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市公司的融資應當按照什麼順序進行
由於社會歷史文化和制度特別是企業制度等社會環境的不同,不同國家企業的融資模式是不一樣的。我國是一個處於市場化改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我國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制度上的創新、結構上的完善,汲取經驗與教訓,實現有中國特色的企業融資模式。
(一)我國企業融資方式的特點
1.留存收益所佔比率較低。這主要是由於我國企業處於擴張期內部積累不夠,證券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尚未建立,並且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問題造成企業整體業績水平較低,留存收益不高。
2.股票融資比例較高。上市公司將配股作為再融資的首選方式,由於我國企業負債率高,因此利用股票融資無可厚非。但是,我國上市公司通過發行上市,負債率已大大降低,仍然特別推崇股票融資。增發新股是上市公司比較熱衷的融資方式。上市公司自1998年6月龍頭股份首開先河以來,這種再融資方式逐漸受到其他公司的青睞。
3.公司債券比例較小。我國上市公司一直忽視債券融資,自1986年我國發行企業債券以來,累計發行3000多億元,平均每年只有200億,2002年上市公司通過股票融資2102億元,企業債券只有83億,是股票融資的3.95%。同國際市場相比,我國上市公司債券融資規模明顯偏小。而美國同期債券融資達9350億,同期股票融資只有1460億,債券融資是股票融資的6.4倍。
(二)影響我國企業融資順序的因素
我國上市公司不追求通常認為的資金成本較低的債券融資而偏好股權融資方式。總體來說,這與我國還不太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關。就我國的企業和資本市場而言,存在異常的融資順序主要有以下原因。
1.偏低的資產收益率限制了內源融資。我國的上市公司改制前大部分為國有企業,企業改制上市後相關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相對滯後,一系列相關因素造成了上市公司業績普遍較低,而且平均收益呈現普遍下滑的現象。企業的內源融資主要來源於公司的盈餘積累,所以較低甚至虧損的業績水平限制了我國的上市企業的內部融資比例。
2.資本市場發展失衡。企業在不同的生產環境和生產階段,所需資金的期限不同,願意支付的融資成本和承擔的義務與風險也不同,總體來說,利用股權融資還是債券融資是一個隨機分配的過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協調發展是企業多渠道,低成本籌資的市場基礎,也是平衡債權約束和股權約束,形成有效企業治理結構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國企業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發展極不平衡,資本市場的畸形發展最終導致了我國企業的異常融資優序,同時也帶來了上市企業過高的融資成本。
3.企業經理對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在我國,經理人員的收入主要是非貨幣收入,即以各種名目體現剩餘索取權的消費,如吃喝、娛樂、消費高檔「公共消費品」等,貨幣收入不僅數額較少,與企業效益好壞也沒有什麼關系。股權融資,進而越不想承擔投資風險,就會越偏好於股權融資。而且,經營者通過股權融資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張,其結果僅僅在於短期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降低,但這種方式既不會動搖其對企業的控制,還避免了債權融資的硬約束。
(三)我國企業融資順序選擇原因分析
我國企業的融資順序普遍實行先外源融資後內源融資,先直接融資後間接融資,先股票融資後債券融資,內源融資所佔比例最大不超過20%,這幾乎與現代資本結構所描述的優序融資順序完全相違背。為什麼我國企業融資順序與西方國家會有如此大的區別呢?主要從以下幾點方面進行分析。
1.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順序選擇的原因分析。西方國家企業首選內源融資,我國企業首選外源融資。西方國家的企業普遍資金雄厚,加之有一套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使得企業無論是在產品力、銷售力還是品牌力上都是中國企業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然不需要通過外源融資來擴大企業的再生產,只需通過內源融資,依靠企業的留存收益和折舊便可完成。
我國企業的底子薄,在創業初期融資勢必要通過外源融資來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這一過程。而當企業發展到成長期階段,企業的技術等資源優勢已經確立,產品也開始進入市場,如果市場對產品的反映積極的話,需要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由於企業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可供抵押的資產也隨之增加,為採取債務融資創造了條件,因此,這一時期舉債(短期債務,長期債務)就成為了首選。進入到企業發展的成熟階段,企業要適應規模發展和創新的需要,增加其競爭力,尋找新的發展機會,還需投入大量資金,由於前期階段的發展,企業的經濟水平已有了一定基礎,實行長期債務融資和內部融資成為首選。
2.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順序選擇的原因分析。西方國家企業首選間接融資,我國企業首選直接融資。中西方國家企業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它們的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的發展、完善程度和信用程度的不同。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無論是銀行性質的金融機構(銀行),還是非銀行性質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從宏觀政策到微觀運作其發展水平都是我國無法達到的。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大力提倡發展直接融資。最突出的表現是在市場上發行股票和債券(企業發行股票2103.3億,企業債83億)。自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後,我國企業的融資結構由財政主導型轉變成為金融主導型,在金融主導型融資中,直接融資的比重不斷上升。但是這種過分依賴直接投資,對我國來說是很危險的。
3.股票融資與債券融資順序選擇的原因分析。西方國家企業首選債券融資,我國企業首選股票融資。它的優點有很多,在上文已談到,事實上,我國上市公司在考慮資金籌集時,如果採用債券融資需還本付息,成本較高,所以他們主要還是依賴股權融資。眾所周知,股票不用返還,也不需支付利息,這樣更有利於企業甩掉包袱。
從現代公司理論的最新發展來看,公司控制權的爭奪越來越重要。公司控制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與公司的所有權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公司的控制權即是公司的所有權。如果發行股票,股東會通過其正當的權利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最大的股東往往享有公司的控制權。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公司並購高潮的風起雲涌,充分證明了公司控制權的重要性。任何一個公司都不會浪費對企業的控制權,採取股票融資在我國企業中占相當的比重。
❷ 為什麼中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權融資偏好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深度解析
中國上市公司融資時普遍首選股權融資,而較少採用債務融資,表現為強烈的股權融資偏好。例如,中國上市公司熱衷於首次公開發行、過度使用配股額度與價格等。股權融資偏好雖然是企業融資行為的一種,但卻是一種極端的融資行為,而且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已經對其健康成長乃至證券市場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 中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著股權融資偏好,這似乎表明股票融資比債券融資更有利。但是從傳統的融資結構理論來講並非如此,企業發行債券的綜合成本應該更低,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上市公司如此偏好股權融資呢?這構成了中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之迷」。 制度因素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發展主要背景的漸進式經濟轉軌,其實質是一場復雜的制度變遷,而證券市場作為一種制度安排,本身就是這場制度變遷中的一部分。因此,基於新制度經濟學理論,中國目前的證券市場尚屬於一種籌資制度而非投資制度安排,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一些反常行為則可以解釋為制度安排存在缺陷,制度建設尚不完善所致。上市公司理所當然利用一切制度許可的方法來合理合法地籌集資金,而置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於不顧。進一步從制度性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中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原因,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股權融資軟約束。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成本相當低,即使這個很低的成本也沒有硬約束。因為上市公司具有充裕的權益資金,在現有資本市場弱有效與投資理性不足的情況下,股權融資成本是一種軟約束而帶來的軟成本,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零成本。這些與政府關於股利的政策與規定的缺陷,以及會計制度的不嚴格有關。相比之下,債務融資成本是一種硬約束,而且債務融資中的長期負債成本比流動負債成本又高得多。 第二,股票發行制度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近年來,中國股票市場發行體制經歷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從原來的「額度控制,行政選擇」的審批制過渡到現在的核准制,股票市場的發行體制已逐步實現了市場化。但中國的核准制過多地強調人為因素,而非市場因素,而且中介機構的作用沒有得到實質性加強。這導致了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中的許多問題,如扭曲資源配置、誘發違規行為、增加交易成本等。由於制度慣性的存在,上市公司把配股、增發新股等當成管理層對其經營業績好的一種獎勵。因此,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經營者不顧融資成本,不創企業價值,而只是為了獲取額度「製造出」好的、符合配股或增發新股的業績。 第三,對上市公司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這種不合理,使公司不注重優化融資結構。上市公司的管理目標應該是實現股東利益和企業價值最大化,但中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及投資者衡量企業經營業績,依然習慣以企業的稅後利潤指標作為主要依據。企業的稅後利潤指標只考核了企業間接融資中的債務成本,未能考核股權融資成本,即使考核也很低,甚至為零。因此,上市公司總是厭惡債權融資而偏好股權融資。這種以利潤為中心的效益會計核算體系已經不能完全反映上市公司的管理及經營業績。 產業因素企業的產業特徵也是影響其融資偏好的重要因素,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所面臨的產品市場的競爭不同,而產品市場競爭通過影響上市公司收入來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與融資選擇。 產業因素對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影響 按照生產配置資源原則,資金理所當然地會流向那些經營能力高、業績成長性好的公司。但在增發新股的上市公司中,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屬於相對成熟、成長性有限的公司,卻符合增發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給予他們增發資格,顯然並不是資金的有效率配置。另外還有上市公司增發新股募集資金的使用問題。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在符合法律法規與信息披露的要求下,原則上,募集資金的使用屬於上市公司自主權的范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的使用以及資產結構的調整要完全取決於股東的意願。但是,在中國證券市場不成熟的情況下,過於寬松的增發約束容易導致上市公司對廣大投資者的欺詐或其他違規行為,管得多了又違背市場經濟的准則,如上市公司由於激烈競爭導致行業的利潤率較低的情況下,即使有好的投資項目也不能融資是一種很大的效率損失。同時,過多地強調募集資金主營業務方向的使用比例,容易導致產業結構固化的結果等。因此,在轉型期的證券市場監管應該持有一個動態調整的政策以適應轉型期的產業組織變化。 中國的產業組織在激烈變化之中,表現出一種利潤率隨企業規模增加的現象。從融資的角度來看,大企業的融資條件更為便利,因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了優勢,這表現為大企業可以有足夠資金進行研發、市場開發等。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組織與融資結構之間的互動是影響融資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例如家電行業,一方面,由於競爭的加劇,利潤率越來越低,資金利潤率低於債務利率,如果採用債務融資,很容易陷入財務困境,而且收益不穩定,面對著包括需求不足、消費偏好轉換和同類產品競爭,以及產品快速更新換代的技術風險;另一方面,跨國公司的進入,使得技術進步加快,企業要保持競爭力,需要加大研發的投入,中國企業在研發方面投入嚴重不足,因此企業需要持續投資,開發新產品,升級產品及製造工藝,提高製造效率降低成本,爭奪市場份額。而且研發的投入數量大,風險大。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這些行業的企業為了避免陷入財務困境,必然減少債務的融資量。 在競爭激烈、價格戰頻繁的行業,企業當前資本結構將影響後續產品市場競爭能力。高財務杠桿對企業後續投資能力與價格戰的財務承受能力具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使得公司處於經營與戰略上的劣勢。僅經營效率高並不能保證企業生存,只有經營效率高兼備與財務資源充足,即財務杠桿低的企業才能長期生存。當前選擇股權融資有助於在盈利能力與現金流下降時,保持再投資能力;更進一步,如果競爭對手選擇股權融資,選擇債務融資可能會促使競爭對手發動價格戰、營銷戰來逼迫企業退出。而壟斷性行業,例如公用事業,產品不存在研究開發、更新換代和市場營銷問題,收益的風險主要來自需求不足,而不是競爭。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比較穩定,利潤率較高而且穩定,債務融資一般不會導致財務困境。所以這些行業可以用債券融資來支持企業的發展。 產業分布與企業融資行為關系① 以1995-2003年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所有數據除了另有說明外,均來自中國股票市場研究(CSMAR)資料庫。在研究不同行業的融資結構是否存在差異時,選用的數據是2000-2003年的加權平均資產負債率,樣本行業中剔除公司數少於20家的行業。為了使計算結果不受異常值的影響,除了另有說明,我們把總資產負債率大於1的公司和被列為「ST」和「PT」公司,以及資料庫中資料不詳的公司剔除在樣本公司之外。 表1顯示,資產負債率較高的行業有房地產業、建築業、批發及零售貿易業,其平均資產負債率均在50%以上;而近幾年的數據在50%以上的行業有信息技術業;總資產負債率較低的行業有採掘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社會服務業以及傳播與文化產業,這些行業的年平均資產負債率都在40%以下,採掘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最低,這是由於前五個行業為固定資產需求很高、經營穩定的傳統行業,因而負債比率也較低。後兩個行業為投資需求較少的服務業,因而負債較低;其他行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介於兩者之間,即在40%-50%之間。可見,各個行業的負債水平都與其行業特徵相一致。各行業負債的相對水平也大都和Bradley等(1984)對美國的研究相一致,但其中公用事業在美國屬管制行業,負債率較高,而中國的水電煤氣生產供應業卻負債率很低,原因可能在於中國這些行業受管制較少而利潤較高,穩定的高利潤使公司負債較少。 不同行業總負債率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在進一步檢驗不同門類總負債率間的差異性時發現,除了農林牧漁業與社會服務業、社會服務業與綜合類、製造業與信息技術業、製造業與社會服務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水供應業與社會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業與社會服務業、信息技術業與綜合類、批發和零售貿易與綜合類、房地產業與綜合類之間的資產負債率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以外,其他部門之間的資產負債率均存在顯著性差異。綜上所述,在不同產業結構下、不同財務杠桿下,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差異性顯著。公司所屬行業是決定公司融資結構的一個重要因素,產業特徵因素或是行業因素能夠很好的解釋中國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行為。 股權結構因素 上市公司融資不僅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還受公司股權結構的影響。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徵:股權結構相當復雜。上市公司的股份除了公開發行與交易的社會公眾股外,還有內資股與外資股,流通股及非流通股,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及轉配股,A股、B股、H股及N股等區分,且呈現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等狀況。表2顯示,1995-2003年中國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重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而且還略有下降。在總股本中還有近三分之二的股票不能上市流通,股權過分集中。 我們用上市公司前三大股東持股比率來衡量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情況。表3、表4顯示了1995-2003年間實施配股的上市公司、1998-2003年間實施增發新股的上市公司的股權集中狀況以及同期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總體狀況。結果表明:1995-2003年,配股公司前三大股東的持股比率普遍高於上市公司的整體水平,並且大部分配股公司的前三大股東持股比率要高於40%,有的年份的最高值甚至達到90%以上,這表明實施配股的公司的股權集中度相對較高,大股東擁有絕對的控制權。1998-2003年間實施增發新股的上市公司的前三大股東持股比率的平均值普遍要高於上市公司的總體水平,顯示出其股權的高度集中,大股東有絕對的控制權,增發流通股對公司的總體控制權影響不大。總之,配股和增發行為與公司的股權集中度也就是股權結構有一定的關聯性,公司的融資決策顯然基本上由大股東操縱。 中國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權結構影響到其融資行為。因為國有股、法人股、社會流通股與外資股各自有著不同的目標函數,故融資方式偏好也不盡相同,進而影響著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國有股股東占控股地位的企業,在進行融資決策時會根據其自身的目標函數來進行。當與其他股東目標函數沖突時,其控股地位使它們常常會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由於國有股和法人股非流通性,其利益所在不是股票市場價格的上升,而是賬面價值,即每股凈資產,而社會流通股股東只能通過股票市場價格的上漲或股利來獲利。非流通股的轉讓以凈資產為基礎確定,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政府機構,其目標多重化,行為方式沒有市場化,非流通股股東的財富最大化是以凈資產的大小來衡量的,而發行股票融資的高溢價必然導致凈資產的成倍增加,導致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而債務融資則有定期還本付息的「硬約束」,這將會對它們的經營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國有控股公司對債務融資呈現出較為厭惡的態度,再由於中國上市公司國有控股處於絕對地位,因此上市公司對股權融資的偏好也就不足為奇。 結論與政策建議 股權融資偏好是我國上市公司在其融資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共同作用的非常復雜的綜合結果,影響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制度因素、產業因素及股權結構因素是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產生的最直接,抑或最重要的原因,它們交織在一起,共同驅動了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偏好。通過前文分析,我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強烈股權融資偏好,對公司自身與資本市場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當然,我們不能因此否定股權融資對上市公司及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更不能因此抑制股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及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 目前我們所要做的是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上市公司融資的內外環境,規范上市公司的融資行為,使其能夠根據自身特點及發展的需要,合理安排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的比例,糾正其不合理的股權融資偏好,將寶貴的股市資金配置到真正需要資金而又能帶來良好效益,同時給投資者以豐厚回報,我們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調整股權結構。這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結構的必要條件。股權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國有股從大多數企業退出或減少,實現股權結構多元化,但是,股權也不能太分散。許多研究已經表明,在類似中國這樣的對投資者的法律保護不健全的國家,股權的適度集中有助於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且股權應該集中在以非國有股權為主的機構投資者手中,並使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能夠流通,這既是中國國有企業產權改革的需要,也符合公司治理機制的效率要求。 第二,完善證券市場退出機制。發揮證券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關鍵是要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在證券市場中的作用。上市公司不僅有進,更要有出,通過不斷的吐故納新來優化上市公司的結構,從而發揮其資源配置的作用。 第三,完善投資者結構。與機構投資者相比,個人投資者的力量無法與機構投資者相抗衡。在相關市場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就會導致機構投資者利用資金優勢和掌握的信息優勢操縱市場價格,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因此,必須努力將中國資本市場改造成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這要求我們進一步提高券商實力、構造多元化的投資基金群體引入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等。 第四,健全法制、法規與政策環境。具體工作包括:完善新股發行、配股及增發規則。如規定參與各方的權利與義務、規定只有發放股利的公司才有資格再融資等;加強信息披露管理。加強信息披露管理,構建信號傳遞機制,是降低融資結構優化成本的有效手段,進一步健全相關法規。現有相關法律法規,由於在制定時的條件所限,所涉及的內容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部分條例在新的時期已迫切需要重新修訂。
❸ 我國上市公司為何偏好股權融資
按照西方財務理論的「啄食順序原則」,企業融資首選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後是股權融資。而我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有著極其強烈的謀求公開發行股票並成功上市的沖動,上市之後在再融資方式的選擇上,往往不顧一切地選擇配股或增發等股權融資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源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股權融資的低成本、股權融資的風險低以及市場運作機制的不規范。 一、股權融資偏好與現代融資理論明顯沖突 西方企業融資首選留存收益,其次是債務融資,最後才是股權融資。是一種「啄食順序原則」。而我國上市公司的再融資順序依次為股權融資、短期債務融資、長期債務融資和內源融資。而且。融資結構中外源融資的比例高於內源融資,在外源融資中。股權融資遠遠超過了債權融資。即我國上市公司存在著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與現代資本結構理論存在明顯的沖突。 理論與實踐的巨大差異勢必會給我國的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從微觀面來看,負債比例偏低,使企業不能充分利用財務杠桿,不能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發行新股不僅會降低每股凈收益,引起股價下跌,還會稀釋原有股權結構,從而削弱原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以股權融資為主的企業,股東對企業經理的制約弱於債權融資中債權人對經理的制約,由於沒有債務或債務比例過低,企業就不存在破產風險,經營者就喪失了追求最大利潤的積極性。從宏觀面來看,偏好股權融資使證券市場背負了太多的包袱,股票市場基本上立足於滿足企業的籌資需要,阻礙了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也阻礙了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與此同時,也使政府在股票市場上扮演了過重的角色。一方面使得上市公司的審批存在著許多尋租行為,導致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使得股票價格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的內在價值。 二、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的原因分析 資本市場的作用是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而在我國的現實中,卻存在不計效率,過度股權融資的行為。面對這一事實,人們不禁要問,上市公司為何如此偏好股權融資?1、股權結構的不合理是股權融資偏好產生的根本原因。我國股市設立之初是為國有企業募集資金服務的,因而人為地將企業股份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占據了絕對的控股地位。這雖然保證了國家對上市公司的控制,但也無情地剝奪了流通股東參與企業管理的權力。眾所周知。非流通股份往往以面值發行,流通股份則採取溢價發行方式,其結果使非流通股東的持股成本遠遠低於流通股東的持股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再融資會使非流通股獲得股權增值。非流通股股東放棄配股不僅不會受到損失,還會提升每股的凈資產,而流通股股東如果放棄配股或增發,往往因除權而形成損失。所以,由非流通股股東控制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是不會輕易作出放棄股權再融資的安排的,而大股東的絕對控股使中小股東無力抗衡董事會的決議,難以對公司決策施加有效影響。 2、股權融資的低成本是股權融資偏好產生的直接根源。上市公司的任何一種融資方式都是有成本的。傳統的資本結構理論認為,債權的資金成本低,股權的資金成本高。因為利息費用在稅前列支,債權融資具有稅收擋板的功能,其成本一般要低於股權融資的成本。然而我們發現,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利用股權融資的成本反而較低。目前我國深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大約為30多倍,以此換算,上市公司將其當年盈利的全部作為股利發放,其融資成本不超過3.3%。低於1年期銀行貸款的稅後成本。諸多上市公司多年不分配,即使是一些績優公司也時常不分配,既然不分配,哪來使用成本,頂多發生一些籌資費用罷了。即便分配。分配真金白銀的少,送股、轉增的多。 3、股權融資的低風險是圈錢行為頻發的間接根源。一般來說,債權融資面臨著固定的還本付息的壓力,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當企業經營不善時容易引發財務危機或破產風險,由此帶來的損失和破產風險不僅是十分直接的,而且很有可能直接影響管理層對公司的控制。與債權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是以股權為代價,不存在強制償還的風險,這使得企業擁有一筆永不到期的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尤其是在目前還沒有建立有效的兼並破產機制的情況下,上市公司一般不用過分考慮被摘牌和被兼並的風險。由於股權融資的成本低於債權融資。風險又小於債權融資,使國內企業對資金似乎有無盡的需求,上市之後的配股、增發等也接連不斷,一些公司大量現金在銀行中沉積,尚無用處,卻依然繼續融資。 4、市場運作機制的不規范是股權融資偏好產生的外在根源。股權融資是一種投資方、融資方與市場中介三方參與的行為,而市場三方由於利益驅使而縱容本不合格的融資行為頻頻發生於證券市場。投資者看重的是股市的波動給他帶來的投機收益。而不在乎股利的多少甚至將上市公司發放股利視為利空消息。這樣,股票成了相對稀缺的商品, 「上市」成為一種稀缺的資源。 結語:由於中國證券市場的特殊性,造成了股權融資的成本較低,風險較小,易受到廣大投資者的追捧。上市公司青睞股權融資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但上市公司這種輕視債務融資而偏好股權融資的選擇,並沒有換來公司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和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改善,無論是通過一級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還是通過配股或增發再融資的效率都是不能令人樂觀的。因此,上市公司應該未雨綢繆,不應過分依賴股權融資。應積極開展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資方式。
❹ 上市公司融資策略對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分析論文
上市公司融資策略對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分析論文
【摘要】 當前中國上市公司發展迅猛,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然而由於原材料上漲、銀行縮少信貸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等因素,上市公司的發展面臨許多的困難。其中融資問題成為當前主要的問題。本文針對上市公司的融資問題,論述了北京市上市公司融資的特點及當前融資的困境,並分析了融資難的原因及解決的措施。努力為上市公司的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 上市公司融資資本結構
一、上市公司融資現狀
上市公司融資是為了滿足其企業戰略調整、產業擴張、資金周轉等方面的需要。上市公司要發展壯大,必須有資金的支持,除了通過自身積累外,藉助金融市場進行外部融資是必經之路,因此探討上市公司發展與融資的問題是十分必要的。現代金融體制為企業融資提供了多種可供選擇的渠道,如何識別這些渠道的利弊,並為我所用,促進上市公司健康「輸血」,是每一個志在長遠的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目前北京的上市公司融資的渠道主要由以下三種:
第一、直接融資。直接融資指資金供給方直接同需求方訂立相關的融資協議的過程。或者是在證券市場,資金需求方發行有價證券,並由資金供給方購買,故供給方能夠將閑置的資金供給需求方使用。其特點是融資中介沒有參與,需求方直接接受供給方的資金。直接融資主要有股權融資及債權融資等兩種渠道。
第二、間接融資。間接融資指資金供給方並不直接聯系需求方,而是經過金融中介把閑置的資金提供給需求方的經濟過程。金融中介主要有保險、銀行及信託等金融類機構。其特點是在資金籌集及資金運用的兩個融資過程中,金融中介都要與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進行資金交易。
第三、內源融資。內源融資指企業把企業生產經營所獲得資金不斷轉化成投資的經濟過程。這部分資金來自企業內部,故內源融資的特點是自主性及原始性。同時與外部融資不同,它還有較低的風險及成本等優勢,因此它是企業首先選擇的融資方式。
二、上市公司融資對資本結構的影響
融資結構指企業在取得資金來源時,通過不同渠道籌措的'資金的有機搭配以及各種資金所佔的比例。具體地說,是指企業所有狗資金來源項目之間的比例關系,即自有資金(權益資金)及借入資金(負債)的構成態勢,它是資產負債表的右方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短期負債、長期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項目之間的比例關系。企業的融資結構不僅揭示了企業資產的產權歸屬和債務保證程度,而且反映了企業融資風險的大小,即流動性大的負債所佔比重越犬,其償債風險越大,反之則償債風險越小。從本質上說,融資結構黽企業融資行為的結果。企業融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同的行為凶然導致不同的結果,形成不同的融資結構。企業融資行為的合理虧否必然通過融資結構反映出來。合理的融資行為必然形成優化向融資結構,融資行為的扭曲必然導致融資結構的失衡。由於企業經營所處的階段不同,對資金的數量需求和屬性要求也就不司,形成了不同的融資組合。對融資結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做進一步的劃分:按資金來源不同可以劃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按資釜屬性不同可分為債務融資和權益資本融資;按佔用時間的長短分為長期融資和短期融資。
企業不同的融資方式以及融資渠道會形成不同的融資結構,從而就決定了企業的資本結構。如果一個企業的融資結構中,是以債券融資方式為主,那麼在企業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的比例中債務資本的比例就會相對多,反映出資本結構的指標——資產負債率就會偏高;反之,如果資產負債率偏低,那麼說明該企業的資本結構中股權資本所佔的比重就比較大了,從而就可以知道該企業中的大多數採用的是股權融資方式。
三、上市公司融資建議
上市公司自身的素質更直接影響了其融資的好壞。要提高融資的能力,上市公司必須提升自身的素質。
(1)增強企業的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上市公司改善其經營管理能力並提高經營業績,能夠提高內源融資,同時在此基礎上也能增強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資。要深化企業制度的改革,全面推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努力建立符合上市公司特點的管理體系。注重科技的創新,提高企業的生產技術,盡可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利潤。上市公司要加強對企業員工的培訓,並引進金融領域的傑出人才,改善企業的員工素質,努力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
(2)認真建設企業信用體系。現代的經濟實際上是講信用的經濟。誠信是上市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發展長大不可缺少的要素。企業內部要認真建立信用文化,同時企業管理者要學習金融類法規,按時償還銀行的債務,建立良好的企業信用,努力拓寬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
北京中關村科學園內的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公開發行債券及股票和風險投資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的占總融資額的比例不超過5%,整體的直接融資狀況很不理想。北京市信用評級機構混亂,沒有統一的評級准則,並且銀行等金融中介難以接受評級結果,使得許多上市公司無法獲得或者獲得較少的資金支持,間接融資的渠道很不暢通。同時,北京市上市公司內源融資中的資金來源很不穩定。並且這些企業財稅的負擔重,盈利能力差,自我積累的意識弱,從而限制了內源資金的不斷積累,滯後了其內源融資,影響了這些企業的快速健康的發展。
(3)保證財務信息具有真實性。上市公司要不斷完善財務制度,按照國家標准進行會計金融核算,提供准確全面的財務信息。要盡快建立內部財務的管理辦法及企業預算的決策制度。並聘請一些會計事務所審核企業的財政,增強企業的透明度。
(4)重視發展外部的關系。加強與銀行的溝通,與銀行保持良好的關系。以便銀行更好的了解企業狀況,並讓銀行放心的給上市公司提供貸款。同時,上市公司之間宜加強協作,建立區域或者行業大范圍內的集群,保證整體的信用水平,並共同分擔商業風險。
參考文獻:
[1]劉欣.北京市上市公司融資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1
[2]潘楚楚,北京市高科技上市公司信用擔保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08.
[3]王雪.北京市中小高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4]林冠瑾.北京上市公司多元融資服務體系構建的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5]楊宜,張峰,趙睿,北京上市公司融資的非制度性約束研究Ⅱ].商場現代化,2007,(08).
;❺ 中國上市公司佔比
IT桔子今日發布《中國上市公司一級市場融資歷程分析報告》,報告指出,近十年的中國上市公司在一級市場階段有50.2%接受過股權融資。
除了2013年A股停市而引發異常外,自2012年到2020年,VC/PE對上市公司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從2012年的41.7%提升到2020年的58.2%。近兩年裡,VC/PE滲透率再次回到40%-50%之間。
在一級市場有融資的中國上市公司中,80%獲1-3輪融資。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在一級市場有融資的企業中,有28家獲投1-3輪,佔比超90%,獲投4-5輪的有2家;2013年-2018年,上市公司在一級市場獲投1-3次的企業佔比呈「倒V」型,中間年份集中在80%-95%之間,兩端則佔比在60%左右。
自2019年起,在一級市場獲投1-3次的企業佔比基本穩定在70%-80%左右,也是自2019年開始,一級市場企業獲多輪融資再上市的比例增多,4-5次佔比每年均超過10%,6-10次的佔比也基本接近10%。疫情以來近兩年,一級市場也出現融資10次以上後上市的案例,如滴滴出行、優客工場等。
報告顯示,過去十年裡,隨著資本市場板塊的豐富、中國公司批量的成長,每年能上市的公司數量實現了階梯式上升,每年上市的公司數量從2012年的幾十家,增長到2021年的近600家。資本市場發展繁榮。
其中不變的是:中國公司上市的主流地方幾乎始終是A股,港股和美股佔比多數時候是個位數。上市公司的類型多數仍是傳統製造公司,聲勢較大的互聯網公司在每年上市公司中佔比在3%以下。
變化的是: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在一級市場進行過融資,也就是VC/PE的滲透率有了提高——從2012年的41.7%提升到2020年的58.2%。
有過一級市場融資的上市公司,80%融資在3輪以內,50.2%融資總額在1億元以下。人民幣始終是融資主流。
從融資數來看,選擇A股上市的公司中,有超過50%在一級市場沒有融資;赴港上市公司一級市場未融資企業佔比為38.6%,而美股中概股這一比例僅為12.9%。
在一級市場有資本滲透的企業中,選擇A股上市的公司融資輪次多集中的1次和2次,3次及以上佔比僅10%;再來看港股,3輪及以上佔比近40%,5輪及以上佔比已超20%。美股3輪及以上佔比更是超過70%,5輪及以上佔比達到43.5%。
從公司上市前融資金額來看,A股公司上市前融資金額多集中在5億以下,港股公司則是集中在10-50億。中概股公司上市前融資金額集中在20-100億。
❻ 融資結構怎麼分析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主要包括留存收益轉增股本、發行股票、發行債券、銀行貸款等,具體如下:
1.留存收益轉股本:作為一種內部融資方式,留存收益轉股本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的優點。然而,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積累普遍較小,因此這種形式的融資規模非常小。
2.銀行貸款:多年來,銀行貸款一直是中國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資渠道之一。由於中國特殊的經濟環境,雖然國有企業進行了重組,但國有股仍佔大多數企業的一半,國有股佔主導地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相對而言,國家作為主要股東,銀行貸款更容易獲得。
3.發行股票:發行股票意味著股權融資,即企業的股東願意放棄企業的部分所有權,通過增資引進新的股東。對於股權融資獲得的資金,企業不需要償還本金和利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分享企業的利潤和成長。股權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用途的廣泛性,它不僅可以豐富企業的經營資金,還可以用於企業的投資活動。在中國上市公司的融資結構中,股權融資占據主導地位。
4.發行債券:只有極少數上市公司發行過公司債券, 主要因為條件所限。
依據證券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條件是:資產條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三千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六千萬元;對累計發行債券的限制規定:累計債券余額不超過公司凈資產的百分之四十;盈利要求: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用途要求:籌集的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利率要求:債券利率不可以超過國務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籌集的資金必須用於批準的用途,不得用於彌補虧損和非生產性支出。上市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除應當符合第一款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符合本法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❼ 2022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案例的分析是怎樣的
一、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案例的分析是怎樣的? 我國的公司融資案例分析 1、企業簡介: 青島某紡織 公司於2006年2月注冊成立,企業注冊資本50萬元人民幣。該公司主要經營紡織原料、棉紗、棉布、棉短線、羊毛化纖、針紡織品、紡織染料、紡織輔料、紡 織機械、紡織機械配件、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商務信息咨詢。公司多年從事紡織品的進出口貿易,2006年隨著人民幣升值,公司領導層准確感知進口業 務,特別是進口棉花原料巨大的市場利潤空間,企業逐漸轉型從事棉花的進口業務,並於美國、印度、南非等多個棉花主產國家和地區的主要供貨商建立了良好的合 作關系。公司為保證進口棉花的品質,於2007年3月在印度成立辦事處。2008年由於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企業棉花進口量較往年有所降低,但仍進口 5100噸,累計實現購付匯750餘萬美元,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045萬元。 2008 年由於國內外棉花、紡織品市場萎靡不振,公司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主攻內地市場的棉花貿易,在穩健的經營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公司與上下游企業的良好合作關 系,仍然保持5000餘噸的棉花進口量,累計購付匯750餘萬美元。2009年一季度,累計進口棉花600噸,實現購付匯量100萬美元。 2、融資需求:企業融資需求貿易融資方面,主要集中在減免 保證金 開證。企業長年經營進口棉花,對市場有準確把握。但由於進口棉花為大宗貨物交易,必然產生大額貸款、各項海關賦稅,導致占壓進口企業大量資金,加大企業的資金壓力。 融資方案:鑒於企業的業務、財務情況及棉花進口這一大宗貨物進口的交易特點,中信銀行為其量身指定了貿易融資方案:對於企業直接從國外進口的貨物,中信銀行 為其辦理未來貨權 質押 減免保證金開證業務,引入第三方物流單位,進口貨物從裝船、到港到入庫放貨全程由監管單位監管操作,中信銀行在收到企業存入足額保證 金並收到相應提貨申請後,發指令給監管單位指示其放貨。操作過程中,如遇到貨物價格波動,監管單位隨時提示,要求客戶補足保證金,規避風險。對於保稅區交 易貨物,中信銀行為其辦理保稅融通減免保證金開證業務,引入第三方物流單位,標的物入監管單位倉庫後由其實施監管操作,中信銀行在收到企業存入足額保證金 並收到相應提貨申請後,發指令給監管單位指示其放貨。操作過程中,如遇到貨物價格波動,監管單位隨時提示,要求客戶補足保證金,規避風險。未來貨權質押業 務確保了我行對質押物的轉移佔有,保稅融通業務確保了中信銀行對貨權的轉移佔有,有效地控制了企業的信用風險,又為申請企業的業務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二、融資方式有哪些?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 由於在公司內部進行融資,不需要實際對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會減少公司的現金流量;同時由於資金來源於公司內部,不發生融資費用,使內部融資的成本遠低於外部融資。 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轉以及擴充生產能力,都需要大量資金給予支持,這些資金的來源除內源資本外,相當多的部分要依靠外源融資來解決。上市公司外源融資又可分為向金融機構借款和發行公司債券的 債權融資 方式;配股及增發新股的股權方式;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半股權半債權的方式。 銀行貸款 是目前債權融資的主要方式,其優點在於程序比較簡單,融資成本相對節約,靈活性強,只要企業效益良好、融資較容易,缺點是一般要提供 抵押 或者擔保,籌資數額有限,還款付息壓力大,財務風險較高。 公司債券是指由公司發行並承諾在一定時間內還本付息的 債權債務 憑證。體現了 債務人 與 債權人 之間的行為。債券在本質上也是借錢與還錢關系,但其與貸款的根本區別在於債券可以公開進行交易。而貸款除非債券化,否則是不進行公開交易的。相對於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的融資成本較低,可以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同時可以保證股本對公司的控制權。但與銀行貸款有著類似的缺點,即財務風險較高、限制條款多,且融資規模有限。對於融入資金的公司來說,債券融資與銀行貸款有相似的特點,一般把二者統稱為債權融資。 股權融資亦即公司發行股票進行融資。對上市公司而言,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資金屬於公司的資本;對股東而言,所持有股份代表對公司凈資產的所有權。相對於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有著自己的優勢,如:股票屬公司的永久性資本,不需要償還,也不必負擔固定的利息費用,從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由於預期收益高,易於轉讓,因而容易吸收社會資本等等。但股權融資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點,如發行費用高、易分散股權等。 《 公司法 》 第八十條 股份有限公司 採取發起設立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在發起人認購的股份繳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
❽ 分析企業內源性融資問題
分析企業內源性融資問題
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 也就是說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
融資活動是企業創建、擴張、調整資本結構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財務活動。
按照資金來源渠道,融資可以分為內源性融資和外源性融資。內源性融資包括折舊和留存收益兩種方式;外源性融資即從企業外部獲得的資金,包括股票、債券、租賃、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等融資方式。按照優序融資理論,企業融資應首選內源性融資方式,忽視內源性融資,企業將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這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普遍驗證。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中後期,發達國家企業內部融資佔全部融資總額的比例都在不斷地上升,德國由53.2%上升到65.5%,英國由58.4%上升到68.3%,美國由61.5%上升到82.8%.即使在實行主銀行制的日本,這一比例由29.7%上升到49.3%.反觀我國,大多數企業以外部融資為主,內源性融資在企業融資總額中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下徘徊,甚至有少數企業完全依賴外部融資,這種狀況將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內源性融資的特徵分析
內源性融資是將本企業的留存收益及折舊等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其實質是通過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出挖掘內部資金潛力,提高內部資金使用效率。相對於外源性融資,內源性融資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一)具有內生性。內源性融資是企業原始資本積累和剩餘價值資本化過程,不需要其他金融中介,因而具有內生性。內源性融資取得的資金是企業產權所有者的自有資本,是企業承擔民事責任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基礎,也是企業進行外源性融資的保證,因為投資者將根據企業的內源性融資能力,來衡量對企業投資的風險,進而影響企業進行外源性融資時所能取得的融資規模和資本成本。
(二)融資成本較低。相對於外源性融資,內源性融資不需要支付利息或股利,不會減少企業的現金流量,也不需支付任何融資費用,因而融資成本相對較低。
(三)具有產權控制權。企業權益資本的多少及分散程度對企業
剩餘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的分配有決定性作用。內源性融資具有產權的控制性特徵,通過內源性融資方式融資,既可以避免因向銀行貸款或向債權人發行債券而使債權人對企業進行相機控制,又可避免因對外股權融資而使原股東對企業控制權稀釋,增加原股東的剩餘索取權,使原股東享有更多的實際利益。
(四)有利於企業降低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由於舉債而給企業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企業進行內源性融資,不存在償付風險,不會產生到期還本付息或支付股利的壓力。企業內源性融資取得的資金在資本結構中所佔比例越大,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
二、我國企業內源性融資匱乏的原因分析
雖然內源性融資可以為企業帶來種種發展優勢,但我國企業仍缺乏尋求內源性資金的熱情,探尋其中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在於以下幾方面:
(一)國有資本的產權界定不清晰。由於國有商業銀行與國有企業的產權均屬國家,銀企之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債權債務關系,不必擔心因不能按時償債而對自身的信譽與生存發展的威脅,因而沒有還款的內在壓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本應成為硬約束的銀行債務在我國卻變成了軟預算約束。同樣由於國有資本的產權界定,融資成本本應很高的股權融資卻因其約束較少且實際成本低廉而成為我國上市公司最為偏好的融資方式。因此,我國企業在融資結構安排上,內源性融資較少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我國上市公司存在委託-代理關系不明確、所有者虛位問題,沒有真正建立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之間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經營者只擁有剩餘控制權而沒有剩餘索取權,容易使經營者產生作出逆向選擇,在融資方式上傾向於選擇外源性融資。
(三)長期低折舊率政策的影響。我國對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用有著嚴格規定,除某些科技含量較高、技術進步較快的行業可採用加速折舊方法外,一般都必須採用平均年限法。而且,我國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較長,如:
1978年~1995年,我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平均折舊率在5%左右,這意味著固定資產使用年限長達近20年。這使得我國企業折舊計提嚴重不足,內源性融資能力有限。
三、改善我國企業內源性融資現狀的建議為改善我國企業融資結構,筆者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一)明確國有資本的產權邊界。明確國家作為出資者的身份,提高企業外源性融資的門檻,使國有企業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獲得外部資金成為不可能,使企業真正融入市場經濟競爭,從觀念上重視內源性融資。
(二)完善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在股權激勵機制下,企業經營者的薪酬與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形成休戚相關的關系,經營者的收入依賴於企業的長期發展狀況。完善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對經營者進行股權激勵,經營者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會更加關注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規范企業的股利分配政策和利潤留存制度,積極進行內源性資本擴張,強化企業內部積累。同時,作為人力資本的.擁有者,經營者如果被賦予一定的剩餘索取權,會產生努力工作的內在動力,從而抑制其可能產生的道德風險和機會主義行為。
(三)建立和規范內部資金補償制度。首先,應完善所得稅政策,逐步統一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並作適當降低,以切實減輕企業稅收負擔,增強企業的積累能力。其次,建立健全發起人資本充實責任制度,增強企業的自我補償、自我積累能力。第三,適當修改固定資產折舊政策。適當修改企業折舊政策,允許企業自主選擇折舊方法,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提高折舊率,擴大企業內源性融資的資金來源,提高企業的自我積累能力,使企業有足夠的內部資金用於固定資產更新改造。
拓展: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一)直接融資
1、直接融資是指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的金融行為。
2、在直接融資中,金融媒介的作用是幫助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金融媒介並不因此與資金供給者或者資金需求者之間形成債權債務關系。
3、直接融資的工具:
a.商業票據和直接借貸憑證;
b. 股票和債券。
4、直接融資的優勢:
a.資金供求雙方聯系緊密,有利於與合理配置資金,提高資源使用效率。
b.籌資成本較低而投資收益較大。
5、直接融資的局限:
a.直接融資的雙方在資金數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較多限制。
b.直接融資工具的流動性和變現能力受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的限制,一般低於間接融資工具。
c.資金供給方所承擔的風險和責任較大。
(二)間接融資
1、間接融資是指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通過金融中介機構間接實現資金融通的行為。
2、在間接融資中,資金的供求雙方不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而是由金融中介機構分別與資金供求雙方形成兩個各自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對資金的供給方來說,中介機構是債務人;對資金的需求方來說,中介機構是債權人。
3、間接融資的工具:金融機構發行的各種融資工具,如存單、貸款合約等。
4、間接融資的優勢:
a.多樣化的融資工具可以靈活方便的滿足資金供需雙方的融資需求。
b.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多樣化的策略降低風險,安全性較高。
c.有利於提高金融活動的規模效益,提高全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
5、間接融資的局限:
a.資金的供需雙方的直接聯系被割斷,不利於供給方監督和約束資金的使用。
b.對需求方來說,增加了籌資成本;對供給方來說,降低了收益。
(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關系
1、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區別主要在於融資過程中資金的需求者與資金的供給者是否直接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在有金融中介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判斷是否直接融資的標志在於該中介機構在這次融資行為中是否與資金的需求者與資金的供給者分別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債權債務關系。
2、在許多情況下,單純從活動中所使用的金融工具出發尚不能准確的判斷融資的性質究竟屬於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一般習慣上認為凡是債權債務關系中的一方是金融機構均被認為是間接融資,而不論這種融資工具最初的債權人、債務人的性質。
3、一般認為直接融資活動從時間上早於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是間接融資的基礎。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並行發展,互相促進。間接融資已構成金融市場中的主體,而直接融資脫離了間接融資的支持已無法發展。從生產力發展的角度來看,間接融資的產生是社會化大生產需要動員全社會的資源參與經濟循環以及社會財富極大豐富必然趨勢。而直接融資形式的存在則是對間接融資活動的有力補充。
;❾ 我國上市公司為何偏好股權融資
我國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股權融資成本低且風險小
上市公司在選擇融資的方式時,最先考慮的就是融資的成本。由於我國很多企業都處在成長發展期,可能無法承受債務融資的高成本和高風險,所以在選擇融資方式時,會優先選擇股權融資,盡管可能債務融資可以起到抵稅的作用,但是相比不能償債帶來的風險,上市公司選擇了更為保險的一種方式方法。相對應的,股權融資雖然也有自己的風險,比如會導致母公司的控制權下降等等,但是不必每年都分紅的彈性規則還是被眾多上市公司青睞。但是根據我國特有的國情,我國上司公司股權融資的成本實則是比債務融資成本高的,相關學者主要出於以下幾個原因的考量:
1.上市公司分配的現金股利少。在我國,不分配股利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現象,即使分配股利也是以股票股利居多,現金股利很少,因此,股利支出並不會對我國上市公司形成太大的成本。
2.我國上市公司大都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國有股一直處於控股地位,形成「一枝獨秀」的股權結構,所以傳統上認為的股權融資控制權削弱成本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幾乎為0。
3.上市公司股票發行價格偏高。我國上市公司股票發行價格普遍高於股票自身的實際價值,股票的市盈率(P/E)維持在高水平,因此公司通過股票融資能獲得更多的可用資金,進而降低了融資成本。
我們再來討論債務融資,一方面債務人對債務的融資有諸多使用用途的限制,使融資方在公司諸多發展方面都會顯得躡手躡腳,銀行對於貸款的很多限制性條款,讓企業感到無所適從;另一方面,一旦融資方沒有及時償還借款,比如周期性的經濟不景氣等原因,銀行出於利己的角度,大多數情況下會選擇債權保全,企業將會面臨破產的風險。而股權融資使得公司擁有一筆永不到期的自由支配的資金,股權融資的這種「軟約束」特徵實際上也降低了資金成本。
(二)股權結構不合理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徵:第一,股票種類過多,有內資股和外資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國家股、法人股和職工股,A股、B股、H股和N股等;第二,股權高度集中。公司的股權基本上由前三大股東控制,控制權達到40%以上,大股東擁有絕對的控制權,故而融資決策顯然由大股東操縱。由於股票發行造成的高溢價會提高公司的凈資產,所以被大股東所偏好,而債務融資造成的經營性約束會給他們的經營帶來壓力,這也導致了大股東對債務融資的厭惡態度。
(三)內部人控制嚴重
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內部人控制」,公司的管理層實際上控制著公司,而股東的權力受到削弱甚至被架空。我國上市公司大都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國有股「一股獨大」,由於所有者缺位和代理鏈過長,國有股難以有效的行使股東權利。同時,我國的股市波動性比較大且通常不符合情理,實質上並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價值投資,股權融資的投資方大多也是出於短期利益的考慮,不會對公司的實質性經營提出建議,而只是選擇用腳投票,即一旦被投資企業不符合自身的利益考量,就會選擇拋出股權,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司的決策很多時候是由管理層一手決定的,企業的決策喪失了所有權人的監督,管理層的目標難免會與公司利益相悖,即會出現代理人問題。由此會導致公司可支配的現金流減少,損害管理層的在職消費利益等,而且債務融資會加強債權人對管理層的監督,一旦公司不能償還到期利息並最終導致破產時,管理層的利益將會消失殆盡,所以管理層在本質上是厭惡債務融資的。相比之下,股權融資則賦予管理層更多自由支配現金的權利。
(四)債券市場和中長期信貸市場不發達
在完善的資本市場下,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多樣化的融資方式來優化資本結構,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資本市場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融資方式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狀態。股票市場門檻低且進出自由化程度高,政府監管不到位,上市公司信息的公開性和真實性也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決策者可以通過內部消息賺取超額收益。與此同時,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緩慢,企業債券的發行相當嚴格,審批程序復雜,加上我國商業銀行的功能尚未完善,政府對商業銀行利率的干預性強,商業銀行對長期借貸十分謹慎,公司為了籌集長期資金,就不得不求助於股權融資了。
拓展資料:
股權融資是指企業的股東願意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的股東,同時使總股本增加的融資方式。
股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同樣分享企業的贏利與增長。
❿ 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融資有何偏好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證券市場正式成立,此後證券市場也成為我國各類企業的最主要籌資平台之一。中國上市公司在所有籌資方式中對股權融資更是愛不釋手。
我國上市公司偏愛股權融資的原因分析:
(一)公司上市的信號作用
1.在中國由於公司眾多,且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並不完善,短時間內想要全部上市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國證監會只有限定條件優先批准各方面情況較好的企業上市交易。這樣致使如果能夠上市就說明該公司各方面較優秀,所以各家公司才會花大力氣上市交易。
2.相反,在國外,由於資本市場已經足夠成熟,若公司想要發行股票引進新股東中有三種情況:一是公司缺少資金又不能夠通過債權融資時;二是當公司價值被高估時;三是該公司前景不被看好時。這三種情況下發行股票均會使股價下跌。所以國外公司並不會盲目追求上市而上市。
(二)成本相對較低
1.前述股權籌資成本應該是很高的,為什麼此處又說成本相對較低,兩者是否矛盾呢?當然不是!由於前面假定公司股利支付率是正常水平,但是在中國2000年以前,上市公司是不發放股利的,也就是說股利發放率近似0,既然這樣那麼股權融資的成本就大大下降了,在這種情況下低於債券融資利率也低於銀行借款利率,這也是眾多上市公司對股權融資趨之若鶩的最大原因。
(三)股權融資是軟約束,不會造成管理層的壓力
1.普通股是否分紅、分紅多少都直接取決於公司的業績,同時公司管理層也有決定分紅多少的權利。而公司如果債務融資,不僅會使管理層面臨還本付息的壓力,而且會提高公司陷入財務困境甚至破產的風險。
法律依據:《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一條【特別事項的通過】上市公司在一年內購買、出售重大資產或者擔保金額超過公司資產總額百分之三十的,應當由股東大會作出決議,並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