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運營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運營

發布時間:2021-03-20 11:17:48

⑴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成本現狀

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成本進行定量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平均資本成本不是固定值且不同於權益資本成本,我國上市公司平均資本成本呈下降趨勢,上市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明顯高於其債務資本成本,權益資本成本屬於股權融資。本文得到的啟示是,在選擇融資手段時,企業必須從資本的成本-收益分析出發,正確認識股權融資的優勢和不足,不應盲目的把發行股票當作企業「最優」的融資手段。

⑵ 優化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建議

這題目有點大,建議去網路文庫找找。

⑶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偏好股權資本。從長期資金來源構成看,企業長期負債比率極低,有些企業甚至無長期負債。特別是在連續數次降息,在債務成本不斷下降的背景下,長期債務比例不升反降,並一直維持在低水平上,這不能不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具有明顯的選擇股權融資方式的偏好。西方現代資本結構理論提出,企業融資次序應遵循內源融資優先,債務融資其次,股權融資最後的順序。然而,從我國近幾年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看,則是盡量避免借債,在企業上市時,多剝離負債,在再融資時,多推薦配股。
從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的關系看,我國企業具有強烈的外源融資偏好。1995-2000年對於未分配利潤大於0的上市公司,內源融資平均只有不到15%,85%以上是外源融資,而未分配利潤小於0的上市公司,外源融資更是在100%以上,內源融資為負。在外源融資結構中,股權融資又占優勢,典型地表現為股權融資偏好,融資的順序一般表現為:股權融資、短期負債融資、長期負債融資 中國企業上市之前有著極其強烈的沖動去謀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成功上市;上市之後在再融資方式的選擇上,往往不顧一切地選擇配股或增發等股權融資方式,以致形成所謂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熱」或「增發熱」;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方面保持很低的資產負債率,而另一方面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融資的機會。我們將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上述特徵稱為股權融資偏好。這是與國外成熟融資市場的「啄食次序」所不同的,我國企業在外源融資時,表現出強烈的股權融資慾望和行動。自1990年股市成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1990年,我國上市公司只有10家,到2004年已達1377家;1991年,我國股票籌資額只有5億元,2004年達到1510.94億元,企業對公開發行股票的願望仍然十分強烈,對上市資格和上市後股權融資資格的爭奪一直沒有停止過。從1991年-2004年我國企業債券與股票融資額的比較中可以看到,股權融資的金額遠遠高於債權融資。

⑷ 資本運營:關於一篇企業上市 或者資產重組 的論文!

首先介紹什麼是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是指企業改組為上市公司時將原企業的資產和負債進行合理劃分和結構調整,經過合並、分立等方式,將企業資產和組織重新組合和設置。狹義的資產重組僅僅指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劃分和重組,廣義的資產重組還包括企業機構和人員的設置與重組、業務機構和管理體制的調整。目前所指的資產重組一般都是指廣義的資產重組。

然後講資產重組可分為哪些類型

資產重組分為內部重組和外部重組。內部重組是指企業(或資產所有者)將其內部資產案優化組合的原則,進行的重新調整和配置,以期充分發揮現有資產的部分和整體效益,從而為經營者或所有者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在這一重組過程中,僅是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和資產配置發生變化,資產的所有權不發生轉移,屬於企業內部經營和管理行為,因此,不與他人產生任何法律關繫上的權利義務關系。

外部重組,使企業或企業之間通過資產的買賣(收購、兼並)、互換等形式,剝離不良資產、配置優良資產,使現有資產的效益得以充分發揮,從而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這種形式的資產重組,企業買進或賣出部分資產、或者企業喪失獨立主體資格,其實只是資產的所有權在不同的法律主體之間發生轉移,因此,此種形式的資產轉移的法律實質就是資產買賣。

從產權經濟學的角度看,資產重組的實質在於對企業邊界進行調整。從理論上說,企業存在著一個最優規模問題。當企業規模太大,導致效率不高、效益不佳,這種情況下企業就應當剝離出部分虧損或成本、效益不匹配的業務;當企業規模太小、業務較單一,導致風險較大,此時就應當通過收購、兼並適時進入新的業務領域,開展多種經營,以降低整體風險。

從會計學的角度看,資產重組是指企業與其他主體在資產、負債或所有者權益諸項目之間的調整,從而達到資源有效配置的交易行為。

資產重組根據重組對象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對企業資產的重組、對企業負債的重組和企業股權的重組。資產和債務的重組又往往與企業股權的重組相關聯。企業股權的重組往往孕育著新股東下一步對企業資產和負債的重組。

對企業資產的重組包括收購資產、資產置換、出售資產、租賃或託管資產、受贈資產,對企業負債的重組主要指債務重組,根據債務重組的對手方不同,又可分為與銀行之間和與債權人之間進行的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根據是否涉及股權的存量和增量,又大致可分為戰略性資產重組和戰術性資產重組。上述對企業資產和負債的重組屬於在企業層面發生、根據授權情況經董事會或股東大會批准即可實現的重組,我們稱之為「戰術性資產重組」,而對企業股權的重組由於涉及股份持有人變化或股本增加,一般都需經過有關主管部門(如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的審核或核准,涉及國有股權的還需經國家財政部門的批准,此類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影響通常是巨大的,我們稱之為"戰略性資產重組"。戰略性資產重組根據股權的變動情況又可分為股權存量變更、股權增加、股權減少(回購)三類。

股權存量變更在實務中又存在股權無償劃撥、股權有償協議轉讓、股權抵押拍賣、國有股配售、二級市場舉牌、間接股權收購等多種形式,股權增加又可區分為非貨幣性資產配股、吸收合並和定向增發法人股三種方式,而股權回購根據回購支付方式不同,則可分為以現金回購和以資產回購兩種形式。

再說你所要敘述的是哪種類行

最後引申(因為不知道你要敘述哪種資產重組很遺憾只能幫到這里了)

⑸ 如何優化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

【摘要】資本結構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直接相關,它不僅影響上市公司的資本成本和總價值,還影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及經理行為,進而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經濟增長和穩定。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直接影響其素質和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信心以及有效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資本結構優化的評價標准 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需要一個普遍適用的標准來衡量。 現代 資本結構理論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就是使其市場價值最大化,這一標准最早是由Modigliani(莫迪)和Miller(米勒)提出,現已被廣泛接受。這一標準是否適合我國的企業實際,理論界及實務界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我國,關於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否標准,有以下幾種觀點。
1、企業最優資本結構是使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資本結構
當投資者投資於企業的時候,希望能獲得高額的投資收益,能從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分紅,這就要求企業投資項目的收益率高於資本成本,使企業凈資產達到最大。但兩權分離制度的產生(即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經營人員為了使企業利益達到最大化,總是希望盡可能保留盈餘,實現企業的資本保值增值,而不向股東分紅或盡量少分紅,以增加企業的留存收益。因此,在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下,股東即使投資於優質公司,也無法享受到豐厚的投資收益,這樣必然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長此以往,公司的財富增長 自然 會受到影響。
2、企業最優資本結構是使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資本結構
財務上的利潤是指企業利潤表中的利潤總額,它反映了企業一年的經營成果。從使用者及閱讀者的角度看,都只能看到企業一年以內的經營狀況,除非有意識地進行盈利趨勢分析,否則無法注意到以往年度的盈利狀況及未來的盈利能力。但這種贏利趨勢分析通常是由專業人士進行的。因此,在衡量企業最優資本結構時如果只注重企業當年的利潤表,就容易忽略風險、資本成本及貨幣時間價值對企業財務決策的重大影響,忽視企業的長遠利益。在企業資本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達到完全分離的現代企業里,經營人員為了保有自己的既得利潤,而出現拼設備、拼人力的短期行為,使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3、企業最優資本結構是使得相關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資本結構
企業相關利益者是指投資者、債權人、職工、顧客、供應商等。該模式是企業在權衡相關利益者利益條件下的企業價值最大化。但由於企業各相關利益者的利益沖突比較大,影響各方利益的因素也非常多,把這幾方面關系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且要量化,其實是無法做到的。
資本結構完善的標志是:功能強,各種資本都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周轉快,在經營中各種形態資本能較快的依次轉換其形態;增值多,通過經營能實現較多的資本增值;抗風險,能抵禦異常情況而減少損失或帶來收益。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非合理性表現,是由多種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途徑 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不僅包括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等財務概念上的物質資本,還應包括人力資本等非物質資本。只有充分意識經營者人力資本在企業中所起的作用,才能解釋為什麼同樣的企業由不同的經營者經營會產生不同的經濟效益。本文從股權結構、債權結構、人力資本三個方面提出了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途徑。
1、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
(1)完善上市公司股票的發行考核制度。應增加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增發新股和配股資格的難度,從源頭上控制上市公司偏重股權融資的傾向。讓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和資本市場狀況決定是否進行股權融資, 並讓其獨自承擔風險。用一個指標體系取代單一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作為考核上市公司取得配股、增發新股資格的標准,使股本擴容更具合理性。
(2)規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製度。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製度不規范,股息較低,從而造成了股權融資成本低於債權融資,損害了廣大股東的利益,因此應規范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製度。一是加強對信息披露的要求,對於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證監會應要求其在年報中披露不分配的具體理由;對於送股的公司,可要求其在年報中披露轉作股本的可分配利潤的用途和投資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二是加強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 法律 約束,應加強對股利分配請求權的保護;應加強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3)解決股權分置,形成多元的股權結構。解決股權分置,完善資本市場改善股權結構應考慮適當降低國有股比例,減少非通股比率,減少國家股比重,實現股權所有者多元化。作為 歷史 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 中國 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首先,股權分置扭曲了證券市場定價機制,非流通股票客觀上導致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其次,股權分置導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沖突相交織,客觀上形成了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再次,不利於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固執,不能形成對上市公司強化內部管理和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制改造,直接體現實證研究中的結果就是國有股比例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的下降。可預見,通過正在進行的改革,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選擇將更多的由市場而不是由政府行政命令決定。
(4)完善市場的法制體系,加強外部監督。依法規范市場秩序,建立信息披露動態監管機制,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跟蹤核查,提高監管水平,提高違法違規行為的機會成本,積極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推進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社會化。加大監管及打擊力度,規范上市公司經營行為來實現。一是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對《公司法》中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修訂,從法律上約束上市公司在股權融資時的弄虛作假行為。證監會要切實依法把好關,杜絕不符合條件的公司上市,同時要對上市公司的增發和配股進行嚴格審批。二是加強各種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強化制度監管的力量。股票交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信息的正當披露,而我國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信息不對稱,或披露虛假信息,使股民在很大程度上懷疑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因此,應加強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行為的公開評價,加強社會公眾對其行為的公開監督,使品牌聲譽成為與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長期利益和價值高度相關的重要因素。
2、優化上市公司債權結構
(1)明確上市公司債券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提高債權集中度。國家應該從政策上、立法上改變投融資者對公司債券的偏見,為上市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法律環境。使得上市公司投資者合理使用籌集的資金,監督經營風險,安排好足夠的現金流量,向市場顯示自身防範風險的能力,增強投資者對公司還本付息的信心,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債權集中度。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協調發展是上市公司多渠道、低成本籌集資金的市場基礎,也是平衡債權約束和股權約束,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結構的必要條件。完善資本市場特別是促進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建立通暢的融資渠道和合理的融資機制,是改善公司治理最根本的措施之一。

⑹ 收縮性資本運營的我國的企業收縮性資本運營

我國企業收縮性資本運營,是從1993年開始的。當時,我國正開始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俗稱「改制」)。對非生產經營性資產進行剝離,讓企業真正擺脫辦社會的負擔,輕裝上陣,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造成功的重要條件。一大批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國有企業,陸續、分步驟地對非經營性資產進行了剝離。此後,許多非改制的國有企業,也把剝離非經營性資產作為搞活企業的重要手段。還有一些國有企業,通過分拆的方式,在香港或其他國家上市。黨的「十五」大以後,收縮性資本運營逐漸為上市公司所採用,而且有不斷上升的趨勢。
現在看來,收縮性資本運營已成了上市公司日常經營的組成部分,主要反映在三個方面:
1.資產剝離被上市公司廣泛採用
1998年,上市公司公告剝離129次,佔1998年上市公司企業重組總數和總金額的20% 和2l% ,另外在上市公司資產出售上,出售股權94起,占資產出售總數73% ,出售實物資產35起,占上市公司出售資產總數的27% 。1999年,公告剝離190次(其中剝離股權資產147次,剝離其他資產43次),實際發生187起,涉及金額96.1億元,分別佔1999年上市公司企業重組總數和總金額的16.8% 和20.8% 。2001年,公告的資產剝離或所擁有的股權出售395次,占當年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27.1%。此外,作為剝離特殊實現形式的管理層收購(MBO)和員工持股制度也正在開展之中。
2.公司分拆上市逐漸展開
1996年和1997年,一汽集團先後兩次分拆上市成功。1997年6月,深圳賽格集團分拆上市成功。企業分拆上市尤其是尚未上市的集團公司分拆上市,目前已形成一種資本運作模式,得到市場的認同;而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行為還剛開始,隨著國有特大型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在1998年以來形成了熱點,並作為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一種重要方式被市場推廣。
2000年10月31 El,由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並控股的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同仁堂科技)在香港創業板閃亮登場,中國資本市場1 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的分拆上市第一股產生了。神州數碼也於2001年6月1日在香港主板市場分拆上市。兩者分拆的成功,標志著內地主板市場上市公司已經開始啟動其分拆上市的業務,將為國內公司收縮性資本運營帶來新的思路。同仁堂和神州數碼分拆上市的成功效應,必然會對內地其他上市公司開展這方面的業務產生深遠的影響,並把這種影響傳遞到內地證券市場上。
3.股份回購進入積極探索與嘗試階段
1992年,大豫園兼並小豫園時,採用協議回購方式把小豫園的所有股票(包括國家股、法人股、社會公眾股)悉數回購並注銷。有人認為這可以看作是中國股市第一例為了合並而實施股份回購的成功個案。1994年10月30日,陸家嘴臨時股東大會決議通過了國家股減資的方案,由此陸家嘴成為我國第一家協議回購本公司股票並注銷股份的上市公司。1996年4月19日,廈門國貿公司董事會提出了以股份回購的方式來減資及變更股本結構的議案。1999年5月12日雲天化董事會發布了《關於回購並注銷部分國有法人股的公告》,如期完成回購任務。1999年12月16日,申能股份發布了回購部分國有法人股並注銷股份獲準的公告,並如期完成。氯鹼化工在1999年提出了回購公司B股,又掀起了一波關於B股回購問題的熱潮。

⑺ 怎樣理解上市公司資本運營管理舉例說明。 目前美國經濟發展狀況對世界以及中國經濟有哪些影響

一,不要急,我來了。
二、上市公司資本運營管理很不簡單。例如中石化。
三、目前美國一塌糊塗。對世界水深火熱。對中國沒影響。
四、股票的內在價值就是換成人民幣的多少。資本運營和利潤最大化就是吃草的奶牛。世界工廠太多了,我也打算開工廠。

⑻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宏觀,微觀影響因素有哪些

宏觀影響因素主要是行業因素;微觀影響因素主要有:公司規模、盈利能力、成長性、盈利波動情況

閱讀全文

與我國上市公司資本運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優刻得漲停 瀏覽:927
微博美股實時價格 瀏覽:912
漲停量能柱怎麼是綠柱 瀏覽:20
科創板開戶最新規定 瀏覽:430
電子競技平台上市公司 瀏覽:365
價格跌的最慘的股票 瀏覽:814
成都燃氣股票歷史價格 瀏覽:899
預測中芯國際會有幾個漲停 瀏覽:300
如何買進連續漲停個股 瀏覽:419
股票價格除以凈資產 瀏覽:761
50個漲停板多少倍 瀏覽:723
這只必連續7漲停 瀏覽:360
炒股被割 瀏覽:637
什麼炒股軟體會顯示買賣點 瀏覽:236
601515股票價格 瀏覽:934
凡是出現漲停 瀏覽:31
感覺現在炒股越來越難賺錢了 瀏覽:872
武漢微創上市公司 瀏覽:753
定增股票價格是多少 瀏覽:241
周六周日股票價格 瀏覽: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