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炒股、炒幣、買信託,大公司理財會翻車嗎
去炒股、炒幣、買信託,大公司理財會翻車嗎?這是不一定的,那麼即使是大公司的話,去理財的話也是有一定概率是會翻車的,那麼對於這些理財的話,沒有誰會說是100%是能夠成功的,畢竟理財本來是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風險越高收益越多,自然正常的時間,那麼即使是在公司理財的話,那麼依然是會出現翻車的情況的,只是看每個人對於這種事情的掌握的程度,畢竟去理財的話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有一定的技術能夠才能夠更好的理財,不會造成翻車的情況出現
總的來說那麼大公司理財也會很容易翻車的,只不過這就要看每個人對於理財這一門學科學的怎麼樣,如果說你學的還可以,而且也是對於比較穩不喜歡冒險的話,那麼是比較難翻車,但是也有一定的概率的翻車,因為理財這個行業吧,那麼沒有人敢說自己100%不會翻車的
② 信託理財產品收益如何,據說越來越低
2016年共有773家上市公司購買8873款理財產品,合計金額高達7666.71億元,理財產品種類包括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證券公司理財產品、投資公司理財產品、信託計劃、基金專戶以及逆回購等理財產品。
但這7666億元的市場並非信託能參與的全部。證監會出台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對上市公司閑置的募集資金投資產品提出了兩點要求:一是安全性高,滿足保本要求,產品發行主體能夠提供保本承諾;二是流動性好,不得影響募集資金投資計劃正常進行。
對於證監會要求提供保本承諾的要求,集合信託產品顯然無法滿足。
據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更多考慮滿足監管的保本需求,資金一般會投向銀行間市場信用等級較高、流動性較好的債券或貨幣市場工具,比如債券回購、拆解、存放同業、央行票據、國債、金融債以及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債等低風險資產。正因為交易所對募集資金的監管要求較為嚴格,因此上市公司閑置的募集資金大多投向收益較低的保本型理財產品,而小額自有資金則可以選擇高收益的信託或其他類型的產品。
自有資金投資可觀
即使如此,上市公司自有資金可投資的數目亦十分可觀。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16年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中,資金來源於募集閑置資金、自有資金的比例分別為58%、42%。也就是說2016年僅上市公司自有資金投資理財產品金額就高達三千多億元,而投資信託產品的金額僅占自由資金理財投資額的3.6%,待開拓空間仍十分廣闊。
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購買理財產品,主要是為了提高資金使用率,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同時,購買理財產品也有利於增加公司收益。並且,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在選擇理財產品時具有嚴格的風控標准,將對理財產品發行公司實力、資金安全性、是否承諾保本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而面對記者「是否會考慮購買收益更高的信託產品」的問題,該負責人則不置可否。
而從投資收益的角度看,上市公司購買的銀行理財收益率大多維持在2%-3%之間,甚至有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低於2%。這樣雖確保資金相對安全,但難與信託產品平均5%-8%的預期收益相提並論。事實上,面對銀行理財越來越低的年化收益率,有董秘稱,更多的上市公司願意通過其他渠道,選擇高回報、高風險的理財產品。
從目前的情況看,信託公司對待上市公司這樣的優質客戶,尚需繼續努力深挖資源。但如何服務這類優質客戶,是橫亘在信託公司面前的重要問題。某信託公司業務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會定期對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優質機構客戶進行日常維護,了解投資需求並及時提供相應產品,但尚無其他積極措施。
上市公司仍有信託「粉絲」
但盡管信託在委託理財的比重中佔比較小,但不妨礙有一批上市公司的信託「粉絲」存在。
數據顯示,去年共有27家上市公司用信託理財。最愛信託理財的上市公司當屬兆馳股份(2.43 +1.25%,買入)無疑。2016年,兆馳股份共斥資14.65億元,購買信託產品30餘次。緊隨其後的是西部礦業(6.19 +1.31%,買入),該公司旗下子公司在2016年購買了信託產品11次,共計12.9億元。
不過記者發現,推動上市公司購買信託產品的一大因素,為其與信託公司之間的關聯關系。「這樣雙方的信息溝通比較通暢,可以使上市公司減少因信託掌握不足而導致的風險。」有業內人士稱。在上述上市公司購買的104款信託產品中,有19筆交易為關聯交易,合計金額為16.66億元。如揚農化工(56.22 -0.37%,買入),去年曾從關聯方外貿信託,6次購買信託產品,合計超過4億元。
中融信託是上市公司最青睞的信託產品發行方。去年至少有5家上市公司分14次認購中融信託的信託產品,合計金額達到10.84億元。
③ 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有哪些
目前國內的上市公司還是比較多的,而且上市公司一般都會經歷很多的事情才可以處於上市,但是上市公司也會購買自己的理財產品,因為購買理財產品相當於是對自己投資到時候所收獲的利益和發型的量也會提高的。
一、理財產品
就目前理財產品來看,一般是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產品,一般銀保監會會發布相應的條件來強化理財產品銷售流程管理,明確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多項禁止性行為,將來能夠確保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④ 可以通過上市公司購買信託產品么
可惜沒分,否則比得:)
銀行推薦信託有2類情況,一類是代銷,即銀行只是起到資金代理收付職責,用自身網點平台銷售信託公司的產品,一般此類信託計劃起點完全參照信託合同約定,300萬以下個人投資者最多不超過50人,300萬以上不受限制,一般情況100萬起。需要注意的是,銀行對信託計劃的風險並不起承擔和保證作用,不明白的投資者往往意味銀行推薦的,就能有保證,除了問題可以找銀行,這是不行的:)
第二類屬於銀信理財產品,目前政策監管趨緊,此類項目規模正逐漸遞減,你說的情況屬於第一種。
至於可不可以購買,該如何選擇信託,建議如下:
一看信託公司品牌及實力如何,國有控股的肯定比民營的更讓人放心;
二看行業風險,這個屬於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三看融資主體的實力,
四看風險控制措施(擔保措施、監管手段、信息披露方式等)
最後再考慮收益率:)
累了,今天回答不少問題了,就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