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PPP模式概述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採取競爭性方式擇優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政府/使用者依據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相應對價一種模式。
ppp模式在中國的發展一般認為發端於1984年第一個bot模式項目——深圳沙角B電廠項目,隨後2003年-2008年,地方政府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繁多,財政資金有限,為滿足社會大眾對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要求,各地掀起一波PPP熱潮,這期間的代表性項目有國家體育場(鳥巢)、北京地鐵四號線項目等項目。
2008年後,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和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我國採用積極財產政策和刺激經濟增長的計劃來應對。該經濟刺激計劃的投資由政府主導,但鑒於地方政府無法以市場主體身份參與投資,各地政府都充分利用所屬融資平台進行投融資。2009年以來,城市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投融資職能主要由各地融資平台公司承擔,項目運作以政府委託代建、BT模式為主。這一時期PPP模式遭遇擱淺。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地方政府及政府融資平台與日俱增,截止2013年,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高達20多萬億元,這些債務已經讓某些地方政府無力償還;另一方面城鎮化及「一帶一路」的御帆發展又亟需大量資金。在此形式下,2013年中央發文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正式提出推廣使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投資和運營。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事先公開的收益規則,使投資者有長期穩定收益。投資者按照市場化原則出資,按約定規則獨自或與政府共同成立特別目的公司(SPV)建設和運營合作項目。投資者或特別目的公司通過銀行貸款、企業債、項目收益債、資產證券化等市場化方式舉債並承擔償債責任。政府對投資者或SPV公司按約定規則依法承擔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相關責任,不承擔投資者或特別目的公司的償債責任。由此,PPP模式再次興起,並迎來快速的發展。
2015年,財政部、發改委、人民銀行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提出在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保、農林、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鼓勵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其中,在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市政工程等特定領域需要特許經營的,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執行。
2016年10月,財政部發布《關槐拆氏於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提出統籌推進公共服務領域深化PPP改革工作,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有現金流、市場化程度較高、操作成熟的公共服務領域,各地新建項目要「強制」應用PPP模式。各地也在大力推動PPP示範項目的實施,標志著PPP模式鉛散已經從政策層面到執行層面得到了細化落實。
總之,PPP模式推出的目的之一,其實是讓政府與社會資本之間由債權債務關系轉化為合作關系所採取的一種方法,目的是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確保地方政府債務不再新增。從轉變政府職能、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來說,PPP模式在未來會是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的重要模式,方興未艾。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② ppp模式融資
以下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的關於ppp模式融資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最早的ppp模式融資出現在歐美國家,上個世紀幾次經濟危機導致歐美培卜國家財政緊缺,然而一些特殊性質的建設項目是無法由私營部門獨資完成,政府與私營部門合作融資便應運而生。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交通道路、水利電旅運力、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開始出現混合融資模式。當時中國大多採用bot模式,由於這種模式政府與企業都承擔了較大的風險,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被PPP模式替代。
總體來看,PPP模式在中國的發展是順利的。私營企業參與公共項目建設與運營減輕了我國的財政壓力,同時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帶動了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但是也不可否認,由於PPP模式還處於初期成長階段,融資環境不夠成熟,政府和民營機構合作成功典例不多,這種融資模式優勢與風險是並存的,失敗的案例也時常會出現。
PPP模配鎮穗式即公共政府部門與民營企業合作融資模式,而早期的公私合營採用BOT模式,該模式出資人承擔風險過大、合作各方利益沖突很多,而PPP模式是以各方「多贏」為合作理念,深受投資者的歡迎。PPP模式的主要優勢在於將市場中的競爭機制引入基礎設施建設中,私人資本的參與不僅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私人企業一般都是資金運轉正常、融資能力較強的大型企業。
PPP模式的發起人一般為政府部門,政府在進行可行性分析後正式確認建設項目,中標的企業需要與政府簽訂特許權協議,並以該協議為基礎展開合作,形成戰略聯盟。企業有權在項目建成後未來一段時期內經營項目,但項目的實際控制權仍然握在政府手中,期限過後企業要將項目無償移交給政府。ppp模式融資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包括營利性企業、私人非營利性組織,以及公共非營利性組織等。
民營企業在特許經營期間,為了收回投資成本並獲取利潤,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經營管理模式。以地鐵建設項目為例,首先需要測定保本票價,通過票價收入回收投資,如果票價過高,必定會減少客流量,相反票價過低,總的票價收入可能抵消不了投資成本。其次,站內商鋪租金的確定也不可隨意,根據站內實際客流量我們對租金要進行適度的調整。如果站內實際客流量高於預測客流量,我們需要相應的調高租金,相反站內實際客流量低於預測客流量,我們則需調低租金。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③ 國家再提推動PPP模式,對社會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國家再次推出答拿大政策要大力推行PPP項目,這種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將猜一次掀起狂潮,第1次出現的時候是在2014年,差不多是七八年前的時間。那時候剛剛出現也是比較火熱的,那後來發現有些問題。
現在再次推這個東西,顯然就是更好的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清頃搭本合作,解決那些原來所存在的弊端,比如說加強成本管控,比如說進行更加明確的目標,計劃投標的時候加強管理等等,這自然是更有利於基乎粗礎設施項目建設。因為目前整體經濟狀態比較低迷,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於經濟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也可以解決就業問題。
④ 高層力挺PPP資產證券化,哪些股票可以關注
盤面上,PPP概念股、海綿城市、生態園林板塊走強,板塊中,龍建股份、龍元建設漲停,蘇交科漲幅逾7%,蒙草生態、鐵漢生態漲幅逾5%,博世科、東方園林漲幅逾4%。
⑤ 如何看待PPP模式在國內的應用前景
PPP模式將成為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的新常態
PPP模式是重要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方式,在釋放改革紅利和穩增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2014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呈下行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整體下滑。從需求側看,除了消費基本穩定外,投資、出口增速降幅較大;供給側方面,工業增加值增速等數據持續低位運行,發電量、貨運量等指數也持續負增長。受風險控制和市場預期影響,銀行惜貸和部分企業貸款需求收縮並存,實體經濟和貨幣信貸都呈現下降趨勢。在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投資邊際收益下降的環境下,通過改革來放鬆供給約束、以制度供給來激活供給潛力並提供放大「乘數」,是目前最值得爭取的未來增長前景。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PPP模式作為重要的投融資體制改革方式,將在地方債務優化、激活社會資本、促進基建投資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PPP模式是一系列關鍵領域放開社會資本准入政策的延續,制度設計將取得實質性進展。2005年、2010年國務院相繼發布新舊「三十六條」,放開民資准入門檻,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和政策性住房建設等領域。2014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後,國家發改委開始著手推進基礎設施特許經營的立法工作。相關政策的出台與政府的新舉枝謹櫻措不斷為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社會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建設拓寬了范圍和渠道。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基礎設施依然存在較為迫切的、進一步換代升級的需求。在穩增長的壓力之下,地方政府基建投資與融資受限的矛盾愈發突出,而PPP模式的推出有助於緩和這一矛盾。2014年11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國發60號文」),明確提出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建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積極作用。而隨著「國發60號文」在投融資機制創新的明確提出,社會資本勢必將以更靈活的方式進入該領域,從根本改觀眾多領域受制於政府財政支出壓力加大的困局。
PPP模式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是多方共贏的制度設計,並為資產證券化提供土壤。
新的預演算法通過後,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強地方猛叢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43號文)、《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規定》、《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等一系列文件,為地方政府債務融資、地方債管理和運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框架。43
號文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的投資和運營,PPP模式的推廣成為財稅體制改革重要的晌汪突破口。PPP
模式的實質是政府購買服務,要求從以往單一年度的預算收支管理,逐步轉向強化中長期財政規劃,這與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標高度一致。
PPP模式是多方共贏的制度設計,破解資金、項目、政府之間的信息與管理隔閡。PPP模式的推出將使得私人部門有機會進入到壟斷部門,並推動相關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對於私人部門來講,PPP模式的推廣更利於獲取低成本資金。由於資質等方面的原因,私人部門融資成本較高,而
PPP
模式通過和公共部門的合作組建PPP項目公司,由於公共部門的信譽和資質,可以獲得銀行部門基準利率或更低的貸款。此外,對於銀行來講,也可通過PPP項目獲得資質優良的信貸資產。
PPP模式的推廣將為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培育土壤。城市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建設等PPP
項目通常投資大、回報期限長,其回報周期難以滿足社會資本的風險偏好。然而政府部門賦予的特許經營權使得PPP項目具備穩定的現金流和較低的經營風險,因此PPP項目本身是天然的資產證券化標的,通過資產證券化的設計可以滿足社會資本對參與PPP項目的流動性需求。對於基於PPP
項目衍生的項目收益債等其他融資工具,資產證券化也可以提供有效的風險隔離機制以保障PPP 項目的穩定運營。因此,我們認為PPP模式的推廣為資產證券化提供了良好的土壤,而資產證券化則是未來政府特許經營項目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PPP模式實現了傳統投融資體制的升級,將成為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的新常態。
過去10-15年,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大規模涌現,成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籌資的重要載體。這類國企包括城投公司、開發區和園區平台、交運類融資平台、公用事業類融資平台、土地儲備中心、國有資產管理中心等。地方政府通常把土地、國有公司股權、國債收入等資產劃撥注入平台公司,從銀行部門取得貸款或發行城投債,通過項目融資、融資租賃、信託等方式進行融資。
受益於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繁榮,以土地資產作為擔保成為最常見的融資方式。尤其在09-10年大規模信貸刺激時期,金融體制仍被嚴格管制、利率尚未市場化,大量廉價貸款配給到各類地方國企投融資平台,驅動了一輪城市基礎設施、園區、地產開發等大規模建設直至出現泡沫化。地方債務余額在08-10年翻倍超過10萬億,2014年底接近20萬億。近年來土地出讓金增速下滑,但政府財政支出剛性遞增,地方債務缺口日益加大,地方政府融資模式面臨考驗。
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PPP模式是地方政府債務化解、投融資模式升級和平台型國企改革的重要抓手。第一,PPP模式實現了從傳統融資平台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的一次升級。PPP放開了社會資本准入限制,融資方式更加多元,尤其是股權、債權等為代表的直接融資模式替代融資平台傳統的項目貸款間接融資,提升資本運營和管理效率。第二,PPP項目公司實現了傳統融資平台到新形式融資平台的升級。與傳統的土地或政府隱性擔保相比,PPP項目公司憑借企業和項目資質、信用,在資本運營管理、風險管理等方面都更加市場化,降低地方債務系統性風險,同時也可以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在具備自然壟斷屬性的地方公用事業領域,切實引入社會資本,對於加強競爭、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也具有積極意義。
水務等公用事業領域具備較大市場化改革空間,PPP模式推廣有望重塑行業格局。
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建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由於盈利性較低,公用事業屬性較強,一直以來由政府主導投資。政府主導投資的「計劃經濟」模式在初期為設施的快速建設創造了條件,但同時也帶來多方面問題,如投資效率較低、市場化程度較低等。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計劃投資模式效率低下、國企管理體制僵化,原有模式難以為繼,公共服務等領域亟需新的增量資金,亟需進行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
水務等公用事業類運營公司也有望通過PPP打開區域或業務壁壘,積極進行異地擴張和外延式發展。PPP模式為地方公用事業平台公司做大資產規模、做強業績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污水處理等領域運營模式最成熟,並且受益未來價格上漲,其盈利能力有保障。從目前各地發布的PPP 項目中,生態環保佔多數(存量項目環保最多並符合高層投資取向),如安徽環保佔全部PPP的62%,江蘇47%,四川36%。污水處理、生態修復等企業有望通過PPP模式打開市場空間。
資金+技術+管理能力決定項目歸屬,市場化競爭下優勢企業有望強者恆強。PPP模式推廣,掀起新一輪的項目競爭大潮,資金、技術等綜合優勢突出的企業將獲得更多項目青睞。去年以來,水務等公用事業領域的銀行融資、股權融資、引入戰投、並購重組等事件明顯加快,環保與公用事業行業或將在PPP的大潮中重塑行業格局。
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地方平台型水務公司是在PPP模式推動大潮中能夠中長期收益標的。地方平台型水務公司具有政府背景、融資成本低、全產業鏈能力三方面優勢。在PPP的中長期投資邏輯中,水資源品價格提升將是推動水務行業PPP發展的源動力,水務資產具備較大價值重估潛力。
⑥ 股票ppp概念是什麼意思的最新相關信息
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夥伴式的合作關系,並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主要是與市政建設相關的股票。比如科融環境(300152)、偉明環保(603568)、蒙草生態(300355)、安徽水利(600502)漲停,巴安水務(300262)、鐵漢生態(300197)、萬邦達(300055)等個股
⑦ 中至遠觀點:PPP財金【2019】10號文關鍵點深度解讀
自從2019年3月7日財政部頒布《關於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財金[2019]10號)以來,PPP業內眾多大咖已經針對該10號文發表了不少文章,觀點不一,甚至相左。如果單獨是學術觀點的交流,百家爭鳴固好,但是作為一個對PPP將起到重大實踐性指導作用的10號文,屬於操作手冊性質而並非學術論文,規則內容必須清晰、必須讓人理解到位,否則,將可能引起再次引起社會薯清拍對於PPP的茫然與無助。正是基於此,本著對人對己負責的態度,我們覺得有必要對10號文的若干關鍵問題再次解讀。我們不能保證自己的觀點是多麼正確,只是力求客觀,更是期待能夠引起一番討論,最終由立法者以正視聽。讓PPP規則能夠在清晰、務實、易懂的狀態下指導PPP的前行。
一、規范的PPP項目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屬於公共服務領域的公益性項目,合作期限原則上在10年以上,按規定履行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程序;
理解清晰,無須解讀。
2.社會資本負責項目投資、建設、運營並承擔相應風險,政府承擔政策、法律等風險。
【解讀A】
一直以來,很多PPP項目的風險分配中尤其涉及政策、法律等問題都是觀點不一,很多政府在風險分配中都對政策、法律風險進行了細分:(1)對於本級政府頒布的政策、法規等,由於政府本身具有可控性,因此,風險由政府承擔;(2)而對於上級政府頒布的政策、法規等風險,由於本級政府不具有控制力和預見性,視同如不可抗力,由雙方分擔。這種劃分經常在實踐中引起政府與社會資本方的爭議。本次意見的規定,應該理解是,只要是政策、法律風險就由政府承擔,不管對於本級還是上級,對合理的風險分配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若如果部分政府擔心未來十年自己發生變化,而強迫社會資本方自願承擔本級政府的政策、法律風險,那麼是不是就是不合規PPP了?希望立法者說的再清楚些。
3.建立完全與項目產出績效相掛鉤的付費機制,不得通過降低考核標准等方式,提前鎖定、固化政府支出責任;
【解讀B】
考核標准固然好,立法意圖固然值得提倡。但是,這種簡單的規則表達,實踐中難以操作。
「考核標准」本身就沒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劃定,也就無法認定什麼叫「降低」。在實踐中,尤其是在諸如文化旅遊、養老、健康、體育等運營類項目中,每個運營方都可能有自己獨特的運營模式和內容,缺乏普遍規律性,考核標准難以設定(這與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等具有明顯區別),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絕大部分上述運營類項目都是參照政府付費項目的「運維」的理念,而不是「運營」的理念來設定考核標准,充其量加點對「消費者投訴」、「安全性」等簡單的績效考核標准。這樣顯然是社會資本方為了減少績效考核不合格的風險。
因此,實際上「降低考核標准」是很難認定的。那麼,本條規定實際上幾乎形同虛設。
4.項目資本金符合國家規定比例,項目公司股東以自有資金按時足額繳納資本金;
【解讀C】
此條十分重要。股東的認定原本無須多言,但是,PPP項目長達10年以上且投資額很大,很多社會資本方難以忍受這么長周期的投資回報。
1、實體企業組成聯合體的情形
若A公司和B公司組成的社會資本方聯合體約定,B公司可以做股東3-5年,在3-5年期滿後,由A公司收購B公司股份,則到期退出方B公司是否真正的股東?這個至關重要。
圖例:
(1)若認定B公司為真正股東,則可以解決了A公司的現金流不足的弊端,尤其對於施工企業,當項目進展到3-5年後,施工正虧企業A公司可以從施工角度獲得工程款收益來收購B公數羨司的股份,從而實現項目的「投資自平衡」,避免出現財務危機,並可以做更多項目。
(2)若不認定B公司為真正股東,則A公司將必須獨立存在10年以上(當然將來也有可能進行對外股權轉讓,但是這是不確定值,風險性大),那麼將難以調動社會投資人參與PPP的積極性,甚至說很少有人有這個能力參與,PPP仍然很難得到發展。
2、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組成聯合體的情形
在以往PPP項目中(尤其是資管新規出台之前),一種常見的模式是,以信託公司為典型代表的出資人與實體企業(例如運營商、建築商)組成聯合體參與PPP項目,其中的出資人顯然也是股東之一。信託公司的資金很少是使用公司自有資金,幾乎都是發行信託計劃募集而來的資金(無論是單一信託的「通道」,還是真正的集合信託)。但是,按照本10號文的規定,股東以「自有資金」作為資本金繳納,那麼,將意味著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以募集資金的形式將無法參與PPP項目的投資,從理論上看,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參與PPP項目僅能採用債權融資的形式(與銀行貸款相同的地位和作用),但實際上,無論從資金的期限上還是成本上幾乎都不能滿足PPP項目的要求,因此,實際上10號文幾乎宣告了以信託公司為典型代表的金融機構徹底無法參與PPP 項目了。
二、在符合上述條件的同時,新上政府付費項目原則上還應符合以下審慎要求:
1.財政支出責任佔比超過5%的地區,不得新上政府付費項目。按照「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污水、垃圾處理等依照收支兩條線管理、表現為政府付費形式的PPP項目除外;
【解讀D】
此條規定相當重要,值得贊揚。實踐中除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外,對於醫療、交通、教育等領域也有可能出現這種收支兩條線管理的情況,這個問題的解決,對於社會對於PPP的正確理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採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磋商、競爭性談判等競爭性方式選擇社會資本方;
理解清晰,無須解讀。
3.嚴格控制項目投資、建設、運營成本,加強跟蹤審計。
理解清晰,無須解讀。
對於規避上述限制條件,將新上政府付費項目打捆、包裝為少量使用者付費項目,項目內容無實質關聯、使用者付費比例低於10%的,不予入庫。
【解讀E】
這句話本意是好的,但是總感覺表述不清晰,拆分理解如下:
1、適用前提是本應屬於政府付費類項目,即項目本身不具有實質性運營成分,而硬是將其他無實質性關聯的運營包含進來。最典型的是將市政道路周邊的停車場、廣告牌加入進來。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動機就是想建設市政道路,是為了「迎合」PPP的規定才進行包裝。
2、如果項目本身就是有實質性運營的項目,那麼就不是政府付費,不用符合此項規定。因此,不要誤解為,可行性缺口補助項目中使用者付費比例必須不低於10%。例如,養老項目,公益性成分較大,就算是收入嚴重不足低於10%,那麼政府也應該補貼;又如市內文旅項目,是為了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品質,就算收入少於10%,政府也可以補貼。這些都是合規的。千萬不要在這里曲解了。
3、對於不準予入庫中的「無實質性關聯」和「使用者付費比例低於10%」規定,到底是兩個條件需要同時滿足的「和」,還是兩個條件只滿足一個即可的「或」,這幾天不同專家都有各自不同的觀點。這一點很重要,涉及到打擊面是否過大,很多項目是否還能做得下去得問題,將來得應先過會很大。
我們認為,應該理解為「和」,也就是說,對於政府付費的項目中加了使用者付費項目,只有同時滿足了「無實質性關聯」和「使用者付費比例低於10%」,才是不予入庫的。原因:
(1)應從文中表達的邏輯看,如果是「或」的關系,那麼,一個「無實質性關聯」的規定就足夠了,已經涵蓋了從0%-100%的所有使用者付費比例,換句話說,如果只要是「無實質性關聯」就不準入庫,那何必再寫出「使用者付費比例低於10%」,多此一舉。顯然,增加了「使用者付費比例低於10%」的表達,就是為了給出一個范圍,即使用者付費比例又是低於10%的,才不予入庫。如果「有實質性關聯」或者「使用者付費比例高於或等於10%的」,則都是可以入庫的。
(2)從內容本身理解,本段前一句是「將新上政府付費項目打捆、包裝為少量使用者付費項目」,這句話也是明顯的指出了,不允許將政府付費項目包裝成了少量使用者付費項目。言外之意,如果包裝成了不少量的使用者付費項目,就可以了。
(3)從實踐中,對於綜合類PPP項目,例如片區綜合開發,其中有運營類的污水處理、文旅、醫養、也有沒有收益的市政道路、管網、環境治理等,這些項目彼此之間並不是具有多強的關聯性,甚至毫無關聯。如果不允許合成一個項目,那麼像產業園區PPP項目、特色小鎮PPP項目就沒有存在的合規性基礎了,財政部PPP項目庫中的「城鎮綜合開發」類別就應該去掉了。
綜上,財政部的本意就是,你要是項目之間不具有關聯性也行,你必須做到使用者付費比例達到或超過10%,否則,你就不能入庫。如果你打包後達到或超過了10%,那麼,我就允許你入庫,做合規PPP。
3、「使用者付費比例超過10%」實踐中難以掌握
這個問題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這里簡要在說一下:
(1)對於壟斷性項目。首先我們說,使用者付費項目其實並不是簡單的一類,實際上是分成了兩類,一類是類似於污水處理、供熱、供水這樣的項目,我經常稱之為壟斷性項目,這類項目的特點是收益相對好預測,並且未來收益穩定。那麼,通常來說,如果設定了使用者付費佔比指標,是比較容易預測出來到底未來收益是否能夠達到這個佔比指標。
(2)對於競爭性項目。市場上存在很多與壟斷性項目形式完全不同的使用者付費項目,例如養老、醫療、文化旅遊、養生等,這些項目既是在建成之前無法預測收益的,更是在建成之後無法確定收益的。如果我們設定了某一個項目的使用者付費佔比(比如10%),那麼,誰能預測出未來的收益呢?實際上是根本無法預測出來,可能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只要財務指標一調整,就可以達到超過10%。因此,這個指標的設定根本就是在實踐中無法產生指導和衡量意義的,很多政府和項目為了滿足這個指標,把本來就無法預測的收益強迫來進行預測,最終很可能引起市場上的混亂。
三、強化財政支出責任監管。。。。。。新簽約項目不得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PPP項目運營補貼支出。。。。。。
【解讀F】
這是一個明顯的推翻財政部原規定的新規定,對此也沒有太多的爭論必要,財政部金融司負責人在近日就《意見》答記者問中已經闡述了原因:一是防止部分地區通過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大量安排PPP項目支出,「放大分母」,規避一般公共預算10%的硬性約束。二是政府性基金預算「以收定支」,且各年度收支規模波動較大、不確定性強,從中安排PPP項目中長期補貼支出,會增加財政支出風險,難以切實保障PPP項目合同履約。三是政府性基金預算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主要償債來源,若再從政府性基金預算中安排PPP項目運營補貼支出,容易造成「一女多嫁」,不僅加大地方政府償債壓力,也不利於PPP項目本身的可持續。
這里我們要重點強調的是,對於片區綜合開發類項目,以前很多項目的設想是將本項目包含土地的出讓金形成政府性基金預算後,在統籌到本項目中,實現「土地出讓金從項目中來回到項目中去」,但是本次規定,明確禁止了這個模式。未來的綜合開發類項目,從土地開發角度,僅能通過周邊土地二級開發收益來進行投資彌補了。這將對三四線城市及廣大區縣級項目造成了很大影響。
四、加大融資支持。。。。。。鼓勵通過股權轉讓、資產交易、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項目存量資產,豐富社會資本進入和退出渠道。
【解讀G】
這里提到的「股權轉讓」,是為了「豐富社會資本進入和退出渠道」,但是並沒有說是股權轉讓給新的投資人,還是可以轉讓給本來就是社會資本聯合體中的另一方。如果是後者,那麼我們拍手叫好(原因參見「解讀C」),其實也是讓退出方獲得了退出渠道(盡管社會資本聯合體的另一方還繼續在PPP中,並且還需要負擔收購股權的責任);如果是前者,意義不大,因為未來誰也不知道:如果項目運營的好,自有新人願意加入,無須政府「鼓勵」;如果項目運營的不好,「鼓勵」也沒有實際意義,還是盤活不了存量資產。
同時,還要說一點,PPP項目合同中,幾乎都會寫「社會資本方股權轉讓必須經過政府同意,方可轉讓」,那麼,財政部的這個「鼓勵」的規定,又能如何起到作用呢?總不能要求地方政府在PPP合同中不得加上股權轉讓限制條款吧。
五、聚焦重點領域。優先支持基礎設施補短板以及健康、養老、文化、體育、旅遊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領域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
【解讀H】
「優先支持」這個詞語如何理解?
(1)如果是從准許入庫的角度,前面已經有了合規性的要求,只要合規就可以入庫。那麼,無須優先支持。
(2)如果從投融資支持角度,那麼應該在本條(一)(二)中體現,引導保險資金、中國PPP基金進入,但是在本款中沒有表達這層意思,那麼到底「優先支持」什麼呢?
感謝您抽出 · 來閱讀此文
官方網站請點擊【閱讀原文】哦
↓↓↓
⑧ PPP概念股又迎多重利好 哪些股票貨真價實
高能環境(603588)、先河環保(300137)、東江環保(002672)、武漢控股(600168)、龍馬環衛(603686)、宏潤建設(002062)、騰達建設(600512),博租漏世科(300422)、中金環境(300145)、碧水源(300070),瀚碧型銷藍環境(600323)悔游、寧夏建材(60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