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東減持股份多少以上必須公告
股份達到5%以上需公告。流通股股東減持是否需要公告是根據流通股股東的股份佔比決定的。持有、控制公司股份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減持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每達到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於該等事實發生日的兩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
拓展資料:
一、關於大股東減持方式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的 第三點: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 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 第五、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該公司的年報、半年報公告前30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存量股份。
二、關於大股東減持信息披露
1、根據《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 第八、持有或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的,應當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則及時、准確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2、根據《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 第三十九條持有、控制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數量,每達到該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一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公告期間無須停止出售股份。
3、根據《證券法》 第八十六條 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的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後,其所持該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百分之五,應當依照前款規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後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❷ 限售股份和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有什麼區別
限售股份是上市公司全部股份中「限」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在股市出「售」的「股份專」。解除限售存量屬股份:在上市公司全部股份中有一部份是首次在股市公開發行股票前已發行的股份,這一部份股份是有限售期的,限售期滿,解除限售就是解除限售存量股份。
❸ 上市公司拆分是利好嗎
分拆上市可以提升母公司市值、增強公司融資能力、增強對子公司的管理等,但是隨著分拆上市條件的降低,符合分拆上市條件的公司大大增加,市場炒作難度也在增加,優質標的則少之又少,且目前來說分拆的市場亂象依舊防不勝防。
所以,分拆上市對於企業來說既有利好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應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拓展資料
分拆上市形成股權二次溢價
證監會放行境內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的消息甫出,市場最直接、最普遍的解讀是,創業板將面臨迅速擴容,屬特大利空。當日,65隻創業板股票中,55隻跌幅在5%以上,另外10隻跌停。但「硬幣」的另一面,則正如多家券商所言,主板中PE型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凸顯,投資機會巨大。
中信證券表示,分拆一個公司,增厚一份業績。相比創投概念對公司業績的支撐,分拆概念能夠將利益再次擴大,那些手中擁有大量優質子公司的企業將成為市場新寵,深掘A股分拆概念股也將是大勢所趨。
分拆上市後,原母公司的股東雖然在持股比例和絕對持股數量上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可以按照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分成;最為重要的是,子公司分拆上市成功後,母公司將獲得超額的投資收益。
海通證券也表示,考慮到目前創業板相比主板市場高達200%的估值溢價,母公司擁有的股權價值將獲得數倍的提升,由此也增加了母公司自身的市值。隨著「分拆上市」政策的出台,未來越來越多的存量上市公司將實現子公司再上市,從而為母公司帶來豐厚的投資收益,這意味著擁有優質企業股權或擁有優質子公司的個股面臨著新的估值溢價預期。
經邦分析人士指出,分拆上市概念之所以誘人根本還在於股權的二次溢價。對於母公司來說,未上市的子公司只能貢獻投資收益、經營凈利潤(控制權)。但是如果子公司實現上市,原本的凈利潤可以實現50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對於公司的估值來說,是一個系統性的提升;此外,投資人也可能由於股權分配方案而獲得意外的「驚喜」,而且可拓寬融資渠道。
東方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明旭認為,考慮到目前創業板與主板市場明顯的估值溢價,相信這樣巨大的套利空間將推動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分拆其控股的子公司去創業板上市。
中信證券指出,「分拆上市」將培育出中國自己的「巨型PE」。這是一種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之外的新的資產配置方式,即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參股或控股金融或非金融企業,並利用資本市場作為退出方式。
而從國際市場來看,這種非金融企業的PE投資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允許子公司在創業板分拆上市不僅可以為主板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投資渠道和退出路徑,也會讓部分項目選擇和培育能力出眾、研發實力雄厚的上市公司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中國自己的「巨型PE」。
❹ 證監會大股東減持規定
一、關於大股東減持方式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
第三、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東預計未來一個月內公開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數量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1%的,應當通過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轉讓所持股份。 第五、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該公司的年報、半年報公告前30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存量股份。
二、關於大股東減持信息披露
1、《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
第八、持有或控制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的,應當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則及時、准確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2、《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
第三十九條 持有、控制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的股份數量,每達到該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一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做出公告,公告期間無須停止出售股份。
3、《證券法》
第八十六條 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時,應當在該事實發生之日起三日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證券交易所作出書面報告,通知該上市公司,並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投資者持有或者通過協議、其他安排與他人共同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後,其所持該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減少百分之五,應當依照前款規定進行報告和公告。在報告期限內和作出報告、公告後二日內,不得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的股票。
❺ 存量上市公司是啥
存量發行是把擬上市公司現在手中的股票,切出一塊來上市。這樣一來,擬上市公司手裡的股票,實質上就是全部可以流通了。只是沒有切的那一塊,按以前的規定是三年後才能流通。等到上市滿三年,它所有的股票都是流通股了。至於上市公司手裡的股票願不願意賣出來,那就要看它對這家公司的控股願望了。這家股票在上市滿三年後,自然全流通了
❻ 上市公司如何進行資產重組
1、收購兼並。在我國收購兼並主要是指 上市公司收購 其他企業股權或資產、兼並其他企業,或採取定向擴股合並其他企業。兼並收購是我國上市公司資產如何重組當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重組方式。2、 股權轉讓 。股權轉讓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另一個重要方式。在我國股權轉讓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大宗股權轉讓,包括股權有償轉讓、二級市場收購、行政無償劃撥和通過收購控股股東等形式。上市公司大宗股權轉讓後一般出現公司股東、甚至董事會和經理層的變動,從而引入新的管理方式,調整原有公司業務,實現公司經營管理以及業務的升級。3、資產剝離和所擁有股權的出售。是上市公司資產如何重組的一個重要方式。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將其本身的一部分出售給目標公司而由此獲得收益的行為資產剝離或所擁有股權的出售作為減少上市公司經營負擔、改變上市公司經營方向的有力措施,經常被加以使用。在我國上市公司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上市初期改制不徹底,帶有大量的非經營性資產,為以後的資產剝離活動埋下了伏筆。4、資產置換。是上市公司資產如何重組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在我國資產置換主要是指上市公司控股股東以優質資產或現金置換上市公司的存量呆滯資產,或以主營業務資產置換非主營業務資產等行為。資產置換被認為是各類資產重組方式當中效果最快、最明顯的一種方式,經常被加以使用。上市公司資產置換行為非常普遍。
❼ 投資者咨詢,機構客戶可否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作為擔保物
《深圳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2016年修訂)》第7.3規定:「個人客戶持有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會員不得接受其以普通證券賬戶持有的該上市公司股份充抵保證金」。因此,個人客戶持有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不得充抵保證金,本所融資融券相關業務規則未限制機構客戶以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充抵保證金。
❽ 上市公司退市日漸常態化,強力打擊「應退難退」
3月12日,證監會發布康得新因重大違法違規瀕臨退市消息;而在此前的一天,121歲的秋林集團也公告離場。
接二連三的上市公司退市,公眾反映愈加平靜。自2019年證監會開啟完善退市制度改革以來,退市已非罕見現象。2020年退市常態化趨勢明顯,全年共31家公司退市,其中強制退市為16家。
退市制度是注冊制改革重大配套制度
10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嚴格退市監管,完善退市標准,嚴厲打擊惡意規避退市行為。2020年10月3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再次強調,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2020年11月2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機制實施方案》要求堅持市場化法制化方向,完善退市標准,簡化退市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嚴格退市監管,完善常態化退出機制。
「應該說,科創板注冊制運行一年半,效果良好。退市制度當屬與注冊制改革的重大配套制度。注冊制管入口,退市管出口,兩者最好能夠同步健全且相得益彰。」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一個穩定 健康 發展的資本市場,必然要暢通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形成有進有出、良性循環的市場生態。
「只有出入口都良好有序地運轉,才能發揮整個生態系統的新陳代謝、優勝劣汰的功能。通過淘汰這個系統里的問題企業,才能將金融資源更好地配置到優質企業,從而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主任、副教授葉小傑解釋。
「健全退市機制,首先就是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有利於動態出清低質量高風險的『問題公司』,使優質上市公司獲得更多要素資源。」趙錫軍表示,而從完善市場功能方面來看,健全退市機制有利於提高市場定價的有效性,使市場估值體系更加合理,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強化市場約束,穩定投資預期,投融資預期,增強市場信心。
而從優化市場生態看,健全退市機制,有利於嚴肅市場紀律,及時清除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害群之馬」,更好體現扶優限劣的監管導向,提升資本市場治理效能,更有效的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形成公平競爭,自我凈化的市場生態。
「一直以來, 社會 各界都在詬病我國上市公司的違法成本低。新《證券法》大幅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違法成本,加大了針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但是,如果沒有退市制度的震懾,上市公司可能過一段時間又『卷土重來』,無疑削弱了執法效果。」葉小傑表示。
多元化、常態化退市改革已見成效
A股市場30年 歷史 ,退市制度的推進可以說是一部「艱難史」。
盡管推進艱難,但自1999年《證券法》的初步確立退市制度框架以來,證監會仍先後進行了4次退市制度改革,基本形成了涵蓋財務指標類、交易指標類、規范運作類、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指標體系和主動退市機制安排。
而自2019年以來,健全退市機制、完善退市制度步伐加大、步履加快。而且本輪退市制度改革特別強調,要加強相關司法保障,堅持法治導向,堅持應退盡退,對嚴重違法違規、嚴重擾亂資本市場秩序的公司堅決出清,對相關責任人嚴肅追責。
證監會明確提出拓寬多元化退出渠道的改革思路,加大退市監管力度,退市工作成效顯著。退市走向常態化的同時,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生態正逐步改善。「欺詐退」、「業績退」、「破面退」、「主動退」、「重組退」等多元化退市方式多元呈現。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31家公司通過多種渠道實現退出。其中有16家A股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另外有15家公司通過並購重組等渠道退市。
而2020年也必將成為中國退市史上被特殊銘記的一年,諸多混跡於資本市場多年的「奇葩股」在這一年離場。如,90元高價發行的「風電第一股」ST銳電、曾破1700億市值的「股王」樂視網、曾連續創下29個跌停紀錄的*ST保千、欺詐發行的金亞 科技 等等紛紛退市。
在退市名單中,不乏長期混跡於資本市場的劣跡斑斑、聲名狼藉的個股,更不乏所謂的「股王」、「大牛股」。這些退市企業基本與財務造假、違規擔保、侵佔上市公司利益、欺詐發行、重大虧損等關鍵詞具有密切相關性。
證監會表示,應退盡退並不是簡單地追求退市數量,退市也不是唯一的懲戒手段,嚴格執法要做到有錯必罰也要堅持過罰相當。
強力打擊「應退難退」現象
「注冊制改革大背景下,前端入口拓寬的同時,迫切需要加快暢通出口,這既是化解上市公司存量風險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是激發市場活力的必然要求。」專業人士表示。
但是,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資本市場退市不系統、不堅決、不徹底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滬深交易所平均每年僅6家上市公司退市,年平均退市率不足0.36%,遠遠低於成熟資本市場退市比例。其中,主動退市、市場交易類強制退市的案例更為少見。
「一些已經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公司,長期滯留資本市場,殼價值居高不下,嚴重製約了資源配置效率,也聚集了大量風險,少數嚴重違法違規的公司沒有及時出清,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監管公信力。」趙錫軍如是表示。
而出現上述問題原因也很復雜。趙錫軍認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不長,新興加轉軌的特徵明顯,上市公司仍屬稀缺資源。上市企業對地方經濟就業影響較大,地方政府、普通投資者相關方均不希望公司退市,各方認識不統一,較難形成合力。
「由於退市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牽絆較多,往往面臨著各種博弈,因此出現了該退難退的現象。」葉小傑表示,投資者也會造成相當大的障礙,以往公司面臨退市時,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會以各種方式阻撓退市。
對於上述問題證監會也公開表明了「強硬」態度,3月12日,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會同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退市過程中出現的對抗監管、不正當維權甚至煽動群體性事件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確保退市改革平穩推進。
投資者保護機制跟進挽損
上市公司退市,諸多投資者可能因此會遭受損失。
趙錫軍認為,此前,退市機制的歷次改革多局限於退市標准本身的修補,在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責任、信用懲戒方面缺乏立體化的保障機制,導致投資者保護、中介機構責任追究,違法違規行為懲處等方面缺乏配套支持,往往出現中小投資者為退市「買單」的情況,給 社會 穩定和市場運行造成較大壓力。「而中央深改委通過的《實施方案》從頂層設計上補齊了此前短板,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令退市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進一步得到明確。」趙錫軍如是表示。 證監會表示,在退市過程中,證監會將始終把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作為首要考慮,盡最大努力幫助投資者挽回損失。隨著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發布實施以及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制度規則的落地,證券投資者保護體系和民事賠償機制進一步健全。
「證監會將積極支持投資者通過單獨訴訟、共同訴訟、申請適用示範判決機制、普通代表人訴訟及特別代表人訴訟等司法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投資者保護機構可以依法適時啟動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並提供其他相應法律服務。」證監會發言人如是介紹,下一步,將加快推進先行賠付、責令回購、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落地實施。持續做好示範判決、多元糾紛化解等工作。
❾ 什麼叫存量上市公司
股票是股份制企業(上市和非上市)所有者(即股東)擁有公司資產和權益的憑證。上市的股票稱流通股,可在股票交易所(即二級市場)自由買賣。非上市的股票沒有進入股票交易所,因此不能自由買賣,稱非上市流通股。存量股份是指已經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在滬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有限售期規定的股份,以及新老劃斷後在滬深主板上市的公司於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