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上市公司巨額壞賬被處罰

上市公司巨額壞賬被處罰

發布時間:2024-07-16 12:17:33

A. 會計學基礎課作業,老師要求:從網上找出上市公司會計造假案的具體案例,分析會計造假的根本動機

科龍事件
根據科龍公布的年報顯示,2000 年科龍全年巨虧達8.3 億元,2001 年更是達到14.76 億元,轉眼到了2002 年居然實現凈利1億元。如此巨大的反差之下,隱藏的是並不少見的利潤大清洗的財務手段,即2002 年的扭虧的巨大「貢獻」來自於2001 年的巨虧。科龍2001 年費用總額21 億元之巨,2002 年僅為9 億元,扭虧之術可見一斑。當然,如此扭虧為盈是建立在存貨跌價准備計提比例的大幅變化與應收賬款壞賬准備的計提的變化。
2006年7月16日,中國證監會對廣東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責任人的證券違法違規行為做出行政處罰與市場永久性禁入決定。這是新的《證券市場禁入規定》自2006年7月10日施行以來,證監會做出的第一個市場禁入處罰。本文擬通過分析科龍電器違法違規行為中的會計審計問題,討論其帶給我們的思考和啟示。
(一)科龍財務舞弊手法分析
事實證明,顧雛軍收購科龍後,公司的經營狀況並無明顯改善,凈利潤的大起大落屬於人為調控,扭虧神話原來靠的是做假賬。
1.利用會計政策,調節減值准備,實現「扭虧」
科龍舞弊手法之一:虛構主營業務收入、少計壞賬准備、少計訴訟賠償金等編造虛假財務報告。經查,在2002年至2004年的3年間,科龍共在其年報中虛增利潤3.87億元(其中,2002年虛增利潤1.1996億元,2003年虛增利潤1.1847億元,2004年虛增利潤1.4875億元)。
仔細分析,科龍2001中報實現收入27.9億元,凈利1975萬元,可是到了年報,則實現收入47.2億元,凈虧15.56億元。科龍2001年下半年出現近16億元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計提減值准備6.35億元。2001年的科龍年報被審計師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到了2002年,科龍轉回各項減值准備,對當年利潤的影響是3.5億元。可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其巨額資產減值計提及轉回都是「公允」的?如果2001年沒有計提各項減值准備和廣告費用,科龍電器2002年的扭虧為盈將不可能;如果沒有2001年的計提和2002年的轉回,科龍電器在2003年也不會盈利。按照現有的退市規則,如果科龍電器業績沒有經過上述財務處理,早就被「披星戴帽」甚至退市處理了。可見,科龍電器2002年和2003年根本沒有盈利,ST科龍扭虧只是一種會計數字游戲的結果。
2.虛增收入和收益
科龍舞弊手法之二:使用不正當的收入確認方法,虛構收入,虛增利潤,粉飾財務報表。經查,2002年科龍年報中共虛增收入4.033億元,虛增利潤近1.2億元。其具體手法主要是通過對未出庫銷售的存貨開具發票或銷售出庫單並確認為收入,以虛增年報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科龍電器2004年第四季度有高達4.27億元的銷售收入沒有得到驗證,其中向一個不知名的新客戶銷售就達2.97億元,而且到2005年4月28日審計時仍然沒有收回。此後的2003年和2004年,同樣是在顧雛軍和格林柯爾的操縱下,科龍年報又分別虛增收入3.048億元和5.127億元,虛增利潤8935萬元和1.2億元。這意味著在顧雛軍入主科龍之後所出具過的3份公司年報都存在財務造假,將不曾實現的銷售確認為當期收入。
3.利用關聯交易轉移資金
科龍舞弊手法之三:利用關聯交易轉移資金。經查,科龍電器2002年至2004年未披露與格林柯爾公司共同投資、關聯采購等關聯交易事項,2000年至2001年未按規定披露重大關聯交易,2003年、2004年科龍公司年報也均未披露使用關聯方巨額資產的事項。
顧雛軍入主科龍不久便開始在各地瘋狂收購或新設控股子公司,通過收購打造的「科龍系」主要由數家上市公司和各地子公司構成。到案發時,科龍已有37家控股子公司、參股公司、28家分公司。由顧雛軍等在境內外設立的私人公司所組成的「格林柯爾系」在國內亦擁有12家公司或分支機構。此間」科龍」與」格林柯爾」公司之間發生資金的頻繁轉換,共同投資和關聯交易也相當多。科龍公司在銀行設有500多個賬戶都被用來轉移資金。在不到4年的時間里,格林柯爾系有關公司涉嫌侵佔和挪用科龍電器財產的累計發生額為34.85億元。
如此看來,對於格林柯爾而言,科龍只是一個跳板,它要做的是借科龍橫向並購,利用科龍的營銷網路賺取利潤。顧雛軍把國內上市公司科龍當作「提款機」.一方面以科龍系列公司和格林柯爾系列公司打造融資和拓展平台為由.通過眾多銀行賬戶,頻繁轉移資金,滿足不斷擴張的資本需求,採用資本運作通過錯綜復雜的關聯交易對科龍進行盤剝,掏空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又通過財務造假維持科龍的利潤增長。
(二)科龍審計報告透視
科龍財務造假該打誰的板子?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自然難脫干係。2002年之前,科龍的審計機構是安達信,2001年,ST科龍全年凈虧15億元多,當時的安達信「由於無法執行滿意的審計程序以獲得合理的保證來確定所有重大交易均已被正確記錄並充分披露」給出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02年,安達信因安然事件顛覆後,其在我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並入普華永道,普華永道對格林柯爾和科龍這兩個「燙手山芋」採取了請辭之舉。之後,德勤走馬上任,為科龍審計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報。在對ST科龍2002年年報進行審計時,德勤認為「未能從公司管理層獲得合理的聲明及可信賴的證據作為其審計的基礎,報表的上年數與本年數也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此前安達信曾給出過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在2001年年末科龍整體資產價值不確定的情況下,德勤2002年給出「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顯得有些牽強。在此基礎上,2003年德勤對科龍2003年的年報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2004年德勤對科龍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盡管在2004年年報披露之後德勤也宣布辭去科龍的審計業務,但它此前為科龍2003年年報出具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為2002年、2004年年報出具的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並沒有撤回,也沒有要求公司進行報表重述。既然科龍被證實有重大錯報事實,德勤顯然難以免責。據媒體透露,證監會基本完成了對德勤的調查,德勤對科龍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審計程序不充分、不適當,未發現科龍現金流量表重大差錯等。
第一,在執行審計程序等方面,德勤的確出現了嚴重紕漏,對科龍電器的審計並沒有盡職。例如,證監會委託畢馬威所作的調查顯示:2001年10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期間,科龍電器及其29家主要附屬公司與格林柯爾系公司或疑似格林柯爾系公司之間進行的不正常重大現金流出總額約為40.71億元,不正常的重大現金流入總額約為34.79億元,共計75.5億元。而這些在德勤3年的審計報告中均未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規定,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必須按照執業准則、規則確定的工作程序出具報告。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條件之一,即須認為會計報表公允地反映了企業的現金流量。根據《獨立審計具體准則第7號一一審計報告》第18條規定,意味著德勤認為科龍2002、2003、2004年度的現金流量表是公允的。
第二、德勤對科龍電器各期存貨及主營業務成本進行審計時,直接按照科龍電器期末存貨盤點數量和各期平均單位成本確定存貨期末余額,並推算出科龍電器各期主營業務成本。在未對產成品進行有效測試和充分抽樣盤點的情況下,德勤通過上述審計程序對存貨和主營業務成本進行審計並予以確認,其審計方法和審計程序均不合理。
第三、德勤在存貨抽樣盤點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職業謹慎,確定的抽樣盤點范圍不適當,審計程序不充分。德勤在年報審計過程中實施抽樣盤點程序時,未能確定充分有效的抽樣盤點范圍,導致其未能發現科龍電器通過壓庫方式確認虛假銷售收入的問題。存貨監盤也是一項重要的審計程序,如果進行賬實相符核查,科龍虛增的主營業務利潤其實並不難發現。
第四、科龍銷售收入確認問題,體現出德勤未能恰當地解釋和應用會計准則,同時這也說明德勤未能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收入的確認應該以貨物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為標准,一般來說僅以「出庫開票」確認收入明顯不符合會計准則。如果一項銷售行為不符合收入確認原則,就不應確認為收入。未曾實現的銷售確認為當期收入必然導致利潤虛增。對較敏感的「銷售退回」這一塊,德勤也沒有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致使科龍通過關聯交易利用銷售退回大做文章,轉移資產,虛增利潤,這也是德勤所不能迴避的錯誤。
第五、德勤審計科龍電器分公司時,沒有對各年未進行現場審計的分公司執行其他必要審計程序,無法有效確認其主營業務收入實現的真實性及應收賬款等資產的真實性。科龍有很多分公司、子公司,組織結構相當復雜。按照審計准則,會計師事務所應根據審計風險,即審計重要性水平來確認每年對哪些分公司進行現場審計。
(三)思考與啟示
對於科龍財務造假,中國證監會已做出處罰決定,但其引發的相關問題令人深思,主要有:
1.科龍財務造假根源何在
科龍財務造假的根源仍然是公司治理結構問題。2001年,科龍實施產權制度改革,通過股權轉讓引入「格林柯爾」實現了民營化重組,其初衷是希望民營資本的介入能夠打開產權之結,改善公司治理。現在看來,在顧雛軍的把持下,科龍的內部人控制現象不但沒有改善,反倒被強化了。幾年來公司的會計數字游戲、關聯交易以及公司資金被」掏空」等一系列惡性事件,再次凸顯其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從表面上看,科龍已形成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之間的權力制衡機制。但實質上公司治理仍存在嚴重缺陷。顧雛軍利用其對公司的超強控制力,以其他股東的利益為代價為格林柯爾謀利,導致科龍陷入新的危機。公司的獨立董事制度也是名存實亡。當科龍為種種「疑雲」籠罩,投資者蒙受巨額損失之時,科龍的獨立董事始終未能發表有助於廣大中小股東揭曉「疑雲」的獨立意見,難怪科龍的中小股東發起震撼中國股市的要求罷免其獨立董事的「獨立運動」。當然,公司治理不僅包括內部治理,還包括外部治理,否則治理的重任難以完成。那麼,外部治理的關鍵又是什麼?是法制的完善和監管的有效性。有法不依,任何公司治理、監管制度和企業的社會責任都可能失去存在的基礎和保障。雖然市場主體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會與制度博弈,而法律法規就是為了約束和防範這種試圖突破制度的行為而設置的。若缺乏有效監管,這種企圖突破法律制度的活動將會變本加厲。要約束公司行為,保障其內外部治理的實現,必須落實監管的有效性,最終使公司問題通過監管而得到及時發現、制止和懲戒。
2.強化市場監管是維護市場秩序的保證
證監會是對證券市場行為進行全程監管,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機構。顧雛軍涉嫌多項證券違法違規問題,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查處是完全必要的。事實上,2002年以來科龍的經營業績出現劇烈波動,已經引起公眾的普遍關注和質疑,現已查實公司所披露的財務報告與事實存在嚴重不符,但它居然能夠利用財務數字游戲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混」了近5年。可以說,科龍是」自我曝光」在前,公眾質疑在先,證監會立案調查滯後。作為市場監管者的證監會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苗頭,進行有效監管,沒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投資者,反映出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效率有待提高。
此外,從證監會立案調查科龍事件,到顧雛軍等人被拘捕,投資者未能及時從相關方面獲取案情進展情況,即使案情細節不便披露,對於科龍問題的嚴重性或復雜程度也應有個交代。相比之下,創維事件發生後,香港廉政公署立即發布包括涉案人員、案件主要內容在內的詳盡信息的做法,不能不讓人感到目前投資者應有的知情權依然欠缺。
3.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問題
如果說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第一道防線,那麼獨立審計是防範會計信息失真和舞弊行為的另一道重要關卡。擁有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金字招牌的德勤沒有把好這道關,反而深陷「科龍門」,由此可以發現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大陸執業也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一:審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和職業操守
自從我國會計審計服務市場對外開放以來,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以其獨有的品牌優勢、人才優勢和先進的管理制度占據了國內審計服務的高端市場,業務收入和利潤率遙遙領先於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國際資本市場的磨礪和實力賦予了其極高的品牌價值,為其帶來巨大的商譽和業務機會。所以,德勤作為科龍的審計機構.其專業勝任能力毋庸置疑。而科龍聘請國際「四大」之一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來做審計,也相信其審計報告的公信力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然而,事實證明,如果審計師缺乏應有的職業謹慎和良好的職業操守,就可能成為問題公司粉飾其經營業績的「擋箭牌」,並給事務所帶來一連串麻煩。鑒於德勤在科龍審計中的表現,難怪有人懷疑德勤在中國大陸是否存在「雙重執業標准」。否則,審計師完全可以發現科龍的問題和顧雛軍的犯罪事實。所以,審計師在出現錯誤時,簡單地將其歸結為「某些固有局限」所致,或是被審計公司管理層的造假責任等,會使社會公眾對審計行業產生不信任感,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極為不利。反觀目前審計行業的現狀,審計師職業道德缺失已導致大量的審計失敗,審計師知情而不據實發表意見和預警信息,不僅是失職,還有瀆職嫌疑,不但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也損害了事務所和國家的長遠利益。
當然,審計師身陷問題公司,制度環境也是制約因素之一。人們習慣稱審計師為「經濟警察」,實際上誇大了外部獨立審計的作用。審計師沒有司法或行政權力,因此可能無法獲得能與行政或司法機構比肩的信息。此外,會計師事務所和客戶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現在許多審計師身陷問題公司,主要因為上市公司能夠左右會計師事務所的飯碗。而且,道德審判意識不強且違規成本又低,因而在利益的誘惑和驅使下,對於造假企業,審計師仍有可能鋌而走險。
問題二: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超國民待遇」
近年來,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我國內地的業務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陷入財務丑聞的事件也開始出現。一向以質量精湛、執業獨立而占據國內大部分審計市場的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開始成為被告。「科龍一德勤」事件中受指責的問題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目前在我國享受」超國民待遇」,主要問題是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能否建立和執行統一的監管標准。誠信制度面前應當「人人平等」,有關監管部門應當給予國內外會計師事務所平等競爭的平台,使公平公正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4.審計風險防範
德勤對科龍審計失敗,再次說明了事務所審計風險防範的重要性。目前審計師面臨的審計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企業組織形式紛繁復雜和經營活動多元化,要求審計師們提高自身的風險防範能力,事務所要強化審計質量控制;另一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在證券民事賠償方面的法律責任進一步明確。無論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失敗是否受到行政處罰,只要虛假陳述行為存在,就可以作為被告,適用於舉證責任倒置原則,由其向法庭自我證明清白,或承責或免責,這樣一來審計師的責任更為重大。
面對目前獨立審計行業的系統性高風險,無論國際所還是國內所均難倖免。財務丑聞中不能排除有審計人員參與或協助造假,或有審計質量問題,但也不能否認審計人員也會成為造假公司的受害者。導致上市公司審計失敗的原因很復雜,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就曾總結過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因素。但審計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一是審計結果是錯誤或者不恰當的;二是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沒有遵循獨立審計的原則,或者審計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過錯甚至欺詐行為。因此.增強風險意識,通過完善制度.提高質量來推動獨立審計的良性發展,是化解審計風險之根本。

B. 公司預算出錯,怎麼處罰

從近幾年上市公司的年報看,有的公司每年對財務成果進行追溯調整,或者進行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對自身「否定之否定」,詳細分析這些調整和更正的內容,無非是不該做的收入多做,應該進的成本、費用、折舊、攤銷等未進,該計提的有關資產減值准備未提,致使財務成果不實。出現這種情況,筆者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上市公司在年度業績中,為了達到一定目的,如保配股保增發、保股票面值,避免被ST或退市在有意所為,留下效益中的水分;二是企業財務管理方面工作還不到位,有的企業重經營輕管理,重業務輕財務,「一把手」說了算,使財務該發揮的監督職能未發揮,該堵塞的跑、冒、滴、漏未堵住,該通過財務管理增加的效益未顯現出來,使有些公司年年捉襟見肘。因此,加強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十分重要。
一、加強資金管理
從近幾年的經驗和教訓看,加強資金管理是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上市公司資金管理應抓三個重點。
1、資金的預算管理。年初,財務部門應編制資金預算計劃,它由資金預算收入、資金預算支出兩大主體內容構成,其中資金預算最核心的內容是企業通過經營活動帶來的現金凈增加額,預算支出最核心的內容是企業投資所需資金支出。通過編制企業年度資金預算計劃,能夠明確企業年度資金運作的重點,便於公司日常的資金控制,把握資金周轉「脈搏」,節約公司融資成本,避免盲目貸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況的發生。

2、資金的風險管理。企業資金風險主要有使用風險,在途風險和或有風險。資金的使用風險主要表現為企業的投資風險,它是一種事先可控制的風險,因此對此類風險應加強事先控制。加強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調查論證,項目評審做到科學化、專業化,盡量把預計風險發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程度。資金的在途風險一般發生在企業資金結算過程中,所以在結算票據選擇上尤為重要。一般企業在同城結算業務中主要以「貸記憑證」、「轉賬支票」為結算手段,在實際工作中「貸記憑證」是一種更為安全的結算手段。或有風險主要是公司為其他企業提供擔保而形成的或有負債,包括貸款擔保和業務擔保等。這一點關鍵是認真執行證監會關於規范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若干問題的通知,每個董事應勤勉盡職,審慎對待和嚴格控制對外擔保產生的債務風險。
3、資金的日常管理。主要指資金使用過程中的審批管理,報表管理和跟蹤管理。企業資金審批程序制定應遵循「便捷、高效、控制」的原則,預先設定相應的資金審批程序和許可權。按分級許可權,可設董事會、總經理辦公會、總經理、財務總監四級,每級規定明確的審批額度,審批金額在該級許可權之內即可批准使用,如在其許可權以上則需要經本級審查後報上一級審批,直至有權批准者為止。一般上市公司的重大投資,大額銀行貸款應由董事會審批;一般固定資產、低值易耗購置,小額貸款等應由總經理辦公會審批,大額的合同履約和貨款支付應由總經理審批,一般資金使用由財務總監審批。企業應定期、不定期地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既通過日常的報表了解全面情況,又通過專項檢查發現資金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特別是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往來賬目應逐筆實行跟蹤管理,應將部門負責人和業務人員的績效同應收款項的回籠速度和回收金額掛鉤,制定相應的獎罰辦法,確保錢出去貨進來,貨出去錢進來,把壞賬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用有效手段控制費用開支
目前生產經營企業的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項開支占成本的20%-30%之間,強化這部分費用管理,既是挖潛增收,提高效益的有效途經,又是降低產品(服務)成本,提高競爭力的制勝法寶。首先應對企業費用實行預算管理,在制定預算時,應分清不變費用和可變費用。預算一經制定,要保障其嚴肅性,業務經營量沒有較大變化,費用預算一般不宜調整。並將預算按部門、按月、季進行分解,做到按月檢查,按季考核,節約獎勵,超額處罰。其次在費用開支操作上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再次在費用控制上,實行一支筆審批。
三、加強收入管理
上市公司的收入主要有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及補貼收入五項,管理的重點應該是前三項,管理的內容應該是正反兩個方面。正的方面講,要按企業會計制度真實反映收入。一般來講,不真實反映收入的行為有幾種情況:一是公司的業績比較好,怕基數過高,年底決算時甩出一塊收入,二是出於避稅目的將主營業務收入轉換為其他業務收入,將租賃收入操作為聯營收入;三是由於某種因素與客戶所簽訂的合同顯失公允,標的遠遠低於實際收入,使公司的效益流失。解決上述問題財務部門重任在肩。反的方面講,主要是防止利用虛假手段多反映收入包裝利潤。
四、規范職務消費
職務消費是目前上市公司實際存在的又無章可循的彈性費用開支,如董事長,總經理等高管人員的職務用車、著裝、出差、用餐、通訊、日常辦公用品、醫療等費用,應是財務管理的一個重點之一,也是財務人員感到頭疼的一件事。建議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並出台職務消費管理辦法,同時,作為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和財務負責人,應樹立以制度管人,用規章辦事的作風,將彈性費用變成鋼性開支。
五、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第一要大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優化會計教育的內容,會計教育應德才並重。第二要賦予財務總監重要職責。財務造假防假,財務總監應負主要責任,同時也應賦予其一定的權利。第三要嚴格處罰違犯職業道德的行為。

C. 求 中國近五年重大會計造假案例

蘭州三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會計造假案例
蘭州三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T派神)是甘肅省蘭州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注冊及辦公地址是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因披露虛假利潤等違規行為,2008年4月14日接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公司處以3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公司董事長張晨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公司財務總監金明喜給予警告並處以20萬元的罰款等。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原控股股東控制期間,原董事長張晨蓄意犯罪,隱瞞董事會,未按規定披露公司的外貿業務、與關聯股東的交易,特別是大額對外擔保等重大信息。為此形成的虛假利潤300多萬元,嚴重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

ST派神在2008年年報中的「公司治理結構」部分指出:「本屆董事會認真汲取教訓,深刻認識到問題的根源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未發揮作用1形同虛設,致使犯罪分子再三侵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

事實是這樣的嗎?ST派神幡然醒悟了?認真分析一下2008年年報,真相即刻揭曉。虛假利潤,就像幽靈一樣,繼續纏繞著ST派神。與以前不同的是,2008年的會計處理表象是合理的,但沒有如實反映交易的本質,不符合新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

以資抵債的會計計量

在2008年年報中,ST派神的無形資產增加了一項土地使用權,該項土地使用權「系根據本公司與三毛集團簽訂以資抵債協議,三毛集團以其所持有的土地抵償欠付本公司的款項。該土地使用權的入賬價值44242500元系根據甘肅方家不動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甘方估字[2008091]號評估報告為依據確定,評估方法為市場比較法和成本逼近法。」三毛集團是ST派神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上述信息,如果不存在債務重組的情況,會計處理比較容易,借記「無形資產」,貸記「應收賬款」;如果以前年度計提了壞賬准備,則借記「壞賬准備」,貸記「資產減值損失」。

回到年報,看一下這四個賬戶的明細賬,就可以看出會計處理是否恰當,會計信息披露是否如實反映交易事項的經濟實質。

1「資產減值准備」中的「壞賬准備」明細賬如表1所示。

表1說明,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在2008年大幅度減少,壞賬准備被巨額轉出。

2「資產減值損失」賬戶中的「壞賬損失」明細賬2008年度的余額為-31935873.38元,年報中沒有詳細披露這次以資抵債交易發生後,沖回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但從表1和年報,可以判斷沖回的金額為3065.39(2019.94+1045.45=3065.39)萬元。

3應收賬款部分,年報中作了如下信息披露:「本公司應收三毛集團及所屬公司的款項共27066441.29元,在以前年度已計提壞賬准備20199394.79元,本年度三毛集團用土地償還,原估計計提比例是根據三毛集團償債能力作出的,原估計計提比例合理。」

其他應收款部分,年報中作了如下信息披露:「本公司對應收三毛集團及所屬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共計19366583.94元,在以前年度已計提壞賬准備10454539.15元,本年度三毛集團用土地償還,原估計計提比例是根據三毛集團償債能力作出的,原估計計提比例合理。」

4「無形資產」賬戶的「土地使用權」明細賬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2008年度新增44 242 500元的土地使用權,與前述吻合,即為三毛集團償債所轉讓給ST派神的土地使用權。

此外,在ST派神與三毛集團簽訂《以資抵債協議》中,雙方同意以評估值4 424.25萬元為依據,抵償三毛集團佔用ST派神的資金4 643.30萬元,不足部分219.05萬元採用現金方式一次性歸還。2008年年報中「公司治理結構」部分中披露「2008年12月16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12月17日三毛集團即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償還了219.05萬元欠款。」

通過各賬戶明細賬和《以資抵債協議》,可以看出,ST派神在以資抵債交易過程中的具體會計處理是:增加無形資產4 424.25萬元,增加庫存現金219.05萬元,減少應收賬款4 643.30萬元;轉出以前年度計提的壞賬准備3 065.39萬元,轉回資產減值損失3 065.39萬元。

以資抵債的會計確認

會計處理有兩個很重要的步驟,即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上述會計處理過程中,會計計量沒有問題,會計確認,尤其是無形資產的確認則需要進一步驗證。這里主要分析土地使用權這一無形資產的會計確認問題。

為了保證「以資抵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ST派神考慮得相當周全。在《蘭州三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股東蘭州三毛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資抵債的報告書(修正草案)》(2008年11月26日公布,以下簡稱「報告書」)作了詳盡的披露。無論是董事會、獨立董事,還是獨立財務顧問,都對該交易事項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發表了正面意見,這樣看來,以資抵債的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了。

至於合法性,該報告書中披露了律師結論意見:「甘肅正天合律師事務所經辦律師認為:本次資產置換所必備的協議、文件齊備,內容真實合法,且已經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符合《民法通則》、《合同法》和《證券法》及中國證監會規范性文件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為有效。不存在違反國家法律和公共利益的情形,有利於保護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

由此看來,上述以資抵債交易的合理性,以及交易本身合法性,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而且從會計計量上看,ST派神的會計處理是沒有瑕疵的。

但是,從交易事項的經濟實質上判斷,就不難發現,「以資抵債」的會計處理是站不住腳的。

百密一疏。ST派神在2008年報和報告書中都露出了以資抵債交易的瑕疵。

ST派神「公司治理結構」部分披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三毛集團立即按照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的批復,向蘭州市國土資源局申報土地使用權等相關手續,同時積極籌措資金繳納了土地使用權契稅,於2009年1月19日取得了蘭州市國土資源局的《土地登記通知書》,通知書下達給了蘭州市國土資源局西固分局。通知書明確指出三毛集團面積為37 592.39平方米的土地,已辦理土地使用權申請登記手續,通知西固分局接此通知後,完成土地登記注冊發證工作。三毛集團已按有關規定將申請和相關文件提交蘭州市國土資源局西固分局,蘭州市國土資源局西固分局答復,按照土地管理有關規定,三毛集團該宗土地在取得宗地圖四至單位蓋章同意後,將進入土地公示階段(一個月),在公示無異議後,方可取得土地證。」

報告書在「交易標的介紹」部分披露:「由於本次以資抵債的土地使用權均由三毛集團以劃撥方式取得,故就目前來說此宗土地使用權尚屬國家所有,沒有明確客觀的賬面價值。三毛集團必須取得此宗土地使用權後,才能進行本次以資抵債交易。三毛集團在因無力承擔土地出讓金而無法將此宗土地的使用權類型由劃撥變更為出讓,從而導致一直無法實施以資抵債方案的情況下,2008年4月提出將上述擬抵債的土地全額轉增國家資本金,取得土地使用權,然後由三毛集團抵頂給本公司的解決方案。2008年10月,該方案獲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2008年11月14日,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出具了《關於給蘭州三毛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土地評估結果初審意見》,審查確認了該宗土地評估事項。2008年11月24日,三毛集團取得了甘肅省國土資源廳《關於蘭州三毛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深化改革土地資產處置的批復》,完成了土地使用權評估備案,並同意對上述擬抵債土地以作價出資方式進行處置。土地使用權變更和登記手續正在辦理當中。」

在年報「董事會公告」部分披露「2008年12月16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三毛集團即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償還了219.05萬元欠款。三毛集團用於抵債的土地產權證手續正在辦理中。」

由此看來,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三毛集團獲得以資抵債交易中被其轉出的土地使用權。換言之,三毛集團在沒有獲得該項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把這一貌似已經歸屬自己的資產轉讓出去,償還自己的債務。更有甚者,ST派神在根本就沒有獲得該項土地使用權的控制權的情況下,將其確認為自己的無形資產,不僅如此,從表2可以看出,ST派神還對該項資產進行了攤銷;更讓人迷惑不解的是,ST派神堂而皇之、順理成章地將以前的壞賬損失沖回,金額與2008年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3 365.92萬元)相差無幾,超過了利潤總額(2 929.17萬元)。

這樣,就不難推出:如果沒有前述的會計處理,ST派神2008年報中的凈利潤為負(不排除,其採用其他方法調節利潤),那麼2007年的盈利,對於脫帽來講,可謂是功虧一簣。

結論

2008年4月,ST派神剛被證監會行政處罰過,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這一古訓在這兒失靈了,被ST派神擋在門外。ST派神的這一做法,發人深思。

關於資產的定義、確認條件,《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二十條明確規定,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第二十一條規定,符合第二十條規定的資產定義的資源,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為資產:與該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產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關於無形資產的定義和確認條件,《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三條規定,無形資產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資產。第四條規定,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以下兩個確認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與該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

筆者認為,這些基本的知識和規定,作為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和財務負責人,是再清楚不過了;作為「守夜人」,會計師事務所的從業人員,也是心知肚明。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只有一種解釋:兩者形成了合謀,爭取早日脫帽。如果不是出於這一目的,為什麼拖了數年、沒有解決的債務問題,竟然會在2008年的最後36天內,一下子解決掉了。一塊沒有土地證的土地,既幫助債務人償還了債務,又增加了債權人扭虧為盈、早日脫帽的幾率。妙哉!怪哉!

D. 如果以外國人角度看中國股市,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在哪裡

外國人看中國股市,最不可思議的就有以下幾點:

一.上漲問詢,下跌不管,不聽話關到小黑屋

國內股市上漲問詢,下跌不管,不聽話就關到小黑屋去。

這是全球股市都沒有的事情,也是國內股市獨創吧?

准跌不準漲,這讓廣大股民朋友很受傷。

連續三五個漲停,你就得說明原因,要是沒有原因,繼續上漲,那就關起來,過一段時間放出來就是幾個跌停。

這也不準炒,那也不讓炒,不知道凱這個股市用來干什麼?只能融資,讓股東們合法減持套現嗎?

老外能不驚訝嗎?

二.遍地都是虛假信息

A股裡面的虛假信息太多了,而且很多都不可思議,最 搞笑 的就是什麼豬餓死了,扇貝跑了……

這是驗證廣大投資者的智商吧?

還有一些所謂的大白馬,突然就是上百億元沒有了,空氣中消失了?

還有一些倉庫中價值幾億的貨物也是說沒有就沒有了。

總之,在A股里,沒有這些上市公司做不到的,只有廣大股民想不到的。

三.除了散戶虧錢外,其他都賺了

股市,正常情況下是投資市場,可是A股硬是變成了投機市場。

追漲殺跌的不光是散戶,機構有時候也是追漲殺跌。

按理說投資應該大部分都賺吧,可是A戶裡面,除了散戶外的,基本上都是賺了。而散戶,也是一賺二平七虧,大多數人都是虧損的。

這么個金融市場,這么多人虧損,不可思議吧!

四.進多退少

美股現在的上市數量也不過四千家左右吧,而A股用了幾年時間就有了四千多家上市公司。今年已經上市386家日均超過一家。

今年退市19家,股市成立30年來,退市的還不到100家。

進多退少,就這么大個池子,真不知道能裝多少家上市公司?

再過幾年,說不定就上萬家了,老外也沒見過這么多上市公司了吧?

總之,老外沒進來的不知道,進來以後絕對會嚇一跳。這里絕對適合創業成立公司,然後想辦法上市,只要上市成功了,成就一大堆億萬富翁太容易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如果以外國人的角度看待中並猜國股市,有幾點是不可思議的。

一,證券交易印高坦花稅,證券市場早就實現了無紙化,都是採用網上交易的形式,這個稅收之無名,想收稅也不能用這個方式來收稅了。

二,只講融資,不講投資回報,iPo發行世界第一,融資比率世界第一,但投資回報排在世界下游。在投資回報風險巨大的狀況下,能夠實現順利的融資,讓人不可思議。

三,各種欺詐行為層出不窮,中國的企業上市膽子特別大,敢於造假,敢於欺詐,受到的懲罰很輕,幾乎所有的罪過都由股民來擔當了。

四,機構大資金遲遲不入市,而市場在提去散戶化。證券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場合,但中國的一些大機構卻不願意入市,原因令人費解。而對於願意自己承擔風險的大眾群體,採用去散戶化的思維。

五,有進有出的市場,出路一直不暢通,一些殼公司,垃圾公司長期霸佔市場資源,有的上市公司僅僅只有幾個人在工作了,仍然活躍於市場上。

六,市場長期有上漲,有風險,下跌是機會的固有思絕念型維,和證券市場普世的上漲才能化解一切風險的思維相違背。

七,監管層指導市場操作和炒股,指導大家投資價值股,炒股炒長線,而不是讓市場參與者按照自己的炒股習慣和思維方式自由發揮。

八,典型的政策市,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超過了市場自身的能力。

九,各種板塊太多,令人眼花繚亂,交易規則採用多種方式,腦子不好使的都記不住如何交易,有各種不同的門檻。

總之希望中國股市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市場化。

如何看待中國股市最不可思議的四大怪現象?

我國股市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已經進入「而立之年」。三十年的時間,為大量的上市公司提供了融資的途經和可能,同時中國上市公司家數已達4100家,位居全球第三,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大類,雖然家數只佔全國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一,但利潤總額相當於規模以上企業的約五成。

同時,無論是從進一步 健康 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角度,還是從為上市公司提供長期的融資渠道角度,抑或從為大眾提供更多樣化的投資渠道的角度看,我國股市存在的四大亂象或者說是四大怪現象都值得重視和反思:

第一大怪現象,股市投資叫炒股,說明了股市投資者的短期投機特性較為明顯

不知道為什麼?我國的股市投資一直叫「炒股」。一個「炒」字將我國股市的特點和特性表達的淋漓盡致。

股市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場所,一般情況下具有投資和投機兩種功能,投資傾向於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從而對股市具有穩定性和壓艙石的作用;投機則是短期資金的趨利性和熱錢的特徵,從而強化了股市的活躍度和交易的換手率。

但我國股市卻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投資者,都將股市投資稱為「炒股」,說明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投資者都缺乏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特性,而全部是短期投資和投機的特性。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過度追求短期利益的投資者,總是希望股價能夠在短期內暴漲,上市公司為了配合投資者的需求,也只能以各種題材配合炒作,導致股市價格的畸形波動。

今年初,巴菲特密友、伯克希爾哈撒偉副董事長查理-芒格對中國投資者評價說:「他們喜歡在股票上賭博,這實在太愚蠢了。很難想像有什麼比中國投資者持有股票的方式更愚蠢的了。」

第二大怪現象,散戶投資者的熱情與資金實力不相匹配,散戶投資者的開戶熱情遠遠高於散戶的投資資金能力

我國的股市另一大現象是散戶過度的投資熱情,好像不炒炒股,就已經是一個特別落伍和落後的人。如果你不炒股,你都不好意思在飯桌上聊資本市場。

只要股市形勢不好,股民跑步開戶和入市的熱情就被大大地激發出來。

每一次的股市行情火爆都會伴隨著新的投資者跑步入市,數據顯示,2019年3月份深市新增開戶數299萬戶,刷新最近一年月度開戶數的新高,相比2月份的143萬戶環比飆升109.1%,相比2018年3月份的214萬戶則同比增加39.7%。

今年以來隨著A股的火爆,新股民又在跑步進場,A股投資者首次突破1.7億大關,再創 歷史 新高。

根據中國結算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A股新增投資者數242.63萬,較6月份的154.90萬增長56.6%。這不但創下了2018年以來的最大單月開戶數,而且也因為A股投資者首次突破1.7億大關,A股投資者數量再創新高。

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今年已累計新增1487萬境內股票市場投資者,超過去年全年新增的1324萬。從今年3月份開始,每月新增投資者數量連續8個月突破100萬。

投資者的大量開戶入場,固然是階段性牛市紅利的刺激,但大量的股市投資者入市,雖然會注入新的資金入場但股指的表現卻難以與股民的熱情相匹配,從而說明股民的投資熱情比資金實力更強大。

第三大怪現象,「割韭菜」流行。我國股市非常不專業的散戶投資成為專業機構的源源不斷的「韭菜」,並成為股市「追漲殺跌」的重要現象

在我國股市,「割韭菜」成為一大流行語,既是散戶投資收益的真實寫照,更是我國股市亂象的一種必然結果。

新開戶跑步入市者自然是奔著股市的牛市紅利來的,畢竟股市的造富神話一直在延續,更重要的是,人們希望這種神話繼續並將這種神話降臨到自己頭上。

但是每次股民跑步入市造成開戶數創新高,結果到底是能夠分享牛市紅利還是會成為股市的新的韭菜?結論可能恰恰與預期願望相反。很多人覺得新增多少股民就代表多少「新韭菜」入場,可能是非常有道理的。畢竟大多數股民都是不專業的,更重要的是非常不專業,從而往往會追漲殺跌、跟風投資並成為機構的韭菜。

著名經濟學家朱寧卻提示散戶們:牛市已經到來,但散戶在今後6-12月里更容易虧錢;如是資本創始人管清友提醒投資者:往往牛市才是散戶投資虧錢的殺手。

數據顯示,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的股權財富結果與2014年6月的初始股權財富相比,最底層的人群損失了28%的資金,最富裕的群體卻獲得了31%的收益。資金量最大的0.5%的投資者在泡沫破裂事件中大發橫財,而最底層的85%卻代價慘痛。

對於散戶來說,熊市虧錢、牛市也不賺錢,這才是作為最大的投資群體極其不專業造成的悲劇,更是我國股市難以 健康 發展的基本現象。

第四大怪現象,股市中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屢禁不止。已經成為股市 健康 發展和投資熱情的最大障礙,造假成本低、對投資者缺乏賠償和保護

上市公司財務作假已經成為股市一大怪現象,財務造假嚴重挑戰信息披露制度的嚴肅性,嚴重毀壞市場誠信基礎,嚴重破壞市場信心,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更已經成為證券市場的『毒瘤』。更大的怪現象在於,上市公司財務作假不僅屢禁不止,而且造假成本低、處罰不力也是根本性的原因。

僅2019年就發生了康得新四年虛增利潤119億元,成為A股史上最大利潤造假案;東旭光電貨幣資金近200億卻付不起20億的到期債務,從而引發存款去哪裡了的質疑;風華高科通過應收賬款虛假花式逃避壞賬計提,虛高利潤6000萬之多,受到證監會40萬元罰款,並對涉案的26名公司人員加以處罰;藏格控股存在的違法事項包括:虛増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虛增應收賬款和預付賬款、隱報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這三項違規事項,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虛增利潤總額1.28億元和4.77億元;最經典的是獐子島扇貝跑跑跑造假案,扇貝說跑就跑,說回來就回來,成了著名的「扇貝」現象。

2019年以來,證監會累計對22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立案調查,對18起做出行政處罰,向公安機關移送6起。今年以來,12家上市公司因財務造假被處罰或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造假成本低、處罰太輕無疑是上市公司造假泛濫的重要原因,一般情況下對造假的上市公司罰款和退市,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警告、罰款,並採取市場禁入措施,這樣的處罰難以真正懲罰造假的人、保護投資者的權利。

上市造假、財務造假,造假已經滲透到上市前後的全過程。目前,監管和政策層反復強調嚴打資本市場造假行為,強調對市場造假行為零容忍,已經釋放出監管從嚴信號,希望能夠通過更嚴厲的處罰來打擊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怪現象。 (麒鑒)

E. 鍗庢簮娣遍櫡鍋囪處鍗辨満 鍋滅墝涓夋棩棣栨℃壙璁ゆ湁涓嶅Ε

4鏃ワ紝璁拌呬粠鍗庢簮鍒惰嵂钁g樺姙鑾鋒倝錛氬師瀹氫粖鏃ュ彂甯冨叕鍛婂皢寤惰繜鍙戝竷錛屽崕婧愬埗鑽浠婃棩浠嶅皢緇х畫鍋滅墝銆傜洰鍓嶏紝鍗庢簮闆嗗洟鍚勬柟姝e湪灝辨や簨灞曞紑鎺㈣錛屽苟鎷熷畾涓涓鍚堥傜殑鎯呭喌璇存槑鍚戣儲鏀塊儴銆佷笂嫻瘋瘉鐩戝矓鍙婁笂浜ゆ墍奼囨姤銆

娣卞叆璋冩煡鍦ㄦ墍闅懼厤

鈥滀簨鎯呭凡緇忓紕澶т簡錛屼竴鍦烘繁鍏ヨ皟鏌ュ湪鎵闅懼厤銆傗濇嵁鐭ユ儏浜哄+閫忛湶錛岀洰鍓嶅氨鐪嬭儲鏀塊儴鏈緇堢殑瑁佸畾鎰忚侊紝濡傛灉璁ゅ畾鍗庢簮鍒惰嵂涓庝笂嫻蜂笓鍛樺姙鏂歸潰鐨勫垎姝т粎浠呮槸鈥滈傜敤涓嶅悓鐨勪細璁″噯鍒欌濓紝閭d箞闂棰樺皢濂借В鍐籌紝姣斿傝儲鏀塊儴瑕佹眰瀵瑰潖璐﹁繘琛100%璁℃彁錛岃屼紒涓氫負淇濊瘉鍒╂鼎鍙璁℃彁涓閮ㄥ垎絳夌瓑銆

鍓嶆棩涓婂崍錛岃拌呭氨姝や簨涓庤儲鏀塊儴鍔炲叕鍘呮柊闂誨勫彇寰楄仈緋匯傝ュ勪竴璐熻矗浜哄憡璇夎拌咃紝鐩鍓嶅皻鏈鏀跺埌涓氬姟閮ㄩ棬浼犻掔殑鍗庢簮鍒惰嵂璐㈠姟閫犲亣榪欎竴淇℃伅銆傝儲鏀塊儴鐩戠潱媯鏌ュ矓鏈夊叧浜哄+鍚戣拌呰〃紺猴紝鐩鍓嶈繖涓浜嬩歡灝氬睘涓氬姟鎺㈣ㄩ樁孌碉紝涓嶈繃涓鏃﹁儲鏀塊儴璁ゅ畾鍗庢簮鍒惰嵂榪濆弽浼氳″噯鍒欙紝鐩稿叧澶勭悊緇撹哄皢鐢辮儲鏀塊儴涓庤瘉鐩戦儴闂ㄥ叡鍚屼綔鍑恆

鍏鍙告柟鎵胯ゅ瓨鍦ㄤ笉濡

鏈鍛ㄤ竴涓婂崍錛屽崕婧愬埗鑽鎺ュ彈浜嗕笂浜ゆ墍鐨勮川璇銆4鏃ワ紝鍏鍙歌懀縐樺惔鏉炬瘏琛ㄧず錛屼笌涓婁氦鎵浜ゆ祦鍚庯紝鍏鍙歌夊緱鍦ㄨ祫浜х疆鎹㈡柟闈㈢『瀹炲瓨鍦ㄤ笉瑙勮寖鐨勫湴鏂癸紝渚嬪傚湪鍦熷湴緗鎹㈢殑璐㈠姟澶勭悊鏂歸潰瀛樺湪涓嶅Ε涔嬪勩傝繖鏄鍗庢簮鍒惰嵂璐㈠姟閫犲亣鏇濆厜浠ユ潵錛屽叕鍙告柟棣栨℃壙璁ゅ瓨鍦ㄩ棶棰樸

鎹璁拌呬簡瑙o紝浠ュ崕娑﹁懀浜嬮槑椋欎負棣栫殑鍗庢簮闆嗗洟綆″斾細鍙闆嗕簡鍗庢簮闆嗗洟澶氬悕楂樺眰鍙婂崕婧愬埗鑽钁d簨浼氾紝鏄ㄥぉ涓鏁村ぉ閮藉湪緔фョ嬪晢搴斿逛箣絳栥傗滅幇鍦ㄨ繕鍦ㄥ紑浼氭帰璁ㄨ繖浠朵簨錛屾槑澶╁叕鍛婅偗瀹氬嚭涓嶆潵錛屽叕鍛婇』涓婁氦鎵鍜岃瘉鐩戝矓璁ゅ彲銆傗濆惔鏉炬瘏鏄ㄦ櫄閫氳繃鐢佃瘽鍛婅瘔璁拌呫

3鏃ワ紝鍚存澗姣呮浘鍚戣拌呰〃紺猴紝鍦ㄥ叕鍛婁腑錛屽崕婧愬埗鑽灝嗕細鎻忚堪姝ゆ♀滆儲鍔¢棶棰樷濆彂鐢熺殑鍏ㄨ繃紼嬶紝鍚屾椂浼氬皢鍗庢簮鍒惰嵂鐨勯噸緇勬濊礬鍒楀嚭鏉ャ傗滄や簨鍑虹幇涓嶄細褰卞搷鍗庢簮闆嗗洟鎬諱綋閲嶇粍錛屽彧浼氬姞蹇閲嶇粍姝ヤ紣錛屽笇鏈涘ぇ鑲′笢娉ㄥ叆浼樿川璧勪駭鏉ラ噸緇勫崕婧愬埗鑽銆傗濆惔濡傛槸璇淬

涓滃崕浼氳℃墍鍙楃壍榪

闅忕潃鍗庢簮鍒惰嵂璐㈠姟閫犲亣鐨勯愭ユ洕鍏夛紝鏇捐繛緇4騫磋礋璐e崕婧愬埗鑽瀹¤″伐浣滅殑涓婃搗涓滃崕浼氳″笀浜嬪姟鎵錛堜互涓嬬畝縐扳滀笂嫻蜂笢鍗庘濓級涔熻鐗佃繛榪涙潵銆傚崕婧愬埗鑽娑夊珜璐㈠姟閫犲亣鐨勬椂闂翠負2001騫粹2004騫達紝榪欏洓騫翠笂嫻蜂笢鍗庨兘鍑哄叿浜嗘棤淇濈暀鐨勫¤℃剰瑙併傗滃埌鐩鍓嶄負姝錛屾垜娌$湅鍒拌儲鏀塊儴涓撳憳鍔炴墍璇村崕婧愬埗鑽閫犲亣鐨勬i潰娑堟伅錛屼笉渚垮彂琛ㄦ剰瑙併傗濅笂嫻蜂笢鍗庝細璁″笀浜嬪姟鎵涓浣嶇敯濮撹礋璐d漢鍛婅瘔璁拌呫

鍑哄叿鈥滄棤淇濈暀鎰忚佲濈殑涓婃搗涓滃崕鑳藉惁鍏嶈矗錛熷規わ紝鍖椾含鏌愪細璁″笀浜嬪姟鎵鏈夊叧浜哄+琛ㄧず錛屽傛灉鍗庢簮鍒惰嵂宸ㄩ濊儲鍔¢犲亣琚璇佸疄錛屽悓鏃朵笂嫻蜂笢鍗庤璇佸疄鎿嶄綔鈥滄湁榪囬敊鈥濓紝涔熷皢浼氬彈鍒扮浉搴斿勭綒錛屽寘鎷鏆傚仠鎵т笟璧勬牸銆

姝ゅ墠錛屼笂嫻蜂笢鍗庢浘涓哄氬惰儲鍔¢犲亣鐨勪笂甯傚叕鍙稿嚭榪囨爣鍑嗘棤淇濈暀瀹¤℃剰瑙侊紝鍏朵腑鍖呮嫭宸茶璇佺洃浼氱珛妗堣皟鏌ョ殑縐︿赴鍐滀笟錛600248錛夈佸凡閫甯傜殑ST鏁扮爜鍙婂叾浠栧嚑瀹朵笂甯傚叕鍙搞

姝ゅ墠鏈夊獟浣撴姭闇詫紝2001騫達紝鍗庢簮鍒惰嵂寮濮嬩粠鏃ョ敤鍖栧伐鍚戝尰鑽浜т笟杞鍨嬨備負姝わ紝鍗庢簮鍒惰嵂涓鏂歸潰闇瑕佹秷鍖栧巻鍙查仐鐣欑殑宸ㄩ濅笉鑹璧勪駭錛屽彟涓鏂歸潰鎬ラ渶鑾峰緱鍐嶈瀺璧勮祫鏍間互鍕熼泦浜т笟杞鍨嬫墍闇鐨勫法棰濊祫閲戙傚綋騫翠負浜嗚幏寰楀啀鋙嶈祫璧勬牸錛屽崕婧愬埗鑽鎵嶅湪璐㈠姟澶勭悊鏂歸潰閾よ岃蛋闄┿

F. 長生生物股票行情怎麼樣

*ST長生(002680)開始退市倒計時。

1月16日,經過近兩個月的停牌後,*ST長生復牌,開盤即遭百萬手賣單,收盤毫無懸念跌停。目前,*ST長生進入退市風險警示期,在最終退市前,A股留給*ST長生的時間不多了。

因對其重新上市抱有預期,停牌前*ST長生曾一度遭遇資金熱炒,連續7個交易日漲停。但分析人士認為,重新上市的可能性極其渺茫。無眠的不僅是股民,還有多家計提「壞賬」的踩雷券商。法律人士建議,對於符合索賠條件的投資者,可以訴諸司法途徑尋求合理的賠償。

進入退市風險警示期

2018年11月16日晚間,深交所正式啟動對長生生物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機制。經過兩個月的停牌,*ST長生於1月16日復牌,開盤即遭百萬手封單跌停。

截至1月16日收盤,*ST長生跌停,報收3.74元,成交額684萬元,換手率0.31%。

(來源:Wind)

「自2018年7月15日開始,我們開展投資者索賠預登記,各地有上百位股民來電、來函咨詢索賠事宜。」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律師厲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准備起訴材料,擬在近期分批代理投資者向法院起訴索賠。」

哪些類型的股民可以依法追償呢?厲健稱,根據司法解釋,暫定索賠條件為:一是在2016年4月29日至2018年7月15日期間買入長生生物股票,並在2018年7月16日(含當日)後賣出或繼續持有;二是在2016年4月29日至2018年7月23日期間買入長生生物股票,並在2018年7月23日後賣出或繼續持有。

不過,厲健進一步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預計長生生物案索賠人數眾多,索賠金額巨大,索賠周期很漫長,上市公司面臨退市、可能破產,最終賠付、執行情況不太樂觀,提醒投資者充分關注訴訟、執行風險,依法維權,理性維權。

「為盡量減低索賠執行風險,根據虛假陳述司法解釋和處罰決定,我們除了起訴上市公司,還將考慮追加相關責任人為被告,因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處罰的董監高,可以列為共同被告,投資者可以要求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厲健說。

G.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怎麼處罰

法律主觀:

在實際生活中,公司上市資格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就使得想要上市的公司和想保住上市資格的公司,在公司經營與財務狀況又不理想時,有著強烈的財務造假動機。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有什麼法律責任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所有的財務造假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斷絕了高管的推卸責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現象屢禁不絕的情況下,不妨借鑒美國的做法,通過立法,讓高管對財務造假承擔法律責任。這樣,既可以確保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保護投資者利益,也能促使整個社會誠信度的提高。二、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手段有哪些1、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一般而言,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還是經營涉足范圍、各個運作環節等,大多處於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其向公眾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范圍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響等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關聯企業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但關聯廳消企業之間往往在整個集團內又相互配套,甚至互為商業購銷客戶,這些在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節合並數據提供了一個平台。2、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進行資產轉讓等方式,追求一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每到年底,各家「ST」類或准「ST」類公司為避免停市摘牌厄運,挖空心思,利用各種形式的重組和資產轉讓、股權轉讓等「一錘子買賣生意」方式調節報表,扭虧為盈,涉險過關。還有一些本來有較好業績的企業,為了給人以高成長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縱二級彎銷市場價格等),「大幅」增長利潤。實際上,這種通過債務重組和轉讓資產等方式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總能得到,由於主營業務沒有實際成長,這些企業在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往往又出現業績大幅縮水的情況,投資者則因為只看重企業表面收益的增長而投資失敗。3、賬面資產與資產本身的實際價值背離,資產負債表中的虛擬資產大量滲透。仔細閱讀一些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報告,我們不難看出,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資產類項目的待處理財產損溢、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等較直觀的虛資產部分在許多公司中佔有較大的數額,有的公司高達千萬余元,在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以往年度不穩健的會計政策造成的後果,同時也是未來必須用盈利來消化的包袱。這還不算,另外還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東西,即應收賬項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壞賬?存貨中有多少滯銷、貶值、甚至報廢的部分?固定資產中到底有多少與現實公允價值背離較遠的部分,有多少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可預見的經濟效益但仍反映在賬表上的固定資產,還有無形資產部分等等,實際上往往只有在企業最終清算時虛實差別才充分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一遇到清算清盤時、重組時、改制時就會出現「大窟窿」的原因。4、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公開或隱形佔用其配股資金,風險揭示不明。一些上市公司改制不徹底,加之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控股股東一股獨大,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上市公司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就不足為怪了。實際上,大股東擠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資金可以說佔了很大的層面,只不過是佔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罷了。在二級市場的收購戰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扮鬧知轉讓及各種重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專沖著想通過控股上市公司,旨在利用二級市場的便利籌資條件進行「圈錢」的圖謀行為。在擠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過內部融資、借貸,也有隱形的方式如通過內部銀行結算佔用等等形式,上市公司在披露時往往是迴避或含糊其辭。實際上,控股股東擠占挪用的資金往往因為投資失策或變成其他非貨幣性資產而不能按期歸還或歸還時大打折扣,可謂「借錢容易還錢難」,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筆長期應收賬項,時間一長,存在著極大的風險。5、大肆公開造假,人為編造原始憑證,出具極具欺騙性的財務會計報告。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國證券市場時有發生,從較早的「瓊民源」事件到前不久浮出水面的「銀廣夏」事件,使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越來越產生懷疑,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危機」。一般情況下,純粹弄虛作假、故意編造原始憑證和虛假商業合同等的情況在上市公司中占極少數,但筆者認為這是會計信息造假最惡劣的一種,因為它不同於利用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會計規則的伸縮性在有限的范圍內調節財務數據。譬如少提各項減值准備以求虛增利潤等的公然造假完全就是一種欺詐行為。他們通過編造不實的購銷、代理等各種合同或協議,以及相配套的可以反映增加收入和利潤的原始交割單證,按照其設定的收入和利潤數字,從主觀意志出發,在具體構成經濟事項的表象上蒙騙執業不夠嚴謹的中介審計機構和投資者,採取此種造假行為的上市公司在其幕後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動機。如與二級市場黑庄勾結操縱股價、惡意圈錢、免於摘牌而孤注一擲等等。以上就是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有什麼法律責任的介紹。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六十九條 發行人、上市公司公告的招股說明書、公司債券募集辦法、財務會計報告、上市報告文件、年度報告、中期報告、臨時報告以及其他信息披露資料,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致使投資者在證券交易中遭受損失的,發行人、上市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發行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保薦人、承銷的證券公司,應當與發行人、上市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但是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除外;發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有過錯的,應當與發行人、上市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巨額壞賬被處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指期貨炒 瀏覽:100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上市公司一覽表 瀏覽:638
民生證券科創板知識測評的答案 瀏覽:44
3家企業過會創業板 瀏覽:479
炒股虧了2萬塊想不開 瀏覽:560
三隻松鼠能漲停幾天 瀏覽:908
方正證券科創板開戶題目 瀏覽:291
上市公司開董事會需要公告嘛 瀏覽:653
艾媒咨詢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844
多個股票證券戶如何申購新股 瀏覽:401
藍帆醫療科創板 瀏覽:181
大業股份一字漲停 瀏覽:202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比例 瀏覽:398
喜用神火不能炒股票嗎 瀏覽:796
新三板申報的實質性障礙 瀏覽:888
拉漲停資金越大越好 瀏覽:882
上市公司借款會不會影響凈利潤 瀏覽:236
為什麼炒股割韭菜 瀏覽:346
股票500手是多少股價格 瀏覽:236
新三板精選層打新如何打 瀏覽: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