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人教育上市公司有哪些
1、中公教育,A股市場當中教育行業的龍頭,市值900多億,自己就佔了行業總市值近一半,
主營業務以公務員招錄考試、事業編招錄考試、教師資格招錄考試和綜合類培訓為主,主要針對人群是成年人,業務當中不涉及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教培,所以「雙減」意見對其沖擊比較小,可能會影響到教師資格考試的部分業務,但對公司主要的公務員和事業編考試培訓暫時不造成重大沖擊。
2、昂立教育,主營業務為K12教育,同時兼有職業教育、國際教育和幼兒教育,學科類輔導業務收入約占公司總收入55%,目前總市值30億左右,受政策沖擊影響比較大,但存在一定的轉型希望。
3、學大教育,主營業務是國內K12課外輔導,以「一對一」教學輔導為主,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營業佔比為40%,高中階段營業收入佔比為60%,
目前「雙減」意見對義務教育階段沖擊極大,對高中階段沖擊稍小,如果後續對高中階段的政策調整不加碼的話,有一定生存和發展空間,
但如果後續對高中階段的教培有新的政策或者整頓執行力度加大的話,生存和轉型空間堪憂。
4、勤上股份,主營業務戶外照明+戶外用品與教育培訓各佔一半,教育培訓方面主要是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龍文教育,主要業務也是國內K12教培,目前占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比重超過了50%,龍文教育的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都有,義務教育階段將直接受政策影響,高中階段受後續政策影響未知。
如果龍文教育的營收能力受政策影響出現嚴重問題的話,市場將回到戶外照明+戶外用品單核模式。公司總市值目前34億左右,去年凈利潤僅為4500萬。
5、科德教育,目前總市值26.9億,公司主營業務有三個方面組成,油墨產品(佔比4成),課外培訓(佔比近2成),全封閉中高考補習培訓(佔比4成),其中純K12課外培訓凈利潤佔比比較低,目前來看受政策影響不算大,但是全封閉中高考補習培訓後續是否會受新的政策影響未知。
(封閉中高考培訓主要是針對藝體特長生,因為學習時間和進度與高中不同步,部分藝體特長生在專業課學習和校考之後會選擇全封閉集訓式突擊文化課)
6,豆神教育,目前總市值44億左右,
主營業務為教育產品和管理解決方案和內容(安全)管理解決方案,從公司的主營業務描述來看,該公司看似只提供「鏟子」自己不下場「挖礦」,但實際上該公司大語文學習業務占公司業務收入比重不低,這部分受政策直接沖擊,而教育產品管理方面也會隨K12整體市場萎縮而受到負面影響。
7,華媒控股,目前總市值35.8億,
主營業務比較復雜,廣告策劃、報刊發行、媒介代理、教育、印刷等都有,其中教育部分以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為主,這部分受政策影響較小,公司去年凈利潤-3.4億,今年一季度凈利潤700萬,反正受政策沖擊大小也就那麼回事吧。
8,美吉姆,目前總市值40億左右,
早教服務佔比67%,教育培訓及留學服務佔比13%,機械製造佔比20%,這家公司原來是做機械製造方面的,後來先後收購了楷德教育和幼教方面的美吉姆,由於目前主營業務當暫不涉及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培訓,受政策影響不大,
不過公司經營管理水平一般,去年因為疫情導致虧損4.78億。
9,行動教育,目前總市值45.9億,
公司主營業務為企業管理培訓,管理咨詢服務,培訓主要集中在校長EMBA、哲學EMBA、在線EMBA、濃縮EMBA四個方面,由於主營業務不涉及K12教育培訓,暫時不受政策影響沖擊,不過我個人對該公司的印象偏負面。
2. 哪家培訓機構學校好
、新東方
集教育培訓/教育產品研發/服務等於一體的大型教育科技集團,美國上市,北京新東方教育槐皮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2、學而思教育
國內比較具知名度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之一,中小學教育培訓領先品牌,北京學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3、安博教育
國內第一個真正以升學與就業兩大關鍵需求為導向的全國性教育服務品牌,美國上市公司,安博教育集團
4、學大教育
目前國內個性化教育培訓領域的領先者,教育培訓機構十大品牌,美國上市公司,北京學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5、環球雅思
國內規模比較大並在美國上市的賀明桐連鎖外語培訓機構之一,國內知名連鎖培訓機構,北京環球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6、正保遠程教育
北京高新技術企業,具備網路教育資質、經教育部批准開展遠程教育的專業公司,北京東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7、弘成教育
國內首個成功登陸海禪坦外資本市場的網路教育全面服務提供商,十大教育培訓機構品牌,弘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8、北大青鳥
我國比較大IT職業教育機構之一,致力培養中國IT技能緊缺型實用人才,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9、巨人教育
國內中小幼教育領先品牌,極具品牌影響力的教育連鎖機構,行業競爭力企業,大型綜合教育集團,巨人教育集團
10、中公教育
國內公職類職業培訓規模比較大的現代化職業教育機構,職業教育服務業領先企業,極具影響力的教育連鎖機構
2教育機構介紹
3. 學而思勤思四季教育什麼班
四個班的統稱。學而思是一個教育平台,其課程分為春季班、秋季班春擾睜、李基暑期和寒假班,扒歲四季班則是4個班的統稱,生源為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一年級的孩子。學而思網校,是紐交所上市公司好未來旗下的中小學在線教育平台,為6-18歲孩子提供小初高全學科課外教學
4. 達內科技再收退市警告函,教育中概股面臨退市風險
有「美股中國職業教育第一股」之稱的達內 科技 (NASDAQ:TEDU)在美上市的第七個年頭,再次走到退市邊緣。
達內 科技 12月14日晚發布公告稱,因在美存托股票(ADS)的收盤價連續30個工作日低於每股1美元,不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規則中的最低交易價格要求,12月10日收到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函。
為提高股價,達內 科技 曾於12月1日宣布「拆股」決定,將每ADS代表1股A類普通股拆分為每ADS代表5股A類普通股。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同意,該決定將於12月23日生效。
達內 科技 認為,此舉或可帶動ADS交易價格按比例上漲,但無法保證實現這一目標。
這並非達內教育首次收到退市警告。
2019年11月,獨立審核委員會調查發現,達內 科技 在2014財年至2018財年累計虛增6.3億元的營業收入,達內 科技 股價曾一度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1美元,2019年11月26日收到退市通知。
根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則,達內 科技 有180天的寬限期,可延至2020年5月25日。
2020年1月,達內 科技 宣布重新符合納斯達克的最低競標價格,退市風險暫時緩解。
達內 科技 三季度凈虧損9470萬元,虧損同比擴大48.2%。
虧損主要系收入成本的增長,期內收入成本3.02億元,同比增長11.5%。主要是由於兒童和青少年素質教育學習中心的教職員工人數不斷增加,導致人事費用增加。以及政府在去年三季度疫情期間免除社保費用,今年未免除。
達內 科技 正在逐漸剝離成人IT業務,逐漸加大少兒編程業務。
財報顯示,達內 科技 的成人職業教育業務凈營收2.826億元,同比下降14.7%,占總凈營收的45.9%;兒童青少年素質教育業務營收3.326億元,同比增長14.8%,占總凈營收的54.1%。
「雙減」明確規定,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除了達內 科技 ,已有多家教育公司收到退市警告函。
另外,SEC日前宣布通過法規修正案,完善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HFCAA)》最終實施細則,明確了受監管公司范圍、申報及披露義務、以及強制退市程序等問題。新規與美國國會去年12月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相互呼應,若中概股拒絕披露,可能面臨強迫退市。
目前,四季教育(NYSE:FEDU)、精銳教育(NYSE:ONE)、朴新教育(NYSE:NEW)、瑞思教育(NASDAQ:REDU)分別於7-10月間收到退市警告函。
8月20日,尚德機構(NYSE:STG)因同樣原因收到紐交所通知,將在7月23日之後的六個月內採取措施以達到股價最低標准,否則將面臨退市。
尚德機構採取的補救措施是並股除權。美東時間8月31日,該公司將每25股合並為2股,總股本由1.68億股縮為1345.84萬股。並股前一交易日,其收盤價為0.52美/股元,並股摺合後為6.5美元/股。截至美東時間12月14日收盤,尚德機構報4.15美元/股。
相比尚德機構並股自救,流利說(NYSE:LAIX)則在收到退市警告函之前,就已主動出擊、率先宣布進入私有化程序。
8月4日流利說宣布,王翌、胡哲人、林暉三位創始人聯手春華資本集團,擬用每股1.13美元的價格,購入公司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
截至12月14日美股收盤,流利說股價為0.728美元/股,總市值為3623.94萬美元。
5. 查找在美國上市的 中國企業 一覽表
航美傳媒 7.29 56.72 -0.41 -5.32
亞信 8.36 65.04 -1.06 -11.25
全美測評軟體 9.85 76.63 -0.13 -1.3
網路 305.25 2374.85 50.79 19.96
Beijing Med-Pharm Corp. 6.73 52.36 1.14 20.39
中國汽車系統公司 4.28 33.30 0.16 3.88
中國比克電池 3.73 29.02 0.17 4.78
弘成教育 4.4 34.23 -0.1 -2.22
CDC 公司 2.17 16.88 0.11 5.34
中國資源發展公司 15.2 118.26 0.16 1.06
泛華保險服務集團 10.15 78.97 -0.74 -6.8
中國醫療技術公司 37.41 291.05 4.49 13.64
中國德信無線通訊技術 0.93 7.24 -0.02 -2.11
加拿大太陽能 24.94 194.03 1.73 7.45
中電光伏 8.37 65.12 0.49 6.22
中國發展集團公司 3.78 29.41 0.19 5.29
攜程旅行網 50.5 392.89 15.5 44.29
富基旋風科技 8.15 63.41 0.4 5.16
富維薄膜 1.2999 10.11 0.0698 5.67
分眾傳媒 26.83 208.74 4.58 20.58
國人通信 2.94 22.87 0.42 16.67
如家快捷酒店 17.16 133.50 3.66 27.11
華友世紀 2.65 20.62 0.02 0.76
哈爾濱電氣 12.7 98.81 0.26 2.09
晶澳太陽能 12 93.36 0.85 7.62
前程無憂 11.45 89.08 0.45 4.09
金融界 12.55 97.64 1.17 10.28
空中網 3.76 29.25 0.15 4.16
e龍 7.09 55.16 0.13 1.87
靈通 1.5 11.67 -0.01 -0.66
美新半導體(無錫)有限公司 2.11 16.42 -0.04 -1.86
第九城市 17.05 132.65 0.94 5.83
九城數碼關貿 1.85 14.39 -0.01 -0.54
網易 22.95 178.55 1.06 4.84
完美時空 24.34 189.37 1.63 7.18
新浪公司 41 318.98 5.52 15.56
盛大 27.41 213.25 1.67 6.49
搜狐 60.08 467.42 3.18 5.59
林洋新能源 14 108.92 1.03 7.94
端立汽車 4.1501 32.29 -0.1199 -2.81
展訊通信 3.38 26.30 0.18 5.62
三生制葯 7.62 59.28 -0.41 -5.11
北京東方信聯科技 2.262 17.60 -0.088 -3.74
UT斯達康 2.93 22.80 0.36 14.01
中星微電子 2.56 19.92 0.08 3.23
華視傳媒 14 108.92 0.925 7.07
萬得汽車 6.54 50.88 0.3 4.81
新華財經媒體 1.5 11.67 0.19 14.5
僑興環球 2.52 19.61 0.17 7.23
北京宇信易誠科技 11.58 90.09 1.59 15.92
參考資料:財華網
6. 上海的四季教育關閉了嗎
上海的四季教育沒有關閉。
四季教育成立於2007年,是上海本土一家老牌數學奧賽培訓機構。然而,上市即巔峰。2018財年,四季教育營收同比大增47.9%達3億元,凈盈利同比大增141.3%達4180萬元後,小學奧賽被禁,四季教育從此走上虧損及轉型之路。
四季教育隱乎主要從事K12培訓業務,覆蓋3至18歲多領域的教育培訓品牌,是上海著名的學生課後輔導教育機構。該公司針對幼兒園、小學及中學階段的學生推出常規課程和常青藤課程,分為大班、小班及定製化課程,也有針對邏輯思維開發的興趣班和中學的雙語班。
7. 20家「專精特新」企業上榜,北京市第一批「隱形冠軍」實力幾何
12月21日,北京市經信局聯合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公告了北京市第一批「隱形冠軍」企業認定名單,奇安信、東方雨虹等20家「專精特新」企業上榜。
從認定角度來看,「隱形冠軍」企業,必在其細分領域掌握著某項「過人之技」。市值觀察分析整理了其中5家,來看看它們究竟憑何入選?
1、奇安信
國內領先的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安全運營技術的網路安全供應商,公司主營業務是專門為政府、企業,教育、金融等機構和組織提供企業級網路安全技術、產品和服務。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3月,公司的產品線已覆蓋至13個一級安全領域和94個二級細分領域(約90%以上的政企及各行業網路安全細分領域),並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安全業務。
根據IDC報告,2020年,公司在國內安全分析與威脅情報、安全服務、終端安全、雲安全等產品業務的市場份額均為第一名。其中部分領域的領先地位仍處於不斷提升態勢。
此外,公司還擁有 IP、DNS、URL、文件黑白名單四大信譽資料庫,建立了公司安全威脅情報中心,是國內名列前茅的商用網路安全威脅情報中心,也是最大的威脅情報數據擁有者之一。
公司重視技術創新,全面布局「研發能力平台化」戰略,形成八大研發平台,據中國網路安全產業聯盟(CCIA)2021年評選的CCIA50強,奇安信獲評競爭力排名第一名,資源力排名也位居前十,處於行業領導者梯隊。2017-2020年研發費用合計36.34億元, 占累計營收的36.5%。
受網路安全產品營收規模逐步擴大,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快速增長。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總營收26.74億元,同比增長43.02%,毛利率達62.58%,2016-2020年CAGR為58.67%。
2、東方雨虹
國內防水行業龍頭,公司自2009年開始研發生產TPO防水卷材,現已建成投產5個高分子防水卷材生產研發物流基地,共擁有國內外大小生產線28條,產品基本覆蓋泛防水領域與塗裝市場。
2011年,公司TPO產品成為國內首家通過FM認證的防水企業,之後又相繼獲得CE認證、GOST認證。目前,公司已有13類細分產品被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認滲游證綠色建材產品,並於今年6月獲得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頒發的國內首張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
經過多滑侍年發展,公司在行業內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獲得萬科、碧桂園、保利、綠地等多家地產客戶的優秀供應商稱號,並連續多年穩居地產500強防水材料供應商首選品牌,首選率達36%。
而除防水業務獲地產商首選率第一之外,公司建築塗料、建築修繕、砂漿、保溫材料等均獲地產商首選率前三,品牌優勢明顯。
與此同時,得益於國家大力推動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公司近段時間也先後與信義電源、晶澳 科技 以及瑞和股份等知名廠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BIPV發展銷售等工作。
三季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利潤實現雙增長,營業收入共計226.8億元,同比增長51.4%;歸母凈利潤26.8億元,同比增長25.7%。
3、中科創達
全球領先的平台型智能操作系統服務商,公司提供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全棧式軟體服務,業務涵蓋智能軟體、智能 汽車 、智能物聯網三大板塊。
作為國內較早開始Android系統研發的公司之一,中科創達在基於Android系統的綜合技術能力方面擁有深厚的積累和領先優勢,擁有超1000項自主研發的技術專利及軟體著作權。
當前,公司已擁有領先的智能終端解決方案,能夠為客戶提供優質的工程技術服務和全方位的技術咨詢。
公司始終堅持技術驅動的發展戰略,研發人員佔比高達92%,研發投入逐年擴大。據統計,中科創達旗下子公司及研發中心遍布全球30多個地區,擁有超800家客戶,百家以上產業鏈內世叢讓銷界五百強企業。
其中包括高通、華為、arm、三星半導體和Inter等全球各大知名晶元廠商,OPPO、VIVO、小米、三星等一流手機廠商,以及騰訊、網路、 阿里、支付寶等知名頭部應用軟體廠商。
年報顯示,2017年後,受益於智能 汽車 、物聯網業務迎來需求爆發,公司營業收入與利潤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7-2020年間,公司營收復合增速達31.2%,歸母凈利潤CAGR則高達78.4%。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6.72億元,同比增長49.5%。
4、兆易創新
國內領先的存儲和MCU晶元設計龍頭,當前公司的核心業務主要包括存儲晶元、微控制器和感測器三個部分。
公司成立於2005年,以NOR Flash為傳統主業,2020年公司在全球市場銷售額位列第三,市佔率達15.6%,在大陸廠商中位列第一。
公司還擁有國內最為齊全的ARM架構MCU產品線,在32位MCU領域居於國內領導地位,擁有33個產品系列,共400餘個型號,多種封裝,全方位覆蓋高中低端市場。2020年,其MCU中國市場份額達到1.07%,實現連續五年出貨量在中國32位MCU市場位列本土MCU廠商第一。
作為IC設計企業,公司專注於集成電路設計及最終銷售環節,其當前主要合作夥伴覆蓋至中芯國際、台積電、聯華電子、華虹集團等、英特爾、三星和佳能等國內外一線廠商。
研發費用方面,從財報披露數據來看,公司重視研發投入,2020年,其共投入5.41億元,同比增長37%,研發費用率常年高於10%並且持續上升。
2016-2021年Q3,公司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始終保持快速增長。2021年Q3,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公司產品供應量增加,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長99.45%和144.92%。
5、北斗星通
國產化北斗晶元龍頭企業,全球用戶導航定位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最大的研發、製造和供應商之一,重點布局在衛星導航定位、5G通信和 汽車 智能網聯三個行業領域。
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引領業務拓展,依靠技術和研發的引領作用,其於2019年成功發布了國內首款22nm自主研發北斗晶元——行業內領先的射頻基帶一體化導航定位晶元。
在衛星導航定位行業,公司產品已覆蓋至北斗領域全產業鏈,處於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高精度定位晶元國內佔率排名第一。
在通信器件業務領域,公司是國內少數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溫共燒陶瓷材料制備工藝技術並實現規模化生產的企業,目前已進入技術壁壘較高的細分領域,為華為等頭部通信設備商供貨。
而在 汽車 智能網聯業務領域,通過多年發展,公司現已建立了完善的技術研發和生產製造體系,與長安、吉利、北汽和上汽大眾等國內一線 汽車 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據財報披露,得益於行業回暖復甦和需求增長,公司近年業績實現了快速增長。2020年,實現營收36.24億元,同比增長21.34%;歸屬凈利潤1.47億元,同比增長122.50%。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
8. 中國有哪些企業在美國上市了
目前中國赴美上市企業有223家(不包含已經退市的企業),總共發現發行了227支股票,
中國鋁業 2001-12-11
AGM 2018-04-18
愛鴻森 2018-03-16
安博教育 2010-08-05
悅航陽光網路科技 2007-11-07
知臨集團 2018-12-18
ATA公司 2008-01-29
汽車之家 2013-12-11
亞洲時代 2019-05-03
橡果國際 2007-05-03
阿里巴巴 2014-09-19
博實樂 2017-05-18
百世集團 2017-09-20
百濟神州 2016-02-03
藍帽子 2019-07-26
網路 2005-08-05
嗶哩嗶哩 2018-03-28
能發偉業 2010-10-04
易車 2010-11-17
BORQS TECHNOLOGIES 2015-10-29
萬春葯業 2017-03-09
寶尊電商 2015-05-21
中汽系統 2004-08-24
燦谷 2018-07-26
CBAK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06-05-31
泰邦生物 2009-12-02
中國陶瓷 2007-12-17
泰和誠醫療 2009-12-11
泰盈科技 2015-12-21
東方航空 1997-02-04
中海油 2001-02-27
中國綠色農業 2009-03-09
中國電信 2002-11-14
中國移動 1997-10-22
中國天然資源 1995-03-10
中國聯通 2000-06-21
中國互聯網金融服務 2017-08-08
中指控股 2019-06-12
九洲大葯房 2010-04-22
上海華欽信息科技 2018-05-24
歐陸科儀 1997-03-14
獵豹移動 2014-05-08
中網在線 2010-03-04
泛華金融 2018-11-07
國際臍帶血庫 2009-11-19
無憂英語(51TALK) 2016-06-10
惠普森醫葯 2009-09-30
中國循環能源 2010-03-22
阿特斯太陽能 2006-11-09
觸寶 2018-09-28
攜程網 2003-12-09
鑫達集團 2009-11-27
玉柴國際 1994-12-16
暢游 2009-04-02
正保遠程教育 2008-07-30
點牛金融 2018-03-20
多尼斯 2017-12-20
斗魚 2019-07-17
大全新能源 2010-10-07
德斯維爾工業 1995-07-20
數海信息 2018-12-19
敦信金融 2010-11-23
新東方 2006-09-07
華瑞服裝 2008-07-16
農米良品 2018-02-16
泛華金控 2007-10-31
四季教育 2017-11-08
鳳凰新媒體 2011-05-12
富維薄膜 2006-12-19
富途控股 2019-03-08
FELLAZO 2019-07-25
富嶺環球 2015-11-04
未來金融科技集團 2009-10-29
萬國數據 2016-11-02
格林酒店 2018-03-27
GREENLAND ACQUISITION 2018-08-08
GREENLAND ACQUISITION 2018-07-25
BAT 2013-08-13
廣深鐵路 1996-05-14
國雙 2016-09-23
跟誰學 2019-06-06
海灣資源 2009-10-27
和黃中國醫葯科技 2016-03-17
希伯倫科技 2016-12-27
漢廣廈房地產 2010-09-13
WEALTHBRIDGE ACQUISITION 2019-03-07
WEALTHBRIDGE ACQUISITION 2019-02-06
新奧混凝土 2009-11-02
駭維金屬加工 1996-12-10
海亮教育 2015-07-07
華米科技 2018-02-08
華能電力 1994-10-05
和利時自動化 2008-08-01
豪鵬國際 2008-06-19
華住 2010-03-26
虎牙直播 2018-05-11
和信貸 2017-11-03
愛點擊 2017-12-22
優點互動 2012-05-30
愛奇藝 2018-03-29
IT TECH PACKAGING 2009-12-17
京東 2014-05-22
嘉銀金科 2019-05-10
玖富 2019-08-15
極光 2018-07-26
晶科能源 2010-05-14
聚美優品 2014-05-16
眾美聯 2015-04-08
前程無憂 2004-09-29
鉅派投資 2015-07-16
金融界 2004-10-15
簡普科技 2017-11-16
KBS FASHION 2013-01-23
金凰珠寶 2010-08-18
康迪車業 2008-03-18
開心汽車 2017-11-06
流利說 2018-09-27
樂居 2014-04-17
中國人壽 2003-12-17
蘭亭集勢 2013-06-06
瑞幸咖啡 2019-05-17
籮筐技術 2019-01-08
聯絡智能 2010-04-22
LONGEVITY ACQUISITION 2018-10-16
LONGEVITY ACQUISITION 2018-08-29
樂信 2017-12-21
龍運國際 2017-10-20
REMARK 2007-10-03
明大嘉和 2019-01-08
蘑菇街 2018-12-06
陌陌 2014-12-11
魔線 2016-11-15
新濠影匯 2018-10-18
美美證券 2019-01-08
茗韻堂 2015-06-01
第九城市 2004-12-15
朴新教育 2018-06-15
金正環保 2017-07-28
新風天域 2018-07-27
新風天域 2018-06-28
蔚來 2018-09-12
小牛電動 2018-10-19
諾亞財富 2010-11-10
網易 2000-06-30
南太地產 1991-08-07
諾華傢具 2014-01-17
凹凸科技
精銳教育 2018-03-28
奧盛創新 2010-12-21
宏橋高科 2019-04-02
拼多多 2018-07-26
天地薈 2017-09-21
普惠財富 2018-12-27
美國綠星球 2009-09-08
祥泰食品 2019-08-14
平潭海洋實業 2011-08-02
拍拍貸 2017-11-10
品鈦 2018-10-25
中石油 2000-04-06
普益財富 2019-03-29
趣店 2017-10-18
360金融 2018-12-14
趣頭條 2018-09-14
研控科技 2009-07-30
瑞思學科英語 2017-10-20
人人網 2011-05-04
瑞圖生態 2017-11-29
如涵 2019-04-03
紅黃藍 2017-09-27
寺庫 2017-09-22
奧瑞金種業 2005-11-09
綜合能源系統 2007-11-02
搜房網 2010-09-17
上為集團 2008-04-09
上石化 1993-07-26
新浪 2000-04-13
中環球船務 2008-05-21
天華陽光 2014-11-13
中石化 2000-10-18
搜狗 2017-11-09
搜狐 2000-07-12
昱輝陽光 2008-01-29
瑞立集團 2006-04-18
綠能寶 2016-01-19
塞斯潘 2005-08-09
尚德機構 2018-03-23
科興生物 2004-12-08
希爾威金屬礦業 2009-02-17
中國蘇軒堂葯業 2019-01-04
新氧 2019-05-02
好未來 2010-10-20
碳博士控股 2015-03-24
淘屏 2006-09-12
團車 2018-11-20
達內科技 2014-04-03
老虎證券 2019-03-20
香港大公文交所 2017-03-22
騰訊音樂 2018-12-12
TMSR 2015-12-29
途牛 2014-05-09
尚高 2016-09-28
UT斯達康 2000-03-03
優信 2018-06-27
雲米科技 2018-09-25
唯品會 2012-03-23
世紀互聯 2011-04-21
華富教育 2019-04-30
微博 2014-04-17
500彩票網 2013-11-22
微貸網 2018-11-15
穩盛金融 2015-10-28
萬達體育 2019-07-26
58同城 2013-10-31
鑫苑置業 2007-12-12
迅雷 2014-06-24
信而富 2017-04-28
小贏科技 2018-09-19
1葯網 2018-09-12
銀科控股 2016-04-27
雲集 2019-05-03
宜人貸 2015-12-18
百勝中國 2016-10-17
歡聚時代 2012-11-21
正康國際 2017-09-01
再鼎醫葯 2017-09-20
南方航空 1997-07-30
中通快遞 2016-10-27
9.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哪些
上市基本條件紐約證交所對美國國外公司上市的條件要求:
作為世界性的證券交易場所,紐約證交所也接受外國公司掛牌上市,上市條件較美國國內公司更為嚴格,主要包括:
(1) 社會公眾持有的股票數目不少於250萬股;
(2) 有100股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5000名;
(3) 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少於1億美元;
(4)公司必須在最近3個財政年度里連續盈利,且在最後一年不少於250萬美元、前兩年每年不少於200萬美元或在最後一年不少於450萬美元,3年累計不少於650萬美元;
(5)公司的有形資產凈值不少於1億美元;
(6)對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方面的多項要求;
(7)其他有關因素,如公司所屬行業的相對穩定性,公司在該行業中的地位,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公司的前景,公眾對公司股票的興趣等。
美國證交所上市條件
若有公司想要到美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需具備以下幾項條件:
(1)最少要有500,000股的股數在市面上為大眾所擁有;
(2)市值最少要在美金3,000,000元以上;
(3)最少要有800名的股東(每名股東需擁有100股以上);
(4)上個會計年度需有最低750,000美元的稅前所得。NASDAQ上市條件 (1) 超過4百萬美元的凈資產額。
(2) 股票總市值最少要有美金100萬元以上。
(3) 需有300名以上的股東。
(4) 上個會計年度最低為75萬美元的稅前所得。
(5) 每年的年度財務報表必需提交給證管會與公司股東們參考。
(6) 最少須有三位"市場撮合者"(Market Maker)的參與此案(每位登 記有案的Market Maker須在正常的買價與賣價之下有能力買或賣100股以上的股票,並且必須在每筆成交後的90秒內將所有的成交價及交易量回報給美國證券商同業公會(NASD)。
NASDAQ對非美國公司提供可選擇的上市標准
選擇權一:
財務狀況方面要求有形凈資產不少於400萬美元;最近一年(或最近三年中的兩年)稅前盈利不少於70萬美元,稅後利潤不少於40萬美元,流通股市值不少於300萬美元,公眾股東持股量在100萬股以上,或者在50萬股以上且平均日交易量在2000股以上,但美國股東不少於400人,股價不低於5美元。
選擇權二:
有形凈資產不少於1200萬美元,公眾股東持股價值不少於1500萬美元,持股量不少於100萬股,美國股東不少於400人;稅前利潤方面則無統一要求;此外公司須有不少於三年的營業記錄,且股價不低於3美元。
OTCBB買殼上市條件
OTCBB市場是由納斯達克管理的股票交易系統,是針對中小企業及創業企業設立的電子櫃台市場。許多公司的股票往往先在該系統上市,獲得最初的發展資金,通過一段時間積累擴張,達到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掛牌要求後升級到上述市場。
與納斯達克相比,OTC BB市場以門檻低而取勝,它對企業基本沒有規模或盈利上的要求,只要有三名以上的造市商願為該證券做市,企業股票就可以到OTCBB市場上流通了。2003年11月有約3400家公司在OTCBB上市。其實,納斯達克股市公司本身就是一家在OTCBB上市的公司,其股票代碼是NDAQ。
在OTCBB上市的公司,只要凈資產達到400萬美元,年稅後利潤超過75萬美元或市值達5000萬美元,股東在300人以上,股價達到4美元/股的,便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小型股市場。凈資產達到600萬美元以上,毛利達到100萬美元以上時公司股票還可直接升入納斯達克主板市場。因此OTC BB市場又被稱為納斯達克的預備市場(納斯達克BABY)。
OTCBB買殼上市程序
在一個典型的買殼上市中, 一個現在運作的公司("買殼公司")與一個已上市的公司("空殼公司")合並,空殼公司成為法律上倖存的實體,但是買殼公司的經營並不受影響。買殼公司的股東事先跟空殼公司股東作好取得空殼公司控股權的安排。 買殼公司的股東現在可以享受上市公司的所有好處,該上市公的股東則現在擁有有價值的合並後的實體的股票,並且有增值潛能。
空殼公司多種多樣。他們可以是完全或部分申報的公司,也可以是在證交所、場外交易市場, 場外交易報價牌, 或者粉色單股票報價系統交易, 或者擁有現金。買殼公司所付的代價包括可能高達30萬美元的初期付款。合並後公司的5%-26%的股份將在公眾或者前空殼公司股東的手中。 最終的價格將取決於空殼公司的類型,比如:是否在交易所交易,是否向SEC申報,以及所獲得的控股比例, 還有合並後公司的生存能力等。
應該購買一個干凈的空殼公司。
在反向收購空殼公司的過程中最為關心的, 莫過於空殼公司可能有未經披露的責任與義務,或者空殼公司有許多遺留問題,如果不予解決購買者可能會比較擔心。因此,應該做必要的審慎調查, 並且由會計師做財務報表審計。此外,法律意見書也不可缺少。
通過買殼上市,往往比IPO迅速,時間大概在6個月左右。如果空殼公司已經在市場上交易,那麼合並以後股票也很快可以上市交易。不過, 收購空殼公司, 起草意向書,以及最後完成交易, 還是有一定的過程。另外,如果這個公司想在另外一個交易所上市交易, 那麼他還必須申報和獲得審批。從成本上講, 一個空殼公司的價格可以低至五六萬美元,高至幾十萬美元。
此外,還需要支付上市的律師費及會計師費。但買殼上市還是比IPO上市便宜。買殼上市的成本一般在50-60萬美元(包括空殼公司價格和中介費用)。
買殼上市本身並不能籌措資本,真正的資金是通過隨後的配售或二次發行股票籌得,。一般地,如果空殼公司本身有資金,還是不要接受為好,因為這種融資本身會非常的昂貴。另外,空殼公司可能有許多債務。因此, 收購時必須做審慎調查, 同時也應該獲得空殼公司盡可能多和廣泛的陳述和保證。
買殼上市操作流程第一階段:
上市資格評估、簽約或審批 * 確立境外上市意向 * 律師對買殼公司提供的資料進行評估並設計操作方案 * 獲取有關部門審批(如必要的話) * 律師與買殼公司商談操作條件並簽訂委託協議第二階段:收購空殼公司 * 未上市公司: 15-30天 * 已上市公司: 3- 4月 * Reg. D 募股: 90-120天第三階段: 上市交易前的准備 * 進行反向合並 * 重組公司(如必要的話) * 申報新的或修正的報表 * 准備融資文件 * 公司修改商業計劃 * 指定轉讓代理人(7天左右) * 獲取CUSIP交易代號 * 郵告股東 * 注冊申請州"藍天法"豁免 * 指定造市商(約2-4周) * 造市商進行審慎調查 * 公司/造市商決定競價 * 指定投資者關系顧問進行上市包裝 * 准備給經紀人、承銷商、投資人的審慎調查報告 * 准備促銷材料 * 路演(Road Show) * 股票分銷 * 組織承銷團第四階段: 上市交易可先在OTCBB上交易,然後升格到NASDAQ,也可以直接在NASDAQ上市交易,視購買何種空殼公司而定。第五階段: 上市後的繼續申報與披露 公司上市後,應每季申報10-Q表,每年申報10-K表並附經審計的財務報表。此外,公司的任何重大事項應及時並適當地用8-K披露。
10. 羅振宇即將上市,靠「販賣焦慮」年入過億
他沒想到用戶一旦讀了書,就不那麼好騙錢了。
販賣焦慮的「羅胖」羅振宇即將上市。
9月25日晚,羅振宇創辦的知識付費公司北京思維造物信息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維造物」)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獲得受理。
思維造物成立於2014年,目前公司擁有得到APP、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台,並在線下開辦得到大學、每年舉辦「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
創辦以來,思維造物相繼獲得5輪融資,背後資方包括順為資本、梅花創投、真格基金、紅杉資本等。在2017年9月份啟動D輪融資時,思維造物的估值漲至80億元,而羅振宇的個人身家也一度到達過30億元。
錢,羅振宇早就得到了。他只是始終沒能得道而已。
也許是因為曝光太多,70後明星創始人羅振宇的輿論形象非常擰巴。
首先,他是個「文人」,最起碼是個有學問的人。
羅振宇是90年代華中理工(今華中 科技 大學)的大學生,而後一路讀到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24歲的他順利進入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成了於丹的同事。
因為體制內工資不多,羅振宇在任教3年後果斷放棄了大學老師這個鐵飯碗,並在機緣巧合下進了他在讀書時就夢寐以求的央視。憑借一手好文筆,羅振宇在4年內就從一個臨時編制的編輯做到了《對話》欄目的製片人。
在擔任製片人期間,羅振宇借著策劃會接觸到各行各業最頂尖的專家學者,這其中就包括日後在《十三邀》里采訪他的許知遠。時隔多年,羅振宇在《十三邀》中回顧這段往事時,把當初這種請專家到央視給自己「上課」的行為定義為是「貪污腐敗」。
「這就等於用公費重新上了一次大學,而且是最頂級的大學。」
不過到了2008年,已經當了4年製片人的羅振宇還是從央視這所大學「畢業」了。有人說他離開央視是因為看到了傳統媒體即將沒落的大勢,也有人說是因為深居幕後的他不甘心節目的風光都集中在台前的主持人身上。
但按羅振宇自己的說法,最直接的原因是他和領導鬧掰了。當時羅振宇的頂頭上司郭振璽想把他從《對話》節目拿下,換到另一個名氣更小的節目去當副製片人。降職自然是心高氣傲的羅振宇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離開央視那年羅振宇35歲,但是全然不曾受困於職場中年危機。在百業待興的新媒體時代,頂著央視光環的他一口氣收到了8個offer。因為一心想站在台前,羅振宇選擇了去第一 財經 擔任《中國經營者》節目的主持人。正是這次露臉的機緣,讓他在2010年結識了NTA創始人、原《創業家》雜志的主編 申音 。
一邊是傳媒公司,一邊是全能主持,雙方一拍即合。 2012年在申音的主導下,讀書類視頻節目《羅輯思維》上線,並開通了每天推送60秒語音的同名公眾號。
在《羅輯思維》里,主講羅振宇成功塑造了一個「有種有趣有料」的讀書人形象。也在此時,羅振宇的另一個重要身份——商人,上線了。
在那個營銷混沌、用戶狂熱的年代 ,羅振宇藉助人設紅利賣會員、賣書,甚至賣月餅、賣茶葉,短時間內積攢了大量財富和聲望。在名利的驅使下,超級網紅羅振宇最終動了自立門戶的念頭。
2014年5月,羅振宇在微博上和申音「和平分手」,並在一個月之內火速搭上了新歡脫不花(原名李天田)。二人聯合成立了羅輯思維的運營新主體:思維造物。當然,這一次話語權更大的是羅振宇。
變更運營主體一事沒在C端激起什麼水花,大眾看到的依然是羅振宇的事業一路繁花 著錦 、烈火烹油。
2015年,羅振宇在水立方舉辦了全長4個多小時的首場個人跨年演講會,並和到場的上千個觀眾立下了20年之約,場面之熱烈堪比TFBOYS周年演唱會。
同年,羅振宇推出知識付費平台得到APP,完成了羅輯思維 歷史 上最重要的一次轉型。
2018年,賣課賣到頭部的得到又先後推出了得到大學和少年得到。前者是客單價上萬的線下課程,力求拔高;後者是面向中小學生的線上課程,意在垂直。
至此,羅振宇的商業版圖已然十分明晰,但他的個人形象卻落得混濁不堪。
「文人」羅振宇曾說,自從在16歲時讀到了威爾·杜蘭特的《哲學的故事》,他便可以不再為「稻梁謀」,純粹為求知而讀書。
而「商人」羅振宇所宣揚的,卻是通過P2P和變賣資產的方式一夜暴富,以及用「恐嚇式營銷」售賣碎片化知識的功利思維。
「網上罵我的人,罵得我都睜不開眼,其實我挺care這件事的」。談及自己糟糕的風評,羅振宇在《奇葩說》中的示弱讓人在厭惡中看出了一絲可憐。
但當年那個端坐在書架前面「 死磕自己、 娛樂 大家 」的讀書人,看起來分明很快樂。
內容向來難變現,但羅振宇的商業化路徑似乎出奇的順暢。至少在2016年以前,羅振宇還一直在向市場釋放良好的盈利預期。
公開信息顯示,在《羅輯思維》節目上線僅8個月時,羅振宇就發起了一次號稱「史上最無理」的 會員招募計劃 。按照計劃,羅輯思維的會員名額5500個,價格分200元和1200元兩檔,但是不透露任何會員權益,買不買全憑緣分。
沒想到這個神經病一樣的會員服務竟在5個多小時內就被銷售一空,羅輯思維一舉入賬160萬。
幾個月後,羅振宇又如法炮製了「不告訴你盒子里有什麼書」的售書事件。同樣的,8000個單價499元的「神秘圖書禮盒」從開售到全部賣光,只用了一場電影的時間。
2015年底,羅振宇首場年度演講的4000張門票被售罄,還吸引了幾百萬人通過視頻直播觀看。值得一提的是,羅振宇在首場演講推出的99張定價4萬元的20年聯票,以及300張定價3萬6千元的19年聯票,均被一搶而光。
僅這一場演講,羅振宇就進賬幾千萬。
後來的得到時期,羅振宇繼續深耕賣貨,締造了不少網紅課程和明星講師,比如因《奇葩說》而為人熟知的網紅經濟學家薛兆豐。資料顯示,《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定價143元,在面世一年後銷量就超過100萬冊,這意味著僅靠營銷薛兆豐一人,羅振宇就能輕松入手一個億。
真實情況確實如此嗎?
從招股書披露的經營數據來看,自2017年至2020年Q1,思維造物營業收入分別為 5.56億元、7.38億元、6.28億元和1.92億元。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187.79萬元、5329.76萬元、1.17億元及1327.82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 非經常性損益對思維造物貢獻了佔比不小的利潤 。
2017年及2018年,思維造物通過投資理財獲取的收益分別為1193.43萬元及1286.41萬元,該收益在此後消失。2018年及2019年,公司又獲得超過2500萬元的政府補助,該部分收益在今年一季度銳減至5300元。
招股書還提到,2020年Q1,思維造物的毛利率僅為42.01%,低於競品掌閱 科技 的42.99%、中文在線的56.09%和中公教育的57.66%。簡單來說,從營收來看羅振宇不算吹牛,但公司的利潤確實不盡人意。
從營收結構來看,思維造物的營收分為線上知識服務、線下知識服務和電商三個板塊。招股書顯示,最近三年公司線上知識服務的營收佔主營業務營收的比例分別為58.9%、68.7%、66.3%及54.7%。也就是說,賣課依然是目前思維造物的營收主力。
然而就具體數據而言, 賣課業務或許也沒有太高的增長前景 。
招股書顯示,思維造物的線上知識服務業務從2018年的5.07億元下降到2019年的4.12億元,同比下降18.75%;而在今年一季度,思維造物線上知識服務業務收入為1.05億元,也僅為2019年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該部分業務在今年不會有明顯增長。
在利潤下行、核心業務沒有明顯增長的背景下,目前思維造物的市場預期已較2017年縮水不少。
數據顯示,本次思維造物擬募集資金10.37億元,以發行募資計算,公司的整體估值為41.5億元。按羅振宇合計持股比例41.67%計算,公司上市後,其個人身家約為17億元。
如果羅振宇可以順利敲鍾,思維造物就是名副其實的「知識付費第一股」。要知道在羅振宇沖擊資本市場之前,已經有兩個同行鎩羽而歸。
第一個是 財經 作家吳曉波。
吳曉波的公司巴九靈成立於2014年,並於2018年3月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工商信息顯示,巴九靈公司包括 財經 自媒體「吳曉波頻道」、培訓項目「企投家學院」、整合營銷部「新匠人事業」等。其中,「吳曉波頻道」作為 財經 領域的自媒體大V,是巴九靈的核心資產。
2019年,培訓領域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宣布擬以15億元收購巴九靈96%的股權,此為吳曉波借殼上市沖刺A股的策略。然而這次的重組並未成功。
2019年9月27日,全通教育官宣「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根據深交所的問詢函,吳曉波借殼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交易存在「吳曉波個人IP證券化」的問題。換句話說,監管層認為吳曉波的個人IP和巴九靈深度捆綁,或將對公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從這個層面來講,羅振宇也和吳曉波存在相同的困境。
在羅振宇運營冠其姓氏的《羅輯思維》時,真格基金創始合夥人王強就曾在某次交流會中提出質疑,伴隨羅振宇個人名望的不斷流失,高度依賴其個人IP的羅輯思維也終將走下神壇。但好在得到APP上線後,思維造物的整體運營開始踏入「去羅振宇」的正軌。
另一個知識付費領域的失意者是喜馬拉雅。
早在2015年,還在做免費音頻的喜馬拉雅就想通過VIE架構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但因為當年出台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所限,喜馬拉雅放棄了美股上市計劃。同年11月,喜馬拉雅開始轉戰A股,但同樣因為政策對企業盈利指標要求等原因,喜馬拉雅的上市計劃再次泡湯。
事實上,喜馬拉雅面臨的問題和吳曉波、羅振宇的「名人反噬」有所不同,其障礙主要在於公司內部的版權和變現困境。
據業內人士所述,喜馬拉雅類似於聲音領域的出版社,收入主要依靠廣告收入和付費業務,成本則主要來自版權的購買和推廣。可以說,版權是喜馬拉雅公司運營的根基。
據網易 財經 消息,喜馬拉雅從2018年至今,陷入版權類司法糾紛的記錄高達600多起,被喜馬拉雅侵犯著作權的當事人中既有人民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騰訊等企業,也有多位知名創作者和演員。
版權紛爭之外,喜馬拉雅的變現之路也走得艱辛。
據品玩報道,2018年底,喜馬拉雅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曾透露平台上有95%以上的內容免費,5%的內容付費。大比例的免費內容體現出當時已經成立5年的喜馬拉雅,依然在用戶教育不足、獲客乏力的市場環境中掙扎。
近年來喜馬拉雅愈發傾向於集中開發頭部IP合作,並與流量藝人合作,集平台之力製作獨家內容;但巨額投入對於迄今為止尚未透露盈利信息的喜馬拉雅來說明顯是一種負擔。
總而言之,吳曉波和喜馬拉雅的身先士卒,讓今天站在深交所門口的羅振宇顯得尤為不易,畢竟知識付費的行業風口早就過去了。
在行業爆發的2016年,千聊、 值乎 、知乎Live、喜馬拉雅、微博問答等玩家輪番登場,紅杉、騰訊、高盛、順為等大資方相繼入局。2017年,入局知識付費的平台在增多的同時,也在逐步向細分領域深耕發展。
然而伴隨知識付費的市場規模不斷壯大,資本圈的聲音卻越來越小。投資界數據顯示,知識付費投資在2017年有52起投資事件,到2018年降到41起,到2019年僅有不到10筆投資。
資方已經不再相信知識付費的宏大敘事,情急之下,登陸資本市場或許已是最後的選擇。
得到就像一個葯妝店,在這家店裡,你可以買到治療焦慮的「葯」,或是用來塑造個人形象的「化妝品」。
2015年推廣得到時,羅振宇曾做過這樣的比喻。不過到了今天,羅振宇也不得不焦慮了。
根據艾瑞數據,隨著用戶對內容的辨別和篩選能力的提升,即使是中上遊玩家的在線知識付費產品平均復購率也僅為30%。企鵝智酷的數據也顯示,在有過知識付費行為的消費者中,28%表示體驗滿意,49.7%表示一般,12.3%表示不滿意,認為自己可以找到免費途徑來獲取。
理論上只有用戶多讀書,羅振宇才能多賺錢。但他沒想到用戶一旦讀了書,就不那麼好騙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