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收購民營醫院的上市公司

收購民營醫院的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2023-03-01 13:58:50

Ⅰ 共公衛生方面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1、30004福瑞股份12.494.00%愛肝一生App上線;推出線上的PC端醫患互動管理系統民營醫院,醫葯

2、300003樂普醫療38.802.65%移動醫療閉環生態圈初步形成,未來重點關注流量-服務-變現的運營情況:經過近一年以來的收購,公司在移動醫療領域初步心腦血管網路醫院、心腦血管葯物垂直電商、心腦血管患者互聯網社區三大平台醫葯

3、300288朗瑪信息15.891.02%以6.5億元收購啟生信息,啟生信息旗下39健康網是國內領先的健康信息化網路平台,訪問量居同類網站之首,用戶規模過億移動轉售



4、002317眾生葯業10.880.93%2015年6月份,公司和杏樹林信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結合公司線下優勢和杏樹林移動互聯網技術優勢,依託杏樹林「病歷夾」、「雲學院」APP,共同建設及推廣以「眾生眼科雲學院」為代表的杏樹林移動醫療平台。醫葯

5、002065東華軟體9.110.77%與阿里雲合作打造中國第一家實體的智慧「雲上醫院」;建立網上的私人醫生,實現移動端看病診斷高送轉,工業互聯網,區塊鏈,證金匯金

6、600718東軟集團13.170.46%移動醫療解決方案以電子病歷為核心,通過提供全流程的移動業務支持;移動醫療數據統一存儲和管理;減肥APP「瘦瘦」;東軟也是國產CT最大且唯一的生產商車聯網,健康中國,舉牌,網路安全,無人駕駛,雲計算,智慧城市

7600998九州通16.060.38%「去買葯」App正式全面上線運營;與京東商城合資開展醫葯電子商務業務醫葯,證金匯金

8300146湯臣倍健----公司與張守川等共同投資5000萬元設立移動醫療公司;與移動醫療App「平安好醫生」達成戰略合作健康中國,深港通,食品飲料

9002551尚榮醫療6.050.00%尚榮醫療13.89億元投資移動醫療產業基地,發展移動醫療系統,攜手宜華健康,造醫療大健康生態圈;成立並購基金,擬投資醫療器械與設備、新興診療技術、移動醫療與智能醫療服務、健康養老產業健康中國

Ⅱ 民營醫院第一股破產重組,醫院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3月29日,民營醫院第一股——恆康醫療的破產重組塵埃落定。


北京新里程 健康 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最終成為恆康破產重組的產業投資人,新里程的CEO林楊林成為恆康醫療的董事長。這給持續低迷的醫院並購市場,注入了一絲活力。


作為業內極具代表性的民營醫院第一股,恆康在過去年7年裡的跌宕起伏的命運,幾乎是整個醫院投資領域冷暖的風向標和縮影。


2014年始,資本一窩蜂擠進醫療行業,醫院投資並購開始掀起了一輪高峰。


以一味藏葯「獨一味」起家的恆康醫療,初始年營業額只有2、3億,通過上市公司這個融資利器,經過幾次大手筆的醫院收購案後,市值一度超過300億。


在恆康市值到達頂峰後, 這一輪醫院收購狂潮也隨之達到巔峰。



2013年全年只有26家境內醫院的並購發生,總金額21.5億;到2016年,並購的醫院數量已經上漲至108家,並購金額161億;這種火熱的態勢在2017、2018年得到延續,這兩年並購金額分別是149億和144億。


但醫院投後運營難、巨額虧損、退出難等問題在此之後凸顯。


以恆康醫療為代表的醫院概念股開始急速滑落,除了恆康醫療因為大幅虧損和債務導致最後的崩盤外,多家涉足醫院收購的上市公司都曾瀕臨退市的邊緣。


就連華潤醫療這樣坐擁上百家醫療機構的國企,市值也只有最高峰時的一半。


試錯之後,交了學費的上市公司、基金等,紛紛退出,醫院並購市場開始變得謹慎。


普華永道最新公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 健康 行業並購市場回顧及展望報告》顯示:


2020年,境內醫院無論是交易量還是交易額,都跌至2016年以來的最低點。


整個2020年,境內醫院的並購金額只有119億,比2019年降低了44%。


大型綜合性醫院的交易更是跌至冰點,除了為完成國企醫院改制任務而進行的並購案,資本市場上幾乎難覓綜合性醫院並購的案例。


在資本真金白銀的狂轟濫炸之下,醫療從不缺乏講故事的能力,新巨頭此起彼伏,不斷被創造。但醫院並購的想像力,受種種因素影響,被按下了暫停鍵。


資本市場的動作,無疑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疑問——投資醫院,還會是一門好生意嗎?



「以前一天20個電話,現在兩天一個。」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GAHA)主任庄一強明顯感覺到,投資人的熱度消退。


在醫院投資最瘋狂的2016、2017年,投資人的想法都是——我要買個醫院,你能幫我找一找嗎?最好是10個億的,最少不能低於兩個億,我們公司錢很多,規模太小,我們不要。


「從資金的規模、運營效率上來講,確實應該收購一些大醫院。」庄一強認為,資本一熱,有些人就很浮躁,對這個行業不了解。這個行業是deep pocket——深口袋。有些口袋很淺,一伸手就能夠到,很淺的東西就容易掉出來。有些口袋很深,在最深的地方,卻有一塊金子。


他告訴資本方,挖到金子的時間,最少是10年,但資方往往沒有等待的耐心。


綜合醫院一度是被看好的標的,一度是醫院並購的重點。


不同於專科醫院小規模、小體量的特點,綜合醫院一般體量比較大、可占據更高的優勢資源,現金流穩定、業績提升相對容易,投資並購一直保持著穩健又火熱的態勢。


無論是來自醫療相關行業的,例如葯企、醫療器械公司;還是來自八桿子打不著的行業的,例如房地產、 汽車 業、甚至是珍珠養殖公司,這些公司一股腦地進入了醫院收購這個快車道。


他們信心勃勃—— 社會 辦醫份額才佔到整個市場的10%。大家滿懷憧憬,認為可以占據國內市場的30%。


求大、求全,幾乎成為瘋狂的代名詞。


以工程投資起家的神州長城,在2016年,宣布將「醫療 健康 產業」作為另一發展重點,中標了多個醫療PPP項目。在還沒有陷入債務危機之前,這家公司懷揣著一個醫療夢——收購100家醫院,打造一個醫療集團。


實際上,綜合醫院投資規模、管理難度遠遠大於專科醫院,一個專科醫院,就一個科。但一個綜合醫院,三十個科室,產品服務的差異性、對專家技術的要求,遠高於專科醫院。此外,盈利能力、可獲得性和可復制性要比專科醫院差得多。


在2018年之前,國家醫保局還未成立,綜合醫院依靠醫保維系醫院運營的好日子仍在,醫院概念股尚處於被資本市場追捧的黃金年代。


因此,入局者們在進行醫院收購時,都瘋狂加價,不惜代價,以逼退競爭對手。


恆康醫療曾經打算以近10億的價格收購一家三甲醫院,但因資金問題未能完成,這家醫院最後被另一家醫療集團收入囊中時,收購價格幾乎下降了一半。


後來,不少在前幾年高價買入的醫院,在醫院收購潮退去之後,在2018年後面臨打折甩賣。一位投資人向八點健聞透露,折扣率約在6-8折。



資本對於醫院市場的想像,在2018年之後,遭遇迎頭痛擊。


2018年開始,在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等醫保控費的組合拳之下,民營醫院內憂外患,內部的精耕細作、迭代升級需要時間,外部備受公立醫院重重夾擊。


醫療行業大而不強,是極度可怕的。


神州長城這種曾經試圖分羹醫療市場的跨界企業,因經營不佳,被迫退市。


恆康也是一樣,在舉債收購後無力經營,在2018年和2019年虧損14億和25億,市值一度只有巔峰時的十分之一,又被此前收購醫院時的欠下的巨額債務所壓垮,最後落得個破產重組的結局。


其他一些激進的醫院收購者,比如創新醫療、宜華 健康 、益佰制葯的股價都在2017、2018年之後經歷了腰斬甚至膝蓋斬。


付出慘重代價的機構,它們都有類似的投資經歷——在全國各地收購醫院,無論專科或綜合,大城市或縣域。東西南北中都去,大小標的通吃,資源很難協同,管理半徑太大,投後卻無法跟上,導致最終資金告急。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八點健聞,尤其是一些貧困落後地區的醫院,收購之後,卻發現醫保政策與理想有差距,預付的款項經常拿不回來,醫院現金流周轉捉襟見肘。


投資者踩過的坑五花八門。


一位投資者告訴八點健聞,2015年,從金融領域跨界醫療的他,花了2.4億投過一家醫院。當時根本不了解各個科室。醫院還在粉刷牆面,裝修了一年多,很快錢就被花完。「老股東把錢倒成了工程欠款,後來才發現這個工程是他親戚搞的。」他最後倒貼2000萬,給員工發工資。直至醫院最後被一家基金公司收購。


醫院是一個內部系統極為復雜、利益糾葛繁多的系統。


一位長期從事醫院並購的投資人告訴八點健聞,在醫院並購案里,對賭協議完成後,被收購醫院利潤大幅下滑甚至虧損,幾乎是行業中公開的秘密。對賭期間,醫院可以通過壓縮人工成本、供應鏈利潤、調整醫保壞賬等方式來完成業績目標,等到對賭期完成之後,再來補償員工和供應商。


恆康醫療收購的多家醫院,在頭三年對賭期內業績漂亮,隨即就出現巨額虧損。比如瓦房店三院在完成對賭協議的第二年大幅虧損了1.3億。


一位醫療集團的負責人說,他現在對標的所在區域、規模和 歷史 底蘊很挑剔。「寧願買得貴一些,也不能去買位置不好或問題比較多的這種標的。」


從事醫院收購和經營多年的業內資深人士馮慶明博士也告訴八點健聞,如今大型的集團在收購醫院,更為慎重。「像北上廣這種比較大的城市,幾乎不用太考慮,醫院只要可以,就可以要。單體一家醫院大不大、小不小,區域協同力差很難發展。在武漢收入能有5個億左右的醫院,還有些競爭力。如果就一兩個億,幾乎就不考慮了。」


一些打包收購的醫院,如果挑選不了標的,關掉甚至是更好的選擇。



民營醫院的洗牌已經開始,還沒有結束。


疫情之後,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增強。廣東省加大建設高水平醫院力度,第一批、第二批高水平醫院總共50家醫院,每一家醫院獲得3億元的財政支持。而這50家醫院全部是公立醫院。


地方政府會有配套措施。東莞、惠州等地是1:1,省政府給三個億,當地政府再給三個億。深圳更為闊綽。深圳市人民醫院被評上廣東省高水平建設醫院,除了省政府的3億元財政支持,深圳市政府也撥款9億元,總共12個億來發展,三年之內要花完。


公立醫院的強勢,無疑會極大擠壓民營醫院的生存空間。


庄一強分析,未來這幾年, 社會 辦醫的增量不會太大。相對於重資產投資的綜合醫院而言,輕而美的專科增量相對會更多。


醫學界數據顯示,2020年,專科醫院並購的比例從2016年的38%上升到了89%。2012年 2015年,口腔與婦幼專科醫院占據並購主角的位置;2016年整形美容醫院為代表的醫美行業是投資並購熱點;2018年開始,眼科成為醫院並購重點,在2020年整個專科並購中佔到了75%。


定位二線以下城市的連鎖腫瘤專科民營醫院——海吉亞,在開始營運後3 9個月內達到月度收支平衡點,但行業平均水平一般為36個月左右。憑借自主知識產權陀螺刀設備、可快速復制擴張的業務等優勢,2020年6月29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現在,可能很多機構覺得腫瘤放療是一個好的市場,都來做。但海吉亞已經豎起了行業壁壘,後進者,如果沒有強的執行力和這種進一步的創新能力,也許跑不出來。」一位行業資深人士說。


在綜合醫院不被資本看好之下,上述行業人士認為,如果有醫療機構真是耐下性子,靜下心來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未來肯定還是能跑出來。


專科醫院在做大、做強之後,也會收購綜合醫院作為它的武器。1月25日,民營醫療集團海吉亞發布公告稱,欲收購華南一民營營利性三級綜合醫院99%股權,據悉,該三級醫院或位於惠州,此前經營狀況良好。


紮根武漢22年的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是國內最頂尖的民營心臟病專科醫院。在2013年,成立了一家綜合醫院——武漢亞心總醫院。一位行業人士告訴八點健聞,「單靠一個心臟專科,做成全國這么大規模的話,收入也就十幾個億。並且,伴隨著心臟支架的集中采購以後,利潤大幅被擠壓。」


或許,資本也會有一個輪回。


但圈外資本短期很難再進入。庄一強把醫療資本分為兩類,一種圈內資本,比如新里程、復星醫療等,在醫療服務領域深耕多年;一個是圈外資本,比如房地產、基金等等。圈內資本也分高度介入,中度介入和輕度介入。高度介入的,比如新里程,主要做醫院投資這一業務。


「如果是輕度資本,可能會擇情退出。剩下就是這種高度介入和中度介入的圈內資本,這個時候,他們真的有可能會抄底。」


譚卓曌丨撰稿

徐卓君 責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八點健聞」(ID:HealthInsight)

Ⅲ 同濟堂「有毒」

斑馬消費 陳曉京

同濟堂本是做醫葯流通、治病救人的行當,因頻頻曝出控股股東佔用公司資金、違規擔保、信披違法違規,公司披星戴帽、股價暴跌,已然成為A股「毒葯」。


內控失守頻頻爆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近期,*ST濟堂(600090.SH)再曝出,未履行內部審批和決策程序,公司存在對外違規擔保的情形,且已涉訴。

2018年9月,控股股東同濟堂控股子公司同濟堂 科技 與鉅洲資產簽署協議,向鉅洲資產融入2 億元資金投資民營醫院,上市公司簽訂了差額補足承諾函。

目前實際擔保額度為1.92億元,該融資款到期後,同濟堂 科技 未能按期歸還,公司被列為被告。

2018年1月,同濟堂控股與申萬宏源等組建產業基金,申萬宏源出資10億元為優先順序 LP,君創資產作為夾層出資 4.95 億,同濟堂控股出資1億元為普通合夥人。上述資金被用於合肥腫瘤億元項目,目前仍在建設中。

同濟堂控股作為基金 GP 之一,是兜底方。上市公司、同濟堂控股和申萬宏源簽署了差額補足協議和份額收購協議。

2020年4月,申萬宏源因未能按期獲取基金固定收益而對同濟堂控股、上市公司提起訴訟。

據了解,該腫瘤醫院為新余君凱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共同投資建設,同濟堂控股通過新余君凱間接持股 70%。計劃計劃投資 15 億元,開放床位 1500張。

違規擔保事發前一個月多,公司剛剛在年度審計中發現,同濟堂控股及其關聯方,通過供應商及其他非關聯方,佔用公司資金高達10.47億元。

同濟堂控股承諾,將在2022年之前,分三期償還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本息。

財務異常屢被質疑

財務異常不斷積累最終爆雷,早前媒體已頻頻預警。

6月末,同濟堂踩點披露的2019年年報中,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同濟堂及所屬同濟堂醫葯等子公司內部控制失效,資金活動、采購、銷售等存在重大缺陷。通過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等科目,與武漢日月新、團風縣鑫旺葯業等多家公司,發生大量資金往來。

媒體報道,2018年同濟堂食品、保健品的收入僅為1.28億元,而當年末,公司預付給供應商武漢日月新的預付款高達1.7億元。

武漢日月新是一家什麼公司呢?啟信寶顯示,該公司由鄭玉柱、周智慧兩名自然人投資設立,注冊資本僅為50萬元,公開的社保繳納人數僅為2人。此前,同濟堂還向鄭玉柱投資的另一家公司——湖北日月新 健康 支付了3900萬元並購意向款。同樣支付並購意向款的,還有荊門博軒醫葯2200萬元和團風縣鑫旺葯業1.27億元。

資金問題之外,媒體對同濟堂財報的真實性表示質疑。

2012年,公司第一大供應商為A股上市公司振東制葯孫公司振東醫葯物流公司,采購金額為2.74億元(不含稅)。但振東制葯當年第一大客戶交易額為5463萬元,前五大客戶合計貢獻營收1.8億元。也就是說,同濟堂根本不在振東制葯大客戶之列。

2015年,啤酒花以61億元對價收購同濟堂,同濟堂實現借殼上市。2016年-2018年的業績對賭期,公司均踩線完成業績承諾。2019年,公司業績突然暴跌77%,讓外界不免懷疑。

2019年,公司曾極力推動以2.7億元收購貝爾康醫葯60%股權,一旦收購完成,實控人之一李青的近親就將在兩年內躺賺6000萬元。在外界的普遍質疑之下,該收購議案未能通過股東大會。

今年4月,公司因涉嫌信披違法違規,已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7月初,上交所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對內控以及異常資金狀況詳細披露,公司幾經延期,問詢函仍未回復。

實力撐不起野心

1998年,同濟堂投資改造沙市具有百年 歷史 的老店,在湖北省荊州市航空路組建了同濟堂第一家葯店,之後逐漸向武漢及省外拓展。

公司實控人張美華原在體制內工作,2001年辭職下海,全面接手同濟堂。

公司發展20多年,仍有明顯的家族化色彩。從上市公司層面看,張美華、李青夫婦二人分別擔任公司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以醫葯流通為載體,張美華夫婦的產業逐漸向醫葯產業園、醫院等上下游延伸。

同濟堂控股投資最大的兩個項目為襄陽 健康 產業城和位於合肥的腫瘤醫院。

襄陽 健康 產業城於2009年4月簽署投資協議,計劃佔地1500畝,投資100億元,試圖打造成打造華中地區 健康 產業集散基地。

兩年前,有媒體報道稱,因缺乏上下游產業鏈以及資金緊張,該項目建設遲緩,已變成商業綜合體。

合肥腫瘤醫院項目的投資主體為合肥中科醫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啟信寶顯示,該公司原由同濟堂控股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分別持股70%和30%,2018年2月,70%股份持有人變成新余市君凱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此時,同濟堂控股資金狀況應已出現問題。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同濟堂控股及一致行動人卓健投資持有的上市公司35.71%股份已全部質押,同濟堂控股所持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或輪候凍結。

今年以來,同濟堂股價已從年初的4.23元/股,跌至1.89元/股,市值已蒸發超過55%。

Ⅳ 現在滬深股市上市的民營醫院有哪幾家

恆康醫療、誠志股份、復星醫葯、雙鷺葯業、益佰制葯、馬應龍、康美葯業、三精製葯、貴州百靈、千紅制葯。
民營醫院概念股龍頭股解析:
平潭發展
事件:5月20日晚,公司公告與台灣中振投資有限公司在榕投資創辦福建嚴復紀念醫院項目,達成初步合作協議並簽署投資意向書。建院方案為「大專科小綜合」,按照三甲綜合醫院標准建制,將引進並依託台灣知名醫療專家管理團隊負責醫院管理和運營。
點評
1、首次進軍醫療領域,有利於公司未來開拓新的業績增長點。我們認為,此次進軍醫療領域,是公司依託大股東在福州及台灣的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未來新的業績增長點的有利嘗試,表明了大股東做大做強上市公司的積極願望,利於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
2、平潭綜合實驗區二線卡口和監管查驗設施已通過國家驗收,標志著全島封關運作條件已經具備。據中國平潭網報道:2014年5月16日,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稅務總局等組成的聯合驗收組對平潭封關運作設施組織驗收。驗收組認為平潭二線卡口、環島巡查監控設施和信息化系統三大平台基本建成,正式通過驗收,具備啟動實施封關運作條件。二線封關對平潭的發展具備里程碑式意義,標志平潭島開發駛入歷史快車道,平潭發展(000592)也將迎來歷史性機遇。
3、平潭發展作為參與和主導平潭開發的唯一A股上市公司,業績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我們預計中福實業廣場一期將在7月實現預售,9月實現封頂,為2015年業績高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4、維持增持評級,目標價12元。公司為平潭概念最直接受益標的,我們預測業績反轉概率較大,預計2014-15年EPS0.15/0.45元,未來有望大幅受益平潭島開發,參考自貿區可比公司估值,給予目標價12元。
和佳股份

公司今日發布公告,公司與揭陽市慈雲醫院簽訂了《合作框架意向書》,本項目內容主要包括揭陽市慈雲醫院專業裝修工程及設備配置項目建設,資金預算為8,000萬元,該項目合同的履行將對公司未來1-2年經營業績產生較大的積極影響。
點評
訂單穩步增長:本次中標的揭陽市慈雲醫院專業裝修工程及設備配置項目,具體內容包括醫用氣體設備、潔凈手術室、醫用信息化系統、血液凈化中心、腫瘤綜合治療中心及DC-CIK生物細胞治療中心等,其中涵蓋了公司自有生產能力的制氧系統及腫瘤治療中心等,訂單總額達到8000萬元,在公司訂單規模中較大。
訂單驅動公司業績增長:公司原有業務主要為腫瘤和制氧設備的製造銷售,2013年起公司開始逐步摸索採用BT模式進行總包建設的經驗,年內簽訂7個框架合同,這些合同將於今年逐步進入招標流程。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項目總金額4億元、河南許昌市第二人民醫院總金額1.5億元,且2014年公司預期新增15-20億元新合同,相對公司2013年7.4億元的總收入,這些醫院建設合同將帶來數倍於公司年收入的銷售金額。
醫院總包建設業務模式有堅實的需求:新醫改「大病不出縣的目標正在帶來縣級醫院快速發展,新建、擴建是常見狀態。目前縣醫院短期現金流好、政策嚴控長期貸款,給公司以資金換市場的買方貸款模式帶來了大機會。藉助於資本優勢、一站式采購的產品群優勢,公司收入提速是大概率事件
盈利預測及公司評級:公司商業模式升級將帶來快速擴張,我們認為有望復制尚榮醫療(002551)的成長路徑,藉助目前醫改機遇以及資本實現快速發展。近期收購透析器械公司失敗對公司股價造成較大影響,但公司未來並購仍是大概率事件,看好公司外延式發展。我們估計公司14-16年EPS分別為0.59、0.87、1.33元,對應前一交易日收盤價PE分別為44X、30X、20X,維持「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應注意BT模式資金鏈風險,醫院總包建設合同增長不達預期的風險。
民營醫院概念股龍頭股解析:
恆康醫療
公司公告:簽署《股權收購意向書》,擬收購萍鄉市贛西醫院75%的股權並通過增資持有萍鄉市贛西醫院合計80%的股權。醫療服務是公司重點發展方向,2013年至今已收購成都平安醫院腫瘤治療中心15年85%的收益權以及5家醫院,預計公司未來在醫療服務領域會持續不斷的擴張,預計2014~2015年EPS為0.52、0.77元
、24倍,目標價31.20元,維持「強烈推薦-A」投資評級。
萍鄉市贛西醫院為二甲綜合醫院。創建於1958年,前身為國企萍鄉鋼鐵廠職工醫院,2000年更名為萍鄉市贛西醫院,2004年正式與萍鋼公司脫離,實行股份制,注冊資本1500萬元。為非營利性(非政府辦)二甲綜合醫院。截止2013年12月31日,贛西醫院的資產總額為11452.97萬元,負債總額6506.06萬元,凈資產4946.90萬元,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7106.55萬元,結餘706.06萬元。以上數據未經審計。股東為陶明等5個自然人,陶明是贛西醫院的實際控制人,現擔任贛西醫院的董事長,陶明承諾保證促成目標醫院全體股東會按照雙方約定條件將目標醫院75%股權轉讓給公司並通過增資達到公司持有贛西醫院合計80%的股權。
預計未來在醫療服務領域持續擴張。公司前瞻性的判斷醫療服務將迎來政策春天,12年成立永道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進軍醫療服務行業的平台。公司戰鬥力強,並購效率高,2013年至今已收購成都平安醫院腫瘤治療中心15年85%的收益權,以及5家醫院(德陽、資陽醫院、蓬溪中醫院、邛崍醫院、大連遼漁醫院),預計現有醫院14年將貢獻超近億元凈利。公司在醫療服務布局的思路為「大專科小綜合」,大專科主要為腫瘤、婦產科等醫療需求比較大的科室。小綜合主要為在二三線城市並購在當地品牌口碑較好、又有較大發展潛力的綜合性醫院,我們預計公司未來在醫療服務領域會持續不斷的擴張。
維持「強烈推薦-A」投資評級:公司醫葯工業保持穩定增長,14年起公司的並購項目--醫療服務產業、中葯飲片、日化及保健品開始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預計公司後續還有新的醫療產業並購項目。預計2014~2016年EPS為0.52、0.77、0.97元,對應PE分別為36、24、19倍,維持「強烈推薦-A」投資評級。風險提示:醫療服務擴張低於預期。
民營醫院概念股龍頭股解析:
金陵葯業
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06億元,同比增長13.05%;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8.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22.02億元,同比增長3.76%;基本每股收益0.31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60元。
點評
1、葯品產銷穩步增長。公司是由南京金陵制葯(集團)有限公司及南京軍區原4家軍辦企業共同發起組建的科工貿一體化、產學研相結合的大型現代化上市公司,形成了以中成葯為主,中西葯相結合為發展目標的戰略格局。公司主要產品和品種有:脈絡寧系列產品、塞萊樂、雙香排石顆粒、慢咽寧、明膠海綿等一百六十多個產品與品種,其中「脈絡寧注射液」、「胃得安片」、「香菇多糖注射液」為國家中葯保護品種。公司「桂冠」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脈絡寧注射液」工藝方法被列入《國家秘密技術項目目錄》(中成葯部分),密級為秘密;2013年「脈絡寧注射液」再次被列入《國家基本醫療葯物目錄》;同時公司的香菇多糖注射液、速力菲、明膠海綿等產品的市場份額領先。2013年銷售公司對脈絡寧的銷售格局和銷售隊伍的工作模式做了較大的調整,由做大做強一級市場,轉為做深做細廣覆蓋二級終端市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盈利品種產銷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保障了公司葯品業務的穩步增長。
2、股權劃轉有利於公司進一步發展。2014年3月公司公告,控股母公司金陵集團擬將其持有的本公司2.3億股限售流通A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45.23%)無償劃轉至新工集團,轉讓後新工集團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仍為南京國資委不變。股權劃轉,有利於理順股權結構,壓縮管理層級,提高決策效率,實行集團人、財、物集中管理,增強集團發展的協同性和可持續性而進行的。預計本次收購完成後,新工集團直接持有金陵葯業(000919)相關股份,有利於新工集團加大對金陵葯業業務發展及資本運作的支持力度,有利於進一步促進金陵葯業做強、做大。
3、醫療服務業務前景光明。公司擁有較好的運作醫院項目的經驗和能力,現控股兩家綜合性醫院:宿遷醫院為三級乙等醫院,儀征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2013年,兩家醫院經營實力穩步提升、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宿遷醫院實現業務收入6.82億元、儀征醫院實現業務收入2.10億元。預計未來隨著儀征醫院住院大樓的投入運營,儀征醫院的盈利能力會進一步提升;同時預計在股權劃轉完成後,不排除公司在醫療服務領域進一步開展資本運作的可能。
4、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14-2016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5.6%、20.5%和19.9%,EPS分別為0.36、0.43和0.52元,目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32、26和22倍。看好公司長遠發展,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5、風險提示:1)醫療服務業務開展不達預期風險;2)葯品安全風險。
民營醫院概念股龍頭股解析:
人福醫葯
扣非後凈利潤增長10.5%,符合預期。201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收入16.1億,增長16.6%,凈利潤9267萬,增長8.3%,扣除非經常損益凈利為8900萬,增長10.5%,EPS0.18元,符合預期。
宜昌人福麻醉葯收入增長約
利潤增長約15%。宜昌人福1季度收入與利潤分別增長約10%、15%,麻醉葯同比增長約10%;血製品業務受制於新版GMP改造,3月恢復生產,同時去年同期基數較高,一季度利潤負增長;商業收入與利潤增長均在20%以上;新疆維葯一季度收入與利潤同比持平,主要受淡季效應影響;葛店人福受米非司酮國家銷售政策等多方面影響,一季度利潤有所下滑;人福普克制劑出口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
期間費用率同比略有下降,經營性現金流表現有大幅改善。2014年一季度公司期間費用率29.0%,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其中營銷費用率16.8%,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由於收入結構改變,低費用率的醫葯商業業務佔比提高;管理費用率9.8%,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主要是物價上漲導致的人工和日常開支增加。受益於再融資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一季度財務費用率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每股經營性現金流0.30元,與去年相比有巨大改善,主要是銷售回款額較全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提升。
公司發展進入新時代,市值成長空間大。公司秉承「聚焦醫葯主業,做細分市場領導者」的發展戰略,內生成長與外延發展並舉,逐步培育多個過億利潤單元。宜昌人福是麻葯鎮痛龍頭企業,行業壁壘高,麻醉葯業績增長持續性強,血製品新漿站拓展順利,巴瑞醫療發展模式升級,新疆維葯具備資源價值,均有望經過培育成為過億利潤單元。我們維持14-16年每股收益預測1.00元、1.30元、1.70元,同比增長27%、30%、30%,對應預測市盈率分別為26倍、20倍、16倍,考慮公司發展進入新時代,市值成長空間大,維持買入評級。
復旦復華
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52億元,同比增長9.73%;營業利潤3889.1萬元,同比下降34.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71.2萬元,同比增長20.1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5.94億元,同比增長2.65%;基本每股收益0.098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0元。
點評
1、依託復旦大學,醫葯、軟體、園區穩步發展。公司是復旦大學控股的上市公司,其前身為1984年創辦的復旦大學科技開發公司。依託復旦大學雄厚的科研、技術、人才優勢,公司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探索與實踐中,成功確立了以軟體開發、生物醫葯、園區房產為核心的科技產業體系,目前已擁有中國重要的對日軟體出口平台,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葯品研發、生產、營銷基地,以及廣納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目前公司三大主營業務均為國家鼓勵發展的重點產業,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三大產業在各自專注的領域中能夠提供富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在相關行業內具有較高知名度。
醫葯板塊成為公司發展的主要發動機。2013年,子公司上海復旦復華(600624)葯業營業收入為
億元,同比增長47.33%,占公司營業收入的71.46%。制定了富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在自身專注的抗腫瘤葯物、消化系統用葯、神經系統用葯、心腦血管用葯等核心治療領域加強營銷力度,進一步提升了重點品種的銷量,保持了企業經濟效益的穩步增長。同時葯業公司凍乾粉針劑正式通過新版GMP認證,確保了這一劑型產品的正常生產和持續經營。此外,江蘇復華葯業海門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完成了廠房建設,設備招標等一系列工作持續推進,為企業未來擴大經營規模奠定基礎。
軟體板塊略有下降,園區發展保持穩定。2013年,子公司上海中和軟體營業收入2.3億元,同比小幅下降8.90%,占公司營業收入的24.13%。2013年,對日業務方面,鞏固深化了與主要客戶的合作,日元營業收入持續增長,與其他日本客戶也維持了良好的業務發展勢頭,但由
於受到日元持續貶值的較大沖擊,對日業務的人民幣收入和利潤同比均有下滑;歐美及國內業務方面,市場拓展較為順利,在不斷穩定與原有客戶合作關系的基礎上,開發了新的客戶,實現了增收增益。在園區發展方面,復華園區公司經營保持穩定,在嘉定復華園區廠房出租保持「零空置」的基礎上,提高了項目的租金水平,並成功引進了多家注冊企業,穩定了園區招商的經濟效益;另外,江蘇復華葯業海門生產基地廠房土建工程竣工,並完成了海門市相關部門的聯合竣工驗收,復華園區海門公司項目招商工作進展順利,基建工作均已完成,招商大樓也正式開工進入施工階段。
2、增發獲批,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可期。公司擬通過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新股,擬融資不超過4.3億元,用於增加公司運營資金,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目前增發預案已於2014年2月份獲得證監會批准,目前正在辦理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相關事宜。此次增發,上海上科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擬認購不超過4500萬股,上海復旦科技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擬認購不超過1500萬股,預計增發後,上科科技和復旦控股將成為發行後第二和第三大股東,兩個公司都主要從事投資與資產管理,在產業投資領域經驗豐富。藉助此次增發,公司不僅增加了運營資金、降低了財務費用;同時預計此後會藉助復旦大學的資源優勢(目前復旦大學在醫學、IT等學科領域仍有較為豐厚的資產貯備),在資本整合領域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3、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14-2016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48%、65%和57%,EPS分別為0.24、0.40和0.62元,目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41、25和16倍。看好公司長遠發展,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4、風險提示:1)軟體行業對日出口景氣度下滑風險;2)葯品安全風險;3)園區建設及招標開展不達預期風險。
北大醫葯
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16億元,同比增長18.92%;營業成本18.98億元,同比增長19.60%;實際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7802萬元,同比增長2.43%;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資產11.44億元,同比增長7.56%;基本每股收益0.13元。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11元。
點評
1、公司葯品產、銷、研實力雄厚。公司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生物與化學合成葯物生產、研製和出口基地,全球最大的洛伐他汀生產基地和磺胺類葯物生產基地。目前公司產品涵蓋抗微生物類、心腦血管類、維生素類、鎮痛抗炎類、消化系統類、精神障礙類、抗腫瘤類、免疫調節類、代血漿類等近20個大類,一百多個原料葯和制劑品種。公司是通過國際認證最多的中國制葯企業之一,全部產品均通過GMP認證,其中有近20個產品獲得美國DMF注冊號,12個產品通過FDA認證,7個產品獲得歐洲COS證書,葯品生產實力雄厚。同時公司宣布建設麻柳製造基地,整合銷售流通業務,實現從前端中間體與原料葯生產、到制劑葯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提升整體議價能力、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並獲取更多市場機會。
2011年定向增發後,北京北醫醫葯優質資產注入北大醫葯(000788),打通了製造與流通環節,實現從原有的醫葯製造業延伸至醫葯流通領域,構建了以上海、北京、武漢、重慶為核心輻射全國的銷售流通平台。北大醫葯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有多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依託北京大學醫學部深厚的學術基礎和資源,發揮方正醫葯研究院、北大醫葯國家級技術中心、北大醫葯重慶大新微生物葯物研究中心三位一體的研發布局,實現從創新葯物研發到產品工藝技術革新的產品創新全覆蓋。公司在產品創新、先進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研發與推廣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
2、公司更名體現集團從葯到醫的產業布局思路。北大醫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持有占本公司總股本40.2%以上的股份,北大方正集團是北大醫療產業集團的控股母公司,實際控制人是北京大學。2013年5月,北大醫學部與方正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北大醫學部為方正集團開展醫療醫葯事業提供學科建設、人才引進與培養、學術交流、醫療業務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此前北大醫學部旗下擁有北大人民醫院、北醫一院、三院、六院、口腔醫院、腫瘤醫院等八家附屬醫院(均為三甲醫院),北大國際醫院更名為「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成為了北大醫學部第九家附屬醫院;方正集團旗下的醫療產業集團更名為「北大醫療產業集團」、西南合成更名為「北大醫葯」等等這些方面都顯示了北大方正集團在醫療產業整合上的思路,即:逐步打造集葯品研發/生產/銷售、綜合型醫院/專科醫院醫療服務為一體的醫葯/醫療產業鏈。除了北京市內的三甲醫院之外,北大醫療產業集團以收購湖南株洲愷德心血管醫院(湖南省內唯一一傢具有三級醫院資質的心血管專科醫院)為標志已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布局。2014年2月27日,北大醫療產業集團宣布與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共同創辦北京大學心理醫院(營利性醫院);2014年3月初,與貴陽市政府達成的戰略協議涉及30億元,包括和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和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的合作,同時參考北大國際醫院的模式,將新建一家營利性醫院,這些舉措表面北大醫療在新的一年裡將繼續在醫療服務領域發力。
在年報中公司公布了未來的發展戰略,除了打造醫葯產業鏈、推動資源整合之外,還計劃依託股東資源、布局醫療服務業;特別是在醫療服務業領域,實現在醫療器械、醫院等醫療服務領域的布局。公司股東自建及收購的醫院將逐步與公司現有業務相結合,增強與公司現有醫葯業務的協同。北大醫葯作為方正集團旗下唯一的醫葯上市公司,未來依託集團醫葯資產整合逐步推進,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3、盈利預測及評級。只評估公司現有產品業務,預計公司2014-2016年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3.6%、22.2%和20.9%,EPS分別為0.16、0.20和0.24元,目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78、64和53倍;雖然目前公司估值較高,但看好公司長遠發展,給予公司「增持」評級。
4、風險提示:1)葯品安全風險;2)控股股東醫療服務行業布局進展低於預期風險。
安科生物
事件:201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0億元,同比增長27.34%;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987萬元,同比增長21.54%;扣非後凈利潤8578萬元,同比增長32.69%。每股收益0.38元。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2.00元,每10股轉增2股。預告14年一季度盈利1500萬-1900萬元,同比增長10.62%-40.12%。
生長激素、干擾素雙雙提速
公司主導產品包括生物製品、中葯和化葯。2013年生物製品實現銷售收入2.30億元,同比增長26.54%。干擾素銷售收入1.11億元,同比增速相對12年提升3.58個百分點至17.58%。醫保報銷和門診葯費比限制了長效干擾素的應用,普通干擾素近兩年增速加快,公司干擾素增速連年提升。重組人生長激素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速相對12年提升8.95個百分點至40.22%,毛利率與12年基本持平。公司通過開辦合作門診等方式加大生長激素的宣傳推廣力度,提升安蘇萌的品牌形象,在生長激素市場整體擴容的背景下公司安蘇萌的高增長還將持續。
余良卿繼續維持高增長勢頭
2013年余良卿實現銷售收入1.18億元,凈利潤2891萬元,在各塊業務中增速繼續保持第一。主導產品活血止痛膏實現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35.29%。以活血止痛膏為代表的外用貼膏劑基本上已完成了全國布局,逐步形成了覆蓋全國的包括商業連鎖、代理招商、區域承包等多種模式並存的銷售網路,工藝創新研發也取得進展,多項專利獲得授權。
新產品研發進展順利
公司長效生長激素完成Ⅰ期臨床試驗,生長激素水針完成臨床等效性試驗,生長激素水針年內有望獲批。此外,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液、精子活體染色試劑盒獲得生產批件,生長激素成人生長激素缺乏適應症、生長激素特發性矮小適應症、替諾福韋獲得臨床試驗批件。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預計2014-2016年
分別為0.47元、0.61元、0.77元,對應當前價格的市盈率分別為34倍、26倍、21倍。我國生長激素市場處於黃金發展期,公司通過合作門診開發地級醫院市場效果顯著,營銷改革逐步釋放了余良卿中葯老字型大小的品牌潛力,我們看好公司長期發展,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干擾素降價;新葯獲批的不確定性;活血止痛膏增速放緩
通策醫療
2014年4月28日,我們前往「通策醫療(600763)」,與公司管理層就口腔業務、生殖業務、發展戰略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現將核心要點介紹如下
1、杭口一季度增長20%以上,昆口一季度實現1700多萬,增長42%,凈利潤112萬,其中平安路一季度實現收入300萬,希望路每月有50萬收入。寧口一季度增長47%,收入1317萬,利潤170萬。諸暨分院剛開業一個季度收入250萬,當期就實現盈利。滄州大幅增長50%,存量醫院在深度挖掘客戶需求做的不錯,今年都進入快速增長期。公司原來採用收購的方式進行擴張,但是現在發現「鄭口」模式更適合公司,即合作建設分院,未來將形成區域性成熟總院+分院模式;未來考慮會在浙江省每個縣都開一家分院,最快的是上虞,後面還有紹興、湖州、溫嶺等。
2、公司對該項業務的要求是不著急,目前主要希望其把所有的技術准備工作做好,放慢步伐。公司認為由於引進波恩,具有非常好的標准與管理體系,公司希望一定要做到國內最頂尖和最優秀的IVF中心,才開始考慮擴張和盈利。有很多地方生殖中心與公司談合作,但是公司還是希望先把重慶和昆明兩地做成中國區的樣本醫院後,總結經驗再復制。接下來還需要進行人員培訓、設備采購等工作。昆明方面:目前已經完成技術手冊的漢化工作,並形成書面文件。4月初對護士和醫生進行培訓,全部根據波恩的資料和標准進行培訓(含護士的每日護理工作流程系列),5月底還要到波恩總部進行深度培訓與交流。設備安裝:目前處於施工單位招標階段,大概需要3個月裝修時間,預計8月底可以完工,9月份申請,正常情況下審批過程需要2個月時間,計劃年底可以試運營。
愛爾眼科
看好公司全國眼科龍頭地位在內涵與外延兩個維度進一步鞏固。公司目前正在搭建中心醫院(省會醫院)-地市級醫院-縣級醫院的三級連鎖網路體系。公司目前擁有50家連鎖眼科醫院,目標在2020年覆蓋大部分地級市,達到200家眼科醫院,實現100億元收入的目標。預計今年新開17-18家醫院(大部分通過並購基金投資建設,暫不並表)。新建醫院已開展大量前期調研、准備工作,將以地市級為主。分級連鎖網路體系實際上是在其他省份復制湖南市場的成功經驗(目前湖南省14個地級市中已經覆蓋了12個),提高資源共享程度,形成壟斷性領先優勢。國家鼓勵「大病不出縣」,中國8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地市級城市(含鄉鎮),理論上90%以上的患者將就近治療。

Ⅳ 醫院上市公司有哪些

醫院上市公司有愛爾眼科、通策醫療、馬應龍等。

1、愛爾眼科

中國第一家IPO上市的醫療機構,也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眼科醫療機構,集團總部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目前已在全國范圍內布局了44家專業眼科醫院。業務包括醫療服務、葯品銷售和視光服務;醫療服務為主要利潤來源,2012年營收和毛利佔比分別為71%和74%。

Ⅵ 一直在漲的愛爾眼科,到底哪裡值錢

湖南人沒人不知道愛爾眼科。

在近視手術還未成為變美剛需的10年前,湖南的學子們從3年苦讀中解放出來,為了摘掉厚重的鏡片,總有時髦的家長帶著孩子去長沙做手術。那家必然會去的醫院就是愛爾眼科。

10年前,愛爾眼科剛剛上市,股價在2元上下波動,9家醫院集中在中部省份,湖南獨佔3家。而現在,愛爾眼科的業務版圖跨越了湖南,遍及亞歐美洲,擁有超500家境內醫院,股價翻了45倍,目前市值2500億人民幣,穩居湘股之冠,被稱為「眼科茅台」。

愛爾眼科的養成是一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故事。

愛爾之前沒有,之後也難有。

撰文 | 熊乙

去年,國內的眼科市場十分熱鬧。7月底,華夏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連鎖眼科企業3天內集中遞交IPO申請。

這場資本盛宴尚未撼動愛爾的地位絲毫,後者常年穩居行業首位——擁有全國最多的醫院,最多的眼科醫生,最高的手術利潤率,最高的市場份額......每年到愛爾就診的患者超過1000萬人,相當於41個北京協和醫院;過去10年,愛爾新增的醫院和診所,是另外九大眼科連鎖公司總和的兩倍。

起家於「承包科室」,愛爾抓住了眼科的黃金賽道,不斷擴張,積累財富。直到去年底武漢抗疫醫生艾芬與愛爾眼科的醫療糾紛曝光,愛爾背後隱匿的風險才受到關注。但這並不妨礙資本市場對愛爾模式的偏愛,股價在短暫陰跌後再創新高。

伴隨愛爾股價的不斷攀升,創始人陳邦的身價水漲船高。根據福布斯月初公布的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陳邦身價179億美元,超越依靠快手IPO身價暴漲的宿華、比亞迪王傳福、鏈家左暉、網路李彥宏等人。

艾芬還在繼續維權,愛爾的故事需要更多面的解讀,本文試圖解答以下問題:

1、 愛爾眼科為什麼賺錢?

2、 為什麼偏偏愛爾眼科最賺錢?

3、 愛爾到底有哪些風險?

01 黃金賽道

醫學界有一句老話,「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不疼不愛是兒科,」意指眼科工作輕松多金。在資本市場,也有「金口銀眼銅耳朵」的說法,說的是口、眼、耳作為人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器官,市場空間確定且巨大,相關概念股的上漲潛力較好。

就PE倍數而論,愛爾眼科超過100,這在A股市場並不多見,「A股之王」茅台的市盈率也才55。但在醫療賽道,愛爾不是獨一份,堪稱「牙科愛爾」的通策醫療PE倍數接近200。

眼科賺錢,這個現在已被公認的事實,在更早以前是不被認可的。

愛爾眼科成立的2002年,中國還是公立醫院的天下,「以葯養醫」模式風行,醫生收入與葯物銷售業績綁定。眼科對葯物的需求不大,以手術收費為主,而彼時做近視手術、白內障手術的人群有限,不如心內科、消化科、內分泌科等科室創收,因而屬於邊緣科室。根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直到2012年,中國醫療市場規模19986億元中,眼科只佔406.5億元。

在綜合醫院中的邊緣地位讓眼科開始了被承包的命運。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立醫院就開始流行「承包責任制」,有的承包給醫院內部員工,有的開放給外部人士。「莆田系」就是起家於承包公立醫院的男科、皮膚科。

這個過程里,一批紮根於邊緣科室的民營醫療服務機構誕生,比如愛爾眼科。1996年陳邦付了3萬首付款,從德國買回一架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儀,放在長沙市第三人民醫院,承包了它的眼科,後來又買了一台準分子激光近視治療儀。

這奠定了愛爾眼科的雛形。直到2002年末,原國家衛生部開啟動清理「院中院」,愛爾眼科「科室承包」的生意受限於政策無法繼續,陳邦才開始謀劃轉型,2001年在長沙建了第一家眼科醫院,後來陸續把醫院開到了武漢、沈陽、成都等地。

決定愛爾騰飛的,還是它賭中了眼科這條黃金賽道。互聯網和老齡化讓近視、白內障、老花眼人群大幅增加,直接惠及了愛爾的三大營收支柱——屈光手術、白內障手術、驗光服務。

根據《國民 健康 視覺報告》,2012年全國13.5億人中近視人數4.5億,每3個人就有1個近視。到了2020年,每2個人中就有1個近視。

龐大的近視人群推動了驗光服務和屈光手術市場的發展。根據愛爾眼科財報,2019年公司屈光項目收入同比增長26%,毛利率也從2017年的53%增長到了57%。

這很大程度源於屈光項目的量價齊升。一方面,年均6%的近視人數增長率,以及僅0.3%的屈光手術滲透率(美國高達1.8%),還有極大的屈光市場等待愛爾去挖掘;另一方面,屈光手術主要分為Lasik、SMILE和ICL,愛爾向高端醫療服務轉型過程中,全飛秒(SMILE)、ICL等高價位手術的佔比不斷提高,平均價格由此拉高。

所有類型手術用時不超過30分鍾,快則5分鍾,且有標准化儀器操作,對比其他科室可復制性強,臨床經驗充足的醫生1天可以操作50-60台手術。即便以單價最低的Lasik手術來算,一台手術10000-18000元,一位醫生1天即可創造50-108萬營收。對比動輒幾小時的內外科手術,眼科的賺錢效率的確很高。

更不用說只需耗材,技術依賴度極低的驗光服務。它主要指OK鏡、框架鏡的配鏡服務,這兩者各占愛爾眼科視光收入的40%。近年來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不斷攀升,2000年小學畢業生發病率只有20%,2018年高達47%。這一趨勢或許要延續到2030年,是愛爾驗光服務收入的穩定保證。

白內障業務更是迎合了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醫學界有一個指標叫做CSR,指一百萬人中進行白內障手術的人數。2012年至2018年,中國CSR從1072增長為2662,增速可觀。但根據《CataractSurgical Rate and Socioeconmics:A Global Study》報告,2011年法國、美國CSR已達10000,澳大利亞已達9500,即使印度也超過了5000,中國仍處於落後水平。

原有項目的紅利尚待充分挖掘,愛爾眼科又開辟了一些新業務,比如乾眼症、老花眼。2019年正式推出的老花眼手術服務(晴新lens),目前在財報中被記入屈光手術項下。野村證券判斷,老花眼手術將成為愛爾2025年以後的主要增長動力。

梳理愛爾眼科的所有項目,幾乎都踩在消費剛需、天花板高、盈利性高的黃金區域。搭上眼科的東風,愛爾的營收增速常年保持20%以上,毛利率保持在50%上下。剩下的問題是:同樣是眼科賽道,為什麼偏偏愛爾眼科做成了龍頭,這裡面有哪些必然和偶然因素,作為其競爭者,華夏、普瑞、何氏為何難以匹敵?

02 非典型擴張

踩中紅利的不止愛爾,與愛爾同期成立的華夏眼科、普瑞眼科、新視界眼科、較晚成立的何氏眼科,都有著相似的成長路徑。

華夏起於廈門,普瑞起於成都,何氏起於沈陽,它們各自依託東南、西南、東北的腹地,不斷向全國擴張。不同的是,愛爾的擴張更早、也更快。增速加碼的節點是2014年。這一年,愛爾設立了第一支並購基金——湖南中裕並購基金,出資近1億,占股9.8%。

這支規模達10億的基金孵化了63家醫院,多數醫院都以2000萬以下金額持有其90%股份。通過並購基金,愛爾以1億資金、逾10倍杠桿,撬動了63家醫院的優先收購權。2016年,其中9家經營狀態良好,實現盈虧平衡,愛爾以5.8億元將其收購,平均每家花費6500萬元。

一位重倉愛爾眼科的二級市場機構投資人告訴搜狐商業評論,愛爾特有的並購基金模式,幫助其以較低風險在全國快速布局醫院,將競爭對手成功甩開。一方面,在盈虧平衡前,孵化醫院即便虧損,按照不足20%的投資比例,對財務數據影響並不大,愛爾藉此將風險轉移至體外,另一方面,一旦培育成功,將孵化醫院吸納並表,將直接帶來盈利的大幅增長。

短短5年,愛爾眼科通過並購基金開了300多家醫院,每年至少新增30家地級市醫院,搭建了遍布全國的醫院體系。

這個資本邏輯的另一個好處在於,讓「三級連鎖」模式的效果更大化。上海愛爾作為一級醫院,省會城市是二級醫院,地市級城市是三級醫院,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持,下級醫院向上級醫院輸送疑難雜症。這一模式在醫院地域分布密集且均衡時才真正具有意義。

在眾多擴疆域的連鎖眼科醫院中,愛爾是少數成立之初就布局全國、擺脫了對單體醫院的營收依賴的玩家。

愛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華夏眼科雖然與愛爾成立的時間相近,但直到2013年,除了上海一家分院,華夏的版圖沒跨出過福建,比愛爾晚了整整10年。後者2004年前就把分院開到了四川、湖北,2009年上市時,業務橫跨華中、東北、華東、西南等地。地域營收分布也相對均勻,除了慣有優勢的華中地區,西南、華東、華南都撐起了愛爾超過10%營收。

華夏的營收地域分布則明顯不均。根據招股書,直到2020年第一季度,華夏的營收高度依賴華東(福建、上海等地),其他大區的收入佔比無一超過10%。

最掙錢的廈門眼科中心2019年凈利潤2.35億元,當年華夏整個公司的凈利潤只有1.82億,這意味著廈門眼科中心賺的錢被用來填補其他醫院的缺口。

過於依賴單一醫院,對連鎖醫院而言並非好事,意味著盈利不可復制,抗風險能力更低。此外,華夏採用了更保守的「自建+收購」模式,許多醫院是內部自建,營收增速後繼乏力。進入2018年,華夏的營收增速僅14%,比上年低20個百分點,同期愛爾同比大漲25%。

實際上,就在愛爾第一支並購基金設立的那年,國內興起了一股民營醫院收購潮。上市公司、煤炭老闆、地產商都加入進來,PE、VC紛紛成立醫療組。它們直接按互聯網的方法來給醫院估值,搶項目的不在少數,但熱潮很快消退,2019年大批醫院都在打折出售。

愛爾之所以擴張成功,並且成功盈利,是因為:一方面,眼科連鎖對比綜合醫院可復制性強、盈利和管理難度較低;一方面,愛爾通過並購基金,降低了擴張的風險;另一方面,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前,愛爾就享受了很久的醫保福利,政策擠壓對公司大盤業務影響不大。

許多時候,時間窗口和方向選擇就能造就一頭巨獸,而這往往是最關鍵的要素。

03 野蠻生長

除卻頗具財技的並購基金,愛爾的成長路徑頗為「野生」,這不僅體現在其早期通過「院中院」打下眼科連鎖的雛形,後來創建愛爾品牌後,它的營銷方式也頗為「野生」。

2007年左右,愛爾眼科部分分院的市場部改名「防盲辦」,主要工作就是去社區做義診,給老年人測視力、驗光,然後勸需要治療的老人去愛爾做手術。這筆由國家醫保覆蓋的醫療支出幫助愛爾獲得了穩定的營收來源。

打青少年市場時,愛爾採取了類似的方式,去學校做免費體檢,勸視力不好的孩子去愛爾配鏡。

常年打著「防盲治盲」的旗號,愛爾收獲了名聲,也收獲了用戶,初衷是什麼,只有愛爾自己知道。確定的是,一些獲客行為被頻繁詬病。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愛爾去學校給孩子免費體檢後,不論視力嚴重程度,都會告訴他們需要配鏡;在浙江寧波,愛爾直接到村裡拉老人,免費接送和體檢,然後通知子女說老人要動手術,而子女咨詢過公立醫院後得知,並無手術必要。

如果說這是為獲客打的擦邊球,那麼此次與抗疫醫生艾芬的糾紛中暴露出的問題,就是一顆潛伏更深、威脅更大的雷。

去年5月,艾芬感覺視力下降明顯去武漢愛爾就診,副院長王勇為其實施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7月,艾芬視力快速下降,10月,艾芬視網膜脫落,12月底,她在社交平台公布了自己對愛爾的質疑和控訴。

根據艾芬的表述,愛爾在流程化手術中忽視了她的個性化病況,致使其右眼視網膜脫落;主刀醫生王勇,在明知其有禁忌症的情況下,依然為了留住客戶,勸其換多焦晶體。

盡管愛爾強調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5個月前的手術並無關聯,但此次事件手術前後依然有諸多環節有不合規的爭議。而在此之前,愛爾就有過類似的法律糾紛。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統計,2014-2020年,愛爾眼科作為當事人的醫療損害相關案件共75起,這些案件多數以私下調解和愛爾賠償結束。以愛爾每年逾60萬台手術的基數衡量,這幾筆數萬到數十萬的賠償費是九牛一毛,案件也沒有激起水花,直到此次在武漢抗疫中頗具影響力的艾芬醫生成為當事人。

與艾芬的糾紛,恐怕是愛爾自2012年蔡瑞芳「封刀門」事件後遇到的最大公關危機。更多時候,愛爾為人所知的是它在全國招攬的眼科知名專家,還有聯合各大科研院所(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辦的眼科醫院,專家、院校的背書讓愛爾有了天然可信度。


但愛爾向來引以為傲的資本化運作,與醫療結構的民生屬性之間存在著某些天然矛盾。眼科手術風險較低,可復制性強,因而愛爾得以快速擴張,群雄逐鹿的階段,把攤子鋪開更為重要,但個體的真實需求難免在規模化中被忽略。


愛爾上市後,陳邦定下了「三年連鎖全國」的目標,為此找到了並購基金的模式。就在艾芬做完手術的那個月,陳邦參出席了愛爾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年度股東大會,他在會上信心滿滿,說疫情為愛爾帶來了「低成本並購擴張的難得機遇」。


激進的擴張仍在繼續,至少目前來看,艾芬事件更像是一個小插曲,資本市場依然願意為愛爾買單。

04 後並購基金時代

也是在那場股東大會上,愛爾宣布並購基金模式即將「功成身退」。管理層表示,產業並購基金內的醫院度過培育期、規范期後,將逐步結束它的使命,未來的並購將以上市公司為主。

這個轉變的緣由大概是:曾經市值才過百億,收購重資產醫院的資本和能力有限,愛爾需要藉助第三方資本,如今愛爾已是2000億市值的行業龍頭,且500多家眼科醫院遍布一二三線城市,下一步就是下沉到縣級市、縣城,收購成本要遠低於一線城市大醫院。

一言以蔽之,現在的愛爾已經有足夠的資本、並購經驗、抗風險能力面對下面的擴張計劃。

除了境內,愛爾在海外也有布局。與國內的收購策略一致,愛爾在海外的布局也是直接購買運營成熟、穩定盈利的眼科醫院。目前已在香港、歐美、東南亞等地設有眼科機構——2015年1.75億元在香港收購亞洲醫療100%股權;2017年收購AW Healthcare75%股權,將美國知名的Wang Vision眼科中心收入囊中;同年,耗資11.53億元收購歐洲最大連鎖眼科醫療機構Clinica Baviera90%股權;此後,又成功收購了新加坡上市公司ISEC眼科集團。

曾有投資者提問:未來5-10年,愛爾的規劃是海外還是國內的渠道下沉?

目前來看,海外並不是愛爾發力的重點。至少從營收來看,2019年香港、美國、歐洲地區的營收占愛爾總營收的比例為11.69%,其中歐洲獨佔9.62%。除了歐洲市場,美國、香港市場更像是愛爾保持國際視野、反哺國內技術的觸角。

進入後並購基金時代,對一二三線城市精耕細作,以小成本搶占更多下沉市場,大概率是愛爾的新課題和下一步戰略重心。由量到質的切換是必然,這個過程里,也包括對各個運營環節規范化、細致化。

但是下沉區域市場,愛爾大概率會碰到各個區域的強勢玩家,華夏、普瑞、新視界等。尤其華夏,目前已經在38個醫療資源欠缺的三四線城市布局,對非一線的重視程度不亞於當下的愛爾,兩者未來極大概率會在單一城市貼身肉博。

除了醫療業務,熟練運用資本的愛爾在投資理財方面的風格也頗為大膽。除了投資眼科相關的初創項目,比如眼科制葯公司兆科眼科、智能護眼夾扣「雲夾」等,愛爾還有許多與醫療並無直接關聯的大筆投資,比如3000萬美元投資奇虎360、用動輒上億的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等。

眼科賽道本就利潤率極高,而根據野村證券,愛爾又擁有全行業最高的手術利潤率,華夏大約在10%上下,愛爾在20%以上。賽道成熟,新玩家的進入門檻又高,龍頭愛爾得以躺賺,有足夠的閑錢來理財也可以理解。

但換個角度來看,多餘的錢並沒有被愛爾拿來投入研發。除了醫院管理費用,愛爾花在銷售方面的精力明顯多於研發。根據財報,2018、2019年,愛爾眼科的銷售費用佔比均在10%以上,而研發費用佔比僅為1.2%、1.5%。

盡管大肆收購帶來了巨大的商譽風險,但愛爾還是如陳邦2019年預測那樣,成功邁入了2000億俱樂部。愛爾的增速或許還可以維持下一個10年,這條賽道天然的門檻和同質化阻擋了更多新入者,愛爾需要解答的問題是,如何讓這種優勢維持下去。

可以確定的是,沒有後來者能用愛爾的方式打敗愛爾,剩下的市場還是已經入場的巨頭來爭奪。

05 陳邦其人

陳邦是長沙人,這座中部城市最聲名在外的除了茶顏悅色、文和友,就是1萬出頭的房價。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著從北上廣回來的年輕人,也反哺著長沙的文化。

許是閑散寬松的文化滋養,湘人多叛逆。戊戌變法的譚嗣同,黃花崗起義的黃興、宋教仁,往近了看,不隨波逐流的微信張小龍、出走華為的李一男、想做「古惑仔」的陌陌唐岩都是湖南人。

陳邦身上有著類似的叛逆氣質,如果再多一點成分,那就是他對商業的敏銳嗅覺。家住鬧市,長期浸染在交易勾兌的氛圍中,陳邦很早熟知商業世界的運行規律。

出生於軍人家庭,陳邦對軍隊有著天生嚮往,17歲參軍,19歲考入軍校,卻因為紅綠色盲症只得退學退伍。他來了一家國企上班,但每日重復的工作讓他不甘,於是跟隨下海潮辭職經商。

他找到一起在成都軍區服過兵役的湖南老鄉李力,兩人做過器材代理、文化傳播。後來,他發現人們喜歡喝椰汁,於是找到海南「椰樹牌」椰汁,拿下代理權,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身居海南,陳邦和李力也沒有錯過海南的房地產熱潮,房價暴漲後,陳邦的身價已達上億,但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他的海南項目命垂一線,1995年他又建了文化主題公園試圖力挽狂瀾,但又損失了千萬元,身家悉數清空,陳邦身無分文,來到了上海,租住在弄堂里。

在這里,他注意到有人承包上海六院的眼科賺了大錢,於是效仿他,也買了一台白內障治療儀,和老家長沙三院談妥,就此開始了「科室承包」的生意。

好景不長,2000年,國家開始整治「院中院」,陳邦才決定和李力另起爐灶,設立品牌,開設自己的醫院。這就是愛爾眼科的由來。

截至今日,除卻2019年引入的高瓴、淡馬錫等機構投資人,陳邦通過直接、間接持有愛爾的44.38%股權,李力持有10.57%,兩位創始人合計持有54.95%股份,對公司享有絕對控制權。

穩定的股權結構保證了公司業務方向的穩定持久,而高瓴等優質PE的加持又為愛爾注入了新鮮的資本血液。以高瓴曾經操盤百麗、藍月亮的經驗來看,其對被投企業的效率、資源方面幫助較大。

對陳邦而言,距離建立一個「眼科帝國」的夢想還有些距離,但愛爾仍是最可能實現它的那個人。只是在回答要做一家怎樣的企業時,除了擴張和盈利,還需要更多思考醫療的本質。

誠如其所言:「我的理想,就是讓所有的人,無論貧富貴賤,在愛爾眼科的體系內都能享受到眼 健康 的權利。」希望如此。(全文完)

Ⅶ 宏信健康張潘:健康服務業醞釀16萬億藍海,民營醫院如何「抱團」掘金

宏信 健康 投資部總經理張潘

「我們發現行業有很多痛點問題,像醫療資源嚴重失衡、養老的問題、醫養割裂的問題。而有問題是好事,有問題就是機遇藍海,前提是可以提供解決方案。」宏信 健康 投資部總經理張潘說。

11月28日,由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分會作為行業指導,華夏時報社、水皮雜談、新醫界、新醫雲學苑聯合主辦的首屆 社會 辦醫價值峰會在鄭州召開。本屆峰會以「資本賦能醫療產業」為主題,圍繞 社會 辦醫療上市通路、並購趨勢與展望、資本與產業融通發展等話題展開對話。

在峰會上,張潘就民營醫院如何走上連鎖化、集團化之路分享了經驗與見解。

張潘表示,醫院想要加入醫院集團,擁抱資本,需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理念一致,單體醫院在尋找投資者的過程中,理念一致是最重要的前提。二是管理規范化,這么多民營醫院單體醫院,稅收、建設、消防、環保這些方面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只有在規范化基礎之上,才能再去談合作。三是資金,可以用賺到的資金繼續投入醫院建設。四是體制,能否用體系賦能,在日常管理中依賴當地團隊,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五是資源,要看資本是否具有全國資源,能夠產生集約效應。

醫院集團化已成大勢

目前,我國醫療 健康 產業市場空間極其廣闊且持續增長。根據《「 健康 中國2030」規劃綱要》,2020年, 健康 服務業總規模有望超8萬億,2030年將達16萬億。2020年-2030年,將是 健康 產業的「黃金年代」

需求如此廣闊,政策紅利也正在釋放。2019年6月,國家衛建委等部門發布《關於印發促進 社會 辦醫持續 健康 規范發展意見的通知》,提出嚴控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 社會 辦醫留足空間;新增或調整醫療衛生資源時,優先考慮由 社會 力量舉辦或運營有關醫療機構等利好。 社會 辦醫被視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不同人群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並為全 社會 提供更多醫療服務供給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民營醫院數量過去十年間擴張近3倍,診療量持續增長近6億人次。行業頭部玩家開始「牽手」 社會 資本, 探索 集團化、連鎖化經營,比如宏信 健康 、復星醫葯、泰康保險、通策醫療、海吉亞醫療、愛爾眼科。

那麼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的集團化,分別效果如何?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數據,華潤鳳凰、瑞慈醫療、康華醫療、復星醫葯的綜合醫院的整體收入穩定增長,利潤略有下滑。而新世紀醫療、康寧醫院等基礎專科醫療由於依賴醫保增長收入,以及通過並購模式成長,營利空間有限。希瑪眼科、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消費型專科醫療營利空間增長良好。個別醫院受到新建拖累導致效率指標表現一般,但從收入增長率來看仍有較好的營利空間。

不過,張潘指出,在醫院集團化趨勢下,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傳統民營單體醫院向集團化發展,一定程度上受制於資金、人才培養的瓶頸;另一方面,通過資本並購、改制整合而成的醫院集團,部分缺乏醫院運營經驗、管理優化能力以及行業內資源整合能力,不適者已開始尋求退出。

隨後,張潘以所在的宏信 健康 為例,為醫院如何做好集團化分享了一些經驗。

目前,宏信 健康 以「醫療服務」和「康復養老」為兩大核心主線,布局大 健康 產業。其中,醫療服務已初具規模,參控股約60家醫院,床位數超2萬張,醫護人員超1萬名,年門診量超380萬人次,年手術量超8萬台。而養老闆塊還在摸索中,在一二線城市有「佰樂居」品牌,與康復醫院相配套,三線以下城市及縣域有「佰樂坊」品牌。

張潘表示,宏信 健康 的三大戰略路徑,一是差異化發展,農村包圍城市,推行「百縣計劃」,建立區域根據地;二是打造「三個一」,實現管理效應、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三是干好每一家醫院,發展特色學科、精細管理和優質服務。「『百縣計劃』主要是契合國情,在有最廣大人口的區域,醫療資源是最少的。」他說。

「三個一」助力醫院標准化

在宏信 健康 的戰略路徑中,一張網路、一套體系、一家醫院——「三個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一家醫院是與國內領先的信息系統供應商合作,逐步實現雲端部署,通過 科技 化手段使一張網路、一套體系真正落地,標准化、集約化且互聯互通。

一套體系是從醫療管理、學科發展,到財務、後勤、品牌等職能管理,再到信息一體化,全部實現規模化、集約化。一套體系是最難做到的。「第一,我們投資的醫院分布太廣,不同的醫院訴求差別太大了,我們有中心城市醫院,有縣域醫院,怎麼做成一套體系?摸索幾年真的太難了。」張潘說。

從醫療管理方面來看,宏信 健康 將其設置成分級管理的機制。張潘表示:「你屬於哪一個階段,就採用這個階段方式來進行管理,但是我們認為有些方面,無論是大醫院還是小醫院都應該是統一的,比如醫療質量,這是紅線。隨著醫院增加我們發現一個蠻有趣的現象,醫院之間可以互相賦能,互相幫助。」

從學科發展來看,「做好一個專科已經非常難了,而我們很多都是綜合醫院,不可能每一個學科都做好。我們只好跳出來,探討一套比較好的辦法,至少賦能一兩個學科,包括學科規劃、學科實施、項目追蹤,最後驗收。讓學科從弱到強,有培訓,也有專家幫帶。」張潘說。

從信息一體化來看,「以往我們對於信息一體化重視程度不夠,未來其實所有的醫院都要注意。目前我們正在做遠程病理、遠程醫療體系、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系統等等。」張潘說。

體系的打通讓加入宏信 健康 的醫院有較大提升空間。以舟山廣華醫院為例,該醫院由當地骨傷科醫院的院長、副院長、護理部主任集體創辦了,也是舟山地區競爭力最強的民營醫院。2015年10月加入遠東宏信,當年營收7800萬。

張潘表示,而到了第二年,廣華醫院的手術量、住院量達到了20%以上的增長,營收同比增長40%。2020年,營收已經達到兩個億。因為有發展,所以員工滿意,員工滿意了,患者也滿意了。

增長從何而來?張潘解釋說,廣華醫院加入遠東宏信之後,進行了很多體系化改革,包括制度規范化、效率提升、買房購地、集約采購。「我們還專門並購一家醫院——舟山存德醫院,現在改為普陀廣華醫院,利用遠東的影響力和資源和政府去談,至少託管了2-3家養老院,拓展醫養結合業務。」

Ⅷ 國內現在有無上市醫院,或者有哪些專注投資於醫院的上市公司

專科醫院的就不說了,投資綜合性國內最成功的應該是金陵葯業了。宿遷模式說的就是他們。另外他們和別的醫院的合作模式解決了醫生的管理模式。

主要診斷和治療和醫院信息

風險投資為主,也有做康復/養老-初步診斷:風險使動機主要診斷、緊急預防和健康管理,減少後續的賠付率嚴重疾病,相當於從源頭上抓起。

養恤金:通過提供康復/養恤金服務,作為渠道同步銷售人壽保險產品(你有我的保險,我讓你住我的養老院),主要是通過康復/養恤金服務賺取利潤。例如,泰康人壽是泰康人壽投資的家。這是一個很好的模型,很賺錢,本質上是一個商業地產,風險是什麼並不重要。

最後:我覺得是要看政府給的支持力度的

閱讀全文

與收購民營醫院的上市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電腦登入賬號十位 瀏覽:800
陳志平炒股培訓班 瀏覽:445
漲停後還可以買賣嗎 瀏覽:943
炒股佩戴什麼可以發財 瀏覽:996
什麼母嬰店是上市公司 瀏覽:10
全中國上市公司幾家 瀏覽:252
炒股app還可以這樣用 瀏覽:679
說炒股是的人 瀏覽:958
平安證券可以買賣美股嗎 瀏覽:373
股息率與什麼時期股票價格 瀏覽:849
上市公司申請重整 瀏覽:316
科創板基金值得購買么 瀏覽:851
南華期貨首次打開一字漲停 瀏覽:465
證監會上市公司收購兄弟公司 瀏覽:834
新三板律師含金量 瀏覽:989
江蘇大力神鋁業新三板 瀏覽:372
漲停扎堆但多有瑕疵 瀏覽:583
上市公司活性染料 瀏覽:565
香港怎麼買美股 瀏覽:834
新三板公司股東大會律師見證 瀏覽: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