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及外界證監會通過什麼手段阻止大股東掏空小股東行為
通過建立貸款信息溝通查詢機制等手段。
由銀行監管部門對公司擔保和資金劃轉信息進行分類管理,實現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信貸,擔保,信用證,商業票據等信用信息及監管信息的共享。工商部門嚴格把好工商企業登記的准入關,對於年檢中發現的沒有實質業務的空殼公司應建立專門的資料庫予以重點關注。盡快實現全國工商企業登記信息的共享,以滿足各監管部門查詢上市公司大股東及關聯方信息的需要。
公安部門在打擊證券犯罪方面已發揮了重要作用。針對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公安部門可以與中國證監會聯手,對證監會在稽查程序中發現的涉嫌違法違規線索及早介入,彌補證監會執法手段上的不足。及時控制犯罪嫌疑人,保證上市公司資產安全,追捕攜款外逃者,追回被轉移資金,減少投資者,上市公司的損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2. 大股東的掏空行為會對上市公司產生哪些影響
1、增加了接盤者拯救公司的難度。
2、其他中小股東則無不損失慘重。
3、被掏空的上市公司往往資不抵債,也會給涉及其中的金融機構帶來巨大風險。
3. 什麼是掏空上市公司
是指法人或自然人(主要是公司的控股股東)採用非法的手段,轉移或佔用公司的資產,造成公司實際資產與賬面資產嚴重不符的違法行為。如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的募股資金,讓上市公司為母公司巨額擔保,貪污腐敗就更不用說了。總之,到「掏空」的程度就是空殼公司,也就是資不抵債,一無所有了。
4. 大股東為什麼要掏空上市公司
為了獲取控制權謀私利。通常情況下,作為上市公司的控制者,掌握控制權的大股東為了獲取控制權謀私利,進而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很多,常見的有關聯交易、虛假出資、虛假甚至惡意重組,以及操縱上市公司業績獲得再融資等。股東,即股份制公司的出資人或投資人,股東作為出資者按佢出資數額(股東另有約定的除外),享有所有者的分享收益、重大決策以及選擇管理者等權利。股東中的東,原意指「主人」(東家),股東,即持股的主人,簡單理解就是「老闆」。
5. 金融時間序列 論文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思考
--------------------------------------------------------------------------------
[摘要] 我國上市公司業績缺乏穩定性和成長性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既有企業方面的內因,也有經濟環境方面的外因。但內因是最關鍵的,是起決定性的因素。目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首先要解決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問題,真正落實人員、財務、資產〃三分開〃,尤其是要解決上市公司兩頭(采購和銷售)在外的問題,從而真正減少關聯交易,提高業績的可靠性。其次是要把上市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對上市公司監管的重要工作來抓,在上市公司重組和再融資中加以嚴格落實。
面臨的最大難題
我國上市公司業績缺乏穩定性和成長性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既有企業方面的內因,也有經濟環境方面的外因。但內因是最關鍵的,是起決定性的因素。總括起來,以下三個因素是最普遍的因素:
第一,缺乏核心能力,產業衰退時企業隨之衰退。
當我國經濟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以後,大部分傳統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利潤率下降的態勢,許多原來高成長、高盈利的產業已轉入低增長、低利潤甚至出現行業性虧損的不良態勢或者淪為衰退產業。隨著傳統產業環境的急劇變化、甚至衰退,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滯留在衰退產業中忍受煎熬,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面臨著生存危機。
從2001年上市公司業績預虧和預警的行業分布可以看出產業衰退的程度。到2月底滬深兩市共有229家企業進行了業績預虧和預警,其中家電行業主要是彩電行業共有15家,占第一位;化纖紡織行業有12家,占第二位;商業有10家,居第三;摩托車和自行車行業的公司幾乎全部虧損。如因產業的衰退,家電、摩托車、彩管、百貨、化肥農葯、日用輕工、普通機械和儀表製造等行業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已陷入虧損的深淵。百貨行業的大部分上市企業已是城頭更換了大王旗,殘存的小部分企業也岌岌可危,隊伍是越來越小。
由於中國股市的制度性缺陷,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未能建立,大量沒有發展前景的衰退產業類企業到股市上市融資;或者由於產業本身衰退而企業又沒有能力克服產業生命周期的約束,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隨產業衰退而衰退。因而,產業轉型是很大部分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對的艱難選擇,也是我國股市發展中的一大難題。
根據作者的實證研究得到結論,自行車、摩托車、農用車等低技術含量的交通設備製造業,彩電製造和顯象管製造業,白酒釀制業,紡織化纖及紡織機械製造業,輕工製造等發生了明顯的衰退,其中的大部分產業已經轉化為衰退產業,行業內大多數企業長期持續虧損,並有可能是全行業性虧損。
我們只要對這些產業中的上市公司近幾年來的業績和股價變化稍加回顧就不難發現產業衰退的軌跡。通過對這些衰退產業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史分析,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面對產業衰退資本支持不是萬能的。資本是企業擺脫產業衰退困境的充分條件,不是充要條件。當產業衰退時企業如果未能及時進行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即使有了資本也脫逃不了企業衰退的命運。這種因產業衰退而使企業衰退的現象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很普遍。
第二,盲目投資,陷入多元化陷阱。
我國許多上市公司虧損的原因表面上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提取存貨跌價准備和壞賬准備等,實際上是公司盲目投資,過度多元化釀成的苦果。在當前的中國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確實容易產生多元化沖動。因為,一是我國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缺失,企業低成本融資乃至惡性圈錢很容易,造成上市公司投資決策上的隨意性;二是價值投資理念遭冷落,股票價格與企業業績不相關或負相關,各種題材的炒作成了主流,而上市公司跟蹤市場熱點的多元化投資行為能夠製造市場炒作的題材。
近幾年來,不少上市公司為了趕時髦或為了順應二級市場概念性的炒作,紛紛利用上市公司融資通道之優勢實施多元化經營。2000年我國上市公司出現了多元化經營熱,約有200家上市公司擴大或變更了經營范圍。2001年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傾向更加明顯。表面上看,多元化投資使企業〃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似乎減小了風險。但實際上,如果企業實行無關聯多元化經營戰略,貿然進入不太熟悉的行業,只能獲得今天瞬間的〃快感〃,而讓明天承受長時間的〃悲痛〃。
正如美國著名的管理理論家德魯克所言,一個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程度越高,協調活動和可能造成的決策延誤就越多,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多元化投資還將迫使企業從主業中撤出相當部分資金投向外圍業務,這對長期培養起來的主業無疑是場〃浩劫〃。長期來看,不僅可能造成資金低效耗散,還會加劇主業長期循環下跌趨勢,破壞核心競爭力,釀成主業〃空洞化〃的悲劇。多元化經營不一定會減弱風險,全面出擊可能不如重點突破,〃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提高專業化水平,把主業做大,基礎鞏固,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才有可能經受住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考驗。這是國際市場上成功企業一貫遵循的商業准則。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由於全球性經濟停滯,一場以剝離和出售非主營業務資產為特徵的企業重組運動席捲全球,管理學界稱這場重組運動為〃歸核運動〃,其目的是通過剝離非主營業務來強化主營業務的競爭力,從而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盲目多元化一般是經濟繁榮時期的產物,而與多元化相反的〃歸核〃行為則是經濟不景氣時期企業的生存選擇。從企業發展史看,多元化缺乏抵抗經濟周期的能力,因而風險過大。而以強化企業主營業務提高核心能力的戰略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良策。在這一方面,我國上市公司不乏成功的經驗,但更多的是失敗的教訓。多元化是許多上市公司失去生存能力的根本原因,缺乏專業化基礎的多元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大敵。從上述實證分析的結論可知,能夠持續發展的企業全部是專業化程度相當高的,專業化的主營業務是企業現金流的基本源泉。盡管這些企業有條件實施多元化戰略,但他們始終在主營產業中辛勤耕耘,咬定主營產業不放鬆,通過專業化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們都是所在產業的佼佼者,高度專業化的產品不但佔領了國內市場,而且在國際市場上都佔有一席之地。相反,許多主業並不突出的上市公司在有了資金後盲目擴張,到後來企業成了無主營業務的公司,企業經營難以為繼,並不得不退出證券市場。可以說,大多數ST、PT公司是被多元化葬送的。
第三,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信息不透明和寬松的市場環境,大股東往往把上市公司作為提款機,上市公司從市場上惡性圈錢,大股東從上市公司大肆掏錢。大批上市公司正是被大股東掏空後失去生存能力的。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幾乎所有的ST、PT類公司都是被大股東掏空所致。如果沒有大股東的掏空行為,這些企業不至於虧損大則上50-60億元,小則幾億元。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法可謂〃花樣百出〃。一是大股東赤裸裸地直接侵佔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相當普遍,正是由於資產被侵佔,上市公司才陷入了死亡深淵。二是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大肆擔保套取銀行資產。估計有200多家上市公司為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提供了200多億元以上的擔保,許多上市公司就是因為擔保而失去生存能力的。擔保葬送了許多有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三是通過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已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被掏空。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剝奪上市公司的手法五花八門,有的通過向上市公司出售劣質資產、或以高出市場價格的方式提供原材料和有關服務以及場地(資產)使用權,還有的是拖欠上市公司的銷售貨款。目前一種比較流行的方式是由上市公司花巨資購買集團公司的商標或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由於無形資產價格缺乏客觀依據,這就為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開了方便之門。有的上市公司購買商標的支出超過了公司的全部盈利,無形資產充當了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有形殺手。四是大股東所持股權被凍結。至今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所持股份部分甚至全部被凍結了,包括許多剛一上市的公司大股東股權就被凍結,如華紡股份上市當天第一大股東全部股份就被凍結。股權凍結將嚴重危害企業的生產經營。總之,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利益並使上市公司失去生存能力的事例不勝枚舉。
眾所周知,運用企業能力理論揭示企業發展的奧妙是當今世界的最新潮流。時至今日,戰略管理專家們仍然熱衷於把企業擁有的特殊能力(核心能力)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而企業能力理論也就一躍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研究的時代主旋律。
企業能力理論的一項基本任務就是解釋企業產生長期收益的機制是什麼,也就是說,闡釋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存在及存在的原因,通俗地說,就是解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礎上的企業競爭優勢具有持久性,也就是說核心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資源。一個企業如果不具備特有的核心能力,即使在某一時期取得了高速發展,但這種發展也是不能持續的,企業缺乏抵禦競爭和防範風險的能力。
對我國上市公司而言,培養核心能力、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的主要途徑有:
1、樹立戰略管理理念,從容應對產業變革企業戰略是企業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戰略管理是企業經營的首位活動。
戰略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企業戰略。因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管理的主題也經歷了歷史的演進過程。安索夫(H·I·Ansoff)將管理主題的演變作了概括。在20世紀初期,戰略管理的重點是產品戰略,到中期管理主題是市場戰略,後來是技術戰略,到70-80年代是生產能力戰略和資源戰略。到80年代以後,戰略管理的主題是產業創新。產業創新之所以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主題,是與90年代以來企業生存環境的急劇變化相關的:技術革命、競爭全球化及大批新興產業的誕生等。戰略專家波特認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是產業選擇問題和在產業內的競爭地位問題;企業成功來源於兩個方面,即企業所處產業的吸引力(產業效益)和企業在該產業中的相對地位。
對我國大多數企業而言,戰略管理仍屬空白。正由於缺乏戰略管理,企業只好盲目跟隨市場走,市場流行什麼,企業就投資什麼,其後果必然是被市場所淘汰。因而樹立戰略管理理念對我國上市公司具有緊迫性。因為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增長轉型的大轉折時期,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革將加速傳統產業的衰退。而且,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革命的沖擊下,產業邊界越來越模糊,產業變革越來越快,如產業生命周期縮短和產業結構知識化等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企業能否從容應對產業方面的大變革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尤其是作為衰退產業中的企業如何順應產業成長周期,及時進行戰略調整和產業創新,是企業管理中的緊迫問題之一。
2、克服盲目多元化,通過專業化形成核心競爭力。
從理論上講,一個企業到底是專業化好還是多元化好尚無定論。專業化和多元化是企業發展戰略上的兩難選擇。但多元化風險大,失敗率較高。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企業開始扭轉多元化為主的大規模重組,通過大規模的企業剝離、企業分拆使業務重新專業化,以提升企業的核心業務和核心能力。我國企業大多是幼小型企業,主營產業市場佔有率不高,核心能力不突出,缺乏實施多元化戰略的能力和資源,專業化應是其基本戰略。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立足之本,是一個企業區別於其他企業的顯著標志。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專業化程度低的多元化企業缺乏持續的核心競爭力,降低了企業抵禦外界風險的能力,存在多元化陷阱。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在轉軌經濟和新興市場國家,低層次的多元化已失去生存的空間。
目前,我國不少上市公司就是因盲目多元化而失去生存能力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像深萬科、中集集團、五糧液、同仁堂、伊利股份等上市公司卻因致力於專業化而形成了牢固的競爭優勢和持續的發展潛力。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是企業持續成長的基本保證,也是企業抵禦經濟風險的基本要素。近年來,由於全球性經濟衰退,國外許多多元化大企業紛紛陷入困境,而專業化企業則安然無恙。因而目前在日本和韓國等國普遍盛行以企業剝離提高專業化程度和核心業務能力為目的的企業重整浪潮。
3、構建以股東為導向的公司治理結構,營造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制度環境。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所有制既非傳統意義上的國有制,又非國際上標準的股份公司的股東所有制,而是股份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的員工所有制。控股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關聯交易、對外擔保等危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突出就是其反映。目前,輿論界普遍把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歸為〃一股獨大〃,也就是大股東危害小股東利益。但筆者認為,〃一股獨大〃是假現象而非本質。因為中國上市公司中50%以上的股權屬國家股,國家股就與普通國有資產一樣,徒有虛名,並沒有行使股東的權益和義務,也就是說中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是〃假大股東〃,〃大股東〃所依附的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才是真正的大股東。由於上市公司的員工並未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因而理論上大股東危害小股東權益的現象在我國已演變為員工危害股東權益的現象。這就是說,只有真正建立起股東導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才能從根本上克服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和危害股東權益的行為,也就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制度環境。目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首先要解決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問題,真正落實人員、財務、資產〃三分開〃,尤其是要解決上市公司兩頭(采購和銷售)在外的問題,從而真正減少關聯交易,提高業績的可靠性。其次是要把上市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對上市公司監管的重要工作來抓,在上市公司重組和再融資中加以嚴格落實。
如果不準確 自己去論文網找找
6. 上市公司出售資產好嗎這三種情形告訴你好不好
股民朋友幾乎每天都會接觸股票和股票信息,對於上市公司的動向也是非常關注,如停牌復牌等,有的股票因為籌劃重大事項停牌,這個重大事項有的涉及上市公司出售資產,那麼上市公司出售資產好嗎?對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7. 大股東怎麼利用定向增發套現
比如,公司要發展某個項目或者快要資不抵債了,那麼他就定向增發股票,套取現金。
不理解的朋友,可以再接著看下,深入了解什麼是定向增發。
對於剛進入股市的朋友來說,聽到股票定增肯定都很懵,很多賺錢的機會因此而流失,甚至走了不少彎路。
我會給大家講清楚股票定增是利空還是利好。全都是很有用的東西,在此同時能夠看懂股市,想要多賺到錢的相關參考因素又增加了一個。
在起初熟悉股票定增以前,先給大家遞上近期機構值得重點關注的三隻牛股名單,隨時都有可能被刪,可以領取過後再說:【緊急】3隻機構牛股名單泄露,或將迎來爆發式行情
一、股票定向增發是什麼意思?
可以先摸索一下股票增發是什麼意思,股票增發是股份制公司完成上市後,在原有股份的基礎上再增加發行新的股份。
股票定向增發的意思,就是上市公司將新的股票對少部分的特定投資者進行增發並打折出售。只是這些股票,在二級市場市上是不售賣給散戶的。
知道了股票定增的意思了,我們開始進行主要內容,接著分析股票定增是利好還是利空。
二、股票定增是利好還是利空?
通常都感覺股票定增是利好的體現,可是也有一定的可能出現利空,它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股票定增,憑什麼說它一般為利好現象呢?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定向增發有利於公司發展:
1. 有可能它會通過多種方式如注入優質資產、整合上下游企業等給上市公司帶來非常明顯的業績增長效果;
2. 有可能引進戰略投資者,為了公司長遠的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要是像說的那樣,股票定增真的能夠為上市公司帶來很多好處,那為啥還會有利空的情況出現呢?別急,我們接著分析。
如果上市公司有動向要為一些前景看好的項目定向增發,就能受到投資者的歡迎,這會帶來股價上漲的可能性很大;對於上市公司來說,進行項目增發的是前景不明朗或項目時間過長的項目,投資者就會質疑,大概會使股價出現下跌。
所以作為投資者就一定要時時關註上市公司的實時消息,因為可以從這個股市播報得到全方位的最新金融行業動態:【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如果大股東注入的是優質資產,那麼,折股後的每股盈利能力應當是要比公司現有資產更加好,想讓公司每股價值大幅增值可以通過增發來實現。反而,如果變成定向增發,如果上市公司注入或者置換了比較差的資產,其成為個別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或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慣用伎倆,這種行為就是重大利空。
假如正在進行定向增發的時間里,有操控股票價格的舉動,就會發生短期「利好」或「利空」的情況。比如相關公司可能通過打壓股價的方式,以此來降低增發對象在持股時所需的資金,由此構成利空;相反,若是擬定向增發公司的股價再次下跌,而且低於增發底價,則可能出現大股東存在拉升股價的操縱,此時定向增發就會演變為短線利好。
所以全面來考慮,大部分的股票定增情況多數是利好現象,但投資者要做防範風險也同樣很有必要,盡量參考多種因素進行多角度考慮分析,千萬別踩坑。
如果說你分析一隻股票的時間並不充裕的話,這個鏈接能幫助你,把你關注的股票代碼輸入到裡面,適不適合購買這個股票就可以看得到,可以得到最近行情的消息,讓你輕松把握時機:【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8. 央企重組的特殊目標
一項並購的達成,必須能夠為並購雙方帶來經濟收益。可見,驅動並購的原因是實現並購雙方股東利益的最大化。目前,標准經濟學理論對於企業並購動因的解釋涉及經營協同、管理協同、財務協同效應、規模經濟性、市場競爭動機、資產組合效應、內部化利益、投機性收益等諸多動力因素的影響。 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除了資產重組的一般動機以外,也有自己的特殊動機和目標,這源於我國證券市場的特殊制度安排以及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權背景,並由此產生的參與人行為目標的異化。在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特殊目標中,特殊的融資目標、控制權收益目標以及政府意圖是值得去研究和探討的幾個典型的動機目標。
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融資目標
我國企業的融資渠道缺乏,同時在特殊的股權結構、制度安排以及居高不下的市盈率下,股權融資成為一種廉價的融資方式。因此上市資格以及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資格成了稀缺的資源。有資格的想法保護它,沒有資格的想法得到它,在這種融資資格大戰當中,資產重組活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上市公司配股融資和上市資格的制度安排成了資產重組的根本原因
(二)上市公司為了保護融資資格進行的資產重組活動
1、上市公司業績下滑推動了資產重組的頻繁發生
2、保護融資資格成了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重要目的
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控制權收益目標
在大股東具有超強控制權的股權結構中,典型的治理問題表現為大股東和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此時,大股東能夠利用控制權為自己謀取利益,即超過他們所持股份的現金流權利的額外收益,而這一額外收益恰恰是大股東通過各種途徑對其他股東權益侵佔所獲得的。
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較高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一種普遍現象。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平均持股達到50.81 %.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使大股東掌握大量的投票權,通過選舉自己人進入董事會,實現對企業的超強控制,從而擁有超過現金流權利的更大控制權收益。
近年來,在我國證券市場中大量披露的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過度融資盲目圈錢、大股東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甚至掏空上市公司、大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違反公允價值標準的關聯交易等一系列問題,集中反映出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所面臨的大股東侵害問題。而且,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還不完善,對投資者的法律保護有限,大股東通過控制上市公司獲得的控制權收益更為顯著,對投資者的權益侵害程度亦更甚。因此,我們認為,對控制權利益的攫取,是推動我國上市公司並購的重要動因之一。
1.直接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
在我國上市公司當中,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的資金已經成為不爭的實事。但怎樣去發現、評價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佔用資金的狀況,成了比較困難的事情。原因在於,上市公司關聯方佔用資金有正常與不正常之分。在我國國有企業的改制上市不徹底,上市公司與母公司之間,有千絲萬縷的業務聯系,因此,一定程度的資金佔用是正常的經營後果,而且上市公司把盈餘資金借給母公司使用,獲取利息也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因此從會計報表當中很難發現大股東不正常使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到底有多少。
再加上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詳細,從而增加了調查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資金狀況中的難度。因此筆者只好通過以下方法,來了解上市公司資金佔用的嚴重程度。
(1) 從已經披露的案例了解
(2) 從往來款中了解
從存在大量資金佔用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股東或關聯方佔用資金情況來看,往來款、暫借款、墊付款、資產重組與關聯交易,是形成資金佔用的五大主要原因。其中往來款是形成資金佔用的最主要來源,其中有35.38%的樣本公司的資金佔用是因與大股東或關聯方之間的有往無來而沉澱下來。
(3) 從其他應收款了解
在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關聯方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中,其他應收款多形成於非經營性業務往來,是大股東或關聯方非正常佔用的最主要的體現,因此,通過其他應收款的調查,了解上市公司大股東佔用資金狀況也是可行的。在這方面,通過對上市公司2002年中期報數據調查發現有161家上市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占總資產的15%以上,有128家上市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占凈資產的40%以上。
(4)從證監會的普查了解
從2002年底證監會和國家經貿委聯合召開的上市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經驗交流暨總結大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2002年下半年以來普查的1175家上市公司中,S7.S3%的上市公司(676家)存在被大股東佔用巨額資金的現象,被佔用資金合計高達966.69億元,平均每家被佔用資金1.43億元。通過以上方法從側面了解我國上市公司資金被佔用情況,發現大股東資金佔用情況是非常嚴重的。
2.不平等的關聯交易
上市公司和大股東之間的關聯交易本身是中性的,但在我國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價值轉移方式而加以使用,通過不平等關聯交易可以達到:提高上市公司利潤,粉飾上市公司業績,保護上市公司繼續融資地位,同時反過來也可以達到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利益的目的。
3.擔保
擔保作為一種企業行為,是社會的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是一個中性的概念。但是在我國上市公司當中,上市公司違背企業利益最大化原則,不從商業性目的出發,給控股股東借款進行大量的擔保。如果控股股東出現不能按期償還債務,上市公司承擔連帶責任,從而原本經營正常的上市公司被拖入虧損的境地。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一般先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等上市公司沒有資金可借時,就讓上市公司為大股東的借款進行擔保,從而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這在給大股東大量進行擔保的上市公司中容易看到。
9. 大股東質押股票出來的資金有沒有可能操作自己股票
大股東股權質押中可能蘊含著掏空行為
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將股權套現獲得現金,還能夠保留控制權,即股東可得到全部的控制權收益,而僅僅承擔現金流權部分的成本。這就是現金流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它降低了大股東的掏空成本。當股權價值下降到低於質押融資所獲得的貸款金額時,他會選擇放棄此部分股權,將已經貶值的股權轉讓給債權銀行,此時會加劇控制權與現金流權的偏離程度,掏空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幾乎為零,從而加劇對上市公司的掏空行為。股權質押使得大股東在不增加掏空成本的同時提高掏空收益,給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