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裡面既有侵吞上市公司資產因素

裡面既有侵吞上市公司資產因素

發布時間:2023-09-03 20:26:38

⑴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原因分析_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手段

[摘 要]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成就備受矚目,然而隨之出現的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現象也越來越嚴重,不僅損害上市公司自身的健康發展,破壞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機制,而且使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及由此形成的審計報告喪失應有的風險預警作用。在總結已有研究結論的基礎上分析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動機,提出相應的治理建議,以期對我國證劵市場的財務舞弊現象起到遏製作用。
[關鍵詞]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成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283(2012)07-0126-03
證券投資的效率決定著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發揮,而財務舞弊則是影響證券市場投資者投資決策的重要風險因素,使證券投資效率大大降低。自證券市場開市以來,財務舞弊就如影隨形不曾間斷,近年來,國內外頻頻發生影響力巨大的舞弊案件更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巨大震盪和社會廣大公眾的強烈不滿,這對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嚴重危機。
一、國外相關文獻回顧
(一)財務舞弊概念的界定
對於舞弊的定義,美國SAS16解釋為:「舞弊指故意變造虛假的財務報告。可能是漏列或錯誤地反映事項與經濟業務的結果;篡改、偽造記錄或文件;從記錄中或文件中刪除重要的信息;記錄沒有實現的交易;蓄意亂用會計原則以及為管理人員、雇員或第三者的利益隨意侵吞資產。」 2006年,我鋒襲國財政部發布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 1141 號——財務報表審計中對舞弊的考慮》,該准則於2007年1月1日起執行。在新准則中,對舞弊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舞弊是被審計單位的管理層、治理層、員工或第三方為了獲取不正當利益甚至非法利益而使用欺騙手段的一種故意行為。」
借鑒上述定義,本文所研究的財務舞弊具有違法性、蓄意性和危害性三個方面的特點。
(二)財務舞弊成因理論研究回顧
國外對於財務舞弊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早,完善成熟的證券市場為國外財務舞弊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資料。下面將國外有代表性的四種主要財務舞弊成因理論闡述如下:
1.冰山理論(二因素論)
著乎銀名的「冰山理論」把舞弊比喻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更龐大的危險部分隱藏在海平面以下。從結構和行為方面考察舞弊,銀頃兄海平面上的是結構部分,海平面下的是行為部分。舞弊結構的內容實際上是組織內部管理方面的,這是客觀存在且容易鑒別的。而舞弊行為的內容則是更主觀化、個性化和更容易被刻意掩飾。該理論強調,在舞弊風險因素中,個性化的行為因素更為危險,必須多加註意。
2.三角理論(三因素論)
該理論認為,企業舞弊的產生是由動機、機會和自我合理化三個因素構成,這三種因素相輔相成,缺少了任何一項要素都不可能構成企業舞弊。其中,舞弊者具有舞弊動機是舞弊發生的首要條件,舞弊者的自我合理化(借口)是指主觀上存在的某種態度、性格或價值觀念,使得管理層或雇員能夠將舞弊行為予以合理化,是舞弊發生的重要條件之一。此外,組織內部控制在設計和運行上的缺陷會給舞弊者提供成功的機會。
3.GONE理論(四因素論)
「GONE」理論是流傳最廣的反會計舞弊的著名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會計舞弊由G、O、N、E四個因子組成,分別為Greed(貪婪)、Opportunity(機會)、Need(需要)、Exposure(暴露),即舞弊者有貪婪之心且需要錢財時,只要有機會,並不易被發現,他就一定會進行舞弊,帶走被欺騙者的權益。四個因子相互作用,共同決定了企業舞弊風險的程度。
4.風險因子理論
在GONE理論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風險因子理論。該理論是迄今為止最為完善的舞弊動因理論,它把舞弊風險因子劃分為個別風險因子與一般風險因子兩大類別。其中,個別風險因子,主要指道德品質與動機,這是因人而異的,並且存在於一個組織的管理控制范圍之外;一般風險因子,主要有進行舞弊行為的機會、舞弊被發現的可能性以及舞弊被發現後舞弊者可能受罰的程度,這類因素是由組織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因素。當實施舞弊者認為一般風險因子與個別風險因子結合在一起,舞弊就會發生了。
二、理論對於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成因分析的啟示
(一)理論評析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可以發現四個理論各具特徵,但實質差異不大,沒有孰優孰劣的絕對區分,對會計舞弊成因的詮釋也並沒有質的差別。一方面,其理論框架均從組織(制度)、個體(行為)兩個維度建構;另一方面,雖然各自理論中因素內部的細分有所區別,但所包含的基本因素大同小異。具體而言,在組織(制度)維度,主要包括有無預防舞弊的制度、制度是否有效兩方面。在個體(行為)維度,主要從行為人的壓力(或動機)、道德兩因素來構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四個理論觀點雖然都基於組織和個體兩個維度進行了分析,但是較少涉及對這些舞弊成因進行深層次原因的探究,這是上述觀點共同的理論缺陷。本文將針對我國實際情況,進行財務舞弊成因深層次探究分析。
(二)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成因分析
國內學者婁權(2004)提出了財務報告舞弊四因子假設,認為當文化、動機、機會和權衡四因子皆備時,財務報告舞弊就會發生。根據國家會計學院《會計誠信教育》課題組(2003)對216家企業總會計師進行的問卷調查,45.24%的被調查者認為作假賬的根源在於「政府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44.54%的被調查者認為作假賬的主要原因是企業領導要「業績」,另有33.61%的被調查者認為作假賬款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一些官員要「政績」。
1.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問題催生舞弊
股權結構首先決定了股東大會的決策,從而決定了董事會以及監事會的人選和效率,進而作用於經理層,最終在企業的經營業績中得到綜合體現。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上市公司是作為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引入的制度安排,而不是古典企業制度發展的自然結果,因此,絕大部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是由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剝離改制上市的,當時考慮到國有經濟控制地位問題,往往會「刻意安排」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占據絕對控制地位。對民營控股上市公司來說,也是因為考慮到控制權的問題,設置控股股東過高的股權比例。因此,在我國目前的股權結構中,無論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還是民營控股上市公司,大多數企業是一股獨大,大股東占據絕對控股地位,中小股東股權比例過低,無法對大股東形成有力的制衡。

⑵ 美國是怎麼懲罰侵佔上市公司資金的

如果是一個8000主義,他對於資本運作的最後半天,上市公司的資金的flow獎懲的力度非常大。

⑶ 如何防止虛構對外合作業務,直接侵吞國有資產問題

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分析(開題報告)【摘要】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一直是證券市場的「痼疾」,危害極大。本文力求較系統地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產生的動機、報表粉飾行為的手段以及識別、遏制舞弊的方法,旨在對信息使用者有所幫助。財務舞弊是指採用財務欺騙等違法違規手段取得利益而導致他人遭受損失的故意行為,可大致分為侵吞資產舞弊及財務報告舞弊兩類。侵吞資產舞弊的舞弊者為雇員,受害者為組織。如,雇員為謀取自身利益,利用職務之便,採取財務手段侵佔國家和公司資產而形成貪污;財務報告舞弊的舞弊者為公司管理當局,受害者為投資者和債權人。如,公司管理當局故意錯報或漏報報告期收益而嚴重誤導信息使用者。二者相比較而言,財務報告舞弊的隱蔽性更強,危害面更廣。尤其是上司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不僅誤導投資者和債權人,使他們根據失實的財務信息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而且極大地影響了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近些年來,財務報告舞弊大案要案不斷出現,且有新的動向。範文:一、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動機導致上市公司管理當局產生財務報告舞弊動機的因素主要是來自於內、外部的壓力。外部的壓力主要源自證券市場,內部的壓力則主要來自於管理者的經濟利益與其工作業績密切相關。因此,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動機一是籌資與再籌資動機;二是避免被停牌和摘牌動機;三是市場動機;四是報酬契約動機;五是避稅及謀私動機等。(一)爭取上市、爭取配股通過發行股票上市,公司可獲得大量的資金,一些上市公司把股票融資視作無需支付資本成本卻可大肆圈錢的最佳方式。然而因《公司法》對企業上市有嚴格規定:企業必須三年贏利,且經營業績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審批。為達到這些規定,本不具備條件的公司就會為獲取上市資格而進行財務包裝,「創造」條件上市。由於上市公司再籌資時,配股是上市公司解決長期大額資金需求的重要渠道,而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在近三年中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10%,同時每年不低於6%」,因此,10%的凈資產收益率成為上市公司增資配股的門檻。有資料表明,市場上出現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剛達到10%的現象。「黎明股份」和「鄭百文」等都是虛構前三年利潤包裝上市的,這足以證明為取得上市資格和獲得配股資格是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報告舞弊的首要動機。(二)避免戴帽、避免退市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又一個動機就是避免戴上「ST」的帽子。所謂「ST」帽子,就是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經審計,發現其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每股凈資產低於股票面值的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實行日漲跌幅度限制為5%),在股票名前加「ST」,表示警示有退市風險。上市公司如果三年連續虧損就要退市。公司退市不僅對股東來說是莫大的損失,而且公司將長期失去向社會募集資金的資格,嚴重威脅到公司的生存。為避免出現連續虧損的狀況,保住緊缺的「殼資源」,上市公司需要扭虧為盈。但扭虧為盈又不是一時之間就能輕易做到的,所以一些連續虧損兩年的上市公司千方百計地進行財務報告舞弊或粉飾報表,通過非經營損益、關聯交易等手法來盈利,以避免退市,保住上市資格。(三)牟取二級市場暴利其動機是:1.改善二級市場形象。在證券市場上,潛在投資者主要是依據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來進行決策的,現任大股東和管理層最清楚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發展前景,他們會通過粉飾財務報表,釋放業績良好的信號,以求改善二級市場形象。2.便於二級市場炒作。中國股市仍處於發展的不成熟階段,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溝通,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以使股價同步炒高。或者,為使股價達到預期的波動,先使股價暫時下跌,以便操縱者能夠廉價購股,取得更大的控制權後再高價出售牟取暴利,利用財務報告舞弊達到目的。「銀廣廈」舞弊案就是此項典型。3.為並購增加籌碼。由於上市資格不易取得,眾多非上市公司試圖通過購並來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購並談判中最關鍵的是購並價格,業績優良的上市公司的股價無疑可以賣個好價錢,故上市公司有可能為購並增加籌碼而粉飾財務報表。(四)滿足業績考核的需要我國的上市公司多數是由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其管理層報酬與其業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情況有關,能否創造良好的業績直接決定著公司領導人的經濟利益(如年薪、獎金等)和仕途發展。而企業的經營活動受多種因素影響,難以保證年年增長,經理人員要確保自己任期內的各項指標達標、超標,就會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來呈現良好業績,滿足考核需要。(五)減少納稅、分配股利所得稅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納稅調整,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適用的所得稅稅率而得出的。因此,基於偷稅、漏稅、減少或推遲納稅等目的,有些上市公司以舞弊手段虛減利潤,減少國家財政收入。同時,有些上市公司侵佔股東權益,把本應支付給股東的股利,轉作生產經營資金,讓「錢生錢」或者用於給企業管理者多發獎金,但這嚴重違反了國家法律和公司章程,也會以舞弊手段虛減利潤來調整報表業績,達到不向股東分配股利或少分配股利的目的。財務報告舞弊的動機決定了會計報表粉飾的類型:基於以上(一)至(四)項的動機,會計報表一般以利潤最大化和利潤均衡化的形式出現;基於以上第(五)項的動機,會計報表一般以利潤最小化的形式出現。就上市公司而言,危害性最大的會計報表粉飾是利潤最大化,即所謂的虛盈實虧、隱瞞負債。二、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手段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直接表現為會計報表粉飾(本文作同義語通用)。所謂會計報表粉飾是指公司管理層通過舞弊手段,使反映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會計報表達到「預期」狀態的故意行為。它是財務舞弊的集中表現形式。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粉飾已成為證券市場的「痼疾」,丑聞頻頻爆出。隨著我國經濟、法制環境及證券市場的變化,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報表粉飾手段也不斷增多、升級,花樣翻新,可謂五花八門,以下分別予以闡述。(一)虛增銷售收入,虛增利潤1.虛構客戶,虛擬銷售。有些上市公司通過偽造顧客定單、發運憑證和銷售合同,開具稅務部門認可的銷售發票等手段來虛擬銷售對象及交易;或雖以真實客戶為基礎,但在原銷售業務的基礎上人為擴大銷售數量,使公司在該客戶下確認的收入遠遠大於實際銷售收入;或在報告日前(如年末)做假銷售,同時增加應收賬款和營業收入,再在報告日後(如次年)以質量不符合要求等名義作退貨處理,從而虛增當期利潤。2.寅吃卯糧,提前確認收入。有些上市公司在銷售的相關手續尚待完備時,甚至在銷售完成前、貨物起運前所售產品風險和報酬尚未轉移、商業折扣有爭議、銷售款不確定的情況下就確認收入;或在客戶還有權取消訂貨或推遲購貨的時候就確認收入,從而虛增當期利潤。(二)低估期間費用,虛增利潤主要表現為推遲費用入賬。1.有些上市公司將一些已經實際發生的費用作為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失等項目入賬,而這些項目不是企業真實的資產,只是一種虛擬的資產,為企業操縱利潤提供了一個費用和損失的「蓄水池」,上市公司通過遞延攤銷、少攤銷或不攤銷已經發生的費用來虛增當期利潤。2.有些上市公司通過混淆利息資本化與費用化的界限,將應費用化的利息卻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成本,增加固定資產價值,虛增當期利潤。(三)變更會計政策,調節利潤1.有些上市公司隨意變更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從而在報告年度多提折舊減少利潤或少提折舊增加利潤。2.有些上市公司通過改變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來調節利潤。在實施新准則前,原准則和制度規定了發出存貨的計價有五種方法可供選擇,在存貨價格波動期採用不同方法計價會對當期利潤產生不同影響。當存貨價格處於上漲時期,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當期就會少轉營業成本,增加利潤;採用後進先出法計算,當期就會多轉營業成本,減少利潤。若存貨價格處於下降時期,則相反。即: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當期就會多轉營業成本,減少利潤;採用後進先出法計算,當期就會少轉營業成本,增加利潤。值得慶幸的是,新會計准則取消了後進先出法,對上市公司通過變更存貨計價方法調節利潤的手段有很大程度的抑製作用。即便上市公司仍在會計政策允許使用的三種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變更,其調節利潤的空間較以前已狹窄許多。(四)玩弄減值准備操縱利潤典型案例有四川長虹(2003年、2004年)。上市公司濫用會計估計按需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是對大量運用專業判斷的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沖銷。1.那些連續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常計提不足,即使在行業風險和經營風險「雙高」的情況下,仍以低比率進行壞賬估計和存貨跌價估計。2.那些業績較好但不穩定的上市公司,則在「盈利上升時,多計提減值准備;盈利下滑時,再將減值准備沖回」,用以平滑各年間利潤。3.那些虧損、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對於資產減值准備平時該提不提或極少計提,「需要」時就一次提個夠,採用「休克療法」和「虧出盈利的空間」,通常是在第一年虧損後,第二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第二年巨虧,第三年又以各種理由轉回大量的資產減值准備,從而造成財務報表在第三年扭虧為盈的假象,以避免退市;或者選擇某一年超大額計提,在其後的幾年中再緩緩沖回,以此製造業績小幅穩定攀升的財務報告。值得慶幸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沖回作了嚴格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減值准備一經計提,事後即使價值出現回升,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也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利用這些減值准備項目調節利潤的空間已大大縮小。新准則此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但對原八項減值准備中的除上述項目外的其他項目未做規定,且對資產損失的確認與計量以「作不間斷的評估,只要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為標准,仍留給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確認減值損失的空間,仍需引起密切關注。(五)利用資產重組「扭虧為盈」典型案例有湘酒鬼(2003年、2004年)。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然而,資產重組已被一些上市公司用於粉飾會計報表。那些陷入PT、ST的上市公司企圖通過重組走出虧損狀態,精心策劃資產重組,精心設計缺乏正當商業理由的資產置換,利用劣質或閑置資產換回優質或盈利強的資產來增加利潤。資產重組已成為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工具和免遭摘牌的保護傘。(六)假借關聯交易轉移利潤典型案例有濟南輕騎(2003年)和重慶實業(2004年)。我國不少上市公司和關聯人扭曲交易條件轉移利潤,從而滋生非法或不當關聯交易來調整其賬面利潤,粉飾報表。其中,關聯方重組更是虧損公司「扭虧」的捷徑,其手段多種多樣:1.通過交易安排,設計有法律依據、無經濟實質的關聯交易,虛構經營業務;2.上市公司以高價或顯失公允的交易價格與其關聯企業進行購銷活動,通過價格差實現利潤轉移;3.收取關聯企業資金佔用費,或利用低息或高息發生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4.分攤共同費用或將管理費用、廣告費用等轉嫁給母公司;5.關聯交易外部化——控股方通過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從銀行貸款,再讓控制的上市公司互相擔保貸款,進行關聯交易,編造業績。(七)濫用差錯更正製造盈利如首創股份(2004年)、TCL通訊(2003年)等上市公司。它將補提資產減值准備作為前期會計差錯更正追溯調整,二者相輔相成,使會計差錯更正產生了巨大的「能量」——製造盈利,躲避虧損,逃脫ST的命運,保住再融資資格。它是將會計舞弊詮釋為會計差錯,是借會計差錯更正之名行會計舞弊之實——需要的時候先「明知故犯」,再「知錯不改」,最後選擇適當的時機「痛改前非」,不斷「變臉」對外報告;或大題小做、大事化小,把大錯誤以不引人注目的小公告(或補充公告)形式公布,以矇混了事。(八)少計營業收入,偷逃稅款也有一些利潤充盈的績優公司為達到少交增值稅和所得稅的目的,少計收入,藏匿收益。有些在應確認收入的情況下不確認收入,如採用直接收款交貨方式銷售產品,已收到貨款並將發票賬單和提貨單全部交給對方,已符合收入確認條件,卻將貨款記入「預收賬款」賬戶,延期反映收入;有些以收入直接沖減成本,即以「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賬戶與「庫存商品」賬戶對應,不反映銷售業務;有些虛構銷售退回,以偷梁換柱的假退貨方式(通過把款項支付給其他下屬服務公司,記入「其他應付款」賬戶)截留收入少交稅金;有些對視同銷售業務不反映增值稅銷項稅額。還需說明的是,在現實中,這些會計報表粉飾的若干手段 ,常被多家上市公司分別運用或組合運用,也同時或相繼出現在一家上市公司年度財務報表的編制過程中。三、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在曝光之前,往往有一些徵兆(或稱預警信號)出現,即很可能進行財務報告舞弊的上市公司有如下特徵和徵兆:一是已兩年連續虧損,第三年經營業績沒有得到根本改善,面臨暫停或退市威脅,或費用的增長速度快於收入的增長速度,持續的經營虧損使企業面臨破產或被敵意收購的威脅;二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連年為負值,或雖然賬面盈利但沒有帶來充裕的現金流入,入不敷出,現金匱乏;三是存在重大的、不正常的關聯交易或極度復雜的交易;四是全行業虧損或行業過度競爭,或當年公司行業不景氣;五是公司的董事或管理層的個人財富與公司業績密切相關;六是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缺陷,管理層頻繁變動;經常更換會計師事務所等。鑒於這些特徵和徵兆,故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識別並預防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一)甄別經營業績的真假上市公司應密切關注公司的主要生產設備是否嚴重閑置、生產車間是否停產、存貨數量是否大量增加等現象。如果這些現象單獨或同時存在,報告期經營業績卻沒有相應下降,則有業績作假的可能性。應通過檢查可疑的賬簿記錄、記賬憑證、發票存根與發運憑證來查明已入賬收入是否在同一期間已開具發票並發貨;關注資產負債日後有無大額或連續的退貨,並查明這些退貨是否為年末集中「銷售」部分,從而識別公司是否提前確認收入或虛構收入。(二)分析利潤構成比重分析上市公司盈利時,要著重分析主營業務占利潤的比重,即看利潤是否主要依靠主業的業績,而不是主要來源於非經常損益項目;要深入分析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附註中列示的非經常性損益的構成和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從而判斷公司利潤的來源是否具有穩定性,是否是依靠粉飾其他利潤項目來增加業績的。(三)慎析資產減值准備分析報表時,尤應慎析上市公司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政策。一般而言,連續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常計提不足;而處於盈虧臨界和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有時會巨額計提。因此,對這類業績指標脆弱的上市公司,首先宜將其計提政策與同行業或者相關行業進行橫向對比,判斷是否有異常;再分析其財務報告中是否對估計基礎和依據進行詳細披露,從而識別上市公司是否在玩弄減值准備計提游戲。(四)關注虛擬資產項目上市公司年報中的虛擬資產項目值得密切關注,若虛擬資產與正常資產相比比例較大,或虛擬資產增長速度(或相對變化速度)波動較大,則可能存在通過虛擬資產虛增利潤。其特點是虛擬資產多記少攤。應重點檢查各類虛擬資產項目的明細賬,注意會計報表附註中虛擬資產確認和攤銷的會計政策,要特別注意本年度增加較大和未予正常攤銷的項目。(五)透視關聯交易事項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所產生的利潤基本上都體現在「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和「財務費用」等具體項目中。其識別方法為:1.計算各項目中關聯交易產生的盈利分別占項目總額的百分比和這些項目占企業利潤總額的百分比,判斷企業盈利能力對關聯方企業的依賴程度;2.分析這些關聯交易的必要性和公正性。比如,交易價格是否以市場的公平交易為基礎,交易的市場價格是否存在非公允的方面,控制方對被控制方強制的內部銷售價格等。同時,還應向公司的主管工商部門了解上市公司包括驗資報告、股權轉讓備案登記資料等在內的相關材料,並應特別查詢控股股東的工商登記資料,了解公司控制權的歸屬,以有效識別利用隱性關聯交易粉飾報表的行為。(六)藉助現金流量進行分析通過將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分別與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以判斷利潤的質量。一般而言,沒有相應的現金凈流量的利潤,其質量是不可靠的。如果企業的現金凈流量長期低於凈利潤,則意味著與高於現金凈流量的凈利潤對應的那部分資產可能屬於不能轉化為現金流量的虛擬資產,公司很可能存在報表粉飾情況。此外,還應辨識差錯更正,謹防魚目混珠。相關部門應當對故意混淆會計舞弊和會計差錯的行徑,對頻繁發生重大會計差錯的行為加強監管,切實保護投資者不受會計差錯和會計舞弊的侵害。四、結束語總而言之,財務報告信息使用者應從多方面識別、防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舞弊、粉飾行為,並需通過會計准則和相關規范的不斷完善壓縮各種粉飾伎倆的空間。要改革現有關於上市、配股、停牌等的規定,建立一個包括貨幣指標和實物指標、財務數據和生產經營數據的多參數控制體系,以綜合衡量和測定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公平、公正、公開地確認其上市資格和配股資格。令世人矚目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實施。根據新的《企業會計准則》以及該准則的應用指南,有超過700家上市公司的業績發生重大變化,雖然這些變化是由於會計標準的變化而產生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新舊會計准則銜接的過程中,也有上市公司利用這一過程操縱利潤。因此,應實施三大措施,遏制上市公司操縱利潤:一是嚴格執行非經常性損益標准;二是財務指標發生重大變化時,應當披露其會計原因;三是上市公司應充分說明其所選擇的會計政策的合理性。還需說明的是,正如本文第二大點中提及的,新會計准則在存貨計價及資產減值准備等方面降低了上市公司操縱利潤的空間,但又必須同時看到,新會計准則全面引入了公允價值屬性,並且給予了公司更大的自主權來調整其會計政策,有關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無形資產開發費用處理和借款費用資本化等准則卻擴大了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空間。一些公司仍然可能在新准則下繼續或更新手段來操縱利潤、粉飾報表,故對財務報告舞弊的識別和預防仍然是任重道遠,需要人們繼續去關注、分析和遏制。

⑷ 大股東違法無償佔有上市公司款項,是嚴重違法行為嗎

引言

大股東及關聯方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問題一直以來是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給資本市場帶來極大的不穩定性。據統計,在連續兩年虧損和已經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大股東侵佔資金行為,而近年來在上市公司募集的資金中有近10%被大股東佔有,在披露的2010上市公司年報中大股東欠款超過一億元的上市公司達12家,有3家公司的大股東欠款額甚至達到了應收賬款總額的50%以上。雖然相關法律法規嚴厲禁止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各上市公司也相繼出台了管理辦法防止大股東佔用公司資金,但是這個問題並沒有得以徹底解決,大股東占款問題仍然很嚴重。

一、大股東佔用資金的方式

大股東佔用資金的方式一方面是控股股東及關聯方通過采購、銷售、相互提供勞務等生產經營環節的關聯交易佔用資金,這是經營性資金佔用;另一方面是非經營性資金佔用,表現為控股股東及關聯方利用上市公司為其墊付工資與福利、保險、廣告等期間費用,以有償或無償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拆借資金、為其代償債務及在沒有真實交易背景的情況下開具商業承兌匯票、提供借款擔保等方式佔用資金,而且這兩種資金佔用方式在同一家上市公司往往共存。

二、大股東能夠佔用資金的條件和原因分析

大股東能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既有股權結構、內部控制等內部方面的原因,又有法制環境、監管不利、處罰不嚴等外部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一股獨大」,上市公司股本結構不合理。
國有股「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為其佔用資金提供了可能,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有90%以上是由國有企業獨家發起或作為主要發起人,向社會公眾募集股份並實現上市的。這就造成了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絕對控制權,一方面使其在決策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難以形成有效的約束制衡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大股東的絕對控制權使其與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頻繁的資金往來為其侵佔上市公司資金提供了可乘之機。

2.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
大股東占資情況嚴重的上市公司往往缺乏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大多數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作用的發揮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公司缺乏內部監察管理機構,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沒有明確維護公司資金安全的責任,財務部門、審計部門也沒能在定期檢查與大股東資金往來情況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公司在制定有效的清欠方案、規范關聯方交易和履行信息披露的義務上執行不力,內控的缺陷為大股東占資提供了機會。

3.外部監管力度不夠。
各級地方政府、國資委、證監會、財政部、工商、稅務等均對大股東實施監管,但其監管的目標並不統一,監管主體的多元化及不一致的監管目標使得對大股東監管制度缺乏有效性[1]。負責上市公司監管的證監會職權尚有局限、監管不嚴;政府對會計、審計等中介機構的問責機制不健全,懲罰力度不夠;社會公眾、投資者了解信息不全;中小股東利益受到大股東侵害時訴訟制度實施力度不夠。

4.法制不完善,上市公司違規成本低廉。
在我國現行法律中,並沒有對大股東或控制人佔用或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的行為做出直接的、專門的法律規定。由於法製法規不完善,缺乏針對主要責任人的刑事和民事責任處罰條款,對違法和違規也沒有明確的界定。在法律法規約束機制存在缺陷的制度背景下,大股東占款帶來的巨大的非法利益對應的是相當低的違規成本,使得某些大股東存在監管博弈的心理。

三、上市公司大股東佔用資金問題的危害

大股東及關聯方抽走的資金通常存在金額大、長期拖欠現象,而且還款時通常採用轉讓股權、債權、實物資產及其他非現金方式抵債等情況。但是這部分資金卻以應收賬款或其他應收款形式反映在公司資產里,這嚴重削弱了上市公司的資產質量,使企業的資本結構惡化,影響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直接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

1.會計信息失真,報表利潤被誤讀,增大投資風險。
大股東占資會影響上市公司利潤的數量和質量。從數量上來說,上市公司每年都必須對「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計提壞賬准備,作為資產減值損失直接減少「營業利潤」金額,這部分資金通常是長期佔用、歸還期限未定的應收款項,且容易由於回收不力等原因產生大額的壞賬,因此需要計提較大數額的壞賬准備影響利潤,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具有較大的蠶食性。從質量上來說,上市公司為了掩蓋公司盈利能力被弱化的情況可能會粉飾業績和報表,一方面財務報表中的利潤中可能包含巨額的資金佔用費以及大量的關聯交易形成的利潤,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存在對壞賬的計提不足的情況,兩方面都會導致報表中利潤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下降,從而影響了上市公司的實際利潤質量。同時,這種處理也導致對大股東的某些關聯交易會計監管不能有效實施,從而使得會計信息失真,掩蓋了上市公司的許多不合法交易,使投資者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

2.大股東的資金佔用影響了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
大股東占資會影響公司的償債能力,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和現金流量比率等均以流動負債為分母。一方面大股東佔用資金必然導致上市公司的流動資產缺乏,另一方面如果佔用資金對應的是銀行短期借款,就會造成這些指標值下降,即上市公司短期償債能力降低。如果對應的是長期借款或募集的股本就會影響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和現金流量債務比等,導致財務風險增大。而且由於相對應的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並不是優質的盈利資產,不會產生現金流,大股東在還款時存在還款期限較長、以劣質資產抵債等情況,就可能導致公司不良資產比例上升,缺乏充足的現金來償還到期債務,
現金鏈條斷裂引發信用危機和財務危機。

3.嚴重影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
上市公司大額資金被佔用會影響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降低經營效率,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都會產生嚴重影響。大股東占資,通常會表現為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增加,從而導致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下降,即公司的營運能力下降。同時大股東占資由於對凈利潤存在上述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的作用,會影響公司的銷售凈利率、資產凈利率和權益凈利率,降低其盈利能力。從短期來講可能會導致公司連續虧損,造成公司被迫退市,從長期來講,可能會使公司資不抵債而最終走向破產。

4.大股東佔用資金對中小股東的危害。
上市公司的資產,是全體股東按股份享有的法人財產,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直接侵犯了公司的法人財產權,侵害了中小股東的財產權。大股東享有控制權會造成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嚴重的委託代理問題,即大股東傾向於利用手中的控制權以佔用資金等方式從上市公司手中轉移資產和利潤,從而「掏空」上市公司,侵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大股東往往通過其控股地位利用上市公司資源為集團牟利,侵害中小股東的權益
[2]。

四、對大股東佔用資金問題的應對措施

要解決我國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控股股東佔用資金問題,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公司治理經驗,主要有以下措施:

1.優化股權結構,完善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大股東肆意佔用資金的重要條件是「一股獨大」,所以要分散股權,優化股權結構。根據實證分析,前十大股東中第二至第十大股東對第一大股東的制衡能力越強,控股股東的資金償還越快[3]。上市公司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規范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運作、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首先,可以通過改進股東大會決議制度,對大股東的表決權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其次,通過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等機構增強董事會的制衡功能,並且要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監督控製作用;最後,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資金進行有效的控制。

2.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加大監管力度。
法治不完善是導致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現象得不到根本遏制的根源,因此,必須完善立法,以法律約束大股東佔用資金行為,對於違規佔用資金行為給予嚴厲懲處,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對違規行為的威懾作用和懲治作用。同時,資產監管部門和政府相關部門要對對股東和上市公司的加強監管,對關聯交易進行監控。

3.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監督作用。
審計作為獨立的外部監督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股東與管理當局的代理沖突,起到有效的外部公司治理機製作用[5]。如果大股東利用種種隱蔽手法操縱上市公司的行為能夠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年度審計中被發現並且通過審計報告體現出來,就能積極地揭露和防範其占資行為,促進大股東還款,保護股東權益。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要提高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充分披露上市公司關聯方資金佔用信息,揭露財務報表中的虛假信息,根治會計信息失靈及會計信息造假問題。(

⑸ 股東濫用股東權利損害公司利益,求例子

控制股東濫用權利的表現形式
1、侵佔公司資金
侵佔公司資金是控制股東濫用權利的最直接表現,控制股東往往利用他們手中的控制權,使公司成為他們的「提款機」。而採取的侵佔手法也花樣繁多,可以分為直接侵佔和間接侵佔。直接侵佔往往發生在公司發行募集資金時,控制股
東利用其作為發起人的身份,侵佔募集基金為其己用。而間接侵佔具有隱蔽性,後果更為嚴重。具體表現為:其一是作為發起人,控制股東在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時,利用其代管資金的便利,將截留到的募集資金以為己用;其二是控制股東挪用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或者作為其他用途,從而影響到公司的經營;其三是控制股東操縱上市公司從銀行貸款,然後再由上市公司轉手借給控制股東和關聯企業。例如,在案例中,ST自1994年以來,借貸給猴王集團的長期借款高達8.91億元,到2000年止未還款數額為5.9億;自1998年4月以來,為集團公司及其下屬企業提供信用擔保金額45862.4萬元,由於猴王集團突然宣告破產,將有近3億元的擔保金額血本無歸。io
2、關聯交易
關聯交易,目前在我國股份公司中普遍存在,它本身並不是一種非法交易,也不一定會給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在客觀上,它為控制股東規避法律,謀取一己之私提供了便利條件。我國《企業會計准則一一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定義:「關聯方交易是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不論其是否收取價款。」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經濟主體都通過公開競價參與競爭,然而控制股東卻可以操縱關聯交易,將本來應該由市場決定的價格變為關聯方的內部協商。再者,由於我國的評估機構、審計機構等中介機構未能充分發揮作用,控制股東往往能夠利用其對上市公司的支配力和關聯交易的靈活性,對交易中的產品自行設定一種非公允價值,從而侵佔上市公司資產,為個人謀取不正當收益。其具體表現方式有:
一是往來款掛賬。即以不合理的低價從上市公司購買產品或資產,甚至不支付價款,致使上市公司應收帳款不斷增加、資金被長期佔用。在ST猴王案例中,猴王集團從1994年起開始以往來款掛帳的方式大肆從ST猴王拿錢。資料顯示,1994年底,上市僅僅一年多的ST猴王的應收款項就高達5億元,其中大部分是猴王集團公司利用往來款掛賬的方式所欠的。
二是進行高賣低買,也就是控制股東讓上市公司以不合理的高價買入自己的劣質資產,而自己則以不公平的低價買入或者換取上市公司的優良資產。在在ST猴王案例中,猴王集團先是以2個億的高價將其己經資不抵債的11家焊才廠出售給ST猴王,接著又將己經瀕臨破產的3家焊條廠「被收購」給ST猴王。
三是實行債務擔保。猴王集團向銀行貸款3.7億元,均是以ST猴王的名義,同時又讓其為自己另外3個億的貸款作擔保,通過這種債務擔保從而掏空上市公司資產,最終導致上市公司的破產。
以上可以看出,關聯交易無形中成為了控制股東轉移、掏空公司資產,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重要工具。我國國有企業部分上市的模式以及改制上市時不徹底,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沒有作到「三分開」,公司治理結構流於形式,無疑是誘
發大股東關聯轉移的道德禍因。
3、欺詐行為
欺詐行為是指控制股東通過故意隱瞞真相或虛構事實的違法行為,為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其表現方式通常為以下幾種:
一是虛假出資。虛假出資是指控物指制股東名義上向公司投入了應繳資本,但實際上卻未履行財產的轉移手續,該財產依然為控制股東所有,依然保留在控制股東名下。具體情況既包括控制股東自始至終都未履行出資義務,卻依然享有公司的股權,也包括在公司慶螞談開始設立時履行了出資義務,但卻在公司成立後抽逃所投入的資金。無論哪種情況,其實質均是控制股東的出資不實,名實不符。其結果必然極大地挫傷了中小股東的積極性。
二是虛假信息披露。控制股東通過控制公司的經營管理層,在發行股票和實施配股行為時,控制股東往往弄虛作假、進行虛假信息披露,從而可以以上市公司的名義募集更多的資金為己所用,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一是在股票發譽碰行時作虛假說明,發布不真實的招股說明書,操縱發行價格,誤導廣大投資者。二是在中期報表、年度報表中作假帳,來掩蓋其經營業績不好,存在重大風險的事實。
三是虛構利潤。在現實中,有相當一大部分上市公司實現了贏利並有能力向股東分紅,但卻不採取分配現金的方式,其主要原因在於控制股東操縱股東大會通過對其有力的利潤分配方案,控制股東操縱股東大會通過對其有利的利潤分配方案,通過向自己派出的高管發放年薪或獎金的方式,或者是進行一些非公允的關聯交易使自己獲得大量的利潤,從而給廣大中小投資者的權益造成傷害。

⑹ 保千里股票為什麼大跌

1月30日晚,ST保千里公告表示,公司預計2017年度將出現大額虧損的情況,虧損數額暫時無法確定。ST保千里方面認為,由於公司在原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庄敏主導下對外投資過度,公司出現了資金鏈緊張的情況,導致公司產生流動性風險,公司商業信用萎縮導致供應鏈緊張,公司原材料采購困難,客戶訂單不能正常承接,下半年生產產能下降,導致公司下半年客戶流失,下半年銷售額下降。

閱讀全文

與裡面既有侵吞上市公司資產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漲停之後還能賣出嗎 瀏覽:400
科創板北京君正 瀏覽:481
股指期貨炒 瀏覽:100
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上市公司一覽表 瀏覽:638
民生證券科創板知識測評的答案 瀏覽:44
3家企業過會創業板 瀏覽:479
炒股虧了2萬塊想不開 瀏覽:560
三隻松鼠能漲停幾天 瀏覽:908
方正證券科創板開戶題目 瀏覽:291
上市公司開董事會需要公告嘛 瀏覽:653
艾媒咨詢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844
多個股票證券戶如何申購新股 瀏覽:401
藍帆醫療科創板 瀏覽:181
大業股份一字漲停 瀏覽:202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比例 瀏覽:398
喜用神火不能炒股票嗎 瀏覽:796
新三板申報的實質性障礙 瀏覽:888
拉漲停資金越大越好 瀏覽:882
上市公司借款會不會影響凈利潤 瀏覽:236
為什麼炒股割韭菜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