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如果上市,那麼是怎麼通過上市獲得資金的呢過程是怎樣的
公司確定融資額度額度,申請上市,之後證監會發審委進行審批,而後投資者申請認購該股票,申購成功之後,投資者持有股票,而這些資金統統到了公司的融資賬戶上。
投資者認購的股票和公司所需的資金額度是相等的。通過這一過程,公司就獲得了股票當中的錢款。
新股發行價格並不事先確定,而在固定價格方式下,主承銷商根據估值結果及對投資者需求的預計,直接確定一個發行價格。
在超額認購的情況下,主承銷商可能會擁有分配股份的權利,即配售權,也可能沒有,依照交易所規則而定。
(1)上市公司為轉貼現出具擔保擴展閱讀:
常見的融資方式:
銀行貸款
銀行是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按資金性質,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和專項貸款三類。專項貸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貸款利率一般比較優惠,貸款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和票據貼現。
股票籌資
股票具有永久性,無到期日,不需歸還,沒有還本付息的壓力等特點,因而籌資風險較小。股票市場可促進企業轉換經營機制。
債券融資
企業債券,也稱公司債券,是企業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表示發債企業和投資人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
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方根據承租方對供貨商、租賃物的選擇,向供貨商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約或者合同規定的期限內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資方式。
融資租賃,是通過融資與融物的結合,兼具金融與貿易的雙重職能,對提高企業的籌資融資效益,推動與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融資租賃有直接購買租賃、售出後回租以及杠桿租賃。
海外融資
企業可利用的海外融資方式包括國際商業銀行貸款、國際金融機構貸款和企業在海外各主要資本市場上的債券、股票融資業務。
Ⅱ 在銀行存款500萬,然後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進行套利,是否行得通
其實是可以的,因為企業去銀行開銀行承兌匯票是不需要全額繳納保證金的,舉個例子,去銀行開一張1000萬的承兌匯票,我只需要存500萬銀行存款作為保證金,各個銀行的銀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比例是不一樣的,我拿著這1000萬的承兌匯票付給我關聯的公司,關聯公司去銀行貼現,貼現的利率現在在2%左右,而現在民營銀行的只能存款利率超過2%,1年能達到4.8%,中間有2.8%的利差,小銀行的貼現利率會高一些,但是2%的利率應該是有了。
利用利差賺錢所以票據貼現,賺利差,重點是貼現利率和理財利率有沒有利差,如果能夠承擔風險,可以購買信託,1年的利率8%是有了,這樣的利差更大,當然如果想沒有風險,可以存民營銀行存款,如果擔心風險,可以存多個銀行,存款保險條件不止保護個人儲蓄存款,也保護企業儲蓄存款。
綜上所述:理論上在銀行存款500萬,然後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賺利差是可以的,但是有個風險點,貼現需要真實貿易背景,沒有貿易背景是沒有辦法貼現的。
如果你有足夠的銀行授信,完全可以行得通。近日央行人士表態,說有企業利用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的倒掛賺取收益,實際就是這種操作。本人曾在前幾日的評論中有所論述,現作個揭秘。
插個廣告,本人有長期銀行工作經驗,對企業融資及套利有豐富實戰經驗,歡迎來詢。
第一步,開出銀票。這一步需要銀行授信配合,只要能得到銀行授信,就可開展下一步。下一步操作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自己控制的關聯企業,二是關聯企業與自己有上下游關系,即保證要有真實貿易背景。
第二步,關聯企業背書後向銀行申請貼現。銀行貼現利率往往是最低的,因此有利差空間。
第三步,貼現資金存入銀行,購買結構性存款。舉例:某行的六個月結構性存款利率是3.3%,而貼現利率是是2.8%,那麼就有0.5%的利差。
企業能賺的利潤:第一種,如果保證金是借的,則歸還後只有500萬的利差收入即500萬*0.5% 2=1.25萬元。第二種,如果全是自己的,則是賺了2.5萬元加500萬保證金的存款利息(保證金存款如果是存單的話利息更高)。註:這里未扣除萬分之五的開票手續費。
銀行的好處:白賺最高1500萬元存款。
上面的結果是雙贏的局面,銀行也是很歡迎的,因此這個方案行得通。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觀點。
這件事可辦不可辦,關鍵在於客戶是誰,客戶都有什麼。
現在銀行辦理業務,不管是什麼,存款也好,貸款也好,人民幣業務也好,外匯業務都好,都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業務,盡職審核。
只存款500萬,就要開出來1000萬的承兌匯票,那剩下的500萬敞口該怎麼辦?問題就在於這500萬的敞口上。如果客戶在銀行開戶的時間不長,平時和銀行業務往來也不密切,銀行也不太了解客戶,又沒有什麼可抵質押的東西,銀行怎麼可能會給他500萬的風險敞口呢?這事放在任何一家銀行都是不能接受的。
銀行憑什麼相信客戶呢?只有銀行很了解自己的客戶,對他知根知底,這個客戶又是授信等級高的客戶,既有授信額度,又有抵質押物,銀行才會考慮給開1000萬的承兌匯票。畢竟假設發生了風險,銀行還會有一個抓手不是嗎?
如果什麼都沒有,那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百分之百保證金存款,才可以做的。
不過據目前,我目測的形勢,就算是有百分之百保證金存款,也得有真實的交易背景,如果沒有真實的交易背景,編造的合同,銀行也是不會同意做承兌的。
希望通過銀行的存款貸款資金進行套利的人很多,也確實有很多人在做。能否進行套利,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現在很多企業和個人通過銀行資金進行各種套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因此,並不是所有的通過銀行資金套利都能成功
通過銀行資金套利曾經是被認為最安全保險的項目,並且有的人已經成功了,比較著名的資金套利是從銀行貸款然後進行結構性存款。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4月末,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達到12.14萬億元,前4個月結構性存款增加2.54萬億元,其中單位結構性存款超過2萬億元,有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截至5月20日,A股上市公司購買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和比例卻在大幅上升,累計購買結構性存款3244.83億元,占當期投資理財總額的73.69%,比去年同期的佔比提高了18個點。企業通過拿到低成本的資金然後再通過銀行理財或者銀行結構性存款進行套利,導致監管部門清理結構性存款。
另外一個資金套利的方式是一些機構利用銀行的資金進行銀行貸款的搭橋貸款,由於時間短、風險小、收益高,所以套利資金趨之若鶩。但過橋套利存在的風險由於可能面臨銀行收貸以後的斷貸而成為難以償還的風險,並往往引發一系列的法律訴訟。
第二個方面,通過在銀行存款、然後再辦理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再套現進行套利是否可行呢?理論上是可行的 。
為什麼那麼多人希望探討在銀行存款、然後開銀行承兌匯票進行套利呢?那是因為這種操作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真的具有一定的套利空間。
以上面的案例為例,在銀行存款500萬元作為保證金,即使以存款保證金50%,也當然可以開出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雖然一般的銀行會要求存款保證金在活期存款賬戶進行監管,但如果你申請可以改變為定期存款,可以有1.5%的存款利率。
通過500萬元的存款作保證金開出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然後再去銀行辦理貼現,貼現利率大概在3.28‰到3.936‰, 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通過貼現獲得960.64萬元資金。再將這960萬元資金到銀行辦理存款或者結構性理財,如果假設以地方銀行的存款利率或者結構性存款利率最高是4.6%,可以獲得收益44.16萬元。
結論:如果通過500萬元的存款,作為保證金開出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再通過3.95‰辦理貼現,再將貼現資金960萬元辦理大額存款或者結構性存款,可以得出如下收益:500萬元利息7.5萬元,1000萬元的承兌匯票貼現以後獲得資金再存款的收益44.16萬元,合計獲得收益51.66萬元,相當於500萬元的收益率為10.332%。這就是很多人通過銀行保證金開承兌匯票進行套利的重要原因。
第三個方面,現實中通過存款保證金然後開出銀行承兌匯票、然後貼現變現以後再進行大額高利存款獲得,實際上並不容易
雖然這樣做具有理論上可能,但現實生活如何業務操作非常困難,甚至可能會因為違規而受到處罰。
一是500萬元保證金開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需要很多的業務條件並不是交納了保證金就可以開出銀行承兌匯票。銀行開具銀行承兌匯票除了保證金,還要求有真實的商品購銷合同(原件及復印件),需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購銷合同及其增值稅發票,還要有足夠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結算記錄和結算信譽。也就是說,需要先在銀行辦理貸款授信,沒有授信是絕對不可能的。即使辦理了授信,通過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套利明顯違背了真實的貿易背景,屬於業務違規行為。
二是如果500萬元的存款是在活期賬戶獲得活期收益,而銀行的貼現率提高或者降低,都會對收益產生影響,同時如果貼現的資金難以獲得較高的存款利率,仍然會影響套利目標的實現。甚至有可能會虧損。
結論:雖然理論上在銀行存款500萬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套利是可行的,現實中卻往往非常困難並且可能面臨非常大的風險 。(麒鑒)
只要企業規模夠大,信用夠高,原則上授信是行得通的,但是並不存在套利空間,要不你就沒有理解承兌匯票的概念。因為這其中存在諸多的費用,主要包括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銀行承兌匯票額度管理費和承兌貼現率,其融資成本較高,甚至要高於大型企業的抵押貸款、股權質押或信用貸款。
支票、本票和匯票支票和本票屬於匯票中的一種。即從大的概念來說,匯票包括支票和本票;而從小的概念來說,又區別於支票和本票。這就好如大額存單,從大的概念來說,大額存單屬於銀行存款,但又區別於一般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可提前支取或轉讓,而提前支取可靠檔計息,具有活期和定期的性質。
支票一般局限於國內支付結算,僅為結算工具,不具有信貸性質。也就是說,要想開立支票,那麼就必須要在對應銀行里存夠足夠的資金,要不就是空頭支票。按照《票據管理實施辦法》第31條,由中國人民銀行處以票面金額5%但不低於1000元的罰款。
本票一般不常用,但是它卻是一種信貸工具,如同信用卡,可提前支付。
而匯票它結合支票和本票的性質,可作為結算工具,又可作為信貸工具。即可用賬戶余額來開立承兌匯票,也可通過授信額度開立承兌匯票。
如果企業規模夠大,信用夠高,授信額度在500萬以上,那麼結合自身的存款500萬,是可以開立100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的。
何為承兌,開立承兌匯票要什麼條件?承兌,是指執票人在匯票到期之前,要求付款人在該匯票上作到期付款的記載。即該匯票存在一定的兌付期限,比如三個月後可兌付,那麼就必須在三個月後才可變現。如需提前變現必須以貼現的形式向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變現,類同大額存單的轉讓,只不過一種是給付利息,一種是收取利息。
見票即付的匯票不需要提示承兌,也就不是承兌匯票;見票後定期付款的匯票應經提示承兌,才是承兌匯票。
開立承兌匯票首要條件就是要依法登記注冊並有效的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並依法從事經營活動。非個人或有存款就可以開立的,題文所給的條件是不充分的,有存款而非企業法人或以企業的名義是不能開立承兌匯票的。其次,必須要有商品交易,要不就存在較大的合規性風險。
能套利嗎?融資成本有多高?開立承兌匯票從原則上來說是不可以套利的,因為存在較大的合規性問題,需要冒較大的合規風險。企業融資手段有很多,特別是大型企業,沒有必要去冒這種風險,且要承擔較高的融資成本。
該筆融資成本主要有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銀行承兌匯票額度管理費和承兌貼現率。
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 紙質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一般在萬分之五左右,即0.05%。電子銀行承兌匯票各個銀行的執行標准不一樣,從0.05%到0.20%不等。
銀行承兌匯票額度管理費: 如果存款是500萬,開立500萬的承兌匯票,那麼便不存在承兌匯票額度管理費,即用500萬存款去支付;但是開立的是1000萬,那麼就還有500萬的敞口,該500萬就要被收取額度管理費。
額度管理費=實際開票所佔用額度*額度管理費率/12*開票的月數(實際開票所佔用額度,比如50%保證金的票即佔用50%的額度,1000萬佔用500萬額度)。而具體的額度管理費率的多少取決於企業信用等級和各個商業銀行的管理標准,一般區間在0-2.5%之間。
承兌貼現率的多少取決於各個商業銀行標准、具體的期限和金額的大小。承兌匯票一般在6個月以內,而6個月左右10萬到5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目前在3.5%左右。
如果是1000萬的承兌匯票銀行一般要轉接給私募或信託產品,比如某某信託產品收益率達到百分之六七就可能投向大金額的承兌匯票,根據早票1000萬的承兌匯票標的,貼現率要達到6%以上。
綜上所述,開立1000萬的承兌匯票,最低融資成本也要在6%以上,高的甚至要高達百分之七八。融資成本並不低,如果大型企業有其他的抵押產品或股權質押,其他的融資手段可能更為簡單匯率更低,特別是長期貸款,更別說通過此方法套利(套利是指一種通過無風險或低風險的手段獲得收益)。
存款500萬,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這是很正常的業務啊,不能用「套利」這個詞吧!
銀行承兌匯票分為足額承兌匯票和差額承兌匯票。足額承兌匯票就是申請人在銀行存100%的保證金。差額承兌是申請人在銀行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足額承兌的好處在於申請人可以把本來打算用來購貨物的錢,存在銀行當做承兌匯票的保證金。保證金存在銀行有利息。申請人用承兌匯票來付款夠貨物。
足額承兌匯票不影響申請人使用資金,還能讓其獲得一部分利息收益。目前銀行一般都把足額承兌匯票當作是拉公司存款的產品。
差額承兌對於差額承兌匯票,我了解到大部分銀行都會要求申請人至少要存50%以上的保證金。也有低於50%的,但是企業資質得非常好。申請人交保證金,銀行承諾兌付沒有問題,可申請人沒有交保證金的部分也需要銀行兌付的話,那就需要銀行來審核企業有沒有這個信用資質。
相比足額承兌匯票來說差額承兌匯票更加受到申請人的青睞。因為它相當於是辦理了一個足額承兌和一筆信用貸款。要知道企業在銀行想獲得信用貸款是非常難的。
目前銀行對待差額承兌的態度是相對謹慎的,一般也只有非常優質的企業才可以獲得。
承兌匯票分應用范圍還是比較廣的,對於銀行、銷售方、購買方來說都有很大的好處。
總結:
題主想到的這並不算是套利行為,而是再正常不過的金融產品。
這個提問涉及到專業的金融知識,我從各位作者回答的內容看,基本都是業務上的解決方案,都是建立問題的本身,如何給出准確的解決方案,我們還要從真實原因分析,下面我通過幾個方面的闡述和分析來回答這個問題。
1、存500萬,套利1000萬,其實利用杠桿從銀行賺錢;
2、用500萬存款,自己設計杠杠賺錢;
3、用500萬存款,我們算算能從銀行套利多少?
總結下,如果手裡真有500萬元,根本不需要費這么大勁,從銀行套利,如果你會現金管理,懂得資產和負債的關系,每年啥也不幹,也能做到盈利70萬元左右,而且還是被動收入,你一年家裡的花銷基本是夠用,真正做到財富自由,躺著賺錢。
如果你是正常跟別人有貿易往來,那通過這種方式確實存在一定的套利空間,但如果你沒有真實的貿易背景,完全是通過自己的關聯公司來實現套利,其實根本就行不通,因為你根本不賺錢。
我們先來看一下,在銀行存500萬然後開出1000萬承兌匯票的成本。想要開出承兌匯票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不是說你存500萬進銀行,銀行就一定給你開出承兌匯票,開出承兌匯票是有前提的,一個是你要有實體企業,二個是你要有真實的貿易往來,三個是你在銀行要有授信額度。
至於承兌匯票需要交納多少保證金,關鍵要看企業的資質,正常情況下,如果只是普通的中小企業,想要交納50%的保證金獲得100萬的承兌匯票基本不可能,現在很多銀行基本上都要求繳納100%的保證金,除非你是那種非常優質的企業,是銀行的老客戶,在銀行的資質等級非常高,那樣銀行可能會允許你交50%的保證金。
但交了50%的保證金並不代表著你馬上就可以拿到1000萬的承兌匯票了,因為你只交500萬的保險金,還有500萬的風險敞口,對於這500萬的風險敞口,銀行還要通過調查你企業的背景並進行授信的,此外你還要提供抵押物或者其他擔保方式。
另外根據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風險敞口基本原則,客戶不可以過於便宜的使用銀行擔保資源,而是必須收費,所以對於這500萬風險敞口,銀行還要收收取一定的敞口收管理費。
總結下來你交500萬的保證金或者1000萬的承兌匯票,大概需要支付的成本具體如下。
1、承兌匯票手續費
目前銀行承兌匯票手續費大概是0.05%,相當於1000萬承兌匯票的手續費是5000塊錢。
2、風險敞口管理費(承諾費)。
目前銀行風險敞口費的費率根據不同期限大概是在0.5%~2.5%之間,我們就按半年1%費率計算,那麼500萬的風險敞口費用就是2.5萬塊錢。
相當於你用500萬的保證金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前期要付出的成本大概是3萬塊錢。
接著再來看一下500萬保證金開出1000萬承兌匯票能否實現套利?假如一個企業很優質,在銀行存入500萬的保證金開出了1000萬的承兌匯票,通過前面計算,它前期要付出的費用是3萬塊錢。
假如這個企業通過關聯公司將1000萬的承兌匯票貼現,如果按照半年貼現率4%計算,那麼貼現費用大概是20萬。
在貼完現之後,這個企業再拿這1000萬的資金去做存款或者投資理財,按照半年4.5%的利率計算,1000萬的資金半年時間可以獲得的利息大概是22.5萬。
另外500萬保證金在銀行存款,假如購買6個月結構性存款,年化利率3.5%,那麼潛在的利息就是8.75萬,這樣實際存款獲得的利息總共是31.25萬元。
那麼存在的套利空間=31.25(利息)-5000元(承兌手續費)-2.5萬(敞口費)-20萬(貼現利息)=8.5萬。
看起來是有套利空間,對不對?實際未必見得。
因為現在銀行對承兌匯票查得很嚴,假如貼現的時候銀行要求提供真實的增值稅發票以證明交易的真實性,那你就慘了。
能從銀行開出1000萬的承兌匯票,那絕對不是小規模企業,而是普一般納稅人,其增值稅大概是13%,相當於1000萬塊錢,你要交130萬塊錢的稅,相當於要虧損121.5萬塊錢。
由此可見,想通過內部關聯企業,利用承兌匯票來套現完全就是不可能到最後只能會虧得血本無歸。
更關鍵的是如果你只是個人客戶或者是新客戶,或者你自身的條件一般般,銀行對你不了解,那想要從銀行獲取500萬的風險敞口根本就不可能,那就沒法做到套利了。
首先,
500萬存款,
1000萬承兌匯票,
此時,
若企業資信符合信貸
50%保證金要求,
沒有問題。
其次,
1000萬承兌匯票,
屬於短期貸款,
必須符合貸款用途,
進行利息套利,
用途違規。
結論,
單個企業不可行。
但是,
務實中,
企業控制的
上下游企業
利用金融工具
進行
再貼現套利,
結論
可行。
但,
前提是
要合法
合規。
這個問題我可以給你權威回答。
能下能開出1000萬的銀行承兌匯票,取決於銀行能不能給你500萬元的風險敞口授信額度。
銀行給你授信,一般要你有合理的用途,而且也還要一定的抵押擔保措施。兩者缺一不可。
從提問者的意思看,可能是純粹為了去賺利差套利,如果是這樣的是肯定不能批授信額度的,還不要說那500萬元風險敞口你也需要另外增加一定的抵押物或者其他擔保措施。
所以,如果只有500萬元存款,上述兩個條件不滿足,也是開不出10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也就不能套利了。
Ⅲ 如何識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作假
如何判斷上市公司是否作假:
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一般而言,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還是經營涉足范圍、各個運作環節等,大多處於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其向公眾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范圍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響等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關聯企業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但關聯企業之間往往在整個集團內又相互配套,甚至互為商業購銷客戶,這些在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節合並數據提供了一個平台。在1997年《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發布之前,由於對關聯方交易缺乏約束,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內部關聯企業的關系或與控股股東的關聯企業關系,通過採取諸如買賣商品、轉移價格、轉讓其他資產、提供勞務、代理、租賃、提供資金、轉移項目、簽署各種協議、合約等五花八門的方式,以調節收入、利潤數字為目標,尋找各種合乎邏輯的借口,在關聯企業之間進行非實質性轉移交易,粉飾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美麗謊言。《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自1997年1月1日起實施以後,對關聯方交易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但由於上市公司關聯方關系錯綜復雜,如果上市公司或其控制的大股東故意向中介監督機構隱瞞關系和關聯方的交易,加之中介機構的審計不深入,過於相信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詞,利用關聯方交易粉飾財務報告的情況就難以杜絕。
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進行資產轉讓等方式,追求一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每到年底,各家「T」類或准「T」類公司為避免停市摘牌厄運,挖空心思,利用各種形式的重組和資產轉讓、股權轉讓等「一錘子買賣生意」方式調節報表,扭虧為盈,涉險過關。還有一些本來有較好業績的企業,為了給人以高成長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縱二級市場價格等),「大幅」增長利潤。實際上,這種通過債務重組和轉讓資產等方式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總能得到,由於主營業務沒有實際成長,這些企業在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往往又出現業績大幅縮水的情況,投資者則因為只看重企業表面收益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賬面資產與資產本身的實際價值背離,資產負債表中的虛擬資產大量滲透。仔細閱讀2001年以前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報告,我們不難看出,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資產類項目的待處理財產損溢、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等較直觀的虛資產部分在許多公司中佔有較大的數額,有的公司高達千萬余元,在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以往年度不穩健的會計政策造成的後果,同時也是未來必須用盈利來消化的包袱。這還不算,另外還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東西,即應收賬項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壞賬?存貨中有多少滯銷、貶值、甚至報廢的部分?固定資產中到底有多少與現實公允價值背離較遠的部分,有多少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可預見的經濟效益但仍反映在賬表上的固定資產,還有無形資產部分等等,實際上往往只有在企業最終清算時虛實差別才充分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一遇到清算清盤時、重組時、改制時就會出現「大窟窿」的原因。當然,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正在通過充分計提各項減值准備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相信有相當多的企業由於歷史、重組、置換、計提、設備更新、技術發展等諸多原因存在著資產嚴重脫離其實際價值甚至虛擬資產的情況。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公開或隱形佔用其配股資金,風險揭示不明。由於上市公司改制不徹底,加之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控股股東一股獨大,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上市公司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就不足為怪了。實際上,大股東擠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資金可以說佔了很大的層面,只不過是佔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罷了。在二級市場的收購戰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轉讓及各種重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專沖著想通過控股上市公司,旨在利用二級市場的便利籌資條件進行「圈錢」的圖謀行為。在擠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過內部融資、借貸,也有隱形的方式如通過內部銀行結算佔用等等形式,上市公司在披露時往往是迴避或含糊其辭。實際上,控股股東擠占挪用的資金往往因為投資失策或變成其他非貨幣性資產而不能按期歸還或歸還時大打折扣,可謂「借錢容易還錢難」,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筆長期應收賬項,時間一長,存在著極大的風險。
大肆公開造假,人為編造原始憑證,出具極具欺騙性的財務會計報告。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國證券市場時有發生,早年間的「瓊民源」、「銀廣夏」事件,使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越來越產生懷疑,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危機」。一般情況下,純粹弄虛作假、故意編造原始憑證和虛假商業合同等的情況在上市公司中占極少數,但筆者認為這是會計信息造假最惡劣的一種,因為它不同於利用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會計規則的伸縮性在有限的范圍內調節財務數據。譬如少提各項減值准備以求虛增利潤等的公然造假完全就是一種欺詐行為。他們通過編造不實的購銷、代理等各種合同或協議,以及相配套的可以反映增加收入和利潤的原始交割單證,按照其設定的收入和利潤數字,從主觀意志出發,在具體構成經濟事項的表象上蒙騙執業不夠嚴謹的中介審計機構和投資者,採取此種造假行為的上市公司在其幕後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動機。如與二級市場黑庄勾結操縱股價、惡意圈錢、免於摘牌而孤注一擲等等。
或有事項特別是預計負債方面揭示不明確、不完整或迴避揭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或有事項這一特定的經濟現象已越來越多地存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一般常見的或有事項有:商業票據背書轉讓或貼現、未決仲裁或訴訟、債務擔保、產品質量擔保等等。可以說目前從普遍意義上講,上市公司絕大部分在或有事項上的相關信息披露上是不明確、不完整甚至有些採取迴避的態度,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或有事項這一特定經濟現象認識不深,事前估計不足,認為在或有事項可能發生但沒有實際發生前沒有必要加以確認記錄;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等諸多因素如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等,具體會計信息披露人員對本可以反映的或有事項無法確認和記錄,如公司出現擔保業務後不反映也不主動向中介機構提示,外界考證起來比較困難,甚至還有個別少數領導簽字蓋章擔保後,企業本身的財務人員都不知情,更談不上披露。但一旦或有事項實際發生,公司面臨承擔責任時,一般數額往往較大,致使廣大投資者有一種被愚弄欺騙的感覺。
Ⅳ 什麼叫匯票融資
我用白話文給你說吧,免得那些粘貼派給你的答案不夠簡明易懂。
所謂的匯票融資無非就是去銀行櫃台貼現。
所謂貼現也就是你手頭的匯票在到期前,讓銀行提前將匯票的金額支付給你,這種提前支付也就是信用,這是融資的一種表現形勢。
如果你是企業,就去當地銀行對公櫃台辦理貼現業務。銀行是否願意給你貼現,主要是根據匯票的開出行,以及是否有保證金來判斷。如果你的匯票100%保證金,那麼當地銀行剛好又有貼現額度的時候,你就可以辦理匯票貼現了。體現的利率成為貼現率,每個銀行會有小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