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論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評價標准

論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評價標准

發布時間:2023-03-18 03:48:03

❶ 衡量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最好的兩個指標是不管資產規模大小

簡單地說,「每股收益」這一個財務指標就夠了。
不考慮資產規模是不對滴,工行每年1000億凈利潤,夠大了吧,世界第一賺錢銀行,折每股收益才0.3元左右,只是個平均水平而已。

❷ 看上市公司業績,主要看那幾個指標

要看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凈利潤增長率和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每股未分配利潤和每股資本公積金。一般情況下,投資者都會用每股收益和股價來測算市盈率,用以考量股票價格是高估還是低估,每股收益被應用的最多。

❸ 公司業績評價的指標是什麼

公司業績評價的指標如下:

  1.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2. 總資產報酬率=(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3. 資本積累率=本年所有者權益增長額÷年初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4. 財務效益狀況: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比率。

業績評價(PerformanceEvaluation),是指運用數理統計和運籌學的方法,通過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照相應的評價標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盈利能力、資產質量、債務風險以及經營增長等經營業績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進行的綜合評判。科學地評價企業業績,可以為出資人行使經營者的選擇權提供重要依據;可以有效地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的監管和約束;可以為有效激勵企業經營者提供可靠依據;還可以為政府有關部門、債權人、企業職工等利益相關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❹ 考察上市公司業績主要是哪些指標

上市公司年報的格式按照有關規定是固定的。投資者可以先看第二部分「會計數據摘要」。在其中可以看到最常用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的基本盈利能力。在這些數據中有一條叫「每股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這一指標投資者應高度重視,它可以體現出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是否真的賺到了利潤。

我們的市場有很多績優公司不但不給投資者分紅反而每每提出融資方案。仔細考察的話,這種公司的該項指標往往和每股收益相去甚遠,也就是說公司只是紙上富貴,利潤中的水分很大。

第三部分「股東情況」中可以找到一條「報告期末股東總人數」。還可以用流通股數量除以股東人數,看看每一個股東的平均持股量也可以覺察到是否存在主力活動。

第五部分「公司財務狀況」中包括若干小項,有三項必須要看。

1、「公司財務狀況」可以看到主營業務利潤、凈利潤總額的同比增長率,從中可以看出公司的發展趨勢。

2、公司投資情況。特別是一些新股、次新股,要注意其投資項目的進展狀況。

3、新年度的發展計劃,尋找公司的發展計劃中是否存在與市場熱點吻合的地方。

第八部分「財務會計報告」,主要包括三張報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其中的利潤表中會列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即通常所說的三費)。通過三費可以考察出公司的內部管理能力,可以把三費的同比變化與第五部分中的凈利潤增長率加以對比,如三費的增幅高於凈利潤的增幅則說明公司的管理尚待加強。以上述的方法讀年報,一份報表15分鍾即可觀其大略,一些基本的要素也都包括了。

❺ 企業業績評價方法

企業的所有者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要選擇一位良好的經營者,這樣就必須對企業的經營者即企業的業績進行評價。今天,我為你帶來了企業業績評價 方法 。

企業業績評價方法
(一)主要以財務指標進行評價的方法

EVA(REVA)指標評價方法

80年代以來,在美國出現的幾種新的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方法中,最引人注目和應用最廣泛的就是EVA(Economic Value Added)方法。EVA是指企業資本收益與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更具體地說,EVA就是指企業稅後營業凈利潤與全部投入資本(包括借入資本和自有資本)和機會成本之間的差額。如果這一差額是正數,說明企業創造了價值,創造了財富;反之,則表示企業發生價值損失。如果差額為零,說明企業的利潤僅能滿足債權人和投資者預期獲得的收益。

在EVA評價系統中,EVA為其核心指標。該理論認為無論是會計收益還是經營現金流量指標都具有明顯的缺陷,應該堅決拋棄;會計收益未考慮企業權益資本的機會成本,難以正確地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業績;而經營現金流量雖然能正確反映企業的長期業績,但卻不是衡量企業年度經營業績的有效指標。相反EVA能夠將這兩方面有效地結合起來,因此是一種可以廣泛用於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業績評價指標。

EVA研究的是公司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利潤。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不但大多數的上市公司想要增加他們的股價,而且大多數的私營企業也想方設法地促使它們的未來價值高於現在的。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獲取的利潤究竟是高於還是低於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報酬。這種最低報酬指的是“資本成本”,因為這是企業為了使用投資者的資金而必須為投資者獲取的最低量。超過這個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稱之為“超額收益”。這種最低報酬率依據每個公司的風險級別而不同。例如,高科技公司就是比電話經營公司風險性更高的行業。相應地,高科技公司的投資者所期望的最低報酬率就要比投資電話經營公司的高,因此高科技公司具有較高的資本成本。

EVA的應用創造了使經營者更接近於股東的環境。經營者甚至企業的一般雇員開始像企業的所有者一樣思考,權益資本不再被考慮為“免費資本”,他們不再追求企業的短期利潤、而開始注重企業的長期目標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相一致,注重資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現金流量的增加,以此來改善企業的EVA業績。

REVA(Jeffrey,1997)是在對EVA進行修正的基礎上提出的。該指標認為公司用於創造公司利潤的資本價值既不是公司的賬面價值,也不是公司資產的經濟價值,而應該是其市場價值。所以,衡量股東的收益應該用公司的年度凈利潤減去以公司年初市場價值計算的資本成本。REVA相對於EVA指標具有以下幾個優點:首先,無論何種情況下REVA指標只要為正值,股東的價值肯定會增加,這是因為REVA是按照公司的市場價值來進行計算的,而EVA指標為正值時股東的價值不一定會增加。其次REVA既可以單獨用所有者權益為基礎進行計算,也可以把所有者權益和負債一起進行計算,而EVA指標則不可以直接計算。

(二)主要以非財務指標進行評價的方法

1.德魯克以改革為核心的觀點

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在1995年前後寫了大量 文章 ,說明企業組織搜集其主要競爭對手信息的重要性。同時,他還強調每一個企業組織,都需要一個核心能力:“改革”。因此,他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幫助企業記錄和評價其改革方面。

根據德魯克的觀點:評價一個企業改革的出發點不能僅從其自身業績出發,而應仔細評估其所處行業在一定時期內的改革,以及企業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強調業績評價系統必須首先突出管理部門的思想意識,通過設計一系列特定性質的問題,提醒雇員注意真正需要重視的方面,再提供一個內在的組織機構,使雇員能夠重視並發現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德魯克的觀點雖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模型,但他對競爭與改革的理解為非財務指標進入業績評價系統提供了基礎。

2.霍爾的“四尺度”論

羅伯特.霍爾(Robert Hall)認為評價企業的業績需以四個尺度為標准,即質量、作業時間、資源利用和人力資源的開發。

質量尺度。霍爾把質量分為外部質量、內部質量和質量改進程序三種。外部質量是指顧客或企業組織外部的其他人對其產品和服務的評價,它是產品和服務的精髓。具體指標包括:顧客調查情況、服務效率、保修及可靠性等。內部質量代表企業組織的運營質量,包括總產量、生產能力、檢驗比率以及殘品和返工率等。質量改進程序是企業組織採用的確保高水平的內在和外在質量的程序或一系列的公式化的步驟。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質量改進就是明天的內、外質量。

作業時間尺度。霍爾認為作業時間是把原材料變為完工產品的時間段。具體包括:工具檢修時間、設備維修時間、改變產品和工序設計的時間、項目變更時間、工具設計時間和工具建造時間等。

資源使用尺度。該尺度用以計量特定資源的消耗和與此相關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消耗,時間利用和機器利用情況。前兩項指標是製造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直接成本,後兩項既包括直接成本因素,又包括間接和機會成本因素。

人力資源尺度。霍爾提出企業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資源貯備和能恰當評價和獎勵雇員的管理系統。

霍爾把質量、時間和人力資源等非財務指標導入企業的業績評價系統,並認為企業組織可以通過對上述四個尺度的改進,減少競爭風險。霍爾把作業時間作為業績評價標准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第一,作業時間的衡量有助於幫助企業關注潛在的增值區域,發現非增值活動。第二,作業時間的衡量提供了有關企業靈活性的有用信息。在今天的市場中,顧客是上帝,產品和服務滿足特殊需要的能力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為完成這一目標,企業必須以訂單為導向從事業務活動,而作業時間的衡量恰恰反映企業是如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

霍爾同時承認,要求企業作出全方位的改變是困難的,企業通常只能在一段時間內取得四個方面的逐漸改進。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指標的改進不應以犧牲其他指標為代價,如作業時間的改進不應以降低質量為代價,同樣,在質量方面的改進也不應以犧牲資源為代價。但霍爾的“四尺度”論在人力資源開發方面沒有提出更具體的建議,這也是其缺陷所在。

(三)公司業績的綜合評價方法

1.卡普蘭和諾頓的綜合記分卡

羅伯特.S.卡普蘭(Robert S.kaplan)和大衛.P.諾頓(David P.Norton)的綜合記分卡是一種綜合性的業績評價系統,它既包括財務指標又包括非財務指標。綜合記分卡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評價企業的業績:(1)財務方面;(2)企業內部營運與技術方面;(3)客戶導向方面;(4)學習、創新與成長。

財務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如何滿足股東的需要,即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典型的指標有:凈資產收益率、現金流量、盈利能力和利潤預測的可靠性等。

企業內部營運與技術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是否較好地完成了其核心工作。具體的指標有:產品製造周期、單位成本、收益率、廢品率、機器利用率、生產准備時間、生產能力利用率等。客戶導向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組織如何滿足客戶的需要。代表性的指標有:客戶滿意程度、市場佔有率、產品交送貨率等。

學習、創新與成長指標用來反映企業改進與創新的能力。具體指標有:員工滿意程度之員工流動性、員工培訓次數、員工建議數量等。

以上幾個方面的信息對企業組織的不斷發展十分重要。正如卡普蘭和諾頓指出的:成功的組織管理,要求管理部門和經理具有不斷調整構成業績評價標準的信息的能力。

一個設計優良的綜合記分卡能夠滿足企業組織的使命、戰略和內外部環境的需耍。卡普蘭和諾頓的綜合記分卡在幫助企業改進和強化管理部門的計劃和控制能力方面取得了實際效果。許多企業已開始採用綜合記分卡作為其業績評價標准,如蘋果電腦、紐西蘭電信公司等。

綜合記分卡的主要缺點是在學習、創新和成長方面,業績指標體系常常前後矛盾,缺乏明確的分界。例如,卡普蘭和諾頓認為員工滿意程度、員工建議數量以及每個員工的收入水平等均屬學習、創新和成長方面的指標。然而,員工滿意程度作為企業內部營運和技術指標也未嘗不可,同樣,每個員工的收入水平作為財務方面的指標似乎更為合適。實際上,創新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單獨界定為一個方面的指標似乎比較困難。

2.克羅斯和林奇的等級制度

凱文.克羅斯(Kelvin Cross)和理查德.林奇(Richard Lynch)提出了一個把企業總體戰略與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結合起來的業績評價系統。為了強調總體戰略與業績指標的重要聯系,他們列出了一個業績金字塔。

在業績金字塔中,公司總體戰略位於最高層,由此產生企業的具體戰略目標,並向企業組織逐級傳遞,直到最基層的作業中心。有了合理的戰略目標,作業中心就可以開始建立合理的經營效率指標,以滿足戰略目標的要求。然後,這些指標再反饋給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作為制訂企業未來戰略目標的基礎。

在業績金字塔中,戰略目標傳遞的過程是多級瀑布式的,它首先傳遞給單位水平。由此產生了市場滿意度和財務業績指標。戰略目標再繼續向下傳給企業的業務經營系統,產生的指標有顧客的滿意程度、靈活性、生產效率等。前兩者共同構成企業組織的市場目標,生產效率則構成財務目標。

最後,戰略目標傳遞到作業中心層面。他們由質量、運輸、周轉時間和耗費構成。質量和運輸共同構成顧客的滿意度,運輸和周轉時間共同構成靈活性,周轉時間和耗費共同構成生產效率。
我國現行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總體上仍然是建立在傳統的財務數據基礎之上的,雖然近年來設置了非財務指標,但占的比重較小,而且都是評議指標,沒有給出計量方法,主觀隨意性較強。這種只注重財務要素和反映企業財務結果的指標體系, 不利於對企業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自然環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影響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財務指標在評價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局限性:

1.財務指標評價系統過分重視取得和維護短期財務結果,助長了 企業管理 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為。現有的業績評價體系中,利潤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指標,企業的經營者必須集中精力提高季度和年度的盈利數字,因此更加關注的是企業短期的盈利能力。為了追求較高的會計賬面利潤,管理者很可能利用他們手中擁有的經營權來作出使企業的短期利潤增加,但長期利益受損的經營決策,即經營決策中的短期行為。追求短期目標如通過削減研究與開發經費、 廣告 經費和機器維修來增加當年利潤等,都明顯地損害了企業的長遠利益。評價體系中利潤成分越高,企業的短期行為就可能越發膨脹,因為會計利潤只能反映過去的事實而無法充分顯示企業的未來潛力。

2.弱化財務指標的監控作用。財務指標大多以會計數據為基礎,這樣,會計數據在反映企業真實經營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那些不足均會帶入財務指標當中,從而導致財務指標“監控”作用的弱化。因為不同的會計政策選擇、不同的應計項目調整,會產生不同的會計盈餘數字。也許一些財務指標通過仔細的調整,可消除會計信息中存在的扭曲,但是,這將導致指標本身趨於復雜。而指標越復雜,就越難被人們理解和接受,指標的導向作用和監控作用就越低。

3.容易導致利潤操縱行為。特別是僅以少數財務指標作為考核標准時,更容易被操縱。由於業績考核往往是制定報酬、決定聘任、提升與否等契約的依據,為了實現其經濟和政治目標,經理有進行盈餘管理和利潤操縱的動機,並通過選擇會計政策或通過關聯交易來粉飾報表美化財務績效。

4.財務指標評價系統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情,用其來指導和評價信息時代的企業顯得捉襟見肘。因為信息時代的企業要投資於顧客、供應商、員工、工藝、技術和革新以完成創造未來價值的任務,這使得企業績效評價中不可計量的、不確定的因素越來越多,經營行為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復雜,單純的財務指標評價難以涵蓋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財務指標在上述幾個方面存在的缺陷,恰恰是非財務指標所欲彌補的。非財務指標可以不受會計信息局限性的影響,以用來評價各種經營行為,而同時又避免財務指標進行貨幣化計量時存在的困難。它還可以對現有經營行為進行直接的“描述”,從而使它能夠包含現時財務指標沒有包含的、卻能在未來財務指標上反映的企業價值信息。
企業業績評價標准
業績評價標准分為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和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標准。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包括國內行業標准和國際行業標准。國內行業標准根據國內企業年度財務和經營管理統計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分年度、分行業、分規模統一測算。國際行業標准根據居於行業國際領先地位的大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實際值,或者根據同類型企業相關財務指標的先進值,在剔除會計核算差異後統一測算。財務業績定量評價標准按照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及指標類別,劃分為優秀、良好、平均、較低和較差五個檔次。

管理業績定性評價標准根據評價內容,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水平和出資人監管要求等統一測算,並劃分為優、良、中、低和差五個檔次。

猜您感興趣:

1.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有哪些

2. 什麼是企業績效

3. 企業財務評價方法有哪些

4. 企業績效管理有什麼方法

5. 什麼是經營績效

6. 企業員工年終績效考核評語大全

7. 財務績效的體現和意義

❻ 怎麼看上市公司業績

一般而言,看上市公司的業績好壞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1.市盈率在20倍以下(越低越好)
2.市凈率一般在2以下(越低越好)
3.每股凈資產值,一般5元附近(越高越好)
4.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20%左右(越高越好),但注意的是盡量持續性增長,不是暴漲暴跌
5.凈資產收益率,10%的生命線(越高越好),長期持續增長為好
符合以上條件的,一般就是業績好的白馬股,否則可能業績就不好

❼ 上市公司績效衡量標准有哪些

上市公司績效評價是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廣泛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資料表明,有一個時期,美國每兩個星期就有一部關於績效評價的著作問世,相關的論文更是層出不窮。我國(不包括港澳台地區)的證券交易所是在1990年以後才建立起來的,上市公司從當初的十幾家發展到現在的一千二百餘家,但有關上市公司綜合評價和排名的研究起步較晚。中國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與《中國證券報》聯合,1996年始每年進行深滬兩市的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綜合評價。《上市公司》雜志從1999年開始進行了「滬市50強上市公司」評選活動。此後,財政部、國家經貿委、人事部、國家計委聯合頒布了《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和《企業績效評價操作細則》,建立了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2002年2月國家五部委對《企業績效評價操作細則》做了修訂和完善。盡管如此,我國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為隨著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管理的重心逐步由成本管理向客戶管理轉變,單純地以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評價指標的弱點暴露無遺。具體而言,我國現行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局限。

其一,單純地以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評價依據,難以全面反映企業經營績效。以財務指標為中心的績效評價體系,容易導致企業經營活動的短期行為,為了短期利潤的最大化,企業常常推遲資本投資,從而造成發展後勁不足;缺乏戰略性考慮,無法提供產品質量、顧客響應度等方面的信息;鼓勵局部優化,而不是全局最優化;無法提供有關「顧客需求什麼」、「競爭對手是如何運作的」等方面的信息,為企業決策提供的支持十分有限;只能提供歷史績效信息,無法預測未來的績效發展狀況,應用的范圍受到限制。鑒於財務指標自身存在的缺陷,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於引入非財務指標。相對於財務指標,非財務指標具有評價更加及時、准確;與企業的目標和戰略相一致,可以有效地推動企業的持續改進;具有良好的柔性,能夠適應市場和企業周圍環境的變化等優點。

其二,未考慮資本成本因素,從而導致經營利潤的計算不正確。使用會計數據評價企業績效,很可能會忽略機會成本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現有經濟指標在計算總資產收益率(ROA)、凈資產收益率(ROE)、投資報酬率(ROI)和每股收益(EPS)時所用的凈收益均未考慮資本成本的因素。因此,有些企業從財務報表和一些評價指標上看似乎是盈利,但如果將資本成本因素考慮進去,這些貌似盈利的企業就發生了實質性的虧損。

其三,對現金流量指標的關注不夠。傳統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關注的焦點是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有關項目,對現金流量表中的有關指標,如凈現金流量、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等指標卻關注甚少,對投資項目的現金凈流量指標基本忽視。然而,現金流動的信息更能體現財務報告的目標,一般來說,與特定企業關系最直接的財務信息的可能使用者,最為關心的是企業創造有利的現金流動能力。因此,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應是現金流量表、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有關項目以及企業投資項目長期現金流量的綜合。

其四,缺乏人力資本方面的評價指標。人力資源會計作為一項專門會計來核算人力資源起步比較晚。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人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資源的價值計量在企業價值評估中應占據重要的地位。因此,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缺乏人力資本績效的評價指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陷。

在新經濟迅速發展,信息技術日益完善的今天,建立一套動態的符合企業競爭環境要求的績效評價體系十分重要。針對目前我國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不足,筆者認為,創新我國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應著重考慮:

——建立基於企業經濟增加值(EVA)評價體系。鑒於我國企業績效評價對資本成本評價不足的問題,借鑒西方國家採用的EVA方法是可行的。EVA即企業經濟增加值,是指企業經營活動的稅後凈收益(NOPAT)扣除企業資產成本(包括權益資產成本和負債資產成本)後的差額,這種方法彌補了會計利潤率在評價企業經營績效的不足,避免了忽略企業資產價值的變化以及所有者權益的機會成本,從而使經營利潤的計算更貼近實際。

——建立基於經營現金凈流量和投資項目現金凈流量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適應時代要求,建立一套符合企業核心競爭力增長,促使企業提升未來績效的評價體系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最關注的問題。於是,創新一套基於經營現金凈流量和投資項目現金凈流量的績效評價體系成為可能的選擇。它一方面可以說明企業經營的現金凈流量狀況,反映企業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流入與流出情況,評價企業創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企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基於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情況,有助於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以及企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價和分析,從而彌補現行績效評價體系中只注重過去經營業績的不足。

——建立包含人力資本評價指標的新體系。傳統績效評價體系是針對企業財務指標而建立的,缺乏對企業人力資本的評價指標。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的價值在企業價值評估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人力資本的作用越來越大,特別是高科技企業、網路企業和軟體開發企業,人力資本因素更加突出。而且這類企業在上市公司中也佔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企業的績效評價應建立包含人力資本評價指標的新體系,如人力資本報酬率、人力資本成本率、人力資源價值等。

——建立綜合性評價體系。由美國學者羅伯特·S·卡普蘭和大衛·P·諾頓提出的「平衡計分法」認為,企業績效評價指標應源於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競爭需要,將財務測評指標、顧客滿意度、內部營運和公司創新與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筆者認為,可從財務、顧客、內部營運、學習與成長等四個方面入手,根據企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實際情況和採取的戰略,為每一方面設計適當的評價指標,賦予不同的權重,從而全面、系統地反映企業經營績效。

❽ 如何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否真實!!

就看分紅!!!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年年業績好,卻不分錢,那就很可能財報是假的。送股不算分紅,只有發現金,才證明這家上市公司是有錢可分的

一、不看重公司盈利的股票操作者一定會失敗,這是歷史早已證明的事實。所以,你開始思考「如何衡量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是否好」,證明你是一個聰明的投資者。

二、具體說到「如何衡量一個上市公司的業績好壞」,內容就太多了,不是簡單的幾句話能說清楚的,需要系統學習「價值投資理論」,你才能知道什麼樣的公司是業績優秀的公司。

三、我簡單介紹一下股神巴菲特選擇業績優秀公司的原則:
1、必須是消費壟斷企業;
2、公司產品簡單、易懂、前景看好;
3、有穩定的經營歷史;
4、管理層理性、忠誠,以股東的利益為先;
5、財務穩健,自由現金流量充裕;
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
7、資本支出少,成本控制能力較強;8、價格偏低於公司價值。

❾ 如何評價上市公司管理層經營績效

1.問題提出
資本結構是企業利益相關者權利義務的集中體現,影響並決定著公司治理結構,甚至企業價值。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規范企業行為,提升公司價值。長期以來,理論界對資本結構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間關系的探討從未間斷。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對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之間關系的研究,經歷了「從無關到有關的過程」。MM理論(不考慮公司所得稅)在完善的資本市場條件下,認為資本結構的選擇不會影響公司價值。而此後的MM理論(考慮公司所得稅)、米勒模型、權衡理論、代理成本理論、信號傳遞理論、控制權理論等等一系列資本結構理論,都認為資本結構的選擇會影響公司價值。
我國對於資本結構與企業經營績效的相關性研究,陸正飛、辛宇(1998)通過對滬市機械及運輸設備業的35家上市公司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分析得出,不同行業的資本結構有著顯著的差異,獲利能力與資本結構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規模、資產擔保價值、成長性等因素對資本結構的影響不甚顯著。李義超、蔣振聲(2001)應用1992至1999年的混合數據,採用截面分析與TSCS分析方法,得出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的結論。於東智(2003)通過研究股權結構、治理效率與公司績效關系發現,資產負債率與公司績效表現出較強的負相關關系。劉志彪等(2003)是國內最早將產業經濟學與資本結構研究相結合的,他們的研究結果證實,企業的資本結構與其所在的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強度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同時資本結構與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肖作平(2005)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互動關系進行了研究,得出了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存在互動關系,財務杠桿與公司績效負相關以及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公司績效成反向的U型關系的結論。
從資本結構理論的發展過程來看,除少數研究認為企業資本結構與績效無關以外,西方的理論和研究普遍認為企業經營績效與資本結構正相關。而針對我國的研究除了少數結論(洪錫熙和沈藝峰,2000;王娟和楊鳳林2002),普遍認為企業經營績效與資本結構是負相關的(陸正飛,1996;劉志彪,2003;於東智,2003;肖作平,2005)。
經典理論在中國「水土不服」,首先可能是因為制度環境的不同。西方具有發達的資本市場,嚴格的監管體系,完善的法律制度以及成熟的經理人市場,這些條件為資本結構理論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中國並不具備這些條件。
其次,對公司績效指標的選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很多學者選取凈資產收益率衡量公司績效,凈資產收益率(ROE)是反映資本收益能力的國際性通用指標和杜邦系統中的核心指標,優點是綜合能力強,但缺點是易被人為操縱,其有效性會受到影響。
最後,未全面考慮公司績效影響因素。影響績效的因素有很多,除受資本結構影響外,還受行業、公司規模等因素影響,漏掉重要影響因素容易導致有偏誤的估計結果,甚至會掩蓋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的真實關系。因此我們在研究中應該加入相關的控制變數。
基於上述分析,本文利用我國滬深A股2005—2009年64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採用主成分分析和線性回歸的方法,期望在研究模型建立、數據選擇方面進行新的嘗試,以彌補上述研究的不足,驗證資本結構與公司業績的關系。
2.理論分析及研究假設
2.1債務結構與企業績效
西方理論普遍認為,企業的高負債並不一定就會導致企業的低績效,關鍵在於債務的治理是否有效[1]。負債影響公司績效,主要是通過影響經營者行為來達成的,作為企業的直接管理者,經營者的行為與公司績效息息相關。首先,負債是一種具有約束性的債權,一般是固定支付,但必須按時還本付息,否則將面臨訴訟甚至破產的威脅。因此,當一個企業負債比率過高時,經營者要考慮減少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這樣一來,也抑制經營者利用企業過多的自由現金流量來進行有利於自己的各種行為。其次,在企業融資總額及經營者持股量不變的前提下,採用負債方式融資,等於降低股權融資比例,相當於提高經營者的持股比例,從而提高經營者的積極性。因此,我們可以得到:
假設1:資產負債率與企業經營績效正相關。
權衡理論認為,企業價值先隨負債比例增加而增加,當負債比例達到某一點時,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顯著增強,企業價值開始下降。隨著負債比例的增加,企業價值有一個最大值,此時的負債比例為最佳負債比例。本文根據國外研究的結論以及經典理論的結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
假設2:企業績效與資產負債率存在著一個倒U型二次拋物線關系,即當企業負債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企業績效隨負債增加而增大,當企業負債超過一定程度時,企業績效隨企業負債的增加而減少。
2.2股權結構與企業績效
代理成本認為,股權相對集中可以有效的節約代理成本。在股權相對集中的條件下,控股股東有監督的激勵,可以分散股東「搭便車」的問題。
大股東具有限制管理層犧牲股東利益、謀取自身利益的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監督管理者,從而增強市場運行的有效性,降低經理層的代理成本。另外,由於這屬於公司的內部控制,花費相對較少,治理成本低。但是,Shleifer和Vishny於1997年進一步提出,大股東發揮良好作用的前提是具有一個良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法律環境,以免大股東通過手中的控制權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然而,我國的法律環境不容樂觀,相關的法律不完整而且執行不得力,因此我們提出假設3:
假設3:企業經營績效與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負相關。
從第三章的分析我們看到,我國房地產行業存在明顯的「一股獨大」問題,而在我國的特殊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往往是國有控股,盡管近幾年,國有股本所佔比例有所下降,但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現象仍很明顯。因此我們提出假設4:
假設4:企業經營績效與國有持股比例負相關。
3.研究設計
本文以房地產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財務數據為基礎進行分析。為了減少其他因素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保證數據對於研究的有效性,本文設定了以下標准對樣本進行篩選:(1)為了部分消除因上市公司上市額度制度,而導致虧損企業資源價值偏高,以及虧損企業資本重組等非經營性影響因素,故剔除ST和PT板塊企業。(2)另外,由於一些公司某些年度的財務數據無法取得或者存在異常,故也予以剔除。
3.1變數的設計
3.1.1經營績效指標的確定
從緒論的分析中我們看到,績效指標一般有兩類方法進行衡量,一類是單一指標的績效衡量,如ROA、ROE、EVA、TobinQ等;另一類是多重指標的績效衡量,當前關於多重指標的方法主要有因子分析法、平衡記分卡以及層次分析法等。但單一指標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無法充分反映企業的治理效率,且主觀性較強,易遭到人為操縱,從而大大降低實證分析的准確性。因此本文選擇了多重指標作為績效衡量的方法,運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績效。本文的因子分析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以及運營能力4個方面選擇了11項財務指標衡量企業績效。
3.1.2資本結構指標及控制變數的確定
本文所研究的資本結構皆以其廣義上的定義為基礎,因此包括股權結構和債權結構。本文選擇資產負債率[2]、長期負債率以及流動負債率作為債權結構的衡量指標;選擇第一大股東股權集中度、前十大股東股權集中度及國有股比例衡量股權結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因素,為了控制其他因素的影響,本文引入了公司規模作為控制變數,具體變數的選擇及其衡量方法見下表:
表2 房地產上市公司指標體系
變數名稱
符號
變數定義
被解釋變數
因子分析績效
P
通過因子分析法衡量
解釋
變數
債權
結構
資產負債率
RDA
自變數,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長期負債率
Ldar
自變數,長期負債率=長期負債/總資產
流動負債率
Sdar
自變數,流動負債率=流動負債/總資產




前五大股東持股比
Hsp10
自變數,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的和
最大股東持股比
S1
自變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
國有股比例
Sp
自變數,國有股比例=國家股數/總股數
控制變數
公司規模
Size
控制變數,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
3.2研究設計
為了研究地產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如何影響經營績效,本文在前文分析的基礎上,參考借鑒國內外相關資本結構的研究,建立了如下回歸方程:
P=β0+β1 RDA+β2 RDA²+β3 ldar +β4 sdar +β5 s1+β6 hsp10 +β7 sp+β8 size+ε
此模型是一個二次曲線回歸模型,可以檢驗是否存在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使得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最佳,因此它可以為我們提供變數之間的最優組合區間。其中P為企業綜合經營績效指標,RDA表示資產負債率,ldar表示長期負債率,sdar表示流動負債率,s1表示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hsp10表示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sp表示國有股比例,size表示公司規模大小,β0表示截距項。
4.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4.1通過因子分析法評價企業的經營績效
通過因子分析法我們得到了六個解釋變數的因子,分別用Y1、Y2、Y3、Y4、Y5、Y6來表示,綜合計量指標P為各主成分的加權平均值權數為各因子方差貢獻率,表達式為:
P=(26.479%Y1+20.421%Y2+10.224%Y3+9.202%Y4+8.825%Y5+8.471%Y6)/83.622%
4.2經營績效與資本結構模型的回歸結果分析
利用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下:
表3 模型回歸參數
模型
B
標准誤差
t
Sig
(常量)
-.181
.083
-2.185
.032
S1
-.078
.047
-1.675
.101
SDAR
.039
.028
1.371
.175
SIZE
.003
.003
1.055
.295
HSP10
.062
.046
1.337
.186
RDA
.494
.169
2.922
.005
RDA*RDA
-.362
.155
-2.731
.007
LDAR
-.086
.046
-1.859
.068
SP
-.037
.023
-1.687
.111
從上表的分析結果中,我們得到資產負債率企業與績效顯著正相關;企業績效與資產負債率存在顯著倒U型二次拋物線關系;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企業績效顯著負相關;國有股比例與企業績效顯著負相關。
5.研究結論
(一)企業存在一個最優資產負債結構
從上文的回歸結果中,我們得到企業綜合經營績效與資產負債率之間存在顯著的開口向下的二次曲線關系,這表明了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確實存在著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一般來說,債務成本低於權益成本,因此通過舉債可以降低資本成本,提高企業價值,但是若負債過度,還款壓力增大,企業的困境成本及破產成本增加,將會影響企業效率,降低企業價值。
(二)一股獨大對企業績效產生負面影響
從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看到,我國房地產上市公司存在普遍的一股獨大現象,Shleifer and Vishny認為大股東的存在可以解決公司內部人的控制問題,但大股東發揮良好作用的前提是具有一個良好的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法律環境,以免大股東通過手中的控制權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然而,我國的法律環境不容樂觀,相關的法律不完整而且執行不得力,因此,「一股獨大」並不是一個有效的措施。從實證角度看,我國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對企業總體績效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三)國有控股不利於企業績效的提高
在房地產上市公司中,國有控股雖然一直呈下降趨勢,但其一股獨大的局面並未改變,這些股份的所有權是國家,但國家無法直接行使所有權,一般通過委託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代為行使經營權。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國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缺乏對經營者的約束機制,因此代理人卻沒有被很好的監督,企業的經營業績與經營者自身的經濟利益並未掛鉤,經營者也就並不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從實證角度看,國有控股對企業總體績效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❿ 企業業績評價三大方法

1、單一評價方法

單一評價法是指選擇單一指標,計算該指標的實際值,並與所設置的評價標准進行比較,從而對評價客體的經營業績做出評價。這一方法固然簡便,但從理論分析來看,存在下列缺陷:一方面,單一的業績評價指標往往難以涵蓋評價對象的所有信息,這勢必使業績指標的質量特徵受到影響。研究成果表明,業績指標的一致性和准確性可以通過多個業績指標的合理搭配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在現代企業經營活動中,影響企業業績的關鍵因素更加復雜,業績表現形式趨於多元化,例如生態經濟效率的評價指標既有經濟業績指標,也有環境業績指標。這樣,即使綜合性較強的單一指標也難以全面反映經營管理業績的整體特徵。因此,在實踐中應盡量採用綜合評價方法。

2、綜合評價方法

在實踐中一般採用的綜合評價方法是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例如傳統綜合評價法中的功效系數法和綜合分析判斷法、現代綜合評價法中的模糊綜合評判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簡稱FCE)和層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等都屬於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之列,它們常常被綜合運用於企業的綜合業績評價中。以下是對上述幾種綜合評價方法的概述:

閱讀全文

與論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評價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息率與什麼時期股票價格 瀏覽:849
上市公司申請重整 瀏覽:316
科創板基金值得購買么 瀏覽:851
南華期貨首次打開一字漲停 瀏覽:465
證監會上市公司收購兄弟公司 瀏覽:834
新三板律師含金量 瀏覽:989
江蘇大力神鋁業新三板 瀏覽:372
漲停扎堆但多有瑕疵 瀏覽:583
上市公司活性染料 瀏覽:565
香港怎麼買美股 瀏覽:834
新三板公司股東大會律師見證 瀏覽:167
溫州有上市公司 瀏覽:976
新三板廣告植入公司 瀏覽:242
新三板轉板的要求 瀏覽:972
新三板調查 瀏覽:928
廣西國資委控股上市公司 瀏覽:771
永恆光伏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636
股票漲停之後還能賣出嗎 瀏覽:400
科創板北京君正 瀏覽:481
股指期貨炒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