础的价值上。
市值管理=迎合市场(市场主力)
市值管理需要考虑市场因素(周期、规律、市场人气、投资偏好、估值标准等),但考虑市场因素决不等于迎合市场。不迎合≠不理睬;你不理市值,市值不理你;市值管理是必修之课;市值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贵在因势利导。
市值管理=追求股价的最高化
股价上扬的确对提升市值有直接影响,但股价最高化决非市值管理追求的目的;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也不等于股价最高化。价值管理发端于成熟资本市场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人们可以把价值管理定义为“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尽可能高于投资者投资成本之资本收益”。价值管理是通过科学专业的方法与工具提高股东收益―― 这一收益将主要反映在企业股票市值上。
公司价值之体现,涉及公司战略、公司理财、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4个方面的内容。而这4方面,又可细化出若干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课题。与单纯追求高股价相比,上市公司良好的价值管理更应该体现在能够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同方面,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要认同公司的理念、内在价值,市场要认同公司能够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维持估值目标。上市公司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标志替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全新的制度环境中,所有上市公司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市值,如何有效激励管理层。
市值管理是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型,这个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过渡。在成熟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里,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传统的“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个追求市值最大化的过渡性指标。这种经营目标的转型.将引发经营思维、经营内容、公司治理、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当非流通股价格无法以流通价衡量时。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以净资产最大化而非市值最大化为目标。国有上市公司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更是普遍选择了将净资产作为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核心因素。
股改完成后,国有股获得流通并体现出市场价格。股东价值取向逐渐趋于一致,企业价值的考核方式也在适时进行调整。现在将市值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层关心公司市值变化,致力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继股权激励后,国贤委提出市值考核并不是偶然的,本质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双轮驱动管理层努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全流通使所有股票都获得了上市流通的权利,实现了“同股同价同权”,为上市公司市值反映公司内在价值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对上市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其所偏好的市场价值,然后根据上市公司市值的表现来决定是买人还是卖出,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开始恢复。
近几年来,中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迅速增加.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比重在2005年底已提高到25%,这改善了中国股市上的投资者构成,使整个证券交易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更接近于实际价值。
由于所有股票都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敌意收购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权的收购行为。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的目标。有时收购者目的是通过敌意收购扩大自己业务范围,提高自身影响力。但更常见的是,在上市公司市值低估时低价购买公司,然后在市值恢复正常时卖出,从中赚取超额收益。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而且,敌意收购忽略了管理层的意见,对公司内部来说是不受欢迎的。因此.上市公司有动力进行市值管理.避免其市值被低估。宏观经济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因为股票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被扭曲。近年来.虽然中国GDP一直高速增长.股市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与宏观经济走势相悖的怪现象。全流通后,伴随着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恢复,股票市场中的市值表现将真正成为公司、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
市值管理同时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随着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恢复,会有一部分资金从银行流入股市.股票市场上的资本量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扩大,融资成本降低。
其次,股市资本配置功能逐渐完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预期在不同行业间投资.这就能通过市场的力量完成资本配置。微观经济学原理表明,市场的配置是最有效率的。它能够确保资本在不同行业间合理分配以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些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市值管理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将促进公司间的发展和竞争,从而推动整个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存在问题全流通是中国股市建立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变革。股市基本功能开始健全,投资者信心得以恢复。但由于中国股市发展还不够完善.市值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问题是,中国股市是一个弱有效市场.上市公司市值变化难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其内在价值的变化。一个完善的股票市场需要有雄厚资金参与,需要有大型上市公司作为标的,需要富有弹性的价格机制,需要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大量理性投资者虽然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股市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全流通带来的利好消息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扩充了市场容量,市场定价机制在逐渐恢复。同时,由于股市上机构投资者比例提高,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呈现出较强的理性色彩。全流通给市场带带了很大变化, 使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股市基本功能开始恢复,但仅仅依靠市场的手段是难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国家有关部门要完善立法,规范投资者行为,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为市值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
『伍』 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的十大差别是什么
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两者原本泾渭分明、迥然各异、无需论证。前者属管理创新,后者系违法行为。可是,最近披露的蝶彩资产联手恒康医疗实际控制人
操纵股价高位减持案件(以下简称“蝶恒案”),由于案件主犯身披多件市值管理马甲,让人们对已有的相关认知有所动摇。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特指披着市值管
理马甲的伪市值管理真股价操纵,下同)究竟有什么区别?两者是否真的有什么关系?回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市值与股价有一定的关联,根据“市值=
股价*股本”公式,假如股本不变,股价高则市值大,股价低则市值小,但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却风马牛不相及。究竟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有何本质区别?除基本定义不同以外,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存在十大本质差别。
一、动机有别
市值管理的动机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股价操纵则追求股票价格最高化。股价操纵的动机直接又简单,就是炒高股价,越高越好,即便在操纵过程
中,有时也免不了会打压股价,但那只是策略,不改变其推高、再推高股价的根本目的,因为股价推得越高,操纵的获利就越丰厚,操纵者出货也越方便。
炒高股价在一定意义上固然可以增加市值,产生做大市值之效,但这种市值并不是代表企业价值的真实市值。不真实,因为它是虚幻的。没有业绩支撑的
股价只是泡沫,说破就破,且泡沫越大,破灭越烈;不真实,也因为它是短命的。资本市场里本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被人为炒高的股价只会加速跌落。
通过股价操纵带来的市值不但无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反而有损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个中原因,十分简单,因为股价被人为炒作,炒得越高,跌得越
惨,不但会令股价“赔了夫人还折兵”,而且还会严重挫伤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之元气。股市里不乏此类案例:庄家恶炒时股价飞上九天云霄,庄家熄火后股价跌落
九层地狱,还导致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运作能力长期丧失,持续经营能力严重损害。股价暴涨暴跌是企业价值的重大毁灭器。
反观市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动机内涵更丰富、更长期,也更综合。做大市值固然是强调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个大非绝
对规模之大,非单一规模之大,亦非短期规模之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强调市值的长期持续健康成长,追求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比翼双飞。因此,市值管理
除了要发挥市值规模放大器作用以外,还要当好市值涨跌的减震器、估值泡沫的防爆器、内在价值的生长器等。
九、保障有别
市值管理以阳光化的制度建设作成功保障,而股价操纵则以躲避阳光为安全保障。凡事要成功都须有保障。市值管理也不例外,要想有序、且有效地展
开,离不开一套专门的制度保驾护航,即市值管理制度。虽然其表现形式因企而异,但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信
息披露机制等若干项机制。市值管理制度的最大作用,也是基本原理是阳光化,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章可循,对号入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它让每一个投
资者都有知情渠道,通过信息披露及时了解公司要向哪里去、正在做什么;它让市值管理实践成为一项战略有方向、决策有流程、战术有方法、行为有规范的阳光工
程。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
而股价操纵则恰好相反。完全游走在法律红线之外的原形使得它不能见阳光,也不敢见阳光,因为一见阳光,就会原形毕露,受到制裁。为了避免败露在
阳光下,尽最大可能不留下可以不留的痕迹,因此,股价操纵没有制度只有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常常表现为只能放在抽屉里的一纸“抽屉协议”,或者是不能采用文
字表达的一句口头承诺。
试金石:没有阳光化制度建设的,不是市值管理。
十、政策环境有别
市值管理受政策鼓励,股价操纵则遭政策严打。作为市场创新之举,市值管理多年来一直受到市场的关心和政府的支持。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
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同年12月,时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同
志在“2014凤凰财经峰会圆桌论坛”上明确表示,“将根据公司自治、依法合规、充分信披等基本原则,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通过简政放权、完善规则
为上市公司创造有利于长期价值提升的制度环境”;2015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发文强调,中央企业要“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盘活上市公司资源,实现资产价值
最大化”;2017年3月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同志在两会记者会上再次明确提出,“央企要加强包括市值管理在内的各项措施,把上市公司做优”。
相反,股价操纵是被写入《证券法》的过街老鼠,长期以来一直被监管部门严打,并被明确列入市值管理的“三条高压线”——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触犯这条高压线即为违法,就将成为“坚决依法打击”的对象。
试金石:触犯“三条高压线”的,不是市值管理,而是违法。
综上所述,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两者特立独行,特色鲜明。虽然近年来股价操纵者们热衷于披市值管理马甲,但马甲不是融合剂,它并没有令市值管理与
股价操纵相互融合;马甲不是魔术衫,它既没有让股价操纵变成市值管理,也不会让市值管理变成股价操纵;马甲不是迷彩服,它掩盖不住股价操纵的狐狸尾巴;马
甲更不是救生衣,它不能保护股价操纵行为免受法制制裁。
马甲只是马甲,而且永远只是马甲。我们的资本市场监管和微观管理创新不能被马甲所惑,也不能被马甲所困,更不能被马甲所扰。
区别还是很大的。
『陆』 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市值管理重要吗为什么
随着股改的圆满成功、全流通时代的顺利开启,一个空前的课题现实地摆在了中国上市公司的面前:市值管理。长期以来,由于股权的分置,对中国上市公司来说,市值概念既淡薄又复杂。淡薄是因为在三分之二股权暂不流通的制度缺陷下,市值与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几乎没有关系:估值看净资产、考核看净资产、融资贷款还看净资产。淡薄还因为在一个估值能力低下的市场里,市值并没有成为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科学参数。市场不看市值,上市公司心目中也就没有市值概念;复杂是因为在股权分置的背景下,市值这一成熟市场通行的概念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并不足以说明什么,必须加上一个个限定词才有意义,于是便派生出流通市值、非流通市值和总市值等词。全流通根除了这种“中国特色”的滋生土壤。市值正在以其本来面目全面走近人们的视野。随着市场估值能力的逐渐增强,市值的意义和作用得到空前提升。衡量上市公司综合实力将市值作为关键指标,考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将市值作为政策取向,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将市值作为重要保障,提高上市公司股权支付能力将市值作为根本前提,改善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将市值作为客观条件,防范竞争对手敌意收购将市值作为有效工具,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将市值作为具体体现……加强市值管理,追求市值最大化,成为当今中国上市公司必补和必修的一个课题。那么,市值管理究竟管什么?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市值的含义。用经济学语言来表达,市值是上市公司股本乘以股价之积(市值=股本*股价)。其中,股价是个变数,瞬息万变,它直接传导市场的真切波动,具体体现市场的作价能力,在股本可比的情况下,市值因股价的涨跌而增减。因此,市值的变化要看市场脸色。在估值能力强健的成熟市场里,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体现,等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财富价值。证券投资学理论告诉我们,有两大因素影响股价:一是内因,即股票的内在价值;一是外因,即市场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发现和认同。前者是本,因为价格是价值的体现。好的价值,理论上来说,就会有一个好的价格;反之,没有好的价值,就难有好的价格,即便出现了好价格,由于没有价值的支撑,也不可能持久。然而,后者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它有自己的估值标准、涨跌周期和行为偏好,加上信息不对称因素,所以同样价值的股票在市场上,可以有溢价和折价之别。因此,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首先要抓好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创造公司内在的投资价值。随着资本市场成熟度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不再仅仅取决于经营业绩和赢利能力等财务指标,主营业务、行业地位、治理结构、团队素质、运作规范和持续成长能力等因素,也直接影响投资价值,因此,提升持续的赢利能力,打造突出的主营业务、构筑强势的行业地位、建设严谨的治理结构、培育优秀的团队素质、规范公司的运作水平、增强公司的成长性、透明度和诚信度等举措,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创造公司价值,促进市值升值,从而组成市值管理的核心内容。市值管理也要管好投资者关系,实现公司价值。资本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投资者不能完全走进上市公司,准确、及时地了解其运营环境、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导致上市公司创造的投资价值往往不能被充分发现。因此,向市场揭示公司价值,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争取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知和认同,是上市公司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和途径。而在履行法定信息披露义务的同时,明确公司的现有和潜在投资者,了解他们的语言和投资偏好,选择适当的渠道和时机,营造良好的媒介关系和舆论环境,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了解和信任,充分揭示并实现公司的投资价值,恰恰构成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要义。顺应市场潮流,适时调整策略,追求溢价,是市值管理的又一重要内容。在强化投资者关系的同时,要根据市场的规律和投资者的偏好,规范公司的言行,整合公司的资源,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修正公司的金融策略,充分分享资本市场的溢价功能,实现公司市值的最大化。市值管理还要加强对市值的科学运用。作为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和支付能力的真实反映,市值是上市公司的一大战略资源,因此,在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要积极并善于运用这一战略资源,改善融资环境、提高融资效率,加强产业整合力度、增强核心竞争优势,抬高防范敌意收购的门槛、营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环境。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柒』 上市公司股东对股票进行市值管理是利空还是利好
属于利好。
利多:股市用语,又叫利好。利多就是指消息有助于提升股价,利多消息的来源,大部份是来自于公司内部,如营业收入创新高、接获某大订单等。
利空就是指能够促使股价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恶化、银行紧缩、银行利率调高、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天灾人祸等,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价下跌的不利消息。
『捌』 市值管理对一个企业有多重要
作者:沈一冰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360444/answer/275524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 基本概念:
市值指的是每股价格乘以总股本数,而股价等于每股净利乘以市盈率,每股净利就是净利润除以总股本。
可以看到,由于总股本数通常不会经常变化,我们所说的市值管理其实通常来说就是除权后的股价管理。而股价的决定因素为两个,一个是净利润水平决定的每股净利,另一个是市场上投资者给予的估值倍数。前者是“基本面”,后者是“未来”。本文中所述的“股价”均为除权后。
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指的是会改变公司估值水平的信息,包括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内部的利好消息例如签订大额合同,新技术研发成功等;外部的利好消息例如扶持政策出台,限制政策撤销,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有利变化等。利空则相反。
2. 股价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盈利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数字,是企业实际经营成绩的体现,通常有较为客观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评价,尽管可以通过一些会计技巧来进行利润调节或隐藏/虚增,但是大型的利润数据不真实,无论是相比真实情况多了还是少了都会引起投资者的不信任。这种不真实通常也会带来监管部门的处罚,因而通常来说,在一个监管严格的市场上这种情况较少。
而市盈率则相对要主观地多,例如我们常听说的“概念股”、“利好”、“利空”就是这种主观性的体现,在短期,实际上是投资者用钱进行信心投票引起的,例如一些市盈率达到成百上千的股票(特例可能是那些股价已经不能用未来净利润折现衡量,而是用其他方法例如每股净资产来衡量的时候),股票的高市盈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未来前景越看好。从较长的时间上来看,股价的支撑不仅在于净利润,而是在于净利润的不断增长这一趋势。如果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出现减缓,通常就已经会出现股价下跌,即我们常在财经新闻上读到的“XX公司公布了XX年的财报,利润增幅低于预期,导致股票大跌X%”。
3. 市值管理的动机
最原初的动力是来自股东,无论是否在公司任职或是实际控制人,再或是小股民,都希望手里的股票买入后(请注意)会更值钱。或者说股东在买入时希望股价尽可能低,而在卖出时尽可能高。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说了。
如2.所述,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的管理层是有着很大的经营压力的,不仅现有的盘子不能出问题,还得不断保持增长。上市公司的高管考核指标通常会有股价这一指标,而管理层的薪酬体系设计,通常来说也会有相当比例是股权激励,因而从管理层上来说他们会有对股价进行管理的动机。
一家目标相对长远的公司应当对自身的市值经常关心,因为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例如美国存在着敌意收购和最低市值的要求,原因在于:
1. 在美上市公司通常股权较为分散,如果公司市值过小容易被敌意收购,导致管理层被撤换,原大股东失去控制权;
2. “壳”资源不值钱,如果股价长期过低,走势也没有大的起伏,很容易导致不满足交易所关于成交量和总市值的要求导致退市。而中国因为上市公司具备最基础的卖壳价值,所以会发现上市公司市值再小,通常也不会低于15亿。
4. 常见的市值管理策略
对于小投资者来说,他们对股价没有多少影响力,他们通常是价格接受者。而如果股东同时又是管理层或熟悉企业运营的人,那么就有很多空间。
最近有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具体名字不提。实际控制人自上市以来不断减持,而且每次减持前一段时间都有些利好消息放出。这种行为虽然作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来说,应当预见到这样的风险,但是略有吃相难看的感觉。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市值管理,我个人不推荐这样的行为。
但是上面做法的原则大致就是通过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达成市值管理的一种方法(再次强调这种做法比较极端),作为股东+管理者双重身份者来说,股价低时买入股票,并在买入后释放对公司经营利好信息。或者通过释放利空信息,股价下跌后进行增持。减持的时候就反过来,不再赘述 。此处股价的高低衡量标准是股东+管理者的视点,而由于管理者的身份,他的视点通常来说相较一般投资者来得准确。
我在2. 中提到,股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净利润和市盈率。市盈率变化主要依靠信息,那么是否有办法在不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的情况下改变净利润呢?可以,通过公司并购重组。
借壳上市实际上控制者和管理层通常来说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个人觉得不能算本问题的“市值管理”所讨论的范畴。在不根本改变控制者和管理层的情况下,通常通过并购一些公司来达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而且往往是净利润和估值水平同时提高。
比如:
(1)并购一家或数家具备较好净利润水平的同行业公司,可以较好的将收进来的公司消化,市值可以至少提升利润增长的百分比,此外由于降低了竞争水平,对于两者的利润投资者会预期有所提升,也可以有助于股价的进一步提升。就我感觉好像通常发生在行业的前几名之间,老二和老三合体防止被老大收购,也可以抱团和老大拼一下,老大和老三合体可以和老二甩开差距。各有各的动机。
(2)并购一家具备较高估值的企业,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近两年来最最火热的活动。各种乱七八糟的跨行业并购,餐馆收了游戏,化工收了传媒等等等等。这种行为的逻辑就是公司将具备高成长性的资产/运营实体纳入了上市公司范畴,这部分资产/实体带来的利润增长可以支撑公司的股价成长。说的直白点,就是一家30倍公司用20倍收了一家60倍的小公司,结果把公司整体股价带到40倍去了。对上市公司包括散户在内股东来说获得了10倍的额外估值,对非上市公司股东来说,手里的股票突然变成了40倍,还一下子上市了,简直是大股东、被收购股东、散户的三赢。
这样的并购狂欢发生在TMT行业的高估值、小体量、难以单独上市、大市又熊的大背景下。狂欢结束之前这样的奇怪并购还会继续发生,但在狂欢真正结束之后,只有能真正带来良好协同效应的并购才能真正继续长期推动股价上涨。比如,通过并购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转型,或者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等等。
此外,分拆估值较低的资产也是一种市值管理的思路,但在中国资本市场见得不多。多见于BAT这些巨头之间,比如疼讯就把易迅丢出去了……期待海外并购专家举例详细说明。
5. 市值管理的一些具体手法
(1)公开市场增持和减持
过程无需多介绍,缺点是动向完全透明,成本较高,对于上市不久,股权还相对集中的企业操作空间较小。公开市场减持基本同上,大股东的集中大额减持对股价打击很大。通常需要事先披露减持计划。
(2)定向发行和非公开发行
定向发行是指目标确定的发行,可能是非公开发行,也可能是超过200人的公开发行,通常用于并购重组,例如用向收购标的股东定向发行股票换取其持有被收购标的的股权。有时将上市公司体外同样由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但质量较好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既不稀释自己股权又提振股价,但小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通常难有这样的精力,多见于大型企业集团。
非公开发行是指对象不超过10人,非公开发行是定向发行的一种,相当于私募股权,由非公开发行对象向公司增资,通常用于增持。
(3)分立、分拆
将估值较低,盈利状况较差的资产/实体,在不违反同业竞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转让给第三方或者移出上市公司体外。少见这样的案例,希望有读者可以提供以供学习。
(4)盈余管理
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不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的前提下,做一些会计调整,例如确认收入,资产折旧等科目,在跨期处理上做一些文章。通常空间比较小,对股价的影响一般也有限。
(5)利好/利空信息管理
前面已经介绍过不再重复。
(6)公司回购/公开增发
在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时,可以用公司的自有盈余现金对流通股进行回购,可以提振股价,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另一方面,在公司不缺现金,也没有很好的投资项目时,回购比分红通常在税务等方面更为划算和便利。回购的股权也不一定注销,也可用于股权激励等。
但是回购通常不会对投资者的判断产生本质影响。为了市值管理的公司回购目前在国内是不允许的,国内的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必须有规定的目的。
如公司有较好的投资项目,而管理层又认为目前公司股价高估时,可以进行公开增发,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如新项目属于较高估值或净利率高于原有水平的项目,则会带来股价的成长。
(7)杠杆比率调整
杠杆比率指的是公司的总资产和股东权益的比值,当公司现金流较好,具有较好投资项目时,但股价较低时,使用债务融资对股东成本更低。新增债务会导致杠杆率增大,只要新项目净利率高于原有公司经营项目即可带来股价成长。
通过(6)和(7)股和债分别调节,可以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提升公司股价的目标。
6. 小结
市值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实际上就是带着传销味道的“资本运作”这个词换了一种高大上的说法。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个宝贵的融资平台,在中国尤其如此。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巨头除外,只有上市公司具备同时玩股和债的条件,实际控制人也可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优势。跻身上市公司的新贵们对于市值管理也不再是一无所知,有相当多的企业家从实业家变成了资本玩家。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家对于上市公司平台作用的发挥仍然是懵懂的,如果成功上市,但没有做好市值管理导致公司市值长期低迷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愿本文可以为读者提供有用的观点,其中必定存在诸多谬误,还望包涵指正。
另外万福生科是个非常恶劣的企业、中介机构合谋造假案,我不认为老板是“无知”或“无辜”,和市值管理我觉得也搭不上边。
编辑于 2014-07-04
赞同 38919 条评论
分享
收藏感谢收起
Luo Patrick
用户标识
首次公开募股(IPO)、金融、投资银行 等 12 个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收录于编辑推荐、知乎圆桌 · 15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大多数老板还是看重股价的。
现在老板们对上市公司的理解不是一堆股票,而是像个平台。平台弄得越大,外面能够接入的资源越多。一个200亿市值的明星公司,银行信托券商私募甚至保险政府部门都围着转,引见标的,拓展资金业务,教老板各种新玩法,推荐团队,老板的路子就宽了。如果只有20亿市值的公司,研究员可能都不爱去看,老板想做什么只能自己动手动脑花自己的钱找人。在上市公司里面就算比较苦逼了。
市值肯定是越大越好,主要还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是还能做多大事。
还有更高风险的。
上市公司市值对老板来讲,是一切活水的源头,是所有杠杆的支点,是钱箱子里压底的钱。老板把杠杆用满之后,有点风吹草动就不光是市值的问题,是用市值撬动的其他事情会不会崩塌。
打个比方,自己住的房子价格涨涨跌跌,不需要太在意。但如果把商品房抵押了借钱开个小店,那房价涨跌就要小心了——万一房价暴跌银行要求补抵押怎么办?小店卖卖不掉,挣挣不回来,最后银行把房子低价处置剩点小钱给你还不够营运成本无家可归陷入赤贫,才是最倒霉的。
某些上市公司老板就是这么搞的。市值本身涨涨跌跌无所谓,但是资金链绷太紧可能会断掉,把其他的事情一起拖垮,那就麻烦了。
新上市公司一般不太在意,因为还没来得及搞那么多花样。
稳健的老板相对也好点,不会绷太紧。
『玖』 你认为公司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
公司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 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 , 重点只有两点 , 确定真实市盈率和公司未来利润增长情况 , 难点在第二点 。
一 、 公司估值
( 一 ) 市盈率
有很多种市盈率 , 静态市盈率 ( 市值/去年的利润 ) 、 动态市盈率 ( 计算公式很复杂 ) 、 市盈率TTM ( 市值/过去四个季度的利润 ) , 我一般使用市盈率TTM , 后面所指的市盈率都指市盈率TTM 。 iFind软件和雪球网提供的市盈率TTM数据仅供参考 , 因为不是真实市盈率 。 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市盈率TTM数据 , 根据市盈率=市值/利润 , 需对公司市值和利润进行一些调整 。
1 、 调节市值
1 ) 净现金 。 净现金=货币资金+其它流动资产-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公司债券 。 因为当你买了公司 , 不仅买了它的资产 , 同时也需要负责它的负债 。 其它流动资产一般是公司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闲置资金 。 有的公司净现金为正 , 有的为负 , 大部分情况都为负 , 此时将市值加上净负债 。 在计算正确的市盈率时 , 应该用市值减去净现金 , 计算更准确的市盈率 。 这是为什么一般不要购买借债过多的公司的股票 , 不仅在对市值做调节时对估值不利 , 借债过多也增加公司经营风险 , 使得利润不可持续 。
2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不会反映在公司利润中 , 而是影响股东权益 , 如果公司的大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从市值中减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3 ) 长期股权投资 。 如果公司投资了与自己主业不相关的公司 , 因此对相同利润的估值就不一样 。 此时 , 可从市值中减去长期股权投资公司的估值 , 利润中减去被投资公司产生的利润 。
4 ) 如果应收账款和存货过多 , 要想想会不会贬值 。 例如应收账款能不能收回 , 看应收账款的年限 、 谁欠的钱 , 是否有关联方等 。 欠款方如果是知名大型企业 , 例如国家电网 , 则不能收回的概率很小 。 存货会不会贬值或升值 , 如一些流行服饰或者高新技术产品 , 存货贬值过快 , 而另外一些存货 , 如房价在上涨时的房子 , 存货会增值 。
2 、 调节利润
1 ) 非经营性损益 , 如果非经营性损益 ( 政府补助 、 处置流动资产 ) 过高 , 将它们从利润中除去之后再计算市盈率 。 许多公司 , 特别是被ST或快被ST的公司会通过如政府补助 、 出售资产等一次性收入调节利润 。 一般不要投资于每年都有大量非经营性损益 、 非经营性损益项目过多的公司 , 增加分析公司未来利润的难度 。
2 ) 折旧 , 如果公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 主要是土地使用权 ) 的实际价值并不起变化 , 但会计上需要每年对这些资产进行折旧 , 应该将利润加上固定资产折旧里属于不变化的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 , 计算更准确的市盈率 。 有的固定资产就不会贬值 。 例如房子 ( 零售行业-以自有物业经营 , 房屋出租行业 ) 、 水电站的大坝 ( 水力发电行业 ) 、 高速公路 、 港口 、 天燃气管道 ( 燃气供应行业 ) 、 水管 ( 供水行业 ) 、 电网 ( 供电公司 ) 等贬值非常缓慢 , 但在做会计报表时得折旧 。 有的固定资产也不如账面上那么值钱 , 特别是处于技术不断被淘汰的行业 , 例如钢铁行业等 。 许多地方提到的自由现金流 , 是指不用于更新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入 , 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购买固定资产的支出 。
在公司亏损时不能使用市盈率 , 此时可以使用其它指标 , 如市销率 、 市净率 。 除非可以确定公司未来可以取得不菲的利润 , 我一般不会购买没有利润的公司 。
( 二 ) 市销率
市销率=市值/销售收入 , 即按销售收入算 , 几年可以收回投资 。 在使用市销率时有几点注意 : 不同行业的市销率不一样 。 这与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相关 。 不买市销率高同时毛利率很低的公司 。 市销率有时也非常适用于评估周期性公司 , 因为周期性公司的利润变化很大 , 在市盈率评估公司会有很大的困难 , 而公司的销售收入变化程度低于利润的变化程度 。
( 三 ) 市净率
按净资产 ( 账面上公司值多少钱 ) 计算 , 几年可以收回投资 。 如果公司的净资产容易确定 , 市净率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公司估值的指标 。 对于如银行这类净资产比较真实的公司非常管用 。 资产负债表里的负债是实实在在的 ( 除非债权人免除债务 , 即债务重组 , 但很少发生 ) , 而资产的价值不易评估 , 因此不易确定准确的市净率 。
二 、 确认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率
判断未来收益的有以下几种简单的方法 :
1 、 以前收益的增长情况 , 特别是稳定增长型企业 。 可依据公司以前的收益增长速度以及行业的发展情况 , 公司发展情况对未来的收益增长情况进行调节 。 年利润增长速度 、 按报告期利润增长速度 、 单季度利润增长速度都可以做为参考 。
2 、 分析师对公司的盈利预估 。 对于分析师的预估一般应该看的保守些 , 例如分析师说盈利增长30% , 你可以当成20% 。 你得判断分析师说的是否有道理 , 许多分析师的报告写的非常不好 。 许多软件里都可以看到分析师盈利预估的平均值数据 。
3 、 年报里公司的发展规划 。 可依据往年公司的规划达成情况以对今年的规划的达成情况做个预估 。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 , 都得自己对公司未来的利润做出判断 , 这是投资中艺术成份最多的部分 。 为了确认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率 , 有必要做以下工作 :
( 一 ) 了解公司提高利润的计划
公司前些年是否提高利润 ( 这里指扣非利润 ) , 是什么原因 , 能否持续 ? 公司提高利润的计划/办法是什么 ? 公司的利润来源于销售商品的收入减去生产商品的成本 、 费用和税收 。
利润=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税收
销售收入=产品价格*销售产品数量
因此 , 公司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利润 :
1 、 提高产品价格
如果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 , 但销售的产品数量没有增长 , 则产品价格提高了 , 例如东阿阿胶 。 通过提高产品价格以增加利润的公司 , 它的产品必须要有特色 。 品牌知名度要高 , 客户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低 , 不会因为产品价格上升就放弃使用该产品 , 或者转到竞争对手的产品 , 或者使用替代产品 。 产品的需求增加 , 但供给增加有限时 , 产品价格会升高 。
公司提高产品价格的基础是什么 ? 经济学里有个基本原理 , 就是供需理论 , 即供给大于需求 , 产品价格下降 ; 供给小于需求 , 产品价格上升 。 因此 , 为了分析公司产品未来的价格 , 有必要从供给和需求端进行分析 。
1 ) 需求增加 , 供给增长有限 。
2 ) 需求没有增长或增长缓慢 , 供给不断减少 。
另外一个方面 , 得考虑公司对产品的定价权 , 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 公司的产品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上 , 如天燃气 、 自来水 、 电等 , 产品价格由政府或者其它厂家说了算 。
2 ) 对于同质化产品 , 公司不能把产品价格提高 , 否则产品卖不出去 , 这叫价格弹性高 。
3 ) 垄断竞争 , 每个公司的产品都有一定特色 , 公司为了涨价 , 必须得有好的品牌和新的功能 。 品牌 、 产品高端化 。 许多零增长行业 , 指的是销售商品的数量没有增长 , 但是产品平均价格是不断上升的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对产品质量和功能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 相应的也更愿意为喜欢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 。 例如牛奶 、 电器等 。 这可以是产品高端化 , 因此最能产生溢价的品牌最有投资价值 , 这需要不断投入很多营销费用 、 研究费用 。
4 ) 垄断 , 无论怎么涨价都不会丢失顾客 , 如电信 、 香烟 。 还可能出现产品越贵越多人买的情况 , 如黄金 、 珠宝 。
在分析公司产品时 , 可以假设一下公司将产品价格提高20%会出现什么情况 。 如果公司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没有区别 ( 实质性区别和感知的区别 ) , 公司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不高 ( 品牌的建立 , 包括理念 、 宣传 、 产品 、 服务等 ) , 消费者可以很容易买到竞争对手的产品 ( 有的公司有区域垄断权 ) , 消费者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带来的麻烦很少 ( 顾客的转换成本很低 ) , 消费者可以使用替代产品替代公司产品 ( 顾客的转换成本很低 ) 、 竞争对手可以轻易进入市场 ( 专利 、 垄断 ) 或增加供给等 , 则公司提价后卖出的产品数量会快速降低 。
与产品价格上涨相反的情况是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 许多快速发展的行业 , 如某些高科技行业 , 虽然可以卖出更多产品 , 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 , 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 公司在每个产品上的利润也不断下降 。
2 、 卖出更多产品
公司为了卖出更多产品 , 是否有一些限制 。 例如 , 发电厂在建电厂时需要审批 , 上网电量需要向电网争取指标 。 公司卖出更多产品 , 是因为行业在发展 , 还是从竞争对手那里抢生意 ( 提升市场占有率 ) 。 相对于竞争对手 , 公司有什么地方做的非常好 , 品牌OR技术OR渠道OR成本 , 以保证未来可以卖更多产品 。 公司是在卖出更多的老产品还是新产品 ?
开发新产品( 在原有市场是卖出更多产品 ) : 许多公司都需要不断开发出新产品 , 如医药企业需要不断研发出新药 , 高科技企业也需要不断有新产品 。 可从董事会讨论那里看新产品 , 也可看公司研发支出 , 公司技术人员数量 , 公司专利数量 , 未来发展的讨论 。
新建项目: 在董事会讨论可以看出在建项目和计划建设项目 , 在募集资产项目情况和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可看出 , 在新建工程可看出 。 如果在建工程过多 , 得好好关心一下在建哪些工程 , 以此可以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 。 如果有大型的在建工程快要完工 , 而行业不是处于萧条阶段 , 可以预计公司新的工程可以增加公司利润 。
开发新市场( 产品的新用途 ) : 渠道建设 , 如渠道下沉 , 扩大到其它省份 , 开发国外市场 。 从营收收入分地区的增长情况可看出 。 销售费用也可看出公司的渠道建设 。
公司为了生产更多的产品 , 是否需要购买固定资产 ? 公司为了生产更多产品 , 是否需要更多的投资 。 首先可以对比公司的产能和公司实际的产出 , 以确定公司为了增加产出是否需要增加投资 。 其次可以看公司的产品特征以确定公司是否需要增加投资 。
3 、 降低成本 、 费用
降低成本: 1 ) 人工成本 。 工业自动化以节约生产人员开支 , 公司生产人员数量下降 , 成本里人工成本降低 , 单位员工生产数量增加 。 2 ) 原材料成本 。 集中采购或者招标以降低原材料价格 、 原材料价格降低 , 成本里原材料成本降低 。 3 ) 固定成本 , 同样的固定资产 , 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可降低每个产品成本里固定成本的份额 。
降低费用: 即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降低 , 例如通过网络销售以节约租金和人工成本 。 有时不是降低费用 , 只要费用的增长速度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就行 。 降低贷款规模以降低财务费用 。
降低税收 : 这个其实不用太关心 。 如营改增 、 高新技术企业 、 出口退税等 。
无论产品价格的提高和成本 、 费用 、 税收降低都有一定的限度 , 不可能持续下去 。 分析的重点应该放在公司如何提高收入上 。 但降低成本 、 费用可以保持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 , 可以保证企业以后卖出更多产品 , 特别是对于同质化产品 。
4、 不卖亏钱的产品
卖掉亏损的部门: 一些部门本不赚钱 , 就快些卖掉 , 特别是那些扭亏无望的子公司 。 从公司发展规划里可看出 。 这个说起来简单 , 但是许多公司就是不愿放弃以前购买的与主业不相关 , 正亏损的业务 。
对于公司的发展计划 , 在年报里可以看到 , 你可以跟踪公司的发展情况 , 看公司的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这些执行这些计划之后的公司盈利状况 。
( 二 ) 保证利润增长的计划可以实现
1 、 公司业务
1 ) 公司生产什么产品或者提供什么服务 ( 特殊产品还是同质产品 ) , 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这样的产品/服务 , 是否理解该产品和服务 ( 公司的业务越简单越好 ) , 产品的最终用户是谁 。
2 ) 公司使用什么原材料 ( 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影响公司利润 ) , 公司的供应商 ( 不要过于依赖大的供应商 , 不要依赖大股东 , 否则利润率会很低 ) , 使用什么生产设备 ( 生产设备是否需要不断更新 ) 。
3 ) 公司的客户 ( 不要过于依赖大客户 , 不要和大股东有生意往来 , 电网 、 石油等除外 , 因为避不开 ) , 公司产品的最终用户 ( 终端需求降低会慢慢传导过来 ) 。
4 ) 公司是按订单生产还是生产后再销售 。 这两种运营模式决定在分析公司未来盈利时关注点不同 。 如果是按订单生产 , 则需关注公司新获订单情况 、 订单执行情况 , 了解公司的订单完成周期 , 存货多些更好 。 如果是生产后再销售 , 关注公司品牌和销售渠道 ( 是经销 、 直销还是大客户销售 ) , 存货多则不是好事 。
如果不了解公司产品/服务 , 或者无论怎么学习也不能了解产品/服务 , 那首先就可以放弃了 。 不建议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公司 , 特别是在它们估值很高的时候 。
2 、 公司财务
公司要发展 , 得需要一定的投入 , 如研发投入 、 固定资产投资 、 开发销售渠道 、 购买原材料等 , 如果公司已经很多负债 , 则很难保证在想办法扩大收入时能有足够的投入 。 公司要发展 , 首先得有充足的财务实力 。
1 ) 公司有多少现金 ( 越多越好 , 但不是发行新股来的 ) , 多少有息负债 ( 越少越好 ) , 多少经营负债 ( 有息负债多是坏事 , 经营负债多是好事 ) , 有息负债与股东权益相比可看出公司的财务稳健程度 , 越稳健越好 。
2 ) 每个行业的公司的资产负债分布都有一定的特点 。 例如 , 房地产行业一般最多的资产是存货 , 钢铁 、 水电 、 高速公路等行业公司最多的资产是固定资产 。 关注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例 , 每类资产里最多的项目是哪项 。
3 、 公司的竞争优势
1 ) 杜邦分析 ,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 详细分析方法可见 《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 。 了解公司挣钱的能力 , 如毛利率 、 利润率 、 总资产周转率 、 固定资产周转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2 ) 现金流分析 , 根据各项现金流量净额的正负判断公司发展前景 。 详细分析方法见 《 一本书读懂财报 》 。 了解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安全保障 , 足够的发展潜力 。
3 ) 税前利润率 , 知道公司在什么情况下还能生存 , 如果产品价格降低或者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 , 最终胜出的是谁 。
4 ) 利基的来源 : 品牌 ( 特别是大众消费品 ) 、 专利 ( 对于药品 、 高新技术产品等 ) 、 低成本 ( 对于没区别的产品 , 水泥 ) 、 专营权 ( 例如水 、 电 、 气等 ) 。
4 、 管理层和员工
管理层是否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 , 即管理层是否有动力创造利润 。 员工构成是否合理 , 与竞争对手相比有什么不同 。
1 ) 管理层是否持股 , 管理层近期是否增持 , 增持价格与现在价格的比较 ( 管理层持股是好事 , 增持是好事 , 增持价格较现在高是好事 ) 。
2 ) 如果激励管理层 , 如限制性股票计划 、 股票期权 、 员工持股计划 。
3 ) 公司员工总数 、 员工组成 ( 生产 、 行政 、 销售人员所占的比例 ) 、 员工效率 ( 扩大生产时有没有增加员工数量 ) 。 强调研发的公司应该有更多的高学历人才 。
4 ) 公司管理层损害股东利益的事 : 发行太多股份 、 大股东资产注入 、 过多收购不相关公司 、 给自己太高报酬 、 给自己太多期权 、 从控股股东手里领取报酬 、 操控利润等 。
5 、 行业
1 ) 波特的行业分析
现有竞争者 : CR4 , CR10 ( 垄断 、 寡头垄断 、 不完全竞争 、 完全竞争 )
潜在进入者 : 行业壁垒 ( 规模 、 专利 、 特许 、 销售半径 )
客户 : 议价能力 , 转换成本
替代品 : 例如网络媒体发展时 , 报纸的销售降低 , 生成报纸所需的纸以及报纸的广告收入下降 。
供应商 : 议价能力
2 ) 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 领导者 , 跟随者 ) , 市占率是多高 , 是否逐年升高 ?
公司在行业内的大小 ? 公司的不同点在哪里 ?
3 ) 判断公司的大小 , 即市值 、 销售收入 、 生产规模相对于行业里其它公司的大小 , 可分为大 、 中 、 小型公司 。 此时最好使用细分行业 。 ( 公司越小越好 )
4 ) 行业天花板 , 如果公司扩张 , 是否有足够的空间 。
经过以上的分析 , 大致可以估计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的速度 , 了解公司利润增长是否可持续 , 判断你预估的准确程度 , 利润是否可以变成现金收入 。
三 、 确定公司的投资价值
计算出相对更加准确的市盈率 、 预估出未来利润增长率后做以下几件事 :
1 ) 将市盈率与细分行业中同类公司作比较 , 越低越好
2 ) 将市盈率与公司的历史市盈率作比较 , 越低越好
3 ) 市盈率与利润增长率作比较 , 越低越好
4 ) 在第3个数据相同的情况下 , 选择利润增长率更高的公司 。
当了解使得公司利润增长的因素后 , 应持续跟踪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 。 在三种情况下会卖出股票 : 1 ) 买入的因素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 ; 2 ) 公司虽然没有大的变化 , 但股价上涨过快使得估值已经变得很高 ; 3 ) 找到更有吸引力的公司 。
按照这样的方法确定公司的投资价值可以集成林奇分类公司的方法 。 林奇将公司分成六类 , 分别是缓慢增长型 、 稳定增长型 、 快速增长型 、 周期型 、 隐蔽资产型 、 困境反转型 。 如果是隐蔽资产型 , 则可以把隐蔽的资产从市值里减去 。 如果公司有自由现金流 ( 即不用再用于资本投资的现金流入 ) , 则可将利润加上自由现金流 。 对于困境反转和周期型公司 , 如果未来公司利润不会增长 , 也就没有买入的价值 。
『拾』 某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对公司股票有什么影响
好处多多。 1.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价值。 2.将来公司的再融资可以高溢价发行,得到更多的资金。 3.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增值,在二级市场抛出可以获得比协议转让更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