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上市公司 > 從泥瓦匠到上市公司ceo

從泥瓦匠到上市公司ceo

發布時間:2022-12-21 15:37:47

A. 美團創始人王興的父親

王興的父親王苗,福建龍岩人,從事水泥生意的,曾投資6億元創立了年產200萬噸水泥的現代水泥廠,王苗是大股東兼董事長,占股40%。據說,從龍岩到永定途經的多座橋梁,造橋用的水泥都源於他的水泥廠。

王苗不僅事業有成,其教育子女也是相當成功的。王興和姐姐從小就是學霸,姐姐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而王興更是直接保送清華。或許,如此優秀的兩人和家庭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王苗的妻子是廈門大學知名經紀學者王亞楠的高徒,而王苗的父親就曾是龍岩二中的教導主任。

早年間,王苗由於父親的關系變成了社會底層,只能回老家種田。直到1979年,王苗終於有契機離開農田成為了一名建築工人,從泥瓦匠人到獨自承包工程,王苗賺了不少錢,也成為大家眼中的土豪了。1992年,王苗將自己300萬積蓄投資了當時年產還不到10萬噸的水泥廠。

(1)從泥瓦匠到上市公司ceo擴展閱讀

王興,福建龍岩人,1979年2月生,1997年王興從龍岩一中保送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200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人人網(原校內網)創始人,飯否網總裁,美團網創始人兼CEO。

王興於2003年放棄美國學業回國創立校內網,2006年被千橡集團收購;2007年創辦飯否網;2010年創辦團購網站美團網;2014年,王興入圍2014年度華人經濟領袖。

2016年10月18日,2016胡潤IT富豪榜發布,王興以105億元排名第35。2018年10月,王興以390億財富排名2018年胡潤百富榜第58位。 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排名第379位,財富值48億美元

B. 95後小伙從泥瓦匠成為人大代表,他有什麼樣的優秀品質

在大家關注到一個95後的小伙鄒彬從一個平平無奇的泥瓦匠然後成為了人大代表之後,可以發現他身上有一種樂於拼搏無限奉獻的工匠精神,這樣的一種優秀品質是值得大家去學習和關注的。而且也讓我們看到他這其中的成長故事也是很多人都難以想像的,他來自一個小山村,在跟著自己的父母去打工的過程中,很多的臟活累活都干過。

泥瓦匠&人大代表

而且在他成為人大代表的時候,大家也覺得非常的欣慰,他為許多的建築工人所代言,他也讓我們看到了現在的泥瓦匠,並不是過去的農民工,而是在建築產業下的新型工人。在他經歷和認識到了建築工人的一些艱苦工作之後,也讓我們看到他做出了很多的改變,在現在許多的工人生活已經得到改善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每一個職業的艱辛。而且對於鄒彬來講,能夠從一個泥瓦匠到人大代表這,其中是他在堅持以及努力之後帶來的成就。

C. 在國外木工比瓦工吃香嗎

在國外是木工最吃香,因為國外建房子大部分都是木質的,很少用水泥磚,美國農村瓦工工資比木工工資低,並且瓦工苦於木工,什麼原因造成的?第一,有歷史的原因,有市場化自動調節原因。八十年代以前,當地的木工很吃香,在農村有許多木工活,比如蓋房、做傢具、做棺材等活都是當地木工干,相應師傅帶徒弟也比較多。就在這時農村統一經營轉變為分戶經營,木工幹活在全國流動,青海當時干木工活有浙江、四川等地木工,所產出新式傢具非常流行,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他們每年年底回老家順便去大城市傢具店觀看,採納新圖紙不斷在更新,勢必木工活被外地木工承接,當地木工受冷落,學徒也越來越少。第二,隨著經濟形勢不斷發展,當地蓋瓦房多了,蓋木料房少了,用磚瓦瓷片多了,用土塊少了,學木工的人漸漸減少。相應瓦工需求增多,學瓦工年輕人逐漸增多。第三,近年來,小縣城蓋大樓不斷拔地而起,購買商品房人越來越多,從而裝潢木工活相應增多,木工活不同於瓦工活技術性強,比較嚴密,沒有一定基礎訓練,干不出好活來。而瓦工活樓房的牆角必須有技術,而其他大部分活比較簡單,掛上線順著往下干就行。顯然,木工活技術性強,技術人員少(有歷史發展的原因,人才缺乏後續跟進),工資相對瓦工自然就高,市場在調節。

D. 做為一名「95後」,鄒彬是如何從泥瓦匠一步步走上「代表通道」采訪台的

泥瓦匠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不需要知識含量的工作,這個職業能夠發展的空間,就是成為包工頭,如果在好一點就是自己開一個小公司,但95後的泥瓦匠鄒彬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從這樣一個普通的工作中脫穎而出,走上了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代表通道”,代表著普通老百姓,在全國代表的面前,分享自己的故事。

1、是什麼時候鄒彬成為人大代表?

2018年3月2日上午,鄒彬第一次成為了湖南省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代表之一,在代表團中,他是唯一的“95後”,也是湖南團最年輕的代表。而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大代表,是因為他身上集合了農民工、技術人能等標簽,在代表大會上,他即是代表農民工發聲,也是為技術工發聲。

E. 半年身家漲1250億!13歲泥瓦匠被迫經商,如今拿下多個世界第一

來源 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 A Dolphin

近日,在某視頻平台上一條名為「蘇州老闆每天都是私人飛機上下班」的視頻走紅網路,引起大眾熱議。

該網友聲稱此蘇州老闆為恆力石化董事長陳建華。隨後渾水調研發文稱,視頻中顯示的私人直升機參考價格為8200萬元人民幣,且陳建華旗下疑似還有一架價值3.26億噴氣式公務機。

且不論該直升機是否確為陳建華所有。但可以確認的是,以陳建華的財力,這些都不甚稀奇。

就在幾個月前,陳建華夫婦剛以2600億身家入選《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成為江蘇首富,中國十大富豪之一,超越了李嘉誠、雷軍。其身家較半年前,飆升了1250億。

陳建華財富暴漲的背後,是A股化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恆力集團市值暴增的推動。

陳建華與香港恆基兆業創辦人李兆基之子李家誠同為1971年出生。不同的是,一個是富二代,一個是窮小子。但陳建華後來所創造的成就與財富卻遠遠超過了李家誠。

兒時的陳建華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就連幾元錢的學費都拿不出來。生活所迫,13歲陳建華選擇了輟學打工。但小小年紀的他又能做得了什麼?

一次偶然,陳建華得以在建築工地當泥瓦匠賺取微薄收入。天不遂人願,因工地上的意外,他骨折了。盡管後來痊癒,他卻再也無法從事重體力的勞動。經商,成為他唯一的選擇。

由於出生在被譽為「絲綢之府」的江蘇吳江市,尚未成年的他,開始沿街兜售一些紡織成品。漸漸地,通過數年的奮斗,陳建華的買賣生意不斷做大,並成功積累下一定的積蓄。

經商,為陳建華帶來了全新的人生軌跡。他開始不滿足於這些小買賣,創業的想法在他心裡扎了根。

1994年,陳建華得知吳江一家瀕臨倒閉的織造廠正在出售,他激動難耐,與妻子一拍即合,耗費369萬元成功收購該工廠,並正式成立了吳江化纖製造廠(恆力集團前身)。

但他沒想到的是,他買到的只是一個「空殼」。工廠里僅有一百多台機器,一個人也沒有。原來,聽說工廠被賣給不知名的個人後,工人們覺得工廠未來無望,一夜之間全部辭職。

但投入身家的陳建華並未放棄。他來創業,就是來改變,來創造的。設備換新,制定管理鐵律、摒棄大鍋飯,搞獎勵,在他的一系列操作下,工廠不僅正常運轉,還更加「火熱」。

一年裡,陳建華就讓工廠扭虧為盈,實現超1千萬的收入。但很快,紡織廠又遇上了亞洲金融危機,全行業深陷困境,倒閉的倒閉,虧損的虧損。

敢為人先的他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策——收購倒閉的工廠和設備。這一決定,成就了他金融危機過後的行業地位。當別人正要重新開始時,他已經成為了紡織行業老大。

盡管成為了中國織造業領頭羊,但陳建華又立即看到了自身的局限性——造不出紡絲,而紡絲又是織造面料的主要產品。

據了解,在千禧年,中國紡絲產能嚴重不足,一些高端紡絲則完全依賴進口。加上國際市場尚未打開,導致當時中國的紡織業出口量僅佔全球不到1/6。

2002年,陳建華的紡織廠遭到一眾國際化纖廠抬價刁難。原料惡意上漲,勢必影響生意。但要自行製造紡絲,就必須組建化纖廠,即以PTA(精對苯二甲酸)為主要原料,生產加工製造人造纖維。

為改變自身劣勢,陳建華毅然決然斥資22億元,向石化中游、紡織上游「化纖」突圍。這一年,江蘇恆力化纖有限公司誕生。

事實上,當時的中國也有不少化纖企業,但因為設備陳舊,技術落後,其成品無法與國外相比擬。為保證競爭力,陳建華從德國引進了先進生產設備和生產線。

次年,陳建華通過合並旗下公司,正式組建了(中國)恆力集團。不過幾年,陳建華就靠著設備新、規模大、成本低擊垮了行業內的外資工廠,而那些工廠里的頂尖工程師們,也全被恆力吸收招納。

2007年初,恆力20萬噸超亮光絲項目正式投產,再次打破了國外市場壟斷,填補了國內高檔有光絲的空白。

2009年,陳建華再次發力提高產能。這一年,恆力集團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絲和工業絲生產企業,陳建華也被稱為「世界化纖巨子」。

就在陳建華高光的這一年,受到金融危機波及國際油價大幅降落,而原油又是生產PTA的主要源頭,是恆力化纖廠的重要原料。當時的中國,在PTA及芳烴領域也都嚴重依賴進口。

陳建華一鼓作氣,決定再次逆流而上,進攻上游石化行業。

「什麼時代做什麼事」。這是陳建華總結恆力集團的過往。事實上,當時的恆力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實力。但前進不止,敢為人先,才是陳建華的一貫作風。

2010年,恆力集團正式投資建設恆力石化(大連長興島)產業園,主要建設年產660萬噸的三條PTA生產線,這是恆力開展「煉化一體化項目」的開端。

事實上,恆力意識到,原油的產量是無法決定的,但如何高效地提煉原油,賦予原油超越本身的價值,是集團未來的重點。「煉化一體化」模式就是恆力的選擇。

一邊打造「從一滴油到一匹布」全產業鏈布局,另一邊陳建華也沒忽視資本的加持。

2015年,陳建華不顧眾人反對,拿下上市公司股份。隨後,經陳建華操作,恆力成功借殼上市。

到了2019年,恆力集團投資投資740億元,建成的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石油煉化項目,也意味著恆力集團實現了從原油到紡絲的完整產業鏈條。

但恆力的步伐依然不止於此。在「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的同時,恆力又開始籌建總投資高達1350億元的中國最大的煤化工項目。

有人會問,已經打通了從原油源頭到生產銷售布匹的恆力,為何要再耗費巨資開啟「從一塊煤到一匹布」的產業鏈布局?

實際上,恆力的目標,是煤化工與石化工兩手抓。因為石油對恆力而言,依然是個不確定性因素較高的原料。而煤炭和石油互為替代品,中國又是產煤大國,在某種時刻,煤炭可以替代原油,從而抵消原油的部分風險。

如今,陳建華帶領恆力一舉打破國外對中國PTA與芳烴高端行業壟斷,坐擁多個「全球之最」:全球產能最大的PTA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織造企業之一、全球規模最大且收率最高的乙烯項目......

從賣布,到造布,到造紡絲,再到煉化原油。一家小小的紡織廠,成功逆流而上打通全產業鏈,走向世界。這離不開陳建華的運籌帷幄。

數據顯示,恆力集團2020年實現營收6953億元,接近7000億,成為排在華為後面的第二大民營企業,中國最大的民營化工企業。

中國從來不缺艱苦突圍的人。正如陳建華所言:「處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我們每一天都在創造 歷史 。」恆力的過往,通過一步步摸索,才擁有了諸多奇跡和 歷史 時刻。但奮斗不止, 科技 無上限,於未來而言,恆力依然不能掉以輕心。

F. 浙商鍾睒睒再度成為中國首富,他是怎樣成功「逆襲」的

他通過泥瓦匠到現在的中國首富,慢慢的逆襲成了這個位置。在身價縮水近千億的情況之下,仍然能夠到達這個位置,確實很不容易。要知道這個人剛開始的時候就是一個泥瓦匠到現在的大富豪,這是什麼概念?這說明對方的嗅覺比較靈敏,而且財富創造比較到位,所以慢慢的一步一步逆襲。

嗅覺比較靈敏,財富創造比較到位

慢慢的從電大畢業之後,他就攢下了自己的第1桶金,而且還做起了小記者,憑借著這些人脈成為了當地的總代理。那個時候保健品比較激烈,發展的也很順利,所以說他順利的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直到後來又創立了農夫山泉,最終農夫山泉一炮而紅,那麼財富也開始一步一步的創作到位。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中國首富,這所有的一切都在於這個男人的努力。

G. 從泥瓦匠成知名歌手,滿文軍是怎麼自毀前程的

1996年,一首名叫《懂你》的歌曲紅遍大街小巷,它的演唱者滿文軍也隨之爆紅。

《懂你》這首歌是國內資深音樂人薛瑞光所做,當年,他和滿文軍都是鐵路文工團的職工,便拿出這首歌給滿文軍試音。

當時的滿文軍還不識譜,但卻非常喜歡這首歌,一直試音了好幾個小時。

薛瑞光看滿文軍這么認真,大為感動,就將這首歌免費送給了他,希望等他識譜之後,可以唱出來。

1996年,滿文軍帶著這首歌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的青歌賽,一舉獲得冠軍,進而走紅全國。

滿文軍於1969年出生在北京市平谷區,父親是泥瓦工,母親是個家庭婦女。

中學畢業之後,滿文軍沒考上高中,但此時的他已經是個健壯的小夥子了,便開始跟隨父親做泥瓦工。

做泥瓦匠的日子非常枯燥,滿文軍便經常在幹活時哼唱歌曲,獲得了工友們的一致贊揚。

身邊不斷有朋友說:你唱得比明星都好。讓滿文軍有了極大的自信。

滿文軍的人生告訴我們:

無論你多成功,一定要保持自我約束,才能在未來走得更遠.

H. 寫成功路上無捷徑的事例

困難本身就是對奮斗者的一種考驗,是通往成功路上的絆腳石,誰跨越了它,誰就有可能取得成功,成功路上沒有捷徑。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寫成功路上無捷徑的事例,歡迎閱讀!

寫成功路上無捷徑的事例篇1

昨天我出門開會打優步,一早一晚,遇到了兩位風格迥異的專車司機。

第一位,是早高峰的時候。載我的是一位年紀偏大的師傅,我一上車,他就問我說:“怎麼走啊。”

我說:“跟著導航走吧。”

車開出去一段,就開始堵車,師傅撓撓頭開始嘟嘟囔囔抱怨說:“我早上六點就起來拉活了,等了一個小時才拉一單,現在你是第二單,哎呀,又趕上大堵車,哎!今天早高峰任務算是完不成了!”

“早高峰任務很難完成嗎?”我特別喜歡了解各行各業的人的狀態,便問他。

“優步的政策是早上6點到10點算是早高峰,這段時間內拉夠四單,平台獎勵司機一百塊錢。”

“那不少啊!”

“你看我現在就堵在這了,我把你送到國家會議中心,一個半小時過去了,然後我還得空載回到這個地方等單子,任務肯定是完不成了… …”怨氣說出來,並沒有讓他好過多少。正說著,右邊車道有車要並線,他厭煩地啪啪按喇叭。

雖然我不太明白為什麼他在城裡跑還要放空車到老地方等派單,但是看他一籌不展的樣子,肯定是單子不好接。

對於自己為什麼完不成早高峰任務,他把這個責任都推給公司了:“現在公司太壞了,太欺負人了!他們標準定的這么高,故意讓你完不成任務!對了,不然你下車後你再下個單,我搶著了就能完成任務了。”

我表示下車後還要趕時間,他便沒有再勉強。雖然一路上他苦大仇深的給我灌輸負能量,不過我還是在乘坐體驗那一欄給了他五星好評,按照我下車時他所要求的那樣。

下午從會場出來,又叫了一輛車。是個笑容滿面的年輕人,我一上車就熱情地跟我打招呼。

有感於上午的 經驗 ,我問師傅說:“現在單子不好搶吧。”

“也沒有啊,我早上六點出門,接單率還是挺高的。”

“那早高峰獎勵能拉夠嗎?”

“我能啊。我還建了一個微信群,裡面有兩百多個司機,我老鄉!都是跑優步的,”等紅燈的時候他樂呵呵地展示給我看,“我老能完成任務,所以他們都加我,哈哈。”

他不僅能完成早高峰訂單,拿到一百塊獎勵,而且下午四點到晚上十一點的訂單也能夠順利領到獎勵,又能拿到九十塊錢。

司機小哥表示早高峰完成獎勵,光是等單是不行的,有的區域有私家車的比較多,自然不會打專車上班,等在那再久也沒有用;還有就是,因為平台是靠接單量計算獎勵的,所以長距離的訂單一定會吃虧,再熟悉路況的司機也架不住三環四環堵兩個來回。

經過他的細心觀察和多次試驗,發現西北五環的科技產業園區早上最好接單,那年輕人多,需求量大,而且基本上打車都是從宿舍到單位,最多也就是兩三公里路程,輕輕鬆鬆完成任務。

專車司機一個月多的話能掙到一萬多塊,少的話幾千塊。同樣是早上六點出車,晚上十一點收車;同樣是辛苦、單調的工作,卻有不小的收入差距。雖然優步司機中,優勝者比一般人也就多掙大幾千塊錢,但是這說明了一個道理,在階級、背景、起點和平台都高度相似的情況下,勝出的會是有心人。

而抱怨外界,投機取巧,幻想不勞而獲,總是覺得是命運故意來磨得自己沒脾氣,即便是拚命往前跑,也很難使自己的努力增值。

所以古龍說:“聰明人不會讓自己吃苦的,但是不吃苦,又只能停留在小聰明階段。”

《笑傲江湖》第二季,有位選手賣彩虹圈10塊錢一個,一天能在街頭賣出4萬塊錢,同樣是街頭生意,比別人賣的都好太多。剛開始評委還不相信,4萬塊就意味著要賣出4000個,怎麼可以?

等節目開始後,評委們完全相信他能夠賣出那麼多錢,因為他把彩虹圈玩出十八般武藝,特別吸引人。

這個世界上努力的人也很多,聰明的人也很多。只有努力加上聰明,才是能夠獲得更好的收益。

人要努力,但是不能低著頭努力。

年輕的時候對於在高位者和白手起家的人有些偏見,總覺得他們要麼就是入行甚早,要麼就是運氣奇好。這些人在我眼裡就是投機倒把或者暴發戶的代名詞。這幾年見了不少人,基本上把我之前對於有錢人的認識推翻掉了,我發現這個世界上聰明人都在從事著賺錢的事情,而最聰明的人從事著最賺錢的事情。而在現代社會來說,你獲得的收入是和你自己的能力基本匹配的。

我們集團的老總,只要見過你一面,第二次就能夠叫出你的名字,感覺特別親切。有時候換身衣服換個發型進大樓的時候還會被保安攔下,讓我出示工作證,所以他的 記憶力 實在是讓我印象深刻;上次還見到某個創業型互聯網公司的CEO,四十歲出頭,戴個眼鏡穿個格子衫,背著雙肩包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一和他談話,發現這個人真的是了不起,知識面之豐富,對於不熟悉的領域之虛心,讓我佩服不已。

人的智商從科學上來講取決於三個部分,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

其中,我們大多數人的神經智力都差不多,中國人平均神經智力105,大部分人從於這個水平,神經智力特別爆表的例子,比如說愛因斯坦。

經驗智力,就是重復做一件事情能夠達到的水平,比如日本紀錄片《壽司之神》裡面的小野二郎,他做壽司五十年,現在的手藝已經出神入化。

反省智力,就是你對於事情的判斷、應對和積極心態。這是智力當中把人和人真正拉開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大凡我們所謂的聰明人,反省智力都比較高,而反省智力根本上是一種 邏輯思維 能力,它能夠使成功的結果放大。

所以那兩位優步司機,在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基本一致的情況下,反省智力高的人,就可以在這個領域取得殊勝。

所以不是把一件事情重復一百次就會成功,不斷地重復而從不思考,只能說你行動過,經歷過;而在不斷的重復過程中 總結 經驗,積極思考,才叫做經驗,是去蕪存菁之後真正寶貴的東西。

在此過程中得到的一切,誰都拿不走。

作者簡介:正經嬸兒,文史哲 愛好 者,非著名雞湯婊,豆瓣讀書簽約作者。愛講 故事 ,好混逼格,假裝有點高逗萌,樂於推進女性的自我覺醒。

寫成功路上無捷徑的事例篇2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為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煩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有一個朋友,特別喜歡在朋友圈發一些負能量的文字,比如說:再怎麼努力,屌絲也不會變成高富帥。再比如說:大多數人的天資,註定了這輩子只會一事無成。雖然,他說的代表了一部分事實,但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出身一般,都天資平平,如果再不努力,就真的一點兒希望都沒有了呀!

我出生的小鎮,人們的生活相對城市裡會比較辛苦,但跟附近的農村比,生活在鎮上的人即使這樣辛苦,也還算好些,起碼離集市比較近,還能就近賣點菜什麼的。生活在農村,過得就很不易了,拿二十個雞蛋去賣,也得從凌晨四點走到太陽高照,才能從家裡走到集市上。不走路騎自行車的話,要一個多小時;騎摩托車要快點,四十分鍾左右;現在村裡通了小巴,到一趟集市,也得半個小時。在我童年的時候,大部分村裡人家裡是沒有摩托車的,他們趕集的時候,通常半夜出發,從明月高懸走到日頭掛在天空,才能趕上最早班的集市。

初中時,我的同桌,家就生活在農村。她的父親從事泥瓦匠的工作,因為沒讀過書,和大部分村裡人一樣,堅信養兒才能防老,於是一口氣生了三個姑娘,最後東躲西藏才生了一個兒子。我同桌是家裡第二個姑娘,最容易被忽略的那個存在。據她說,整個小學期間,每天早上起床,她妹妹踩在凳子上燒一家人的飯,她姐姐帶著她上山打豬草。豬草上晃動著露珠,極新鮮的時候被割下來,倒在豬圈裡。然後她才能匆匆忙忙吃妹妹親手燒的早飯,背著書包提著籃子去上學。為什麼要提著籃子呢?中午放學的路上,邊走路邊割豬草,割滿的時候,差不多也該到家了。

我們那個初中,是鎮上唯一的重點中學。她是她們村小學唯一一個考進來的。她上初中的時候,她的小學同班同學起碼有三分之一退學,回家種地或者去廣東深圳謊報年齡打工。

她初中報了特困生,免了學費,但生活費對於她的家庭來說,也是不小的開支。學校離她家遠,基本一個月才能回去一次。每次到學校,書包里裝滿了饅頭干,泡著可以吃一周,這樣七天的生活費就都省了。那時候,她一個月的生活費只有十五塊錢,據說大部分時候只能就著家裡腌制的豆瓣醬吃二兩白米飯。我比她幸運,我家住在鎮上,父親常年做生意,還算有點小錢,家離學校近,每天中午和晚上回家,吃母親煮的飯,就這樣,一周還有二十塊錢生活費。所以,我一直不理解,一個月十五塊錢,還住校,她究竟是怎麼過的。

她是班上最努力的學生。有多努力呢?我是走讀生,每天中午和晚上回家,偶爾下雨天懶得回,就在學校食堂吃,吃完飯回到教室總能看到她在位置上學習,不是背英語就是做練習題。她沒有錢買更多的復習資料,只好把書本上的例題和考試的試卷反復練習,達到最熟練為止。晚上下自習,她還留在教室不走,一直到熄燈。熄燈後她回寢室,還在看書。她每天的洗漱都在寢室熄燈之後,悄無聲息的,洗完默默上床睡覺。

因為貧窮,她是班上最沉默最努力的一個。我從來沒有問過她為什麼這么努力,我初中的時候太懵懂,整天只知道玩,根本無力思考這么沉重的問題。直到很多年後,回想起來,才明白,對於她來說,讀書是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她別無選擇。

盡管她已經這么努力,卻始終只能考班級第三、四名。那時候一個年級有八個班,她的成績在年級里總是二十名以後。班上的老師評價她:“天資不足,勤奮有餘。”不知道她聽了這樣的評價,心裡會怎樣想,想必很難過吧,但她習慣了不吭聲。一個貧窮而又沉默的孩子,她心裡的翻江倒海總是會被忽略掉。

以她的努力,自然能考上高中,雖不是市裡最牛的學校,但也算重點了。她高中和我不是一個學校,聽說比初中還努力。據說高三的時候,為了更好地復習,夜裡在床上點了蠟燭念書,燒壞了一床被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她考上了省里的師范大學。之所以上師范,一是因為她沒有考到更好的學校,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師范免學費,好像還有補助什麼的。她不願意貸款,因為她一 畢業 就得支援家裡。在她家,她是唯一一個念了高中和大學的。在她們家因為父母已年邁,因為姐姐和弟弟妹妹都生活在農村,因為姐姐曾經為了她能讀書,去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保姆,父母和親人在農村過著很苦的日子,她作為家庭里唯一一個“ 文化 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幫助家人。

大學畢業,她應聘到浙江某重點高中做老師,沒兩年就和她的學長結了婚。學長研究生畢業,也出來做老師了。夫妻倆都是老師,又是大學談的戀愛,共同語言自然不少。學長是城裡人,家裡條件雖然一般,但相對她家,已算非常好了。據說,他們結婚的時候,迎親隊伍從村子裡敲敲打打地走過,羨煞了一路人。

在村裡人眼裡,她算是雞窩里飛出來的金鳳凰。只有我們這些在外面漂泊的人才知道,就算雙雙做園丁,過的依然是平凡夫妻的小生活。唯一不同的是,她的丈夫不必面朝黃土背朝天,她也不必成為一個匆匆忙忙煮完飯還得迎著日頭下地幹活的女人。於她來說,現在的生活雖然平淡,但跟村子裡的同齡人比,已是天上地下。

她去年生了孩子,現在女兒快一歲了。有一次我們聊天,她發來一個網上特別有名的段子:“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為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煩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看她發這樣的段子,我很感慨,我想,如果她沒有讀書,沒有考出來,只在家裡做平凡農婦,是不會跟我說這樣的話的,我很高興我的初中同學,跟我說了這樣的話。我了解她這一路走來的不易,才更覺得她了不起。

現在這個世界,很多時候,不是你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因為天資和機遇會深深地限制一個人。然而很多時候,我們努力並不是為了過上多牛逼的生活,而僅僅只是為了讓明天比今天更好一點,哪怕稍微好一點點,就已經是很好了。人生很多時候,不是為了能贏過別人,只是為了能贏過昨天的自己。只要做到,就已經算成功。

反正無論努力還是不努力,時間都一樣過,那就努力唄!就算一個人的希望總是會被各種負能量所打擊,也還是要充滿正能量地生活。畢竟,如果沒有希望,人跟咸魚有什麼區別?

>>>下一頁更多成功路上無捷徑的事例

I. 沒學歷但最後很成功的成功人士的例子

泡泡網CEO李想:不要沉溺創業夢

「80後」創業者是一群穿著牛仔褲的年輕人,他們有夢想、有激情、有無數新奇好玩的念頭。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將天馬行空的想法落實為有價值的事業,但李想做到了。這個生於1981年的大男生,如今已是一個真正的CEO——他創建的互動媒體泡泡網和汽車之家,個人身價過億。

他領導著160人的團隊,展現著作為一個職業管理者的穩健與才幹。
(姚聿弓)
平凡人家走出的實幹家
李想是又一個在傳統教育體制之外成長起來的個案。在高三那年他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不上大學,繼續創業。那個時候,他自己做的網站「顯卡之家」已經開始實現盈利,他也因此順利賺得人生「第一桶金」。「就是這件事改變了我之後的生活,順理成章地把我引到了創業的道路上。」李想坦言,「如果當時沒有做出一點成績,我應該還是會去上大學,那麼興許現在我就是一個IT方面的編輯了吧。」
對於李想來說,在當時得到父母的支持是極其可貴的。「一開始他們也不贊成我放棄讀書,但我告訴他們,我要創業就沒法兼顧學業,他們最終還是尊重了我的選擇。」李想回憶道,還在上初中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了他一份存摺,裡面有可供他支配的零花錢。父母徹底「放權」,尚年幼的李想卻從不胡亂揮霍,每個月最大的開銷就是購買各種電腦方面的書報雜志。「也許從那時起,他們就相信我能管好自己的事,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今李想「紅」了,他的泡泡網和汽車之家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但李想笑著說,其實到現在父母也不清楚他究竟在做什麼。「他們只是從報紙電視上知道我現在幹得挺好,我爸爸經常會上網去看看我的網站,但我想他也搞不明白。」事業做大了,李想仍時刻牢記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一,做人要講道德;二,培養能力比學習技巧更重要。他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他的整個團隊。
傑克·韋爾奇是榜樣
「雖然我放棄了上大學,但我自始至終沒有放棄過學習。」李想如是說。在學生時代,李想就靠著多年從書本上積累下來的理論知識為各種電腦類刊物寫稿。令人很難想像的是,在這個如此強調實踐操作的領域,李想竟能全靠「紙上談兵」,成為一個專業的「電腦達人」。
「說起來,好不容易擁有自己的第一台電腦時,我都不知道滑鼠怎麼用!但要說到系統和硬體,我所掌握的東西已經超過了學校里的所有人。那個時候我已經不跟自己的同學聊電腦了,都跟行業內的專家聊。」
李想目前經營的網站「泡泡之家」,稱得上是業內第一的數字產品互動媒體,簡單地說,網站所提供的服務就是向會員推薦最值得購買的IT產品,提供最專業的測評報告。這件事,其實他當學生的時候就已經在做了。所以有人說,李想就是為這個行業而生的,他完美地將事業和興趣融合在一起,做得有滋有味。
在大多數同齡人還處在「受雇於人」的狀態之下時,李想已經當上了CEO,他手下的員工,很多都比他年齡大。問他:管理事業和管理人哪個更難?他笑笑說:對一個CEO來說,管理事業就是管理人,團隊的凝聚力是很重要的。
經歷過手下一半員工在一夜間辭職跳槽的人事危機之後,如今的李想更注重與團隊成員的交流。他關掉msn,堅持與大家面對面地談,分享各自的觀點與看法,不以「領導」的角色自居。李想的「汽車之家」2005年成立,如今已在同類網站中躋身前三名。「一開始公司自己的人都不相信我們能發展得這么快,但我要給大家信心,告訴我的團隊我們可以做到,結果我們真的做到了。」
李想告訴記者,傑克·韋爾奇就是他現在的榜樣和目標,這個目標並非指傑克·韋爾奇所取得成就,而是指管理大師的思想和作風很值得他仿效。看來這位年輕的CEO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不斷去學。
不要被創業概念沖昏頭
在「80後」這個群體中脫穎而出的李想,又一次給了許多對「創業」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者信心。但對於「大學生創業」這個話題,李想卻要毫不留情地澆一盆冷水。「創業成功的幾率就跟中彩票一樣,大家看到的只是成功的例子,其實背後的失敗者不計其數。我只是一個個案,並不具備普遍意義。所以,我不鼓勵盲目的創業,更不喜歡那種『考不上大學或找不到工作就去創業』的想法。一個就業失敗的人,肯定是沒法創業的。」李想認為,如果說他身上有什麼可借鑒的經驗,那就是:只要主動出擊,努力地把事情做好,一個人就能掌握生活的主動權,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一點,無論對於創業者還是就業者,都是適用的。「我覺得現在有一些大學生心態很消極,他們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生活的安排,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其實在我看來,如果花四年的時間把基礎打好,學一點真正有用的東西,同時抱一個良好的心態,將自己的位置放低,一路腳踏實地地走過來,怎麼可能找不到工作?我看這樣的人哪個公司都會搶的吧?!」
讓李想從一個「老闆」的角度談談他選擇員工的標准,他的回答是:良好的心態,出色的能力。這與他曾經說過的「泡泡網只要兩類人:一流的人;努力成為一流的人的人」完全相符。李想繼而補充道:「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工作中的『不做』。做了,即便失敗也獲得了經驗,但不做就什麼都得不到。」
擁有了財富也擁有了名氣,可李想卻依然朴實得像個學生。那麼對他來說,財富意味著什麼?「創業不僅僅是為了獲得財富,更多的是為了實現夢想。最重要的是堅持一種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態度,那麼財富就是遲早的事。」站在2007年的入口,李想的目標是「成為行業領跑者」。「跟門戶網站一樣,我們這個領域也已經走到決出勝負的時候了。到2008年,我希望我的泡泡網和汽車之家都能佔領第一的寶座。過去我們做的事好比是在一塊地上蓋了很多小房子,接下去就該推倒這些小房子建高樓了。」顯然,李想已經躊躇滿志地做好了大幹一場的准備。
記者手記
帶著年輕的成熟
北京的冬天很凜冽,但一走進李想他們的大辦公室,就能感受到一股生動的暖意:橙色的燈光很柔和,緊湊的格間里走動忙碌著的都是一群年輕人。李想准時出現在會議室,臉上帶著謙和的笑容,沒有我想像中的那種成熟世故的味道,正如他的同事所說:「他是個很隨和的人。」
李想接受過太多媒體的采訪,說過太多次相同的話,但這一次,他還是顯得耐心又客氣。見記者忙著做筆記,他還經常會故意停一停。在他自己的博客上,李想寫道:「我願意為公司當一枚棋子。」所以宣傳自己,說到底都是為了這個團隊,為了目前他所珍惜的這一切。
李想長著一張屬於「80後」的年輕的臉,但在思想、判斷和執行力上,他似乎擁有超越年齡的理性。沒有打算重回學校的李想,執著地要在創業的道路上乘風破浪。那麼,祝他順利。

J. 向炳偉的江湖傳奇:從陝西漢中走出的泥瓦匠,到創辦偉志集團

1956年正月的一天夜晚,在陝西漢中南郊一個簡陋的小屋裡傳來了一陣嬰兒的哭啼聲,一個小生命就這樣誕生了,他就是向炳偉。

向炳偉何許人也?

向炳偉1956年出生於陝西漢中,1987年靠貸款5000元創辦漢中偉志西服廠,92年創建偉志服裝有限公司,1998年改製成為陝西偉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集團實現生產、銷售雙過650萬套, 銷售收入 3.2億,成為西北、西南地區最大的服裝生產企業。

在那個年代創業的人也許多有不易,但是向炳偉這個從陝南窮山溝走出的一位民營企業家,他的早年卻是個泥瓦工,很多人想都想不到。他是很多漢中本地老一輩都知道的能人,他的人生經歷了太多的傳奇。

筆者此文的目的就是要講講這位大家都快要遺忘的,曾經在漢中乃至陝西叱吒風雲的鄉土企業家。

向炳偉出生時家境異常貧窮,母親常年卧病在床,為了生存,他從小就要學著撿糞,喂豬,種地,那個年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為了給他的母親治病,需要到城裡收泔水換取僅僅的五厘錢。

他跟大多數小孩一樣也渴望讀書,天資聰穎的他從小就喜歡思考,勤奮好學,然而1968年,才上到小學四年級時,因為一場災難,他永遠地離開了校園。那個年代是個瘋狂的年代,到處的武鬥讓他們根本上不了學。

這都不算最無奈的,最無奈的是他的父親。不知什麼原因,他的父親天生跟他不合,從小就看不上他,經常一言不合就是棍棒相加,他的父親覺得他是個怪人。 好在聰明的向炳偉從來就覺得自己就是個能夠干成大事業的人。

他在1972年終於跟自己的父親鬧掰了,他決定離開家庭到城裡的建築工程隊做小工。什麼是小工?其實就是幹些和灰,搬磚的活,放在今天就是個搬磚的。

然而生性倔強的他肯定不甘心只做一名小工。他從小善良敦厚,性格較為內斂,幹活還算賣力,漸漸地得到了眾師傅的認可,但是在剛開始的三年裡他也只是幹些體力活,有空了學學別人怎麼砌磚抹灰,順便攢點生活費。

直到1975年他決心要好好系統地學習泥瓦技術,他覺得給家庭廚房砌土灶有前途。於是他苦心鑽研土灶的結構工藝,自己一個人在家用泥巴學著砌,砌好了拆,拆了又重新砌,終於他憑借著靠自己個人研究出一套自己的土灶樣式— 馬蹄回風灶 。其實他的這個「發明」,原理也很簡單,只不過他敢於嘗試。他設計的這種灶據說不用拉風箱,火勁還大。很快,他有了名氣,周邊的人都跑來找他砌灶,他也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是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他在隨後的幾年裡為了掙錢,他到處攬活,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錢是掙了點,但是由於長期的彎腰工作,他的腰開始經常地劇烈疼痛,後來到漢中的醫院診斷為腰肌勞損,醫生囑咐他不能再干那個活了,否則將會終生癱瘓。那年是1980年。

這個消息真的是個晴天霹靂。這意味著自己必須永遠地放棄自己苦心鑽研五年的泥瓦技術了,他好不容易搞得「發明」也就此荒廢,內心是非常的不甘心,可是沒辦法,為了活命,他最終還是放棄了。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所謂「謀事在人,富貴在天」。 在他24歲剛剛找到自己的人生的方向時,卻由於命運又不得不放棄,一切推倒重來,那個年代真的很艱難。

那段時間他想了很多,既然不能站立幹活了,就找個坐著幹活的差事。

於是他想到了裁縫這個行業,經過自己的綜合考慮,加之改革開放後人們都有做漂亮衣服的需求,他斷定製衣行業大有可為,想好了就立馬去做。

他把自己值錢的東西賣掉,加之幾年泥瓦工作攢下的錢,他去買了台縫紉機,並通過打聽漢中湘水鎮有個師傅手藝很好,他就去拜師學藝。湘水鎮位於漢中南鄭縣,離家有幾十公里,山大溝深,他帶著不多的盤纏千里迢迢地來到這里,說盡了好話,希望師傅能收留他學點縫紉技術,師傅最終收了錢,答應了他的請求。

他就在師傅的家裡每天練習針線活,學習如何操作縫紉機。師傅剛開始只教他縫褲包,只給他演示了一次,從此再也不管他了,他就照著師傅所教潛心練習。可是所謂「 隔行如隔山 」,縫紉技術哪有他想像的那麼容易,那是個需要細心和耐心的活,一般只適合女的。習慣了拿瓦刀的他剛開始顯得非常不適應,師傅也覺得他很笨。他每天都練習縫同樣的褲包,可是始終縫得不好,一段時間他一個人跑到後山在那裡發呆,他懷疑自己不是干裁縫的料。他幾次面對著大山自言自語地說道:「難道老天真的要絕人之路,我該怎麼辦?」

好不容易湊夠自己的所有家當來學習縫紉技術,現在再放棄,他內心非常不甘心,況且自己腰有問題,泥瓦工也幹不了了,不能回去了,他還能幹啥呢?他對自己說,就這一條路了,不會也得會。

他後來依然每天就練習縫褲包,每一針每一線都反復地練習,他把師傅縫好的褲包拿來仔細研究。白天他幹活,晚上他做夢都在想著怎麼縫針。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縫的褲包越來越好,縫紉機也被他操作得極度熟練了。師傅也慢慢認可了他,逐漸教他了些更復雜的工藝。

通過自己近五年的潛心學習,他逐漸掌握了褲子,上衣,襯衣以至西服和中山裝的製作工藝。要知道他也只是個普通人,這些技術他用了好幾年並且幾倍於常人的勤奮才有了今天,這些是多麼的不容易。後來他成功後每次想起都忍不住流淚,他說他要感謝師傅收留了他,那段艱苦的歲月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財富。

最難能可貴的是,向炳偉這個人始終學東西愛鑽研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他後來總結了套針對於做西褲的「向氏裁剪公式」,使用這套公式,可以從裁剪到最後成型加工任何款式的西褲,效率和質量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現在想來,只有小學文化的他能研究出一套下料公式,可見他的腦子還是很夠用的。

學成縫紉技術後,他向師傅做了深情地拜別就決定出師了。

他又選擇回到了漢中城裡,他找了個簡單的門面房,開始了自己的開店生涯,並且帶了幾個徒弟。由於他做的西服質量不錯,價錢也合適,他逐漸打開了名氣,越來越多的人來找他做衣服,幾乎每天都是人們排著長隊等候他縫制衣服。當然在這開始的幾年裡,他趕上了改革開放的春風,鈔票也大把大把地掙進了口袋。

掙了錢就要創業。1987年他跟家人和店裡的7個伙計商量後決定從銀行貸款5000元辦一個服裝廠,並且取名—漢中偉志西服廠,廠址選擇在漢中人流量大的城南建國路上。

那個時候正值八十年代末,改革開放於漢中才剛剛起步,漢中幾乎沒有一家私營的服裝廠,甚至整個我國西部地區私營的服裝廠都寥寥無幾,他是在漢中開的第一家私營廠,雖然規模並不大。 這是他人生發跡的關鍵一招

在最開始的建廠五年裡,他始終堅持質量和信譽第一,凡是他廠出來的西服必須經過比別的廠更多的檢驗工序,別的紐扣要3到5股線就好了,他要16股線,並且要做25公斤的承重實驗,這么嚴苛的質量要求勢必拉高了他的生產成本。然而向炳偉卻說,我們廠才剛起步,要佔領市場,質量必須要比別的廠更好,成本高那是值得的。他的眼界還是高於常人的,一開始想得最多的是市場而不是利潤。

1992年生意逐漸步入正軌,可是他發現原有的企業經營模式已經不太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了。他堅定地改革,選擇擁抱國內大市場,他把公司進行了改制,成立了漢中偉志服裝有限責任公司。在那一年他還去了當時服裝行業非常發達的香港,對香港知名的服飾公司進行了深入地考察,回公司後他做出了個大膽的舉措— 不滿意便退貨

這個舉措放在今天可能也都玩爛了,可是在92年的大陸尤其是西部這樣一個非常貧窮落後的地方,已經是非常的大膽了。當時公司管理層都覺得這樣做會產生惡意退貨的現象,損失會非常大,但是他認為只要服裝質量確實不錯,最終真正惡意退貨的只會是少數,要對消費者的心理有信心。 如果用現在的視角來審視他當年的決策,無疑他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抓住人性是他成功的法寶。

果不其然,在政策剛剛實行的前半年惡意退貨的非常多,因為 這個承諾當時沒有任何概念限定。既包括偉志的系列服裝產品,也包括偉志經銷的商品;包括「虎豹」皮衣,也包括上海皮鞋;既包括因產品質量原因退貨,也包括消費者興趣轉移退貨,而且未規定任何退換時間,有點類似現在 7天無理由退貨 。因此,一些人僅僅為了享受,穿幾個星期退一件,再穿再退,再退再買。還有為驗證承諾和朋友打賭而將穿過五年的西服也拿來退錢的,在這個騷動的秋季,懷有各種心態要求退錢的人的願望都得到了滿足,但是,懷有不良心態的大量退貨者也使偉志經歷了一場生死的嚴峻考驗。面對各地反饋的不良信息,望著成捆成堆的退貨,除了向炳偉,所有的人都沉不住氣了,所有的人都為向炳偉捏了把汗。

向炳偉天生就是個倔強的人,他始終堅信大浪淘沙,他想通過這個舉措篩選出真正的信任偉志的客戶,一時的損失只是實驗的成本。他還不斷給公司人做思想工作,要相信正常消費者心理。他還在公司里出台規定,凡是不執行不滿意便退貨政策的就罰款,甚至開除。

終於通過半年的沉澱,那些惡意退貨的越來越少了,更多的人覺得偉志的東西確實不錯,沒有理由退貨,並且復購率還提升了,在這半年裡利潤損失了30多萬, 但是向炳偉沒有抱怨,覺得遲早會賺回來。

他的這個政策在當時是非常的大膽前衛,導致提振了整個消費市場的信心,偉志的名氣就從這一下打響了,市場上都知道有個叫做偉志的服飾品牌,銷量迅速提升。

偉志也以在全國首家提出「不滿意便退錢」的卓越信譽被當年中國 社會 經濟調研中心評為「全國公眾信譽良好企業」,同時作為全國惟一一家服裝企業被中國保護消費者基金會授予最高獎一一保護消費者杯。

對於這些他並不滿足,他繼續抓服飾質量,並且在1995年又提出—你買衣服,我洗我燙。意思就是 凡新購偉志西服者,均可享受偉志專賣店三次免費洗燙。這些都是他學習了南方的廠子的經驗,沒辦法,當時南方在服飾行業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內陸尤其是陝西還很落後。

向炳偉是個善於創造發明,但是同時又是個善於學習模仿別人好的經驗的智者,這是他能成為一個企業家的重要質素。

由於偉志的服飾質量在90年代確實過硬,使得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私人小企業成為了我國西南和西北兩個市場的明星企業,產品牢牢的站穩了西部地區。

能從陝南漢中這樣一個落後地區走出的縫紉工成長為一個私人企業的老闆,在當時是多麼的不容易,況且他的文化也只有小學水平,放在現在根本不敢相信,這是漢中人的驕傲,陝西的驕傲。

1998年他又將公司改制為陝西偉志服裝股份有限公司,以適應股票市場,並且把公司總部由漢中搬遷到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始了二次創業,他的偉志專賣店一度開到了繁華的西安東大街上。這一次股份制改革,不但夯實了偉志集團未來發展的根基,也頂住了當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給服裝業帶來的巨大沖擊,企業一舉在山西、河南等省份擴張了400多家專賣店。這一年他已經42歲了,終於做到了集團公司董事長的他在想,他要追求更多精神境界的東西,包括他沒能讀多少書的遺憾。

他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低,所以他特別注重員工的文化素養,他要員工做到「善誠智勤」。他深知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沒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是根本不行的,那麼文化這東西還得靠有文化的人來操作。

所以他在創立偉志集團以來一直特別強調人才的培養,只要能留住人才,尤其是高層次的人才,再高的代價他也願意。在公司不斷壯大的幾年裡他多次以高薪吸引各層次的人才。

1996年元月,新年伊始,他公開在 社會 上發布招聘公告,用10萬元年薪招聘公司副總,5萬元年薪招聘高級管理人員,這在現在雖不是多麼優厚的待遇,但是在那時可是超出同行業的高薪了,一時間成了報紙上的爆炸新聞。招聘公告出來沒多久,碩士,博士,甚至大學教授,國企廠長都爭相打來電話應聘,共計3500多人捲入招賢大軍。

可以說沒有優厚的待遇,怎麼吸引得到各層次的高級人才?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只要確實是人才的,所有待遇都一一兌現。他深知自己的文化程度低,公司要發展光靠他一人是根本不行的,需要大量有志同道合的人跟他並肩作戰,他視人才為他的兄弟。

公司運營的這么多年裡,他給員工的福利從來都是連綿不斷。98年10月 ,在軍樂隊雄壯的軍樂聲中,偉志集團評出的一批「孝子」連同他們孝敬的父母被偉志集團接到西安觀光 旅遊 。 他相繼送走了四批優秀員工赴日本研修留學;它還送走包括一名炊事員在內的十名先進職工飛赴新、馬、泰 旅遊 觀光。

經過近十年的奮斗,2001年他的企業年生產和銷售雙雙突破650萬套,實現年銷售3.2億元,這在20年前陝西的私人企業里是想都不敢想的,但是他做到了,一個從陝西漢中窮山溝走出的泥瓦工徹底震驚三秦大地,也引起西部服裝界的輿論嘩然。

一時間整個西部地區服飾界都在疑問,向炳偉到底是誰?他一個窮山溝出來的泥瓦工憑什麼能?

很多同行都很納悶,一個平平無奇的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村人是怎麼從一個泥瓦工再到縫紉工,最後竟搖身一變成為了坐擁億萬財富的企業家。

其實他的成功道理很簡單,一個是靠智慧,二個是靠超出常人的勤奮,三個也許是老天給他的機遇。 他對自己的成功曾經總結出了四個字—善,誠,智,勤

所謂善誠智勤,首先最重要的是善,就是不管做任何事,尤其是做企業須態度要端正,對世間要心存善念。其次是誠,做生意最講究誠信,人無信不立,尤其服裝這種老百姓天天要穿在身上的東西,要做工誠實,不敢半點虛假。再者才是智,就是做事要運用智慧,多動腦子,沒有智慧的人是做不好任何事的,最後才是勤,他認為再聰明的人懶惰同樣成不了事,要勤奮,比那些比你強的人更加勤奮。他的這套理論是講究邏輯順序的,環環相扣。

他最引以為傲的是2009年還和日本號稱經營之聖的 稻盛和夫 有過一次神交。

那是2009年的11月1日傍晚時分,在五州皇冠假日賓館,他懷著崇敬的心情准備迎接一位來自日本的客人,為此他還重拾起幾十年前的書法愛好,題寫了 一幅字,上書 '' 修心悟道、覺己覺人、福佑天下; 雖然他的書法不是那種大家風范,但是字里行間的智慧已經躍然紙上了。

稻盛和夫先生是日本一位創造 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著名企業家。先生對他說: 你先做泥瓦工,後做縫紉工,成就了中國知名的成衣企業,還如此用心感悟佛教,這樣的企業家在中國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53歲的向炳偉和77歲的稻盛和夫進行了自然而又深刻的對話,他們在很多問題上產生了共鳴。他們在「如何將佛法思想融入企業的管理哲學之中,從而幫助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問題上,形成統一認識。

臨別之際,稻盛和夫先生握著向炳偉的手,真誠地說道:「我們是心靈相通的人,這很難得……我們是靈魂的朋友!」

向炳偉這位從漢中走出的企業家始終沒有忘記生養他的這塊土地。2011年他毅然決定在漢中褒河物流園打造一個智能製造服裝產業園,作為他的漢中分公司,同時解決了漢中部分群眾的就業問題。他認為他回漢中太晚了,從96年搬離漢中,時隔15年才重新回饋漢中老鄉,但是他也盡力了。


如今時光到了2021年,向炳偉已經65歲了,他早已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現在的偉志集團已經是個從服飾到房地產開發,物業,酒店管理的大型多元化的股份公司,在冊企業員工近2000多人。他的個人財富早已數以十億計,並且被評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服裝行業協會會長,他為漢中370萬父老鄉親掙足了面子。

可是誰想得到,他是從泥瓦工做起,半路轉行做了裁縫,文化水平只有小學程度,也許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傳奇吧!

閱讀全文

與從泥瓦匠到上市公司ceo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瀏覽:491
杭州一全職媽媽賣房炒股虧上千萬 瀏覽:5
漲停後的第一次跌破5日線公式 瀏覽:564
漲停王者吧 瀏覽:519
科創板的新股申購條件 瀏覽:974
300796貝斯美漲停板測算 瀏覽:738
信用卡的錢能用於炒股 瀏覽:28
廣東南沙區有什麼上市公司 瀏覽:292
上市公司能否發行企業債券 瀏覽:66
上市公司侵佔資產案例 瀏覽:637
漲停手機報警 瀏覽:888
如何買進新三板 瀏覽:257
人工智慧以後可以炒股嗎 瀏覽:842
科創板上市後的前幾個交易日 瀏覽:398
正規配資炒股要推久聯配資 瀏覽:280
新三板上的物聯網企業大全 瀏覽:801
匯金科技漲停 瀏覽:515
股票漲停價上有巨額大單賣 瀏覽:649
鐵礦石盤中漲停 瀏覽:106
學會你才是真正炒股高手 瀏覽:638