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騰訊的老闆是誰
騰訊的老闆是馬化騰,擔任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全國青聯副主席。
一、騰訊介紹:
1、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1月,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 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2、騰訊多元化的服務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務QQ及微信/WeChat、社交網路平台QQ空間、騰訊游戲旗下QQ游戲平台、門戶網站騰訊網、騰訊新聞客戶端和網路視頻服務騰訊視頻等。
3、2004年6月16日,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股票代號00700),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是馬化騰。
4、2014年全年,騰訊總營收789.32億元,凈利潤238.1億元。2015年第二季度,騰訊總營收458.28億元,凈利潤194.08億元。騰訊公司發布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騰訊本季度總收入為人民幣265.94億元,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1.8%。
5、2015年12月15日,騰訊與浙江廣電達成戰略合作。
二、馬化騰介紹:
1、馬化騰,男,1971年10月29日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之一,現擔任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全國青聯副主席。
2、曾在深圳大學主修計算機及應用,於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學士學位。在創辦騰訊之前,馬化騰曾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10多年經驗。
3、1998年和好友張志東注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4、2009年,騰訊入選《財富》「全球最受尊敬50家公司」。
5、在2014年3000中國家族財富榜中馬化騰以財富1007億元榮登榜首,相比於2013年,財富增長了540億元。
6、截止到2014年10月最新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馬化騰以144億美元位列中國大陸第三位。
㈡ 機器人產業概念股有哪些
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藉助本土多種優勢將快速增長,看好掌握核心技術並能跨領域發展的系統集成企業,如機器人、博實股份、天奇股份等;
錢江摩托(000913)工業機器人目前在進行應用測試的同時已經逐步形成了少量的銷售。
一、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藉助本土多種優勢將快速增長,看好掌握核心技術並能跨領域發展的系統集成企業,如機器人、博實股份、天奇股份等;
二、在國家和產業資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國產化有望超預期,看好已掌握相關零部件核心技術的企業如匯川技術、新時達;
三、可關注有估值優勢並且通過國內外合作或通過自身在工控領域的積累,計劃進入機器人領域的相關上市公司:銳奇股份、慈星股份、上海機電。(證券時報網)
天奇股份:開啟盈利能力提升期
2020 年國內廢舊汽車報廢量將達到1000 萬輛
2006-2010 年國內汽車銷量年平均超過1000 萬輛,近兩年銷量超過2000 萬輛。按照10-15 年的使用期,2015 年起汽車理論報廢量進入高峰期,預計2020 年理論報廢量達到1000 萬輛。政府補助和修訂版《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等政策的出台將促進報廢汽車正規渠道回收率提升。
毛利率超過50%,2020 年行業規模將超500 億
我們測算,即使按廢舊汽車回收拆解後賣廢金屬等,行業毛利率都高於50%。若實際回收率由2013 年的18%上升到2020 年的65%,實際回收量將達到650 萬輛,行業規模超過500 億元、復合增速超過30%。若未來國內汽車零部件「再製造」放開,則行業規模遠不止500 億元。
全產業鏈布局循環經濟產業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2011 年公司與德國ALBA 合作,布局以廢舊汽車回收與拆解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繼去年收購永正嘉盈、蘇州再生股權後,今年又增資東利再生、定增收購力帝集團和寧波回收,全產業鏈布局初步形成。因廢舊汽車回收與拆解行業存在牌照管制與區域限制,並購是擴大規模的高效途徑,預計公司將繼續整合其他資源。預計未來3 年公司循環經濟業務收入復合增速超過30%。
「兩端」戰略合作開拓商業物流系統工程市場
自動化立庫是物流系統市場發展的主流,隨著國內電商和第三方物流地網的建設,商業物流在國內物流系統市場中最具潛力。物流技術協會信息中心預計,2015 年國內物流系統市場規模達到500 億元。公司與瑞士格、寶灣物流、中元國際和浙江網倉的戰略合作實現了資源、技術的互補,有助於公司從高、中「兩端」開拓商業物流系統市場,未來3 年該業務收入復合增速約50%。
2015 年起公司將跑步進入「盈利能力提升期」
預計未來3 年,物流系統工程業務的穩定增長為盈利能力提升提供基礎保障;2014 年後風電板塊將盈利,有望徹底甩掉風電業務對業績增長的沉重包袱;循環經濟業務收入復合增速超過30%、毛利率超過50%,將成為盈利能力提升最重要的驅動力。2015年起在物流系統業務穩增、風電盈利、循環經濟高毛利的驅動下,公司將跑步進入「盈利能力提升期」。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公司收購力帝集團和寧波回收股權後總股本將增加至3.73 億股,預計14-16 年攤薄EPS 為0.38、0.54 和0.73 元。預計2015 年公司物流系統工程、風電板塊和循環經濟業務分別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約11500、1500 和7000 萬元,參考可比上市公司估值,分別給予45、30 和60 倍,對應市值合計為98.25 億元。但我們認為循環經濟產業是公司未來數年轉型與發展的核心方向,2015年公司仍將在該產業鏈上布局,公司市值至少為100 億元。目前來看,公司市值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上調評級至「買入」。(中信建投)
博實股份:王者強勢歸來,五重成長動力
投資邏輯
博實股份:石化化工後處理設備龍頭。公司技術源於哈工大,是石化化工自動化包裝碼垛龍頭。公司三大核心競爭力是:技術、激勵、戰略。公司2012 年上市,2013 年加大新產品研發,並成立了博實研究院開始轉化哈工大技術成果。2014 年反腐及下游低迷拖累公司業績, 但公司推出了員工持股計劃等激勵措施,新產品完成定型並開始推廣,2015 年是公司上市第三年,也是大股東解禁之年。公司主業將恢復、新產品將放量、3D 列印子公司也開始貢獻利潤,公司業績將隨之反彈。
博實股份擁有五級成長動力。動力一:新產品(高溫機器人、智能移栽裝備);動力二:新領域(非石化化工等傳統行業)。動力三:3D 列印業務。動力四:一體化外包服務業務放量。動力五:智能裝備領域擴張。
公司將成為機器人行業領跑者:隨著東北振興規劃、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及工業4.0 相關規劃出台,行業將迎來大發展。而博實股份將憑借技術、地域、政策優勢成為行業領跑者。
投資建議
我們預測公司在經歷了2014 年調整後, 2015 年新產品、新項目將發力。公司目前估值在整個機器人板塊屬於中等水平,總市值遠低於機器人,未來成長空間大。我們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估值
預測公司2015-2016 年EPS 為0.62/0.81 元,對應PE 為43/33 倍,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
宏觀經濟持續下行,石油化工及煤化工行業低迷拖累公司業績;
公司新產品、新領域、子公司業務拓展進度低於預期。(國金證券)
慈星股份:期待明年業績好轉
國內電腦橫機市場不景氣, 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大幅下滑。 國內毛衫行業不景氣且電腦橫機市場需求已近飽和,電腦橫機設備自然更新周期尚處於初期階段,國內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公司電腦橫機銷售量大幅減少。前三季度營業收入下滑達六成, 銷售毛利率38.88%,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期間費用率25.43%,同比增加14.3個百分點;資產減值損失2.65億元,同比增加152%。資產減值大幅增加主要系代償款個別計提壞賬金額增加,這是公司買方信貸銷售模式帶來的風險。下游毛衫行業經營環境不佳,下遊客戶經營出現不良導致客戶違約情況上升,使公司面臨連帶擔保賠償風險,壞賬損失增加。今年公司大幅調整買方信貸模式,買方信貸的比例降到20%左右, 且基本是增長較快的海外業務, 分期付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到 50%。經過13、 14年對代償款和委託貸款計提大量壞賬准備,公司這方面的風險已經集中釋放,明年將輕裝上陣,有望實現扭虧為盈。
海外業務拓展見成效,海外業務佔比大幅提升。 公司通過在東南亞建立子公司和建立示範工廠來拓展海外業務。 東南亞電腦橫機替代手搖機市場潛力有200億規模, 為公司電腦橫機業務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前三季度公司前 5 大客戶均為國外客戶,外銷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 87.70%,外銷佔主營收入比例從上年同期的 11.13%上升至前三季度的 58.28%,外銷佔主導,公司海外業務布局已初見成效。
新產品正處市場開拓期,期待後期銷售放量。 公司開發了具有市場潛力的橫編一體成型鞋面機、自動縫合對目系統,正在研發全成型電腦橫機。 這些產品滿足了紡織、製鞋企業機器替代人的需求,目前正處在市場培育期。隨著老齡化的加速,用工成本的逐漸上升, 這些產品將成為公司未來的增長點。
公司資金實力強大,機器人業務值得期待。 公司通過與固高、埃夫特的合資分別進入工業機器人控制器和系統集成領域,目前正處在研發試用階段。 公司擁有機械自動化方面的技術積淀和客戶資源,且負債率不到 12%, 貨幣資金20.4億元, 資金儲備雄厚, 有望通過外延式擴張做大機器人自動化業務,看好公司機器人業務的發展前景。 裕人智能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的設立有助於公司提高自動化控制方面的技術水平, 提升公司機器人、針織機械等產品核心技術的研發水平。
結論:
公司主要業績風險今年將集中釋放, 明年將迎來業績拐點。 海外市場發展較快,新產品後續有望銷售放量,機器人業務憑借資金、技術和渠道優勢,有望成為公司外延業務發展新動力,看好公司整體發展前景。我們預計公司 2014-2016年的每股收益分別為 -0.31 元、 0.13元、 0.21 元,對應2015-2016年動態市盈率分別為 82倍、 52倍,維持公司 「推薦」的投資評級。(東興證券)
上海機電:關注國企改革推進
機器人減速機如期落地,整體略低於預期:此次和納博合作生產減速機靴子落地,時點符合我們預期,但採用江蘇納博液壓公司平台,正式投產後持股比例只有33%,控股權和話語權仍在日本納博,略低於我們和市場預期。若只考慮未來投資受益,則滿產後20萬台/年,國產化價格7000-8000元/台,我們預計年投資收益貢獻約7000萬元,對應EPS增厚0.07元(或6%-7%)。此外未來公司能否提高納博精機持股比例存在不確定性,我們預測暫時將按投資收益處理。
中長期關注智能裝備戰略持續落地帶來的投資機會。我們認為此次減速機合作推進是公司「電梯+智能裝備+參股」的發展戰略又進一步,目前公司現金流充沛,智能裝備平台戰略明確,後續有望在海內外持續進行智能裝備產業的並購整合。
站在國企混改主風口,2015年大有可為。日前,中國信達聯合其他金融機構成立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促進基金,規模200億元,為國企改革提供穩定資金支持,改善國企治理結構,推動國資有序流動,全面激發國企活力。我們預計2015年上海國企改革將可能實現突破性的進展,國企混改下的管理層激勵,員工持股等將大大激發經營積極性,提升經營效率,上海機電所屬電氣集團將明顯受益此次混改推進。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公司電梯主業將受益於房地產市場放鬆和自維保份額提升而繼續保持穩健增長,公司核心受益後續智能裝備平台戰略推進和上海國企混改紅利,由於印包業務處置進度略慢預期,我們小幅調低14年~16年公司EPS至1.10元、1.33元和1.64元,目標價26.6元,繼續給「買入」評級。
㈢ 騰訊老闆是誰
馬化騰:首席執行官 馬化騰,34歲,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本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馬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出任現職前,馬先生在中國電信服務和產品供應商深圳潤迅通訊發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聯網傳呼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馬先生於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十年經驗。 劉熾平:總裁 劉熾平,32歲,自二零零五年起出任本公司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公司戰略、投資、並購和投資者關系。2006年2月榮任騰訊公司總裁,協助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先生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劉先生曾擔任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的執行董事及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在此之前,劉先生在麥肯錫公司從事管理咨詢工作。他在股票發行、兼並與收購以及管理咨詢等方面有超過10年的經驗。劉熾平先生擁有美國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學士學位,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以及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張志東: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 張志東,34歲,執行董事兼本公司首席技術官,全面負責本集團專有技術的開發工作,包括基本即時通信平台和大型網上應用系統的開發。張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出任現職前,張先生在深圳黎明網路有限公司任職,主要負責軟體和網路應用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張先生於一九九三年取得深圳大學理學士學位,主修計算機及應用,並於一九九六年取得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應用及系統架構碩士學位。張先生在電信及互聯網行業擁有逾八年經驗。 曾李青: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曾李青,36歲,本公司首席運營官。曾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全面負責本集團業務范圍及產品種類,同時管理全中國各市場推廣小組。在出任現職前,曾先生曾在深圳市數據通信局工作,熟悉中國互聯網及電信行業。 許晨曄: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 許晨曄,35歲,本公司首席信息官。許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全面負責網站財產和社區、客戶關系及公共關系的策略規劃和發展工作。出任現職前,許先生曾在深圳數據通信局任職,累積豐富軟體系統設計、網路管理和市場推廣及銷售管理經驗。 陳一丹: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行政官 陳一丹,35歲,本公司首席行政官。陳先生是主要創辦人之一,自一九九九年起受雇於本集團,全面負責本集團行政、法律和人力資源事宜。陳先生亦負責本集團的管理機制、知識產權及政府關系。出任現職前,陳先生曾在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工作數年。 曾振國:高級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 曾振國,53歲,自二零零一年起出任本公司首席財務官, 全面負責財務、會計及投資者關系。加入本集團之前,曾先生曾在BASF及赫斯特等跨國企業擔任財務及資金管理要職,早前亦曾在美國的國際商業銀行擔任管理要務,參與商業銀行、企業融資、信貸政策、信貸風險評級和策略性規劃工作。曾先生在中國及美國擔任上述財務職位的經驗超過11年。 熊明華:聯席首席技術官 熊明華,41歲,2005年加入騰訊公司,擔任聯席首席技術官,負責提升公司研發戰略規劃和流程管理能力,負責管理公司平台研發系統部門包括基礎即時通信平台和大型網上應用系統等部門。出任現職前,熊先生在微軟公司任職九年,主要負責網路瀏覽器,視窗系統和MSN的項目管理工作,並創建了MSN中國開發中心和負責制定了MSN在中國的產品開發策略和步驟。在此之前,熊先生在IBM互聯網部門擔任高級程序員。熊先生於一九八七年取得中國國防科技大學信息系統工程學士學位,並於一九九零年在北京的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獲得信息搜索碩士學位。熊先生在軟體開發及項目管理方面擁有逾十五年經驗。 網大為:國際業務高級執行副總裁 網大為,32歲,自二零零一年起出任本公司國際業務部高級執行副總裁,與國際合作夥伴推動騰訊科技的國際業務,並負責騰訊科技在中國大陸境外的服務。在此之前,網大為先生曾任MIH中國業務發展副總裁,負責中國的互聯網策略和合並與收購工作。任職中國MIH之前,網大為先生曾擔任中國電信和資訊科技業的管理顧問。 劉勝義:網路營銷服務與企業品牌執行副總裁 劉勝義,39歲,2006年加盟騰訊,負責拓展公司的網路廣告業務,並負責優化公司及重點產品的品牌。劉勝義先生利用自己的豐富經驗,將與其他相關同事一道,致力於提升公司網路媒體業務的管理。劉勝義先生在品牌管理與廣告業經驗豐富,在知名國際廣告公司的工作經驗超過15年,並在近12年間一直擔任中國業務的領導職位。加盟騰訊之前,他曾擔任陽獅(Publicis)中國的執行合夥人,天聯(BBDO)中國的首席執行官,以及在上海擔任電通揚雅(Dentsu Young & Rubicam)和麥肯集團(McCann-Erickson)在京港兩地的高管職位。劉先生在廣告行業著述甚豐,經常在行業會議上發表演說,並曾於2003年擔任上海4A委員會主席。劉勝義先生擁有美國新澤西州立拉傑斯大學的EMBA學位。 任宇昕:互動娛樂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任宇昕,31歲,2000年加入騰訊。曾經擔任過增值開發部總經理,互動娛樂事業部總經理,自2005年9月起擔任互動娛樂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全面負責互動娛樂業務系統的游戲開發、運營、市場、渠道銷售等工作。 加盟騰訊前,任先生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任先生於1998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專業。 吳宵光:互聯網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吳宵光,31歲,1998年加盟騰訊,親自主持了騰訊核心產品即時通信軟體QQ客戶端的研發和產品規劃工作,並先後擔任QQ 研發團隊項目經理、即時通信產品部總經理,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2005年11月起擔任互聯網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互聯網各項增值業務。在伴隨騰訊發展的8年期間,吳先生積累了豐富的互聯網產品研發、產品規劃、產品運營和營銷方面的經驗。吳宵光先生1996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獲得天氣動力學學士學位。 劉成敏:無線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 劉成敏,34歲,2003年3月加入騰訊,曾任電信事業部總經理、移動通信部總經理。自2005年10月起擔任無線業務系統執行副總裁,全面負責無線業務的開發和運營以及公司區域市場的管理工作。加入騰訊之前,劉先生就職於華為公司,在華為國內營銷部工作。劉先生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機械學碩士學位。 李海翔:運營支持系統執行副總裁 李海翔,34歲,1999年6月1日加入騰訊,自2005年12月起擔任運營支持系統執行副總裁,負責規劃、建設和管理相關運營支持平台,包括技術架構、信息安全、帳務結算、商業智能、渠道接入、基礎IT、應用運維以及客戶服務等平台, 以提升公司的運營管理水平。加入騰訊之前,李先生曾服務於一家系統集成公司,負責金融和網路應用軟體的研發。李先生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得計算機軟體學士學位。 最後更新日期:2006年7月5日
㈣ 騰訊的創業史,誰能告訴我
騰訊QQ發展的歷史
1998年11月12曰,馬化騰和他大學時的同班同學張志東正式注冊成立"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當時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拓展無線網路尋呼系統。在公司成立當初要業務是為尋呼台建立網上尋呼系統,這種針對企業或單位的軟體開發工程可以說是幾乎所有中小型網路服務公司的最佳選擇。1997年,馬化騰接觸到了ICQ並成為它的用戶,他親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當的難度,這使得ICQ在國內使用的雖然也比較廣,但始終不是特別普及,大多限於"網蟲"級的高手裡。馬化騰和他的夥伴們一開始想的是開發一個中文ICQ的軟體,然後把它賣給有實力的企業,騰訊當時並沒有想過自己經營需要投入巨大資金而又掙不了錢的中文ICQ。當時是因為一家大企業有意投入較大資金到中文ICQ領域,騰訊也寫了項目建設書並且已經開始著手開發設計OICQ,到投標的時候,騰訊公司沒有中標,結果騰訊決定自己做OICQ。要知道,當時騰訊給OICQ標的價格才僅僅為三十多萬而已。到後來騰訊開始迅速發展的時候,馬化騰十分合時宜的說,"我們需要自己的中文網路軟體,我們需要自己的ICQ!",但事實上,騰訊推出OICQ純屬是一個偶然,如果那家大企業沒打算投入資金到中文ICQ領域,也就不會有OICQ,如果騰訊公司中了標,也就不會有騰訊的OICQ,騰訊的成功某種程度上說一半是運氣,一半是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