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會計》每日一練-2020年注冊會計師考試(2-11)
《會計》每日一練-2020年注冊會計師職稱考試
1.【單選題】甲公司於2×16年7月1日以2100萬元取得乙上市公司5%的股權,對乙公司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甲公司將其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2×17年11月30日,甲公司又斥資22000萬元自非關聯方處取得乙公司另外50%股權,能夠對乙公司實施控制。甲公司原持有乙公司5%的股權於2×17年11月30日的公允價值為2500萬元,累計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金額為400萬元。假設甲公司與乙公司在該交易發生前不存在任何關聯方關系,上述購買股權的交易不構成“一攬子交易”。不考慮其他因素,則2×17年11月30日甲公司再次投資後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為( )萬元。
A.22000
B.22400
C.24100
D.24500
2.【單選題】2×16年1月1日甲公司以現金8000萬元取得乙公司100%的有表決權股份,能夠對乙公司實施控制。持有期間長期股權投資未發生減值。2×17年9月1日,甲公司將持有的乙公司90%的股權對非關聯方出售,收到價款8300萬元,相關手續於當日完成。處置後,甲公司無法再對乙公司實施控制,也不能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因此將剩餘投資轉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剩餘股權的公允價值為850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因處置持有乙公司部分股權,對甲公司2×17年度損益的影響金額為( )萬元。
A.50
B.1000
C.1100
D.1150
3.【單選題】2×16年1月1日,甲公司以3500萬元取得A公司70%的股權,能夠對A公司實施控制,款項以銀行存款支付,當日A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總額為5500萬元(假定與其賬面價值相同),合並前甲公司與A公司不存在任何關聯方關系。2×16年A公司實現凈利潤800萬元,因自用房地產轉換為以公允模式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是200萬元,A公司當年未分派現金股利。2×17年1月1日,甲公司出售A公司40%的股權,喪失對A公司的控制權,但仍能對A公司實施重大影響。出售取得價款2800萬元,當日A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總額為6000萬元。剩餘30%股權在處置日的公允價值為2100萬元。該項交易不屬於一攬子交易。處置40%股權之後,剩餘股權調整之後的賬面價值為( )萬元。
A.1800
B.1950
C.2100
D.2400
4.【單選題】甲公司於2×16年1月1日取得乙公司10%的股權,成本為600萬元,取得投資時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為6500萬元。甲公司將該項投資作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核算。2×16年12月31日,該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750萬元。2×17年1月1日,甲公司又支付價款900萬元取得乙公司12%的股權,當日乙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8000萬元。取得該部分股權後,甲公司能夠派人參與乙公司的生產經營決策。原10%股權在新增投資日的公允價值為750萬元。乙公司2×16年度實現的凈利潤為600萬元,2×17年虧損300萬元,兩年均未派發現金股利或利潤。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財務報表中長期股權投資項目的金額為( )萬元。
A.1674
B.1694
C.1734
D.1934
5.【單選題】2×17年7月1日,甲公司決定出售其持有的乙公司25%的股權,出售股權後甲公司持有乙公司15%的股權,對乙公司不再具有重大影響,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進行核算。出售取得價款4000萬元,剩餘15%的股權的公允價值為2400萬元。當日原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為5000萬元。其中,投資成本明細為4000萬元,損益調整明細為898萬元,其他綜合收益明細為92萬元(90萬元為按原持股比例享有的乙公司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份額,2萬元為按原持股比例享有的乙公司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所產生的變動份額),其他權益變動明細為10萬元。原持有乙公司40%的股權投資為甲公司2×15年7月1日購入並採用權益法核算。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2×17年7月1日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 )萬元。
A.525
B.1400
C.1410
D.1600
【 參考答案及解析 】
1.【答案】D。
解析:本題屬於多次交易形成的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2×17年11月30日甲公司再次投資後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成本=原來5%部分投資在追加投資日的公允價值+新增投資成本=2500+22000=24500(萬元)。
【知識點】會計 公允價值計量轉為成本法
2【答案】D。
解析:本題屬於成本法減資轉為金融資產的情況,剩餘股權應在喪失控制權日會計分錄如下:
2×16年1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 8 000
貸:銀行存款 8 000
2×17年9月1日:
借:銀行存款 8 3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7 200(8000×90%)
投資收益 1 100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850
貸:長期股權投資 800(8000×10%)
投資收益 50
【知識點】會計 成本法轉為公允價值計量
3.【答案】B。
解析:處置之後要按照權益法進行追溯調整,調整之後的金額=3500×30%/70%+(5500×30%-3500×30%/70%)+800×30%+200×30%=1950(萬元)。
會計分錄為:
2×16年1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 3 500
貸:銀行存款 3 500
2×17年1月1日:
借:銀行存款 2 8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 000(3500×40%/70%)
投資收益 800
對剩餘投資按照權益法追溯調整:
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150(5500×30%-3500×30%/70%)
貸:盈餘公積 1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35
對凈利潤和其他綜合收益的調整: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40(800×30%)
——其他綜合收益 60(200×30%)
貸:盈餘公積 24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16
其他綜合收益 60
剩餘股權調整之後的賬面價值=3500-2000+150+240+60=1950(萬)
【知識點】會計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
4.【答案】B。
解析:新增投資之後,該股權投資轉為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核算,並採用權益法進行後續計量,原有股權按照新增投資日的公允價值進行重新計量,因此,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750+900=1650(萬元),占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8000×22%=1760(萬元),前者小於後者,因此新增投資日長期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為1760萬元。
由於乙公司2×17年虧損甲公司應確認減少長期股權投資=300×22%=66(萬元),所以甲公司2×17年12月31日財務報表中長期股權投資項目的金額=1760-66=1694(萬元)。
會計分錄為:
2×16年1月1日: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成本 600
貸:銀行存款 600
2×16年乙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為600萬元,甲公司無需進行會計處理。
2×16年12月31日: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15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50
2×17年1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750
貸: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成本 600
——公允價值變動 150
借:其他綜合收益 150
貸:盈餘公積 15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35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900
貸:銀行存款 900
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 110
貸:營業外收入 110
2×17年12月31日:
借:投資收益 66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66
【知識點】會計 公允價值計量轉為權益法
5.【答案】C。
解析:2×17年7月1日甲公司確認的投資收益=處置價款與處置部分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4000-5000×25%/40%)+剩餘股權在喪失重大影響之日的公允價值與剩餘股權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2400-5000×15%/40%)+原股權投資因其他權益變動確認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0)=875+525+10=1410(萬元)。
【知識點】會計 權益法轉為公允價值計量
㈡ 甲計劃收購乙上市公司,下列各項中,不屬於甲公司一致行動人的是()。
【答案】:B
在投資者中任職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其親屬與投資者持有同一個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為投資者的一致行動人,但這些親屬僅包括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表姐不在這一范圍之內,因此選項B不屬於一致行動人,選項A、C、D屬於~致行動人。
㈢ 上市公司收購中,十一種一致行動人的舉例。
(一)投資者之間有股權控制關系;
例如:股權控制關系中,只有持股50%以上才屬於控制的關系。如,A持有B60%的股份。
(二)投資者受同一主體控制;
例如:甲持有乙60%的股份,甲又持有丙65%的股份,這種情況下,乙和丙同受甲的控制,因此乙和丙也是構成一致行動人的。
(三)投資者的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中的主要成員,同時在另一個投資者擔任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
例如:A投資者的一名董事,同時又在B公司擔任董事。
(四)投資者參股另一投資者,可以對參股公司的重大決策產生重大影響;
例如:A投資者和B投資者,A投資者同時也是B投資者的一個股東。A和B是一致行動人。
(五)銀行以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組織和自然人為投資者取得相關股份提供融資安排;
例如:A公司是非銀行機構,甲作為投資人要取得B公司的股份,A公司幫助甲融資,這時A與甲就是一致行動人。
(六)投資者之間存在合夥、合作、聯營等其他經濟利益關系;
例如:投資者同是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這兩個合夥人之間就是一致行動人。
(七)持有投資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與投資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例如:甲欲收購乙上市公司,如果張某持有甲公司35%的股份(超過了30%),同時,張某還持有乙公司的股份,這種情況下,甲和張某構成一致行動人。
(八)在投資者任職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與投資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例如:甲欲收購乙上市公司,甲的董事張某如果持有乙上市公司的股票的,那麼甲和張某就構成一致行動人。
(九)持有投資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資者任職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親屬,與投資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
例如:甲欲收購乙上市公司,如果張某持有甲公司35%的股份(超過了30%),李某是甲公司的董事,另外,A是張某的法定直系親屬,B是李某的法定直系親屬,這種情況下,如果A和B持有乙上市公司的股份的,那麼A和甲,B和甲構成一致行動人。
(十)在上市公司任職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前項所述親屬同時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與其自己或者其前項所述親屬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同時持有本公司股份;
例如:上市公司乙,A是乙的高管,此時A的父母(或是A的父母投資成立的丙企業)持有乙(本公司)的股份,如果某一位投資人收購上市公司乙時,那麼A的父母與A和收購人就構成一致行動人。
(十一)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員工與其所控制或者委託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持有本公司股份;
例如:甲上市公司的董事A,A所控制的法人乙也持有甲的股份,此時甲和乙在收購某個公司的時候就屬於一致行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