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批露包括哪些內容
您好,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包括的內容有:數量性信息、非數量性信息、期後事項信息、公司關聯業務的信息和其他有關信息。
2.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應當具備哪些質量特徵(質量
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 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
3. 迎駕貢酒為什麼跌迎駕貢酒歷年財務報告迎駕貢酒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
白酒股可以說是又讓股民喜愛,又讓股民討厭。目前來看白酒股漲勢喜人,可如若跌起來,咱們這樣的普通人可就無法承受它帶來的刺激了。
所以大部分想要投資白酒的小夥伴也有點動搖投資的想法了,不確定在今年這個大環境下,白酒還有沒有投資的必要。
下面我用迎駕貢酒來舉例,來給具體為各位朋友做個分析。
在開始分析迎駕貢酒的這段時間,我把這份最近整理的白酒行業龍頭股名單給大家瀏覽一下,想看的小夥伴就來點擊下方領取吧:建議收藏!白酒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迎駕貢酒股份又叫安徽迎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白酒企業第一家的國家級綠色工廠,也是全國釀酒骨幹企業。2015年5月28日,迎駕貢酒(股票代碼:603198)在上交所A股主板上市,成為白酒行業第16家上市企業。
介紹完迎駕貢酒的大致信息,我再來說說它有哪些區別於同行的優勢:
亮點一:品質優勢
水質會直接影響好酒釀造,也是酒體設計的核心因素之一。迎駕貢酒釀酒用水以及勾調用水均採用了發源於大別山主峰白馬尖的山泉水,產品具有明顯的水質優勢。
而且,駕貢酒選用釀造高檔酒的多糧(五糧)工藝,能加工出高品質、中低價位的優質好酒,性價比優勢突出,在同行業同等價位的產品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亮點二:區域市場優勢
區域方面,迎駕貢酒周邊的這些城市有較大優勢,比如江蘇、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均為白酒消費大省,白酒銷售的市場前景是特別廣闊的。
而迎駕貢酒作為徽酒的主要代表企業中的一個,在周邊區域內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促進了對於全國市場的開拓。
迎駕貢酒的優勢這里學姐也就不再分析了,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看我整理出來的這份研報,點擊就可以領取:【深度研報】迎駕貢酒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自從白酒行業復甦到現在,安徽省白酒消費升級如火如荼,主流價格處於穩步上漲,增長了區域名酒中高端和次高端產品的生產預期。而現在安徽次高端及以上白酒佔比唯獨就22%,參考對象江蘇比重為44%,安徽未來產品結構還有很大的升級空間。
然後在當前行業擠壓式增長的發展情況下,徽酒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省內龍頭企業為占據更多市場,依據自身在品牌和渠道優勢不斷擠壓二三線酒企的生存空間,市場份額加速向迎駕貢酒等龍頭企業集中。
再就是安徽和江浙滬的消費也仍然在繼續升級,現在省內消費主流價格帶將近200元,江浙滬已上升至300元左右。迎駕貢酒核心布局的洞藏系列正處於此主流價格帶,並且在銷售方面也很給力,生態洞藏系列一直在穩定且快速的放量,也因此大大提高了在終端市場的佔有率。
所以歸納總結,我認為迎駕貢酒的長期發展趨勢值得被看好,投資者可以看好其未來表現。
不過文章有著明顯的滯後性,若是想更准確地知曉白酒行業未來行情如何,可以直接戳下方鏈接領取:【免費】測一測迎駕貢酒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4. 淺析如何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
辛勤(遼寧大金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遼寧 阜新 123000)
摘要:會計信息作為信息使用者進行投資時賴以決策與分析的基礎,其真實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會計信息失真,它不但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破壞了上市公司的社會形象,而且挫傷了廣大投資者的積極性,使信息使用者產生一種不信任的感覺。因此,如何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對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和維持社會穩定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剖析質量薄弱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現狀;對策
1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現狀
1.1 信息披露不真實。信息披露不真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潤造假。上市公司為了自身利益,常常採用多提多攤的手法,把本不該列入本期的成本費用列入本期;一些上市公司甚至還利用非經常性損益實現賬面上的扭虧為盈,誘導投資者。二是盈利預測弄虛作假。很多公司為了盡可能在上市時募集資金,常在盈利預測方面做虛假陳述,甚至故意操縱盈利預測,發布誤導性信息。三是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一些上市公司在披露會計信息時,常採用手段發布虛假的會計信息披露。
1.2 會計信息披露不夠及時。若不及時公布,信息的相關性就會降低。在證券市場上,若信息披露及時,投資者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准確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相反,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僅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而且還可能有一些內幕人員利用時間差進行內幕交易、牟取暴利。目前上市公司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上市公司將有利的會計信息提前披露,而將不利的會計信息延遲披露。
1.3 信息披露不充分。會計信息充分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當事人依法充分完整的公開所有法定項目的信息,不得有遺漏和短缺。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上市公司通報有利的消息而隱瞞不利和消息,常常隱瞞部分事實,誤導投資者。主要表現有償債能力、或有事項、關聯交易等信息披露不充分。
2 造成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薄弱的原因分析
2.1 會計法規不完善。在我國,雖然已相繼修訂了《會計法》、《公司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但由於經營者法制觀念淡薄,有關規定不配套,執法環境欠佳及執法者本身素質低下,對違規違紀者懲罰不力等因素,會計法律規范的執行仍不理想。就現有會計管理法規、會計管理體系而言,還存在理念滯後,規定內容空泛,監管手段不明確等局限。
2.2 社會監督力度不夠。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社會監管,主要是由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獨立審計來完成的。其他社會機構或組織,雖然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監管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並沒有相關的法律將其納入監管主體的范圍,賦予其監管責任。以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獨立審計為主的會計信息社會監管,能夠促使上市公司強化會計核算基礎工作,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從而有利於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但是,從目前的監管效果來看,並不令人滿意,這種社會監管機制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2.3 上市公司內部有意進行違規操作。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處於利益驅動,失實披露會計信息。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由於在現代股份公司中,股東和受託管理公司的經濟利益傾向於提高利潤,並往往藉助於會計上的技術處理達到自己的目的。此外,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證券市場也成為展現企業形象的一個重要舞台,公司的盈利以及其它有利好消息,有利於吸引投資者。因此提高公司的股票價格,有利於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使公司在競爭中立於有利地位。而且由於我國證券市場建立的時間不長,一些成熟的觀念和意識還沒有建立起來,許多上市公司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做法也不很成熟,這樣製作出來的信息常常不能完全符合規范的要求。
2.4 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有缺陷。具體表現在,一是從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來看,存在著嚴重失衡。股東大會大多是擺擺樣子,難以有效監督公司管理人員,大股東干預上市公司日常決策的不規范現象時有所見。二是從公司董事會的結構和功能來看,許多由國有或集體企業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公司的董事長多數仍由原來的廠長或者經理擔任,習慣於既管決策,又管經營。三是從監事會的監督來看,其監督功能弱化、缺乏權威,部分監事因缺乏法律、財務等專業知識無法行使職權。許多公司的監事。是由現任董事長或總經理上市前的副職或助手來擔任,由原來的上下級關系轉變為現在的相互制衡關系,其監督難度可想而知。
3 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
3.1 完善會計法規體系。我國在借鑒國際會計准則制定我國會計准則上邁出了較大步伐,但在具體執行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一個制定得再好的會計准則,如果得不到有效執行,那就是形同虛設。所以,要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會計准則執行機制。同時,不斷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建設,從制度層面預防會計違規行為。會計法律法規的作用在於強約束性,通過對具體會計核算業務進行規范性約束,來達到規范會計行為的結果,最終達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目的。
3.2 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應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健全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一是明確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責、權、利,建立股東對經營管理者的強力約束,建立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基於合約的委託代理關系;二是理順委託方和代理方的利益關系,解決國有股產權主體虛位問題;三是通過權利分配、權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機制,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上減少會計造假的風險;四是完善業績評價機制,應考慮增加一些涉及企業持續經營能力等的非財務會計指標,使經營者所得的利益與企業目標約束掛鉤;五是改變激勵措施,防止經營者的短期行為,就經營管理者的激勵措施將長期績效補償與短期工薪支付分開。
3.3 逐步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會計人員如果缺乏必要的業務水平,很可能會出現會計信息差錯。而當會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時,那麼就算他的業務水平再高,也會出現會計信息舞弊。所以需要以技能培訓與強化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來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即要經常對會計人員進行培訓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素質。高水平的專業素質是規范會計職業的前提條件,職業道德意識的提高是規范會計職業的重要因素,有助於會計人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其能夠抵制和化解來自外部的威逼利誘,依法辦事,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之間的關系,杜絕會計違法現象的發生。
3.4 完善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建立審計委員會。完善的獨立董事制度可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外部監督,並使董事會這一內部機構適當的外部化,從而形成一定的監督制約力量,加強了對公司經營活動的監督。同時,在獨立董事制度下設置審計委員會有助於對受制於經理層的會計信息進行再監督。鑒於會計信息由管理層負責編制和提供,而管理層的聘任顯然受大股東意志的支配或影響,為了防止內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層和大股東在會計信息方面的權利,在公司的治理實務上,設立審計委員會,對受制於經理層的會計信息進行再監督。審計委員會最主要的功能是通過指導和協調公司內部審計工作與外部注冊會計師審計,確保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的質量。審計委員會制度的建立,可有效擺脫經理層的控制,實現對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再監督,從而為資本市場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3.5 加強執法力度。要明確會計信息失真的責任承擔主體,應該將會計信息失真歸入企業領導者的約束體制中,而不應讓會計人員充當不該充當的角色,否則會適得其反。應該明確會計信息失真的衡量標准,使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遠遠高於其所得的利益,革除目前造假利益大於造假成本的現象,從經濟利益上隔斷對會計信息造假的偏好。
[2]李翔,馮崢.會計信息披露需求.來自證券研究機構的分析[J].會計研究,2006(3).[3]降琪琦.會計信息的優勢分析[J].財會通訊,2006(5).
5. 請高人提供一些制酒業的相關稅務知識或帳務處理注意事項,
1.對白酒實行從價和從量相結合的計稅方法,維持現行的對糧食類白酒按
出廠價依25%稅率、對薯類白酒按出廠價依15%稅率從價徵收消費稅辦法不變的前
提下,再對每斤白酒按0.5元從量徵收一道消費稅;取消現行的以外購勾兌生產
酒的企業可以扣除其購進酒已納消費稅的抵扣政策。
2.適當調整啤酒的單位稅額,按照產品的出廠價劃分為兩檔定額稅率:每
噸啤酒出廠價在3000元(含3000元,不含增值稅)以上的,單位稅額為250元/噸
;每噸啤酒出廠價在3000元以下的,單位稅額為220元/噸。
酒類消費稅的調整,是國家運用行政手段對經濟生產進行政策導向的直接體
現,對涉及到的白酒和啤酒行業及行業內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或限制、或調整的
作用。了解消費稅的涵義與作用,以及消費稅調整對酒類行業和相關上市公司的
影響,有助於把握酒類行業在我國的發展動向,以及更深層次認知酒類上市公司
的投資價值。
第一部分 消費稅簡要釋義
消費稅是1994年稅制改革在流轉稅制中新設置的一個稅種,在普遍徵收增值
稅的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征一道消費稅。消費稅屬於價內稅,在產品的生
產、委託加工和進口環節繳納,在此後的批發、零售等環節不再繳納消費稅,稅
款最終由消費者承擔。根據稅制設計,徵收消費稅的產品原來是徵收產品稅或增
值稅的,現改為徵收增值稅後,這些產品的原稅負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為了不因
稅負下降造成財政收入減收,需要將稅負下降的部分通過再征一道消費稅予以彌
補。開征消費稅屬於新老稅制收入的轉換,徵收消費稅的消費品雖然還要徵收增
值稅,但基本上維持了改革前的稅負水平,因此對少數消費品徵收消費稅不應成
為物價上漲的因素。
消費稅征稅方法分兩種: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除了黃酒、啤酒、汽油、柴
油四種產品實行從量計征外,其餘應稅消費品均為從價徵收。具體到酒類行業的
計征稅率如下:黃酒240元/噸,啤酒220元/噸,糧食白酒為出廠價的25%,薯類
白酒為出廠價的15%,其他酒為出廠價的10%。其中黃酒和啤酒之所以按銷售量而
不是按價格來計稅,是考慮到其社會用量較大,按銷售數量計稅方法簡便易行,
且稅款徵收多少,只與數量有關,而與價格高低無關。
最新的調整細則對啤酒在從量計征的基礎上又劃分為兩個檔次,添加了從價
征稅的限制:每噸出廠價≥3000元的,則稅率為250元/噸;每噸出廠價在3000元
以下的,稅率保持不變為220元/噸。也就是說對定價在中高檔層次的啤酒企業,
比如青島啤酒,是個不利因素。
原消費稅法對利用外購的已稅酒和酒精生產的酒(包括以外購已稅白酒加漿
降度,用外購已稅的不同品種的白酒勾兌的白酒,用曲香、香精對外購已稅白酒
進行調香、調味以及外購散裝白酒裝瓶出售等),在計稅時准予扣除外購應稅消
費品已納的消費稅稅款。而最新調整後的規則取消了這一條,也就是說,以生產
白酒散酒為主的企業,由於購進酒再生產不能抵扣消費稅,產品在價格上的競爭
力將被大大削弱。那些缺乏必要生產規模的中小型白酒生產企業,本身欠缺良好
的生產設備和優質的原料及工藝技術基礎,經營依賴於快速勾兌外購酒再拿到市
場售賣的方式,沒有自己的產品品牌,靠廉價去爭奪市場份額。因此,這部分企
業賴以生存的價格優勢一旦受到致命打擊,銷售市場佔有率預期大幅下降,企業
經營將無可避免地立於危牆之下。這其實也正是國家出台新的消費稅則目的所在
:清理淘汰劣勢小白酒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大型企業的生產規模化。
徵收消費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調節產品結構,引導社會消費方向,保證國家
財政收入。這次調整消費稅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對白酒加征一道稅,取消外購
白酒可抵扣的優惠政策,以及對中高檔啤酒從價計征,正是這一功能的本質體現
。
第二部分 新稅收政策對白酒行業的影響
一、 國家調控白酒消費稅的意圖與效果
1.行業現狀與政策目的
市場供求定律表明,價格具有彈性時,供給與需求將趨於一致,也就是達到
「市場出清」(Market Clear)狀態。但國內白酒市場的現狀卻是:一方面競爭激
烈,需求下降並趨於飽和;另一方面行業內大量小規模、低產能、結構分散的中
小企業,不斷製造著產出。2000年全國白酒產量476.11萬噸,雖然比96年最高峰
的801.3萬噸已減少幾乎一半,但據白酒專業協會會長沈怡方判斷,全國白酒產
量要壓到350萬噸左右才能基本保持產銷平衡。據統計,2000年度國有及銷售收
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為1286家,在這1000多家比較有規模的白酒企業中
,利稅排前20名的企業掌握著全行業大部分的產量、銷售收入以及利潤;而同一
時間,全國實際生產白酒的工廠達到37000多家。換言之,絕大多數的地方小酒
廠製造著無效的產出。
短缺經濟結束,企業競爭由原來搶佔新的市場空間變為對現有市場份額的爭
奪,大企業因具備規模化產銷和多元化經營的特點,比中小企業更具競爭比較優
勢,此時應該出現企業快速兩極分化,生產能力向少數優勢企業集中的趨勢。但
我國白酒業的實際情況是:市場淘汰機制失效,許多缺乏競爭力的企業並不退出
;在地方保護主義下,大量中小酒廠不計成本、不計虧損照樣維持運轉,長期用
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其他企業被迫隨之降價,導致行業生產秩序混亂,整
體經濟效益下降。
根據產業經濟學的觀點,就白酒行業而言,雖然其技術和產品本身並不是新
技術新產品,現有生產能力總體上也過剩,但只要優勢企業更有效率,就不應該
限制有競爭力的企業擴大規模,而應該切實建立優勝劣汰機制,加速淘汰沒有競
爭力的企業,這正是國家調整白酒行業消費稅的目的之一。
出台新稅率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追迴流失的稅收。由於市場遲遲不能完成
白酒業的優勝劣汰,國家主管部門已經對此失去了耐性,政策調控被逼到前台。
財政部透露,國家對白酒企業消費稅的法定稅率是25%或15%,但在各地實際執行
中,僅維持在7%左右;33%的所得稅被地方財政修改為15%;更主要的是,對小酒
廠的情況很難掌握,低廉的成本使小酒廠成了地方財政的救命稻草。
調整前的白酒消費稅辦法是從價計征的,並且只在生產環節徵收,這樣導致
白酒企業採用轉移定價的方法來規避納稅。白酒企業常通過設立自己的銷售公司
、關聯公司以及加大包裝物等手段調低白酒在出廠環節的價格,從而達到減少繳
納消費稅的目的。新復合計稅方法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
企業如何通過轉讓定價達到避稅的目的呢?舉例來說,一家白酒生產企業,
在各個省市建立自己的銷售公司,它們都實行獨立核算。假設該企業向自己的銷
售公司提供的產品價格每瓶為20元,而市場上其它酒廠向沒有關聯關系的經銷商
提供的類似產品價格,平均每瓶為24元左右。由於酒類消費稅在生產環節徵收,
以25%稅率計算,該白酒企業繳納的消費稅每瓶為5元,其他酒廠繳納的為6元。
該企業通過向銷售公司低價銷售,少繳了消費稅,至於銷售公司因進貨成本低而
在市場銷售上多獲的利潤,可通過其它方式返還給白酒生產企業。
2.新政策對白酒市場的沖擊
以2000年白酒行業產量粗略估算,新政策執行後白酒企業僅在生產環節按量
增繳的消費稅額約為50億元人民幣,再加上取消抵扣優惠的影響,財政部估計將
收回80億元的稅收。
以國有企業和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過去3年的經營數據為取
樣對象,對消費稅的實施將給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作一分析。選擇這些企業作為
樣本是因為它們集中了大部分的行業資源和優勢,代表了行業的生產能力及未來
發展趨勢。
年度 企業數(家) 銷量(萬噸) 每噸酒售價(元) 利潤(億元) 銷售利潤率(%)
1998 1428 557.62 8539.69 33.08 6.94
1999 1334 489.30 10330.00 41.18 8.15
2000 1286 466.30 11006.86 43.27 8.43
數據來源:《中國酒》雜志2001年第3期
按每斤白酒0.5元即每噸1000元的消費稅率計,並根據正常、嚴格的征稅假
設推算,過去3年分別增加55.76億元、48.93億元和46.63億元的消費稅賦,如此
一來,這些規模較大的白酒企業實現的總體利潤將成為負數,也就是說過去的凈
利潤還不足以繳納新征的消費稅,相應的銷售利潤率也變成負值。再從收入/成
本角度分析,從量徵收每斤0.5元的消費稅影響三年度成本上升的比例分別為
11.71%、9.68%和9.85%。在2000 年度1286家大型白酒企業中,虧損面已達
23.95%,全國3萬多家白酒廠中微利和虧損的企業有多少可想而知;同樣地,根
據上面分析,消費稅的調整已給大型白酒廠家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對整個白酒行
業來說更是一次重創,很大一部分白酒企業將由微利走向虧損,虧損走向巨額虧
損,整體白酒行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新政策將對生產低檔酒的中小企業產生致命打擊,逐步被淘汰。對生產中高
檔酒為主的名牌企業而言則是一柄雙刃劍:短期而言,企業業績有所下降;長期
而言,低檔白酒企業被淘汰後,在白酒需求總量相對穩定之下,中高檔企業的產
品市場佔有率迅速擴大,促進白酒生產向其集中。
二、 消費稅調整對白酒企業的影響及相關應對措施
1.從量征稅的影響
每斤白酒加多0.5元的消費稅後,首當其沖的是以低檔酒生產為主的白酒企
業,因為從量計征消費稅會使低檔白酒成本增幅較大。
比如以中低檔酒為主的沱牌曲酒,2000年白酒銷量僅次於五糧液,但由於其
產品結構中以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沱牌系列中一半的銷量是10元以下的產品,
所以14.3萬噸的銷量只賺回1.064億元的凈利潤,平均每斤酒利潤只有0.37元,
還不足0.5元。如果沱牌不改變經營方針,新政策實施後須增繳消費稅1.43元,
倒貼4000萬元;如果年報上披露的2001年銷售目標18萬噸順利實現,則意味著公
司要在原來基礎上多支付1.8億元的稅費。基於斤酒的平均銷售毛利相對較低,
從量徵收的消費稅已經足以抵消其對利潤的貢獻,並且低附加值產品具有利潤並
不隨銷量增長而成倍擴張的特點,因此沱牌公司非常可能步入虧損行列。
而去年凈利潤為1273萬元的山西汾酒,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將增繳1150萬元
消費稅,在新政策下幾乎無利潤可言,更何況山西汾酒有此凈利潤並不全是經營
性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會計處理方法變更帶來的增值。竹葉青酒自從適用
消費稅率從10%提到25%,從享受國酒待遇變為一般保健酒地位以後基本就不賺錢
了;從量增加消費稅將加速「利轉稅」的結果,經營毫無效用。主導產品汾酒這
些年來都是以低價位、大批量的方式經營的,以量計征消費稅後單瓶在20元以下
的產品將出現深度虧損,無法經營。
川酒是我國白酒行業的一面旗幟,以它為分析對象可起到「管中窺豹」的作
用,四川省的白酒上市公司所受影響見下表,取樣區間為2000年度。
公司 增加的 2000年 2000年 2000年收 2000年
消費稅 凈利潤 每股收益 實際每股 增繳消費
名稱 (萬元) 將減少 將減少 收益(元) 費稅後的
(萬元) (萬元) 每股收益(元)
五糧液 15000 12750 0.25 1.60 1.35
瀘州老窖 3000 2550 0.05 0.34 0.29
全興股份 5000 4250 0.10 0.439 0.339
沱牌曲酒14300 12200 0.36 0.316 -0.044
注: ① 2000年實際發生數據來源為各公司2000年報
② 增加的消費稅以2000年銷量為基數,按每噸1000元的比例計算
③ 剔除15%所得稅的影響後,「凈利潤減少額」=增加的消費稅額×85%,
低價酒受的致命打擊從以上分析可明顯看出,比如沱牌,凈利潤下降的1.22
億元已超過去年實現的凈利潤1.064億元。目前國內大大小小的酒廠有3萬多家,
多數以生產低檔酒為主,許多低檔白酒每瓶利潤也僅在0.5元左右,而且很多廠
的經營實力與沱牌不是同一層面,因此更無能為力去抵擋調稅後的沖擊。
山東酒系是川酒之外的第二大集團軍,96年的秦池標王帶起了一個魯酒轟轟
烈烈的時代。近幾年來魯酒聲勢雖有所滑落,但靠過去的品牌和現在的價格優在
中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基本做到產銷平衡。新政策將給以
中低檔酒為主的魯酒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以下是兩個較有代表性的山東酒廠的例
子。
孔府家集團作為全國首家推出低度酒的大型白酒企業,以薄利多銷為原則,
主要生產低價大眾酒。2000年該企業實現銷量1.48萬噸,其中價格在10元左右的
低檔酒1.1萬噸,每斤酒利潤0.06元;20元左右的中檔酒銷量3610噸,每斤酒利
潤0.23元;中低檔酒的合計銷量占總銷量98.99%,平均每斤凈利潤僅為0.11元。
每斤白酒除了增加0.5元的消費稅外,還要再增加消費稅的附加稅如城建稅和教
育費附加0.05元,以去年產量計算,稅負將增加1628萬元,而去年該企業利潤僅
為400萬元,粗略計算將由此虧損1228萬元。
心酒集團所受影響更為明顯。心酒這幾年主要面向農村市場,在價格上、包
裝上、促銷上很受農民歡迎。去年銷量2萬多噸,主要是10元以下的低檔酒,基
本上沒有利潤。去年上交稅收1200萬元,實行新的稅收政策後,全年將虧損2000
多萬元。
2. 取消現行的「外購酒已納消費稅可以抵扣」政策後的影響
白酒企業通常的產銷模式為:以自有基酒和部分外購基酒生產成品酒,然後
將成品酒批發給下屬銷售公司,再由銷售公司賣給各地經銷商。在這一過程中,
應交的消費稅為生產環節的銷售收入(即批發給下屬銷售公司的銷售收入)乘以
25%(糧食類)或15%(薯類)再扣除其外購基酒已納消費稅。新政策實施後外購
基酒已納的消費稅就不能再抵扣了。
以五糧液為例,2000年度向關聯單位五糧液酒廠購買的基酒及原酒共計5.22
億元,這部分消費稅不能抵扣後,上市公司將增納消費稅1.305億元(5.22×25%
)。扣除15%所得稅影響後,公司凈利潤將因此再下降1.11億元,每股收益減少
0.22元;加上前面從量征稅的影響,公司每股收益總計將下降0.47元,下降幅度
高達31%。上市公司中除了五糧液之外,受影響最大的是古井貢,該公司去年外
購了1.5萬噸的食用酒精。
外購基酒或乾脆OEM貼牌生產,已是白酒行內公開的秘密了。山東秦池神話
的破滅源於97年北京《經濟參考報》的一則關於「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兌」的系
列報道,四川的邛崍是全國各地酒廠的「幕後英雄」。秦池每年的原酒生產能力
只有3000噸左右,他們從四川收購大量的散酒,再加上本廠的原酒、酒精,勾兌
成低度酒,然後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銷往全國市場。秦池代表
了大部分山東白酒的狀況,進一步,更代表了全國各地酒廠的狀況。據不完全統
計,目前邛酒已替新疆、黑龍江、甘肅、內蒙等多家企業生產OEM散酒,直接就
地裝瓶出廠的已有20多個品牌,按照目前的勢頭發展下去,5年後中國白酒三成
左右可能出自邛崍。如果各地酒廠嚴格按照新政策交稅的話,「外購酒已繳消費
稅不能抵扣」的措施將給它們帶來相當大程度的沖擊。
3.白酒企業如何應對?
面對迫在眉睫的甚至威脅到生存的新政策,白酒企業可以做的事情不外乎以
下三種:
(1) 調整產品結構,加大中高檔產品的開發銷售
按照上述分析,在消費稅調整中受沖擊最大的就是低檔酒,要消化新政策的
負面影響就必須提高產品銷售毛利率,因此要麼是提高產品售價,要麼升級換代
。提價要考慮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目前售價10元以下的低檔酒的提價空間其實非
常小。因此白酒企業今後競爭的突破口應該是努力擴大生產規模以降低成本,增
加中高檔酒的產銷比重,以品牌效應去開發和佔有市場。
該方式比較適用於大型和名牌企業,主要通過提高中高檔酒比重,降低營銷
費用來緩解政策變動的沖擊。五糧液在目前產量下全面提高中高檔酒比重;春節
後,200元的五糧液牌白酒已經連續兩次漲價,漲幅20元,用意在於確立品牌創
造財富的核心競爭力。全興推出號稱最貴的白酒「水井坊」,瀘州老窖推出國窖
酒,紛紛進軍中高檔市場。
(2) 生產領域轉型重組
該方式比較適用於中小企業。與大型名牌企業相比,由於生產線投資以及品
牌渠道等無形資產投資較少,退出壁壘小,因此中小企業向生物制葯和果酒等領
域拓展就相對容易了。 寧城老窖董秘稱,該公司上市以後其實再沒有提高過產
量了,並承認生物科技是公司未來利潤的支撐點。在今年初的公告中,寧城老窖
將募集的資金投向了兩大項目:家畜胚胎生物工程和特色牛肉加工,公司從白酒
業突入生物工程產業已基本定局。古井貢控股了北京金盛怡科技公司,並投入了
上海凱賽生物技術公司,資本運作和生物科技將是古井貢的重要來源。伊力特公
告變更2億多的資金投向,新增保健飲品、水泥銷售等。經統計近半年的公告,
白酒上市公司投向其它領域的資金高達50億元左右。沱牌曲酒與上海復旦大學合
作生產生物葯品和保健製品。
投資生物科技是白酒上市公司最主要的方向,這固然是因為在股市上是個不
錯的概念,但帶來的技術上升級的意義更大一些,而不只是簡單的產業多元化。
釀酒的傳統發酵產業、新型發酵產業、現代生物產業本來就是同一基礎的三個層
面,如果轉型是確有其事的話,酒企業走的方向正是借自身優勢向現代生物產業
領域過渡。釀酒業屬於發酵工業,與生物工程有相通之處,具有技術人才的相對
優勢。釀酒副產品是上佳的種畜飼料,產業鏈延伸使白酒企業向生物基因產業發
展具備了必然性與可能性。
(3) 合理避稅方式
白酒企業可以通過收購上游基酒或原酒生產廠家來避免兩個環節征稅,消除
「外購酒已納消費稅不能抵扣」的影響,這裡面應用了科斯的「交易費用決定企
業規模」的學說。比如五糧液用所屬塑料瓶蓋廠置換集團公司的5個基酒車間。
古井貢也擬收購一個年產3萬噸的食用酒精廠,減少原料流通環節。
在消除「從量計征」的影響方面,如前論述,上市公司設立銷售公司的做法
仍屬於合法避稅的范疇。
三、新政策的「公平與效率」問題
國家實施新政策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淘汰一大批不產生實際效用的中小
白酒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規范行業生產秩序。但擔心就在於白酒企業之間實
際稅負不公平,不能一把尺子,這也是「中國特色」。對於上萬家小型白酒企業
來說,由於受地方保護主義等種種原因,存在不同程度沒有如實申報納稅的現象
,導致企業不能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使國有大中型白酒企業處在不平等的競爭
條件下。
很多小酒廠本身經營已經很不規范,有的是兩本帳;有的是把偽劣產品拿到
市場上賣,以次充好;有的是私人作坊,根本沒經過正規的工商登記注冊;還有
的沒有必要的生產工序,靠買賣酒精勾兌白酒。私營中小型白酒企業在經營各環
節、財務核算等方面都難以控制。如果新政策對這些白酒企業難以起到限製作用
的話,將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和當初的出發點南轅北轍了。
新政策要打擊的就應該是上面所講的這些企業,但如果白酒市場經濟秩序不
深入有效地整頓規范的話,實際上受罪的是那些各項管理都比較規范,但產品和
企業實力處於行業排名中流的中型國營企業,上市公司的例子有山西汾酒、沱牌
曲酒等。這其實是消費稅調整工作中的最大難度和重點所在,是白酒行業整頓清
理的關鍵之處。
四、值得注意的一些上市公司
從長遠看,白酒行業的總體產量會因新稅收政策進一步萎縮,但中高檔酒份
額會提高。從競爭態勢看,白酒企業多為國有企業,體制改革和業務重組面臨重
重困難,因此白酒上市公司處於相對優勢的地位。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因利乘
便,有充足的現金流,對實施收購重組、戰略轉移等行動有較好的比較優勢。
各個上市公司具體所受的沖擊程度不同,從從量加收的消費稅額看,五糧液
和沱牌曲酒銷量最多,因此受影響的絕對額最大;從所增加的消費稅額占公司凈
利潤的比重看,沱牌曲酒和山西汾酒受影響最大,其比重分別高達135%和90%;
從外購酒已繳消費稅不能抵扣看,五糧液和古井貢受影響最大。
簡單來說,五糧液、全興、湘酒鬼屬於中高檔酒企業,產品結構合理完善。
比如湘酒鬼,其產品以中高檔為主,稅收政策調整對生產成本的影響很小,同時
其生產能力完全能滿足銷售,不存在外購基酒情況。低檔酒和外購基酒生產企業
被進一步打壓,對這樣類型的企業來說實質上是利好,其發展空間將更進一步打
開。 轉型的企業可以留意寧城老窖和伊力特,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地域偏遠,有
少數民族概念,並且在切入生物工程和其他領域方面已經真正貫徹開展起來了。
而由於消費稅調整以致被逼上樑山的公司要重點關注沱牌曲酒和山西汾酒。
經過前文詳細分析,這兩家企業是白酒上市公司里處境最困難的,「置之死地而
後生」可以用來很貼切地形容它們。沱牌曲酒很早就公告與上海復旦大學合作的
事宜,並且四川的白酒再怎麼困難也還是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的。現在焦點在山
西汾酒上了,汾酒屬於清香型的白酒,與四川濃香型白酒不一樣,消費口味的特
定性較強,出了山西就賣得不怎麼好。消費稅的調整對該公司的打擊是致命的,
再不想方法進行重組或引入優質資產的話,「白酒上市公司無一虧損」的神話將
被毫無懸念地打破。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企業背水一戰所釋放出來的能量將是非
常巨大的。該公司已經在洽談引入生物工程及國有股減持的事宜,需密切留意其
資產置換和重組的進展。
第三部分 新稅收政策對啤酒行業的影響
此次對啤酒稅額只作了適當調整,按照產品的出廠價格劃分了兩個檔次的額
定稅率,由統一的「220元/噸」變成了以出廠價3000元/噸為界:3000元/噸以下
的,依然是老稅額,所征消費稅為220元/噸;出廠價是3000元/噸(含3000元/噸
,不含增值稅)以上的,每噸消費稅增加至250元/噸。
也就是說中高價啤酒每噸多收30元,啤酒價格會不會因此抬高呢?這種擔心
是多餘的,因為稅收實際增加並不多,折算下來每斤只增加1到2分錢,啤酒廠家
完全可以消化。啤酒上市公司里燕京和青島啤酒是兩大龍頭,其中燕啤走的是中
低價路線而青啤是高檔路線。燕京公司已經形成了寶塔型的產品結構,佔15%份
額的中高檔啤酒完全可以通過對總成本的控制,更多地依靠市場來定價。
我國目前對啤酒業徵收消費稅採用從量定額的辦法:稅額與銷售數量成正比
;單位課稅對象的消費稅額與銷售額成反比,銷售額提高,若消費稅額不變則稅
負相對減輕。我國確定使用從量定額稅率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某種產品的價格差異
不大,但事實上目前優質高檔酒和普通低檔啤酒在價格上相差較大。這次稅收調
整實際上應該是94年稅制改革的一個延續,拉開了低檔和中高檔啤酒的稅收界限
。
6. 迎駕貢酒近期走勢點評迎駕貢酒公司財務分析迎駕貢酒的股價怎麼了
白酒股可以說是又讓股民喜愛,又讓股民討厭。白酒股漲勢喜人,可一跌起來,咱們這樣的老百姓可就要受不了了。
所以多數想要投資白酒的朋友也沒有那麼堅定的想法了,不能肯定的是在今年這個大環境下,白酒有沒有投資的意義呢。
今天我就拿迎駕貢酒現實事例,來為各位朋友做個詳細介紹。
在對迎駕貢酒進行分析前,我把這份白酒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各位小夥伴閱讀一下,直接點擊下方鏈接就能看到:建議收藏!白酒行業龍頭股一欄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迎駕貢酒股份又叫安徽迎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白酒企業第一家的國家級綠色工廠,也是全國釀酒骨幹企業。2015年5月28日,迎駕貢酒(股票代碼:603198)在上交所A股主板上市,成為白酒行業第16家上市企業。
為大夥分析完了迎駕貢酒的大致信息,我再來說說它哪些地方做的比同行的好:
亮點一:品質優勢
水質會直接影響好酒釀造,也是酒體設計的其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因素。迎駕貢酒釀酒用水和勾調用水為發源於大別山主峰白馬尖的山泉水,產品具有特別優秀的水質優勢。
除此之外,迎駕貢酒採用釀造高檔酒的多糧(五糧)工藝,釀出高品質、中低價位的優質好酒,性價比優勢突出,在同行業同等價位的產品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亮點二:區域市場優勢
在區域優勢上,迎駕貢酒周邊的城市,譬如江蘇、山東、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均為白酒消費大省,白酒銷售市場前景相當寬廣。
而在徽酒的主要代表企業中,迎駕貢酒就是其中一個,在周邊區域內有著特別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在開拓全國市場方面是有一定幫助的。
迎駕貢酒的優勢分析就到此為止了,想了解更多信息千萬不要錯過我概括的這份研報,點擊即可查看:【深度研報】迎駕貢酒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在白酒行業的復甦後,安徽省白酒消費升級如火如荼,主流價格的穩步上升,有利於區域名酒中高端和次高端產品的產量提升。可是而今安徽次高端及以上白酒佔比僅僅達到22%,參考對象江蘇比重可是有44%,安徽未來產品結構具備的發展潛力還是非常大的。
同時在當前行業擠壓式增長的前提下,徽酒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省內龍頭酒企依託品牌和渠道優勢持續擠壓二三線酒企的生存空間,並且市場份額也在不停的靠近迎駕貢酒等龍頭企業。
另外,安徽和江浙滬的消費也將持續升級,目前省內消費主流價格帶200元左右,江浙滬已上升至300元左右。迎駕貢酒最重視的就是洞藏系列,它的價格也正處於主流帶,並且在銷售方面也很給力,生態洞藏系列繼續保持快速放量,也因此大大提高了在終端市場的佔有率。
所以總的來說,我認為迎駕貢酒的長期發展趨勢不錯,大家可以持續觀望一下。
不過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倘若想更准確地了解白酒行業未來行情如何,就直接戳下面的鏈接查看:【免費】測一測迎駕貢酒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1-1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7. 上市公司依據的會計規范主要有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通常指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定期報告等文件向廣大投資者、債權人等披露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等信息,是投資者評價公司業績決定投資方向的重要參考之一,也是資本市場運行的基礎。及時有效的會計信息披露可以規范公司行為,降低代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幫助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
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其在公布之前屬於公司的私有信息,一旦被披露便成為公共信息,存在很強的外部性,因此企業都不願意將重要信息徹底披露,並且考慮到信息公布後的市場反映,公司會傾向於披露利好信息而刻意迴避利差信息,以此來穩定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引起會計信息披露失真。更有甚者,部分上市公司通過謊報資產;虛構財務狀況;編造虛假利潤或虧損;隱瞞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誇大公司未來盈利等來進行會計信息造假,扭曲披露信息的真實性。信息披露虛假可以說是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最為嚴重、危害最大的問題,既誤導了廣大投資者,也嚴重影響到了市場的健康運行。從會計信息披露成本角度來看,如果上市公司從會計信息披造假為中獲得的收益大於其違規成本,那麼公司就有虛報會計信息的動因。而我國目前,會計造假的違規成本是相當低廉的。
首先,公司造假被揭露的概率很小。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我國相關的會計制度不完善,資本市場不健全,有關部門的監管不力和缺位,使虛假信息被揭露的可能性變得很小;其次,即使被揭露出來,其受到的處罰的力度也不夠大,並不能使違規上市公司感受到切膚之痛。相較於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目前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並未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使得造假者難以受到應有的處罰,即其造假所付出的代價遠遠小於因失信而得到的收益。這種成本—效益的不對稱性使得上市公司在巨額收益的誘惑下,不惜通過隱藏或歪曲某些會計信息來形成對自己有利的局面。同時這還大大挫傷了誠信者的積極性,可能會放棄原則,紛紛效仿,進而整個社會陷入會計誠信缺失的黑洞,嚴重影響整個市場的健康運行。1.加強對上市公司的治理
上市公司是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源頭,因此是我們治理的重點。要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治理力度。除了要對公司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進行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外,還要進行股權結構調整。主要是指通過改制重組,引入新股東,分散大股東股權來抑制公司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加強不同持股者之間的制衡關系,約束大股東行為。此外,還因不斷推進獨立董事制度,提高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地位,增強董事或內部的制約機制。使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在監管公司的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促進真實會計信息的披露。
2.建立完善的會計准則
會計信息披露的規范體系包括了會計准則、會計信息披露制度、會計信息披露信用評價制度、審計制度及其他相關法規,其中的核心便是會計准則。准則規定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基本內容,是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標准,是我們進行會計監督的主要手段。但就目前來看,我國的會計准則中對上市公司會汁信息披露的規定並不完善,有必要構建一套准確、系統、適應未來發展需要、與國際接軌的會計准則體系,為上市公司披露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提供技術保證。
3.強化對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
我們有必要參照國際慣例,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將政府監管、行業監管和市場監管進行有機結合。第一,要明確政府的監督職能,各部門合理分工,明確職責。財政部與證監會在工作中保持協調一致,加強合作,在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各司其職。財政部主要負責制定和完善會計准則,側重於規范披露信息的實質內容;證監會負責監管,確認會計信息披露,重點在於規范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即披露什麼,如何披露,何時披露等等。第二,健全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汁制度。比如建立注冊會計師獎懲制度,實施上市公司會計師事務所輪換制度,提高會計師職業道德和執業水平,強化其獨立性,充分發揮他們的行業監督作用。
4.嚴格執法,加大對違規公司的處罰力度
我們要嚴厲懲罰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上市公司,以及與這些上市公司合謀或無法公正履行職責的會計中介機構。第一,完善民事賠償制度,對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以及參與造假的個人給予嚴厲的懲罰,追求其法律責任。第二,構建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當上市公司的造假行為被揭發後,應該把相關的肇事者驅逐出其所處的行業,給那些沒有職業操守、不守誠信的上市公司或個人以嚴厲的打擊。比如,對會計造假的上市公司進行強制退市,對參與造假的會計中介機構進行停業整頓,對會計造假的單位責任人、會計從業人員和注冊會計師則應該吊銷其從業執照,不允許繼續從事相關職業等。
我國改進無形資產計量的緊迫性
綜上所述,與國外報表中的充分、詳盡、謹慎相比,我國上市公司報表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不盡如人意:范圍過窄、結構不合理、表外披露太少。特別是對某些維持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無形資產沒有充分揭示和披露,一方面使得報表的相關性減弱,也必然使報表國際通用的程度降低,在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更加廣泛地進行聯營、兼並及商務交往的活動中,無形資產披露不充分則會導致國內企業處於不利地位。
報表披露出現種種差異的原因,究其根本,在於國內外會計准則中關於無形資產披露的要求不同。我國改進無形資產的計量迫在眉睫。財政部實施的《企業會計准則》,其中關於無形資產的部分作出的大幅改動,正是順應了這一要求。
修訂後的《企業會計准則》,明確規定無形資產不包括商譽,商譽在企業合並相關准則中規定。這樣,商譽的核算更為明確;新准則對投資者投入無形資產的計價作了改變,取消了原准則第10條中「企業為首次發行股票而接受投資者投入的無形資產,應該以無形資產在投資方的賬面價值作為入賬價值」,意在減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能否用評估價入賬的問題;新准則還增加了有關不確定壽命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規定,不確定性的說明應運用穩健原則,應當進行減值測試,這一點體現了新准則中的謹慎性原則。
對於研發費用,原准則規定「自行開發並依法申請取得的無形資產,其入賬價值應按依法取得時發生的注冊費、律師費等費用確定;依法申請取得前發生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應予發生時確認為當期費用。」新准則中,研究費用依然是費用化處理,進入開發程序後,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此條規定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披露的要求,對於研發費用較大的企業影響巨大,將極大增加企業的權益,資產結構隨之發生變化,權益比率的提高,有利於增加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
為了消除上市公司利用無形資產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粉飾報表來應付投資者及規避退市。新的資產減值准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後期間不得轉回。它是根據我國的現實國情進行的重大變革。新的資產減值准則將有效的遏制利用減值准備作為「秘密儲備」調節利潤的情況。准則實施後,利用減值准備調節利潤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利用計提手法調節利潤將越來越難,相應的,報表真實性會越來越高。
關於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的若干思考
判斷一個會計准則的好壞不在於該准則有多先進,而在於是否適應其所處的會計環境。新會計准則是隨著我國目前資本市場及監管環境的發展而制定出台的,是與我國當前的會計環境相適應的。以下是關於無形資產方面我國新准則與國際准則接軌的幾點思考。
(一)擴大確認范圍
知識經濟時代,能夠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的超額未來經濟利益的資產中絕大部分是無形資產,包括我們所熟悉的無形資產(專利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特許使用權等)、組織資本、智力資本、人力資本等。國際會計准則中無形資產包括六大類,分別為與營銷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客戶關系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有關的無形資產、與合同權利有關的無形資產、與技術革新有關的無形資產、商譽。客戶關系、資料庫升級費用、製造合同、設計許可等都納入了無形資產核算的范疇。其范圍十分寬泛,也充分體現了無形資產對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准則規定的無形資產范圍過於狹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出現的形形色色的「無形資產」對於企業價值的驅動作用日益明顯,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擴大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將客戶關系、技術文檔、非競爭協議等納入無形資產核算體系,同時要積極研究可行的確認與計量方法,包括一些非財務計量方法,在理論成熟的基礎上,逐步將這些新興的無形資產予以確認。
(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計價的環境
與國外公司治理相對規范、監管體系完備、資本市場發展相對成熟相適應,在計量手段上,國際會計准則對於無形資產都採用的是以公允價值計量。此次頒布的新准則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產、債務重組等方面均謹慎地採用了公允價值,成為本次會計准則的一大亮點。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完善,但我國公允價值的應用環境並未完全建立。國際接軌是方向,是大勢所趨,因此我國應在今後逐步建立公允價值的計價環境。
(三)對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建議
對於研發費用的會計處理,在英國,研發費用一般存在於科學或工程項目中,缺乏「獨特性」使之與其它內生資產一樣被資本化(Company Reporting, January, 2002)。目前國際會計准則(IAS No.38)對研發費用採用的是有條件的資本化方法,即通過技術可行性測試後,內生無形資產在研發過程中的支出可予以資本化處理。
新准則中,我國改變了之前研發費用完全費用化的做法。對開發過程中的費用,如果符合相關條件,就可以資本化。這與國際會計准則接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應注意的是:要嚴格制定研究和開發階段的標准,以防企業利用費用資本化調節利潤。
Amir&Lev(1996)提出,在慎重對待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問題中,「內部效用」是一個很好的評判標准。為了製造出令人滿意的產品,成功的非商業產品所含的智力資本也可能用於內部研究。因此,基於市場生存能力及內部有用性的研發費用進行資本化處理將更有意義。
(四)加強表外披露
美國的Paul B·W·Miller和Paul R· Bahnson 在《高質量財務報告》一書中指出:產生QFR(高質量財務報告)信息最可能的途徑在於提供大量的補充披露信息,以幫助財務報表使用者了解所有已確認的和未確認的無形資產。同時應該使用這些補充披露來描述所有無形資產的來源和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計價值。當衡量無形資產時,不應該給出一個單獨的確切數字,而應該描述可能的價值分布。在本文所研究的15家國外上市公司2004年年報中,發現其中對於無形資產的披露相比國內公司而言充分很多。不僅體現在無形資產包含項目上,而且對近三年攤銷、減值情況的對比、今後五年的預計減值(具體到每項資產)、研發活動對於企業生存及發展的重要性等等都作了詳盡描述。 因此,我國上市公司需要進一步加強表外披露,在擴大披露范圍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給出每項無形資產的來源、增減情況、預計未來攤銷額、預計減值情況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信息與決策的相關性,也使得企業的獲利能力及盈利的增長率更符合實際。
綜觀世界上著名的公司無不靠無形資產贏得投資者信任,其股票受到投資者追捧,從而使公司及投資者雙贏。當前,舊《企業會計准則》編制的上市公司報表中關於無形資產的披露不完全,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價值,使得報表不具相關性及可比性。新會計准則的頒布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並改善了無形資產的披露狀況,但與國際會計准則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今後,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全、市場監管的逐步有序,我國會計准則與國際接軌的程度會越來越高。
信息披露制度是證券市場監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論基礎是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決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從而糾正證券定價偏差,最終促進資本的有效配置。真實、准確、完整、公平披露、規范、易解、易得的信息是投資者作出理性投資決策的先決條件,是證券市場賴以生存的基礎之一。在沒有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上信息的混雜狀態使得投資者無法辨別高品質證券與低品質證券,結果便是高低品質證券的價格趨同,換句話說,投資者不願意為高品質證券支付高價,因為他不知道哪些是高品質證券。這就是證券市場中的逆向選擇問題,其直接後果便是「資源將會配置到一些低價值的替代物上作用 」(Esterbrook and Fischel,1984),而高價值的證券定價偏低,證券市場的有效性降低,資源配置功能受損。作為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證券監管方式,信息披露制度已經在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中得以推行。實踐強有力地證明,通過樹立並維護公眾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和提供投資者保障,信息披露制度增進了資本市場的有效性並最終促進了資本的有效配置,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從維護投資者權益和資本市場運行秩序出發,按照法定要求將自身財務經營等會計信息情況向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報告,並且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公告。
8.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程序是什麼
論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
摘要:本文論述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包括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剖析了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的成因,並指出了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 會計信息 披露
目前我國已經由有關機構發布實施了一系列股票交易法律、規則,並規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則要求和內容體系,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還存在不少不規范的現象,損害了我國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也使廣大投資者蒙受了許多不應有的損失和風險,因此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聲越來越高。本文試就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化問題作些研究探討。
一、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
上市公司及時、真實、充分、公平地向廣大投資者披露可能影響投資者決策的信息是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義務。從宏觀而言,它有助於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市場的運轉,有助於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助於維護證券市場秩序,促進證券市場的發展;從微觀而言,從企業外部信息需要者角度來看,它有助於保障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從企業角度看它有助於公司的籌資和降低籌資成本,有助於促進公司自身的發展,從企業經營管理者角度看,有助於落實和考核其經營管理責任。總之,公平、真實、充分、及時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於國家、於企業、於民眾都是大有好處的。
我國證券市場起步於90年代初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在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1.取得的成績
(1)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逐步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為主體,以《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和證監安會發布的關於信息披露內容和格式准則為具體規范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中期報告、年度報告)和臨時報告(重大事項報告)三部分組成的信息披露內容,初步規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目前我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體系如圖1:
圖1 證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體系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往往不是單獨進行的,而是與其他非會計信息一起,在公司入市(一級、二級市場)、入市以後的適當時機公開披露。綜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文件,雖然在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中,會計信息都是其主要內容,但是出於用戶和市場管理的需要,同時披露非會計信息也是必要的。因此,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就不可能象我們習慣上所理解的行業會計制度那樣獨立存在、自成一體,而是滲透在有關法規和信息披露規范性文件之中。在這些公開披露信息中,還應包含注冊會計師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所作的各種審查、鑒定、評估、驗資、查帳、審計的報告和意見。
(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正在不斷完善。1992年11月,為了適應證券市場管理的需要,我國成立了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簡稱證券委),同時還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前者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主管機構,後者是一個受證券委指導並授權全面監督檢查與歸口管理證券業務的政府執行機構,負責建立健全證券監管工作制度。它們從宏觀管理的角度出發,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管理。此外,證券交易所也積極地參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另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中,注冊會計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越來越明顯地發揮出來。從1997年年報的審計看,注冊會計師們出具解釋性說明的明顯增多,同時,重慶會計師事務所對「渝鈦白」說「不」,以及普東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寶石A」年報的拒絕發表意見,都開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先例。隨著1998年「脫鉤」工作的迅猛開展,我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責任感更有明顯提高,其執業環境也正在改善。
(3)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和投資分析、決策水平等技術能力正在不斷提高。
2.存在的問題
(1)有關法規、制度不完善。迄今為止,規范我國證券市場的根本大法《證券法》雖然已經出台並實施,但有些規范仍然採用「試行」、「暫行辦法」的形式,明顯帶有過渡色彩;上市公司會計制度不規范。根據財政部和中國證監會規定,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從1998年起執行財政部發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等幾個具體會計准則以及《關於執行具體會計准則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解答》等有關條件,使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得以加強,同時也體現了與國際慣例不斷接軌的原則,但隨著證券市場的擴大,現行會計制度中有些規定仍有些滯後,一是某些新情況、新業務,在會計處理上仍有待於進一步規范。如對收購、兼並、合並、破產等的帳務處理、對即將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帳務處理、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帳務處理等等,二是上市公司會計制度太分散,不易全面執行,三是與國際會計准則不一致,跟不上我國證券市場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不利於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
(2)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現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不很規范,散見於各種規定之中。而我國目前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規的有關機構有全國人大、證券委、證監會、財政部和其他機構等,令出多門,管理不統一,從而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統一性;信息披露制度不穩定,有些治標不治本的規定經常變動,既不易把握,又不易執行,給會計信息披露出現虛假、遺漏、隱瞞等現象以可乘之隙。
(3)上市公司會計行為不規范。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是企業的會計人員收集、整理、加工會計數據並進行檢驗後,向利益相關方披露會計信息過程的總稱。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的不規范,造成了其披露的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具體表現在:①不夠真實。企業管理當局出於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願披露詳細、真實的信息,低估損失,高估收益,這方面的信息造假行為在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上屢見不鮮。1997年轟動一時的「紅光實業」、「瓊民源」事件便是例證。1998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獲得補貼收入提升公司業績的公司有410家,說明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仍有水份。再者,上市公司運用不恰當的會計處理辦法,提供帶有明顯誤導性的財務報告,以粉飾經營業績,在我國證券市場上亦不乏其例。1998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主業業績下降、關聯交易頻繁、託管收益和資產置換收益劇增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公司在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中披露的公司盈利的預測值與實際值相差一倍、數倍甚至數十倍,用過高的盈利預測信息騙取股東和社會公眾信任,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一項痼疾。1998年以前,10%的凈資產收益率成為一般上市公司配股的資格線,多數達不到資格線的上市公司就利用會計制度(更有部分分公司違反制度)「操縱」利潤來達到目的,我國證券市場的「10%現象」蔚為奇觀,即凈資產收益率位於10%-11%的上市公司數量遠遠大於9%-10%之間的上市公司數量。1998年,隨著上市公司配股條件的修改,配股資格線由10%調整為6%,過去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集於10%-11%的現象得以改觀,1998年度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處於該區域的有112家,佔全部上市公司的15.45%,而在1997年是207家,占當年全部上市公司的28.55%。①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必然導致決策的失誤;②不夠及時。在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能否及時,直接關繫到眾多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一旦信息披露不及時,產生了內幕交易,一般投資者的損失可想而知。目前,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基本能夠做到在規定時間披露業績報告,但對重大事件的披露仍往往不及時。這就降低了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③不夠充分。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對有利於公司的會計信息過量披露,而對不利於公司利益相關者利益的會計信息披露,常常不夠充分,甚至三緘其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對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信息披露雖比以前充分,但仍不夠細致。對企業償債能力的揭示不夠充分。很多企業在存在大量應收帳款的情況下,卻不對應收帳款的構成進行分析,或者對企業的對外擔保情況、或有負債的具體內容進行隱瞞等等。對資金投放去向和利潤構成的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對一些重要事項的披露不夠充分。借保護商業秘密為由,隱瞞對企業不利的會計信息尤其是涉嫌違規的行為的披露;④不夠公平。證券監管部門一再強調上市公司必須在其指定的新聞媒體上發布信息,然而迄今為止仍有個別上市公司不分時間、場合、地點隨意披露會計信息,有些上市公司的有關重要信息(如業績、分配方案、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等)尚未公開披露,市場上一部分人已了如指掌,有些上市公司還擅自公布涉及國家經濟政策方面的重要信息,助長了股市的投機性,有些上市公司公布的會計信息朝令夕改,讓投資者無所適從。
(4)審計執業不規范。作為證券市場的鑒證者,會計師事務所在市場信息披露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投資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注冊會計師的意見。在過去的幾年中,惡性的虛假報表案件接二連三,不少潛在問題也令人寢食不安。在「紅光實業」和「瓊民源」等重大案件中,負責審計的成都蜀都、中華和海南大正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目前,注冊會計師執業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風險意識淡薄。一些注冊會計師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他們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是投資者藉以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重要依據,如果報告本身有錯誤或是有虛假成份,不但會給投資者造成大的損失,甚至還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後果。盡管監管部門對注冊會計師的違法執業有著嚴勵的處罰措施,但在實際中,一些注冊會計師依然不能規范執業。此外,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不少會計師事務所在執業時受到了來自上市公司、當地有關部門等方面的壓力和利誘;同時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為了招攬客戶,穩定與客戶的合作關系,而接受了客戶的一些不正當要求,不正當的競爭妨礙了執業質量的提高。從總體上說,注冊會計師的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也還有進一步提高的必要。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的成因分析
1.利益驅動是產生上市公司不良會計行為的內在原因。首先,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具有公共產品的某些特徵,也就是說,一個會計信息需求者對它的合作並不影響另外的行為主體對它的使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僅對公司自身及其有直接利益關系者的利益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會對其它上市公司、其他投資者、證券交易所乃至整個證券市場社會利益產生影響。由於利益驅動,公司總是要實施對自己有利的會計行為,使會計信息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有失公平,不能滿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其次,會計信息的供給主體呈現多元化格局。本來,會計信息的供給主體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代表上市公司),而現在,上市公司各個相關的利益集團(如發起人、公司主管部門、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等)也千方百計地影響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供給,甚至積極參與會計信息的供給工作。這樣,經過協調而提供出來的會計信息便有失於偏頗。
2.會計准則制度的不完全為不公正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和會計准則制度同是證券市場會計規范的內容,區別在於前者規范的是被披露信息的表現形式,如坡露什麼、怎樣披露、何時披露等;後者規范的是被披露會計信息的內容實質,如會計怎樣通過特定程序生成符合用戶需要的、具有一定質量的會計信息等。只有先生成客觀、公允的會計信息,才談得上信息如何披露。但是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准則制度仍然是不完全的,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准則制度與會計實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時滯。由於會計實踐和經濟創新行為的層出不窮,實踐中經常出現企業的會計處理「無法可依」的情況;二是會計准則制度具有統一性的同時還兼顧一定的靈活性,如同一項會計事項的處理存在著多種備選的會計方法。多種會計處理方法並存為企業進行會計操縱提供了方便之門,造成部分上市公司為了配股、「扭虧」、「保殼」、兌現管理人員獎金、平衡實際盈利與預測盈利、參與二級市場炒作等目的,利用准則制度給予的「活動空間」進行會計操縱,從而忽視了會計信息的公平性、真實性。如用高估資產、延長遞延資產的攤銷期、提前確認營業收入、潛虧掛帳、變更會計處理方法,以實現虛增利潤,或者利用高估壞帳和工程投資損失、縮短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的攤銷年限等方法隱瞞利潤。另外,上市公司的內部監督功能弱化,監事會和內審制度被以大股東為首的相關利益集團控制,不能代表中小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監督。
3.證券市場相關制度安排的不完善是上市公司粉飾會計信息的外在誘因。(1)股票發行的「額度」制。我國現階段股票公開發行、上市實行計劃額度制。在一級市場上新股額度的供給大大小於需求,額度成為一種緊俏的「資源」,所有準備上市的公司都渴望在爭取到一定「額度」後實現募集資本最大化的目標。要想最大限度地籌集資本必須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而股票的發行價格的高低又取決於公司上市前盈利水平的高低和上市後盈利預測數的大小。這樣,圍繞提高「利潤」包裝上市這一目標,擬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便大做文章。(2)「剝離」上市制度。我國上市公司多數為國有企業改組上市,存在一個資產剝離的問題。即企業在不能整體上市的情況下將原有資產中的一部分剝離出來摺合成發起入股。公司在上市之前,會計人員將剝離出的資產假設為一個新的會計實體,且已存在3個或3個以上的會計期間,然後根據歷史資料從原來的會計實體中剝離出「歸屬」虛擬會計實體在會計期間的利潤,並編成虛擬財務報表。這給股份上市前的財務包裝、虛擬利潤提供了機會。統計顯示,1997年新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前3個會計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是同期全國國有企業對應指標平均值的5倍以上。②另外,公司剝離上市後,其職工「福利」仍有相當部分由母公司提供,這又為上市公司與母公司的關聯交易增加了新的內容,為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之間輸送、轉移利益又提供了方便。(3)配股「資格線」制度。股份公司上市後便獲得了利用「殼資源」繼續進行股權融資的可能,上市公司均想千方百計地實現這種可能。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配股條件的規定中有這樣一條:凈資產稅後平均利潤率在10%以上(1998年改為三年平均10%以上,最低年份6%以上)。這樣,10%的凈資產收益率便成為上市公司配股的資格線。多數達不到資格線的上市公司就會通過操縱利潤來達到目的。1997年700多家上市公司中凈資產收益率位於10%-11%的達200多家,而位於9%-10%之間的僅20多家,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難發現其症結所在。(4)關聯交易。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與母公司利用轉移價格、虛假報銷、費用轉嫁、資產置換等方法達到了操縱利潤的目的。從1998年年報看,上市公司關聯交易非常頻繁,關聯交易產生的利潤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顯著,相當多的託管收益、資產置換收益等沒有現金到帳,有的上市公司的大額資金被關聯公司無償佔用,即使有償,收益也是掛帳,大量的關聯方其他應收款沒能收回。1998年以來,許多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打著資產重組的旗號用母公司的財政來「補貼」上市公司,然後再用配股募集的資金反向高價收購自身的資產收回「補貼」,這樣一文不化既保持了殼資源,又臉上有光。這實際上是根據母公司的意志任意調節利潤的行為。
4.社會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困擾。由於我國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中,國有法人股占控股地位,而目前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的主體還不十分明確,這樣上市公司的審計委託人實際上是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層,即由管理層聘請會計師事務所來審計監督管理者自己的行為,並且審計費用等事項由公司管理層來決定,這種畸型的委託代理關系使注冊會計師無法對上市公司不公正、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進行嚴肅的監控,再加上前述的其他原因,使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的獨立性受到很大困擾,甚至出現「同謀」現象。
5.證券監管力度不足。目前,我國尚我證券市場的自律性機構,交易所在運作過程中也很少嚴格約束會員。由於中國證監會力量薄弱,權威性不足,證券市場又是多種利益沖突的焦點之一,多方插手。一些領導經濟工作的同志習慣於用行政管理辦法來管理證券市場,不按證券市場的特有規律辦事。投資者的素質也還不高,造成有用的會計信息不能全面、及時地傳遞給投資者和其他信息需要者。因此證券監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原因之一。
三、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有效對策
目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由現行不完善的市場經濟特定製度安排下的環境因素所決定的,因此,要想一蹴而就予以全面解決是不可能的。只能從剖析其成因出發,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各方面的改革為基本立足點,加強制度建設和執行力度,加強監管,綜合治理,採取多管齊下的辦法,逐步地予以解決。
1.加快改革,提高認識,按證券市場的規律辦事。證券市場是市場經濟中較高形式的市場形態,上市公司是現代企業中最高層次的企業形式,因此,一定要從尋找證券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出發,加強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完善,加強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清除計劃經濟體制遺留在人們思想上的影響,摒棄慣用的行政管理辦法,改變管理方式,按證券市場和現代企業特有的規律辦事,建立起真正規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和利益驅動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件事情辦好,其他的一切措施只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否則,採取的任何措施手段都將是治標不治本,修修補補,這個問題將得不到根本解決。
2.制定科學、配套的會計規范體系。會計規范體系是上市公司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的規范和准繩,只有先規范了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生成客觀公允的信息後,才談得上信息如何披露,因此,建立並嚴格執行一整套科學的會計規范體系,是實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前一步必須做好的事。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的規范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幾個具體會計准則和若干補充規定,它使得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規定不正規、不完備,很多問題得不到系統解決。下一步一定要建立以會計法、基本會計准則、具體會計准則、上市公司內部會計制度等一整套完備的上市公司會計規范體系。現行的《會計法》要根據實際情況作修改補充,並要制定《實施細則》,便於真正施行,要建立健全基本會計准則,具體會計准則要制定完善並盡快出台,企業會計制度一定要嚴密詳細,使會計工作有章可循,並得於切實執行。
3.建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由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控制和證券監管部門控制三個要素組成,通過它們正常執行自己的職能及各職能間的相互制約,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內部控制由上市公司內部各相關部門組成,通過公司內部會計部門、審計部門、各經營部門、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能活動來完成。其機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①必須合理、有效地設置會計機構。目前必須將上市公司的會計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分立,分屬不同領導,分擔不同職能。財務管理部門由總經理領導、會計部門應由董事會領導,主要會計人員由董事會任命,並向董事會負責,讓會計人員真正成為會計信息供給的主體,使會計人員有責任也有能力拒絕管理人員的不合理要求,避免管理人員舞弊。同時,採取措施大力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人員各方面素質,包括職業道德水準。②上市公司必須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建設,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歸屬監事會領導,對會計業務進行日常的內部審計監督。至於注冊會計師和證券監管部門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下文再述。
4.加大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首先,隨著《證券法》的出台,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然而已經頒布的一些規范性文件,有些內容不統一,有些相對滯後,有些比較分散,不易全面執行,因此相對於市場規范的要求來說,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體系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其次,改變多頭管理的體制。目前,我國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管理政出多門,權責不明,不利於對之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因此,必須參照國際慣例,對現行證券市場管理體制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進行相應改革。目前,證券監管部門的設置應集中到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中央級的證券監管部門。負責對全國上市公司進行宏觀監管,統一制定證券市場政策和上市信息披露規范;另一個層次就是證券交易所。它遵循中央證監管部門的規定,對上市公司的日常活動和會計信息披露進行具體的詳細監管。
再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監查員制度。由中國證監會及其駐各地派出機構委派信息監查員到各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的信息包括招股說明書、中報、年報、股利分配信息等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監督,防止外界各個相關利益集團對會計部門的信息供給橫加干涉。信息監查員在企業中行使職權時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不得持有公司股份,一切工資、待遇均在證監部門享受,任免考核均由證監部門進行。
最後,證券監管部門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管理辦法,對違規行為予以明確界定,堅決杜絕「你講你的,我做我的」這種不規范行為。對於業已頒布的法規制度,要加大執法力度,做到違法必究,盡快在上市公司及證券市場參與者心目中樹立法制意識。尤其對財務狀況異常的ST公司更要加強監管。
5.發展和完善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目前,世界各國都實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注冊會計師審計鑒證制度。我國在實行這一制度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為了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應做到:第一,加快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改革,改善執業環境,制定相應的執業自律准則,大力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水準;第二,嚴格遵守獨立審計准則及其他執業標准。證監會和中國注協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審查應形成制度,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證券市場民間審計質量;第三,應借鑒海外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管理經驗,建立注冊會計師懲戒制度。盡快出台《注冊會計師懲戒規則》,在中國注協成立注冊會計師懲戒委員會,明確賦予它以懲戒權。只有這樣才能使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成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保證,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證券市場公正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傅磊:《會計信息披露與證券市場》,《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
2.丁際剛、黎宇寧等:《特定製度安排上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研究》,《會計研究》1999年第4期。
3.倪國愛、楊青峰:《論中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規范》,《財貿研究》1997年第6期。
4.張志天、高建軍:《論上市股份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現代會計》1996年第3期。
5.孫錚、王鴻祥主編:《財務報告分析》第八章,企業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版。
9. 上市公司什麼資料可以反應公司的會計信息和非會計信息
上市公司披露的重要提示、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摘要、公司治理結構、股本變動及股東情況、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重要事項、財務報告可以反應公司的會計信息和非會計信息。根據查詢相關資料,
1、會計信息是指按會計特有的處理方法(會計制度、會計准則等的規定)對交易和事項的原始數據經過處理後產生的,為滿足會計管理及經濟管理需要的經濟信息。
2、非會計信息是指以非財務資料形式出現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著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各種信息資料。一般而言,不在財務報表上反映的信息內容大都可以認定為非財務信息,它客觀存在於經濟系統的信息傳遞過程中。
10.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都包括哪些內容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數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國家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等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以及行業會計規定,以貨幣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
(2)非數量性信息。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變化說明、會計政策的使用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其影響等等。
(3)期後事項信息。這主要包括:直接影響以後時期財務報表金額的事項、嚴重改變資產負債表計價連續性嚴重影響資產權益之間關系或嚴重影響以前年度所呈報的有關本期的預測活動的事項、以及對未來收益和計價的影響不明了或不確定的事項等。
(4)公司分部業務的信息。它們是隨著公司多元化經營、跨地區經營的業務發展,而導致的一種信息聚合。如果僅僅在財務報表中揭示這些數量性的數據,很難准確揭示公司這部分業務的經營、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在對外報表中公布這部分數據,以及數據的口徑、揭示的原則、管理的要求等眾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關信息。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交易過程中,除了公布上述佔主要地位的財務、會計信息之外,還應披露相關的:公司概況、組織狀況說明、股東持股情況、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公司內部審計制度、重要事項揭示、公司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向、股權結構及其變動、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和意見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