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論文框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論文框架

發布時間:2024-06-24 16:01:41

Ⅰ 求關於"盈利質量分析"的文獻綜述

上市公司盈利質量分析

儲一昀 王安武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問題一直是個很敏感的問題,因為它關繫到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利益關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評價公司的盈利情況就顯得十分重要。目前用來評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凈利潤、凈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總資產收益率、銷售利潤率等。這些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對上市公司的盈利進行評價,比較全面,但也存在明顯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現金流人,即無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問題。毫無疑問,盈利如果沒有現金流人,不僅無法進行分配,而且還會影響到資產的質量,誤導投資決策。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實際數據,擬通過對有關盈利指標的對比分析,進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問題,即盈利是否有足夠的現金保證,是否普遍存在應計制下盈利的虛假問題,
同時提出一個評價盈利質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資者的投資決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的含義
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企業的盈利情況,二者各有側重。盈利能力強調企業獲取收益的能力,它以應計制為基礎,其表現為稅後凈收益的大小及有關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質量則反映盈利的確認是否同時伴隨相應的現金流入,即以應計制為基礎的盈利是否與現金的流人相伴隨。只有伴隨現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較高質量,具體表現為以應計制為基礎計算的有關盈利指標數值與以現金制為基礎計算的有關盈利指標數值的差異程度,一般而言,這一差異越小,盈利質量就越高。
(二)實證指標設計
根據前面對盈利能力和盈利質量的界定,盈利質量可以用應計制和現金制下有關盈利指標的差異程度來評價,因此盈利質量的評價與現金有關,盈利質量評價指標的構成應體現現金流量的特徵。盈利質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隨現金的流入,如果有現金的同步增加,則盈利是有現金保證的,盈利質量較高,否則盈利質量較低。用現金流量來反映盈利狀況的指標也有多個: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的現金,取得債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現金等,這些指標在反映盈利狀況方面各有優點。但這些指標是以現金制為基礎的,無法直接與以應計制為基礎的有關指標進行比較。因此如果要將這些以現金制為基礎的盈利指標和以應計制為基礎的盈利指標聯系起來,則應構建與應計制指標如凈資產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標,也就是說,對比指標的構成含義並不改變,但有關數值應為現金流量表中的有關數值。這些指標的含義與應計制下的含義相近,只是數值轉換為現金流量,通過這些指標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問題。
對於評價盈利質量指標的設計,本文採用對比的方法,設計了四組對比指標,其排列順序分別為:凈資產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總資產收益率(RQA)和銷售利潤率(具體情況見下表)。將其具體分成兩類:第一類對現金流量表的有關項目進行了調整後計算而得到,第二類直接利用現金流量表的有關項目進行計算。這樣分類的原因在於:雖然我國發布了現金流量表准則,但其具體構成項目與國際會計准則、美國和英國等國的會計准則還存在差異。在我國的現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潤收到的現金、債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現金等並不作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而列在投資活動中;對於付現利息和籌資費用不作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出,而列在籌資活動中,而這些項目均反映在凈利潤中,這樣使得凈利潤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響。因此本文的前四個指標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做了調整,將分得股利或利潤收到的現金和債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現金作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加項,而將付現利息和籌資費用作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凋項,這樣使得凈利潤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計算。口徑趨於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觀地評價上市公盲的盈利質量,而後四個指標均未調整而直接計算。
盈利指標
現金制
應計制
對比指標(現金制-應計制)

凈資產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收現+債券利息收現-利息付現-籌資費用付現)/股東權益
凈利潤/股東權益
CHAI

每股現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收現+債券利息收現-利息付現-籌資費用付現)/股本
凈利潤/股本
CHA2

總資產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收現+債券利息收現-利息付現-籌資費用付現)/總資產
凈利潤/總資產
CHA3

銷售利潤率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潤收現+債券利息收現-利息付現-籌資費用付現)/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
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
CHA4

凈資產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股東權益
凈利潤/股東權益
CHA5

每股現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股本
凈利潤/股本
CHA6

總資產收益率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總資產
凈利潤/總資產
CHA7

銷售利潤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
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
CHA8

相比較而言,前四個指標比較客觀,而後四個指標便易懂。將這8個對比指標的差額分別定義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這樣如果差額為正則表明盈利有現金保障,盈利質量較好,反之則較差。
(三)盈利質量的評價標准
在用上述8個指標評價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時,如果指標為正,則表明應計制確認的盈利有現金保障,盈利質量較好;如果指標為負,則表明應計制確認的盈利缺乏現金保障,盈利質量較差。但盈利質量不能仗憑一兩個指標來評價,因此本文將盈利質量分為三個層次:(1)8個指標均為正值,盈利質量良好;(2)8個指標有正有負,盈利質量一般;(3)8個指標均為負值,盈利質量較差。並以此標准來評價我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
三、樣本選擇
本文的樣本分為兩部分:
(一)選擇1998年中期報告第一次公布現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為樣本,由於虹橋機場巳月一6月)和杭鋼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這兩家公司後,最終確定264家上市公司作為正式樣本。由於罰·渝欽白和引二農商社的凈資產為負,同時凈利潤也為負,會出現凈資產收益率為正的不正常情況,因此在計算凈資產收益率時取凈資產絕對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報的812家上市公司的32.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經過審計,這樣看來樣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賴。
(二)選擇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經公布年度
報告的868家上市公司為樣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現金流量表,其餘861家公司均披露現金流量表,將861家公司作為正式樣本,此時樣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經過審計,其可信性較高。將引不白雲山 (0522)凈資產取其絕對值,以免凈資產收益率計算的混亂。在現金流量表項目申,對於深發展(0001)和鞍山信託(600816)分別以收到的貸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長期貸款代替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總體結果
差額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

中報
負值統計數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佔比(%)
72.7
72.7
72.7
70.1
72.7
72.3
72.3
67.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

年報
負值統計數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佔比(%)
70.6
70.7
70.7
72.0
63.8
63.9
65.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從上述統計結果看,在1998年中期報告公布現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確認和現金流入不同步的問題,佔264家上市公司的71.59%。保守計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現金流入滯後於盈利確認問題。在1998年報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現金流入滯後於盈利確認,佔861家公司的67.60%,較中報的71.59%略有下降。從8個指標的比例來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餘7個指標的負值比仍均有所下降,這個結果反映出我國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會計准則在實踐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財政部的66號文件關於資產重組收益確認的規定,使得上市公司進行盈利操縱的空間進一步縮小。
(二)統計分析
(1)比例分析
項目
指標全部為正
指標有正有負
指標全部為負
合計

1998中報
數量(家)
67
21
176
264

佔比(%)
25.38
7.95
66.67
100

1998年報
數量(家)
216
122
523
861

佔比(%)
25.09
41.17
60.74
100

上表說明1998年中報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6.67%的公司盈利質量較差,有25.38%的上市公司盈利質量較好,而居於中間的上市公司則較少,盈利質量處於兩極分化狀態。在1998年報與申報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盈利質量有所提高,具體體現在指標有正有負的比例由7.95%提高到14.17%,提高了6.22%,指標全部為負值的比例由66.67%下降為60.74%,下降了5.93%;指標全部為正值的比例基本維持不變;同樣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較差,且處於兩極分化狀態。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個指標全部為負值的1998年中報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個指標全部為負值,佔189家公司的93.12%,佔264家公司的66.67%,表明這8個指標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質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時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在1998年年報中8個指標均為負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佔861家公司的60.74%,較中報的66.67%有所下降,盈利質量有所提高。但也說明上市公司盈利質量並不樂觀,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現金流人嚴重滯後於盈利的確認,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縱問題。
1998年中報中指標既非全為負值也非全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們發現這樣類型的上市公司比較少,只佔264家公司的7.95%。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處於這種情況:要麼指標全部為負,要麼指標全部為正,而有正有負的情況則較少,即盈利質量處於兩極分化狀況。這同時也說明用上述8個指標評價盈利質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報中指標既非全為負值也非全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這122家公司佔861家公
司的14.17%,比中報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處於兩極分化狀態。
1998年中報中8個指標均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現金保障的,盈利質量較好,但這類公司只佔264家公司的25.38%,比例較低,同時,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現金保障,盈利質量較低。1998年年報中8個指標均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這216家公司佔861家公司的25.09%,與中報的25.38%基本相當,進一步證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現金障,盈利質量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個指標的平均值情況: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報
-0.0444
-0.1599
-0.0313
-0.4374
-0.0302
-0.1266
-0.0266
0.4938

1998年報
0.0011
-0.1853
-0.0355
-0.1417
0.0313
-0.1236
-0.0241
-0.1094

1998年中報中,CFlA4如果排除深發展極端值的影響則為-0.80998,CH艙如果排除深發展極端值的影響則為-0.124526。經過上述調整,我們發現8個指標的平均值均為負數,這從總體上反映了我國上市公司現金的流入嚴重滯後於盈利的確認。這說明我國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不夠理想,存在盈利操縱問題。盈利的獲得缺乏現金的保障,這同時也制約了上市公司的發展。在1998年年報中,CHM和CH妨為正,其餘為負,較中報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質量方面並沒有明顯改善,同時能夠看出上市公司更加關注凈資產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別處理公司,在1998年報中THM指標前20名中有14家為特別處理公司。
(三)盈利質量與應收帳款關系的分析
應收帳款的增加並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縱的結果,應收帳款的增加有許多原因,如賒銷政策的變化、資產規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過應收帳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縱的結論。但如果應收帳款(包括應收票據)的增加與主營業務收人的比值為正,對於這樣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縱行為呢?本文對此做深人分析。將1998年年報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資產負債表和主營業務收人為負值的港澳實業)後的831家公司做為研究對象,其
中(期末應收帳款+期末應收票據-期初應收帳款-期初應收票據)/主營業務收入大於0的公司有540家,佔831家公司的64.98%。這540家公司的具體統計結果如下: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這540家公司的盈利質量平均水平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縱行為,對8個指標均為負值的378家公司做進一步的分析後,發現378家公司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攤薄
8項對比指標
數量
比例
樣本比例
按本計算應有數量
差額

均為正
97
17.96
25.09
135(540×216/861)
-38

正負兼有
65
12.04
14.17
77(540×122/861)
-12

均為負
378
70.00
60.74
328(540×523/861)
50

合計
540
100
100
540
0

計算)為11.35%,而樣本總體831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攤薄計算)為3.06%,可見這些公司存在著利用應收帳款(包括應收票據)虛增盈利的情況,由於沒有相應的現金流入,使得8個指標均為負值。在378家公司中凈資產收益率(攤薄計算)小於0的有3家公司,在0與6%之間的有47家公司,其餘378家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攤薄計算)大於6%,佔378家上市公司的86.77%。據《上海證券報》(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擬於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佔134家公司的55.97%)屬於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見我國擬配股公司盈利操縱之嚴重。
(四)虧損上市公司盈利質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報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現了虧損,對其進行盈利質量的分析,結果如下:
8項對比指標
數量
比例
樣本比例
按樣本計算應有數量
差額

均為正
60
77.92
25.09
19(77×216/861)
41

正負兼有
12
15.59
14.17
11(77×122/861)
1

均為負
5
6.49
60.74
47(77×523/861)
-42

合計
77
100
100
27
0

從上表可以看出,虧損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高於樣本總體水平,這反映了我國虧損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比較好。而從一般的角度看,虧損與盈利質量應成相反方向變動,但上述結果卻成正方向變動,這里是否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規定,如果上市公司連續三年虧損,公司將被處以暫停股票上市,之後,若在限期內仍無法扭虧為盈,不再具備上市條件的,公司最終將受到終止股票上市的處罰。上市公司一旦因虧損而被特別處理、暫停上市乃至終止上市後,公司的管理人員、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利益都將受到損失。與此同時,在我國目前發行股票採用額度制、社會閑置資金相對充裕和大量企業急於改制上市的情況下,一家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價值昂貴,但若因虧損而被特別處理、暫停上市乃至終止上市後,這一寶貴的\"殼\"資源將會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論,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員會有很強的動機去管理盈利,以盡可能避免出現虧損或避免連續三年虧損,以逃避有關法律、法規的懲罰和處理。當公司已經出現虧損,則想方設法盡可能避免連續三年虧損,從而導致這些上市公司在出現虧損一年或兩年中,採用明顯的調減盈利的應計制會計處理,徹底將以前年度的潛虧全部處理掉,並盡可能將以後的費用提前預計,使得後期的費用減少,為扭虧為盈利打下基礎。這樣的會計處理是現行會計准則和應計制所允許的,另一方面,在應計制下,預計一些損失或多推銷一些費用往往被認為是穩健原則的產物,並不會引起注冊會計師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會計處理,從一定程度上虛增了虧損(減少了利潤),但現金流量並不隨之減少,因此有關現金制指標與應計制指標的差額增加甚至為正。比如ST深華寶(0034)1998年虧損5.5182億元,公司在年報中稱:公司根據《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共處理壞帳損失197357966,78元、存貨跌價損失121677042.30元、長期投資損失14723879.38元、征地拆遷損失 37415262.35元、房改損失18680319.77元、其他損失33655955.78元,合計人民幣423510426.36元。董事會認為上述帳目處理均遵循了實事求是、依法處理的原則。從中可以看出該公司一次處理掉4.24億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據,如果是這樣,那麼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將如此之大的損失在1998年一次處理,使得當年不僅虧損而且還侵蝕了股本,因此被特別處理。如果不處理4.24億元的損失,其利潤仍為-1.2831億元,但不會侵蝕股本。因此可以認為該公司如是處理是在有關規定保護下的一種盈利的逆向操縱:即在應計制下多計入一些費用或損失,其目的在於減少以後年度的費用,為扭虧打下基礎。而這種處理很少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往往被認為是穩健原則的體現,因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五)凈資產收益率的進一步分析
我們一般以凈資產收益率(R啞)來衡量企業的盈利水平。我國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平均達到10%(每年不低於6%)是取得配股資格的主要條件。對於那些已經連續兩年凈資產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尤為關鍵,三年平均是否達到10%是能否繼續在資本市場融資的關鍵。但這也給正確評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帶來困難,有相當部分上市公司為了能在資本市場繼續融資,操縱利潤,突破10%的生命線。
有部分上市公司經常進行所謂的\"資產重組\",其主要目的在於達到凈資產收益率10%的要求。由於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縱動機,因此相應的現金流量有可能並沒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應從現金流量的角度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重新評估。經統計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經審計中期報告的上市公司(本資料來源於《中國證券報》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審計原因為配股,佔212家上市公司的57.08%。這121
家公司的8個指標的有關情況見下表:
項目
數量
比例
樣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應有數量(按照CHA1計算)
差額

均為負
87
71.90
66.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負
8
6.61
7.95
2

均為正
26
21.49
25.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計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註:1998年報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為負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為正值
由上表可見,在121家因配股而審計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個指標全部為負值,佔121家公司的71.90%。對於即將配股的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更為重要,CHA1全部為負值的為94家公司,CHA5全部為負值的為94家公司,二者均負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為負值的比例計算,121家公司中應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標為負,而實際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為負,多出6家公司。這樣看來即將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CHAl)低於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們已經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6.67%的公司8個指標全部為負,盈利質量不佳,而即將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71.90%的上市公司8個指標全部為負。這充分說明即將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質量低於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質旦水平,據《上海證券報》(1999年5月6日)公布擬於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對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樣分析,其結論與
前相同,具體見下表。
項目
數量
比例
樣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應有數量(按照CHA1計算)
差額

均為負
97
72.39
60.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負
13
9.70
14.17
9

均為正
24
17.91
25.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計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1.樣本選擇不夠全面,只選擇了1998年中期報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報告的861家公司,只有兩期,其代表性並不十分全面;
2.因中國現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無法選擇以前年度資料為樣本,作時間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3.反映盈利的指標有多個,本文只選擇其中幾個進行比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4.上市公司會計報告雖經審計,但並不能排除企業在編報會計報表時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的差錯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面對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質量的多角度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並提出相應的政策性建議:
1.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盈利質量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於盈利的獲得和現金的流入並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縱行為。實證結果表明:98年中報中平均有71.59%的上市公司現金流人滯後於盈利的確認,有176家上市公司8個指標全部為負值,佔264家公司的66.67%;1998年年年報中平均有67.60%的上市公司現金流入滯後於盈利的確認,有523家上市公司8個指標全部為負值,佔861家公司的60.74%,盈利質量較中報有所提高,但同樣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況,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質量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質量很差,值得引起關注。
2.由於盈利的確認缺乏現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現金缺乏,因此不顧股權稀釋的壓力而爭取配股等融資手段繼續在資本市場融資;
3.擬配股的上市公司為達到繼續融資的目標,進行利潤操縱,使得其凈資產收益率達到規定的要求,容易誤導投資決策;
4.虧損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縱(即過多轉銷費用或損失,以便於以後年度扭虧)行為應引起注意,需要加強有關監管;
5.配股條件的盈利指標只有凈資產收益率一個,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縱,建議採用若干個指標或若干個指標的加權平均數,同時體現現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過操縱盈利來獲得配股資格。
主要參考文獻
1葛家澎 論現金流且表、財會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後盈餘管理與盈餘資訊關系之研究·會計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楊莉、現金流量分析一從東南亞金融危機說起,會計研究、1998;6
4陸德民,現金流量表若干問題探討.審計研究.1998;
5湯雲為、錢逢勝、會計理論、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
6周正慶主編、證券知識讀本、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
7陳志谷、張訓蘇,資產經營與重組、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8陸建橋 中國虧損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實證研究、博士學位論文、1998

Ⅱ 論文寫盈利能力分析,應該以什麼公司為案例比較好,急急急

寫作思路:可以寫火電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從市場營銷、計劃管理、成本控制、財務管理、節能降耗、可靠性等幾個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火電企業盈利能力提出具體建議。

正文:

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火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市場競爭將愈演愈烈,每個國家和企業都不得不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開始重建其電力工業,掀起了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標志的電力市場改革的浪潮。電力市場化是一個世界性的變革,是電力工業在經歷了百餘年平穩發展之後面臨的一次歷史性的大沖擊。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火電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如果不能充分、深刻地思考和認識未來的競爭,不能做到未雨綢繆,不能盡快打造自身的競爭優勢,那麼在將來愈演愈烈的發電市場競爭中將會陷入被動境地。

尤其是近年來,電煤價格持續攀升,火電企業總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壓縮,因此,如何提高火電企業的盈利能力,打造火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強化市場營銷,加強經營工作,是提升發電企業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電量是火電企業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只有爭取到更多的具有邊際利潤的電量,才能真正增加企業的利潤。

牢固樹立「電量就是效益」的理念,沒有電量,就沒有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市場意識,全方位抓好市場營銷工作,積極開展電力營銷的研究和實施工作,採取多樣化的營銷手段,多溝通、勤聯系,加強與政府部門和電網公司的溝通與協調,盡最大努力爭取電量計劃,確保計劃內電量不低於區域電網平均水平。

在確保有邊際利潤的情況下,深入開展代發電量工作,積極尋找外部電量替代機會,合理統籌和優化電量結構,提高機組經濟性。認真研究大用戶直購電政策,積極推進直購電工作,提高機組發電負荷。

開拓熱力市場是發電企業提高盈利能力的另外一個重要手段。要不斷強化市場營銷力度,擴大熱力市場,形成穩定的供汽能力,使供熱盡快產生效益,增加企業收入。

在確保機組發電量的同時,應將強化對外供熱作為打好盈利攻堅戰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做好供熱的安全生產、經濟運行、技術改造、市場開拓等管理工作,促進熱力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

同時在供熱過程中,應本著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的原則,充分發揮發電公司的技術優勢和設備優勢,在用戶管道架設、管線改造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出面提供幫助,為用戶排憂解難,確保供汽可靠性和供汽質量,堅持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經營理念,保持並發展與供熱用戶的夥伴關系。

Ⅲ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研究論文

企業盈利能力的評價是為了實現 企業戰略 目標,運用特定的指標和標准,採用科學的評價 方法 ,對企業盈利狀況以及未來的盈利潛力做出的一種判斷。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論文篇一:《河南省鋼鐵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本文從盈利能力的角度出發,從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資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質量四個方面分析了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現狀,同時藉助於主成分分析方法對其進行了綜合盈利能力分析,這樣可以使我國鋼鐵類上市企業對其盈利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從而為鋼鐵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鋼鐵企業;盈利能力;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鋼鐵工業作為重要基礎產業,為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的鋼鐵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我國鋼鐵生產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質量上都有了極大提高。然而,當前我國鋼鐵生產從總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從鋼鐵產品結構上來看,矛盾十分突出,傳統產品過剩,高附加值產品供不應求。因此,鋼鐵產品的競爭力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從盈利能力的角度出發,從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資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質量四個方面分析了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現狀,使我國鋼鐵類上市企業對其盈利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從而為我國鋼鐵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二、數據來源與指標選取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自於上海證券交易所公布的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至2010年的公司財務報表。

(二)指標選取

鑒於目前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業績不佳的現狀,本文選擇了經營盈利能力、資產盈利能力、資本盈利能力和收益質量等四個方面來分析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根據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報表,可以計算出上述四個指標,具體數值見表1。

表1:安陽鋼鐵盈利能力指標數據

(一)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營業凈利率的平均值為3.81%,其中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7年的營業凈利率比較高; 其它 年份都比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遠遠低於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安陽鋼鐵的營業凈利率還是比較低,分布比較分散,最高者與最低者相差甚遠,自有資金積累能力不足。總之安陽鋼鐵以後應該著重改進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營盈利能力,加速自有資金的積累。

(二)資產盈利能力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總資產凈利率的平均值為7.17%,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較高,2002年、2003年、2004年的總資產凈利率比較高;少數年份比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遠遠低於7.17%。總之安陽鋼鐵的大部分年份總資產凈利率還是比較高的,以後應該注意不要一味的追求資產規模而忽視資產的盈利能力。

(三)資本盈利能力分析

從上表可以看出,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凈資產收益率的平均值為5.4%,其中大部分年份比較高,2002年、2003年的凈資產收益率比較高;少數年份比較低,尤其是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遠遠低於5.4%。總之安陽鋼鐵的凈資產收益率還是不錯的,以後多注意資本結構的調整,權衡好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不斷提高股東價值。

(四)收益質量分析

一般來說,盈餘現金保障倍數大於或者等於1時,說明企業的利潤具有現金流量保障。從上表可以看出,安陽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九年中盈餘現金保障倍數的平均值為23.29,其中大部分年份大於1,2009年的盈餘現金保障倍數高;少數年份比較低,尤其是2010年為負值。總之安陽鋼鐵整體的盈利結構是合理的,但是不太穩定,最高和最低相差甚遠。公司應該在提高盈利能力和實現現金均衡收付的同時,注意盈利結構的適當調整,保證企業盈利的穩定性。

四、盈利能力綜合分析

我們藉助於SPSS16軟體,用主成分分析法對安陽鋼鐵的盈利能力進行綜合分析。主成分分析是設法將原來眾多具有一定相關性(比如P個指標),重新組合成一組新的互相無關的綜合指標來代替原來的指標。我們將表1中的數據導入到SPSS16軟體中,就可以得到Total Variance Explained(總方差解釋)、Component Matrix(主成分矩陣)和主成分得分排名表。

我們提取的1個主成分對總方差的解釋程度為79.383%,也就是說,此次分析具有79.383%的可信度。通過表3,我們可以看出主成分是這4個指標的綜合反映,並且可以得出主成分的表達式,即y=0.989x1+0.99x2+0.99x3-0.487x4。最後我們將表1中的數據代入主成分表達式,就得到了主成分得分排名表。通過表4我們可以看出,安陽鋼鐵盈利能力最好的年份是2003年,其次是2002年和2004年,其它年份比較差。實際上,安陽鋼鐵被中聯資產評估公司、中聯財務顧問有限公司聯合國資委等部門組成的中國上市公司業績評估課題組評選為2002年度上市公司業績百強第9名、2003年度上市公司業績百強第1名。自從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受到美國次貸危機、供需矛盾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的影響,鋼鐵行業的利潤不斷下跌。因此,我們分析的結果與事實基本上相符。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安陽鋼鐵盈利能力分析,可以為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低,生產專業化程度低,尚不能達到規模經濟展望;鋼鐵企業平均技術裝備水平低,結構不合理,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任務十分艱巨;鋼鐵企業的集中度和專業化分工程度低,以及技術裝備水平落後等原因,導致我國鋼鐵產品生產成本高;鋼鐵產品質量偏低。上述種種因素造成了我國鋼鐵行業盈利能力呈下滑趨勢。隨著世界經濟的緩慢復甦,我國鋼鐵行業應該不斷開拓市場空間,通過聯合重組、淘汰落後、節能減排、行業規范等一系列 措施 和手段,促進鋼鐵行業平穩健康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學義,李文美.財務分析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郭顯光.如何用spss軟體進行主成分分析[J].統計與資訊理論壇,1998.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論文篇二:《基於活動的盈利能力分析方法研究》

內容摘要:平衡計分卡(BSC)將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企業績效分析思路,提供了績效分析的新方法,但BSC方法在理論和現實上還有不完善和值得商榷之處。本文在分析BSC方法隱含問題的同時介紹馬歇爾•W•邁耶先生提出的一種基於活動的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關鍵詞:平衡計分卡 活動 ABC ABPA

平衡計分卡的局陷性

羅伯特•卡普蘭和大衛•諾頓於1992年提出了平衡計分卡(BSC)理論。該理論最突出的特點是將企業願景、使命和發展戰略與企業的業績評價系統聯系起來,把企業的使命和戰略轉變為具體的目標和評測指標,以實現戰略和績效的有機結合。BSC以企業戰略為基礎,包含財務指標、顧客角度、內部流程、學習和成長四個維度,使組織能夠一方面追蹤財務結果,一方面密切關注能使企業提高能力並獲得未來增長潛力的無形資產,這樣企業既具有反映“硬體”的財務指標,又具備能在競爭中取勝的“軟體”指標。

現代企業努力構建一套平衡指標體系:它所包含的非財務指標內涵能夠補充財務指標所不能反應的企業績效內容。然而企業競爭環境是如此多變,能時刻找到真正“向前看”的非財務指標嗎?確定BSC指標體系的過程(尤其是非財務指標)必然具有先天的主觀性, 企業管理 層必須能控制和駕馭這種先天的主觀性所引發的不確定性。主觀性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必然是員工對自己在BSC體系下所得到的績效信息,薪酬獎勵和晉升發展的合理性、公正性產生懷疑。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組合:一方面企業希望BSC體系中的非財務指標能盡可能補充財務指標的缺憾;另一方面BSC指標確定中的主觀性又容易引起企業內部考核、獎罰合理性的爭議。

從ABC成本核演算法到基於活動的盈利能力分析

ABPA的產生

ABPA源於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ABC),ABC是成本核算的最小單位形式:它可以確定交付產品、服務於客戶以及維持經營所需的勞動力、原材料等的實際成本。ABPA擴展了ABC,ABPA的焦點是客戶,客戶被當作是成本和營業收入的交匯點。ABPA的核心問題在於:企業應該怎麼去為那些產生超過成本的營業收入的客戶提供服務。如銀行,有的客戶在銀行中有基金代理、 保險 委託、支票業務等多項業務。而另一些客戶,只是把工資存在銀行,並不能帶來多大收益。

ABPA的組成要素

ABPA四個核心要素:企業活動、活動關聯成本、客戶、營業收入。

企業活動是以客戶為導向的,這些活動引起活動成本,而客戶則提供企業的收益。在客戶層面上,而不是在經營單位或企業整體的層面上,活動、成本以及營業收入之間的聯系可以得到最充分的理解。客戶是企業最大的利潤中心。

ABPA指出企業若想獲利,要麼使用成本領先戰略,要麼找出那些無利可圖的客戶,然後或給他們重新定價,或鼓勵他們去別處交易。ABPA鼓勵企業尋找可以給企業帶來長遠收益的客戶,把他們的利益放置在企業關切的核心位置上。企業要推廣和細化對有利可圖的客戶關系有貢獻的交易和產品,摒棄那些對核心業務無助的雞肋業務。建構一種以面向客戶,基於客戶活動成本和客戶盈利能力的綜合系統可以提供給企業以對手難以超越的組織優勢。

因此找出對有利可圖的客戶關系有貢獻的交易和產品至關重要。其簡化的流程體系為:

第一步是把當前的客戶盈利能力——客戶凈營業收入減去當前的交易和產品的成本——為先前的交易和產品利用的函數。第二步是重新配置交易和產品,以使客戶關系的盈利能力最大化。這可以通過特定交易和產品的利用、抑制或重新定價其它的交易和產品來實現。ABPA的精要就在於:使用ABC來估計逐個客戶的盈利能力,然後把那些對客戶有吸引力,能夠給企業帶來大量回報的產品和服務與那些引起成本激增的相區別。

如何通過ABPA找到企業營業收入的驅動要素

ABPA模式能夠找到可盈利的產品和服務,它要求系統有能力追蹤客戶與業主的所有交易以及其所產生的成本。簡化流程來看:首先把客戶交易分解為客戶發起的交易(前台交易)和支持交易(後台交易)。然後,找出這些交易的直接活動(操作活動)和間接活動(監督、配置活動)接著按照實際動產和不動產的成本投入來逐一確定成本額。最後將成本分為:對客戶交易敏感的短期可變成本(前台員工);對交易有些敏感的長期可變成本(監督);當交易放大時引起固定資產增加所引發的生產能力成本。據此企業要依照成本基數,鼓勵和引導那些有利可圖的客戶進一步的為企業帶來收益;分流那些無利可圖但占據成本份額較大的客戶部分,對他們的服務流程進行重新設計,節約資源。

ABPA的優勢和缺陷

ABPA與平衡計分卡的優劣比較

從測量標准和單位來看:BSC針對的是企業和經營單位的財務結果和非財務標准;ABPA則分析客戶盈利能力和針對細分客戶的客戶交易盈利能力。績效驅動因素:財務標準是可測量的,BSC的財務結果驅動因素一般是已知的;ABPA則必須重新分析找出那些企業營業收入的驅動因素。薪酬管理時:BSC基於財務和非財務一攬子綜合評價要素;ABPA則基於員工個人和對團隊、組織整體創造客戶盈利能力和客戶交易盈利能力貢獻的獎勵。學習和成長維度上:BSC通過財務和非財務標準的綜合利用,將企業戰略和核心競爭力落地,企業方向變得明確;ABPA則對客戶盈利能力的驅動隨著 經驗 的積累而愈加深刻。技術實施方面:BSC中的財務標准顯然比非財務標准更有確定性,更易測量。ABPA則必須貼近客戶,追蹤客戶營業收入和交易,這樣成本有時也是高昂的。

ABPA所能帶來的戰略優勢

ABPA通過向集中化的客戶銷售和服務單位提供細化的成本和營業收入數據,使它們可以依靠這些數據進行戰略選擇,ABPA為分散化的決策開辟了道路。其次ABPA使得前端單位和後端單位有可能追求不同但互補的戰略。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企業想僅依靠低成本或差異化戰略吸引客戶注意越來越難,現在更多的企業選擇走差異化和低成本結合的中間道路。

ABPA的局限性

ABPA本身並不排斥非財務測量標准,但只有當非財務的測量標准對於單個客戶可用時,ABPA才是有效的。ABPA需要能夠時時關注客戶交易的系統,其所帶來的成本是一般小企業難以承受的。企業如果沒有職業分析人員對數據進行分析,可能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而且ABPA本身有其不適應的情景:當通過績效測量標准來顯示承諾和價值觀,而不是要度量未來現金流量的先導指標時,ABPA和類似於ABPA的框架也是難以適用的。

ABPA本身並不完美,更多的是一種思想理論體系。馬歇爾•W•邁耶先生也承認該體系尚不到足以充分運用的地步,需要更多的人參與研究和深入到企業更深層次上。但這種思想的引述,為我們帶來了一種新的看待績效測量的角度。

參考文獻:

1.馬歇爾•W•邁耶(美).績效測量 反思 ,超越平衡計分卡(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彭劍鋒主編. 人力資源管理 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論文篇三:《 兒童 葯物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

摘 要:企業的盈利能力是衡量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而財務分析既是財務預測的前提,也是過去經營活動和企業盈利能力的 總結 ,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將公司財務報表與宏觀經濟一起進行綜合判斷,與公司歷史進行縱向深度比較,與同行業進行橫向寬度比較,得出與決策相關的實質性的信息,以保證投資戰略決策的正確性,從而在項目財務效益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項目國民經濟效益分析。因此, 文章 主要從戰略和財務角度分析了康芝葯業的盈利能力。

關鍵詞:競爭戰略;整體戰略;盈利能力

一、背景

海南康芝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以兒童葯為主業的上市企業,主要從事兒童葯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以及製造與經營業務。康芝葯業現擁有海南、北京、河北、沈陽四個生產基地,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和加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康芝”為主品牌推動的兒童葯產品集群,2013年,康芝葯業完成利潤總額比去年同期上升13.18%,成功入選亞洲品牌五百強企業。現有醫葯產品100多種,目前,康芝葯業在兒童用葯領域的研發能力已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哈佛分析框架從戰略的高度分析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存在的機會和威脅,分析企業內部條件的優勢和不足,在科學的預測上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出方向。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三位學者提出的財務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和等,分析框架將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結合,能夠有效把握財務分析方向。

二、戰略分析

1.競爭戰略分析

一般性的競爭戰略主要有兩種:一是成本領先戰略,二是差異化戰略。康芝葯業採用的主要是差異化戰略,專業從事兒童葯研發生產和銷售。康芝葯業之所以採取差異化戰略原因及優勢如下:首先,葯品能夠充分實現差異化。其次,差異化產品,即兒童葯品的需求巨大。再次,康芝葯業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最後,康芝葯業有較強的 市場營銷 和銷售能力。。

總之,康芝葯業通過增加兒童用葯種類、改善兒童葯品的內外包裝以及不斷向研究開發、品牌形象及商譽等進行投資,以取得並保持其競爭優勢。

(1)產品差別競爭

葯業的競爭方式與葯品的分類有很大關系。專利名葯具有市場獨占性, 可以通過高價格和擴大市場銷售來保證收回投入,獲取一定甚至高額利潤;康芝葯業市場構成是以兒童葯為主的市場和 渠道 ,公司主要從事兒童用葯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涵蓋當前兒童用葯中銷量最大的解熱鎮痛類、感冒類、抗生素類、呼吸系統類、消食定驚類和營養類等六大類的西葯和中成葯,此外還擁有17個成人葯品種。

(2)相對壟斷競爭

專利新葯是葯業競爭的制高點,世界葯業市場表現為新葯的局部性、暫時性壟斷。由於疾病的

復雜性,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葯物治療,即使針對同一疾病的各個葯物的作用范圍也有差異,這使葯品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一個企業可以壟斷某個專利新葯市場,但不可能壟斷整個葯品市場,也不可能壟斷某一類葯品市場。同時,由於專利新葯具有時效性,專利期滿後將面臨仿製品的競爭。康芝葯業目前生產經營5種劑型11個兒童葯品種,涵蓋了我國當前兒童用葯中銷量最大的解熱鎮痛類、感冒類、抗生素類、呼吸系統類、消食定驚類和營養類等六大類的西葯和中成葯。目前很多葯物在全國同類產品與兒童解熱鎮痛類產品中銷量第一。可以看出,康芝葯業制葯的一定領域實現了壟斷。

(3)規模優勢競爭

葯業是一個高技術、高風險、高投入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融合了各個學科的先進技術和手段。新葯研究開發過程耗資大、耗時長、難度高,並且成功率很低,所以企業需要相當的規模和實力才有能力從事新葯開發,才能提高抵禦風險的能力;而普葯特別是原料葯,需要靠規模經營才能獲得成本優勢。由此可見,葯業資本表現為一種集中化趨勢。康芝葯業主要從事兒童葯為主的產品生產,從醫葯市場的大格局來講,兒童葯份額僅占整體葯品市場的25%左右,因此,拓展剩下的75%市場份額,擁有完整的葯品市場的產品結構是很有必要的。2011年6月,公司以超募資金約8000萬元並連續追加投資天合制葯,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這是合理市場結構調整的必要,同時逐漸實現規模競爭。

2.企業整體戰略分析

由公司財務年報可見,康芝葯業雖然專業從事兒童葯研發生產和銷售,但其有約四成的收入比例及五分之一的利潤比例來自於成人葯,此外還涉及食品行業。在葯業中屬於多元化經營。

康芝葯業採用多元化經營原因及優勢,一方面,康芝葯業有一些資源,例如品牌、專有技術、稀有分銷渠道等,其在組織內部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具有規模經濟效應。另一方面,康芝葯業的專有資源與其經營的業務組合能夠較好地匹配。例如,2011年7月,康芝葯業使用超募資金1.8億元收購並後續增資延風制葯(100%),延風制葯擁有多個兒童用葯,同時延風制葯還擁有小兒硫酸亞鐵糖漿等兒童葯品制劑,在兒童補鐵及兒童咳嗽的治療領域對康芝葯業現有的兒童系列品種進行補充,彌補其在該劑型上的空白。

三、財務分析

1.衡量整體盈利能力

根據康芝葯業發布的2012年報顯示,康芝葯業2012年比上一年的盈利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公司 報告 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66億元,同比上升19.2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60萬元,同比增加540.23%。

2.盈利能力分解:替代方法

分解凈資產收益率時,對經營要素和融資要素的分解如下(數據採取比率形式):2012年度中,經營凈利潤率為6.17%,凈經營資產周轉率為19.47%,同時,經營資產收益率=經營凈利潤率×凈經營資產周轉率,得出經營資產收益率為1.2%;息差為10.2%,凈財務杠桿為4.59%,財務杠桿利得=息差×凈財務杠桿,得財務杠桿利得為0.47%;而凈資產收益率=經營資產收益率+財務杠桿利得,得出凈資產收益率為1.67%。同時得出2011年度數據,經營凈利潤率為1.15%,凈經營資產周轉率為16.51%,經營資產收益率為0.19%,息差為9.34%,凈財務杠桿為5.69%,財務杠桿利得為0.53%,凈資產收益率為0.72%。

從數據分析來看,康芝葯業2012年與2011年相比經營資產收益率出現了大幅上升,從而整體上凈資產收益率有較大幅度的上升。而經營資產收益率上升主要由於銷售收入上升。2011年初,兒童退燒葯尼美舒利可能導致兒童死亡的說法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大波瀾,不少葯店和醫院撤架停用。直接導致了其在201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9成以上。2011年收購包括河北康芝在內的三家葯企被認為是康芝葯業彌補“尼美舒利事件”造成影響,挽救主導產品“失勢”的重要舉措。因此,在2012年度經營資產收益率較2011年度有了大幅上升。

從2011年報可以看出,康芝葯業2011年實現營業收入30674.2萬元,同比減少2.45%,而利潤總額僅有579.4萬元,同比減少96.52%。對於這種營業收入沒有大幅下降,利潤卻直線下降的現象,康芝葯業在年報里的解釋是“主導銷售產品大幅度減少、新產品 廣告 費的投入大幅增加、員工薪酬福利增加、研發費用增長等原因”。 康芝葯業2012年第一季度延續了這種高營收、低利潤的模式。第一季度康芝葯業實現營業收入9761.6萬元,同比增長52.1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5.7萬元,同比下降77.18%。7月6日公告的2012年半年報業績預告也顯示,康芝葯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同比下降75%。

參考文獻:

[1]黃妍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2]李艷艷.基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企業競爭戰略探析[D].山西 財經 大學,2012.

[3]楊兆平.基於哈佛框架下中石油財務報表分析[D].吉林大學,2012.

猜你喜歡:

1. 創業心得體會報告

2. 十大最新盈利商業點子

3. 馬雲成功學演講 馬雲談創業

4. 上海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5. 90後網路創業奮斗經歷

6. 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Ⅳ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論文參考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是了解上市公司過去、現在運營的基本情況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基本途徑,是投資者、股東、債權人和政府都非常關注的。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論文參考的 範文 ,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論文參考篇1
淺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況

天津中新葯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新葯業”)是歷史悠久的,以中葯創新為特色的,分別於1997年在新加坡,2001年在上海兩地上市的大型醫葯集團;擁有40餘家分公司及參、控股公司,業務涵蓋中成葯、中葯材、化學原料及制劑、生物醫葯、營養保健品研發製造及醫葯商業等眾多領域,旗下天津隆順榕、樂仁堂、達仁堂等數家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與中葯六廠等現代中葯標志性企業同時並存並榮,並與葛蘭素史克、以色列泰沃、美國百特、韓國新豐等全球知名葯企牽手聯營。

二、中新葯業2012~2014年財務指標分析

(一)營運能力指標

中新葯業在2012~2014年這3年期間,應收賬款周轉率不斷下降,從7.03降到6.08,說明應收賬款周轉的速度在降低,企業的壞賬風險在加大,應收賬款收回的效率變低;存貨周轉率一直上升,從4.45增加到5.89,說明企業存貨的周轉速度在提高,效率變高,流動性變強,發展趨勢良好;總資產周轉率從1.20上升到1.32,增長幅度不大,說明企業的總資產周轉的速度漸漸加快,資產的利用效率加快。

(二)償債能力指標

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中新葯業在2012~2014年期間,營運資金都很充足;流動比率在這3年期間有小幅度上升,但一直低於正常值2;速動比率有小幅的上升,在2014年的時候達到了1,說明速動比率的趨勢良好,企業的償債能力有所改善。總的來說,中新葯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不錯,流動比率有待提高。

2.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中新葯業在2012~2014年這3年期間資產負債率在50%左右,這個數值是相對穩定的,既能讓債權人滿意,也能讓投資者滿意,說明企業在償債上是有保證的,處於比較穩健的水平;利息保障倍數很高。整體來說,中新葯業近三年來的長期償債能力強,前景較好。

(三)盈利能力指標

中新葯業在2012年~2014年期間銷售凈利率一直在下降,從8.94%降到5.36%,表明這段時間公司的每一元銷售收入所帶來的凈利潤降低了;與此同時,總資產報酬率從13.36%降到9.01%,表明這段時間公司在利用整體總資產獲利的能力降低;凈資產收益率下降幅度明顯,從20.45%下降至13.75%,表明公司利用所有者權益獲利的能力大幅降低。中新葯業近3年來的盈利能力不太理想,應該調整公司經營戰略,積極改善公司的盈利狀況。

(四)發展能力指標

中新葯業總資產增長率在2012~2013年期間從6.69%增長到了18.14%,增幅明顯,說明資產規模擴張的很快,但是在2013~2014年期間從18.14%下降到了3.33%,資產規模嚴重縮水;與總資產增長率類似,營業利潤增長率在這3年期間起伏波動明顯,在2013年呈現負增長趨勢,2014年基本維持2013年的水平。總的來說中新葯業總資產增長的幅度波動明顯,營業利潤明顯降低,因此公司需要在未來控制費用,穩定營業利潤的發展趨勢。

三、財務分析綜合結論

通過以上對中新葯業2012~2014年的財務指標的分析,發現中新葯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並相應提出一些改善的建議和 措施 :

(一)中新葯業公司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1.應收款占資產比重大,潛在的壞賬風險大。

中新葯業近3年來營業收入不斷擴張,從2012年的51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71億元,增加了20億元,業績表現突出,前景良好。但是與此同時應收賬款也隨之增加,從2012年的8億元到2014年的13億元,而且應收賬款周轉率也持續走低,企業的壞賬風險在加大,應收賬款收回的效率變低。

2.流動負債比例高,短期債務風險大。

中新葯業近3年的流動負債占負債的比例一直在90%以上,短期償債壓力大,長期的債務相比短期債務明顯只佔小部分,而對償債能力我們在前文也分析過,計算出的結果顯示流動比率低於正常值,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有待提高,而長期償債能力良好。

3.成本費用過高,凈資產收益率持續降低。

中新葯業在2012~2014年的營業收入一直在增長,增長了20億元,但是營業總成本也跟著增加,由2012年的49億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68億元,增加了19億元,導致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都減少,凈利潤收益率持續降低。

(二)建議及措施

1.提高資金回籠速度,降低壞賬風險。

建議中新葯業應該提高資金回籠速度,從而降低壞賬風險。提高資金回籠速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成:第一,合理的制定一些現金折扣政策,在一定的期限內還款是有優惠折扣的,鼓勵大家提前還款,這樣有利於盡快收回資金;第二,適當提高預收款的比例,在銷售一些種類的產品的時候,要求購買方交納一定的款項才可發出商品;第三,完善內部客戶信用等級體系,完善風險內控制度,如果發現購買方有多次拖欠貨款的行為,應該停止繼續向他銷售商品,以免增加壞賬的風險,使企業蒙受更大的損失。

2.控制債務風險,適當提高長期非流動性負債比例。

中新葯業近3年來的短期負債比例占負債比例90%以上,給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短期償債壓力,而企業的長期負債很少,因此企業的長期償債壓力不是很大。事實上短期負債比例過重,對於企業的發展和營運也是不利的,因為企業必須必須拿出足夠的營運資金來提供償債,面臨巨大的債務風險。建議中新葯業適當減少短期負債的比例,比如減少短期借款、應付賬款等等,提高長期負債的比例,比如增加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等等,充分利用企業的財務杠桿,改善短期負債與長期負債的比例過於差異化的局面。

3.控製成本和費用的消耗,資源配置合理化。

中新葯業近3年來的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一直在增加,其中有的科目增加的幅度甚至超過了營業收入的幅度,造成了凈利潤持續遞減的狀態,說明企業在控製成本和費用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另外發現存貨和固定資產的比例過大,兩者占總資產的比例達到30%~40%,影響了資產的流動性,利用效率不是很高。中新葯業可以考慮加強技術創新,自主研發一些產品設計,降低采購成本和期間費用,促進資源配置合理化。

(三)中新葯業的發展前景

中新葯業作為一家在滬市上市並且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管理隊伍擴張迅速,管理制度和觀念先進,也吸納了很多國外葯品行業的 經驗 教訓,因此自從創立開始,時刻以一個積極發展的而且有企業責任感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社會大眾的面前。不僅如此,它還參股了很多企業,其中更不乏一些國外公司,市場廣闊。當今葯品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因為隨著世界人口的增加和自我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人都會為了自身考慮去買大量的非處方葯和營養保健品,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加註重自身健康,這對於中新葯業來說是個發展的巨大契機。我認為中新葯業的發展現狀略有不足,有待改善,但其發展前景良好,發展潛力巨大,期待它在未來繼續創造輝煌!

參考文獻

[1]苗潤生,陳潔.財務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單疵.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James.R.Robinson.Equity Asset Valuation[M].John Wiley&Sons Inc,2010.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論文參考篇2
試論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摘 要】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農業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其成長性相對農業中的非上市公司較快,但與 其它 行業上市公司還有較大差距,一些問題制約其進一步發展,很有必要對其農業上市公司報表進行分析。本文通過對海大集團的報表運用報表分析 方法 ,得出季節性需求、背農現象以及自然條件都制約著其發展。

【關鍵詞】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背農現象

一、農業上市公司的現狀

農業上市公司是一種現代企業組織形式,是從事農業、林業、養殖業或以其為依託,進行農工商綜合經營,依法公開發行股票,並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後,其股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主要是以農業上市公司――海大集團為例,分析其財務報表。

當前,由於之前的企業經濟發展模式不正確,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引起全社會的重視。並且,農產品的安全問題日益嚴重,挑戰著農業上市公司的生存。由於農業上市公司自身的行業特徵,近年來也享受著國家對農業豐厚的政策支持,如稅收優惠政策、農業補貼政策等。但是,在分析農業上市公司報表時候,發現有很多的農業上市公司並沒有詳細披露這些重要的信息。

從農業上市公司數量上看,十多年來,並沒有顯著的數量增長,早些的四十多家除去像藍田股份一樣或經營業績不善倒閉的上市公司,至 2011 年也就 53 家,而所有行業平均上市公司數量為 95 家。當然,從構成比例上,有百分之七八十還是繼續存續的上市公司,而且在資產總額經營業績方面也有一定的成長;但農業市公司總體實力、成長水平與所有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與高新電子領域的上市公司就差距更大了。

農業上市公司背農和非農擴張比較嚴重,農業上市公司的“背農現象”是指一些本來屬於農業板塊的上市公司擅自改變行業屬性,將存量或增量資金投向非農產業。還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後把主營業務放在與農業無關的經營項目上,致使企業的主營業務與“農”相關的收入佔比嚴重不足,農業上市公司涉足其他領域,如創業投資、電子通訊、房地產等。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水產飼料、畜禽飼料和水產飼料預混料以及健康養殖為主營業務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以“科技興農,改變中國農村現狀”為神聖使命,核心業務是水產飼料、水產苗種和動保產品,向廣大養戶提供養殖全過程的技術服務。

二、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內容

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是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附表和附註、文字說明等內容進行運用技術方法或者綜合方法來獲得對公司財務運行的了解。

(一)農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的分析

由於農業上市公司的組織形式是現代企業組織形式,所以在分析其資產負債表的時候,只要注意和現代企業不同的地方。

1、企業償債能力

農業企業的資金來源也是有兩個方面的來源,一是來自於債務,另外是來自於權益,即接受別的企業投資。企業償債能力,主要是分析二者哪個多,哪個少,有沒有這個償債的能力。即,債務是大於還是小於權益。如果大於就是無法償還,如果是小於就是可以償還。

2、短期償債能力

2001年,劉姝威在《上市公司虛假會計報表識別技術》一書的寫作過程中發現藍田公司存在嚴重問題。最終使藍田股份的高管被送進了監獄,從而保護了中小股東的利益,維護了資本市場秩序。

短期償債能力的高低,通常有一系列指標予以反映。由於這些指標本身准確缺陷以及時空條件的變化,各種指標所的償債能力也只能是綜合的,大致的僅供參考的信息,並不是百分百的准確。

(1)流動比率的計算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表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元流動負債來作為償還保障。

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企業所面臨的短期流動性風險越小,債權人安全程度越高。流動比率達到2以上是比較合適的。這個比率也可以用作,當企業遇到突發性的現金流出的時候,表明了其支付能力。

由表1可以知道,流動資產2012年較2011年增加778816867.6元,但是負債也相應地增加了1109512765.16,並且其增加的幅度大於資產的增加幅度。要引起注意,也需要進一步地分析。海大集團2011年流動比率為2.99,短期償債幾乎沒有壓力,資金充足。隨著2012年負債的增加,更加有效地使用外來資金,使得2012年的流動比率從2.99下降到1.68,二者相差1.31。表示償債能力有所減弱。進一步分析,可以知道,流動負債的增加主要是應付利息的增加。由2011年的830萬增加到2012年的3560萬,應付利息增加了近3.3倍。其次還有應付賬款,短期借款等項目的增加。

(2)速動比率的計算

這項指標是 財務管理 的核心指標,用來衡量公司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是速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率,速動資產又是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得來的。

為什麼要將存貨從流動資產中剔除呢?主要是因為存貨相對其他的流動資產來說,流動性沒有那麼強,並且,存貨在銷售時受市場價格的影響。其變現價值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存貨中可能含有已損失報廢但還沒有處理的不能變現的存貨。部分存貨可能抵押給債權人。還有其他的原因,所以將存貨從流動資產總額中減去,是企業實際短期償債能力,這個指標比流動比率更為准確。

由表2可以知道,海大集團2012年的速動比率為1.09,較上年同期下降0.95,主要是季節性有供求波動,大多數原料價格呈現了逐步上漲的態勢;游養殖業受到一些終端消費不景氣、部分區域氣候異常不利於養殖生產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養殖產品價格波幅較大。表明為每一元流動負債提供的速動資產保障減少了0.95元。但是,我們應當看到,不同行業的速動比率是不同的,例如採用大量現金銷售的商店幾乎沒有應收賬款,大大低於1的速動比率則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應收賬款較多的公司,速動比率可能要大於1。 進一步查找財務報表發現,海大集團的應收賬款2011年為17550萬,2012年為35400萬。相對於其他公司而言,這個數額是相當大的,也是速動比率大於1的一個原因。

(3)現金比率的計算

現金比率是現金類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現金類資產是指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這兩項資產的特點是可以隨時提現或隨時轉讓變現。該指標主要是來衡量隨時支付的程度。

由表3可以知道,海大集團2012年的現金比率比2011年減少了0.91,說明公司為每1元流動負債提供的現金資產保障降低了0.91元,但是這個指標是否合理,還應當進行同業分析或本公司多個會計期間的趨勢分析,以便作出正確客觀的判斷。

一般認為,比率為0.2是比較合適的,但是也要根據行業的不同進行分析,由於海大集團是農業上市公司,所以,現金比率高說明公司即刻變現能力強。

農業行業,在使用資金方面有很大的季節性,成果周期長,收效甚微。有些農業企業就會選擇將閑置的資金用於其他的投資,如:創業投資、電子通訊、房地產等。

綜合上述四個指標,分別是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的計算,我們可以看到海大集團的短期償債能力是相對樂觀的,有充足的流動資金,2011年的數據相對2012年的較大,在2011年沒有合理使用流動資產,在2012年比2011年有很大的進展。

【參考文獻】

[1]董淑蘭,王永德.農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評價研究[J].商業研究(社會科學版),2012(6).

[2]董淑蘭,戴蓬軍.農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意願研究[J].財會月刊,2010(10):92-95.

[3]劉志成,董淑蘭.農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分析[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2(4).

[4]海大集團:2012年半年度 報告 全文,2012.7.

[5]海大集團:

[6]岳虹.財務報表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7]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8]Caria.Inclan M.Ali.Fekrat Davia Petroni.Corporate enviroent disclosures.The International of Accounting [J]1996 ,5~195.

[9]HughsReier.An examination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rting strategies .Accounting Auditing &Accountabil[J] urnal 2000 ,5 :286~288.
猜你喜歡:
1.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精選範文

2.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相關例文參考

3. 財務報表論文參考

4. 怎樣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

5. 財務報表分析畢業論文

Ⅳ 有關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論文

財務報表分析,是指通過企業財務報表中的有關數據和其他有關財務信息,運用專門的方法,對一定時期內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狀況進行綜合的評價,為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有關信息的一種管理工作。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有關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論文篇1
芻議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各類市場參與主體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窗口,也是公司管理層發現企業經營問題的總結性資料。本文就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及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問題作了闡述,並提出了優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 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分析

一、引言

財務報表是上市公司某段時間內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與現金流量的集中體現,是債權人與投資者了解上市公司的重要平台。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進行科學的分析,達到認識上市公司經營的特點,評價其業績,發現其問題,進而從整體上系統地對上市公司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做出明確判斷[1]。財務報表分析對上市公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評估經營績效

通過採取科學合理的財務指標體系,正確地運用分析方法可以對上市公司在一定時間內經營成果做出大致的評估,以便上市公司董事會對經營管理層某段時間的工作做出績效考核。因此,財務報表分析也成了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考核的重要方式。

(二)揭示潛在風險

財務報表分析通過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幫助上市公司發現經營中的異常情況,上市公司自身在本行業所處的競爭地位變動,幫助管理者、投資決策者及其他利益相關人識別上市公司存在的潛在風險,為規避經營風險與債權風險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三)優化資源配置

從全局的角度綜合分析面對的風險和可能的收益能夠使上市公司正確地運用投資,合理舉債及規劃長短期債務比例,實現上市公司資源優化配置和社會效益最大化[2]。

二、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報表本身存在的問題

1.財務報表編制方法不一致。

現行財務會計准則對同一經濟業務允許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3]。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可能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不同公司之間會計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導致財務報表可比性分析結果產生重大偏差,可靠性程度不高。

2.財務報表信息存在時間差異性。

現行財務報表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主要反映已發生的歷史事項,都以歷史成本進行計量。在通貨膨脹與匯率波動的情況下,以歷史成本編制的財務報表會嚴重歪曲上市公司當前的財務狀況和盈利水平,造成財務報表分析結果可信度降低。

3.財務報表粉飾。

上市公司為了維持上市資格,獲取銀行貸款與商業信用等自身利益,各種手段粉飾財務報表欺騙投資者與債權人[4]。例如上市公司通過虛增銷售收入,推遲確認本期費用人為調節利潤;多計應收賬款來調節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大小,從而利用財務報表虛誇企業債務償還的能力[5];遺漏或者錯報重要會計信息,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

(二)財務報表分析指標存在問題

1.企業盈利能力指標的局限性。

上市公司只有盈利才能生存與發展,盈利能力分析是關注的財務報表分析關注的重點,但是盈利能力指標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凈資產收益率,首先,凈資產收益率缺乏時效性,只關注企業某段時間的狀況,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綜合影響。其次,缺乏對風險的反映,只注重收益而忽略了經營風險。再次,對價值體現不足,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反映的是歷史價值,而不是現在的市場價值,導致凈產收益率無法准確衡量現有股票的價值。

2.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的局限性。

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各種到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分析就是分析債務的資產保證情況與償還債務的現金流入量的保證情況。在復雜的經濟環境下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收存在不確定性,即便是理想的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也不代表企業現實的償債能力。現金到期債務比率雖能動態反映企業的短期債務償還能力,但是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同一企業不同的生命周期,它的現金流都有較大的差異,如果採用同樣的衡量指標靜態對待不同的情況,分析所得結果缺乏可信度。長期償債能力指標主要是資產負債率,資產總額結構中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債權存在著很大收回風險。因此,企業償債能力指標無法真實反映企業實際的償債能力。

(三)財務報表分析方法存在問題

1.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主要的財務分析方法,適用性強,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方法屬於靜態分析,對於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並不是絕對可靠;不能全面反映企業其他方面的問題,諸如行業類別,經營環境等問題。另外比率指標可以人為粉飾。

2.比較分析法的局限性。比較分析法在實際應用中經常使用,但比較分析法使用的是歷數據信息,在目前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下,過去的效益能否用來衡量將來能達到的收益水平。另外,由於同行業不同企業處於不同的生命周期,比較分析簡單的一概而論不能真實的反映企業在同行中的競爭地位。

3.因素分析法局限性。因素分析法的出發點就是,當有若干因素對綜合指標發生作用時,假定其他各個因素都無變化,順序確定每一個因素單獨變化所產生的影響。因素分析法的該假設就嚴重製約因素分析法得出的財務報表分析結果的可信度。

(四)財務報表使用者自身的問題

首先,財務報表分析者的風險觀念及財務報表分析時的心理的不同導致對同一分析指標高低判斷出來的結果也必然存在差異,甚至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其次,分析者掌握財務分析理論及相關財經理論的深度和廣度的不同,往往選擇財務分析指標與理解財務分析結果也不相同。

(五)財務報表分析工具存在的局限性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使得財務報表分析變得相對簡單容易。但近幾年國內一些通用性性較高的財務分析軟體,普遍還停留在核算功能的水平,基本屬於事後的記賬,算賬;對於事前的預測,事中的分析、管理、控制活動能力薄弱。

三、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優化建議

(一)完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規范財務報表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致性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准則選擇較多,甚至某些規定沒有具體明確表述,存在很大的漏洞,這就給上市公司管理者留下粉飾財務報表的操作空間,給財務報表分析造成了很大的迷惑。所以加強對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自身建設,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是編制一致性財務報表與防範財務報告粉飾行為的基本前提,有助於提升財務報表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比性。

(二)構建科學的財務指標體系,增加財務報表分析結果的可信度

上市公司應該根據自身經營特點,構建科學的指標體系,以盡可能真實的反映企業實際情況。這要求在選取財務指標分析時考慮其不足。比如,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速動比率。雖然速動資產從流動資產中扣除了存貨,但不能真實反映出速動資產在一定時期內可以變現的本質。因為預付賬款作為經濟行為的抵押品,在短期內無法變現;另外,應收賬款與其他應收款能否收回、何時能收回具有不確定性,在指標選取過程中,我們應剔除賬齡大於某段時間的應收款項,使速動比率更能真實的反映企業的償債能力。

(三)增設非財務分析指標,完善財務報表分析體系

為提高財務報表分析的質量,應增設與企業密切相關的非財務分析指標,完善財務指標體系。如市場佔有率、客戶評價、新產品開發、人力資源等。這些非財務指標能夠更全面的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助全面評價上市公司後續發展的潛力。

(四)完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提高財務報表分析質量

財務信息無論多麼真實、可靠、及時,如果沒有嚴謹科學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財務報表分析的質量同樣不切實際。現行的財務分析方法具有指標價值的不統一、忽略通貨膨脹與貨幣時間價值,歷史價值的相對靜態性等局限性,同時分析方法使用單一。因此,要提高財務報表分析質量,就必須完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與綜合使用多種方法,比較多個分析結果。

(五)全面發展網路財務報告,提高財務報表信息的時效性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上市公司可以充分運用網路平台及時發送財務報表,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性。上市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以成本效益為原則,實施相對的實時報告,盡量縮短財務報表會計分期,比如及時發送周報,旬報等。這對於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夠盡快了解上市公司財務信息並做出正確的決策意義非同尋常。

(六)加強財務與審計人員專業素養與職業道德建設,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基礎數據全部來源於企業財務人員收集,整理與編制,公布的年度財務報表是經過審計人員審計的。財務人員與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實際操作能力、職業判斷能力及職業道德決定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因此必須加強財務人員與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與職業道德建設,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七)財務報表分析者提高自身財務素養,開發或引進先進的財務分析工具

提高財務報表分析能力,財務報表分析者需要系統學習財會知識及了解財務體系;同時,為了使財務報表分析簡易且精確化,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引進先進的財務分析軟體或者利用計算機“雲技術”進行大數據分析,保證財務報表分析結果對經濟預測的准確度。

參考文獻

[1]張先治.財務分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1)37-38.

[2]張思菊.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研究――以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碩士學位論文],西華大學,2009.

[3]房靜.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研究,2011(3)178.

[4]劉宏亮.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及審計策略的研究[J],經濟研究,2011(25)82-83.

[5]閆立梅.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新探[碩士學位論文].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1.
有關上市公司財務分析論文篇2
試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與評價

摘要:財務報表是企業所有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認真解讀與分析財務報表,能幫助我們找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評判當前企業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重點認識了目前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並提出了改善財務報表分析的措施。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指標;財務報表;現金流量

一、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理論綜述

1.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及意義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是將財務報表的數據轉化成有用的信息,幫助報表使用人改善決策。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目前有關介紹的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只從某個或幾個側面出發進行了闡述,如何就整體進行分析評價是財務分析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

2.財務報表分析的技術指標

2.1盈利能力指標

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資金增值的能力。盈利數額的大小、利潤率的高低是衡量企業管理效績的主要標志。

(1)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營業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市場競爭力越強,發展潛力越大,從而獲利能力越強。

(2)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報酬總額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總資產報酬率全面反映了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水平,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益越好,企業獲利能力越強,經營管理水平越高。

(3)市盈率。市盈率是上市公司普通股每股市價相當於每股收益的倍數。一般來說,市盈率高,說明投資者對公司的發展前景看好,願意出較高的價格購買公司股票,所以一些成長性較好的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市盈率通常要高一些。

2.2償債能力指標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對企業而言,適度的舉債是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資本金利用率的一項重要經營策略。

(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及時足額償還的保證程度,是衡量企業當前財務能力。①流動比率。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比率。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越高,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的權益越有保證。②速動比率。速動比率是企業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一般情況下,速動比率越高,表明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越強。

(2)長期償債能力指標。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負債的能力。主要有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①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是企業負債總額占資產總額的比率。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②產權比率。產權比率也稱資本負債率,是指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的比率,是企業財務結構穩健與否的重要標志。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表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擔的風險越小。

2.3運營能力指標

運營能力是企業的總資產及其各個組成要素的配置組合對財務目標實現所產生作用的大小。

(1)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內營業收入與平均應收賬款余額的比率。該指標反映了企業應收賬款變現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

(2)流動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收入與平均流動資產總額的比率。

2.4發展能力指標

發展能力是企業在生存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壯大實力的潛在能力。

(1)營業收入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是企業本年營業收入增長額與上年營業收入總額的比率。

(2)資本保值增值率。資本保值增值率是企業扣除客觀因素後的本年末所有者權益總額與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

3.財務報表分析的分析方法

3.1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是將會計報表中的主要項目或指標與分析者選定的比較標准做比較,確定其差異,並據以判斷、衡量企業經營狀況的分析方法。

3.2財務比率分析法。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的財務比率分析是指動用公開披露的上市公司會計報表數據,並結合上市公司財務報告中的其它有關信息,對同一報表內部或不同報表見的相關項目,以比率的形式反映它們的相互關系,據以評價該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析方法。

二、完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局限性的對策

1.財務報表自身的完善

1.1財務報表計量屬性的改進。針對我國實際情況,為了彌補現行財務報告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基礎的不足,可以借鑒國際慣例,利用“時價會計”,即在財務報表補充資料中,調整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的相關報表,作為正式報表的補充資料。

1.2財務報表披露的改進。要力求改進財務報告披露的局限性,一是增加披露內容;二是適用多樣化呈報,多種形式披露。

2.財務報表分析指標的改進

2.1重視現金流量分析。從發展及實物的角度來看,現金流量分析指標應加入到現行財務報表指標體系中。在分析指標體系中,可加入若干現金流量分析指標,從總體上反映出在企業利潤中現金支持的比例有多大,從而幫助使用者判斷利潤的保障程度。

2.2完善財務指標。鑒於用應收賬款周轉率來反映應收賬款的周轉能力,可以考慮用應收賬款的平均賬齡來代替它。

3.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改進

多種財務分析方法結合分析:

(1)正反兩方面進行判斷。在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時,不僅要尋找挖掘出其投資價值,同時也可以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財務風險。並判斷是屬於系統風險還是非系統風險以及企業的克服能力,從相反的方向來說明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和投資價值。

(2)比率與趨勢分析可以結合。使用這兩種方法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的關系。在運用時不能孤立地使用一種方法做出投資判斷。

(3)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相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和財務活動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因此要注意進行動態分析。

總之財務報表的報出和分析是一項比較復雜的系統性工作,所以我們在報出和分析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財務制度的法律法規,為企業的發展戰略提供扎實可靠的基礎資料。

參考文獻:

[1]耿紅.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對會計透明度影響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07.

[2]張惠娟.現金流量表在企業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經濟與法制,2007(5).

[3]寇朝陽.現行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不足及完善[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2008(8).

[4]余凱.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分析問題研究[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2008(7).
猜你喜歡:
1.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報告範文

2.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範文

3. 關於財務分析論文範文

4. 公司財務分析論文

5. 有關財務分析論文

Ⅵ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開題報告

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同行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盈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以下是我整理企業盈利能力分析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1 論文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1研究目的

各個企業都將面臨著競爭的挑戰,如何化解壓力並在競爭中發展壯大,是每一個企業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對於企業管理者來說,如何分析企業盈利能力越來越重要,這關繫到企業的管理戰略與生存發展,它是企業營銷能力、獲取現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規避風險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也是企業各環節經營結果的具體表現。

我國自建立證券交易市場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許多上市公司的利潤大量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尤其是一些虧損公司為了避免特殊處理、或為了避免退市,運用非經常性損益獲取利潤,想方設法粉飾經營結果,盈利質量一直很低。

為了引導和促使企業搞好主業,真正提高企業經營業績,應當對當前的衡量企業盈利能力標准進行改革或加以完善。首先,衡量公司虧損與否以利潤表上「營業利潤」項目為准,不再以「利潤總額」為准,這樣可以引導公司管理當局在企業主營業務上下工夫,切實提高公司業績,避免企業在非經常性損益上做文章,也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其次,變當前僅以「利潤」單一指標衡量的方法,採用多指標衡量的方法,對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綜合考慮。

1.2研究意義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重點,是企業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財務結構分析、償債能力分析等分析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分析及時發現問題,改善企業財務結構,提高企業償債能力、經營能力,最終提高企業盈利能力,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最終可通過企業的盈利能力來反映,無論是企業的管理層、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利益相關者都非常關心企業的獲利能力。因為企業獲利能力的強弱,與管理人員的工作業績、投資者的投資收益、債權人的資金安全、企業職工的工資水平乃至整個國家的財政收入等都息息相關。債權人十分關心企業的資本結構和償債能力,從而衡量他們能否收回本息的安全程度,通過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反映企業是否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發展趨勢,能夠衡量債權人投人資金的安全性;因為兩權分離、代理問題的存在,通過盈利能力分析,能反映企業的業績,對經營者進行監督,促使他們更努力為投資者工作,從而保障了投資者的利益。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Hirohiko Arai(2013)中明確指出明確指出利潤是企業內外有關各方都關心的中心問題,利潤是投資者取得投資收益、債權人收取本息的資金來源,是經營者經營業績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現,也是職工集體福利設施不斷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

F.Voulgaris,D.Asteriou,G.Agiomirgianakis(2010)中指出企業盈利能力存在的問題,她指出企業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斷,取決於企業提供的利潤信息,企業利潤的多少,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來說,在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利潤越多,企業盈利能力相應越好,反之,企業利潤越少,企業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非常重視利潤數量的多少。然而,企業的利潤額由於受會計政策的主觀選擇,資產的質量、利潤的確認與計量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質量風險問題。只看重利潤的多少,不關心利潤的質量,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利潤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實性,從而有可能導致財務分析主體的決策缺乏准確性。

2.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對於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80年代以產值和利潤為主的盈利能力以及90年代的綜合性的盈利能力分析。

黃長藝(2011)提出企業常用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標包括:凈資產收益率、資本保值增值率、總資產報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銷售利潤率和每股收益等。這些指標從不同側面揭示了企業的風險特徵、理財行為特徵及投資價值,為相關利益人提供多種多樣的盈利能力信息,從而有利於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投資和信貸的決策,也為評價企業績效提供有效基礎。

張春林(2013)指出了獲利能力能夠以評價一個企業的經營業績、管理水平,乃至預期它的發展前途,關系重大,為了評價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衡量現在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實現企業的目標;也為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相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企業經營者正視現有力量,挖掘企業潛力提供決策依據,必須運用科學方法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比較評價。企業的獲利能力是財務分析的核心指標,企業只有具有良好獲利能力,才能良性循環,不斷發展,實現企業目標。

張遼遠(2013)指出由於上市公司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盈利能力除了可通過一般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分析外,還應進行一些特殊指標的分析,特別是一些與企業股票價格市場價值相關的指標分析。如每股收益、普通股權益報酬率、股息發放率、價格與收益比率等指標。由於會計分期假設和權責發生制的使用,決定了某一期間的利潤並不一定具有可持續性、利潤帶來的資源並不一定具有確定的可支配性,從而使以上所述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標不能反映企業現金流入的盈利狀況,存在著只能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數」量,不能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質」量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要充分考慮到影響企業盈利能力質量的因素,決定盈利能力質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現金凈流量及利潤的構成情況等。

張衡(2013)指出了上市公司的盈利需要具備多種條件,在某些特種的條件下,在保證盈利能力質量的前提下面,才能具備盈利的基礎。

3 論文的主要內容、研究方法

3.1主要內容

(1)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以及對企業盈利能力概念和指標的研究,確保我們對企業盈利的概念及分析方法有一個正確認識,從而來了解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的作用和意義。本課題主要是對萬科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企業盈利能力的分析,通過對萬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讓我們掌握萬科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的財務盈利狀況。

1.緒論

1.1萬科公司概況介紹

1.2盈利能力分析理論

2.萬科盈利能力分析

2.1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2.1.1盈利能力相關數據分析

2.1.2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2.2運用杜邦分析法分析萬科盈利能力

2.2.1杜邦財務分析體系

2.2.2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分析

2.2.3對總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的分析

2.2.4對銷售凈利率的分析

2.2.5對總資產周轉率的分析

3.萬科盈利能力評價及對策建議

3.1萬科盈利能力評價

3.2對策建議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3.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本文的理論研究是通過查閱大量有關萬科股份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的文獻資料,全面掌握財務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為後續研究的開展提供充足的理論依據,為實際應用做理論鋪墊。

(2)案例分法。結合實際案例,而實例研究主要目的對於深圳萬科股份有限公司盈利狀況進行分析,找出其企業是否存在問題,並對問題提出相對建議。

4 論文工作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選題、定題階段(2015-10-15—2015-11-15);

第二階段:搜集資料、形成論文提綱、撰寫開題報告(2015-11-16—2016-01-10);

第三階段:撰寫初稿(2016-01-10—2016-3-31);

第四階段:論文修改、定稿(2016-4-01—2016-4-15);

第五階段:畢業論文預答辯(2016-4-18—2016-4-19);

第六階段:論文修改、評審(2016-4-20—2016-5-20);

第七階段:畢業論文正式答辯(2016年6月上旬);

第八階段:相關資料上交(2016-6-01—2016-6-10)。

5 論文主要文獻

[1]Hirohiko Arai, Kazuo Tanie, and Susumu Tachi. Dynamic Control of a Manipulator with Passive Joints in Operational Space. 2013(04):12-19

[2]F.Voulgaris,D.Asteriou,G.Agiomirgianakis. Capital structure, assetutilization, profitability and growth in the Greek manufacturing sector .Applied Economics, 2010,(3) :1379-1388

[3]孫立傑.財務報表及財務報表綜述.時代經貿,2008,12(102):12-13

[4]黃長藝 企業資金管理概述 北京:中國外資企業財務狀況. 2011(04):5-8

[5]周宏甫. 會計基礎.當代商業出版社. 2012(04):3-4

[6]姜繼海,宋錦春,高常識.財會管理學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4):58-89

[7]張春林,曲繼方,張美麟.企業管理學.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3(04):13-16

[8]錢平. 經濟管理學概述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2(04):13-18

[9]張遼遠. 經濟管理學. 中國商業出版社. 2013(04):3-4

[10]劉錦風、袁強.杜邦分析系統在萬科上市公司的應用.會計之友,2008

[11]黃長藝,嚴普強.會計學基礎.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0(04):6-18

[12]張桓,陳作模.企業資金周轉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4):5-9

[13]王昆,何小柏,汪信遠.財務部門資金的支出與保留.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4):3-4

[14]徐錦康.會計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04):13-14

Ⅶ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綱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綱範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採的論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綱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綱 篇1

論文題目: XX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摘要:

財務報表分析的概念。文章結合XX公司20XX年度及之前的財務報表,利用財務報表提供的基本信息分析、計算,說明原因和得出相應的結論。XX公司主要經營范圍。對該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和結果預測,據分析結果做出某些必要的調整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 XX

正文部分:

一、縱向分析公司財務和經營能力

(一)公司償債能力分析

1、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運用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包括營運資金、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進行計算,以此來分析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

2、公司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運用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財務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形凈值債務率、營運資金比率進行計算,以此來分析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

(二)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體現了企業運用其所支配的經濟資源,對該公司將運用銷售利潤率、資產凈利率、資產報酬率、等指標來進行分析。

(三)公司成長性分析

運用企業成長性財務指標包括總資產增長率、資本積累率、凈利潤增長率等進行計算,以此來分析公司的成長性能力。

二、橫向分析公司財務和經營狀況

了解公司自身的發展情況,同時也要與市場上同行業進行比較,估計該公司在該行業所處的地位。以該公司和其他公司進行橫向比較,評價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

三、總結

對該公司的年度財務報表(及其他公司的年度報表)作分析,了解到財務報表到底包括了哪些信息,利用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來進行分析總結公司,動態了解公司的財務和經營狀況,並藉助財務報表分析出來的結論,評估公司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並為預防和減小風險做出決策。

參考文獻: XXX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綱 篇2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研究意義

1.3 論文研究內容和研宄范圍

1.4 可能的創新與不足

2 國內外相關文獻綜述

2.1 公司財務特徵與財務重述的關系

2.2 公司治理與財務重述的關系

2.3 財務重述動因

2.4 財務重述經濟後果

2.5文獻評述與啟示

3 概念界定、理論基礎與研宄假設

3.1 概念界定

3.1.1 財務重述概念的界定

3.1.2 債務融資概念的界定

3.2 理論基礎

3.2.1 委託代理理論

3.2.2 信息不對稱理論

3.2.3 行為學理論

3.3 研宄假設

3.3.1 融資需求和財務報告重述的關系

3.3.2 財務報告重述對債務融資的影響

4 實證研究設計

4.1 融資需求與財務重述相關關系研宄

4.1.1 樣本選取

4.1.2 數據搜集

4.1.3 變數定義

4.1.4 模型設定

4.1.5 描述性統計與差異分析

4.1.6 自變數相關性檢驗

4.1.7 Logistic 回歸分析

4.2 財務重述與債務融資相關關系研究

4.2.1 樣本選取

4.2.2 變數定義

4.2.3 模型設定

4.2.4 描述性統計與差異分析

4.2.5 自變數相關性檢驗

4.2.6 線性回歸分析

5 研究結論、政策建議和研究展望

5.1 研宄結論

5.2 政策建議

5.2.1 健全監管制度,加大處罰力度,落實賠償責任制度

5.2.2 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

5.3 研宄展望

本文結論

本文以2008-2013年製造行業上市公司的財務重述現象為研究對象,首先對重述企業按照一定規則設置配比樣本,然後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線性回歸的方法檢驗了融資需求與財務報告重述之間的關系以及重述公告的發布對債務融資規模的影響。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我國製造業上市公司財務重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頻發性。在2008-2013年間,共有541家上市公司進行財務重述,在六年間有90家上市公司發布過3次以上更正或差錯調整公告,其中深中華A、廊坊發展和亞星化學在六年間發布了 5次財務重述公告,這充分說明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頻繁發生財務重述,可以看出其重述的動機很可能是進行盈餘操縱、粉飾財務報表。

其次,通過對重述企業和配比企業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可以發現,重述企業的融資需求顯著大於配比企業,以財務重述作為被解釋變數、以融資需求作為解釋變數進行logistic回歸,融資需求與財務重述顯著正相關。該實證檢驗結果證實了本文的假設,即當企業流動資金不足時,企業就有了以低成本進行融資的需求,此時管理層傾向於修改財務數據以粉飾財務報表,當被注冊會計師或監管機構發現時再以臨時公告的形式進行差錯更正或追溯調整,因而融資需求顯著增加了財務重述的可能性。

再次,己有研究表明財務重述會損害股東價值,造成負的市場反應,因此在控制了公司財務特徵和公司治理特徵之後,預計債權人會對發生財務重述的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產生懷疑,為了規避風險會減少對重述企業的貸款。實證結果支持了上述假設,上市公司的財務重述損害了會計信息質量,增加了與債權人與重述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大了債權人的風險,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不受損害,債權人會減少對重述企業的貸款。

最後,從融資需求一財務重述一債務融資規模二者的聯動關繫上看,融資需求驅動了企業的財務重述行為,但是財務重述後債權人(例如銀行)會根據該行為識別出其潛在的風險,從而減少對企業的投資,使得重述企業的後續融資更加困難。可見,投資者通過財務重述行為可以識別出潛在的風險,上市公司應慎重考慮財務重述的得與失。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提綱 篇3

一、我國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及其風險控制的現狀

(一)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

雖然各個企業基本都會設立了相對獨自的財務部、財務科或者是財務室,而且在開展融資業務或者是資金結算工作時也能夠進行分離辦理,但是,由於當前大部分的規模型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由合並而來,或者是具有一定的經營歷史背景,所以在此種的企業背景與企業文化的差異下,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的問題就比較凸顯,最常見的就是在信息的接收、傳遞方面就凸顯出了明顯的差異,使得企業經濟效益和資金利用率提升阻力較大。

(二)財務管理內部風險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國當前企業財務管理,由於內部風險控制制度不完善,所以風險控制工作很難達到企業的預期目標及、效果。當前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內部風險控制狀況比較雜亂,特比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益分配、權責制、資金管理等方面比較嚴重,制度不完善以及規定不明確的情況比較普遍,由此而出現的風險控制工作失控情況時有發生,就此而給企業帶來了極其巨大的財務和經濟損失。

(三)財務信息化運用效率不高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信息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是由於財務信息量的過於龐大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壓力和挑戰。隨著信息產業與計算機及網路的高速發展,利用會計電算化來進行企業財務管理已經成為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企業在如何有效利用財務信息方面未能得到充分認識和應用,而且沒有充分的將將財務信息正真有效的應用於企業的決策以及實際管理當中,而且在企業的財務管理及信息應用實際過程中,往往還存在信息傳遞不安全、不可靠的實際情況,所以企業財務信息化的運用效率未能達到理想結果的情況是有發生。

(四)企業管理財務決策權問題比較明顯

多數集團化企業的基層企業基本都是集團公司才具有大部分的財務管理的決策權,而對於這些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往往卻只擁有極小一部分的決策權;有些集團公司的子公司雖然在制度上或者企業管理的表象上具有財務管理的決策權,但是其實際的最終決策權任然歸集團公司所有,這種過度集權的企業財務管理及決策情況極其普遍。對於這兩種情況的財務決策,其實歸根結底都是集團公司為主導的財務管理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不僅很難調動子公司員工的積極性,而且也會給集團公司帶來了很大的管理壓力。

(五)缺乏財務風險防範意識

在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中,缺乏一定的財務防範能力與意識。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在決策時未能進行科學驗證和市場調研,從而不能預算出預期收益,必然造成企業決策缺乏科學性和操作性,必然會導致對資產的極度不利。二是,多數產品銷售型企業的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企業為了增加一定的銷售量或者是提高一定的銷售額,很多會採用賒銷的方式來獲取或者是留住客戶,從而就會出現產品銷售額保持在高位,但是應收賬款額不斷增大,由於對外賒銷較大,必然會造成應收賬款比率過高、金額較大的情況發生,長此以往就會導致企業在資金運轉方面出現困難,形成財務風險。

二、我國當前企業財務管理及其風險控制的具體改善措施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改善措施

1、完善企業財務組織機構。第一,企業整體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財務管理體制在企業中的重要性及其重要地位,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企業財務組織機構,才能夠使企業的財務信息管理相關工作更真實、更有效、更准確,有效的控制和避免不真實財務信息的發生。第二,在具體的企業經濟業務處理工作中,必須要嚴格執行企業的相關管理規定,特別是對預算管理、資金計劃要做到嚴謹、規范,而對於會計核算以及融資管理工作必須要合法、合規。第三,必須要明確企業的組織架構的財務組織的重要功能,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除了其傳統的財務計劃、財務決策等職能外,財務管理的財務控制和融資管理職能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必須抓好這兩項管理工作才能更加有效的改善財務管理水平。

2、增強防範財務風險的意識。企業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時刻存於,為此,企業經營者、財務管理者必須牢固樹立防範財務風險的意識。只有充分建立了制度規范、監督有效的企業財務風險防控機制,抓好有效的落實,才能對一些重要的、核心關鍵的環節進行及時有效的防控。例如要密切關注企業資金籌措、債務清償等相關重點指標,才能夠有效的達到合理防控財務風險的最終目標,有效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保障企業收益。

(二)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的改善措施

1、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認識。當前,由於我國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還不夠,總認為企業內部控制不會給企業帶來利益,反而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往往會忽視對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所以導致在企業管理人員在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中逐步的弱化了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積極性和責任心,使得企業的經營風險逐步走高。對此,我們必須要改變觀念,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認識,並首先從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認識著手。

2、完善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管理。企業內部財務控制管理制度極其重要,不僅能促使企業創造出更佳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夠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所以,構建有效的企業財務風險識別系統,扎實落實風險防控工作,高度重視編制現金流量計劃的重要性,對於企業的內部財務控制管理工作極其重要。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加強企業風險的防範能力,使得企業有效做好內部風險防控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企業資產凈利率和資產負債率進行有效控制。

3、從預算管理、成本管理及內部審計方面加強財務控制。通過創建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來完成企業管理。第一,財務控制以實現財務預算為目標;第二,將成本管理放到財務控制的中心,採用集約式管理的方法降低成本;第三,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對會計活動進行控制與監督,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對企業內部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獨立評價的作用。

三、結束語

財務管理及其風險控制對於企業經營管理來說極其重要,雖然我國當前的大部分企業在財務管理及其風險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但是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以及與國際經濟的不斷接軌,中國未來的企業財務管理及其風險防控問題一定會得到有效改善。

;

Ⅷ 開題報告中的盈利能力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怎麼寫

企業盈利能力是對公司的利潤表中的財務暢據進行分析,主要幾項指標可以在《財務管理》中找到,每個指標可能會涉及多個會計科目,請逐一分析。綜合性越強的指標越要深入分析。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為基礎,通過表內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一套指標體系,通常包括銷售凈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利息保障倍數等,然後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

(8)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論文框架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盈利的用途有兩種,一種是向股東分紅,一種就是作為資本金投入企業的經營當中,前者為企業所有者帶來了收益,後者則為企業經營提供了更多的可使用資金。

投入經營的資金可以用於償還長期債務、擴大經營規模等經營活動,如果能夠引起企業經營規模擴大、盈利增長,就會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使得盈利和營收互相促進一起增長。

如果企業虧損,那麼表示企業的成本費用開支大於收入,企業未來的資金儲備可能不足,長期債務可能無法得到償還,不但不能為股東帶來收益,而且可能還會需要進行融資。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論文框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視頻哪家好 瀏覽:543
炒股實盤是什麼 瀏覽:342
科創板成交量計入上證指數嗎 瀏覽:4
同花順虛擬炒股 瀏覽:976
我下了同花順的炒股軟體 瀏覽:336
汾酒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瀏覽:543
醫葯行業全部上市公司 瀏覽:259
生產花卉的上市公司 瀏覽:631
曹操出行科創板 瀏覽:21
黃鶴樓漲停板雙爆珠 瀏覽:263
st康得新3月18日盤中漲停 瀏覽:174
股票上市價格過高 瀏覽:666
樓市新調控政策設置漲停板 瀏覽:352
菏澤首家上市公司 瀏覽:913
策略機器人炒股 瀏覽:429
炒股可用資金截圖圖片 瀏覽:248
金盾股份五漲停 瀏覽:215
證券從業者開熱點給客戶炒股 瀏覽:575
漲停又打開接下來一半 瀏覽:292
浙商證券科創板開戶答題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