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加息後資源股怎樣走
美加息後資源股短期波動,長期仍創新高。
美股通常在美聯儲開始加息前後表現出一些波動,但往往會在加息後的6至12個月內創下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標准普爾500指數雖然在加息周期實現了正回報,但自1990年代以來的短期平均回報率有所下降。
此外,金融資料庫Datastream數據顯示,在美聯儲首次加息後的3個月內,銀行和工業是表現最好的板塊,而日常用品、房地產和醫療保健則墊底。
過去幾個月,成長型、多頭涌進和昂貴的技術股均已遭遇最大回撤,跌幅大於之前5次加息的中位幅度,均超過5%,且跌幅幾乎與2018年底相同。
㈡ 美國是超級世界大國,為何他們的股市時而還會崩盤
價值君能找到的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歷史,最遠的只能看到50年前,至少在這50年裡面,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都沒有跌到過現在這么低。所以巴菲特說,他活了89年,都沒見過這種場面(連續熔斷)。正是因為,他活了89年,也沒見過國債收益率跌到這么低。
邏輯2:「把子彈打光」的鮑威爾並沒犯傻,他清醒得很
鮑威爾就是美聯儲主席,很多人以為他一下子把子彈都打光了,後面沒美聯儲什麼事了,他也可以退休了。
當然,事實上美聯儲遠未到「把子彈打光」的時候,價值君的上一篇文章《關於國外疫情,95%的人還沒看懂的兩個事實》講得很清楚,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往前翻一下。
另外,鮑威爾也沒有犯傻。「美聯儲過早啟動大水漫灌,反而會引發市場恐慌」,這個散戶都能一眼看出來的邏輯,鮑威爾當然不會不知道。這個重要的抉擇,如果不是蓄意引發市場恐慌,那麼就是要避免一個更加嚴重的後果。
這次恐慌的一開始,市場就想到12年前的金融危機。所謂金融危機,首先遭殃的行業就是金融行業。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爆發,就是以雷曼銀行的倒閉為標志。金融機構倒了一片之後,美國才反應過來,開啟大規模QE,把金融行業救活。這一次迫不及待祭出QE,就是為了避免12年前的悲劇重演,要來一次「未雨綢繆」。
為什麼QE放出來,美股還繼續崩呢?
因為美股17倍PE依然是高估。美股的脆弱,超乎你想像。
美國在去年開始,就開展了一個叫REOP的操作。原理比較復雜,簡單來說跟QE相似:美聯儲自己印錢買自家國債,維持著日漸脆弱的美國主權信用;同時大規模買入公司債,支持這些上市公司不斷回購自家股票,營造股價上行的繁榮假象。
美國的上市公司總體業績,早在4年前開始就停止增長了。為了股價還能繼續上漲,上市公司不斷回購自家股票。但這會使債務結構不斷惡化,現在已經惡化到每年全部利潤拿出來都還不起利息的地步。
稍為懂一點估值基礎的小夥伴都知道,對於業績不能增長,甚至要走下坡路的公司,再低的PE也不算便宜,因為隨著業績下行,PE會不斷上台階。加上債務隨時爆雷,殺估值這事情是跑不掉的。
最近總能看到一些野生的分析師解讀,說美股已經跌到低估,比A股便宜,所以國際資金更願意去美股抄底,而不選擇A股。
價值君很佩服他們看著K線圖就能做估值的技術。
標普500現在是17倍PE,對應的是業績開始走下坡路、債務雷隨時連串炸開的上市公司。滬深300現在11倍PE,對應的是全球最快復工復產,很快就能回到增長軌道的上市公司。誰貴誰便宜?
所以鮑威爾快速釋放QE,並不是妄想要把股市托起來,只是讓股市跌慢點。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短期目的,就是要以快打快,收割全球資產。這一點也在上一篇《關於國外疫情,95%的人還沒看懂的兩個事實》已經講過。
有小夥伴可能要問,為什麼美國無底線印錢,美元都不貶值呢?
這正是美國這個金融第一大國的優勢,其它任何國家都辦不到。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還沒像美股一樣崩塌,全球資金在突如其來的恐慌面前,還是習慣性選擇美元避險。所以鮑威爾才可以以快打快,在各國跟進量化寬松之前,拿著實質已經貶值的美元,打折收割各國資產。
更無恥的是,這些印出來的錢,甚至不需要通過金融市場,直接就分發到每一個美國人手上:
如果只在國內流通,這是沒有意義的。生產沒有增加,每人手上多出2000美元,只會把物價抬高。好比說每人手頭上有2萬美元,玉米1美元兩條;現在每人派2000美元,玉米供應量沒有增加,那麼玉米就會漲價到1.1美元兩條。群眾的購買力還是不變的。
但是,他們可以去買國外的玉米,價格還是1美元兩條。
㈢ 哪個可以看到美股各板塊指數
想看來美股各板塊指數和美債行情以及自美股三大股指期貨行情的有以下四個方法:
1、Tradingview可以看這些行情,但是手機軟體不是很方便,網頁版的很不錯。
2、BlockTrending可以看三大股指期貨行情和數字貨幣行情,但是沒有美債行情
3、美股研究社可以可以看到每日熱門個股動態以及各美股板塊的指數變化
4、英為財情就可以看,包括股指期貨、股指、美債、數字貨幣、ETF、外匯等各種行情。一個全面又實時的免費軟體。
㈣ Black-Scholes公式 中的volatility(波動率)怎麼求
波動率指數(Market Volatility Index,VIX)
波動率指數簡介
波動性在金融衍生品的定價、交易策略以及風險控制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沒有波動性就沒有金融市場,但如果市場波動過大,而且缺少風險管理工具,投資者可能會擔心風險而放棄交易,使市場失去吸引力。
1987的全球股災後,為穩定股市與保護投資者,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於1990年引進了斷路器機制(Circuit-breakers),當股價發生異常變動時,暫時停止交易,試圖降低市場的波動性來恢復投資者的信心。但斷路器機制引進不久,對於如何衡量市場波動性市場產生了許多新的認識,漸漸產生了動態顯示市場波動性的需求。因此,在NYSE採用斷路器來解決市場過度波動問題不久,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從1993年開始編制市場波動率指數,以衡量市場的波動率。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在1973年4月開始股票期權交易後,就一直有通過期權價格來構造波動率指數的設想,以反映市場對於的未來波動程度的預期。其間有學者陸續提出各種計算方法,Whaley(1993)提出了編制市場波動率指數作為衡量未來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程度的方法。同年,CBOE開始編制VIX指數,選擇S&P100指數期權的隱含波動率為編制基礎,同時計算買權與賣權的隱含波動率,以考慮交易者使用買權或賣權的偏好。
VIX表達了期權投資者對未來股票市場波動性的預期,當指數越高時,顯示投資者預期未來股價指數的波動性越劇烈;當VIX指數越低時,代表投資者認為未來的股價波動將趨於緩和。由於該指數可反應投資者對未來股價波動的預期,並且可以觀察期權參與者的心理表現,也被稱為「投資者情緒指標」(The investor fear gauge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和完善,VIX指數逐漸得到市場認同,CBOE於2001年推出以NASDAQ 100指數為標的的波動性指標(NASDAQ Volatility Index ,VXN); CBOE2003年以S&P500指數為標的計算VIX指數,使指數更貼近市場實際。2004年推出了第一個波動性期貨(Volatility Index Futures)VIX Futures, 2004年推出第二個將波動性商品化的期貨,即方差期貨(Variance Futures),標的為三個月期的S&P500指數的現實方差(Realized Variance)。2006年,VIX指數的期權開始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開始交易。
波動率的類型
1、實際波動率
實際波動率又稱作未來波動率,它是指對期權有效期內投資回報率波動程度的度量,由於投資回報率是一個隨機過程,實際波動率永遠是一個未知數。或者說,實際波動率是無法事先精確計算的,人們只能通過各種辦法得到它的估計值。
2、歷史波動率
歷史波動率是指投資回報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所表現出的波動率,它由標的資產市場價格過去一段時間的歷史數據(即St的時間序列資料)反映。這就是說,可以根據{St}的時間序列數據,計算出相應的波動率數據,然後運用統計推斷方法估算回報率的標准差,從而得到歷史波動率的估計值。顯然,如果實際波動率是一個常數,它不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則歷史波動率就有可能是實際波動率的一個很好的近似。
3、預測波動率
預測波動率又稱為預期波動率,它是指運用統計推斷方法對實際波動率進行預測得到的結果,並將其用於期權定價模型,確定出期權的理論價值。因此,預測波動率是人們對期權進行理論定價時實際使用的波動率。這就是說,在討論期權定價問題時所用的波動率一般均是指預測波動率。需要說明的是,預測波動率並不等於歷史波動率,因為前者是人們對實際波動率的理解和認識,當然,歷史波動率往往是這種理論和認識的基礎。除此之外,人們對實際波動率的預測還可能來自經驗判斷等其他方面。
4、隱含波動率
隱含波動率是期權市場投資者在進行期權交易時對實際波動率的認識,而且這種認識已反映在期權的定價過程中。從理論上講,要獲得隱含波動率的大小並不困難。由於期權定價模型給出了期權價格與五個基本參數(St,X,r,T-t和σ)之間的定量關系,只要將其中前4個基本參數及期權的實際市場價格作為已知量代入期權定價模型,就可以從中解出惟一的未知量σ,其大小就是隱含波動率。因此,隱含波動率又可以理解為市場實際波動率的預期。
期權定價模型需要的是在期權有效期內標的資產價格的實際波動率。相對於當期時期而言,它是一個未知量,因此,需要用預測波動率代替之,一般可簡單地以歷史波動率估計作為預測波動率,但更好的方法是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歷史波動率作為初始預測值,根據定量資料和新得到的實際價格資料,不斷調整修正,確定出波動率。
波動率指數的編制原理
計算波動率指數(VIX)需要的核心數據是隱含波動率,隱含波動率由期權市場上最新的交易價格算出,可以反映市場投資者對於未來行情的預期。其概念類似於債券的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隨著市場價格變動,利用適當的利率將債券的本金和票息貼現,當債券現值等於市場價格時的貼現率即為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也就是債券的隱含報酬率。在計算過程中利用債券評價模型,通過使用市場價格可反推出到期收益率,這一收益率即為隱含的到期收益率。
估計隱含波動率的方法眾多,計算期權的隱含波動率時,必須先確定期權的評價模型、所需的其它參數值和當時所觀察到的期權市場價格。例如在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 (1973) 中,標的物價格、履約價格、無風險利率、到期時間和股價報酬的波動率等數據帶入公式後,可得到期權的理論價格。若標的物與期權的市場是有效率的,其價格已充分反映其真實價值,且定價模型也正確無誤,則可在市場上觀察到期權的價格,利用反函數概念,通過期權的市場價格和Black-Scholes期權模型,就可反推出隱含波動率。由於隱含波動性代表投資者對未來市場價格變化預期,所以稱為隱含波動率。
CBOE 1993年推出最早的VIX 指數(代號為VXO),其計算基礎是基於Black和Scholes(1973) 、Merton(1973)提出的期權模型,除了波動率外,所需參數還包括當前股價水平、期權價格、履約價格、存續期、無風險利率和存續期間預期發放現金股息的時間和金額,但由於CBOE所推出的S&P 100期權為美式期權,並且已經考慮標的成分股發放現金股息的情況,因此CBOE在計算VIX 指數時,使用Cox,Ross和Rubinstein(1979) 提出的二項式模型計算期權的隱含波動率。
在期權定價模型中,以S&P100指數水平為現貨價格,無風險利率採用債券市場上存續期最接近期權到期日且存續期在30日以上的國庫券利率,並取買/賣報價的平均值做為有效利率,若期權的存續期小於三十日,則以存續期間為三十日的國庫券為替代;現金股息則以連續發放的形式來估計S&P100 指數的預期現金股息率,由於VIX 指數是以存續期為三十個日歷日為基礎,並且假設標的股票的現金股利均已事先得知,這些參數的估計值通常誤差不大。
在計算隱含波動率時需要用到當時市場上的期權報價,但由於使用實際的交易價格時,期權的價格會在買價與賣價之間跳動,將引起隱含波動率的變動產生負的一階自相關,因此選取買賣報價的中間值作為期權的市價,此外,採用實時的期權買賣報價相對於使用上一筆成交價更能真實迅速地反映市場信息的瞬息變化。
VIX 的隱含波動率在計算上還有另一個獨特之處,即期權存續期是以『調整後的交易日』為計算基礎,而非以日歷日來衡量。因為VIX應該以交易日為基準,但我們一般反推出的隱含波動率是以日歷天數為基準,也就是說,當反推星期一的隱含波動率,實際上與前一交易日只相差一天,但由於以日歷天數為基準,所以形成與前一交易日相差三天,這種情況可能導致VIX 偏低,所以隱含波動率應進行調整,基於此,以日歷日為基礎計算的隱含波動率應調整為以交易日為計算基礎,以正確表達每日的波動程度:
其中Nc 為存續期的日歷日天數,Nt則為修正後的交易日數,使用修正後的交易日來計算隱含波動率有別於使用交易日來評價期權,因期權的存續期不但會通過隱含波動率,也會通過標的指數的預期上漲幅度和期權報酬的貼現期長度的計算來影響期權的評價,因此考慮以修正後的交易日為存續期的估計更為准確。
顯然,以修正後交易日為計算基礎的隱含波動率應該是以日歷日為計算基礎的隱含波動率乘上兩者天數平方根的比值,即:
其中,δt為修正交易日後計算的隱含波動率,δc為以日歷日為基礎的計算隱含波動率。
在獲得上述所需的參數值資料後,通過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就可以反推出期權的隱含波動率。
波動率指數的編制方法
CBOE於1993年推出第一個VIX波動率指數,在2003年推出新的VIX指數後,舊指數仍然持續公布,為區分新、舊VIX指數,將舊VIX指數更名為VXO指數。
VXO基於S&P100期權,由八個近月(Nearby)與次近月(Second-nearby)且最接近平價的期權序列的隱含波動率構成,在八個期權序列中,分別有四個買權與四個賣權,按照到期月份分為近月序列與次近月序列,履約價格則選取最接近平價(Near- the-money)的兩個序列,分別為低於現貨指數(S)的履約價格Xl,高於現貨的履約價格Xu,如當時標的現貨的價格恰巧等於某平價序列的履約價格時,則選取平價和略低於現貨的履約價格兩個序列(見表1)。
履約價格 近月合約 次近月合約
Call Put Call Put
Xl( < S)
註:Xl為低於現貨價格的履約價,Xu為高於現貨價格的履約價
t1、t2分別代表近月及次近月,其中t1 < 30 < t2,t1須大於8日
c、p分別代表買權及賣權
VIX的隱含波動率加權平均主要由三個步驟組成。首先將相同履約價格與到期月份的買權與賣權的隱含波動率經過加權平均,可得到四個波動率:
(2)
(3)
(4)
(1) (5)
其次,分別將同一月份不同履約價的期權波動率加權平均,權數為履約價與現貨價格的差距,計算後可得到兩個不同月份的期權波動率。
(6)
(7)
最後再以期權距到期期間為權數,加權平均期權近月與次近月合約的隱含波動度,即計算出一個平價且距到期時間尚有22個交易日(或30個日歷日)的隱含波動度,即為VXO波動率指數。Nt1為近月合約距到期日的交易天數,Nt2為次近月合約距到期的交易天數。
(8)
由於有接近一萬億美元的資產與S&P500指數連動,並且S&P500期權的交易規模也大於S&P100期權, 因此CBOE在2003年9月22日推出新編的VIX波動率指數,計算基準改為S&P500期權,同時在演算法上也有改進,指數更接近市場實際情況。
CBOE 以方差和波動率掉期(variance & volatility swaps)的方法更新計算公式,同時,舊指數VXO只包含平價附近的期權合約,新指數VIX則加權平均計算所有價外的買權和賣權,比舊指數更能體現整體市場動態,其公式如下:
(9)
(10)
其中T為距到期時間(分);F為遠期指數水平;Ki是第i個價外期權的履約價 ;;K0為低於遠期指數水平的第一個履約價;R表示無風險利率;Q(Ki)表示履約價Ki契約的買賣價中間值;要計算F需要先計算出同履約價的買權價格和賣權價格,再帶入下式:
CBOE先後使用上述兩者方法來計算交易日內每分鍾的VIX 指數,,每60秒更新一次,給投資者提供最新的預期未來市場波動率信息。由於S&P 100/500股票市場是早上8:30到下午3:00之間交易,為避免現貨指數與期權的報價時間不一致的問題,VIX通常在9:00後開始計算,直到下午3:00為止。
通過對1993年2003年指數計算方法的比較,可以發現CBOE的新舊波動率指數主要有幾個方面存在不同:一是指數標的不同。舊指數採用S&P100,新指數則採用S&P500;二是計算的期權合約不同。舊指數採用近月與次近月且最接近平價的期權來計算,而新方法加權平均計算所有價外的買權和賣權;三是計算的方法不同。舊指數採用二項式模型計算期權的隱含波動率,新指數則採用方差和波動率掉期方法計算。
波動率指數的表現和有效性
VIX推出後,成為全球投資者評估美國股票市場風險的主要依據之一,2004年CBOE推出全球第一個波動性期貨VIX Futures後,受到全球投資者的追捧,特別是2005年以來,全球金融資產波動性急劇增加以後,VIX的交易量更是屢創新高。
波動率指數受到投資者青睞的主要原因和其近年來美國股市的波動有關。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事件後,股市在9月17日重新開盤時一路下跌,到9月21日道瓊工業指數跌至8235.8點,S&P100指數也跌至491.7點,VIX則升到48.27的高點,隔天(9月24日),股市即出現368點的大幅反彈,反彈幅度約4%,之後美股多頭走勢一直持續到2002年第一季度。2002年3月19日,美股上漲至10635.3高點,S&P100指數也達592.09點,此時VIX處於20.73的低點;2002年7月,美股在一連串會計報表丑聞影響下,下跌至五年來低點7702,S&P100跌至396.75,VIX高達50.48,隔天(7月24日),股市同樣出現489點的大反彈。由此可見,作為預測美股趨勢的指標,VIX很有參考價值。即可以從VIX 指數看出S&P 指數變盤徵兆,VIX 到達相對高點時,表示投資者對短期未來充滿恐懼,市場通常接近或已在底部;反之,則代表投資者對市場現狀失去戒心,此時應注意市場隨時有變盤的可能。
大量研究以波動率指數為對象進行了實證檢驗。Whaley(1993)最早開始對波動性指標進行研究,他提出以S&P100指數期權為基礎建立波動性指標,並探討其在避險方面的應用,其研究結果指出VIX 指數和S&P100指數呈負相關關系;通過模擬波動性指標的衍生品的避險效果,說明波動性指標可以在不影響其它風險參數的情況下,有效規避投資組合的Vega風險。
Fleming、Ostdiek和Whaley(1995,1996)以日數據和周數據為基礎,研究認為VIX 指數有一定程度的一階自相關現象,同時發現VIX指數並不存在明顯周內效應。而 VIX 指數和S&P100指數報酬呈現高度負相關且存在不對稱的關系,即VIX指數在S&P100指數下跌時的變化量大於S&P100指數上漲時的變化量。並且VIX 指數是S&P100指數未來實際波動性的良好預期值。Maggie和Thomas(1999)分析了VIX指數和股市收益間的關系,發現VIX指數可作為股市收益的領先指標,當VIX指數顯著上升後,則未來股市中大盤股投資組合的收益表現優於小盤股投資組合的收益、價值股投資組合的收益優於成長股投資組合的收益,而當VIX指數下降時,則有相反的結果。
Traub、Ferreira、McArdle和Antognelli(2000)從VIX指數的相對高低點角度研究了股市和債市間的關系,認為如果VIX指數處於相對高點,則未來一至六個月內,股市表現將優於債市;如 VIX指數處於相對低點,則一至六個月內,債市表現將優於股市;除美國市場外,該結果在其它國家也有效,當 VIX 指數處於相對高點時,全球股市表現優於債市。Whaley (2000)以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間的周數據,分析了S&P100指數和VIX指數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市場對VIX指數上升所產生的反應比對VIX指數下降的反應要大,認為股票市場收益率和VIX指數變化量的關系不對稱,這和Fleming、Ostdiek和Whaley(1995) 研究結果類似。Giot(2002)以VIX 指數和那斯達克100指數平價期權的波動率指數作實證研究,發現VIX指數和VXN指數與同期標的指數收益率呈高度的負相關;當VIX指數和VXN 指數處於相對高位,即波動性越高時,買入指數所產生的收益越高。他認為按照隱含波動性計算的波動性指標,相對於其它估計方法,所包含的信息最多,且對未來實際波動性的預測能力會隨時間增加而提高。
㈤ 美股三大指數都是什麼
分別是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
拓展資料: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1851-1902年)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道瓊斯指數亦稱$US30,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
㈥ 美國股市百年月、周K線圖
美國百年走勢圖
http://bbs.jinku.com/attachments/r/2008-12/93101-1.jpg
一、30年代大蕭條「吃掉」道指33年的「積累」
1896年5月26日,道指()從40.94點艱難起步。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道指緩慢「成長」。1929年9月3日,道指收至歷史最高點位381點。其間,美國股市經歷了美國海外軍事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柯立芝繁榮三大「利好」階段,這一時期也是美國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美國股市一路順風,從40點到接近400點,道指走了33年時間。
否極泰來、樂極生悲。正當美國人民沉浸在繁榮與幸福之中不難自拔時,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危機正在悄悄逼近美國人民。1929年10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一,上午開市不久,道指狂跌不止,當日收於260點,日跌幅達12.82%。這便是美國人聞風喪膽的「黑色星期一」。以此為導火索拉開了30年代世界性大蕭條序幕。
次日(10月29日),道指收盤再大跌11.73%,收於230點。隨後,道指伴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一路下跌不止,一直跌到1932年6月30日43點收盤。
從40點出發,33年漲至400點附近,接著只用兩年半的時間便狂跌至「原點」。後人也稱之為「大股災」。大股災、大蕭條,讓富有的美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淪為了「窮光蛋」。如今想來,依稀如夢。
二、重鑄基石:40年後道指首破1000點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人從「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來,重新審視必要的法制與宏觀調控。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蕭條永世難忘的「痛」讓美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金融業實行最嚴厲的管制,包括加強金融立法、分業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險等舉措。這樣做的好處:對高風險的金融業,尤其是對證券市場嚴加管制,有利於抑制金融投機,抑制金融泡沫,有利於整固金融秩序,從而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的成功施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從中「漁利」,使美國成為真正的、絕對的世界霸主,而且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同步增強。從5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進而步入到了6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的一路走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道指也一並向上。1956年5月12日,道指首破500點大關。從道指生日算起,從40點到500點,道指整整走了60年。這60年應該算是道指苦難的60年,其經歷坎坷曲折,它從生到死,再到重生。這一曲折的過程也教會了美國人如何看待投機、如何對自己的投機行為負責。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它將美國股市引入了嚴厲的「法治」之道。
60年代的「黃金十年」將美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高潮終結的標志是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點。這是道指的第一個「千點」,若從大蕭條的43點算起,它整整花了40年來跨越它的首個「千點」關口;若從道指誕生時算起,它則花了76年的時間來攻克這1000點大關。由此可見,這一千點的基石的確是夠扎實的。
然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泡沫及通貨膨脹已積聚到相當程度。到了該停下來喘息的時候了,於是,從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又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滯脹」時期。高通貨膨脹伴隨高失業,經濟滯止不前,70年代中期,美國利率水平高達15%以上。為此,剛上千點不久的道指又面臨著巨大的大跌考驗。1974年末、1975年初,道指一度暴跌至550點上方,幾乎吃掉1956年以來的戰果。好在自大蕭條以來,美國股市一直處在嚴加管制的狀態,泡沫與風險才能較快的順利化解。
1976年末,道指重返千點之上。但由於美國經濟並未真正好轉,因此,道指很快又回到了千點的下方,從1977——1982年的5年間,道指一直800點之上、1000點之下作窄幅整理。從1972——1982年的10年間,除1974年與1975年之交有過短暫的下落外,其他時間均保持在800點以上運行,這應該再次證明了美國股市在嚴厲的「法治」下的有效性。
三、第二個「黑色星期一」考驗道指:有驚無險
1982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的陰影,國民經濟景氣指數開始上升。當年底,道指再次穩穩地站上1000點關口。1985年底,道指首次突破1500點。從1000點跨越至1500點,道指花了13年的時間。隨後一路繼續飆升,1987年1月8日,道指首破2000點大關。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一」,道指當天狂跌508點,日跌幅達22.61%,道指從前日收市的2246.74點跌至1738.74點收盤。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來的第二高。美國爆發的這一「股災」,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但當年年底,道指又重拾2000點。
這一次股災的有驚無險,應該主要歸功於三大因素:
一是美國經濟的快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
二是美國股市前期管制的功效;道指花了76年的時間始終在1000點以下「築底」,牢牢夯實的基石,是美國股市大廈後來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指首破1000點後,僅有兩次回探的記錄;1500點更是一次性通過,沒有出現過任何反復;2000點也僅在1987年和1988年有過兩次短暫的反復。這是美國股市「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美國股市低風險的表現。
三是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球一流的企業)實力已是今非昔比,一流的上市公司,必須具備一流的投資價值。因此,大批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是美國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們優良的投資價值足以化解股市泡沫與投機風險。
80年代末,道指繼續保持了向上的趨勢。應該說,道指與美國股市的一同成長並不斷長大,這除了歸因於成功的市場監管外,主要原因是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流的投資價值,讓投資者與股市共享國民經濟的繁榮與成長。
四、持續增長的「新經濟」將道指送入向上通道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網路時代+知識經濟」的驅動,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長達100多個月的持續增長,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個「長周期」經濟增長。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節節攀升,道指承接80年代末的慣性繼續發力、不斷通關。
1991年4月17日,道指首破3000點;
1995年2月23日,道指首破4000點;
1995年11月21日,道指首破5000點;
1996年10月14日,道指首破6000點;
1997年2月13日,道指首破7000點;
1997年7月16日,道指首破8000點;
1998年4月6日,道指首破9000點;
1999年3月29日,道指首破10000點大關。
2000年1月14日,道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11723點。
截止2001年「911」發生前,道指從3000點一路上漲至10000點之上,其間的各個「千點」整數關口,均為一次性通過,幾乎沒有出現反復。這正如我們搭蓋房子,如果基石不穩、不牢,房子就蓋不高、蓋不穩,弄不好會「推倒重來」,弄不好會搞出一個「豆腐渣」工程。相反,只要基石夯實扎穩,則大廈搭蓋起來就越快,而且樓房也會越有質量。
盡管美國股市隨經濟持續了100多個的月的上漲,泡沫也似乎感覺出來,但它的上漲已有些過份。於是,正常的技術回調隨之開始。道指連續下穿11000點和10000點關口,並且於2001年3月20日直抵9721點。正當美國股市技術性回調至關鍵點位時,讓美國人最不信的大事件發生了,這就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911」不僅讓美國人意外,更讓世界為之震驚。全球股市也為之恐慌。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美國股市從「技術回調」轉換為「恐慌下跌」。「911」後道指很快首次下穿9000點,並直逼8000點關口。2001年9月21日,道指跌至8236點。
2001年底,隨著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發動的戰爭取得徹底的勝利,股市人氣開始重新聚集,道指於2002年3月19日再上萬點,達10635點。但由於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衰退,尤其是2002年第二季度經濟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導致道指從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之間曾三次下穿8000點。但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點,2005年底再次逼向11000點。2006年5月9日,收於11640點,離歷史最高點位11723點僅一步之遙。
這就是美國股市,一個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股市!它的成長是200多年的經歷,它的成長絕不是「急來的」,更不是「一夜成名」的,也正因如此,道指也才能隨它一步步長大,顯而易見,道指能從40點「長大」成今天的10000點之上,它絕非一日之功、一步到位。因此,股市的成長,不能急功見利,應一步一個腳印,做實它,就是對後人負責。
㈦ 用過去的收益和波動率來預測未來的收益和波動率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首先要明白波動率有幾種
1、實際波動率
實際波動率又稱作未來波動率,它是指對期權有效期內投資回報率波動程度的度量,由於投資回報率是一個隨機過程,實際波動率永遠是一個未知數。或者說,實際波動率是無法事先精確計算的,人們只能通過各種辦法得到它的估計值。
2、歷史波動率
歷史波動率是指投資回報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所表現出的波動率,它由標的資產市場價格過去一段時間的歷史數據(即St的時間序列資料)反映。這就是說,可以根據{St}的時間序列數據,計算出相應的波動率數據,然後運用統計推斷方法估算回報率的標准差,從而得到歷史波動率的估計值。顯然,如果實際波動率是一個常數,它不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則歷史波動率就有可能是實際波動率的一個很好的近似。
3、預測波動率
預測波動率又稱為預期波動率,它是指運用統計推斷方法對實際波動率進行預測得到的結果,並將其用於期權定價模型,確定出期權的理論價值。因此,預測波動率是人們對期權進行理論定價時實際使用的波動率。這就是說,在討論期權定價問題時所用的波動率一般均是指預測波動率。需要說明的是,預測波動率並不等於歷史波動率,因為前者是人們對實際波動率的理解和認識,當然,歷史波動率往往是這種理論和認識的基礎。除此之外,人們對實際波動率的預測還可能來自經驗判斷等其他方面。
4、隱含波動率
隱含波動率是期權市場投資者在進行期權交易時對實際波動率的認識,而且這種認識已反映在期權的定價過程中。從理論上講,要獲得隱含波動率的大小並不困難。由於期權定價模型給出了期權價格與五個基本參數(St,X,r,T-t和σ)之間的定量關系,只要將其中前4個基本參數及期權的實際市場價格作為已知量代入期權定價模型,就可以從中解出惟一的未知量σ,其大小就是隱含波動率。因此,隱含波動率又可以理解為市場實際波動率的預期。
優缺點:期權定價模型需要的是在期權有效期內標的資產價格的實際波動率。相對於當期時期而言,它是一個未知量,因此,需要用預測波動率代替之,一般可簡單地以歷史波動率估計作為預測波動率,但更好的方法是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歷史波動率作為初始預測值,根據定量資料和新得到的實際價格資料,不斷調整修正,確定出波動率。
有效性
VIX推出後,成為全球投資者評估美國股票市場風險的主要依據之一,2004年CBOE推出全球第一個波動性期貨VIX Futures後,受到全球投資者的追捧,特別是2005年以來,全球金融資產波動性急劇增加以後,VIX的交易量更是屢創新高。波動率指數受到投資者青睞的主要原因和美國股市的波動有關。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怖事件後,股市在9月17日重新開盤時一路下跌,到9月21日道瓊工業指數跌至8235.8點,S&P100指數也跌至491.7點,VIX則升到48.27的高點,隔天(9月24日),股市即出現368點的大幅反彈,反彈幅度約4%,之後美股多頭走勢一直持續到2002年第一季度。2002年3月19日,美股上漲至10635.3高點,S&P100指數也達592.09點,此時VIX處於20.73的低點;2002年7月,美股在一連串會計報表丑聞影響下,下跌至1997年以來低點7702,S&P100跌至396.75,VIX高達50.48,隔天(7月24日),股市同樣出現489點的大反彈。由此可見,作為預測美股趨勢的指標,VIX很有參考價值。即可以從VIX 指數看出S&P 指數變盤徵兆,VIX 到達相對高點時,表示投資者對短期未來充滿恐懼,市場通常接近或已在底部;反之,則代表投資者對市場現狀失去戒心,此時應注意市場隨時有變盤的可能。大量研究以波動率指數為對象進行了實證檢驗。Whaley(1993)最早開始對波動性指標進行研究,他提出以S&P100指數期權為基礎建立波動性指標,並探討其在避險方面的應用,其研究結果指出VIX 指數和S&P100指數呈負相關關系;通過模擬波動性指標的衍生品的避險效果,說明波動性指標可以在不影響其它風險參數的情況下,有效規避投資組合的Vega風險。……
供參考。
㈧ 美國股市為什麼會暴跌
2018年10月10日,對於美股來講毫無疑問是一個災難日。美股的三大股指刷新了多項跌幅記錄。比如道瓊斯指數創下了近八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的3.15%,納指更是重挫4.08%,也是創下近7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㈨ 美股的波動,對港股會有什麼影響
確實,美股的走勢和波動,對港股是會有短期影響的。
在歷史上就有真實的案例。
2000-2002年,美股大跌,於是連帶著港股大跌。
先來看看美股的情況。當時,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興起,標普500到了30多倍市盈率,納斯達克更是到了80多倍市盈率!這個估值實在是太高了。
隨後,高估值破裂,在2000-2001年,納斯達克100暴跌了80%,在高估的時候投資科技股的投資者損失慘重。這個跌幅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股災之一。
然而,這還沒有完,2001年9月11日,美國又發生了911事件,這是美國本土發生的最慘痛的恐怖襲擊,進一步加劇了股市的下跌。
標普500這段時間里,從1550點左右下跌到760點左右,跌幅達到51%。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的港股,又是怎樣的呢?
美股大跌的時候,港股恆生指數很積極主動的跟著美股下跌。
2000-2002年的時候,港股恆生指數從17000點,下跌到最低8300點左右,短期里受美股影響很大,跌的比美國還多一些。
這是因為,港股投資者主要是歐美投資者。
對歐美投資者來說,港股是一個海外市場。遇到市場波動的時候,他們會傾向於優先賣出海外的股票。所以,這會加劇港股的波動。美股跌了,港股就跟著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