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連不上某個美國網站,怎麼辦
代理的使用是可以的,http://www.proxy4free.com/page1.html,從列表裡選type為 anonymous的ip與埠,把他們填進瀏覽器的設置中的相關項就可以了。 註:如果一個不行,可以多試幾個,選擇速度快的!!!!!
㈡ 中國十大黑客排名是什麼有什麼事跡
中國十大黑客排名NO.10網名:冰雪封情、NO.9網名:中華特攻 (King Xer)、NO.8網名:冰葉、NO.7網名:孤獨劍客、NO.6網名:教主、NO.5網名:陳三少、NO.4網名:中國鷹派、NO.3網名:coolfire、NO.2網名:lion、NO.1網名:goodwell。
互聯網在中國落地的早期,聽說過黑客的人很多,但是沒有幾個人真正知道黑客是怎樣入侵系統。Coolfire正是告訴大家什麼樣的人是一個恐怖的黑客。我從來沒有聽說過Coolfire攻擊過什麼網站,現在的一些朋友也說Coolfire的8篇文章,根本夠不上黑客級別,都是小兒科的基本知識。
中國鷹派聯盟是一個基於國際互聯網路的非商業性的民間愛好者團體。主要由網路安全愛好者、中華民族文化愛好者等各類健康文化愛好者組成。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的前提下開展和促進各類健康的民族及網路文化的研究與交流以及推廣工作。
㈢ 安然事件的啟示是什麼
自2000年安然事件發生,已經時隔四年,重新審視以安然事件為代表的美國財務舞弊案件風波,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國相關體制、制度的重大改變和影響,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美國企業制度及其治理、資本市場、會計制度、注冊會計師制度以及相關法律制度,這對於我國資本市場建設,以及企業制度與治理機制、注冊會計師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安然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一)事件的由來
安然曾經是叱吒風雲的「能源帝國」,2000年總收入高達1000億美元,名列《財富》雜志「美國500強」中的第七。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該年度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宣布公司虧損總計達6.18億美元,引起投資者、媒體和管理層的廣泛關注,從此,拉開了安然事件的序幕。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破產清單所列資產達498億美元,成為當時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企業。2002年1月15日,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將安然公司股票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成分股中除名,並停止安然股票的相關交易。至此,安然大廈完全崩潰。短短兩個月,能源巨擎轟然倒地,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安達信公司作為安然公司多年的審計師,在為安然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同時,還為其提供了大量非審計服務,非審計服務的收費也高於審計服務收費。正因為如此,人們對於安達信未能及時發現安然公司的舞弊行為表示疑問。
而2002年1月10日,安達信公開承認銷毀了與安然審計有關的檔案,這就更加證實了人們的疑問。很快,安然公司丑聞轉化為審計丑聞。2002年10月16日,休斯頓聯邦地區法院對安達信妨礙司法調查作出判決,罰款50萬美元,並禁止它在5年內從事業務。
但是事情的變化令人難以置信,2005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3年前對安達信公司所作的有罪判決。負責審理此案的全體法官一致認為,原陪審團作出的庭審說明太過含糊,當年對安達信「妨礙司法公正」的裁決是不恰當的。然而,這一裁定對因安達信倒塌而深受打擊的28000名員工來說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了。
(二)薩班斯法案的出台
美國相繼爆出的造假事件,嚴重挫傷了美國經濟恢復的元氣,重創了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信心,引起美國政府和國會的高度重視。美國社會各界強烈呼籲美國政府拿出強有力的措施,嚴厲打擊公司造假行為。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即薩班斯法案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台的。法案有兩處最為引人注目:
一是改進公司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控制與責任。薩班斯法案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明確公司管理層責任(如對公司內部控制進行評估等),要求管理層及時評估內部控制、進行財務報告,尤其是對股東所承擔的受託責任。同時,加大對公司管理層及白領犯罪的刑事責任。
二是強化審計師的獨立性及監督。法案要求:建立一個獨立機構來監督上市公司審計、審計師定期輪換、全面修訂會計准則、制訂關於公司審計委員會成員構成的標准並獨立負責審計師的提名、對審計師提供咨詢服務進行限制等。
二、對安然事件的反思
(一)對薩班斯法案的評價
1.對法案本身的評價。
(1)凸現了政治訴求,缺乏必要的論證和理性支持
從安然公司申請破產保護到薩班斯法案正式生效,其間經歷了短短7個月的法案制訂過程。薩班斯法案的匆忙出台,打上了深刻的政治烙印,是美國特定政治制度的產物,其中拼湊痕跡明顯。
2005年7月5日,頗有影響的美國特拉華州衡平法院副大法官利奧?斯特林(Leo Strine)在一場演講中,對薩班斯法案發起了猛烈抨擊,他指出:安然和世通丑聞後,此前阻止各項措施的聯邦立法者開始支持迅速採取行動。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高級專員也承認,如果單純是安然事件,而沒有後來的世通事件,不足以產生薩班斯法案和PCAOB。
(2)內在邏輯混亂,內容存在重復、沖突現象
法案本身的內在邏輯混亂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該法案是若干個法案拼接與綜合的產物,其內容與表述上存在重復。比如,第8、9章來自原來參議院應對安然事件的一份立法草案,第11章來自原來眾議院一份立法草案,同時,還吸收了參議員Dodd提交的有關重建投資者對會計行業信任的法案的部分內容。再如,有關公司高管和白領犯罪的刑事責任部分,分別散見於第8、9和11章。其次,個別地方出現內部不一致,也有些規定之間互相沖突。如,關於公司高管對財務報告真實性的責任,在相關條款中表述不一致。
大法官利奧?斯特林形容薩班斯法案像一鍋「古怪的雜燴」,把合情合理的想法與「談及令人懷疑的價值觀的偏狹條文」混雜在一起。他還警告聯邦立法者「守好本分」,把公司法留給各州自己去處理。
2.對法案執行效果的評價。
薩班斯法案制定者宣稱,這是自羅斯福「新政」以來美國市場和商業領域的最大變革。薩班斯法案執行兩年來,美國社會各界對法案的效果褒貶參半。
一種是贊美的聲音,認為,法案對於加強美國公司治理,強化投資者信心意義重大。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2005年5月15日,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辭時表示,2002年發布的《薩班斯法案》特別強化了這樣一個原則,即公司管理人員應代表股東合理配置企業資源,他為該法案頒布之迅捷、運行之良好感到驚喜。
而另一種批評的聲音不斷,認為,薩班斯法案是一部相當有缺陷的法律,自安然丑聞以來,與薩班斯法案相關的執行成本過於高昂,而監管機構和檢察官則有監管過度的嫌疑。
2005年3月美國《新聞周刊》報道,盡管美元持續下滑造成海外對美國公司投資減少等一系列問題,但仍不及薩班斯法案帶來的問題棘手。美國CFO執行委員會的報告更是明確地指出,由於執行法案404條款,未來三年中將阻礙創造的工作崗位超過30萬個,並將導致GDP增長速度放慢近0.5%。
根據薩班斯法案第404條款,上市公司應當每年對公司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評估,對公司的內部治理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這一條款給上市公司帶來了巨大的遵循成本,包括上市費用、內部培訓費用、外部交易成本、審計費用和各類咨詢費用,還有法律費用和董事費用的增加。評論認為,由於薩班斯法案404條款的嚴苛規定使一些上市公司甚至產生了退市的打算,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美國國內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很多在中小上市公司,對遵守薩班斯法案治理規定的成本和進入資本市場的好處進行權衡後,選擇了退出資本市場。根據沃頓商學院的統計數字,1999年美國股市中的退市公司僅有30家,2004年升至135家。而Foley&Lardner律師事務所2004年5月公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超過100家接受調查的上市公司中,約有20%的公司因法規負擔加重而考慮退市。
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因不堪薩班斯法案帶來的高額遵循成本,選擇了退出美國的資本市場,而新近打算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也大大減少了。根據納斯達克的統計數據,該市場2004年總計有13家外國公司上市,但主動退市的外國公司卻達到了11家。在紐約證交所,2004年有8家外國公司上市,僅是2003年的半數,卻有2家公司主動退市。
時至今日,美國各界對於404條款的各種討論仍在繼續,但對於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強化帶來的正面效應開始為有關方面所認可。
(二)美國的公司治理問題
安然事件發生後,美國社會對企業制度作了反思,意識到公司治理問題,是導致公司舞弊的根本原因。以下制度安排存在的缺陷,才是導致安然事件等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所在。
1.股票期權制激勵了造假動機。向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乃至員工發放公司股票期權,被認為是美國公司治理中十分成功的激勵機制。但是,安然和環球電訊等破產事件使股票期權成為了公司陋習和治理混亂的象徵。股票期權使一些公司的管理者在幾年內成為億萬富翁,也鼓勵一些人不顧一切地炒作股市,把公司變成個人的「搖錢樹」。為了從公司股票的升值上獲利,一些公司的管理者運用包括財務造假在內各種方法,製造「題材」,創造利潤,抬高股價,忽視公司的長遠發展,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2.公司獨立董事形同虛設。為了防止公司高級管理層利用股權分散濫用「代理人」職權,侵犯中小股東利益,美國十分注重獨立董事制度。但安然公司的獨立董事卻形同虛設,根本沒有履行應盡的職責。該公司17名董事會成員中獨立董事達15名,審計委員會7名委員也都是獨立董事,而且這些獨立董事都是政界、學界、商界的知名人士。既使有這些德高望重的獨立董事,也未能為安然公司的股東把好監督關。目前,這些獨立董事不僅備受責難,而且遭到了公司投資者的起訴。
3.審計委員會未發揮應有的作用。雖然,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早在1978年就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設立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負責監督外部審計師的審計質量。但是,安然事件充分暴露出美國公司的審計委員會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4.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存在缺陷。上述種種問題表明,美國企業的內部控制也不是完美無缺的,特別是公司高管部門及高管人員有疏於舞弊控制責任的問題。
安然事件後,薩班斯法案第404條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每年對公司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評估,薩班斯法案第406條要求公司作為證券發行者應向SEC匯報,披露其是否採用了專門針對高級財務管理人員的道德准則,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隨後,美國審計准則委員會(ASB)發布了獨立審計准則(SAS)第99號——財務舞弊審計,SAS第99號反復重申先前准則的主旨,即公司的道德行為是以公司綱領和高層管理部門的價值觀為基礎的。事實上,美國各方對於內部控制的討論由來已久,也付出了巨大努力。1992年美國COSO[1]項目委員會組織研究推出了第一份企業內部控制框架報告。提出了由「三個目標」和「五個要素」組成的內部控制框架,成為迄今為止最為權威的內部控制概念。COSO認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經理當局以及其他員工為達到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循等三個目標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該報告認為,「誠信必須與道德價值共存,必須由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高級管理人員發起,並將其滲透到整個組織中去」。美國公認審計准則(GAAS)要求,審計師在評估虛假和不正當行為風險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公司環境。內部控制系統「離不開負責設計、管理和控制內部控制系統的人員的誠信和道德價值」。
2004年9月,在該COSO的推動下,由普華會計師事務所執筆完成的企業風險管理一整套內部控制規范正式公布。具體包括企業內部控制框架執行綱要、應用技術以及空白評價工具。該項目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美國會計學會、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管理會計師協會、財務經理人協會負責監督。有關方面對這套規范的評價是積極的,但將這一套規則付諸實施,還需要一個過程。
(三)美國的財務會計報告制度問題
安然宣布破產後的第三天,前「五大」立即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安然的問題是現行財務報告制度本身存在局限性所致,這一聲明所指出的財務報告制度的缺陷引起了空前的共鳴。安然事件後,圍繞著美國會計准則及其制定機制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會計准則的制定模式:由民間機構還是政府制定。
在安然事件引發的會計准則大討論中,不少人提出:會計准則對保護投資者利益如此重要,將此重任完全交給不對國會負責的民間機構承擔是否合適,國會或政府機構是否應當在會計准則制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承認,過去過於依賴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的工作,未能充分履行確保會計准則符合聯邦證券法所確立目標的相關責任,今後將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如擴大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的資金來源,減少對會計職業捐款資金的依賴,以及更多地參與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的工作議程等。
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會計准則制定權仍應交由民間機構,因為民間機構制定準則相對於政府制定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如靈活性、及時性、研究資源豐富、較少受到政治壓力的影響等。
2.會計准則的制定導向:規則基礎還是原則基礎。
安然事件引發的另一個會計准則問題就是:會計准則應當是以具體規則為基礎,還是以基本原則為基礎?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IASC)及改組後的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選擇的是以基本原則為基礎的准則制定方式。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主席大衛·特維迪(David Tweedie)2002年2月在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對美國會計准則和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進行了對比評價,很具有代表性。他指出,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之所以選擇規則基礎的制定方法,完全是環境使然:公司需要詳細的規則,以減少交易設計的不確定性;注冊會計師需要詳細的規則,以減少與客戶的紛爭並在訴訟中自我保護;證券監管部門需要詳細的規則,以便於監督實施。但他同時指出,詳細的規則往往被別有用心的公司和個人通過精心策劃的「業務安排」與「交易設計」繞過規則的束縛。此外,規則基礎模式可能誘使公司和注冊會計師過分關注會計准則的細節規定,而忽略對財務報表整體公允性的判斷。因此,原則為基礎的模式有助於培育一種以專業判斷取代機械套用准則的氛圍。
薩班斯法案要求證券交易委員會就美國的會計准則採用原則導向還是規則導向進行研究。2003年7月,證券交易委員會發表研究報告《對美國財務報告採用以原則為導向的會計體系的研究》,其中首次提出了「目標導向」的概念,並就包括概念框架、准則制定機構、國際趨同、公認會計准則的層次等在內的准則制定相關問題提出了建議。作為回應,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於2004年7月發表本報告。從總體上,這個報告基本接受了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建議。
(四)美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體制問題
安然事件以前,美國所謂的民間自律管理體制為全世界所推崇,安然事件後,這一體制卻遭到多方面的置疑,並得到法律調整。事實上,其體制歷來就是法律規范最多、涉及部門、機構、團體最多的復雜體制。
1.安然事件前的體系。
安然事件前的行業管理涉及到的機構包括州會計事務委員會全國聯合會、各州會計事務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各州注冊會計師協會。
各州的會計事務委員會和州會計事務委員會全國聯合會是依據各州的《會計師法案》以及《統一會計師法案》成立的獨立機構,由1/2或2/3以上執業注冊會計師「自願者」組成。在全國層面的《統一會計師法案》只是一個範本法,不具有強制力。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根據《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的規定,對從事證券市場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有著很大的影響,但並不對注冊會計師進行日常監管,有權對證券市場的案件調查處理。曾於20世紀70年代與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聯合設立公眾公司事務所管理部,具體負責監督事宜。
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和州注冊會計師協會完全是傳統的民間組織,沒有專門法律授權,依照職業傳統對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組織注冊會計師考試和閱卷;組織後續教育;制定審計准則、質量控制准則和道德守則;組織同業互查,並負責會員自律性懲戒等。協會只管會員,不管執業牌照。
特別指出的是,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注冊會計師資格,要在各州執業,需要通過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全國統一考試,再向各州會計事務委員會申請注冊,盡管州會計事務所委員會主要由執業注冊會計師自願者組成。但這使得注冊會計師資格管理在各州之間、協會(會員)與政府之間形成了相互錯亂的職能分割。
2.安然事件導致的體制調整。
《薩班斯法案》規定,成立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的監督機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負責對從事上市公司審計的事務所進行監督。具體而言,其職責包括:負責對從事證券市場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的登記;對從事證券市場審計業務的事務所進行檢查、調查和處罰;制定或直接採用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的上市公司審計准則、質量控制准則以及職業道德守則等。應當指出的是,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作為非政府組織,考慮到職業管理的慣例和資本全球化下財務信息監管角色的獨立性問題,總體上,在美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體制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完善而不是替代。
安然事件之前美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體制,不是西方多數國家一般意義上的政府(或獨立監管機構)監督下的行業自律管理體制,而是如美國審計總署(GAO)所言的「支離破碎」(Fragmented)的體制。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格准入和監督,在州一級和聯邦一級是分離的,普通資格在州一級,證券業務監管在聯邦一級,從而大大抵消和分散了監管力量。而在證券市場審計業務方面,從形式上看,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通過同業互查等措施承擔了自律監管,但這只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這樣的監管機構與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一種諒解,法律並沒有像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那樣賦予行業協會對證券市場審計業務進行監管的職能,包括將違規會員撤銷從業資格的權力。
㈣ 金融時間序列 論文
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思考
--------------------------------------------------------------------------------
[摘要] 我國上市公司業績缺乏穩定性和成長性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既有企業方面的內因,也有經濟環境方面的外因。但內因是最關鍵的,是起決定性的因素。目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首先要解決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問題,真正落實人員、財務、資產〃三分開〃,尤其是要解決上市公司兩頭(采購和銷售)在外的問題,從而真正減少關聯交易,提高業績的可靠性。其次是要把上市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對上市公司監管的重要工作來抓,在上市公司重組和再融資中加以嚴格落實。
面臨的最大難題
我國上市公司業績缺乏穩定性和成長性的原因是很復雜的,既有企業方面的內因,也有經濟環境方面的外因。但內因是最關鍵的,是起決定性的因素。總括起來,以下三個因素是最普遍的因素:
第一,缺乏核心能力,產業衰退時企業隨之衰退。
當我國經濟由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以後,大部分傳統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利潤率下降的態勢,許多原來高成長、高盈利的產業已轉入低增長、低利潤甚至出現行業性虧損的不良態勢或者淪為衰退產業。隨著傳統產業環境的急劇變化、甚至衰退,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滯留在衰退產業中忍受煎熬,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面臨著生存危機。
從2001年上市公司業績預虧和預警的行業分布可以看出產業衰退的程度。到2月底滬深兩市共有229家企業進行了業績預虧和預警,其中家電行業主要是彩電行業共有15家,占第一位;化纖紡織行業有12家,占第二位;商業有10家,居第三;摩托車和自行車行業的公司幾乎全部虧損。如因產業的衰退,家電、摩托車、彩管、百貨、化肥農葯、日用輕工、普通機械和儀表製造等行業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已陷入虧損的深淵。百貨行業的大部分上市企業已是城頭更換了大王旗,殘存的小部分企業也岌岌可危,隊伍是越來越小。
由於中國股市的制度性缺陷,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未能建立,大量沒有發展前景的衰退產業類企業到股市上市融資;或者由於產業本身衰退而企業又沒有能力克服產業生命周期的約束,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隨產業衰退而衰退。因而,產業轉型是很大部分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對的艱難選擇,也是我國股市發展中的一大難題。
根據作者的實證研究得到結論,自行車、摩托車、農用車等低技術含量的交通設備製造業,彩電製造和顯象管製造業,白酒釀制業,紡織化纖及紡織機械製造業,輕工製造等發生了明顯的衰退,其中的大部分產業已經轉化為衰退產業,行業內大多數企業長期持續虧損,並有可能是全行業性虧損。
我們只要對這些產業中的上市公司近幾年來的業績和股價變化稍加回顧就不難發現產業衰退的軌跡。通過對這些衰退產業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史分析,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面對產業衰退資本支持不是萬能的。資本是企業擺脫產業衰退困境的充分條件,不是充要條件。當產業衰退時企業如果未能及時進行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即使有了資本也脫逃不了企業衰退的命運。這種因產業衰退而使企業衰退的現象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很普遍。
第二,盲目投資,陷入多元化陷阱。
我國許多上市公司虧損的原因表面上是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提取存貨跌價准備和壞賬准備等,實際上是公司盲目投資,過度多元化釀成的苦果。在當前的中國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確實容易產生多元化沖動。因為,一是我國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缺失,企業低成本融資乃至惡性圈錢很容易,造成上市公司投資決策上的隨意性;二是價值投資理念遭冷落,股票價格與企業業績不相關或負相關,各種題材的炒作成了主流,而上市公司跟蹤市場熱點的多元化投資行為能夠製造市場炒作的題材。
近幾年來,不少上市公司為了趕時髦或為了順應二級市場概念性的炒作,紛紛利用上市公司融資通道之優勢實施多元化經營。2000年我國上市公司出現了多元化經營熱,約有200家上市公司擴大或變更了經營范圍。2001年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傾向更加明顯。表面上看,多元化投資使企業〃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似乎減小了風險。但實際上,如果企業實行無關聯多元化經營戰略,貿然進入不太熟悉的行業,只能獲得今天瞬間的〃快感〃,而讓明天承受長時間的〃悲痛〃。
正如美國著名的管理理論家德魯克所言,一個企業的多元化經營程度越高,協調活動和可能造成的決策延誤就越多,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除此之外,多元化投資還將迫使企業從主業中撤出相當部分資金投向外圍業務,這對長期培養起來的主業無疑是場〃浩劫〃。長期來看,不僅可能造成資金低效耗散,還會加劇主業長期循環下跌趨勢,破壞核心競爭力,釀成主業〃空洞化〃的悲劇。多元化經營不一定會減弱風險,全面出擊可能不如重點突破,〃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提高專業化水平,把主業做大,基礎鞏固,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才有可能經受住國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考驗。這是國際市場上成功企業一貫遵循的商業准則。
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由於全球性經濟停滯,一場以剝離和出售非主營業務資產為特徵的企業重組運動席捲全球,管理學界稱這場重組運動為〃歸核運動〃,其目的是通過剝離非主營業務來強化主營業務的競爭力,從而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盲目多元化一般是經濟繁榮時期的產物,而與多元化相反的〃歸核〃行為則是經濟不景氣時期企業的生存選擇。從企業發展史看,多元化缺乏抵抗經濟周期的能力,因而風險過大。而以強化企業主營業務提高核心能力的戰略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良策。在這一方面,我國上市公司不乏成功的經驗,但更多的是失敗的教訓。多元化是許多上市公司失去生存能力的根本原因,缺乏專業化基礎的多元化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大敵。從上述實證分析的結論可知,能夠持續發展的企業全部是專業化程度相當高的,專業化的主營業務是企業現金流的基本源泉。盡管這些企業有條件實施多元化戰略,但他們始終在主營產業中辛勤耕耘,咬定主營產業不放鬆,通過專業化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們都是所在產業的佼佼者,高度專業化的產品不但佔領了國內市場,而且在國際市場上都佔有一席之地。相反,許多主業並不突出的上市公司在有了資金後盲目擴張,到後來企業成了無主營業務的公司,企業經營難以為繼,並不得不退出證券市場。可以說,大多數ST、PT公司是被多元化葬送的。
第三,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
由於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信息不透明和寬松的市場環境,大股東往往把上市公司作為提款機,上市公司從市場上惡性圈錢,大股東從上市公司大肆掏錢。大批上市公司正是被大股東掏空後失去生存能力的。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幾乎所有的ST、PT類公司都是被大股東掏空所致。如果沒有大股東的掏空行為,這些企業不至於虧損大則上50-60億元,小則幾億元。
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法可謂〃花樣百出〃。一是大股東赤裸裸地直接侵佔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的募集資金相當普遍,正是由於資產被侵佔,上市公司才陷入了死亡深淵。二是大股東利用上市公司大肆擔保套取銀行資產。估計有200多家上市公司為大股東及其關聯企業提供了200多億元以上的擔保,許多上市公司就是因為擔保而失去生存能力的。擔保葬送了許多有發展潛力的上市公司。三是通過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已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被掏空。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剝奪上市公司的手法五花八門,有的通過向上市公司出售劣質資產、或以高出市場價格的方式提供原材料和有關服務以及場地(資產)使用權,還有的是拖欠上市公司的銷售貨款。目前一種比較流行的方式是由上市公司花巨資購買集團公司的商標或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由於無形資產價格缺乏客觀依據,這就為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開了方便之門。有的上市公司購買商標的支出超過了公司的全部盈利,無形資產充當了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有形殺手。四是大股東所持股權被凍結。至今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所持股份部分甚至全部被凍結了,包括許多剛一上市的公司大股東股權就被凍結,如華紡股份上市當天第一大股東全部股份就被凍結。股權凍結將嚴重危害企業的生產經營。總之,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侵佔上市公司利益並使上市公司失去生存能力的事例不勝枚舉。
眾所周知,運用企業能力理論揭示企業發展的奧妙是當今世界的最新潮流。時至今日,戰略管理專家們仍然熱衷於把企業擁有的特殊能力(核心能力)作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因而企業能力理論也就一躍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研究的時代主旋律。
企業能力理論的一項基本任務就是解釋企業產生長期收益的機制是什麼,也就是說,闡釋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存在及存在的原因,通俗地說,就是解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建立在核心能力基礎上的企業競爭優勢具有持久性,也就是說核心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資源。一個企業如果不具備特有的核心能力,即使在某一時期取得了高速發展,但這種發展也是不能持續的,企業缺乏抵禦競爭和防範風險的能力。
對我國上市公司而言,培養核心能力、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的主要途徑有:
1、樹立戰略管理理念,從容應對產業變革企業戰略是企業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戰略管理是企業經營的首位活動。
戰略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企業戰略。因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管理的主題也經歷了歷史的演進過程。安索夫(H·I·Ansoff)將管理主題的演變作了概括。在20世紀初期,戰略管理的重點是產品戰略,到中期管理主題是市場戰略,後來是技術戰略,到70-80年代是生產能力戰略和資源戰略。到80年代以後,戰略管理的主題是產業創新。產業創新之所以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主題,是與90年代以來企業生存環境的急劇變化相關的:技術革命、競爭全球化及大批新興產業的誕生等。戰略專家波特認為企業戰略的核心是產業選擇問題和在產業內的競爭地位問題;企業成功來源於兩個方面,即企業所處產業的吸引力(產業效益)和企業在該產業中的相對地位。
對我國大多數企業而言,戰略管理仍屬空白。正由於缺乏戰略管理,企業只好盲目跟隨市場走,市場流行什麼,企業就投資什麼,其後果必然是被市場所淘汰。因而樹立戰略管理理念對我國上市公司具有緊迫性。因為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轉軌、增長轉型的大轉折時期,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革將加速傳統產業的衰退。而且,在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革命的沖擊下,產業邊界越來越模糊,產業變革越來越快,如產業生命周期縮短和產業結構知識化等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企業能否從容應對產業方面的大變革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尤其是作為衰退產業中的企業如何順應產業成長周期,及時進行戰略調整和產業創新,是企業管理中的緊迫問題之一。
2、克服盲目多元化,通過專業化形成核心競爭力。
從理論上講,一個企業到底是專業化好還是多元化好尚無定論。專業化和多元化是企業發展戰略上的兩難選擇。但多元化風險大,失敗率較高。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企業開始扭轉多元化為主的大規模重組,通過大規模的企業剝離、企業分拆使業務重新專業化,以提升企業的核心業務和核心能力。我國企業大多是幼小型企業,主營產業市場佔有率不高,核心能力不突出,缺乏實施多元化戰略的能力和資源,專業化應是其基本戰略。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立足之本,是一個企業區別於其他企業的顯著標志。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專業化程度低的多元化企業缺乏持續的核心競爭力,降低了企業抵禦外界風險的能力,存在多元化陷阱。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在轉軌經濟和新興市場國家,低層次的多元化已失去生存的空間。
目前,我國不少上市公司就是因盲目多元化而失去生存能力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像深萬科、中集集團、五糧液、同仁堂、伊利股份等上市公司卻因致力於專業化而形成了牢固的競爭優勢和持續的發展潛力。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能力是企業持續成長的基本保證,也是企業抵禦經濟風險的基本要素。近年來,由於全球性經濟衰退,國外許多多元化大企業紛紛陷入困境,而專業化企業則安然無恙。因而目前在日本和韓國等國普遍盛行以企業剝離提高專業化程度和核心業務能力為目的的企業重整浪潮。
3、構建以股東為導向的公司治理結構,營造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制度環境。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所有制既非傳統意義上的國有制,又非國際上標準的股份公司的股東所有制,而是股份公司及其控股公司的員工所有制。控股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關聯交易、對外擔保等危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突出就是其反映。目前,輿論界普遍把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歸為〃一股獨大〃,也就是大股東危害小股東利益。但筆者認為,〃一股獨大〃是假現象而非本質。因為中國上市公司中50%以上的股權屬國家股,國家股就與普通國有資產一樣,徒有虛名,並沒有行使股東的權益和義務,也就是說中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是〃假大股東〃,〃大股東〃所依附的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才是真正的大股東。由於上市公司的員工並未持有本公司的股票,因而理論上大股東危害小股東權益的現象在我國已演變為員工危害股東權益的現象。這就是說,只有真正建立起股東導向的公司治理模式才能從根本上克服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和危害股東權益的行為,也就才有可能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制度環境。目前,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首先要解決上市公司的獨立性問題,真正落實人員、財務、資產〃三分開〃,尤其是要解決上市公司兩頭(采購和銷售)在外的問題,從而真正減少關聯交易,提高業績的可靠性。其次是要把上市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對上市公司監管的重要工作來抓,在上市公司重組和再融資中加以嚴格落實。
如果不準確 自己去論文網找找
㈤ 關於仰融事件的始末
1991年仰融與遼寧省沈陽市成立了一家生產汽車的合資企業。該合資企業名為沈陽金杯客車製造有限公司(沈陽汽車),其主要合作方是由仰融全資擁有的在香港設立的華博財務公司(華博)和沈陽市政府擁有的金杯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金杯)。合資企業設立之時,金杯擁有沈陽汽車60%的股權,華博擁有25%,另一合作方海南華銀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海南)擁有15%的股權。華博隨後收購了海南的股權,使得沈陽汽車的股權結構變為60/40,即金杯控股60%,華博控股40%。
為通過進入美國資本市場從而擴大企業規模,合作方准備將沈陽汽車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仰融作為沈陽汽車的首席執行官和經理,在百慕大成立了百慕大控股有限公司(華晨中國)作為沈陽汽車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融資工具,並將其40%的股權轉讓給了的華晨中國。金杯亦將其在沈陽汽車的11%股權轉讓給華晨中國,至此,華晨中國擁有沈陽汽車51%的權益。作為轉讓11%股權的回報,金杯取得了華晨中國21.57%的股份,使仰融在華晨中國的股份減至78.43%。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登記股票,籌備在美國的首次公開發行以及紐約證交所上市過程中,中國政府高層官員通知仰融,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應是一家中國實體,而非某香港私人企業,這樣,將是50年來中國公司首次在美國登記和上市。仰融理解如果該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由一家中國非政府組織擔任即可滿足中國政府的要求。1992年5月,華博、中國人民銀行及另外幾家中國政府機構成立了一家非政府組織——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基金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尚明擔任基金會主席,仰融任副主席。
1992年9月,華博將其在華晨中國的股份轉讓給了基金會。最終,仰融與尚明同意「基金會將為華博託管股份,事實上作為華博的被指定人」,仰融全權管理、控制和支配基金會在華晨中國的股份。被轉讓的華晨中國的股份以基金會的名義持有。在這一安排下,加之2002年10月華晨中國出售了28.75%的股權,基金會擁有了華晨中國55.85%的股權,金杯擁有15.37%的股權。根據仰融的指示,華博支付了華晨中國股票登記和上市的費用,並為基金會支付了各項管理費用。他還負責華晨中國的主要股東在沈陽汽車的工作,安排為豐田和通用汽車生產汽車。沈陽汽車的所有生產設施均在遼寧省。
與此同時,2002年初,遼寧省政府成立了一個由省長助理領導的「工作小組」。2002年3月,工作小組宣布基金會名下的所有股權,包括仰融在華晨中國的權益,均為國有資產,要求他將這些股份轉讓給省政府。仰融拒絕之後,工作小組通知仰融和華晨中國董事會,基金會不再承認華博在華晨中國的受益權益。根據遼寧省政府的指示,華晨中國董事會解除了仰融總裁、首席執行官和董事的職務,將工作小組成員安排在這些職務和其他管理
職務上。2002年10月,新組建的華晨中國董事會不再支付仰融工資,並於次月解除了其經理職務,終止其勞動合同。遼寧省政府還成立了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新華晨),任命省政府官員作為新公司的管理人員。大約兩個月後,新華晨以市場價格的6%即1800萬美元收購了名義上由基金會為華博託管的華晨中國的股份。
新華晨與華晨中國董事會並對剩餘的華晨中國的股份,包括紐約證交所交易的股份進行了要約收購,導致2002年12月18日至19日華晨中國股票在紐約證交所停牌。
當工作小組進行收購時,仰融代表華博在各級法院尋求救濟。2002年9月27日,華博財務向北京高院提出訴訟告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要求確認其在基金會的投資權益,包括華晨股權。2002年10月14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經濟庭正式受理該案。2002年10月18日,遼寧省檢察院以涉嫌經濟犯罪為名批准逮捕仰融。2002年12月2日,華博收到一份通知稱,北京高院駁回起訴,並本著「先刑事後民事」的原則將此案移交遼寧省公安廳調查。至此,北京的起訴結束。仰融出走美國。
2002年12月18日,華晨中國在香港發布公告稱,遼寧國有獨資公司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同基金會就基金會所持有的39.4%股權正式簽署收購協議。2003年1月,仰融以基金會股權不明為由,提請百慕大法院發出禁止令,禁止華晨中國出售其股權。百慕大高等法院經過調查,於2月12日宣布駁回禁止令。
針對仰融在百慕大起訴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和華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一案,2003年12月31日,百慕大法院已做出判決,駁回仰融的訴訟。
百慕大訴訟是仰融以華博財務有限公司的名義提出的。華博公司聲稱其「擁有的華晨中國中的股權,被中國遼寧省政府擁有的華晨集團錯誤徵收」。百慕大法院經對本案事實、證據全面審理,作出判決認定:「華博公司從未擁有華晨中國的任何股權」。法院還認為,華博公司的訴訟不是「可信的訴訟」;華博公司提出「其以信託方式將華晨中國的股權交給基金會」的主張構成「濫用法院程序」;華博公司是在「蓄意誤導法院」,沒有向法院說明華博公司從未擁有CBA股權的證據,是對「重大」事項未作披露的「嚴重」行為;華博公司「故意向法院隱瞞事實」。據此,PhilipStorr大法官在判決書中警告仰融:如果他本人以個人名義重新起訴,就意味著他在此前向法院提交的所有證言都是謊言,希望他不要再做浪費法律資源的事情。
雖然仰融對該判決可以上訴,但熟悉此案的律師都認為,上訴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百慕大法院的判決實際上徹底宣判了仰融對華晨中國資產圖謀的破滅。
在百慕大法院駁回禁止令後,2003年8月7日,仰融在美國華盛頓聯邦法院以個人名義起訴遼寧省政府,此案在當地時間8月7日一經受理便在海內外引起了巨大反響。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事實上,仰融正在將這場私人產權糾紛案作為「人質」,向一個地方政府「挑戰」2003年8月8日凌晨5點(紐約東部時間8月7日下午),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區法院立案受理新中國歷史上首例美國公民狀告中國地方政府的訴訟案: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代碼:1114;紐約上市代碼:CBA,下簡稱「華晨汽車」)的前主席仰融在美國起訴遼寧省政府。
「起訴書」稱,原告仰融,Rhea Yeung(仰妻)及華博財務(仰融持70%股權)因遼寧省不正當行為,財產被不當剝奪。其有關請求包括:遼寧省政府將華晨汽車和其他產權利益還給華博,或以此股份現值補償原告;廢止華晨汽車的交易,命令將此股份和其他產權交還華博,或以此股份現值補償原告;依華博股份權益金額判決賠償金,金額由審判證明,和從原告奪走的其他財產;廢止華博在華晨股份的交易(指華博將39.45%的股權交給基金會),被告將此股份交還華博,或以此股份現值補償原告;依原告被遼寧省轉換的華晨股份及其他產權權益金額判決賠償金,金額由審判證明;律師費及該案訴訟費;等等。
8 月 21日,美國聯邦法院哥倫比亞特區分庭,就仰融等起訴遼寧省政府非法侵佔財產一案,正式向遼寧省政府發出民事案傳票,並以特快形式寄往中國司法部,由司法部傳送遼寧省政府。該傳票稱:被告方需在送達後的60日內答辯,如被告未按時送達答辯,法庭將以缺席判決被告方敗訴,並按原告方訴狀要求的賠償請求做出判決。
中國司法部已經拒絕了仰融律師提出的司法文書送達請求。司法部有關人士指出,根據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任何外國司法機構都不能對另一主權國家、國家機構行使管轄權。根據《海牙送達公約》第13條第一款「執行請求將損害被請求國家主權或利益」的不予送達的規定,中國司法部拒絕了仰融的律師的送達請求,拒絕函已經寄送請求方,並退回仰融的律師的請求及其所附的司法文書。
中國司法部10 月 8日拒絕仰融在美訴遼寧省政府產權糾紛案的律師司法文書的送達請求後,次日,美國律師即通過哥倫比亞地方法院,以外交途徑將文件 遞交到美國國務院,由其下屬的特殊領事服務司負責,將該案的法律文書送往中國外交部。
收到美方通過外交途徑轉遞的傳票後,遼寧省政府積極出庭應訴,請求美法院駁回仰融的訴訟請求。美國哥倫比亞地區法院審理後認為,遼寧省政府徵收華晨中國的股份是主權行為,遼寧省政府享有豁免。地區法院根據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在2005年作出判決,駁回仰融的起訴。仰融隨後提出上訴,對地區法院拒絕適用商業行為例外提出質疑。
美國上訴法院哥倫比亞特區巡迴法庭在2006年7月7日就仰融的上訴作出判決,維持地區法院因缺乏標的管轄權而駁回起訴。(一審、上訴審判決書附後)。
㈥ 怎麼查中國的某家公司是否在納斯達克上市,以及上市公司的詳情
通過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能確定中國的某家公司已經上市,情況如下:
1、直接瀏覽器搜索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選擇打開官方鏈接。
㈦ 1929年10月29日這天美國發生了什麼事
A.1929年10月29日史稱「黑色星期二」,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進入大崩潰,大蕭條的標志。
B.這天,紐約證交所里所有人都陷入拋股旋渦之中,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西方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
C.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打破了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大國瓜分世界的原有格局和平衡,為了尋求新平衡和重新瓜分世界,當時主要資本主義大國展開了激烈角逐,舊恨未消又添新恨,這些都為人類史上空前的大浩劫大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買下了伏筆......
㈧ 為什麼干不過做PPT的人
因為他比你更優秀。
很多人誤解了職場優秀的真正含義,他們認為:
自己的貢獻更大,別人僅僅是PPT寫得好;
自己是真材實料,別人只知道吹水吹牛逼。
職場不僅需要踏踏實實做事,更要讓自己做的事情,恰如其分地讓領導知道。
今天我們就不談虛的東西,單純就事論事,為什麼那些材料寫得好、PPT做得好的人,就應該比你拿得多,就是比你更加優秀。
先介紹下我本職工作的情況:
就職於國內某上市公司,公司市值100億左右,行業Top2;
我之前是一名產品經理,目前是公司行業解決方案的負責人;
做解決方案的輸出物是什麼呢?大多數時候其實就是一份材料,一份PPT。
正是因為這樣,我有一次和同事調侃,我們成為解決方案專家的前提,是首先成為PPT專家,我們得先學會如何做出一份好的PPT材料。
為什麼要介紹這個呢?
只是為了告訴你,也許在我同事看來,我就是那個「只知道做PPT」的。
我今天就現身說法,為什麼會做PPT的人,註定比那些不會做PPT的人更加優秀。
為防止杠精,篩選需求,就設置一個小小的知識付費門檻。
01 為什麼牛人都是PPT高手?
既然你會有「為什麼干不過做PPT」這個疑問,那問題來了,為什麼領導喜歡PPT?
什麼是PPT?是微軟PowerPoint文件嗎?
從本質上來說,「PPT」就是你在跟人交流的時候,能從視覺上幫助你更好地向聽眾傳達信息,幫助你講故事的圖片文字和視頻。
「PPT」的形式並不重要。
PPT可以是一個電子文件;
PPT可以是一個.pdf格式的文檔;
PPT甚至可以是幾塊硬紙板。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一個視頻,老羅對質王自如,整個過程堪稱精彩絕倫。
無論是從前期預測,還是從結果上來看,老羅肯定是吊打王自如,這基本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但如果你去看下視頻,你會發現,老羅實際上並沒有掉以輕心,相反准備得相當充分,辯論開始前他拿著一大摞硬紙板上台,在後面觀眾才知道,老羅居然自帶了「PPT」參戰。
為什麼老羅要自帶PPT上台?
因為牛人之所以是牛人,牛人之所以能讓別人知道自己是真的牛。
在於他們能將自己的想法有效地傳播出去,進而影響他人和改變他人。
在牛人眼裡,做好一份PPT,這個技能之所以如此重要,正是因為它能夠幫助自己實現上面這一點。
有些人創始人,依靠一個商業策劃PPT就能拿到幾千萬的融資。
投資人當然不是傻子,他之所以投資這家公司,自然是因為其綜合能力。
我想說什麼呢?
一個人PPT做的好,其實本身就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
一個能製作出優秀PPT材料的人,其本人工作能力,毫無疑問也同樣優秀!
PPT的作用是什麼?幫助我們去解決問題。
職場工作的本質是什麼?想辦法解決工作上一個又一個問題。
發現沒有,做一份優秀的PPT,你至少要具備一下幾點能力:
有「問題意識」
能發現當前的「問題點」
能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
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能讓決策者相信自己的方案是「可實現的」
㈨ 入侵美國網站觸犯中國法律嗎
會的,網路攻擊在哪個國家都是犯罪行為,不過鑒於中美之間沒有司法協助,你可以被定性為犯罪行為但可能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㈩ 股票買,賣.
就是當時離成交價最近的三個買進賣出價錢
比如:買一5.70 10,買二5.69 20,買三5.68 30
賣一5.71 10,賣二5.72 20,賣三5.73 30
就是說有1000股5.70的買盤,2000股5.69的買盤,3000股5.68的買盤,1000股5.71的賣盤,2000股5.72的賣盤,3000股5.73的賣盤。你要是想買進3000,打5.71可以成交1000股,還有2000股變成買一掛在5.70前面;打5.72,就以5.71成交1000股,5.72成交2000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