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環保股為什麼這么多雷
以下信息希望可以幫到您。
對節能環保行業而言,多家上市公司業績接連「暴雷」,讓剛剛過去的農歷新年「少有歡喜,更多是愁」。
記者不完全統計獲悉,50餘家環保上市企業現已公布2018年業績預(快)報,受政府「去杠桿」、融資環境惡化、ppp項目清庫等影響,行業表現大幅受挫。雖有碧水源、東方園林等「堅挺者」的支撐,但因受創企業占據多數、業績分化明顯,行業整體處於下滑狀態。
虧損隊伍不乏曾經的佼佼者,如以垃圾發電著稱的盛運環保,因累計逾期債務超過36億、2018年預虧約25億元,面臨退市風險被視為「生物質發電第一股」的凱迪生態,逾期債務達100多億元,全年深陷訴訟泥沼以煤炭清潔利用技術見長的神霧集團及實際控制人被列為「老賴」,年利潤預虧14.93億—14.98億元在2018年業績暫未公布完畢的情況下,多家機構發布研報稱,環保板塊市值縮水已是不爭事實。
國家重視、政策利好,紅極一時的環保行業為何「雷聲滾滾」,頻繁受挫,環保行業又如何自救、能否翻盤?
全年跌幅位居第一
多家龍頭個股風光不再
環保板塊巨幅下跌,在一年前實際就有了苗頭。
早在2018年中期報發布時,環保上市企業便集中出現違約債務高企、財務成本加重、信用等級下調等反常狀況。彼時,行業自身也意識到「寒冬」的來臨,多位專家疾呼提醒:環保行業正陷入「最嚴」危機。
「這不是一次緩慢發酵,而是不同於以往的斷崖式危機,從2017年底開始或將持續一年-一年半時間。目前雖不能預測最終結果,但可預見,這是2008年以來環保產業遭遇的最嚴考驗。」北控水務集團高級副總裁於立國這樣向記者形容。而增速整體放緩、市值大幅縮水的現實,也進一步佐證了其說法。
根據權威機構申萬宏源統計,2018年環保行業整體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僅為4.57%,低於上年同期增速約22.99個百分點。環保指數全年下跌達到49.68%,在29個一級子行業中跌幅最大,跑輸大盤25.09個百分點,跑輸創業板21.03個百分點。
來自首創證券的分析也顯示,2018年環保板塊總體市值縮水約45%,大幅跑輸上證綜指。在此背景下,各大券商、研究機構不約而同總結認為:「環保成為2018年最大的雷」。
除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一度風光的龍頭個股也紛紛受挫。例如,2018年5月,東方園林就體驗了一把史上「最涼」發債,原計劃兩個債券品種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最後卻只募得5000萬元,更有一個產品直接無人問津。以該事件為開端,記者粗略估算,遭遇資本難題的環保上市公司達一半以上。
『貳』 哪些原料葯生產企業因環保問題被處罰
很多河北的工廠都被責令整改了的,你可以找找相關方面信息
『叄』 哪些公司是生產四環素和強力黴素等的上市公司,
四環生物今日高開之後,快速上攻,一度沖擊漲停板。四環生物今日發布公告稱,公司9月8日與北京大河之洲集團有限公司、太原市普容得科貿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合作協議書》。公司與大河之洲集團分別以現金方式對愛迪新能源公司增資15000萬元和5000萬元。
投資亮點:
1、劍橋科技計劃在中國實施CSDS×IL2的二期三期臨床實驗,並有意將CSDS×IL2作為治療肝癌的白介素2舌下含片在中國注冊。根據協議,北京四環與劍橋科技簽訂協議共同合作進行接下來的臨床實驗,劍橋科技提供臨床實驗的技術和經費,而北京四環則幫助劍橋科技進行中國注冊,並為劍橋科技提供臨床實驗的原料葯及制劑生產用的特殊微封裝車間,共同開發國內和國際市場。
2、公司是生物技術領域的龍頭企業,旗下的北京四環生物是國內較早介入促紅細胞生成素的企業,主導產品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注射液是國家一類生物製品,可有效提高人體機體免疫功能,發展前景廣闊。子公司控股神州細胞工程有限公司,掌握國際先進的大規模高效動物細胞培養技術,有望成為市場王者。
3、手握獨家產品是市場應用極為廣泛的新葯,足見公司在生物制葯領域的過人實力,其原料葯及中間體、固體制劑、注射液及水針劑生產線均已通過國家葯監局GMP認證。
風險提示:
由於能源成本不斷上揚、原料葯的化工原料上升以及環保成本逐漸加大,導致本公司普葯產品成本上升。
『肆』 醫葯行業研究
醫葯行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行業,其具有弱周期性、產業鏈長、行業及產品生命周期差異較大、競爭結構分化等特徵。因而醫葯行業研究一般採用「自上而下」選擇快速增長的細分領域,再通過「自下而上」確定投資標的的方法,要做到這點,則需要對醫葯行業有基本的認識。
1.醫葯行業的特徵
周期性特徵:醫葯行業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業,葯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醫葯的需求剛性大、彈性小,受宏觀經濟的影響較小,因而醫葯行業具有防禦性強的特徵。
產業鏈特徵:醫葯行業的產業鏈從上游原料企業到研發和生產企業在經過中間的流通領域,到達醫院或零售終端,最後再面向消費者。
醫葯行業根據其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業主要有化學原料葯、中葯材和中葯飲片行業,中游生產企業主要有化學葯制劑、中葯、生物制葯等,下游流通企業主要有醫葯商業行業(包括批發和零售)、醫療服務等。
在這條產業鏈中,上游原料葯和下游醫葯流通比較穩定,中葯則一直不溫不火,相對來說容易出現牛股的是化學制葯和生物制葯,因為一般新的化學葯出來如果效果好的話,會持續給公司帶來巨大收入。
比如:恆瑞醫葯在2011年推出了針對癌症的阿帕替尼片,成為我國首款獲得廣泛認可的抗癌葯。由此,恆瑞醫葯從2011年至今股價翻了10倍有餘。
再例如生物醫葯的智飛生物,2017年代理了默沙東的宮頸癌疫苗9價HPV,業績飛速增長,股價也在2年中翻了近3倍。
醫葯行業的生命周期:醫葯行業整體處於成長階段,但其中細分產品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大部分醫葯產品都處於成長階段,但其中相當部分生物醫葯產品和一些創新葯品還處於初創階段,如單克隆抗體葯物、治療性疫苗等,還有一些產品如青黴素、阿司匹林等葯品已經進入成熟階段,磺胺類等葯品已經進入衰退階段。
這么一說,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有些醫葯股股性活,而有些醫葯股死氣沉沉了。簡單的舉個例子:從股性的角度上講 恆瑞醫葯(創新葯,成長型行業) > 魯抗醫葯(青黴素、成熟型行業)> 新華制葯(磺胺類,衰退型行業)
醫葯行業競爭結構:醫葯行業由許多不同的子行業所構成,各個子行業的運行情況與行業競爭結構各異。
總體比較下來,生物制葯和醫療服務的競爭環境相對較好,化學原料葯、化學葯制劑、中葯、醫葯商業和醫療器械的競爭環境相對較差。但在行業內的各個細分領域,又有很大的差異,如在化學葯制劑中專利葯品和獨家產品的競爭環境也非常好,普葯則很差;中葯裡面也有類似的情況,品牌中葯的競爭環境很好,普通中葯則很差。在對競爭環境的分析需要針對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2.醫葯行業的核心—供需
單顆葯物對量的需求較低,所以一旦葯物量產,滿足市場是很容易的,因此,醫葯行業研究的重心在於需求端。
從宏觀上來看,影響醫葯需求的因素是人口結構,比如老齡化程度、男女比例等都對醫葯的需求產生影響。
微觀上來看,具體細分領域的需求還需從以下幾點考慮:(1)該細分領域疾病的發病率;(2)各項政策,特別是醫保政策是否會對該類葯品的消費有拉動;(3)這種需求的增長能否落實到具體公司。
例如國內我們通過腫瘤的發病率快速提高這一信息,跟蹤到抗腫瘤葯物市場正在高速增長,而在全民醫保的拉動下,抗腫瘤葯物又是受到拉動最大的一個領域,從而得出抗腫瘤葯物龍頭企業相關產品將高速增長的結論。
3.醫葯行業的投資邏輯和業績增長來源
帶來醫葯行業投資機會的點比較多,通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切入,尋找投資機會:
(1)細分行業和領域的整體景氣度的提高,可以從行業收入和利潤的增長情況,利潤率的水平,現金流的情況以及行業內主要公司的經營情況進行跟蹤;
(2)對於醫葯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產品,一種新的重磅葯品往往對一個企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制劑企業來說,對其新產品的研發進行跟蹤,和了解公司產品在渠道中的銷售狀況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由於國內企業以仿製葯為主,需要掌握同類葯品專利過期的時間,產品價格波動等。
(3)行業環境和政策因素,需要對政策導向進行解讀,看政策是否會對行業產生大的影響,如一致性評價政策對仿製葯企業的影響;
從醫葯行業的各子行業來看,不同類型的公司,其分析方法和投資邏輯差異很大,推動公司增長的動力也不相同。
3.1 化學原料葯
化學原料葯行業習慣上被分為大宗原料葯和特色原料葯,兩類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區別。
3.1.1 大宗原料葯
大宗原料葯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徵,對企業利潤的推動往往決定於價格和銷量。
這個比較典型的就是近兩年股價大漲的新和成,近幾年來它的主營維生素一直在漲價,但這個漲價並不是因為需求強勁,而是由於環保政策影響,維生素開工受限,以及維生素的核心技術僅掌握在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等少數幾家公司手中,這幾家公司聯合挺價。所以,維生素出現了趨勢性上漲。
3.1.2 特色原料葯
特色原料葯和大宗原料葯相比,有一定的技術含量,講求速度。特別是新葯剛出來的時候能夠快速實現原料供應,溢價能力逐步減弱,容易出現暴漲暴跌。比如早期的華海葯業、天宇股份。
但近幾年中,由於行業成長性的階段性弱化(絕大部分領域的原料葯都很明朗),使得這一領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3.2化學葯制劑行業
化學葯制劑企業可以分為仿創型化學葯(創新葯)企業、OTC制劑企業和普葯制劑生產企業。OTC的化學葯和中葯企業共性很強,其中中葯OTC企業特徵更為明顯,因而我們放在中葯部分討論。
3.2.1仿創型化學葯企業
仿創型企業的典型是恆瑞醫葯,公司過去主要通過搶仿專利葯商在國內未獲保護或者是專利保護過期的產品而開拓市場。後來,隨著公司的研發實力增強,開始了發展創新葯,形成了仿製葯+創新葯結合的產品線。
當然,我國大多數葯企轉型都是在走同樣的路線,其中往創新葯轉型比較成功的還有:科倫葯業、復星醫葯、貝達葯業等。
通過創新開發新品,這類公司是醫葯行業最容易出現牛股的公司,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
舉個例子,興齊眼葯一直是一家普通的眼膏劑企業,但2019年4月公司披露研發出了針對結膜炎、角膜潰瘍等疾病的鹽酸奧洛他定滴眼液,在國內尚屬空白,未來前景可期,公司股價則由20元漲至100元附近,漲幅近5倍。
3.2.2普葯制劑生產企業
普葯即常規葯物,相對於新葯而言的,這類產品通常已經上市銷售多年,市場相對成熟,沒有專利等保護壁壘。國內的化學葯制劑企業大部分是普葯制劑生產企業,這類公司大多產品毛利率低,生產廠家多,競爭激烈,其可能的看點主要在於行業集中度提升,通過規模效應和費用壓縮帶來的利潤增長。
這種類型的公司股價一般走勢平穩,比如:華潤雙鶴、現代制葯、中國醫葯、華東醫葯、京新葯業、普利制葯等。
3.3中葯制劑
中葯主要分為4種,中葯飲片、品牌中葯、現代中葯、中葯OTC
3.3.1中葯飲片行業
中葯飲片由於其市場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不高,技術含量有限,毛利率通常低於50%,品牌中葯企業較少涉足這一領域,中葯飲片領域以准入標准低,規范程度差,市場分散為主要特徵。
所以這個行業不算是一個好的賽道。
我們也看到,上市公司中康美葯業、紅日葯業、香雪制葯、太龍葯業等股價長期表現很一般。
3.3.2品牌中葯
品牌中葯是中葯領域中最重要的一類公司,其產品品牌往往是歷史的原因形成的,如同仁堂、雲南白葯、東阿阿膠、片仔癀,具有獨占性和不可復制性,由於其品牌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相對剛性,所以具有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
從以往來看,這類公司的業績增長往往依賴於兩點:(1)產品價格的提升;(2)產品應用領域或者是品牌的延伸。典型代表企業如雲南白葯、片仔癀、東阿阿膠。
例如:雲南白葯找到牙膏的突破口,股價在16-18年間有不錯表現,而片仔癀則拓展護膚品路線,股價也十分強勢。
但同仁堂和東阿阿膠,近幾年產品一直比較單一,股價則表現一般。
3.3.3現代中葯企業
現代中葯企業區別於品牌中葯的企業的特徵在於其產品的創新性,包括劑型創新和產品本身的創新,這類企業往往沒有歷史的傳承和積累,其發展往往依託於產品的創新,從無到有,從單一產品到系列產品。通過不斷的研發投入,實現在產品上不斷創新,形成豐富的產品梯隊,推動公司的持續快速增長,例如天士力、康緣葯業等。
但注意一點,中葯注射液一直在臨床上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安全問題,很難大規模推廣。如天士力在美國開展的復方丹參滴丸大型國際臨床試驗,遲遲未能交出滿意結果。
3.3.4 OTC葯
ORC葯即非處方葯,該類產品特點有:(1)主要通過零售渠道銷售;(2)患者是產品消費的決定者,企業的議價能力不強;(3)品牌是OTC類企業最重要的要素。典型的OTC中葯企業有江中葯業和華潤三九。
在國內,部分OTC產品在市場上長盛不衰,如三精葡萄糖酸鈣,三九感冒葯系列,但更多的產品在市場上是各領風騷三五年,營銷不能持續創新,新品不能出現,增長就很難持續。
4.生物制葯
生物制葯企業的類型眾多,在國內市場,目前業績能夠持續增長的公司主要還在診斷試劑、血液製品、疫苗等方面,真正意義上的生物制葯企業還沒有形成氣候。A股單純研發生產創新型生物葯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數都是化葯/中葯企業轉型。此外,該類型公司大多處於研發階段虧損較大,赴港股及美股上市的較多。
4.1 疫苗
疫苗分為必打疫苗(一類苗)和選打疫苗(二類苗),一類苗市場規模大,但被國家嚴格控費,此外需求量也是計劃型。比如,上市公司中康泰生物(乙肝疫苗)、華蘭生物(免疫規劃苗)等,這些公司的一類苗往往是公司的穩定的利潤來源。
但二類苗現階段隨著個人健康意識的增強,增長是比較迅猛的。我們疫苗企業紛紛加入二類苗研製,比如智飛生物的HPV宮頸癌疫苗、沃生生物的肺炎疫、流感疫苗等。
這幾年,二類苗是生物醫葯領域的藍海,並且由於安全性問題,國家對疫苗行業是高度管制的,進入壁壘十分高,玩家就那麼幾家公司。因此,疫苗行業是醫葯中不可多得的好賽道。
近幾年小兒手足口病嚴重,華蘭生物憑借著在流感疫苗的龍頭地位,業績高速增長,股價也從去年至今翻了一倍有餘。
4.2血製品
血液製品的典型企業有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天壇生物、博雅生物。因為血液製品的特殊性,除人血白蛋白之外,其他血液製品均不允許從國外進口。從2001年起,國家不再新批血液製品企業。目前政策性壁壘使國內的血液製品行業成為一個沒有新進入者的封閉性行業,有利於行業內公司尤其是龍頭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不過,血製品行業整體上已經比較成熟,行業增速不高,對這個行業的研究重點則在於:(1)終端血製品價格政策的變化;(2)企業分離技術進步對噸血漿的產值的提高程度。
比如,在早期上海萊士的血漿分離技術是業內最強的,整體毛利率也高於華蘭生物,公司市值一度沖破千億大關。但此後,由於公司經營問題以及其它公司技術的趕上,公司的優勢日漸消失,股價才開始轉弱。
4.3診斷試劑
診斷試劑行業本身是屬於高速增長的行業,國產企業由於在診斷儀器方面較為落後,早期發展多以代工貼牌生產診斷試劑為主,後逐步向儀器試劑同步發展,所以也有將該類型公司歸類為醫療器械行業。代表公司有安圖生物、科華生物。
對該類公司的分析重點在於:(1)後續產品的研發進度;(2)新的應用領域。
比如:安圖生物早期在診斷領域完全不低外資企業,但是公司陸續提高產品競爭力,公司於 17 年 9 月順利發布了國產首條TLA 流水線。該流水線使得公司成為國內唯一具有能與外資企業在大型醫院主戰場競爭能力的企業,並一舉奠定了公司股價從17年以來持續走強的基礎。
5.醫療器械
醫療器械是個利潤非常豐厚的行業,但是國內的企業產品層次普遍不高,研發能力薄弱,還屬於初級製造業水平。目前國內大型醫療器械市場都被海外巨頭占據(以GPS為代表),國產企業和這些國際巨頭相去甚遠,但差距大同樣意味著未來進口替代的空間大。
國產企業在高端醫療器械做的最好的是邁瑞醫療,主要從事分析儀器和監護儀器,目前已完成美股私有化後A股上市。此外在某些高端器械領域如心血管支架,國產替代也較為成功,代表企業樂普醫療。
醫療器械公司研究主要關註:(1)生產成本:中低端產品對鋼材等原料成本比較敏感;(2)產品檔次:高端意味著高利潤;(3)研發能力:持續發展能力。
6.醫葯商業
醫葯商業是一個低毛利率,依靠規模和服務取勝的行業,醫葯商業有批發和零售兩個層面,醫葯批發主要企業有上海醫葯、中國醫葯、國葯一致、九州通等,零售企業主要有:一心堂、大參林、益豐葯店、老百姓等。
醫葯批發商受到醫葯終端多樣性的影響,在醫葯行業批發環節將一直存在,零售環節受制於國內醫院以葯養醫的影響,總體規模偏小,但發展迅速較快。
這也是為什麼醫葯批發行業的股票股價要遠比醫葯零售走得差的原因。
在美國,3大醫葯批發商占據了全市場97%的份額,而我國最大的國葯控股的市佔率也不足10%,因此未來的主要看點在市場集中度的提高。
7.醫療服務
醫療服務分很多種,比如CRO、CMO、民營醫院等均屬於醫療服務范疇。
7.1 CRO/CMO
CRO即臨床醫療服務,比如一家葯企要成為強研發強注冊的公司是很難的,所以在研發國產中很多工作需要外包出去,於是就形成了CRO企業。隨著創新葯已經成為醫葯企業發展的大趨勢,CRO行業十分景氣,並且這種景氣趨勢可能會隨著創新葯的浪潮延續5-10年,甚至更久。
比如:泰格醫葯從2017年開始,連續凈利潤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股價上漲近5倍。
相關的企業還有:葯明康德、康龍化成、凱萊英、昭衍新葯、博騰股份等等。
除了CRO之外,由於醫葯的品種多樣化及細分領域需求較少的原因,有些企業不願意自己投入大量資金自建產線,所以它需要將葯品生產外包,這類承接外包生產業務的企業叫CMO,可以理解為醫葯生產代工企業。
一般CRO企業也會有CMO業務,相對在代工業務做得比較凸出的有凱萊英、博騰葯業、葯明康德等。
另一類與CRO息息相關的即是小分子庫,因為醫葯的研發需要運用到大量小分子,但小分子的研發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乾脆買讓別人幫忙設計或者買別人的成品,這里的小分子設計龍頭即葯石科技、葯明康德等。
由於創新葯的研發存在很大的風險,比如歷史上重慶啤酒研發乙肝疫苗失敗,帶來了股價的暴跌。CRO/CMO行業由於只收取服務費,所以業績會更加穩健,是投資創新葯的不錯方向。
7.2民營醫院
國內目前公立醫院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且都是非盈利性醫院。近年隨著醫葯加成取消公立醫院創收能力大幅下降,公立醫院的擴張主要依賴政府資金的支持。
民營醫院受制於公立醫院一直發展畸形,一方面是公立醫院對優秀醫療人才的虹吸現象,事業編制限制了人才流出。盡管醫生多點執業正在試行,但民營醫院總體上醫療人才依舊匱乏。另一方面,醫院對設備要求較高,民營醫院在昂貴的檢測設備投入不及公立醫院。目前來看,醫療服務發展較好的主要有兩個方向:(1)專科連鎖。這類商業模式一般對設備要求較高而對人力資源要求較低,可復制性強。典型的如體檢公司美年健康、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2)高端醫院。主要定位於高端客戶,收費昂貴但是服務好。代表如復星醫葯參股的和睦家醫院。
對於這個行業,我們主要關注的則是:(1)模式的可復制性、(2)規模擴大後對成本和費用的控制;
舉個例子:通策醫療通過兼並,將浙江地區幾家大的口腔醫院占據,成本和管理非常好,業績十分優秀。而它的模式完全可以向全國進行復制,所以通策醫療10年漲幅近20倍,同樣的還有眼科醫院愛爾眼科
相比之下,美年健康的模式也可復制,但是其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不佳,股價表現平平。
8.監管及政策對醫葯行業的影響
由於醫葯行業的特殊性,強監管一直是行業常態,政策對行業的影響也非常顯著。具體的影響政策統計為以下幾點:
8.1醫保政策
葯品能否進入醫保目錄以及進入的層次對其銷量有很大的影響,而醫保目錄由醫保局(此前是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兩年制定一次,這方面的政策動向也是關注的重點。
8.2新葯審批政策
以往國內葯品的批准非常容易,買賣葯品批文現象嚴重。如今醫葯行業審批十分嚴格,這對優勢企業是個利好,有利於具有很強研發實力的企業來說,市場競爭沒有以前那麼激烈,新葯進入市場能否獲得更大的優勢。
該政策的變化主要對仿創型化學葯制劑企業、現代中葯企業和創新型生物制葯企業影響比較大。
8.3生產批准政策
葯品的生產主要受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管制。在生產環節,標准化體系已經建立完善,在麻醉品、血液製品、疫苗等領域還實行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這意味著行業門檻的提高,有利於行業集中度的增加。
該政策的變化主要影響監管嚴格的血液製品、疫苗、生物製品等行業。
比如:2001年,國家停止了血製品行業的進入審批,那麼有血製品牌照的幾家公司則成為了行業的寡頭,此後,上海萊士、華蘭生物、博雅生物、天壇生物步入長牛模式。
8.5環保政策
國家環保總局對制葯企業排污標准在不斷提高,這方面監管的越來越嚴將導致小企業逐步退出,行業的門檻和集中度將不斷增加。
環保政策的變化主要影響原料葯企業。
比如:維生素行業污染比較嚴重,2017年環保因素關停了許多小的維生素廠商,導致維生素價格上漲,新和成、億帆醫葯等股價大漲。
『伍』 原料葯出口情況
受到國內外醫葯市場需求變化,以及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人民幣匯率提升、環保監管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響,今年,擔當中國原料葯出口主力軍的傳統大宗原料葯從持續了多年的低谷中一躍而起,牽動了醫葯原料葯整體的價格、產銷量、出口量同步上升。青黴素工業鹽、水溶性維生素、硫氰酸紅黴素、泰樂菌素等大宗原料葯產品再次迎來「生命中的又一個春天」。
原料葯出口再創峰值
今年前8個月,化學原料葯依然是葯品進出口規模最大的一類,占進、出口總量的比重分別為42%和84%。其中,進口總額約為16.9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6.77%,基本保持在15%~20%的正常范圍內。
相比之下,出口增長表現得尤其突出。2007年1~8月,化學原料葯的出口總額為58.0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5.10%,創下近3年來出口增長率的新高。據統計數據分析,從1999~2006年,化學原料葯的出口額同比增長率基本在20%上下浮動,而今年,在傳統大宗原料葯價格上漲的影響下,前8個月的出口額增長率已經提高到了35%,預計今年全年的化學原料葯出口額增長率將超過30%。
化學原料葯出口產品中,抗生素、有機酸類、維生素類、氨基酸類一直是出口的主力軍。而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在出口額比重上落後於有機酸的維生素類,卻在今年1~8月取得13.44%的成績,以微弱優勢超過了佔比為13.43%的有機酸類。
但我們也要看到,出口產品在人用葯上的比重仍是比較低,如:抗生素中的55%用於獸葯和植物用葯,而人用的只佔45%;維生素類、有機酸類更有70%是用於食品添加劑、飼料補充劑等。估計這種面向低端的出口產品結構在短期內不會有所改變。
挖掘出口新興市場
出口區域方面,亞洲、歐盟和北美是穩定的三大原料葯進出口地區,其中,亞洲依然是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今年1~8月,對亞洲地區的出口額為27億美元,佔比為41.89%;進口額為9.5億美元,佔比40.62%。
出口區域中,值得一提的兩個國家是俄羅斯和非洲的奈及利亞。俄羅斯近年來與我國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多,表現在葯品貿易上,兩個國家目前在醫療保障體制水平、用葯水平比較相近,其葯品市場進入門檻比北美、歐盟要低,再加上俄羅斯還覆蓋了許多獨聯體國家,這些於我國葯品出口都極為有利。此外,奈及利亞也是富有潛力的出口市場,其地處制葯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的非洲,是非洲的葯品貿易集中地,而且我國向來重視與非洲的貿易往來,並成立了專門服務對非洲貿易的中小企業的中非貿易基金。
大宗原料行情跌宕
今年大部分的原料葯市場話題幾乎都圍繞著大宗原料葯,可以說,大宗原料葯漲價已經成為今年市場的一大特點。但是,這一輪從3月底到4月初開始的漲價行情,到了七八月份很多品種已經開始急速回落,典型的品種如青黴素工業鹽,在9月份時價格開始逆轉,廠家出現庫存,采購方詢價的多,訂貨的少,此時正是考驗企業競爭力的時刻。預計未來3年裡青黴素行業又將進入新一輪周期。
在種種因素影響下,具有傳統出口優勢的大宗原料葯在今年普遍進入價格、產銷量同步上升的景氣周期。從客觀上分析,對大宗原料葯價格上浮起直接作用的,主要有四方面因素:一是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考慮到規避風險的需要,很多企業的報價都使用人民幣現價;二是這些漲價的大宗原料葯都是經歷了數年的產業調整後,在國際市場上取得話語權的產品;三是經過前幾年行業的淘汰和調整,部分企業轉產或停產,使得供求出現缺口;四是來自政策層面的影響,《制葯工業污染排放標准》規定了原料葯生產的排放量,從而限制了產量,同時,企業也因環保問題關閉了一些小電廠;四是來自經濟層面的影響,國家發改委的權威數據顯示,水、電等醫葯工業要素成本的提高比歷年提高了20%,因此,能源成本將成為醫葯工業未來發展的重大挑戰之一。
而追溯根本原因,大宗原料葯的價格變動皆由供需關系引起。還是以青黴素工業鹽為例,青黴素工業鹽最高內銷價一度 超過了150元/十億,國際上都在觀望,企業開始出現庫存;此時,印度開始小規模復產。這樣一來,價格也因為供大於求而回落。
未來展望
未來原料葯出口的總體形勢向好,但來自國際貿易和國內外醫葯市場的風險以及不確定性將會繼續存在:
--為了順應國際趨勢,我國或將出台葯品出口管理辦法,這樣企業出口成本可能因此增加。
--新的GMP認證。
--醫葯類出口限制嚴格,有些產品出口要交環保保證金。
--中美飼料安全合作備忘錄將在年底前簽署,這對飼料級維生素、氨基酸等產品的出口將造成影響。
可以預見,大宗原料葯大幅漲價的趨勢在明年將會漸漸消失,價格回歸到理性水平。化學品類出口退稅率還會繼續下調,企業要准備迎接新的生存考驗。另外,此前因葯品審批註冊放緩而滯緩上市的葯品將在年底集中上市,這將在引起行業集中度競爭的加劇。
『陸』 環保龍頭股排名前十名
1、環保龍頭股排名前十的有龍凈環保、碧水源、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菲達環保、龍源科技、首創股份、國電清新、九龍電力等等。環保概念股是指在主板市場上涉及環境保護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污水處理、垃圾回收和環保產品的生產。在21世紀,人們越來越重視環保問題,其中一股環保觀念越來越受歡迎。這些股票通常具有很強的連鎖效應。它會導致市場和公眾的模仿。
2、國電清新的股票代碼是002573。它擁有豐富的特許經營經驗,2012-2013年持續快速增長,是中國首批試點脫硫特許經營企業之一。目前,公司穩定運營8台,脫硫資產480萬kW。2011年初,公司與大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兩項脫硫運行項目合作協議,總裝機容量超過700萬千瓦。第一個特許經營項目。涉及486萬千瓦脫硫作業項目13套,預計今年內完成。為該公司在2012年和2013年的收入提供增長動力。
3、首創股份的股票代碼為是600008。「十二五」期間,中國污水處理能力將增加4200萬噸,主要在中西部和東北。公平與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經濟合作。公司在中西部地區的污水處理能力達到948萬噸/天,占公司現有污水處理能力的75%。內蒙古、湖南、山西等省的污水處理能力分別為317萬噸/日、206萬噸/日、166萬噸/日。對這些領域的廢水處理能力進行二次擴大的潛力是很有前景的。截至2010年底,該公司的污水處理業務收入和毛利潤分別佔48%和47%。這一比例在十二五規劃期間將繼續增加。
拓展資料
龍頭股,也就是領先的股票指數是指在市場炒作期間對同一行業的其他股票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股票。它的漲跌往往在該行業其他股票的漲跌中起著領先和模範的作用。領先的股票不是靜態的,其狀態只能維持一段時間。作為領先股票的基礎是,任何與股票相關的信息都會立即反映在股價中。主要股票通常在市場收盤時下跌。當市場出現恐慌時,他們會對市場進行反彈,提前看到底部,或提前看到市場開始,以抵禦市場下跌。
『柒』 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環保要求有哪些
要求很嚴格,需要當地環保部門的審批通過才行。
『捌』 環境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有多重要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近些年環境的惡化日益顯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逐漸受到影響,如全球變暖、土地荒漠化、淡水資源危機及垃圾成災等環境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的呼籲之聲逐漸提上日程,各國政府增加對環保的投資,用來改善環境。同樣我國政府在環保事業方面積極出台各種政策,如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倡導節能環保、開發新型環保能源設備、提倡「低碳生活」等。與此同時,近幾年陝西省省委和省政府看到了該省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故在環境保護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認真貫徹全國第六次環保大會精神,「十一五」開局良好。(2)渭河等重點區域、流域污染治理力度加大。(3)開展五個專項整治行動,解決了一批環境熱點問題。(4)積極加強飲用水源保護。(5)積極爭取環保投入,使環境監測、監察能力得到改善等等。但在政府的嚴管下,污染企業加大對環境治理的投資是否影響企業價值是企業所關注的,因此,本文以陝西省上市公司為例來研究環境績效與企業價值的關系。我國對環境績效的研究主要是通過環境績效信息披露來體現的,同時環境績效信息披露也是社會公眾了解企業環境活動的主要信息渠道。企業通過改善環境績效不僅有助於傳遞環境責任履行信息,而且也有利於維護社會形象。但加大環保投入和提高環境績效的同時也會給企業帶來成本的增加,能否在環保活動中受益也是企業和政府十分關心的問題[1]。
在企業社會責任和環境會計兩大領域,學者對關於環境績效和企業價值關系的研究日益重視。但目前現有文獻中對兩者關系的研究非常少,大部分文獻都對環境績效與財務績效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目前關於環境績效與企業市場價值的關系研究爭論基本上劃分為成本學派和價值創造學派兩個學派(The Assabet Group,2000)。成本學派認為環境績效和企業市場價值之間為負相關(Jaggi & Freedman,1992;Walley & Whitehead,1994)[2];價值創造學派認為環境績效和市場價值呈正相關的關系(Konar & Cohen 2000;Dowell et al.
2000)。基於此,本文以價值創造學派的觀點為出發點,認為環境績效表現的越好,越能有效地提升企業價值,由此提出如下假設:
H:環境績效與企業價值有正相關關系。
一、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5年-2017年三年19家陝西省上市公司57個樣本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考慮ST公司的特殊性,已剔除被特殊處理和數據不全的11家公司。研究中涉及的財務指標主要來源於國泰安資料庫,但年報中並不要求公司對環境信息強制披露,因此本文研究涉及陝西省上市公司環境績效披露的信息,均從19家公司連續三年的年報、年報附註、社會責任報告、董事會報告、招股說明書、重要事項等資料中逐項查詢相關信息統計而來的。而上述資料均主要通過巨潮資訊網進行查詢。本文主要利用Excel和SPSS16.0軟體對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處理。
(二)變數設計
1.自變數:環境績效(DISC)
一般認為,企業越好,披露的環境信息越多[3]。在衡量環境績效方面,以內容分析法所建立的環境披露評分方式(Al-Tuwaijri et al,2004)[4],作為企業環境績效的衡量指標。該環境績效評分表共包含十項環境績效披露的內容:環保借款、環保撥款與補貼、環保投資、綠化費、資源費、排污費、資源稅或補償費、ISO環境認證、三廢及節能減排情況、企業已通過的環境保護措施和方案和環保獎懲或懲罰。以受評對象陝西省上市公司公開可取得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董事會報告及招股說明書等為主要依據,每符合一項得一分,總分由零分(披露程度最低)至十分(披露程度最高)。
2.因變數:企業價值(TQ)
本文企業價值的衡量指標為Tobin Q,它是資本的市場價值與其重置成本之比。托賓Q近似值=凈利潤/平均凈資產。這一比例兼有理論性和實踐的可操作性,在貨幣政策、企業價值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
3.控制變數
由於企業價值受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和企業成長能力的影響,因此本文將企業規模(SIZE,由總資產自然對數代替),資產負債率(LEV),企業成長能力(GROWTH,以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代替)作為控制變數。
(三)模型構建
本文的研究模型為:
TQ=β0+β1DISC+β2SIZE+β3GROWTH+ β4LEV+ε
其中β0是常數項;β1至β4為回歸系數;ε為隨機變數。
二、實證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由表1看出,陝西省上市公司環境績效的評分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7,平均值為2.70,說明上述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較少。環境績效較差。其中,托賓Q值作為企業價值指標,其最大值為5.41,最小值為0.79,說明股東獲利能力相差較大;企業規模的最大值為23.73,最小值為20.06,說明企業規模相差不大;而企業成長能力最大值為7.4,最小值為-0.66,說明企業之間成長能力相差較大,上述因素對陝西省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產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從而導致環境績效較低。
(二)變數間的相關性
由表2看出,環境績效、企業規模、公司負債水平和企業成長能力之間的相關性較弱(相關系數均小於0.5),這說明自變數進行回歸分析時對回歸方程多重共線性影響較小。同時,從該表中還可以看出環境績效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三)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環境績效的回歸系數為正,sig=0.001,即環境績效與企業價值在0.05的水平下顯著正相關,支持了本文的假設。其中,企業規模的回歸系數為0.004小於0.0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企業規模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呈顯著正相關,而企業的負債水平與企業成長能力對企業價值影響程度不大。
三、研究結論與不足
本文選取了2015-2017年19家陝西省上市公司的57個樣本,對陝西省上市公司的環境績效與企業價值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從整體上來看,陝西省上市公司的環境績效較低,平均值只有2.70。但通過實證分析,環境績效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說明企業在提高環境績效和增加企業價值這兩方面並不存在矛盾,故企業在增加企業價值的同時也要重視組織綠化,實現環境績效與企業價值雙贏的目標。
本文研究不足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績效的評價標准較為粗略,指標量化過程較為主觀。(2)研究模型中控制變數的選取有待斟酌,研究模型中企業負債水平和企業成長能力與企業價值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3)選擇的樣本數據僅限於陝西省上市公司,不能全面的反映環境績效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