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掏空上市公司故意退市怎麼辦

掏空上市公司故意退市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4-07-30 12:31:36

Ⅰ A股四招掏空術並購最隱秘 董事信託責任缺失難辭其咎

大股東集體遭遇資金危機下,不少人將手伸向了上市公司,掏空行為觸目驚心。

1月15日,ST中南(002445.SZ)發布獨立董事胡曉明的辭職報告,而公司正處在大股東違規佔用巨額資金、為大股東提供違規擔保等漩渦中,公司被拖入危險境地。

此外,ST冠福(002102.SZ)、高升控股(000971.SZ)、新潮能源(600777.SH)等多家上市公司亦處在被大股東掏空的難解局,部分上市公司因此墮入退市邊緣。

長久以來,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通過擔保、投資、資金往來等方式將上市公司掏空、侵佔,但上市公司其他未直接參與違規行為的董事,最終一般僅以信息披露把關不嚴罰款幾萬元了事。

業內人士認為,掏空行為折射的是董事信託責任的缺位。董事信託責任的不到位,導致我國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一直處在「形似而神不至」的狀態。大部分董事都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只要大股東或上市公司主要領導決定的事項沒有明顯違反法律規定就舉手贊成,不會花時間去深究該決策事項對於公司全體股東利益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做出的決策很難保證質量。

而由於董事信託責任的觀念沒有普及,證券監管部門和司法部門也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上市公司董事信託責任一直沒有有效落實。業內人士建議,證券監管部門應當集中力量查處一批董事信託責任不到位的違規案件,讓董事信託責任早日在中國證券市場落地生根。

四招掏空術

上市公司在有些人眼中是「唐僧肉」,動不動就會有大股東將手伸向它,尤其是在大股東自己也遭遇資金危機之時。近兩年,大股東的掏空行為愈演愈烈。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近一年,近20家上市公司遭遇著大股東的掏空、侵佔,中小股東的權益被肆意侵蝕。

從掏空的手法看,主要有違規佔用、違規擔保、關聯交易、並購等。比如*ST天業(600807.SH)控股股東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高達9.87億元、ST中南大股東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9.96億元。

存在違規佔用的上市公司,一般都存在違規擔保。比如*ST天業、ST中南、*ST工新(600701.SH)、ST冠福、高升控股(000971.SZ)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同時存在違規佔用和違規擔保。

「違規佔用、違規擔保以及關聯交易這三種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比較常見且由來已久,相對操作簡單、直接,調查也比較容易。相比之下,通過高溢價並購尤其是隱秘的關聯收購則更難被發現,調查取證也比較難,往往涉及金額巨大,幾億、十幾億的都有,這對上市公司會造成致命傷害。」1月15日,上海某中型券商並購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比如*ST保千(600074.SH)原董事長庄敏涉嫌以對外投資收購資產為由侵佔上市公司利益,事發前對外投資、收購多達20起,合計投資額38億元,把*ST保千拖到退市邊緣。

更高級別的是海外收購。新潮能源近期被交易所頻發問詢函,其中一件被問詢的事件是2015年底斥資2億元收購的北美藍鯨被計提1.8億元商譽減值,最終被實施注銷。這也意味著,收購的北美藍鯨再也沒有了下文, 2億元的收購就像在美國打了個水漂。

「近幾年來,很多上市公司因並購項目失敗而大幅計提商譽減值,一次性商譽減值就抵得上公司過去十幾年的利潤之和,中小股東和絕大部分二級市場投資者損失慘重卻投訴無門。監管部門除了下發幾張監管關注函以外,只能任其股價上躥下跳。」1月15日,長城證券並購部總經理尹中余指出。

其進一步指出,「尤其是在大股東有強烈減持套現訴求的情況下,對該並購項目兩三年以後的長期盈利能力往往採取選擇性忽略,因為只要上市公司短期業績表現好(或存在市場追捧的熱點概念),大股東就可以趁機高價減持自己的股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董事會依然僅從材料的齊備性、程序的合規性等角度進行決策,中小股東必然難逃被洗劫的命運,這時候的上市公司會淪為少數人公開詐騙和掠奪的工具。」

董事信託責任缺位

無論是違規擔保、違規佔用還是一些動機不良的並購,都與董事的勤勉盡責脫不了干係。

但當上市公司被揭出存在違規擔保、違規佔用、不良收購等重大違規問題時,很多董事、獨立董事均表示「不知情」,有些乾脆辭職走人。

比如事發後,新潮能源、ST中南、ST保千等均發生了董事、獨立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集體辭職事件。但在當初的違規事件中,他們是否勤勉盡責了?

「這些違規事件,國內上市公司董事的信託責任沒有有效確立,導致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長期處於『形似而神不至』狀態,董事會很難擺脫『橡皮圖章』的形象,看似完備的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等現代企業制度很有可能淪為少數人巧取豪奪的護身符。」尹中余指出。

董事信託責任包括董事勤勉義務和忠實義務,需要董事們在處理公司事務時像處理本人事務一樣盡心盡職,在專業判斷方面需要體現與本人閱歷、學識相稱的專業素質,在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存在沖突時優先考慮公司利益等,這也是董事與股東代表的最大區別。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對公司負有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但由於國內的董事幾無因信託責任不到位承擔賠償的先例,因此董事的忠實、勤勉義務沒有被很好利用,也就發揮不到最有效的監督作用,尤其是獨立董事簡直成了「花瓶」的代名詞,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上往往會緘默不語。

董事的賠償責任應該如何激活?《公司法》亦有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股東只可以代表自己起訴,不可以作為其他股東的代表提起訴訟。實際操作中,這種類型的案件往往會以證監會處罰決定為受理前提。另外一個關鍵是,股東需要舉證證明董事、高管有違法或違反公司章程的行為,而且股東利益因此行為受到損害,以及損害額如何計算。」1月15日,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律師郭捍東指出。

有證監會處罰決定,或其它諸如法院判決,相對而言,舉證證明董事高管違法或違反章程行為的事實就較容易。但是,股東利益因此受到損害以及損害額的確定仍較難,而個人散戶的損害額計算往往就更難,因此,散戶起訴這類案件較少;除非是大的股東,譬如排名一、二、三的股東,但是,往往因起訴金額較高,訴訟費也會很高,就造成了起訴顧慮。

因此,尹中余建議,第一,應當高度重視董事信託責任的理論研究,讓董事信託責任的概念在中國的行政監管部門以及司法部門早日普及,同時加強董事信託責任范圍的界定、董事信託責任對公司治理的影響路徑等方面的研究;第二,證券監管部門應當集中力量查處一批董事信託責任不到位的違規案件,讓董事信託責任早日在中國證券市場落地生根;第三,各級法院應該直接受理上市公司股東對於董事信託責任的訴訟,而不是以證券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為前提;第四,董事責任保險可以部分地轉嫁董事信託責任所引發的賠償,為落實董事信託責任提供支撐,從而合力改善公司治理。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Ⅱ 公司及外界證監會通過什麼手段阻止大股東掏空小股東行為

通過建立貸款信息溝通查詢機制等手段。
由銀行監管部門對公司擔保和資金劃轉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實現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信貸,擔保,信用證,商業票據等信用信息及監管信息的共享。工商部門嚴格把好工商企業登記的准入關,對於年檢中發現的沒有實質業務的空殼公司應建立專門的資料庫予以重點關注。盡快實現全國工商企業登記信息的共享,以滿足各監管部門查詢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關聯方信息的需要。
公安部門在打擊證券犯罪方面已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公安部門可以與中國證監會聯手,對證監會在稽查程序中發現的涉嫌違法違規線索及早介入,彌補證監會執法手段上的不足。及時控制犯罪嫌疑人,保證上市公司資產安全,追捕攜款外逃者,追回被轉移資金,減少投資者,上市公司的損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Ⅲ 大股東的掏空行為會對上市公司產生哪些影響

1、增加了接盤者拯救公司的難度。
2、其他中小股東則無不損失慘重。
3、被掏空的上市公司往往資不抵債,也會給涉及其中的金融機構帶來巨大風險。

Ⅳ 有人說上市公司不能倒閉這話是不是很不負責任啊所謂的不倒閉是從另一個角度說的吧

沒有說上市公司不能倒閉,如果資不抵債,依然會倒閉。
一、上市公司破產後股票怎麼辦
在公司倒閉之前,連續虧損兩年的上市公司就會轉成 ST 股票(退市風險警示),然後再轉為 *ST 股票(三年虧損,嚴重退市風險警示),到第三年度末,還不能轉為盈利的,將暫停上市,到第四年度末,還這樣的,轉入退市整理期。
對於股民來說,真的出現突然出現上市公司倒閉然後血本無歸的很少,最多是股價跌到 1 塊。而且中國的上市公司殼資源還算是有價值的,當最後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重組挽救殼資源,然後發布退市公告之後,你還可以在場外市場通過轉讓股份降低自己的損失。
二、上市公司倒閉知識知多少
第一:金紙變廢紙的過程是否反映市場化的自然進程?
我國股票市場的設立,一開始便不完全是市場行為的產物。
一是它的「先天不足」,股票作為高級形態信用工具,它應該是信用經濟充分發展的自然產物;而在我國,股票問世之初的「金貴之身」完全由「超市場力量」賦予。由於信用體系十分薄弱,融資者信用與投資者信用極不對稱,故它一開始就被烙上「信用工具缺失信用」的印記。現在要割斷歷史,將信用風險全部推給市場參與者而與市場組織者無關,似乎說不過去。
二是它的「出生畸形」,將股權結構人為「安排」成客觀上有利益「轉移」職能的兩極:一極是國有股法人股等公股,它以超低價認購且因絕對控股而在需要「轉移」小股東利益時享有絕對話語權;另一極是社會公眾股,雖以高溢價購得但因勢單力薄而實際處於即便利益被轉移也無力抗爭的邊緣化狀態。由於股市利益「轉移職能」的衰弱,金紙變廢紙的進程得以加快,這難道就是市場化的自然過程?
三是它的「後天失調」,雖然認股價格天然得不平等,但並未影響同股同權同利這種「天然平等」的實施,甚至反過來公股處於「超平等」地位:即管理層將「股市應為國有企業脫困服務」作為政策導向,以「股市必須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利益取向。試問,公有資本不能流失,公眾資本就能無故流失嗎?
有人認為,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應該「一視同仁」,既然非上市公司可以破產,為何上市公司就不行?這種論調貌似「鏗鏘」實則「蒼白」,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哪個沒有充分行使過自己的權力,其破產當然咎由自取;而對上市公司的公眾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來說,又有哪個行使過真正意義上的「權力」呢?破產責任若非他莫屬,法理的公正性權責性又何在呢?
第二:資不抵債能否作為上市公司破產的惟一依據?
誠然,發達國家都將公司資不抵債且不能償付到期債務作為破產依據,但分析其資不抵債的成因,大多源於真正意義上的經營失敗,即破產的客觀依據與其說是公司資不抵債,不如說是由可以理解的經營不善引起。
反觀我國上市公司,ST族中為數不少的資不抵債者,少部分確由經營失敗引起,大部分則由非經營性因素導致。
換言之,同樣是資不抵債,西方國家的成因大多是客觀的,而我國則以主觀原因為主,即上市公司的資不抵債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經營不善不是它的惟一甚至主要依據。
這些「主觀」因素包括:一是控股股東先以其他應收款形式大肆侵吞上市公司資金再設法逃之廢之(如*ST石化);二是迫使上市公司為控股股東大量擔保,最終由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一夜「打穿」(如ST達爾曼);三是公然挑戰法律,讓上市公司資金無緣「失蹤」(如*ST珠峰);四是先財務造假,虛列利潤與資產,然後將真金白銀套出轉移(如*ST生態)……凡此種種,根本不是經營不善問題而是違規違法問題,對由此而引起的資不抵債,豈容一破了之?
第三:先破產後賠償的保護程序究竟保護了誰?
新的企業破產法草案規定,與企業破產相關的三種程序即和解、重整和破產清算均適用於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破產清算後將申請注銷登記,公司經營將終止,公司股票將中止上市並作廢,從而失去在股票代辦轉讓系統轉讓的資格。
也就是說,對資不抵債的上市公司而言,只要到期債務無力償付,理論上都存在立即破產的可能性。只有待破產程序結束後,如果大股東或高管人員有侵害中小股東權益的行為,後者才可以向前者提出賠償要求,即公司的先行破產是後續賠償的必要條件。這種「保護」程序究竟保護了誰不一清二楚了么?
其一,公司的一切資產屬於股東,「零股董事」們用非法手段掏空了公司,其違法責任卻由股東先行承擔,這種「法理」甚至有點像歹徒搶劫公民,公民應先讓其得逞,然後再向其追討那樣荒謬。
其二,公司都破產不存在了,賬已清掉債已賴掉,之後再重翻「老賬」,這賬如何算得清楚,這不是給「倒賬者」提供「程序便利」又是什麼?
其三,先破產後賠償是個漫長的過程,一旦違法人員覺得自己可能被賠得精光時,他在這么長的時間里完全可以通過合法或非法的途徑將私產從容地隱匿轉移。可見,對中小股東真正的保護應該是也只能是走「先賠償後破產」或「邊賠償邊破產」的程序!
第四:不規范的破產行為難道能維護法律尊嚴的完美性?
對上市公司急於實施破產,既然法理上不一定說得通,程序上又有明顯疏漏,為何有人總想盡早試點?說穿了,惟一「善意」的可能是,這些人想維護企業破產法的「尊嚴」乃至整個法律尊嚴的「完美性」。這一初衷無可厚非,但客觀效果適得其反。
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社會主義法律最終的「完美性」只能體現在保護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上。
實際上,我國證券市場與西方市場有著巨大「差異」,我國上市公司與西方上市公司資不抵債的成因各不相同,簡單地照搬照套西方的破產法規於我國,導致的「異化」結果只能是破產行為的不規范與法律尊嚴的蒙塵玷污!
第五:公司破產導致券商大面積破產甚至引發市場"破產"誰來買單?
退一步講,即便對資不抵債的上市公司破產「天經地義」,破產的制度安排程序設計「天衣無縫」,也應該適當考慮破產時機的選擇與破產效應的沖擊。
目前,我國股票市場正處於五年來風雨飄搖時期———股價股指節節下滑,人氣交投極為低迷,股民券商虧損累累,金融不穩時隱時現,在此背景下貿然打開金紙變廢紙的閘門,真令筆者不寒而慄。
須知,股票市場本質上是個信心市場,投資者信心充足,市場興旺向上;投資者預期低落,市場萎靡不振;在目前投資者預期極度紊亂、信心行將崩潰之時,再雪上加霜地開啟破產殺戒,要是它演變成壓死券商、市場這頭「瘦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將由誰來買單,又怎麼買得起單?
第六:市場炒家借"破產"之名行"騙籌"之實怎麼辦?
規范的破產行為既要包括該破者破、不該破者不留下任何「佯破」的空子,也包括一旦破產程序啟動不打無謂的「持久戰」以紊亂預期;不規范的破產行為則倒過來,從而客觀上為市場炒家提供投機空間或留下斂財縫隙。

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你怎麼看

2013年11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明確了借殼上市與IPO標准等同以及不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的政策。而在2015年1月8日對《重組辦法》修訂的微訪談中又重申了這一規則,當時證監會相關發言人給出的回答是:創業板定位於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和其他成長型企業的創新發展,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同時面臨創業失敗風險,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並承擔投資風險。為了有效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避免創業板上市公司成為炒作對象,本次《重組辦法》明確了不允許創業板上市公司借殼上市。

也就是說,不允許創業板借殼上市,是為了不讓創業板公司成為炒作對象。因為創業板普遍的市盈率都比較高,而且市值相對較少,借殼上市的門檻較低,一旦被炒作,將會積聚較大的風險,這是監管層推出這一限制政策的初衷。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一政策正成為扼住創業板上市公司進一步發展的喉嚨。

科創板的推出將會促使監管重心放歸市場,並對現有的政策進行松綁

科創板的推出應該說是承載了國家大力發展 科技 創新和資本市場開放兩大任務的戰略舉措,同時也預示著資本市場監管態度的轉變和改革。而科創板的核心是注冊制,而注冊制的核心則是信息披露。在注冊制下,監管機構的重點工作將由實質性審查轉向合規性審查,而此前的實質性審查的職責將轉交給交易所和相關的中介機構。強化現有中介機構的中介責任,使得其真正承擔起保薦人和中介的真正職責,向投資者提供真實、完整和全面的信息。投資者則根據公開的信息對企業的價值進行判斷,將選擇權重新交回到市場的手中。

這同時也代表著監管方向的改變。從IPO的通過率和政策的不斷松綁來看,放鬆監管是大勢所趨。2019年1月至5月份,A股上會企業共計42家,通過率高達90%,而2018年的IPO通過率只有60.4%,全年只有110家企業成果過會。

政策方面,易主席上台以後,證監會推出了一系列開放和松綁的政策,比較重磅的就是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九項政策措施和優化借殼指標並取消創業板借殼限制這兩大政策,一個是對外,一個是對內。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推進創業板重組上市改革,也就是放開創業板此前不允許借殼的限制。而創業板不允許借殼是有 歷史 背景的。

根據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從2009年10月推出,到2013年的8月的近5年間,創業板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達61.54倍,幾乎是同期主板的兩倍以上。而中國的投資者向來就喜歡炒作小盤股,創業板上市公司幾乎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標的,這使得創業板在發展的前5年的日均換手率居高不下,這使得監管層十分擔憂。

真是經歷了發展初期的瘋狂炒作,監管層才於2013年出台了政策封死了創業板借殼上市的口子,嘗試通過這樣的方式抑制市場的風氣。但即使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創業板的市盈率在2013年初後就開始觸底反彈,一路飆升至2015年最高的近140倍,可見市場的瘋狂。如果證監會沒有出台這樣的政策,在當時的監管環境下,多少創業板上市公司要通過借殼上市或者擬借殼上市的資本動作進行運作?創業板的操作風氣又會高漲到什麼程度,都無法想像。

那時至今日,為什麼監管層又會想放開創業板借殼上市的口子呢?實體經濟環境又到底發生了怎麼樣的改變?

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滑是推動政策出台的主因

要想知道政策放開的原因,我們得把目光放回到創業板的運作上面來。個人覺得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經歷了近4年的調整,創業板的估值已經回落到 歷史 低估區間;二個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首先我們看看創業板指數的情況。

自2015年被市場瘋狂的追捧後,創業板指數從 歷史 最高的4037.96點一路曾下滑到1184.91點,最高跌幅達64.72%。而在2015年6月2019年6月20日期間,創業板累計跌幅高達57.13%,跌去了2024.09點。

市場就是一個鍾擺,在市場低點和高點之間來回擺動,漲的再高也有要回歸的時候,創業板也不例外。經歷了長達4年的調整後,創業板指數目前的點位和估值已經相對比較合理。目前創業板的PE在48.02倍,低於 歷史 的平均值50.24。

但是估值的回落並不一定要放開政策,反而是市場消化高估值的一個正常的市場行為。就像2011-2013年一樣,創業板也進行了深度的調整,3年間創業板的跌幅達到了38%,創業板指數更是創出了 歷史 的低位585.44點,整個指數的估值也下滑到了25倍左右的低估區間。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監管部門不但沒有放鬆創業板的監管政策,反而在2013年底加強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的監管。那這一次又為什麼會不一樣呢?因為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出現了大幅下滑。

根據一份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月31日,創業板739家上市公司已有70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報,披露率為95.9%;而根據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業績預告,當時市場預測創業板2018年凈利潤增速為-51%到-26%。而從實際的數據來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凈利潤跌幅遠超市場預期。2019年4月30日,755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均已披露2018年的年度報告,其整體實現營收1.36萬億,增速為15.9%;實現凈利潤336億,增速為-65.6%。

相比2017年-10%的凈利潤增速,2018年創業板上市公司可謂是一片綠油油,主要的虧損原因來自於「商譽減值」,而「商譽」眾所周知就是來自於非同控的並購重組。而創業板的商譽主要就產生在2015-2017年,這三年年均新增商譽超過2500億,而且要知道這三年的市場估值都是不低的,也就是說這些商譽的水分比較高。在實體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相當多的上市公司都無力支撐,更何況是這些業績承諾虛高的並購項目呢?特別是一些輕資產的行業,文娛和 游戲 類等項目就更加明顯了。

在創業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貿易戰又在2019年重新打響了,內憂外患的背景下,如果政策再不松綁,創業板的上市公司恐怕將難以扭轉現在的局面。根據國信證券最新的一份策略報告顯示,2019年4-5月的工業增加值已經連續下滑,其中5月的增加值數據已經下滑至5%,國內經濟增長的壓力陡增。

面對這么復雜的國際形勢,必須要在政策上給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手腳進行松綁,讓盈利能力較弱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能夠主動自救,積極尋求優質的資產裝進上市公司,充分發揮上市公司的平台和優勢,扭轉公司的經營情況。這是個人認為監管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因為政策再不支持下,創業板很多上市公司的2019年相信也會非常難過,通過配合信貸及資本市場的政策,向市場傳達一種信心,鼓勵創業板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就在科創板馬上要呼之欲出之時,監管部門突然發出消息,取消創業板不能借殼的限制,而之前只有主板市場才具備借殼上市條件。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項限制的解除,也是肯定了創業板的地位,說明創業板地位與主板更接近了,這是一件好事。

面對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一些股民拍手叫好,他們認為,這是對中小創是天大的利好,因為中小創連跌4年,普遍跌幅高達70%以上,未來的機會是大於風險。而只要中小創後市逐步走穩、走強,就能夠給股市帶來賺錢效應,A股指數未來也將重新走牛。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表示,創業板一旦取消借殼限制,使績差股沒有了退市之虞,甚至還有被「借殼」轉讓出去的機會。屆時創業板中的績差股,特別是「殼資源」股反而會被市場所投機炒作。如此增大了創業板的投機性,並不利於價值投資的回歸。

對此,我們認為,監管部門此時取消了創業板的借殼限制,主要有三個難言苦衷:首先,原來創業板是禁止借殼重組上市的,但時間一久,創業板出現了很多經營困難的公司,其中有不少是帶病上市的,有的是被大股東通過各種手段惡意掏空的公司而面臨生存困難,甚至面臨退市風險。

如果真的要強制這些上市公司退市,就會遇到一個棘手問題,那就是投資者會損失慘重,就會有投資者為之前上市公司的違規違法行為買單,這是極不公平的。而投資者面對自己財富的灰飛煙滅,那個人心中不惱火,不喊冤屈?所以,取消對創業板不能借殼的限制,可讓投資者通過「借殼重組」,盡可能的避免損失。

再者,科創板馬上要開出來了,由於科創板是國家扶持的板塊,又是T+0設置,還有就是設有20%漲跌限制,這無疑會吸引走大量主板、中小創資金流向科創板,導致創業板板塊嚴重失血。為讓不讓創業板市場人氣消失殆盡,監管層通過取消借殼限制,來適當剌激場內投機資金繼續留下創業板內投機炒作。這在制度上也是給創業板的一個補償。你科創板可以短線投機優勢,我創業板也有「殼資源」題材也可以炒作。這有利於均衡兩個市場的交易熱度

最後,科創板主要面對高新 科技 產業,而創業板是要打造中國的納斯達克,從IPO制度設計上科創板更加靈活,但科創板上市並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必須符合上市標准,而有些高 科技 公司並不具備科創板上市條件,但又想在資本市場融資的,那就通過「借殼重組」的方式在創業板上市,這樣創業板某些殼資源被激活,也符合盤活存量資產改革的邏輯。

監管層取消創業板不能借殼上市,主要基於幾個方面考慮:創業板 歷史 上沉澱下來績差企業如果真的退市,投資者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而通過「殼資源」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科創板馬上出來了,取消創業板不能借殼,可以讓創業板還保留一點對外的吸引力。更關鍵的是,以後在科創板無法上市的科創企業,可以通過創業板的「殼資源」照樣達到上市的目的。這為解決小型 科技 公司融資,提供了另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盤活了創業板的殼資源。

既然原本是不允許的,那為何突然就變卦了?朝令夕改,言行不一,公信力何在!話變就變,說改就改,如此任性,絕非市場之福。

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個良好的市場,有進有出方是常態;只吞不吐的結果,就是十年原地踏步。人人都想博一把就走,留下的爛攤子,繼續甩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不要說是為了合理利用資源,亦或是為了平衡科創板的注冊制影響;想左右逢源,兩全其美,結局往往是雞飛蛋打,人財兩空。

退市,當然不能一退了之。可奇怪的是,十幾二十年過去了,最高的罰款仍是六十萬,最嚴的監管只是市場禁入。這樣的懲治力度,由不得,不讓人深思!

我看到了「必須漲上去!!!」五個大字外加三個感嘆號。

6月2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版的徵求意見稿,擬允許創業板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了。

在這個時間點,推出這樣的重大舉措,目標很明確,就是讓股市必須漲上去!

大家看到,上一輪上證指數從2440點到3288點的上漲,其實是創業板領先的,但是到4月22號,為了慢牛的需要和配合科創板上市的需要,一輪如長虹貫日的上漲戛然而止,「居然自動按了暫停鍵」,並且回調了漲幅的一半多,甚至直接威脅年線這條生命線!這個過程中,剛剛從過去幾年熊市中爬起來解套的散戶投資者虧損慘重,重新陷入絕望的深淵!新入市股民也虧損累累,簡直有被請君入瓮的感覺呀!

經過兩個月的調整,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外部環境也出現了有利的變化,我們需要一輪新的牛市周期!主流媒體、券商、機構都已經開始全面唱多,資金風向標北向資金也已經開始大規模流入,股市應聲上漲!央行資金也源源不斷增加投放!

在一系列外部變化及操作後,股指特別確實出現了上漲的傾向,特別是上證50,漲幅很大。

但是,細心的投資者一定會發現,創業板並沒有同步跟進大幅上漲,甚至有走弱的跡象。

有道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只漲上證50或者滬深300,顯然不是一個完整的牛市。

又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於是,順天應人,利好創業板的政策就出來了!

果然,創業板也不負眾望,今天早上大幅高開2%,最終收盤上漲1.72%

股市新一輪上漲已經來了,利好會一波接一波推出,我也只能說到這里了,還在裝睡的小夥伴快起來一起撿錢吧!

我對這種更改很失望,可能也會給市場傳遞一個錯誤的信息,有的人認為這是利好創業板,而我為何看到的是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問題很嚴重??
一、朝令夕改,制度缺乏嚴肅性:
創業板在成立之初,就規定了上市公司業績連續虧損的,將會直接退市,而現在竟然又取消了借殼上市的限制,也就是說,本來要退市的創業板公司現在可能不用退市了,可以成為殼資源賣給想上市的公司,我覺得這是對過去制度的一種踐踏,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只會讓市場感到失望,也縱容了創業板公司的不務正業、不思進取!!!
二、市場資源錯配,嚴厲的退市制度又「落空」了!
創業板取消借殼上市的限制,意味著很多垃圾公司原本要退市的,現在又可以苟延殘喘的「活」下去 ,這對整個市場來說,是一種資源浪費,在我看來,虧損連連、問題多多的上市公司就不應該繼續留在市場,該退的就必須退,要不然,這個市場很難形成資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隨著科創板即將上市,原本以為嚴厲的退市制度即將實行,但是現在看來恐怕要落空了,從側面也反映了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問題很嚴重,市場規模看來很難「瘦身」了,哎......
三、加重了市場的投機氛圍:
我們平常總是說要倡導價值投資的理念,現在創業板取消借殼上市的限制,很顯然,將助長市場炒作垃圾股的風氣,A股的投機氣氛將愈演愈烈,這與監管部門平常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是相違背的,監管部門沒有對市場形成正確的引導,不得不說讓人很失望!!!

創業板原來設計是禁止借殼重組上市的,但隨著創業板存量公司的累積,創業板出現了很多經營困難的公司,其中有不少是帶病上市的,有的是被大股東利用各種手段掏空公司而面臨生存困難,甚至面臨退市風險。如何處理這些公司就成為一個棘手的事情,全部退市,投資者損失慘重,雖然不敢有太多的怨言,但是財富的灰飛煙滅那個心中不惱火,強制退市下,就成為投資者為違規違法行為買單。

另外科創板實行注冊制,大量分流主板IPO資源,尤其是一些 科技 股大量前往科創板,畢竟即報即審,又是注冊制,可以以更高估值IPO,以更小的代價獲得更多的資金,創業板IPO資源面臨一些尷尬。

因此創業板的發展壯大面臨一個瓶頸,深圳廣東方面也有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建議和內在要求,畢竟科創板與創業板制度方面已經失去優勢,但是如果創業板也跟隨科創板注冊制改革,恐怕會沖擊主板走勢,帶來的是主板的大幅波動,作為一種激勵措施,放寬並購重組是大勢所趨。

有關方面就創業板改革提出四個方向,就包含放寬並購重組,包括優化創業板首發條件、擴大包容度; 建立雙重股權架構企業上市制度;完善創業板再融資制度; 完善市場並購重組功能,

證監會本次創業板改革就是對這一改革的回應。促進創業板公司不斷轉型升級,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科創板主要面對高新技術產業,創業板也是希望打造成中國納斯達克,IPO制度沒有科創板靈活,但是通過並購重組政策的放寬可以吸引部分高 科技 公司利用創業板平台做大做強自己,科創板上市不是任何企業都可以,必須符合上市標准,有些公司並不具備科創板上市條件,那就通過並購重組去創業板上市,這樣的話創業板某些公司就會被激活,也符合盤活存量資產的改革邏輯。

如何吸引並購重組,那就是可以募集配套資金,這是並購重組最大利好,有了資金就可以發展壯大,這對於某些小型 科技 公司非常具有吸引力,這些公司具有一定 科技 實力,但缺少資金支持,發展面臨瓶頸。

個人覺得有幾個因素。1、創業板優質企業少,不少公司沒有投值價值,已經淪為殼,而且比例還不小。如果不放開重組,那麼創業板未來會逐漸邊緣化,不符合各方利益。2、深交所 上交所兩個市場,要有平衡,如果都跑上交所科創板了,深交所就悲劇了。3、不少創業板公司已經深陷質押風險,但是公司主業已經無力回天,松綁重組可以化解市場金融風險,這也符合各方利益。 4、科創板推出在即,選擇這個時候公布,管理層有抬高科創板估值之嫌。無論管理層出於哪種目的,創業板松綁重組,對於投值者來說,都是好消息,畢竟還有個盼頭,不至於等死……

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是垃圾股最後的瘋狂,也為創業板股票開辟了一條新的通到,其主要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垃圾股的最後瘋狂

隨著上市制度的常態化,科創板的開閘,IPO不再是橫在各企業上市路上的障礙,以前要排三五才能上市的 歷史 已經不存在;另一方面退市制度的趨嚴,股市的優勝劣汰規則開始發揮威力。IPO和退市制度的逐步正規,導致垃圾股殼資源失去了原有的價值,時間越久,殼資源的價值越低,最後的命運只能是退市。所以說,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是垃圾股最後的瘋狂。

2.為創業板股票開辟一條新通道,為解決大量退市股票做准備

創業板的設立本來的目標就是與現在科創板一樣,企業間的競爭是殘酷的,一家企業成長起來的背後,不知道倒下了幾百家同類型的企業。比如說騰訊稱霸之路上,大大小小的公司倒下了多少,這是必然的結果。創業板中的企業也一樣,經歷幾年的發展後,存在大量垃圾企業等待退市的命運。如果放開借殼的限制,無疑給了他們另一條路可走,為將來退市制度正規後,大量退市潮出現做准備。

3.能被借殼的只是少數,切莫去賭小概率的事

一方面審核制IPO現在上市速度並不慢,另一方科創板注冊制開閘,因此,現在上市的通道已經被打通,借殼付出的代價並不比直接IPO低多少,雖然放開了借殼限制,但是,能被借殼上市的企業不會很多,所以,這是利好,但只是利好很少很少一部分創業板股票,大多數股票的命運不會改變。

總結: 股市交易重在穩定性,不要因為有利好就盲目去賭,這是不對的,正確的投資的思路是在合適的時間買入正確的股票,只做自己看懂的,有把握的機會,這樣在股市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這個問題就等於是退市問題,等於創業板可以永不退市。創業板的公司可以被借殼,那就是可以不退市,只要反復借殼,就是永不退市,這不能用浴火重生來形容!可以用洗牌重新開台來形容,因為借殼後的公司,熬幾年,還是不行,所以,不是重生,而是洗牌重來。所以,每一次借殼就是洗牌重新玩。

既然可以借殼就等於可以永不退市,那麼,永不退市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會修改成創業板公司可以被借殼?如果嚴禁借殼,嚴格退市,又會怎樣?

一,嚴禁借殼,嚴格退市。如果是這樣,結果就是,很多持續虧三年的創業板公司直接退市,退市的後果就是,買了這些公司的股民,有可能永遠套在裡面,大部分人都是辛苦錢買進去,如果有100家創業板公司退市,每個公司幾萬股東,那麼退市將會套牢幾百萬人不得解套。這個影響巨大。

二,為什麼要修改為創業板公司可以被借殼?那就是因為前面提到的原因,不讓幾百萬人永久深套,可以借殼,可以洗牌重新玩,這樣就沒有怨言。本來這是買退市股的人的初衷,他們就是要賭一把運氣才買到連續虧損的公司,可以借殼,就是允許這批人自由選擇,愛怎麼玩自己定,也可以不玩,而不是強行清退。

二,不退市的意義是什麼?考慮到公司上市經歷漫長多年的排隊等待,退了也等於前面努力白費。另外,對於熱愛買退市股的人來說,退了一個,他們還會買下一個,不如放在市場,由市場決定。

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你怎麼看?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是利好大於利空的,但是一切都是有兩面性的!

從利好的角度來看,創業板取消了不能借殼的限制,是給予了許多小市值的,經營不善的上市公司一個「解脫」的機會,同時給予了那些想要跳過IPO審核,復雜的程序而上市的優質公司來說,又是一個機會。

其實造成的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循環!簡單的說,就是,你不行,那麼你走,把位置讓給有能力的公司接替,而不要等到退市了而一無所獲!!

同時,這項限制的解除,也是肯定了創業板的地位,說明創業板的價值更與主板靠近了,這是一件好事!

那麼弊端也是有了,許多游資,短線資金,又可以「壕無人性」地炒作創業板的「殼資源」了!對於以前只能對主板殼資源的炒作,現在擴充到了創業板的個股,許多個股其實已經被游資盯上了!

當然了,事物終究有兩面性,這個消息對於創業板無疑是一個重大的利好!而對於目前的A股來說,其實天時地利都具備,差的就是人和,也就是信心。那麼在這個時候釋放一個利好,其實是有助於股市回暖的!

要知道的是主板的上漲,上證50以及權重股的上漲其實只是一個指數行情,而不是一個賺錢行情。只有中小創的走強,其實才是帶動散戶賺錢效應激發的趨勢,所以此次的創業板取消不能借殼限制,看似利好許多殼公司的創業板個股,但另一方面也是刺激了中小創的上漲,可能會激發出所謂的賺錢效應,讓A股真正脫離底部區域!

總之一點,記住了,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中小創跌了4年,普遍跌幅達到70%以上,未來的機會是大於風險的!

無論是買大白馬股也好,績優股也罷,都不是無條件的去買,漲幅過大了或者進入熊市了,這些優質股照樣會下跌。因此,投資者應該順勢而為,低價時買進好股票長抱不放,而不是高價時大肆采購!只有見識而無膽量的人是賺不到大錢的!

Ⅵ 鏌愬ぇ鍨嬫苯杞︾粡閿鍟嗚鎸囨秹瀚屾帍絀哄叕鍙哥幇閲戝拰璧勪駭錛

鏂 | Autodealer緇煎悎

嬈㈣繋渚涚 | [email protected]

5鏈19鏃ワ紝*ST搴炲ぇ鍙戝竷鍏鍛婄О錛屽簽澶ф苯璐擱泦鍥㈣偂浠芥湁闄愬叕鍙革紙涓嬬О鈥滃簽澶ч泦鍥⑩濓級浜2023騫4鏈24鏃ユ敹鍒涓婃搗璇佸埜浜ゆ槗鎵錛堜笅縐扳滀笂浜ゆ墍鈥濓級涓婂競鍏鍙哥$悊浜岄儴銆婂叧浜庡瑰簽澶ф苯璐擱泦鍥㈣偂浠芥湁闄愬叕鍙稿洖璐鍏鍙歌偂浠藉叕鍛婄殑闂璇㈠嚱銆嬶紝浜2023騫5鏈18鏃ユ敹鍒頒笂浜ゆ墍涓婂競鍏鍙哥$悊浜岄儴銆婂叧浜庡簽澶ф苯璐擱泦鍥㈣偂浠芥湁闄愬叕鍙鎬俊璁挎姇璇夋湁鍏充簨欏圭殑鐩戠″伐浣滃嚱銆嬨

搴炲ぇ闆嗗洟鏈鏂拌儲鎶ユ樉紺猴紝2023騫寸涓瀛e害錛屽叕鍙歌惀涓氭敹鍏55.56浜垮厓錛屽悓姣斿噺灝14.96%錛涘綊灞炰簬涓婂競鍏鍙歌偂涓滅殑鍑鍒╂鼎-1.23浜垮厓錛涘綊灞炰簬涓婂競鍏鍙歌偂涓滅殑鎵i櫎闈炵粡甯告ф崯鐩婄殑鍑鍒╂鼎-1.5浜垮厓銆

鎴鑷沖寳浜鏃墮棿5鏈19鏃ユ敹鐩橈紝*ST搴炲ぇ甯傚間負47.05浜垮厓銆

銆愭湰鏂囨潵鑷鏄撹濺鍙蜂綔鑰匒utodealer奼借濺緇忛攢鍟嗭紝鐗堟潈褰掍綔鑰呮墍鏈,浠諱綍褰㈠紡杞杞借瘋仈緋諱綔鑰呫傚唴瀹逛粎浠h〃浣滆呰傜偣錛屼笌鏄撹濺鏃犲叧銆

Ⅶ 易會滿重磅講話:堅決出清「空殼」「僵屍」企業,此舉釋放了什麼信號

在4月9號,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如期舉辦,在會上我國的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要堅守“四個敬畏責任”,“著力提升五種能力”,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在講話中他特別強調要堅決出清“空殼”“僵屍”企業。他表示,對於主業萎縮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的“空殼”“僵屍”企業,要嚴格執行強制退市制度,堅決推動出清。這一舉動能更好的提高我們的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市場信心。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上市公司逐漸的增多,但是總體發展仍然存在著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研發支出占前100名的上市公司佔到了全部上市公司的近一半,很多公司的創新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會上,表示他們將以實施全面股票發行注冊機制為契機,進一步增強發行上市再融資等機制,要積極的推動債券市場,對於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機制,推動科技資本和產業的高水平循環,保障我們國家的經濟穩中向好,助力各類企業創新發展。

Ⅷ 股票騙術大致有哪些

股票市場騙術繁多,小編為您整理如下。希望能為您帶來些許幫助。 一、「恢復性上升」:股市從1400點開始上漲,官方媒體稱之為恢復性上升;當股指跌到1000點附近(扣除刻意製造的指數失真),又成了一場尚未完成的「結構性調整」。我們的管理層玩弄股指可謂得心應手,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股市最大莊家。 二、「局部牛市」:七成以上的股票下跌,不足三成的股票上漲,竟被命名為局部牛市,而不是大部熊市。命名者可謂煞費苦心,鼓吹者也算不遺餘力。有網友賜教說,如果只有一個股票上漲,當稱之為「特別牛市」! 三、「稀釋呆壞帳率」:銀行呆壞帳率偏高,說明其經營管理不善,根本不符合上市條件,卻一定要讓它們上市,因為圈錢以後可以稀釋呆壞帳率。銀行什麼都不用做,經營管理水平就自然提高了。這種高論當然無懼啤酒花惡意擔保造成的呆壞帳,因為可以將其剝離,也可句用更多的注資圈錢將其攤低! 四、「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凈資產值為一元的國有股,通過溢價發行或者增發,一夜之間變為幾元,獲得成倍的增長,是謂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與這種保值增值模式相伴生的,只能是普通投資人資產的貶值縮水了。 五、「用十餘年走完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路程」:這是歷屆證監會的驕人政績,偏偏有個不知趣的吳老先生說我們搞了個賭場甚至連賭場都不如的東西。事實上我們用兩年的時間蒸發了投資者一半以上的財富,動搖了黨和人民之間八十年建立的信任。 六、「賭場論」:那位吳老先生的賭場宏論在股指下跌時成為股民憤怒宣洩的對象,但是看看中國股市不公平機制,弄虛作假和坑蒙拐騙,還有巧取豪奪,的確是連賭場都不如的。偏偏又是這位吳老先生又迫不及待地吵著要開第二家賭場,其心當誅! 七、「一股獨大」:某些市場人士熱心於抨擊一股獨大,目的在於完成對流通股東掠奪的最後一道手續,他們甚至沒有想到過大股東是永遠存在的,更沒有想到過大股東可能是一種聯盟。因為造成一股獨大的是高溢價發行制度,非流通股東用最小的投資控制了最大的股份;一股獨大所以會損害流通股東的利益,因為他們利益的根本對立,股指的下跌不會影響非流通股東通過圈錢獲取暴利。 八、「做莊跟庄說」:做莊跟庄是管理層刻意擯棄的,被斥為非理性的投機而不是理性的投資。但是中國股市的現實告訴我們:做莊跟庄未必獲利,不做莊跟庄則肯定不能獲利。在中國股市裡,惟有投機才是理性的,任何投資的企圖都是非理性的。 九、「投資者風險教育」:股市跌到今天,終於明白管理層進行投資者風險教育的良苦用心,原來是怕精神病院爆滿。如果投資者把管理層製造的風險當作市場自身的風險,也就不會想著他們來救市了。實際上中國股市最不規范的正是管理層,他們甚至不佩接受教育,只能接受審判。 十、「降低銀行風險」:證監會領導人在談到證券市場功能時有此一說。實際上銀行風險如何降低呢?只是高價轉嫁給了投資者而已。如果他還有一點誠實剩下,下次應該說無節制的擴容可以「增加投資者風險」。 周小川無法使銀行不接受啤酒花的巨額擔保,但他可剝離這類爛帳,還可以面無愧色謀求上市圈錢。 十一、「長期投資說」:在控股股東無意繼續經營,在控股股東急於轉讓減持以求淡出時,在控股股東急於掏空上市公司時,誠懇而又執看地號召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就是為了保證控股股東完成其神聖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因輕信而堅持長期投資至今的投資者,等來的是被無情推倒了的股市。 十二、「政府不救市說」:純種的市場經濟官員和學者堅稱政府不應救市,普京布希的救市是因為他們缺少對投資者巨額虧損的平常心。在對推倒重來和千點論的批評聲中,中國股市已被悄然推倒,在指數失真的掩護下,甚至超額完成了千點論的目標。而投資者要求的從來不是「救市」,他們要求的是對中國證券市場機制缺陷和政策失誤的一次推倒重來。 十三、「與國際接軌」:一些具有海歸背景的官員學者,動輒稱中國股市要與國際接軌,偏偏看不到A股發行價格遠遠超過H股,看不到公司上市有不同的標准和條件(改制和脫貧解困)。可見這種與國際接軌的口號,只是「騾子們」的花拳綉腿。 十四、「價值成長型投資理念」:直到今年,一些機構和股評家又有了新的發現,開始兜售價值發現和價值成長的投資理念。言論自由當然是他們的權利,但他們首先應該告訴投資者,哪些上市公司能夠給他們穩定可靠的回報?五朵金花做到了嗎? 十五、「擠泡沫論」:一些天降大任的官員學者,科學地從中國股市中發現了泡沫,於是乎拋出了擠泡沫的理論。他們視而不見中國股市泡沫的根源,正是中國股市的發行機制。某些上市公司經營管理的資產一夜之間暴增十倍以上,只要造個神六、神七的可行性計劃,證監會就慷慨地滿足它們的資金要求,這些營養豐富被做大做肥了的貓們,不再需要拿耗子以求在市場竟爭中生存,它們唯一的工作就剩下了消化。那些在二級市場里被瘋狂而又兇狠地擠著的泡沫,實則是投資者的血汗! 十六、「跌出投資價值」:有股評家經常說,下跌使股票的投資價值凸現。我不否認,下跌能夠引起投機的機會,但是股票決不會因為下跌而跌出投資價值。公司如此,整個股市也是如此。由於中國證券市場機制缺陷造成的這輪熊市,只要我們無意改變這些具有根本性質的機制缺陷,中國股市將永遠跌不出投資價值。 十七、「基本面不股市下跌」:這是近年來最具殺傷力的股市命題之一。股評家因為預測走勢失誤的一句不經意的遁辭,誤導投資者形成了最致命的投資信念。事實上,正是中國股市的基本面中國股市跌向深淵。眾多重量級不負責任信口開河的學者,眾多似是而非足以亂視聽的理論和「洋雜碎」拼盤,眾多欺上瞞下不思進取卻以「無為」自許的證監會官員,眾多胃口巨大毫無節制只會向股市要錢的部門,眾多無需進取就非常滋潤的上市公司,眾多叫天不靈始終得到口頭保護的中小投資者,就是中國股市的基本面。如果中國宏觀經濟真是好的,這個命題也許道破了這樣的天機:中國證券市場的機制出了極為嚴重的問題。 十八、「無為論」:如果中國股市是一個健康、成熟的市場,無為而治卻也無可厚非;但是面對尚未形成公正而具有活力的市場機制的中國股市,面對眾多急需解決更要妥善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正在遺留的問題,面對錯綜復雜而且日益尖銳的利益沖突矛盾,無為而治實質是無為不治,是無能和不負責任的遮羞布!根據這樣的邏輯,119也可以尚無為而拒絕出警滅火了。「無為論」並非絕對無為,發起股票來往往是不遺餘力的,符合條件的要發,不符合條件的就創造條件修改條件來發。 十九、「殼資源說」:這是證明我們民族極具創造性的一個新名詞,空無一物的殼成了能夠產生效益帶來財富的資源,有變無、無生有的辯證思想被真正落到了實處。殼之所以是殼,是因為裡面的財富已被洗劫揮霍一空;所以要借殼上市或者買殼上市,是因為可以節省謀求上市的公開和不公開的成本;而殼所以成為資源,是因為投資者可以向裡面充實財富,它可以再度被掏空,而且可以重復利用。某些土著的和海歸的純種市場經濟的學者官員,在兜售其市場經濟理論和政綱時,往往又能夠兼容「殼資源」這類東西。 二十、「推倒重來說」:由於中國股市致命的機制缺陷,使得上市公司失去了投資價值。愛國愛民且有憂患意識的專家學者於是拋出了所謂推倒重來論.但他們企圖推倒的不是缺乏公正喪失活力的證券市場機制,所以他們從未過現行市場機制下的無節制的擴容,他們也從未對控股股東惡意圈錢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流露出絲毫的憤怒,他們腦滿腸肥卻從不思考中國股市畸形的根源。他們企圖推倒的只是投資者對黨和政府的信任,他們從未真正希望過中國股市走向健康發展之路,他們如果從重來中獲利,他們將再次要求推倒,從便他們再度重來。 二十一、「風險控制說」:每當股市上漲時,甚至是管理層默許和鼓勵的上漲,都有一些斷腿的專家學者提出風險控制的建議。過度的上漲是存在著風險的,但他們的目的顯然不在於此,當股市下跌甚至釀成股災時,他們卻從未提出過要防範風險,在他們看來,一個健康發展的股市,就是綿綿不絕的下跌。如果這類專家學者並不缺少智慧,他們的目的就只能是引起市場的波動,配合其買主進行投機炒作。 二十二、「增加財富說」:尚主席認為證券市場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增加財富的機會」。股票發行伊始,股民的財富就巧妙地為控股股東的凈資產完成成倍的增值;熊市綿綿至今,6000萬投資者損失慘重,面有菜色,精神幾近崩潰。可是尚主席依舊油光滿面,意氣風發,可謂「托「之大者。如果不是暗喻未來,尚主席算是在睜著眼睛說話了。尚主席應該說的是,「割肉斬倉近年來有了迅猛發展,已經成為投資者增加財富奔小康的新途徑」! 二十三、「機構投資者比例偏低」:許多專家學者包括尚主席,都認為「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所佔比例偏低「,因此要「需要大力培育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隊伍「,似乎多了幾家基金,多了幾個機構,上市公司質量就提高了,中國證券市場就自然有了投資價值,真是「智者說夢」。如果一個市場失去了公平的基礎,就不會吸引真正的機構投資者,來的只能是機構投機者?五朵金花給了基金什麼回投?在尚主席監管的市場里,除了投機還能有什麼贏利模式? 二十三:「股權分裂說」:很多官員學者對股權分裂現狀表達了極大的憤慨,似乎是在為深受其害的普通投資者鳴不平。但是他們恰恰就是股權分裂的製造者,並且在無節制的股票發行中,繼續製造著擴大著股權分裂的局面,他們也從沒有明確提出過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在這樣的前提下,狡猾而根本沒有誠意的解決股權分裂的動議,根本就是為國有股不公正的轉讓減持製造輿論! 二十四、「機構投資者推動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許多官員學者都認為機構投資者是強化對上市公司的監督和制約,推動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的最重要力量「,尚主席甚至還說,這是境內外已經表明了的「經驗」。但是尚主席偏偏忘記了國情,忘記了他執掌的證券市場機制存在著致命缺陷。那麼多基金持有了招商銀行的股票,可是招商銀行照樣急於二次圈錢,而且當其計劃完成並進行一次減持後,大股東將收回其全部出資並繼續穩坐大股東位子;基金也無法保證其持有股票的其他公司不會成為第二個招商銀行。對於國字型大小控股股東的圈錢行為和尚主席的不遺餘力的,機構投資者和普通投資人一樣的無奈! 二十五、「上市公司質量有待提高」:因為語出尚主席之口,這句話成了「真實的謊言」。它給人的感覺是尚主席想提高並能夠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當然也有暗示股市下跌是上市公司不爭氣而非自己無能的意思。而投資者從未幻想過尚主席來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他沒有這樣的能力,也沒有這樣的責任。尚主席的責任是建立一種機制,使上市公司不得不提高其質量,不得不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當尚主席在對控股股東圈錢慾望有求必應時,上市公司的質量就永遠不會提高,因為根本沒有提高的必要。 二十六、「國有股減持是重大利好」:財政部的那次減持辦法出台後,不救市並政策市的財政部和證監會官員,紛紛露臉稱其為重大利好。這可能是中國股市眾多騙術中最坦率的一次謊言,當社保基金不分良莠的全面減持時,社保基金還是一個理性的投資主體嗎?被社保基金全面拋棄的股票又該叫誰去投資呢?這種罕見的指鹿為馬似的官員托市言論,今天仍能令人心驚肉跳,因為它旨在盡可能高價地完成減持,是一種兇狠而又老到的莊家手法! 二十七、「優化資源配置」:優化資源配置是證券市場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在尚主席及其前任的英明領導下,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事實己經不復存在。為國企脫貧解困的股票使證券市場成了慈善機構,為國企改制預留的寬松的上市條件正在繼續背離優化資源配置,虧損公司的上市說明我們從來沒有優化資源配置的誠意和勇氣,上市公司的變臉和資金利用效率的低下說明我們根本沒有做到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而上市的國有資產瘋狂地要求退出更是對優化資源配置絕佳的諷刺! 二十八、「保護投資者權益」:尚主席與其前任都說過要保護投資者權益,尚主席甚至還加了「切實」二字,這種極為正確的表述往往是說說而已,一旦涉及如何保護如何切實的問題時,尚主席等多半就沒了下文。對投資者權益進行侵害的,表面上是某些股東、機構或者輿論導向,實則是容忍這種侵害的機制以及那些以保護人自居的官員。所以在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聲中,7000萬投資者已經「切實」地淪落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二十九、「融資功能說」:尚主席言及證券市場功能,必稱融資,從不提圈錢,如同失業被稱為待業一樣。融資似乎應該是公司為了謀求長期穩定的發展而籌集資金,資金為公司所用,目的在於公司的發展。但尚主席拚命的融資或再融資,表面上資金進了公司的賬戶,相當一部分卻悄悄地變成了非流通股東的凈資產值。也許尚主席理解的融資,與圈錢本來就沒有分別。融資功能的實現是一個公正而不乏活力的市場成功吸引投資的給果,當融資成為尚主席及其前任的目標和政績工程時,融資必然蛻變為圈錢! 三十、「凈資產值流通」:當國有股以市價向流通股東減持時,當國有股按凈資產值向外資和高管層轉讓時,傷心欲絕的流通股東被巧妙地激發了根據凈資產值受讓國有股的願望。但是「凈資產值流通」對於流通股東而言,只是不公正的繼續。識別板塊啟動與衰落的信號

閱讀全文

與掏空上市公司故意退市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然氣輸送相關上市公司 瀏覽:526
退市股票上新三板後如何交易 瀏覽:159
公司新三板上市采訪問題 瀏覽:675
雲伺服器龍頭上市公司 瀏覽:776
上市公司海外並購審核流程 瀏覽:492
國產醫用膠片上市公司 瀏覽:159
炒股票五行屬金嗎 瀏覽:805
雞蛋上漲利好上市公司 瀏覽:780
唐風炒股 瀏覽:409
手機製造產業鏈上市公司 瀏覽:193
股票分紅後價格下降等於沒分紅 瀏覽:231
新三板交易制度存在的問題研究 瀏覽:116
公司說要上新三板 瀏覽:666
怎麼追漲停的股票 瀏覽:726
中國燃氣生產商上市公司 瀏覽:586
國儲能源上市公司 瀏覽:418
標准差與股票投資 瀏覽:665
手機炒股網上開戶了 瀏覽:333
手機炒股軟體進不去 瀏覽:297
炒股賺五千萬教授失蹤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