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答題)簡述我國企業融資結構及存在的問題。
摘 要:中小企業日益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問題,本文在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和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借鑒中小企業比較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較為成功做法,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建議,並對建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模式、內容和意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建議
統計表明,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已超過8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出口總額分別佔全國的60%、57%、40%和60%。由其所提供的就業崗位約佔全國城鎮就業崗位總數的75%,在全國整體經濟中占據大半壁江山.
但由於我國市場機制尚不成熟,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擾,從對我國中小企業比較發達的浙江省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所做的調查可看出融資難已經成為經營中的首要難題,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適合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已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現狀與原因分析
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和我國現行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決定了它很難得到股市融資,加之我國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發展緩慢,因此,中小企業資金籌措基本上依賴於銀行的間接融資完成的。自1998年以來,人民銀行採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措施,如對金融機構連續下發了兩個《指導意見》,同時進一步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范圍。然而,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並未因此而明顯改善,不少中小企業甚至抱怨,他們得到銀行貸款似乎更難了。那麼,這種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
1.歷史背景 中小企業成分復雜,存在較大的制度性風險。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主要來源於5種渠道:一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國有小企業和集體企業,這部分企業產權不清,機制僵化,經營狀況不佳,大部分有長期的銀行負債,信用記錄不良。二是鄉鎮企業。這部分企業技術檔次低,管理水平低,產品研發能力弱。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銀行借款、內部積累和集資,一般都有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三是一些機關和企業開辦的「三產企業」,因其難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所以達不到銀行貸款的條件。四是私營和個體企業,我國近期內這類企業如雨後春筍大批涌現。這些企業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大多是家族企業,財務管理形同虛設,銀行難以掌握其真實的經營狀況。五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民營高科技企業。這類企業項目風險較大,啟動資金需求大,自身積累難以滿足,銀行又因擔心其項目風險而不敢對其融資。
2.企業自身情況 中小企業自身積累少,經營管理不規范,經營效益低下,銀行由於對其融資面臨較大的市場風險,存在著「惜貸」、「懼貸」心理。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業自身積累明顯不足,對外融資需求大。據《上海統計年鑒2002》顯示,2001年,全市中小型企業戶平均年末資產只有1914.29萬元,僅為大型企業的1/55,中小企業平均年產值1741萬元,約為同期大企業的1/34。全市大型工業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2.67%,中型企業為 55.42%,小企業為56.09%。其二,企業資信等級不夠,根據對江蘇省1100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以下企業)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截至2002年底,江蘇省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中3.8%的企業已獲得AA級資信等級,10%的企業獲得A級資信,但尚有股82%的企業未參與評級,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這部分企業事實上產品缺乏市場潛力,技術含量低,或由於其他原因未參與評級,另一方面則是企業不動產及規模指標難以達到信貸准人等級,未能參評。其三,大部分中小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這些企業普遍都是家族式經營,少數或個別人控制現象嚴重,法人資產與自然人資產沒有嚴格區分,當企業經營發生困難時,抽逃資產的現象時有發生。部分民營企業財務數據不真實,一個企業往往有幾套賬表甚至幾十上百個賬戶,造成銀行與企業間信息嚴重不對稱,難以掌握企業的真實經營情況。而且部分企業在「轉制」過程中逃避銀行債務的現象較普遍。
3.首要原因 在對浙江部分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調查中,他們把難以提供合格的擔保、抵押品,難找擔保單位作為嚴重製約金融機構對其融資的首要原因。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第一,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資金實力不強,難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和找到有實力的擔保單位;第二,抵押擔保手續復雜,費用較高,耗時耗力,企業不堪重負;第三,抵押物流通市場窄小,變現能力弱,進一步加大了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的難度。
4.國家政策對中小企業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扶持 首先,國有銀行不願意給中小企業貸款的原因之一是沒錢可賺。國有商業銀行機構龐大,冗員甚多,本身運行成本就高,再加上審貸程序復雜,使得他們幾乎沒有辦法來經辦小額貸款,一辦就虧。對於國有商業銀行來說,無論貸款額大小,其運作成本基本相同。舉例來說,國有商業銀行貸出一筆1億元一年期的貸款,利息收入600萬左右。而貸出一筆10萬元的貸款,利息收入只有6000元。這點利息收入還不足以支付銀行運作成本,難怪國有商業銀行總把眼睛盯在那些大客戶身上。其次,近年來,一些地方把「抓大放小」政策片面理解為放棄中小企業,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上,沒有充分考慮中小企業的特點,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認識不清,信貸支持力度不夠。
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建議
(一)政策性融資渠道的建立
在我國現行的企業制度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中,政府的角色已經獨立出來,不再以銀行和企業的所有者身份對它們的經營活動進行決策和控制,而是以協調者的身份對市場經濟中諸主體的行為進行調控和引導。目前,政府在「抓大放小」之後對國有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已制定和實施了不少扶持政策,它們的融資問題已得到了較好的解決。然而對於眾多的中小企業,政府亟需推出相應措施,建立中小企業的政策性融資渠道。具體來說,可考慮進行以下操作:
1.建立、完善與中小企業相關的法律、政策體系 相關法律體系的建立應該先於融資體系的建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健康、有序的融資體系才能蓬勃發展。中小企業發達的國家地區的實踐也證明了這點。
日本早在1953年頒布了《信用保證協會法》,為中小企業從民間機構融資實行擔保。為促進信用擔保體系的發展,日本政府於1950年頒布了《小企業信用保險法》,奠定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法律基礎。1958年,日本對《小企業信用保險法》進行了修改,把信用擔保體系和信用保險體系理順,避免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重復。196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基本法》,是日本中小企業發展的綱領性法規,被稱為日本的中小企業憲法。此外還有《中小企業現代化資金助成法》,為中小企業現代化提供資金保證;《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法》等等,形成了相對獨立的較為完善的中小企業法律體系。日本政府還進行了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建設,其中涉及融資的制度就有新技術企業保險制度,這是一種針對開發一種新技術需要大量資金,但技術產業化存在風險,籌措資金又缺乏抵押品和必要的能力的中小企業,進行資助。當企業在技術開發中出現了事故,產生了損失,這一保險制度就可為其提供補助金額。
我國到目前關於中小企業的法律有《小型企業租賃暫行條例》,《鄉鎮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規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出售國有小型企業暫行條例》,《鄉鎮企業法》,《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私營企業條例》,《個人獨資企業法》等等。以上這些法律在計劃經濟體制時代和經濟轉軌前期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情況的變化,這些法律法規已經變得與實際情況不相適應了。主要表現在:(1)按照所有制劃分,已經不再適應現實。(2)側重於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色彩。(3)許多法規為國務院或國務院各直屬部委制定,法律效力低且不系統。於2003年1月1日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作為我國中小企業法律的「母法」,初步界定了法律的調整范圍。重新確定了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地位。該法的第二章(資金支持)對中小企業融資作出了明確的指導。
2.建立政府系統中小企業金融機構 日本在這方面的經驗可供借鑒。日本政府為了發揮中小企業的活力來支撐日本經濟,綜合實施了各種相應政策,其中在資金支持方面設立了完善的政府系統中小企業金融機構,包括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國民金融公庫和工商公會中央金庫,利用財政資金對中小企業進行資金融通。這3家機構分工明確,其中中小企業金融公庫為中小企業振興事業及穩定經營所需的長期資金提供融資,國民金融公庫為小型企業的小額事業所需的資金提供融資,工商公會中央金庫則是具有存貸款、債券、外匯等綜合金融機能的金融機構,進行推行中小企業組織化的金融業務。這些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利率較低、期限較長、擔保要求較松,其中中小企業金融公庫還依據促進中小企業現代化、調整產業結構、節能、防止公害等特定政策目標提供特別貸款,具有更優惠的利率、期限條件。
針對我國具體情況,建立相應的政府金融支持機構勢在必行。在具體操作上提出以下建議:(1)在形式上,可以設立相應的政策性銀行,也可以委託現有的商業銀行開設此類業務,但要保證貸款專項使用,真正體現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目的。同時,也可考慮設立專項基金,用於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產業結構升級等特定用途。(2)在資金來源上,可以由中央財政撥款,也可以與地方財政共同出資。隨著機構改革的推行和企業效益的好轉,我們的財政收入應能保證這項開支的來源。(3)在融資方式上,要以長期的信貸資金融通為主,也應考慮設立投資性機構。日本的中小企業投資扶持株式會社就是通過承兌中小企業股票、可轉換債券等方式向中小企業進行投資的政策機構,以充實這些企業的自有資本。這樣,資金支持與資金投入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增強中小企業的活力。
3.建立、完善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實施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制度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信用風險較大,銀行不願對它們提供貸款。從根本上解決貸款難、銀行「惜貸」的出路在於建立全國范圍內的信用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二部分的第十八條明確指出國家將會推進信用制度建設,「建立信用信息徵集與評價體系,實現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查詢、交流和共享的社會化。」比如日本就在全國務都道府縣設有信用保證協會,在缺乏信用和擔保能力的中小企業從民間金融機構借貸經營資本時對債務予以保證,並且對信用保證協會保證的債務由政府出資的中小企業信用保險金庫進行保險。美國的小企業管理局(SBA)也為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擔保金額一般在75萬美元以下,擔保部分不超過90%。
目前,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散出資,規模過小,許多地方政府按縣區設立擔保基金,有些基金只有幾百萬,大部分企業互助基金規模小,很難得到銀行的信任;資金來源單一,缺乏資金補償機制;缺乏專業隊伍,由於過去專業擔保機構少,近兩年擔保機構擴張迅速,擔保專業人才短缺。
此外還存在著如何合理運用擔保基金,如何減少政府幹預等問題。雖然我國1995年頒布了擔保法,但是該法是規范擔保行為而不是規范擔保機構的,缺少對擔保機構的法律規范。1998年開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試點以來,國家經貿委和財政部分別發布了有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的管理辦法,但是主要針對政策性擔保機構,適用范圍比較窄,不夠完善。目前,國內已經有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因此,迫切需要規范擔保機構的相關法律規定。
4.制定相關的中小企業扶植政策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眾多,與人民日常生活聯系密切,是職工就業的主要場所和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政府必須推行相應的扶植政策,優化中小企業面臨的金融環境,真正搞活中小企業。(1)成立統籌全局的政府管理機構,如美國的SBA、日本的中小企業廳等組織,對束縛中小企業發展的各種因素統一協調解決。在此基礎上,融資困難的狀況自然會得到化解。(2)鼓勵中小企業通過改制和重組優化資產結構,降低其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3)在稅收上除對新改制的中小企業給以優惠外,也應對中小企業用於開發、改造的投資減免所得稅。(4)鼓勵居民儲蓄部分投向中小企業。
『貳』 請問:鐳目公司由幾個股東投資組建,其中有無國有股及所佔比例公司注冊資本是多少
一、現代企業資本結構的理論體系
所謂企業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本來源的構成與比例關系。它不僅包括長期資本,還包括短期資本,主要是短期債權資本。狹義的企業資本結構單指企業各種長期資本價值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即長期資本中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構成比例關系。企業資本結構理論是基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著重研究企業資本結構中長期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構成比例的變動對企業總價值的影響,同時試圖找到最適合企業的融資方式和融資工具。
二、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基本特徵
1.國有股及法人股在我國上市公司總股本所佔比重過大,國有股一股獨大的局面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這種股權的過度集中與維持公司治理結構有效運作的代理成本的關系,以及如何尋找一個股權集中程度與代理成本的適度關系一直是專家學者們熱切關注的問題。
2.從資本結構的優序融資理論看,企業偏好將內部資金作為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其次是債務資金,最後才是新的股權融資。然而,通過比較我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存在比較大差異。
中信證券債券及結構融資部副總裁劉葳介紹,各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水平差異明顯,從美國經驗來看,債市的發展規模明顯大於股市。截至2007年底,美國債券市場的總市值佔比13%~14%,而同期美國股票總市場占證券市場總值的比重目前大約是12%~13%,略低於債券市場市值。在美、日、英等國家,債券余額總量超過GDP總量的150%,而我國債券余額總量僅佔GDP的53%,且大部分為國債等,公司債券佔GDP比例僅3% 。
相對於滯後的企業債發展,我國2007年上市公司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和再融資共籌資7791億元,而傳統企業債券(除短期融資券)融資額為1777.45億元,可轉債累計發行量為295.28億元,二者總共占股票籌資的26.6%。而美國公司2007年具有投資級的企業債有望再度超過8000億美元(2006年為創紀錄的8800億美元),同期發行股票籌資只有530億美元左右。
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是股權偏好型的,這與優序融資理論是相反的。優序融資理論認為:企業內部融資最優;其次是債權融資;最後才是股權融資。國內的學者主要從股權融資成本低廉等角度對此進行了解釋。據有關學者對1996年~2006年期間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情況分析,我國上市公司偏好於股權融資,募集資金占籌資額的比重居高不下。一方面上市公司大多保持了較低的資產負債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融資偏好仍是股權融資,甚至有些公司擁有大量的剩餘資金,仍然渴望通過發行股票融資。這一現象被稱為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 三、優化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措施及建議
1.國家應該改善宏觀資本市場環境。具體包括:(1)進一步完善股票市場。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股票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已經接近尾聲,國有股和法人股將可逐步進入市場流通,在股權分置時代的同股同價、同股同權、同股同酬的問題將會得到解決。(2)大力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提高上市公司債券的融資比例。在目前我國資本市場畸形發展的情況下,應著重擴大債券市場的規模和加強企業債券的流通性,為企業進行債務融資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3)加快完善市場機制。國有股流通的最大意義是將市場收購、兼並功能發揮出來,也就是將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發揮出來,這樣市場有了淘汰機制,形成對上市公司經營者的外部約束力,經營管理者就不敢一味以圈錢為目的送股、配股與增發新股,更多地考慮如何提高企業績效,讓廣大股東滿意。
2.上市公司自身微觀環境的完善。完善微觀環境,企業需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公司的治理結構是對公司控制權的合理配置,使公司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形成相互制衡的機制,以產生對經營者的有效激勵和約束。(2)注重公司的行業特性。根據企業經營的一般規律調整公司的資本結構。技術密集型的公司,就要求固定資產的比重大,其自有資產的比重也就大,所以負債規模就不易過高;反之,如果是勞動密集型的公司,就要求流動負債比重相對大,其負債的比例就會相對大一點。(3)充分利用負債融資的「稅盾效應」。上市公司應主動根據公司息稅前收益率的高低、公司經營收入的變動趨勢、公司信用等級及債務人態度等情況調整公司的負債融資,充分利用「稅盾效應」來增加公司的現金流量,為股東創造更多價值。在選擇負債融資的方式上,除了銀行的借貸融資外,還可以發行企業債、可轉債等方式進行。
雖然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還不是很理想,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活動及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其資本結構一定會趨於完善。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優化,是為了降低公司的加權資本成本,增加股東的財富。對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分析,為資本結構的優化提供了良好的啟示。
『叄』 王玉榮的教育科研
教授課程: 本科: 應用統計碩士研究生: 風險投資學、現代投資理論MBA: 數據、模型、決策商務預測方法博士研究生: 技術創新管理專題、風險投資與高新技術管理專題研究領域: 風險投資、企業投融資、創新與創業管理、統計學等主要研究項目: 科研項目: 我國戰略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路徑研究(12BGL019)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負責人,2012.6-2014.12,15萬。 「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的創新驅動戰略研究(11&ZD004),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大項目子項目負責人 (2011.12-2013-01) ,課題資金總額80萬 鐵嶺市電力市場細分及差異化定價模式研究(HX071),項目負責人,2011.12-2012.3,2萬 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發展研究,國家統計局立項課題(JP030) ,項目負責人,2010.02-2010.09 ,2萬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先進製造業發展戰略研究」 (08&ZD039,林漢川主持)子項目:我國先進製造業自主創新模式研究,子課題負責人。課題資金總額50萬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與動態競爭優勢的互動研究( 校211三期),項目負責人,2009.01-2011.12,10萬 西部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研究 國家經貿委節能信息傳播中心委託項目,項目負責人,2008.12-2009.03 「柳州市循環經濟規劃方案」課題的子課題:柳州市循環經濟區域規劃,國家發改委產業所項目,負責人,2007.04-2007.12 「天津濱海新區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委託項目,負責人,2006.06-2006.12. 中國跨國公司成長機制研究(lx03-y06),國家統計局2004年課題,項目負責人,2004.12-2014.12. 中國主要貿易夥伴進口影響因素實證分析(e11007) ,校「211」項目,主要參與人。
教學項目 管理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項目,2009-2012,參與 財經類院校技術經濟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研究生院,2009.6-2012.6,參與 財經院校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與探索,研究生院,2006.6-2008.6,參與 應用統計分析軟體教程,教務處,2006.6-2008.6,負責人 「應用統計」精品課程建設,教務處,2005.4-2007.7,負責人 「統計預測」課程建設,研究生院,2002.6-2004.6,負責人 完善「應用統計」課程建設,教務處,2001.4-2003.9,負責人主要研究成果: 科研成果: 曾在《科研管理》、《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改革》、《技術經濟》、《中國科技投資》、《國際貿易問題》、《財政研究》、《宏觀經濟研究》、《南開管理評論》、《工業技術經濟》、《中國統計》等期刊上發表論文30餘篇。
論文: 王玉榮、鄧智,風險資本集聚與區域創新: 行業分布的視角,《技術經濟》,2012年7月 王玉榮、李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互動發展關系:理論與微觀驗證, 收錄在《21世紀技術經濟學》論文集,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王玉榮、楊震寧、李軍,競爭環境和技術戰略對製造業創新績效的影響,《科研管理》,2011年7月; 王玉榮、李軍,風險資本、清潔技術與可持續發展,《技術經濟》,2011年第1期 王玉榮、楊震寧,我國製造業的創新環境及其動力:475個企業樣本,《改革》, 2010年第1期 邢小強,王玉榮,吳家喜(外校),全球領先市場視角下的企業創新戰略選擇,《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年第9期 王玉榮、李軍、楊震寧,「天生國際化」企業:股權結構、國際創業與績效的關系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0年第8期 王玉榮、李珊珊(學生),中國風險投資的九大特點,《中國科技投資》,2010年第7期 王玉榮、毛科又(學生),創業板上市企業的特點,《中國科技投資》,2009年第12期 王玉榮、郭麗華(學生),我國汽車企業技術發展戰略選擇,《中國科技投資》,2009年第4期 陳景輝(外校),王玉榮跨國公司嵌入與我國開發區產業集聚的實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4期 王玉榮、張淑燕(學生),胡春霖(學生),外資並購對我國目標上市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工業技術經濟》,2009年 第2期 王玉榮、李軍,風險投資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中小企業板的經驗數據,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王玉榮、楊淑雲(學生),國有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現狀、問題及對策,中國科技投資,2008年第9期 王玉榮、呂萍,濱海新區產業發展特點、問題及對策,中國科技投資,2007年第9期 王玉榮,周禎,朱亞媛,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體系的構建,工業審計與會計,2007年第4期 王玉榮,錢毅,中國上市公司債權融資與公司治理相關性分析,《特區經濟》,2006年第11期 王玉榮,中國經濟增長與外國直接投資的葛蘭傑因果檢驗及協整分析,《統計與決策》,2004年7期 王玉榮,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決定因素的實證分析,《工業技術經濟》,2005年第4期(第24卷) 尹建華、王玉榮,資源外包網路的進化:一個社會網路的分析方法,《南開管理評論》,2005年第6期 王玉榮,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治理效應分析,《財政研究》,2004年第6期 王玉榮,《中國經濟增長與外國直接投資的葛蘭傑因果檢驗及協整分析》,《統計與決策》,2004年第7期 王玉榮,《ARIMA模型在我國出口貿易預測中的應用》,《統計與決策》,2004年第4期 楊青、王玉榮,中國跨國公司成長的微觀條件分析,《宏觀經濟研究》,2004年第12期 王玉榮,關於《應用統計》教學的一些思考,《高等教育問題研究》,2004年第1期 王玉榮,利用外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中國統計》,2003年5期 王玉榮, 如何選擇統計預測模型,《中國統計》,2003年11期 王玉榮,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宏觀經濟變數的相關分析,《國際商務》,2003年6期 王玉榮、孫玉琴, 中國地區經濟增長收斂性的實證分析,《國際商務》,2002年5期 王玉榮,中國股票市場波動性研究—ARCH模型族的應用,《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5期 王玉榮, 「入世」對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影響,《中國統計》,2001年11期 王玉榮, 「入世」對中國服務業業的影響,《中國統計》,2001年12期 靳明、王玉榮,服務貿易與服務營銷策略,《國際商務》,2000年3期 王玉榮, 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影響的定量分析,《國際商務》,2000年5期 王玉榮,我國產業結構變動的定量分析,《國際貿易問題》,1998年第11期 王玉榮,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統計的轉型,《對外經貿統計》,1996年第2期 王玉榮,加強經貿基層統計,充分發揮統計作用,《國際貿易問題》,1996年第,2期 王玉榮,略論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遼寧經濟統計》,1996年第6期 王玉榮,進出口統計對象的形態范疇與空間范疇,《對外經貿統計》,1996年第4期 王玉榮,進出口貨物統計的商品分類及編碼(上),《對外經貿統計》,1997年第1期 王玉榮,進出口貨物統計的商品分類及編碼(下),《對外經貿統計》,1997年第2期 王玉榮,進出口國別的統計原則,《對外經貿統計》,1996年第5期 王玉榮,中國蠶絲綢業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對策,《國際貿易問題》,1997年第1期 王玉榮,擺脫絲綢業困境的對策,《管理現代化》,1996年第6期 王玉榮,談《對外經濟貿易統計》教學內容的改革,《高等教育問題研究》,1996年第2期 徐茂魁、王玉榮,中國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教學與研究》,1992年第3期 王玉榮譯,土耳其對突厥語共和國貿易的簡要分析,《國際貿易譯從》,1995年第6期
研究報告與案例研究: 天津濱海新區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報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產業所,2006年6月; 西部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研究(研究報告),中國信息協會,2008年6月; 我國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互動發展研究(研究報告),國家統計局經濟普查辦公室,2010年12月。 鐵嶺供電客戶市場細分和售電定價機制研究報告,2011年11月 聯想資本:科大訊飛的投資後管理
專著與教材 王玉榮,《我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決定因素的實證分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11月 王玉榮,《商務預測方法》,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年4月 王玉榮,《商務預測方法》(修訂版),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9年9月 王玉榮,《統計數據分析軟體教程——SPSS13.0及EXCEL的應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應用統計學》(劉春英主編,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第8-9章,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12 《應用統計》(賈懷勤主編,)第7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3年5月 《應用統計》修訂版(賈懷勤主編,)第7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 《應用統計》(賈懷勤主編,第四版)第7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年11月 《數據、模型、決策》(賈懷勤主編)第8章,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
獲獎情況 「商務預測方法」教材修訂項目獲2010年度校級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毛可又的碩士論文(王玉榮指導)《中國風險投資組合結構和規模研究》被評為2010-2011年度校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論文「我國製造業的創新環境及其動力:475個企業樣本」榮獲北京市第十屆優秀統計科研成果評比優秀論文 論文「外國直接投資與中國宏觀經濟變數的相關分析》榮獲第四次全國外經貿統計論文一等獎(2003年11月) 「財經院校技術經濟及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探索」 2009年度校級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商務預測方法》(2003版)榮獲校級優秀教材二等獎(2006年12月) 2003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本科優秀教師 1998年北京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1998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1994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肆』 融資優序理論表明,企業通常的融資順序為
根據企業融資理論,企業優序融資的順序首先是內部融資;其次是債務融資;再次為優先股融資;最後是普通股融資。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研究,發現我國上市公司融資順序與優序融資的順序正好相反。表現出偏好外源融資和股權融資的特點。形成這一融資特徵的原因值得探究,其存在的弊端有待在市場體系完善中予以改進。
一、融資理論與優序融資理論
融資理論是企業制定融資政策的理論基礎。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解釋企業融資決策行為的動機及其所秉承的理論基礎時,主要存在著兩大理論,一是權衡融資理論;二是優序融資理論。
權衡融資理論認為,企業在構造長期資本來源的組合時,存在著一個最佳的資本結構,企業將按照事先測算的最佳資本結構來選擇資金來源及配置各種不同性質的資金。
優序融資理論最早是Modigoliani和Miller(1958)提出的。理論指出在完善的資本市場中,如果不存在稅收、破產成本以及代理成本的影響,那麼,企業市場價值將與其資本結構無關。Myers和Majluf(1984)在《企業知道投資人所不知道信息時的融資和投資決策》一文中,以信息不對稱理論為基礎,提出企業融資存在一種「啄食順序原則」。認為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而產生委託代理關系,因為利益不同,內部經營者和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原因,企業的融資順序上就形成了一個優序策略。即首先為內部融資,也就是企業的留存收益;其次是長期借款和長期債券;再次是發行優先股融資;最後是發行普通股融資。
此外,1989年Baskin以交易成本、個人所得稅和控制權的研究角度對優序融資理論作出了解釋,指出由於留存收益提供的內部資金不必承擔發行成本,也避免了個人所得稅,因此內部資金要優於外部資金。與權益性資金相比較,負債融資由於具有節稅效應,發行成本低,又不會稀釋公司的控制權,所以對外融資來說負債融資又優於權益性融資。
Claggett(1991)利用交叉分類法以驗證權衡融資理論和優序融資理論在實踐中是否存在。結果發現這兩種理論都成立,但優序理論的顯著性高於權衡融資理論。因此,Claggett認為無論是權衡理論還是優序理論都過於簡化,實際的操作是介於兩者之間,故應稱為混合理論。
在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在專題研究融資理論及其實踐效應。有的通過實證研究認為我國企業偏好於股權融資,有的認為我國企業融資秩序與優序融資理論的主張正好相反。
二、我國企業的融資模式選擇
(一)我國企業融資模式的概況
根據有關部門對上市公司進行統計分析顯示,我國企業的融資模式以外源融資為主。外源融資在企業融資模式中所佔的比重高達80%以上,內源融資的比重不到20%,而那些未分配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幾乎完全依賴外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有50%來源於股權融資。所以,我國企業(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融資順序,首先是股權融資;然後是債券融資;最後才是內源融資。
(二)我國企業融資模式的特點
我國上市公司的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結構情況大體可以反映出我國企業融資模式選擇中的以下幾個特點:
1.偏好外源融資
數據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中,不管公司經營狀況如何,都偏好於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比例始終在80%以上。企業內源融資能力差,比例較低。而在發達國家,企業的重要資金來源一般是保留盈餘,內源融資在企業融資結構中占很高比例。如1990—1994年,美國內源融資比例高達82.8%,日本為49.3%,英國為68.3%,德國為65.5%。而同期,我國內源融資僅佔30%左右,相當於日本20世紀60年代水平。
表1990—1994年企業資金來源的國際比較單位:%
資料來源:①國外數據引自斯蒂芬·A· 羅等:《公司理財》,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年,第280頁。②中國數據引自陳春霞《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第140頁。
2.偏好股權融資
在外源性融資結構中,股權融資的比例基本上大於債務融資。特別是在未分配利潤大於0的上市公司中,這一點更加明顯。股權融資佔比明顯高於債務融資。而在未分配利潤小於0的上市公司中,這一現象雖不明顯,但從上市公司主觀上考察,同樣是偏好於股權融資,只是受制於我國股權融資的法律法規限制,而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債券融資。
從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的比重看,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證券市場的建設初期,股票市場剛剛成立,股權融資還未步入正軌,此時的債券融資多於股權融資。但從1996年開始,股權融資就超過了債券融資,而且兩者之比高達3:1。
3.企業融資效率低下
所謂企業融資效率就是指能夠創造企業價值的融資能力。主要從企業的融資成本、所融資金是否被有效利用以及融資給企業所帶來的收益這三個方面進行考查。實證檢驗的結果是,我國企業最為偏好的股權融資中,由於股市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稀缺型市場狀態,融資方處於相對有利地位,加上信息披露制度、市場交易制度等不健全,融資方往往能較容易地籌集資金,而且可以獲取融資收益。因此,股權融資的效率很低,融資行為成為獲取融資收益的手段,大量資金被大股東無償佔用,或者在資金使用上不被重視,隨意使用,導致資金的回報率極低。
而外源性融資的另一重要模式——債務融資同樣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銀行不能很好地對融資人進行有效監督,加上銀行的市場化改革較慢,存在權責不清現象,在業務的拓展中偏好於規模效應、短期效應,降低了對融資人的篩選監督標准,致使融資效率也處於較低狀態。
三、我國企業融資優序「異象」與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資本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因素
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末進行改革開放,大力發展經濟,到80年代,整個國家的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而我國商業銀行建立與發展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股票市場的建立與發展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企業股份制改造同樣起步於20世紀80—90年代。在這樣一種市場背景下,整個信貸市場、股票市場在90年代都成為一種稀缺型市場。在整個市場的發展中,又呈現出一種不均衡現象。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不協調,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不協調。其中以銀行為主的貨幣市場在政策的直接支持下,有了一定的發展,資產迅速壯大,銀行成為我國資金市場的主要供應者。在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起步略早於股票市場,發展緩慢,企業債券流通性差,發行受到嚴格的限制以及存在的利率風險等多方面因素,這些因素導致在債券市場進行大規模的融資很難為廣大投資者所接受。而廣大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偏好使得股權融資相對容易,從而促使大多數上市公司選擇股權融資。
(二)融資成本的客觀需要
企業融資首先考慮的就是融資成本。那麼債務融資的成本主要是利息,而股權融資的成本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隱性成本,即上市以後被收購、管理層被解僱等風險成本;二是顯性成本,能確認並計量的成本,即發行費用、股息、信息披露費用等成本。從理論上講,應該是債務融資成本較低,股票融資成本最高,但在我國的實踐中,由於政府對上市公司的隱形保護以及市場發展需求,上市公司在股權融資過程中可將大量顯性成本予以轉嫁,同時,就我國新股發行市盈率測算,即使上市公司將其當年盈利的全部作為股利發放,融資成本仍低於銀行的債務融資利率。
『伍』 想知道某上市公司近幾年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各是多少,應從哪些數據計算,或者說從年報的哪些科目中能看
直接融資好說:發行股份數量*發行價格-發行費用+歷年配股數量*配股價格+(歷年發行債券價格*數量-發行費用)
間接融資就不好說了,它主要指投入的資產折價入股,或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銀行融資等等,還有其它的間接融資有待專業人士繼續回答了。
『陸』 分析某一特定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需要計算哪些財務指標內部和外部融資怎麼從報表裡算得
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無非就是自有資金與借款,自有資金就是在股市上的融資,而借款是指銀行存款,在報表中完全可以看到借款和自有資金的數據。
『柒』 融資結構與資本結構的區別,如何計算各部分融資的比例
本主題是太大了點,最好的方式來獲得圖書閱讀。請參閱下面的文章。
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融資成本研究
企業資金來源的融資結構和股權融資偏好的上市公司在中國的內兩個渠道的融資和外部融資來源,包括內源性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積累的資金和部分自有資金,外部融資的外部資金來源,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一部分兩種類型的方式。企業直接融資的企業的首次上市集資(IPO),配發及發行的股本融資活動,它也被稱為股權融資,間接融資資金從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及其他債務融資活動它也被稱為債務融資。
中國證券市場成立至今,十多年的發展歷史,規模化發展的股市上市公司外部股權融資創造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A股融資國內上市公司,例如,在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累積股權融資總額超過5000個((100萬元人民幣,這對於第一次發行的資金量達到二百九十六點七九八十億人民幣;放置的融資總額一百六十三點七八五十億人民幣,額外的資金總額為25.691十億人民幣。
但有研究表明,在中國上市公司融資結構的內源性融資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外部融資的比例是多少高於內源融資,上市公司及留存盈利為負「是幾乎完全依賴於外部融資。其次,外部的資金來源,股權融資的比例平均超過50%的,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公開發行A股,股權融資,股權融資的資本充足率平均達到17%左右的水平,並與股市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將繼續快速增加的比例平均 / a>
然而,在西方企業融資結構中,根據啄食順序原則的順序企業融資的選擇首先是內部股權融資(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並最後是外部股權融資。
鑒於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日本和其他西方7平均,內源性融資的比例高達55.71% ,44.29%的外部融資的比例;外源融資在金融市場的股權融資占融資總額的10.86%,金融機構債務融資佔32%。國家的角度來看,內源性融資比例最高的美國,中國和英國,是高達75%,德國,加拿大,法國,義大利,4個國家,其次是日本最低比例的股權融資高達19%,加拿大,美國,法國,和義大利,其次是13%,美國,英國,日本,8%和7%,最低的德國從債務融資高達59%,在日本,美國一個最低的12%的比例只有3%可見,不僅有內源性融資的比例最高,而從證券市場募集資金,債務融資的比例遠遠高於股權融資,7個西方國家的實際情況可見,企業融資結構與啄食順序假說是一致的。
中國上市公司融資順序表現為股權融資,融資的短期債務,長期債務融資和內源融資啄食順序,也就是,為了在原則上有明顯的沖突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在中國的上市公司融資。一方面,大多數的上市公司主要是為了國有企業的比例要低得多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負債為零,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人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的1000多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機會。上述特點的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在中國被稱為股權融資偏好。
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的具體行為主要體現在擬上市公司上市前有一個很強烈的沖動去尋求公司的初步公開發售,並成功上市,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選擇,往往不顧一切選擇的配發或額外股本融資,造成的形成,上市公司的所謂的集中「配熱」或「本額外的熱量,但上市公司如蔑視的債務融資,以和偏好股權融資的選擇,沒有返回本公司持續增長的經營結果,並有效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一個市場上市的公司,無論首次公開發售A股或通過配股再融資或額外的效率也不是很樂觀的。
二,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和功能的計算
在最近幾年,國家有許多研究人員從不同的角度對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但一些研究的局限性是:沒有能夠牢牢把握為主線的融資成本,擴大股權融資偏好的行為的實證研究上市公司,我們認為,無論債務融資或股權融資,上市公司的任何形式的融資是有成本的,而評價上市公司外源融資策略合理和融資結構的優點和缺點,最重要的標准或出發是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
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有「象徵性收費」和「國內大多數研究文獻中提到的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或實際成本」其實只是表面的意思,應該屬於的名義資本成本計算的融資成本。症結的物質和物質的東西應該合理計量的上市公司,資本的實際成本「或」真正的融資成本。
我們的學術和金融從業者形成一個統一的標准尚未被資本的實際成本計量,並測量和確定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很少基於綜合借鑒和吸收本質的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中國上市公司債務融資成本,股權融資成本和融資成本的計量經濟模型,並在1998年上半年起全面實施 - 2001年發行上市公司為樣本公司實際的計算和統計分析。
真正的融資成本,上市公司的數據顯示,1998年發行的上市公司,無論是股本融資或融資總成本成本,高於增發後,發行前的股權融資成本平均為18.8%,發行後達31.19%;總資金的平均成本由發行前的22.45%上升至15.16%後追加,但自1999年開始,發行後的股權融資成本和融資的總成本應該低於發行前如其他公司實施於1999年,股權融資成本的28.24%下降至發行後的20.79%,總的融資成本由發行前的平均16.76%下降到19.65%; 2000其他公司的股權融資成本的20.54%下降到16.58%,發行後總成本融資額外的平均16.07%下降到14.43%。此外,不同的樣本股權融資成本和融資總成本差異較為明顯,如在1998年實施更多的上市公司,38.66%股權融資的成本最高,最低為24.47 %;實施於2000年,本公司發行的股本融資最高41.51%,最低的只有5.36%的成本。
這說明,對於其他上市公司再融資的實施,是否它的成本是股權融資或融資的總成本小於標稱融資的成本要高得多。
融資行為之間的關系的實證分析上市公司債務融資行為的總成本的融資,股權融資偏好,上市公司的深入分析,通過建立適當的計量經濟學模型來實現所有上市公司的額外數據的橫截面樣本實證研究,額外的資金上市公司的行為。
上市公司增發再融資行為的主要方面,其中包括股權融資成本,債務融資成本,融資結構(即總投入資本的比例)股權融資的融資成本,資金或債務融資資金,預期平均收益率的股市籌集額外資金的規模,其他類型(即原發行A股或B股),因此,我們已經建立了上市公司增發融資行為的模型(略)。
同時,我們也進行了研究的基礎上的理論,現代上市公司的債務融資是否增加(或減少)將影響上市公司的融資總成本企業融資和資本結構,財務杠桿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來衡量公司債務融資的行為,因此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和融資的總成本之間的關系的研究實際上是在研究的總成本變化的金融充分利用企業融資到底是什麼樣的關系問題。
通常有三種方法來衡量財務杠桿的資產負債率,償債率和市場價值的的杠桿資產及負債的賬面值賬面資產總額負債率,債務率往往與利息保障倍數或償債倍數表示;市場價值杠桿股市值的負債總額或總的資產的市場價值之比的研究,總負債 - 總市值在實際分析財務杠桿作為衡量的資產,總負債分類為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來計算的短期和長期的財務杠桿,在這里,我們假設市場負債價值是等於負債的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的權益性資本,等於股價乘以總股本由數量。總資產的市場價值等於負債的賬面價值加上市場股權價值。
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得出的結論值得深思的。
實證分析的主要結論
1 ,股市的平均收益率,預計融資總成本的存在的一個顯著的積極作用,而SEO的類型(即發行前公司A股或B股)總成本的顯著影響融資。
2,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成本的成本融資的總成本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但在此之前,發行後的股權融資成本的影響更大。股權融資總資本充足率的總融資成本顯著影響總成本的融資,其中發行前的股權融資的比例,積極在更大程度上的影響。
3,前籌集額外資金上市公司的外部資金來源的份額超過總成本的數額的資金或籌集額外資金的融資存在一個顯著的積極作用,但增加額外的,附加的股東權益的比例,或籌集額外資金,發行前股權融資的資本充足率或額外融資占上市公司的融資總成本的比例總資產的市場價值沒有顯著影響
4,上市公司的長期比短期的財務杠桿,短期財務杠桿遠遠超過了長期的財務杠桿,財務杠桿普遍較低,反映普通股權益融資偏好上市公司的長期融資方案,以及上市的大量的長期債務之前剝離行為。
5之間的變化,財務杠桿和企業融資的總成本,有沒有顯著的關系,也就是要增加債務融資是不融資相反,上市公司的總成本的上升,減少了債務融資的必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並不一定導致上市公司融資的總成本下降。
『捌』 你好,我是一名大四學生,我寫的論文中需要用到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情況的數據
一、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常言說:「題好文一半」。對於臨床護理人員來說,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結合學習與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2)論文寫作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以作為選題;(3)論文寫作選題時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麼程度,也可以借鑒人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論文寫作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的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論文寫作選題確定之後,進一步提出問題並計劃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專業設計:是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的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統計學設計:是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3)寫作設計:是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總之,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