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其主要方式是什麼
1、關聯購銷。
上市公司向大股東出售產品,價格高出正常公允市價,而且是掛賬銷售(應收賬款)。而大股東往往最終未將產品銷售出去,形成企業集團的內部利潤。
2、虛構經濟業務,人為抬高上市公司業務和效益。
例如,一些股份制改組企業因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達不到80%,並通過將其商品高價出售給其關聯企業,使用其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脫胎換骨」。
3、轉讓、置換和出售資產。
如廣電股份1997年11月將6926 萬元的土地以2192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其母公司,確認了15000萬元的收益, 同年12月又將賬面凈資產為1454 萬元的一家下屬公司整體產權以9414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其母公司,確認了7960萬元的營業外收入。僅此兩項交易就帶來了22960萬元的收益,占該年度利潤總額9733萬元的235.9%。
4、以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
雖然不能肯定其資金拆借利率是否合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該股份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與關聯企業資金往來的利息收入。
5、資金往來。上市公司與關聯企業之間無視法規規定,進行資金拆借,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數額巨大的資金,而上市公司則通過計收資金佔用費來粉飾會計報表。
B. 公司上市後股東怎麼賺錢
1、股東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司的原始股東,即上市前的股東,另一種是公司上市後通過購買該公司股票而成為公司的股東。
2、如果是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交易的流通股股東,賺錢靠差價,還有一年一兩次的分紅。
3、如果是公司持有一定數額股份的股東,主要收入是公司股息分紅,還有就是某一天賣出公司股票變現的收入。
4、如果你是原始股東,且公司上市,那賣出的價格可能是原來價格的好幾倍,而且可能你的原始成本是0。
C. 怎樣將企業利潤擴展到最大化
無論是公司或是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生產經營組織,追求最大利潤是每一個在市場經濟中角逐的企業的現實目標。因此,可以說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追求其利潤的最大化。
但也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利潤最大化只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概念。利潤的形成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一些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選擇次優化目標。為獲得最大利潤而不惜任何代價的做法,是不必要也是不可取的。②利潤最大化不等於效益最大化。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生產經營凈成果的最大化,是企業生產經營收入減去生產經營支出後的余額。而效益最大化是投入產出之比例。利潤最大化是一個絕對指標,而效益最大化則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利潤最大化並不意味著投入產出之比也是最高的。這就提醒管理者,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基礎上,同時要提高效益之比。這樣才能使企業規模擴展與集約經營並重,效益和利潤協調增長。③利潤最大化不僅意味著報告期的利潤最大化,同時也應包括更長時期內的利潤最大化。因此,在實現當期利潤目標的同時,要顧及本期決策可能給以後各期帶來的不良影響。
D. 上市公司該如何從股市中獲得一定的收益呢
1.定性的來說,這個問題屬於一級半市場的內容。一級市場是股票的發行市場(IPO),二級市場是股票交易市場。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當完成IPO後,上市公司就完成了融資,對於股價變化不敏感,因為股價高低隻影響個人投資者的財富,而對公司的權益無影響。多說一句,傳統意義上,其實股價對大股東影響也很有限,大股東的財報上列示的公司股份是在長期股權投資項目下,採用成本法或者權益法核算的,所以股價變化對其也無影響。只有把上市公司股權分在以公允價值計量並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下的投資者才重點關注股價高低。
2.但由於股權質押貸款的存在,大股東手中的可以將保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給金融機構,並按市值的一定比例(一般不超過50%)獲得貸款融資,這時候大股東就有迫使管理層穩定股價的動機了,這部分內容可以參考樂視網(300104)大股東一段時間以前的動作,不再贅述。
3.對於管理層而言,由於股權激勵的存在,其個人財富和股價直接掛鉤,理論上是有動機將股價做高以便套現,但考慮到高管股權有鎖定期,減持還需要公告,而且一般出現高管減持公告後公司股價重挫的報道屢見不鮮,這些層層約束導致高管從傳統方式從股價上漲分一杯羹的難度較大。那麼有沒有新的方式呢?金融圈不缺方法,答案肯定是有的,這就是上市公司高管玩資本運作的大招——定向增發(簡稱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