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散戶怎樣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散戶怎樣分析上市公司
財務報表分析是以財務報表數據為依據,運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對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評價企業以往的經營業績,衡量企業現在的財務狀況,預測企業未來的趨勢。通俗的說,財務報表分析就是參照一定標准將財務報表的各項數據與有關數據進行比較評價。
報表分析得出的結論不僅能說明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態,更重要的是能為報表使用者展示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為其作出決策提供依據。
一、不同的報表使用者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喜好不同
財務報表分析的形式多樣,但其中始終貫穿著「比較分析」的原理,基本的比較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種: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1、比率分析法
所謂比率分析法,是指核算同一張財務報表的不同項目、不同類別之間,或兩張不同報表中有關聯的項目之間的比率關系,從相對數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和考察,藉以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否存在問題的一種方法。
(1)結構比率:是某項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與總體的比率,反映總體和部分的關系。
結構比率=某個部分的組成數額/總體數額
利用結構比率,開業考察總體中某個部分的形成和安排是否合理,以便協調各項經濟活動。
(2)效率比率:是某項經濟活動所費與所得的比率,用以反映企業投入和產出的關系。利用效率比率指標,可以進行得失比較,考察經營成果,評價經濟效益。
(3)相關比率:是報表某個項目和與其相關又不同的項目加以對比所得的比率。利用相關比率指標,可以考察有聯系的相關業務安排得是否合理,以保障企業經營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2、趨勢分析法
所謂趨勢分析法,是將企業兩期或連續數期的財務報告中相同指標進行對比,確定其增減變動金額、方向和幅度,用以說明企業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
採用趨勢分析法,可以分析引起變化的主要原因、變動的性質,並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具體運用主要有三種方式:
(1)財務報表數據絕對額的比較:將連續數期的財務報表同一項目的金額並列起來,比較其增減變動金額和幅度,據以判斷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發展變化的一種方法。
(2)重要財務指標的比較:是將同一企業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其發展趨勢,預測其發展方向。
(3)財務報表項目構成的比較:以財務報表中的某個總體指標為100%,再計算出其各組成項目占該總體項目的百分比,從而比較各個項目百分比的增減變動,以此來判斷有關財務活動的變化趨勢。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替代法,是將一項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項構成因素,順序用各項因素的實際數替換基數,分析各項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
② 散戶如何可以在股市裡長期盈利
首先,我認為這是一個「半偽命題」。為何是「半」?而不是「偽命題」?從理論上講,在股市裡長期盈利並非不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有多少人能做到?答案是:股民「十炒九輸」!
為什麼?我認為,第一影響因素是「心態」。大家都說,炒股炒的是心態,所謂心態,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到「言行合一」。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包括我自己,也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就是兩只股票,二選一的時候,往往被放棄的那隻個股的走勢偏偏是最好的,而自己內心其實也有一種感覺,就是沒選的那隻個股可能會漲,只是選擇的這一隻似乎多了那麼一兩個無關緊要的評價條件,因此便選了它,但實際卻是錯誤的。
沒要做到「言行合一」的另一種情況就是,本身制定好了不錯的操盤策略,在執行的時候卻因為各種原因的影響而並沒有嚴格按照操盤策略來執行。例如,策略中設定好了嚴格的止盈和止損價位,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無論是外界條件的影響,還是自身內心貪婪的作祟,最終的買賣並沒有嚴格按照止盈止損的價位來操作。反而,回頭觀望的時候,發現自己最初設定的策略確實最行之有效的。
如上所述,要想能獲得穩定收益,或者說是長期盈利。第一點要做到的就是要克服「貪婪」的心態。大多數時候,虧損的原因並非股價沒漲,而是在漲起來之後該賣出的價位沒有果斷止盈。散戶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股價上漲時是一定不會選擇賣出的,只有見到了高位的調整陰線才會考慮賣出,請聽好,是考慮賣出,並非一定會賣,往往是下跌了一段時間,發現股價確實有回調風險了,才會選擇賣出,其實為時已晚,利潤不在,最終大多是割肉出局。你只有做到放棄所謂「魚頭、魚尾」行情,才能真正吃到「魚身子」,千萬不要妄想整條魚都是你的。
第二,不要「道聽途說」。上市公司的質地是支持股價有所表現的必要條件。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終會被資金所青睞,但這不是唯一因素,卻是必要因素。質地不好的公司或在某個時點上被爆炒,但對普通散戶來說,除非你有可靠的消息,否則要把握這樣的機會「難於登天」。因此,道聽途說絕不可信。而質地好的公司也需要深入研究和系統的數據來佐證,有條件甚至需要到上市公司親自去調研,絕不是一個因素便可以做決斷的,也更不是道聽途說就能做出判斷的。「被所有人都知曉的消息,便不能稱之為消息」。
第三,要有系統的技術研究。技術不是選股,是具體操作,是如何實現「高拋低吸」的重要過程。好的股票,不能有效操作的話,就成為不了能夠盈利的股票。「高拋低吸」大家都懂,但怎樣做到高拋低吸?一是靠「心態」,二是靠「技術」。技術分析的指標千千萬,選擇最適合的組合最重要,記住,一定是組合使用,單一指標只做參考,單一指標也並不能詮釋全部體系和內容,最適合的指標組合才能增加正確判斷的概率。例如:量、價、時、空,四要素的結合,雖最基礎,但也相最行之有效,只要會用,用的好,長期盈利也並非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所以,想要獲得長期盈利並非不可能,只是要實現的因素多樣化,單一因素絕不可能滿足。上面幾點也只是眾多因素中的冰山一角,只是我認為其重要性更大一些,跟大家做個分享。簡單來說,「捨得賣、不貪婪」很重要。但真正做到「言行合一」是需要一定功力的!!!
③ 股東去公司考察公司要安排住宿嗎
股東去公司考察公司要安排住宿,股東視察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公司的運行狀況,如果連住宿也不安排股東有退股的可能。
④ 個人投資者如何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
不進行實地調查也可以發現成長股!大家一定覺得這個觀點很奇怪,事實的確如此。在10多年前,做為一個普通的個人價值投資者,凌通選擇了很多有成長的股票,回報都不錯,但當時基本沒有去過上市公司調查,因為作為一個個人投資者,面對千里之外的上市公司,極難去所投資的公司訪問,這些困難包括:時間問題、資金問題和去了沒人接待問題。現在這個問題現在對於大部分投資人來說仍舊是很大的問題。
我們自己的經歷表面,在沒有辦法進行實地調查,並不是不能發現成長股。這時我們主要是採取了一種抽象把握的投資選擇方法,這種抽象把握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先從道理上思考為什麼有些公司能成長,這種成長的理由和邏輯是什麼?比如:茅台、伊利等股票,股價大幅上漲,基本面持續成長,我們就解剖這些成長公司,思考它們為什麼能成長,於是發現了這些成長股在需求特徵,供給特徵以及管理層和治理結構上有一些共同的相似性,我們把這些條件反復地總結推敲後認定任何成長股必需滿足這些條件才能成長,而滿足了這些條件它就一定能成長。於是凌通的手裡相當於得到了一把量測成長的標尺,拿著這個標尺進行量測,符合條件的就認定它是成長股。
這些成長條件都是一些高度的抽象邏輯和法則,是高度宏觀地邏輯和法則。比如:我們認定成長必須是在需求無限增長的環境中才能產生,成長必須是在供給壟斷集中的條件下才能出現,這些原則都比較宏觀和抽象的。用這些原則選股,是對被選擇公司的最宏觀最抽象的經營狀態和條件進行判斷。雖然,這種方法太過於宏觀和粗線條了,但在各方面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這種方法還是很有效的!
這樣一種成長選擇模式,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礎。在人類幾千年的認識論領域存在兩種對立的思想,一種是著名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種觀點認為對任何一個事情的認識都必須親身感受和實際觸摸,否則不可能有正確結論;另一種認識論是,首先認識根本道理,然後利用根本道理可以通過推理來獲得具體事物的正確認識,在對普遍規律和共同本質有了深刻的認識之後,可以透過推理和演繹不接觸具體事物,了解具體事物的發展原則和變化方向。比如,人類認識到萬有引力的規律,利用萬有引力規律計算出在太陽系裡還有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最終人們根據計算結果就到這個行星。
凌通說的這種通過認識成長的根本規律和宏觀邏輯然後利用這些規律和邏輯依次尋找成長股的方法,顯然屬於第二種認識論。這種認識論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普遍。比如,「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的古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古語。戰爭的指揮者不到戰場就能指揮打勝仗,原因是他利用了基礎規律指導具體戰爭。對這種認識論,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老子有專門的論述,老子認為只要認識了事物總的變化規律,就自然認識了具體的變化。老子同時認為萬物都有根本的變化規律,透過一件件具體事物的分析,運用規納的方法就可以抽象出整體的變化規律,有了整體的變化規律,就可以認識了所有具體事物。
總體上看來,在沒有辦法進行實地調查,並不是不能發現成長股,這時主要是利用宏觀規律來選擇股票。這種方法的問題是太過宏觀,太過粗,只能判斷長期的宏觀趨勢,與中觀的具體變化的把握沒有辦法實現,這種方法只能做長期持有,不能做中觀的操作,只能形成定性的結論,難以形成定量的細化,這是它的局限性。解決這種局限性就需要通過細化和去上市公司走訪來實現,下一節我們討論如何去上市公司走訪。
投資要想取得成功,發現那些真正具備投資價值和成長潛力的明星股、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很多公募和私募基金在重倉買入某隻股票之前,都要親自去相關公司進行現場調研,掌握一些最真實的一手資料,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投資風險,提高成功率。
一、在訪問上市公司之前,一定要充分收集與該公司有關的各種信息,包括年報信息、行業信息、市場競爭信息以及媒體的綜合報道,把這些信息都收集到手,初步形成關於這家公司的大概印象和邏輯判斷。不能在什麼也不掌握、不了解的情況下前往公司,那樣的話,到了上市公司之後,面對大量情況和現象無法進行分類歸納和思考,從而使得調研的價值大為降低。如果未到上市公司之前就形成了全面的判斷,你就會知道自己需要了解什麼,需要考察什麼,需要重點關注什麼,調研就是有目標的、有效率的和有價值的。這和中學生做物理試驗極其相似,學生們在做實驗之前需要提前了解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的器材以及試驗的目的,如果沒有提前准備,老師就不讓進實驗室。
二、到上市公司之後,不要把調研的精力只盯在企業本身上,要多同與企業關聯的部門和公司交流。任何一家企業總是有相關的原料供應商、產品代理商等關系緊密的企業,要想了解這家企業的具體情況,通過對與之關聯的企業進行調查訪問,可信度和效率會更好。我們前一段時間去山西汾酒進行調查,為了了解汾酒的經營情況,我們專門訪問了為汾酒生產包裝瓶的關聯企業,我們和工人交談中得到的信息是汾酒對包裝瓶的需求是穩定的和持續不斷的,這使我們認識到汾酒的經營是穩定的和正常的,訪問關聯企業可以提高調研的效率和質量。
三、到上市公司之後,一方面要與企業的董事會秘書、證券事務代表等多接觸,因為這些管理層對企業的情況比較了解,能夠提供必要的信息。但管理層所提供的信息有時存在投投資人所好的問題,所以和管理層溝通完之後,應該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對這家公司各個環節、各個角落的實地走訪中,和工人接觸,到車間中去,到廠區中去,在廣泛的接觸中感受企業並通過一些典型的現象來剖析企業。同樣舉山西汾酒的例子,在山西汾酒廠區內走訪時,看到一個正在施工的工地,我們通過和建築工人的溝通,得知這是新建的科技中心,我們感到汾酒對關乎企業長遠的重大戰略有大手筆的投入,這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好處。
四、詳細記錄自己的訪問過程,這種記錄包括筆記、照片、錄音、錄像。作為一個遠道而來的調研者,在短短的幾天之內看到、聽到的信息量紛繁復雜,如果不做必要的記錄,回去之後,很多事情和細節可能就忘記了,從而使調研得到的信息量大為減少。一定要通過大量的記錄對調研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並形成最後的結論,證明自己哪些看法是正確的,哪些看法不正確,這家公司處於什麼狀態,就像中學生做完實驗後要寫實驗報告交給老師一樣。
其實,去上市公司並不是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的唯一方法,在超市裡、在街上行走時都可以對上市公司進行調查。去年因為參加某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我結識了來自深圳的個人投資者林先生,他長期持有招商銀行、贛粵高速、中國平安,獲得了巨額回報。在與林先生的交流過程中,他對為什麼要買這些股票作了簡單的說明:「我的老家在江西,我住在深圳,每年我都要乘汽車通過贛粵高速往返於江西和深圳之間,在乘車的過程中,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公路上不斷增長的車流量,所以就買了贛粵高速。剛剛從江西老家來到深圳時,我看到有一家銀行在馬路上推銷信用卡,感到非常奇怪,在一般印象中,銀行總是高高在上的,哪有在馬路上擺攤發行信用卡的呢?簡單了解後發現,這家銀行發信用卡手續非常簡單,只需提供身份證即可,於是就在馬路上辦了我的第一張信用卡,這家銀行就是招商銀行。使用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後進一步熟悉了招行,所以就買入了招行的股票。買入平安保險的理由就更簡單了,因為我們家的保險買的就是平安公司的,是平安的顧客,所以就買了平安。」
林先生取得如此之高收益率的原因竟然是如此的簡單,是觀察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後發現了大牛股。仔細觀察生活,適當進行思考,就能發現成長股。觀察生活是尋找成長股的條件,明星股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
陳理的調研順口溜
所有的投資名家都對公司調研有一番心得,陳理也不例外。他自己在過去上市公司調研中的經驗總結成了一組「順口溜」:
1、看年報一手資料,有疑問電話了解;
2、調查前做好功課,准備好要問問題;
3、多參加股東大會,與高管接觸對話;
4、直接去拜訪公司,參觀與董秘交談;
5、去超市或服務點,觀察和用戶閑聊;
6、聽競爭對手意見,向行業專家請教;
7、讀老總文章書信,留意其言行思想------摘自網路,前部分來自董寶珍,<<財務與會計>>,2008,68-69頁
⑤ 散戶真的沒辦法了解上市公司的真相嗎
行情軟體都有基本面的數據,但是確實不能確定完全反應真相,一般是有門路有關系的人才能提前知道內幕,主力會有很多渠道建立自己的消息渠道,我們散戶很難做到這點。所以能在散戶圈子裡生存下來的人都是超人
⑥ 在買股票之前有沒有必要對上市公司做實地考察和走訪調研
作為股民,是完全有必要了解一個公司運行情況的,只有對公司運行有一定了解,清楚公司運行是否正常,公司股票是否存在升值空間,才能選擇購買。
可以去看一下巴菲特的傳記,買進一支股票前先作一定了解觀察。
⑦ 持股多少可以去上市公司調研
10%以上。持股10%以上可以去上市公司調研,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個特定組成部分,它公開發行股票,達到相當規模,經依法核准其股票進入證券集中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⑧ 散戶到上市公司調研會被接待嗎
散戶到上市公司調研,是會被接待的,因為是股東
⑨ 對上市公司進行調研要注意什麼
1、隨著證券市場的逐漸成熟,分析師的投資理念也從開始的技術分析向現在的價值投資轉變。全面、及時地掌握上市公司信息便成為分析師的職責所在,而要擁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能力,僅靠新聞和公告顯然不夠,這就使得上市公司實地調研變得意義重大。
2、上市公司實地調研是指證券分析師在撰寫分析報告前,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公司信息並親自前往公司所在地,與其高層管理人員等進行面對面交流、參觀其產品線等一系列實地調查研究行為。它是證券分析師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分析公司競爭態勢、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作出預測及給出投資建議等一系列後續工作的基礎。
同時,通過對同一行業內多家公司的調研,分析師能全面了解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運行態勢和競爭格局。實際上,投資者們看到的每一篇報告甚至每一次預測的輕微調整,其後都蘊藏著分析師大量的實地調研和分析研究。
3、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
事前准備的充分與否將直接關系著最後的調研效果。在調研之前,分析師會通過各種途徑做大量的案頭工作,這些途徑包括:
通過研讀公司招股書、近三年年報及季報了解調研對象的主營業務、產品特徵、基礎財務數據、近期重大事件等信息,以對公司的目前狀況及發展趨勢做出初步的判斷。通過閱讀同行券商報告了解其他研究人員對公司關注的重點,把握市場對公司的大致定位,以使調研過程突出重點、有的放矢。通過與其他上市公司的關系,從產業鏈中其他企業側面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如通過公司上下游的訂單和采購印證公司的銷售收入,這種方式得到的信息往往更加客觀。
4、此後,調研者需整理出准備工作中產生的疑問或亟待了解的問題,如對公司某些決策獲得更深入的了解、公司下一階段的發展思路及對某個財務數據的困惑等。這可使分析師在有限的調研時間里,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取最大價值的信息。
統籌兼顧方能發現價值
5、在調研過程中,分析師應胸懷全局、統籌兼顧、不忘整體,同時關注細節。調研公司就如同研究鑽石,必須對其重量、顏色、凈度甚至每一個切面的刀工進行審慎觀察後才能判斷其價值。作為價值評估專家,分析師需要對公司大至未來十年戰略,小至階段性訂單;高至董事長管理風格,低至普通員工工作環境進行全面考察。只有對公司各個維度進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後,分析師才能對公司的短期業績和長期價值做出較為客觀准確的判斷。
實地調研中,分析師需盡可能多地約見公司的重要人員,包括但不限於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核心研發人員、核心銷售人員等。不同的人員在公司的定位相異、各有分工、各司其職,只有對公司的戰略、整體經營狀況、研發能力、銷售能力、費用控制能力、財務健康度等方方面面進行分析後,才能對公司做出客觀、公正、准確的判斷。
6、此外,除了座談交流,研發環境、生產車間、倉庫、食堂、員工宿舍等地的實地考察也是重要環節。通過這些實地考察,綜合分析可以掌握一些無法從座談中獲取的信息。
深入淺出 鞭辟入裡
調研結束後,分析師會仔細整理紀要,對其中有價值的部分進行歸納總結,並最終形成調研報告。在撰寫調研報告之前,分析師還需通過其他渠道,對從調研中獲取的關鍵信息進行驗證。這並非出於對調研獲取信息的不信任,而是因為分析師的研究工作必須嚴謹、審慎。
7、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分析師應擁有獨創性的見解,撰寫出思路清晰、邏輯簡單、易於理解的分析報告,這便要求分析師具有深入淺出、鞭辟入裡的表現力。
大浪淘沙 「剩者」為王
公司調研絕非簡單地與公司套近乎,分析師在調研前、調研中和調研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只有做好了嚴謹的調研工作,才能對公司的整體狀況做出全面且准確的分析,才能對公司的內在價值做出客觀的判斷。故而,要成為真正卓越的分析師,不僅要具備記者般敏銳的新聞嗅覺、學者般鍥而不舍的研究熱情,同時需擁有企業家般雷厲風行的實踐作風,只會紙上談兵的理論主義者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